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技教育

在文檔中 PDF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定稿) (頁 74-77)

4.5.1 基本理念

科技教育旨在培養所有學生具備科技素養。科技素養是利用知識、創意、材料、資料和 工具等資源採取行動,以調適環境,滿足人類需要和愛好的基本必要能力。科技種類繁多且 日新月異,科技教育需重視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和持續學習科技的興趣與能力。因此,中小學 教育階段的科技教育應教導學生如何從生活中的需求去設計與製作有用及適用的物品,並在 這實作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從嘗試錯誤以至系統性思考。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做、用、

想」為主,培養學生動手做的能力(例如挑選適當工具及材料)、使用科技產品的能力(例如 機具之簡易保養及故障排除、實作時的安全考量與評估)及設計與批判科技之想的能力。

4.5.2 學習目標

 具備科技哲學觀與科技文化的素養。

 激發持續學習科技及科技設計的興趣。

 培養科技知識與產品使用的技能。

4.5.3 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規劃與實施科技教育議題時,因為國民中學與高中教育階段已經規劃有科技領域課程,

因此建議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科技領域課程綱要,以下說明國民小學教育階段科技教育 之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 整體說明

• 科技知識:包含了解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以及動手實作的重要。

• 科技態度:包含興趣、態度、習慣等項目。著重在培養學生學習科技的興趣、使用科技 的正確態度、養成動手實作的習慣等。

• 操作技能:著重在培養學生繪製簡單草圖,具備操作家庭常見手工具的能力。

• 統合能力:包含設計、實作、整合、創意、溝通等項目。著重在培養學生具備整合科技 知能以實踐設計與製作的能力,並能在過程中進行有效地溝通與合作,以利於創意之發 揮。

 國民小學教育階段說明

在表 4.5.1 中的左欄,即「議題學習主題」,右欄則規劃相對應的議題實質內涵。

表 4.5.1 科技教育議題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科技知識 科 E1 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科技態度 科 E3 體會科技與個人及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科 E4 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操作技能 科 E5 繪製簡單草圖以呈現設計構想。

科 E6 操作家庭常見的手工具。

統合能力

科 E7 依據設計構想以規劃物品的製作步驟。

科 E8 利用創意思考的技巧。

科 E9 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 融入領域/科目的說明

• 建議融入之領域/科目:以不同程度與各種策略融入科技領域、自然科學領域、社會領域、

數學領域,其他相關領域亦可以融入。

• 融入原則說明:科技教育議題可採用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數學、科學、

科技(MST)或科學、科技、社會(STS)的方式進行整合,其中,科技教育主要扮演實 務應用的角色,協助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的學科知識。就融入方式方面,可參考以下兩 種方式:(1)單科融入:可參考前述各教育階段的重點,挑選適當的主題融入各領域的教 學。(2)跨科融入:可邀請各領域教師進行協同教學,針對一項科技議題進行主題式教學 活動設計。為了落實科技教育的精神,建議前述融入方式皆應以動手實作為主體,方能 確實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相關知識。

• 例舉

(1)科技領域:STEM 科際整合教學,以「動手做」為主的教學活動,由科技領域教師

(或協同自然科學領域教師、數學領域教師)介紹與該實作活動相關的科學、科技、

數學等相關知識,並介紹應用前述原理的日常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如何善用日常生 活的經驗、結合課堂中的相關原理,提出適切的解決問題方案,藉此協助學生在設

計與製作的過程中充分應用所學,並透過實際製作產品,以進行測試、檢討與改善,

藉此深化先前所學的相關知識。

(2)社會領域:可以藉由探討科技發展、應用與衝擊的議題,關注人與科技、社會、

環境的關係及科技議題的活動。

在文檔中 PDF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定稿) (頁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