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多感官教學法及相關研究

本研究擬規劃多感官識字教學活動,以探究學障識字困難學生其識字學習成 效。本節乃就多感官教學法之理論、多感官教學法之相關研究等進行探討,以做 為本研究多感官識字教學活動方案設計之理論基礎與規劃之依據。

一、多感官教學法之理論

人體的五官指的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及皮膚,藉由感官觀察引起視、

聽、嗅、味、觸等多種感覺。而最早提出感官訓練的教育家是馬麗亞‧蒙特梭利 (Maria Montessori),她是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及教育專家,特別強調孩童 的早期教育應以感官訓練為主,利用感覺器官來探索、認識身邊的世界,透過感 覺、行走、觸摸來獲得各種能力與技能。而蒙特梭利所強調的感官教育是指藉由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感覺、訓練孩童敏銳的感官,鍛鍊孩童的辨別 力與手眼協調的能力,同時培養孩童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廖淑伶,2006)。

多感官教學法常簡稱為 VAKT (visual ,auditory ,kinesthetic ,and tactile)原為突 破教學障礙與學習障礙而提出的一種補救教學模式—多感官方式(a multisensory approach)。Fernald 提出的「視聽觸動同時使用法」(simultaneous VAKT)就是 多感官教學法當中的其中之ㄧ,學習者同時使用視覺、聽覺、動覺及觸覺獲得訊 息(李宛倫,2006;Fernald ,1943)。學習者主要是透過視覺、聽覺、動覺及觸覺 的運用而獲得訊息;在累積知識的過程當中,經由不同的經驗而內化學習,透過 感官去認識周遭環境、獲取各項資訊,是學習過程中必要之路徑(林朱彥、陳靜 雯、崔梓渝,2007)。

洪蘭也提出學習在關鍵時刻可以利用多重感官的上課方式,藉此可延長學生 的專注力,而在特定的時間間隔下透過多感官的方式重複學習教材,可使記憶穩 定,增加學生的記憶(洪蘭譯,2009)。

Treichler 於 1967 年做了一項有關知識保留的實驗,在探討記憶的持久性,

研究結果顯示,人們一般能夠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 10%,聽過內容的 20%,看 到內容的 30%,同時聽到及看到內容的 50%,在交流過程當中自己所說內容的 70%(Shams & Seitz, 2008)。強調經由多重感官來獲得訊息,對記憶的保留有增 進的效果。

綜合以上學者之論述,可得知教學方式採取多感官的刺激,讓學生透過不同 的感覺器官去學習,從中獲得資訊,不僅能加深印象並能加強記憶,更有效提升 學習的效率。

二、多感官教學法之內涵

多感官教學法是幫助學生透過互動,把「眼看」、「耳聽」、「口唸」和「手寫」

等感官都動員起來並互相配合,讓學習更有效率。運用多感官於教學中需掌握以 下十項準則(王憶菁,2005)

(ㄧ)任何發展基礎源於感覺系統的經驗來學習的。

(二)多感官的經驗或學習是隨時隨地會發生的,無法被單獨分離教導的。

(三)任何的教學法是可以相結合的,不應侷限於某種單一教學型態。

(四)教學進行中,以提供幼兒親自探索、操作、體驗為導向。

(五)活動設計需結合不同感官活動: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等。

(六)教學資源能多元化、多功能的被使用。

(七)教材的準備要多樣性、多變化。

(八)活動設計需考慮幼兒的發展能力和需要性。

(九)環境佈置需考慮取材方便、耐用性、易被替代為主。

(十)教師要能接受幼兒以不同的遊戲特質呈現。

多感官的教學策略可結合於各式教學法當中,不論教材、教學資源、教學活 動、學習環境等都強調多元化,提供學生各式不同的刺激,有利於感覺系統的接 收,促進學生的發展基礎。

每個人天生的感官靈敏度不同,所適合的學習方式也不盡相同,如果能選對 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式,想必學習效果必能事半功倍。感官的運用上我們利用 眼、耳、手能力各有不同,約可分為三種類型,C.Olivier & R.F.Bowler(1998)在

《多感官學習》一書中提出以下學習模式:

視覺學習

人的學習常依賴眼睛,利用眼睛攝取生活周遭的影像,視覺成為學習的第一步。

但從看見的影像來學習,不只單單需要視覺,還需賴於專司衍生並儲存意義的腦 部系統,彼此交互作用才行。舉例來說,嬰兒早期就開始會把看到的資訊和其他 感官資訊連結起來:摸、聽、嚐、聞、做。當嬰兒伸手抓東西時,便是在「看到 的資訊」和「做的事」之間架設起網路。

聽覺學習

眼睛傳遞視覺訊息到大腦,在大腦統整成一個單一訊息。相同的,耳朵的功能是 用來提供聽覺訊息。當耳朵傳遞聽覺訊息到大腦,我們就能聽到聲音。眼睛和耳 朵共同合作,就能讓嬰兒辨認出聲音的來源,把聲音和影像連結起來,形成視聽 合一的印象。然而,耳朵的聽覺學習和眼睛的視覺學習不盡相同。孩子依賴視覺 系統取得資訊時,可以愛看多久就看多久。但透過聽覺攝取資訊時卻無法控制聲 音的速度,且幾乎同時需分析解讀一連串的聲音,其內容包含許多變化和意義。

聽覺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需馬上吸收資訊、決定它的涵義為何,並且牢牢記 住聽到的聲音,才能達到有效的學習

觸覺學習

觸覺學習也可稱為動覺學習。有些人需透過實際動手操作才能學到內容,不能只 單純靠視覺或聽覺來學習。我們的肌肉運動系統讓我們不只是在表達自己,它也 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加投入,譬如:學習新字時,不能只單靠視覺去看或

聽覺去聽,還需搭配手部的操作書寫,才能更有效率的學習。所以對許多人而言,

「動手操作」在學習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透過實際動手操作,加深學習的 印象,提升學習的成效(丁凡譯,1998)。

除了上述視覺、聽覺、觸覺三種常見的感官學習之外,尚有嗅覺及味覺的學 習,藉由鼻、舌感覺氣味及味道。經由多種感官展開各類的學習活動,學習以聽、

看、動混合在一起並將訊息傳送至大腦裡組織、思維,形成綿密牢固的網路系統,

達到有效的學習(廖淑伶,2006)。

三、多感官教學法在教育之應用

學習聲音和符號之間的關係時,建議讓學生一邊寫一邊唸出發音,讓他們同 時去聽、去做、去看、去感覺,這些不同感官刺激會彼此互相加強,當各種感官 都被使用到了,能促使學生更能瞭解並記住學習的內容。有效的多感官教學是有 重心、有組織的,強調利用各種不同的學習管道,讓學生主動參與而非被動接收 訊息(丁凡譯,1998)。

多感官教學協助學生透過互動,把眼看、耳聽、口唸、手寫等感官刺激結合 起來,更有效的學習。舉例來說,學習「幫」這個字,首先引導學生找出各部件,

再唸出「土土寸白巾」,加強聽覺記憶,一邊唸一邊動手書空筆畫,強化手眼協 調記憶,或在紙上臨摹,加強觸覺記憶。又如,教導「爆炸」一詞,可讓學生先 品嚐跳跳糖在口腔中溶解時爆開的感覺,透過親身的體驗,把原先抽象的「爆炸」

概念具體化,讓學生能更容易的聯想到爆炸時的情景(胡御珍,2005)。 香港教育統籌局曾邀請十四所小學,參與「讀寫樂」計畫,採取全校參與模 式,透過協作教學、家長參與、朋輩輔導等方式,進行識字教學,參與人員必須 認識多種感官教學法,在學習過程中強調豐富的聯想力與多種感官方法,提升學 生學習中文的興趣並培養自學之能力(胡御珍,2005)。從上述香港的實例中可得

四、多感官教學法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綜合以上論述,可發現多感官的理念應用於教學的層面廣泛,提供多元化的 刺激管道,協助學生將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感官系統結合在一起,不停刺 激彼此增強下更有效率的學習,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從相關研究結果中也可證實,透過多感官的教學應用,提供學生更適合自身 知覺的管道來進行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注意力,減少分心的 行為。而在各項能力提升方面,也有不錯的成效,可見多感官教學的應用具有實 質上的成效。此外,香港教育統籌局也曾於小學當中實際去推行,成效深獲肯定,

這樣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多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