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文化對環保的重視 (一) 國家力量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二、 社會文化對環保的重視 (一) 國家力量

生態危機已成為全球性的議題,且其嚴重性已經造成人民生活上的困 擾。企鵝認為生態危機無法僅靠一般人民的微薄力量在短時間內達成很大 的改變,必須從國家政策著手,改變國家的經濟體系、結合國際之間的力 量,訂定國際條約,才能更有效率的改善環境問題。

國家的力量吧…靠一般的人類應該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就是要靠國家的經濟 體系改變才有辦法去做這件事情。就是你要定一些國際條約等,不然基本上 靠市井小民是沒辦法改變改變這件事情的。(20160118 企鵝-1-29)

陳瓊如(1992)指出,欲解決環境問題,最重要的仍是國際間的合 作。雖然一般民眾自願友善環境的力量是達到環境保護的基礎,但相較之 下,國家與國際之間的力量更是有力。若能透過國家的力量與國際間的合 作,使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願意投入環境保護的行列,即可將環境惡化的 程度減至最低,使氣候恢復與自然規律同步的狀態,減少天災的產生。如 同企鵝所言,相對於國家的力量,市井小民的力量極小,很難在短時間內 對環境現況造成極大的改變,若能使國際間互相合作,便能往環境保護邁 進更大的一步。

76

(二) 教育與推廣

許多人產生破壞環境的行為是因為不了解,而不是故意破壞環境。若 能持續推廣環保理念,讓更多人了解相關的環境議題,並且願意開始盡量 減少生活中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的行為,進而再去影響其他更多的人,就可 能產生多一點的力量。每一個人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是散播環境保護的 希望種子。

我一開始的想法只是很單純的就是說我去國家公園這樣的一個地方,然後大 部分的人沒有這樣的一個概念,然後可能就不經意的就破壞了這個環境,那 要用什麼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其實自己本身想了很多,但是實際上很難去 做到一個...就是可能你去跟人家制止,這只是一個人、兩個人知道,而且他也 不見得了解你的想法是什麼,那用推廣或是教育的方式去做才能真正可以達 到這樣的目的。(20160302 企鵝-2-1)

我覺得我們現在在做的就是,推廣一些環保的理念嘛!我覺得盡量...我覺得我 們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不讓環境變惡劣,但至少我們能夠盡量降低,或延 緩,讓變更惡劣、更惡劣的那個時間點,讓這個....這個...ㄟ這種污染的,或是 這種讓環境變差的這種時辰可以盡量往後挪。 (20151104-米菲-1-50)

但是我覺得人可以影響一個人。我們會去影響到他的一個作為,讓他可以變 得跟我們比較像,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樣子概念,透過這樣子,

慢慢的小行動去影響小行動,所有的零點一或是零點零一都是很值得珍惜 的。(20151125 八哥-1-49)

除了在社會上以推廣及教育的方式,使一般民眾可以接受環境保護的 概念,進而使之從事環境行為之外,我們也可以從家庭中的教育做起。企 鵝覺得要透過推廣來改變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從親子互動 開始,培養具有環保概念的小種子。

我們去改變別人其實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才想說怎麼樣讓…從親子教育開 始發展…發展上來。(20160118 企鵝-1-1)

77

(三) 打從心裡的覺醒與改變

如今,生態危機已擴展成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並非只影響部分人的生 活,每一個人都必須意識到人類與環境應維持相互依存的關係,但目前有 部分民眾仍在無知的狀態中。我們可以透過教育或推廣的方式去影響他 人,唯有每個人心裡的觀念真正改變了,且願意將環保落實於生活中,才 能看到環境改變的開始和機會。只有當所有人都感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時,才有可能產生更大的力量改變生態危機的現況。

就是人要覺醒,真的人要覺醒,然後要去改變,他對待這些...就是所有的資源 的方法。真的要去改變啦!……有些人真的還是在無知的狀況,所以真的是 需要他們每個人都需要覺醒,覺醒之後知道它的嚴重性,然後就去做改變。

(20151117-斑比-1-31)

有些事情是要開始有人去做、要有些作為,那那個作為也許只是一點點,那 我相信每一個人 0.1 的改變,都是一個改變的開始跟機會。沒有那個 0.1 的改 變的話,那就是一直就這樣持續下去。(20151125 八哥-1-26)

唯有落實在每個人自己生活裡的友善環境行為,才是解決未來環境危害的最 根本方法。沒有捷徑與特效藥。(20151210 巴大蝴-0-5)

拖到大家都有全民意識的時候、有全球意識的時候,也許我們才會得救,才 會逆轉。(20151221 巴大蝴-1-66)

如同企鵝所說,要改變一個人長久以來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比改變別人容易的多,我們必須從自 身做起、從自己的家庭盡可能的做到友善環境。

我覺得還是從自己做起啦!最簡單還是從自己做起,可以讓我的孩子、讓我 的家庭不要這樣子,最簡單還是從自己做起。(20151125 八哥-1-55)

我們重點就是盡...我們能做的做我們該做的,就好了。(20151117 斑比-1-8)

本研究結果與 Pirages 和 Ehrlich(1974)提出「若要解決生態問題,

主流價值觀必須改變」的想法一致。多數家長皆對科技能獨立、完全解決

78

環境問題不抱持太大的信心。人性的貪婪是破壞生態的根本原因,要解決 生態危機,必須從「人」的改變開始。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可能對環境造 成無法預知的影響(周儒,1992)。張隆盛和葉俊宏(1999)指出,改變 個人的生活方式是做到永續發展的第一步,只要每一個人都願意改變一點 點,都是為自然環境盡一份小小的力量。生活中有許多層面可以做到「環 保」的地方,李偉文(2008)認為,環保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做垃 圾分類、資源回收,減少購買不需要的東西等,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做 到環境保護的地方。以上觀點與本研究六位家長所提出的想法一致,六位 家長皆指出我們必須從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當 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對環境的影響,並且打從心底的願意改變生活習 慣,便能使環境保護多前進一小步。另外,若能多使一個人意識到環境問 題且願意為環保改變其生活習慣,就是多一份保衛環境的力量,因此,若 能透過教育與推廣,甚至是國家力量來改變人民的生活習慣,亦是對環境 保護的一大幫助。

小結

新環境典範(Dunlap & Van Liere, 1978)指出:人類是環境一份子、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人類不可為所欲為、對科技不信任。本研究與蕭新煌

(1999a)研究發現相似,參與本研究的六位家長皆表現出與新環境典範 類似的價值觀,提出尊重自然環境、人類與環境共存、共榮的價值觀點,

顯示新環境典範的觀點已被部分臺灣民眾所重視。雖然家長提出的人類與 環境的關係不完全相同,但整體而言,家長都認為人類與環境是一種相互 依存的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必須以正向、友善的態度面對環境,

才能製造出雙贏的局面。

然而,工業革命與科技的快速發展,使人類的物質欲望大幅提升,而 人類的貪婪使得環境資源被毫無節制的消耗與破壞。人與環境是相互依存

79

的關係,環境遭受破壞而造成的反撲,以影響到人類自己的生活。生態危 機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性的貪婪,改變生活方式與對待環境的態度是保護環 境的第一步。為使更多人能參與從事環境行為的行列,我們必須從社會的 各個層面開始著手改變民眾對於環境的看法以及面對環境的態度,政策、

法規、教育等,都是推廣環保的管道。有越多人開始為環保而改變生活習 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源被保留、越來越少的垃圾被製造。每一小點的 力量,都是走向雙贏局面的一小步。

人類如何看待自身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會影響人類對環境採取的行為 (White, 1967; Taylor, 1986)。由上述資料可知,六位家長皆認為人類與環 境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我們必須以友善、正向的態度對待環境。下一節將 呈現這些抱持著友善、正向態度面對環境的家長們對待環境的方式。另 外,下一節也將呈現形塑這六位家長正向環境行為的重要生命經驗。

第二節 參與環保團體之幼兒家長的環境行為現況與形成

六位家長於訪談中敘述了他們對於環保的看法、實際從事環境行為的 現況以及影響其環境行為形成之重要生命經驗,本節依序呈現這些資料,

並與相關文獻討論之。

壹、 家長的環境行為現況 一、 生活處處是環保

如同前一節所述,對參與本研究的六位家長而言,人類應抱持友善環 境的態度,並且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不傷害環境的方式生活才是解決 環境問題的方法。從家長的回應中可知,環保並非脫離於他們的生活之外 的特定事件或行動,而是存在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活中的各個層面 皆與環境保護緊緊聯繫著。從他們認為事環境行為除了友善環境、減少對

80

環境的破壞之外,人類也能從中獲得其他益處。以下是六位家長對環境保 護的觀點:

(一) 環保即生活

研究者發現,環保已經是家長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了選擇如何 過生活的價值觀。

這些不是都是生活嗎?(20151117 斑比-1-9)

基本上就是一個生活方式。今天你的生活習慣就是養成這種環保的,降低消 耗環境的一個自然資源,你就做到環保這件事情。(20160302 企鵝-2-7)

基本上就是一個生活方式。今天你的生活習慣就是養成這種環保的,降低消 耗環境的一個自然資源,你就做到環保這件事情。(20160302 企鵝-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