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二、 家長的實際環境行為

如前所述,亦即環境保護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因此,我們 能看到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從事許多友善環境的行為。除了生活中的環 保之外,家長們也會為了環保特地參與環保團體或是其他環保相關的活 動,故本研究將家長的環境行為現況分為「生活中的環保」與「特別的環 保」兩大類。

在 Smith-Sebasto(1992)負責任的環境行為六大類別中,為吸收環保 相關知識而參與相關活動的行為被歸納在「教育行動」類別,因此,研究 者將「參與環保團體」納入環境行為的類別之一。另外,部分家長表示曾 參與過環保遊行,屬 Smith-Sebasto(1992)六大類別中「公民行動」的類 別,研究者這兩種環境行為歸類於「特別的環保」。

本研究發現,家長們的環境行為可與 Smith-Sebasto(1992)負責任的 環境行為六大類別相互呼應,因此,研究者將於以下呈現家長們的環境行 為類別,並與 Smith-Sebasto(1992)的六大類別做討論。最後,研究者也

83

將呈現家長們在從事環境行為時所遇到的困擾以及面對這些困擾的處理方 式。

(一) 生活中的環保 1. 分類回收,垃圾減量

生活中有許多的資源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塑膠袋回收、紙類回 收、舊衣回收。除了將可回收資源丟入回收桶內,等著被送進資源回收 場,這些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得到許多再次利用的機會。

我是覺得做回收是我做的最多的啦,像塑膠袋啊,我們也盡量可以重複使用 就重複使用,嘿,就盡量不要用完就丟,嘿。我都會通常比較乾淨我就會稍 微洗一洗,然後就把他晾乾,然後就再重複使用,對。(20151104 米菲-1-10)

然後你說再生紙的運用,會呀!(20151117-斑比-1-27)

有在家作菜的家長們發現廚餘與堆肥的量會造成垃圾量大增的情況,

他們能將廚餘與堆肥從垃圾中分開,做好廚餘與堆肥的分類回收工作,以 減少垃圾量。除了送進垃圾車後的回收桶之外,這些分類出來的廚餘與堆 肥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可利用的資源之一。

像我們家就是會把廚餘啊、果皮那些都會分開,那你的垃圾就會減量啊

(20160118 企鵝-1-20)

然後還有垃圾的問題,然後覺得垃圾那麼多,嘿。那最近我就、……我就開 始在想說,嗯,我們家的垃圾,嗯,如果可以減量,那應該可以更好。垃圾 最多就是廚餘,所以我才去買廚餘桶來,然後我就覺得說,ㄟ,有廚餘就有 機會做一些肥料可以來種東西。(20151104 米菲-1-15)

做到資源分類回收使資源能再度被利用,只能解決垃圾過量的問題以 減緩環境惡化,但無法真正解決環境問題。唯有真正減少物質的使用量,

才是解決環境中垃圾量的根本方法。

84

這又講到我們在讀書會讀到的另一篇文章,就是「垃圾分類並不能有效解決 我們的環境汙染問題,只有少用才能解決。」分類是沒辦法的,因為分類的 東西大部分都是降級回收。(20151221 巴大蝴-1-57)

多數的家長在生活中也會減少垃圾量的產生,尤其是對塑膠類產品的 使用量會特別注意。但現在到處都會出現塑膠產品,在不得不買的時候,

則會選擇購買使用年限長的產品,或是以維修代替購買的方式,減少垃圾 量的產生。

少用這些...塑膠袋呀,這些...這些免洗盒啊這些的(20151117 斑比-1-5)

家裡的東西能用繼續用,不能用修好再用,買東西前三思斷捨離哲學,要買 就買好的,可以用很久的。友善環境的 。(20151210 巴大蝴-0-4)

憑良心講,其實樂高它也沒有那麼環保,我們玩的那些塑膠類的,相對於環 保這個事情,事實上都不是一個好東西啦!如果你要談塑膠這個東西的話,

但我還是相信說其實那是一個生活態度的問題。倘若我今天買的東西它可以 持續再利用,它可以一直玩下去,然後我甚至玩到有一天,那個東西是可以 送人,是可以持續再玩的。我覺得那個東西...也就值得去買。(20151125 八 哥-1-17)

不像傳統社會的自給自足,現代社會講求專業分工,購買成為現代人 取得資源最大的管道。除了選擇購買使用年限較長的產品之外,在每次購 買之前,可以先思考自己的「需要與想要」,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資源浪 費。

到底我是需要這個東西還是想要這個東西、我買這個東西要幹嘛,類似這種 問題,我在買之前就會想有沒有替代方案或是怎麼樣。當然最後還是衝動的 決定...我會掙扎很久啦,那掙扎之後,可能會掙扎三四個月之後,這念頭就會 不見。但如果這個念頭不會不見,我就還是會去買。(20151125 八哥-1-18)

85

自備餐具也是減少垃圾量的方式之一。六位家長皆表示在生活中都已 建立自備餐具、水壺等習慣。

我現在出門會帶的東西就是水瓶、筷子。(20151125 八哥-1-21)

就是自備餐具這是一定有的。(20160118 企鵝-1-13)

分類回收和減少垃圾量是家長提到最多在家庭生活中會落實的環境行 為。張隆盛和葉俊宏(1999)認為,降低垃圾製造量是減緩目前溫室效應 最根本的方式。只要每個人每天丟棄一副免洗筷、丟棄一個塑膠袋,這樣 看似不起眼的垃圾數量,在日積月累下,也是相當可觀的(陳瓊如,

1992)。反之,若人們能在生活中落實一點點的環境行為,在日積月累下 也是環境保護的一大步。若每個人都能減少使用過度包裝的商品、落實資 源回收再利用、延長商品壽命、以維修代替購買等,都是減少垃圾製造 量、阻止溫室效應更加嚴重的方法。

2. 減少污染

環境污染是環境議題中重要的問題之一,目前也已蔓延至生活中許多 細微之處,水、空氣皆已受到嚴重汙染,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若能從生 活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行為,也是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

還有例如他們的藥啊,沒有喝完不可以倒洗手台呀,因為那也會汙染嘛。

(20160119 星星-1-8)

我是很喜歡走路,可是現在還要接送小孩子,所以我現在還沒辦法開...不開 車,但是如果有機會,我都是會用走路的方式,因為我覺得走路是對...對自己 最健康,而且最不會汙染到空氣(20151104 米菲-1-10)

3. 友善大地

除了空氣與水的污染,對大地的汙染也是備受討論的問題。大地是孕 育萬物的根基,以友善耕作的方式生產食物能減少農藥對大地的汙染。巴

86

大蝴以種菜為他的休閒興趣,這幾年的耕作經驗,他漸漸了解最不傷害土 地、依循自然規律的自然農法,並且在了解自然農法的過程中,體驗到食 用當季、當地蔬食的重要性。

我喜歡種種菜,以接近自然農法的有機栽種方式提供我家蔬食。讓我學到了 解慣行農法的環境問題與環境倫理問題。這種休閒興趣個人認為很環保。

(20151210 巴大蝴-0-7)

然後,我知道外面的小黃瓜都用很多農藥,因為我自己試過種過一次,真的 很難。……嗯,所以一般外面…就是不敢吃外面的,因為你知道那個小黃瓜 要用很多的農藥去殺蟲。(20160118 企鵝-1-20)

但不是每個人都像巴大蝴和企鵝一樣自己耕種,荒野親子團發起與宜 蘭雙連埤農夫合作的契作,透過團員的集資,承租下一塊農地,並請當地 農夫以友善土地的方式耕作。這樣的合作除了能讓團員們吃到友善土地的 農產品,也能達到推廣友善耕作的效果。

那像我們現在親子團就跟雙連埤的農夫就有做契作。就是我們每個家庭一年 繳兩千塊。那是整個北區親子團,不是只有我們團,我們整個北區親子團就 集資了一筆錢,然後我們就去跟農夫承租一年的地,然後就請他種。然後收 成多少不管,反正有收成我們就去採收,阿如果沒有收成就算了。這個已經 做了第二年了,阿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一個環境保護的一個...一個方式啦。

嘿,那像宜蘭有那個契作的稻米,那我們就會去買那個稻米來吃,因為有時 候就是、就是要農夫、希望農夫能夠愛護土地,阿我們自己沒辦法種,所以 就是請他種這樣子。(20151104 米菲-1-10)

除了參與契作之外,購買是獲得食材最方便、快速的方法。在購買蔬 食時,選擇購買當季、有機的農產品,不僅能友善大地,也能減少食物里 程對環境的傷害。

那我盡量會買有機的食物,如果可以的話,我都盡量訂有機的食物。因為我 覺得有機的食物其實是對大地...很、很重要的。(20151104 米菲-1-10)

87

蔬菜,要買當季的是最好的,還有當季的水果是最好的。對呀,為了食物里 程,盡量不買進口的囉!(20151117-斑比-1-18)

古代以農為本的社會是順應著自然規律而行的生活方式,農耕生活皆 隨著二十四節氣、月令等自然規律運作著,不強求得到不對時的農作物。

當時人與環境的互動表現出天、地、人合而為一(漢寶德,1995)。現代 社會的人們雖不再以農為本,但飲食仍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透過環 保團體提供相關課程的介紹,能使成員了解到食用當季蔬食對環境的好 處。企鵝和巴大蝴更是從自身耕作的經驗中了解配合自然規律的友善耕作 及當季蔬食的重要性。

4. 節約能源

能源教育一直是環境教育的重點之一。環保團體所提供的課程使斑比 了解耗電量的可怕,這樣的體認使他落實節約能源的行為於生活當中。米 菲也會要求孩子一起落實節約能源的行為,以培養孩子節約能源的習慣。

看似一件隨手可完成的小事,若真能培養成一輩子的習慣,也是減少不少 的能源消耗。

因為有一次,荒野有介紹,每個電器所耗的什麼來的啊...(低頭)...(停五 秒)我忘記了耶,反正就是拿一個儀器...耗電量!耗電量,你就會發現,哇!

天啊!吹風機,小小的吹風機...你不要小看它,它其實它耗的電量是很大的,

天啊!吹風機,小小的吹風機...你不要小看它,它其實它耗的電量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