4.4.1 基本理念
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每一位國民都應具備認識海洋、善用海洋與愛護海洋的基 本能力與情操。因此,教育應強化對整體自然環境的尊重及相容並蓄的「海陸平衡」思維,
將教育政策延伸向海洋,讓全體國民能以臺灣為立足點,並有能力分享珍惜全球海洋所賦予 人類的寶貴資源。為實踐《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與我國《國家海洋政策綱領》,達成「臺灣 以海洋立國」的理想,各級學校應以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讓學生親近海 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藉由參與生動活潑且安全健康的海洋體驗活動,分享其體驗經驗,
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進而達到善用海洋,珍惜海洋資源,並維護 海洋生態平衡的理想,奠定國民之海洋基本素養,建立海洋臺灣的深厚基礎,完成海洋國家 永續的發展。
4.4.2 學習目標
體驗海洋休閒與重視戲水安全的親海行為。
了解海洋社會與感受海洋文化的愛海情懷。
探究海洋科學與永續海洋資源的知海素養。
4.4.3 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整體說明
海洋教育議題的學習主題從人文到科學、從具體事實到價值觀、從生活需求到發展永續 生態的全球視野。而實質內涵則具體的將國小、國中至高中各教育階段可行的教育目標細列 出來,期使海洋教育能縱向連結,也能達適時融入各領域或學科當中的横向密合。其與總綱 核心素養之關係可參考附錄 8.4。
• 海洋休閒:參與並規劃海洋休閒活動與海洋生態旅遊,從熟練水域求生及急救技能開始。
使國民願意參與並規劃海洋休閒活動,以致能規劃設計、導覽海洋生態旅遊。國小教育 階段以喜歡各種親水活動並重視水域安全為主,國中教育階段以認識多元海洋相關休閒 及生活環境為主,高中教育階段以熟練各項水域休閒觀光與旅遊並重視安全為主。
• 海洋社會:了解海洋歷史及相關產業並建立海洋意識與積極關心國家海洋發展,了解我
國與其他國家海洋歷史的演變、差異並能分析海洋相關產業與經濟活動,也要具備海洋 法律基本素養,並了解其與生活之關係並關心國家海洋政策。國小教育階段以認識家鄉 水域情況,探討我們的開拓史及主權強化為主,國中教育階段以多元海洋相關產業發展 及我國的地理特色、海洋相關法規為主,高中教育階段以熟練各項海洋相關產業與經濟 活動,及國家歷史與相關法律與政策為主。
• 海洋文化:欣賞並創作海洋文學與藝術,進而欣賞海洋相關之習俗。評析我國與其他國 家海洋文學與歷史的演變及差異,善用各種寫作技巧或文體,創作以海洋為背景的文學 作品。體認各種海洋藝術的價值、風格及其文化脈絡,善用各種媒材,創作以海洋為內 容之藝術作品,進而評析我國與其他國家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的演變、差異。國小教育 階段以閱讀海洋相關的故事及民俗,創作海洋相關之藝術為主,國中教育階段以進一步 了解海洋文化、藝術及民俗信仰為主,高中教育階段以創作海洋各種文體的文學作品、
藝術及比較各國海洋民俗的異同為主。
• 海洋科學與技術:熟悉海洋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了解海洋的基本觀測、海水 運動,並能分析海洋物理、化學特性與生活的關係,進而知悉海洋結構與海底地形。探 討海洋對長短期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並重視海洋相關產業的技術,了解當前探測海洋 應用科學的基本技術與原理。國小教育階段以認識水及海洋的特性,並對海洋生物及生 態有所了解,進而知道海上交通與科技發展為主,國中教育階段以探討臺灣海岸與海洋 特色、海洋相關的生物與環境,進而熟悉船舶構造為主,高中教育階段以熟練各項海洋 的特色及海水的性質,也要對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探究,進而探討各種海洋相關產業 與交通工具的科技性質為主。
• 海洋資源與永續:知悉海洋資源之應用,促進海洋環境的永續發展。熟悉海洋相關水產 食物、評析主要天然水產資源,並覺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進而評析海洋礦產資源與能 源及其經濟價值,了解海岸變遷的成因並提出因應對策。國小教育階段以探討生活中的 水產品、環境汙染及珍惜海洋資源為主,國中教育階段以認識海洋生物與非生物資源,
並對這些資源積極保護為主,高中教育階段以探討海洋的各項資源與經濟價值,並了解 人類造成海洋汙染並能推動永續發展的活動為主。
各教育階段說明
以下表 4.4.1 表格的左欄,即「議題學習主題」;而表格的中間,希望學習者能逐步隨教 育階段而擴展,因此規劃不同教育階段(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校)相應的議題
實質內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融入領域/科目的說明
• 建議融入之領域/科目:海洋教育議題可用不同策略融入各領域,特別是自然科學領域、
社會領域、語文領域、數學領域、健康與體育以及藝術等領域。
• 融入原則說明:建議融入的各領域或學科除透過主題或融入教學的方式融入海洋教育之 內涵外,也可就學科屬性,在教學的歷程中適時、適切地融入海洋教育內涵。
• 例舉
(1) 自然科學領域:了解海浪、海嘯的特性與對生物生存及環境的影響,知道地球的地 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 響。
(2) 語文領域:嘗試以海洋為素材,並利用寫作技巧,從事文學創作以表達自己對海洋 的感受。能靈活運用文字,透過寫作,介紹其他國家的風土民情。
(3) 數學領域:了解海象變化,例如風力、風向、風速、浪高、潮汐等與生物分佈和人 類活動的關係。
(4) 社會領域:認識本國海洋政策,嘗試提出自己的看法,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 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5) 綜合活動領域:參與河流、海洋生態旅遊活動,體會地方人文風情,覺察人與自然 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6) 健康與體育領域:藉由參與海洋休閒活動,以調劑生活、健全身心發展,規劃適合 自己的休閒活動,並學習野外生活的能力。
(7) 藝術領域:認識、欣賞以海洋為主題之藝術作品,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 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
(8) 生活課程: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海洋生物與水產,透過觀察、探索、理解生物種類、
特性與生存環境,以及了解常見水產,實際展現珍惜資源、愛護環境與尊重生命行 動,並能欣賞與表達海洋生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