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富士康事件與企業回應

第一節 富士康事件始末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 富士康事件與企業回應

2010 年富士康公司深圳龍華廠區的一連串的跳樓事件,佔據了全世界的社 會新聞主要版面,媒體及部分學者將富士康企業形塑為一壓榨廉價勞工的「血汗 工廠」,並批評負責人郭台銘為「台灣之恥」。對台灣而言,台商在大陸投資金額 已佔全體對外投資比例六成,而富士康企業是台灣鴻海集團所轉投資,了解這個 事件所代表意義,不僅可掌握未來中國大陸勞資關係的發展趨勢,也可供在大陸 投資台商借鏡。

第一節 富士康事件始末

壹、 事件背景

1980~90 年代,台灣以代工出口的產業結構面臨勞工薪資高漲、土地成本上 升的瓶頸,加上土地資源稀少,市場需求量小,傳統製造業廠商在開放赴大陸投 資後,由於中國大陸豐富及廉價的勞動力,語言、文化與商業習慣上的相似性,

及當地政府的優惠招商政策,轉往大陸投資設廠,從台灣進口原料,利用中國大 陸境內低廉的生產成本,將產品銷往歐美國家,形成台灣接單、大陸生產、銷售 歐美市場的模式。對台灣而言,本土產業結構藉此從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為電子 產業,從傳統勞力密集轉向技術密集。對中國大陸而言,在引入台資、外資企業 後,大陸就業機會增加,國民所得成長,經濟成長率逐年提高。將近30 年來,

台灣到大陸投資的產業,已由當初的傳統製造業,轉變為以電子電機等產品製造 業為主。截至2012 年 4 月底,統計台灣企業赴中國大陸投資件數有 39,771 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從富士康事件看中國大陸的勞工維權運動

累計金額達1,154.4 億美元。75

在諸多赴陸投資的台商中,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公司是箇中翹楚。富士康國際 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富士康國際或富士康(Foxconn)是鴻海科技集團之子公司,

1974 年在台灣成立,1988 年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當年 10 月,鴻海在深圳西鄉崩 山腳下開辦富士康海洋精密電腦插件廠,當時只有100 多人,基於台灣土地成本 高漲的經驗,早在1993 年,富士康買下深圳市區旁的一片 2.3 平方公里的龍華,

將當時還是草長的比人高的荒地,建成現在佔地2.3 平方公里龍華園區,被稱為

「富士康造城運動」,1996 年開始,富士康深圳的廠區開始朝龍華園區搬遷,隨 後帶動周邊,20 年後龍華連同附近的寶安園區已從一片荒地轉成一座設施完善 的城市。

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手機代工的客戶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蘋果公 司、三星、樂金集團(LG)、索尼愛立信、中興通訊,以及其他大量中國大陸的 本土手機企業。2008 年,富士康出口總額達 556 億美元,佔中國大陸出口總額 的3.9%。2010 年,富士康約有員工 60 多萬。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台灣、日本、

東南亞及美洲、歐洲等地約有119 間分公司或派駐機構。76

富士康集團在大陸深圳主要生產美國蘋果品牌的手機,根據美國加州大學和 雪城大學三位教授的論文《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路利潤》指出,2010 年蘋果每 賣出一台iPhone 的利潤,手機品牌廠商蘋果公司獨佔 iphone 手機產品利潤的 58.8

%,中國大陸勞工所得只佔產品利潤 1.8%,而提供零部件和組裝服務的台灣代 工廠商利潤更低,僅佔產品利潤的 0.5%,77是故,加上前述大陸經營成本激增

75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01 年 4 月核准僑外投資、陸資來臺投資、國外投資、對中國大陸 投資統計速報〉,網址:http://www.moeaic.gov.tw/,檢閱日期:2012 年 5 月 31 日。

76 富士康科技集團網頁集團簡介,網址:http://www.foxconn.com.cn/GroupProfile.html,檢閱日期:

2010 年 11 月 26 日。

77 古曉宇,2011,〈研究報告顯示 iPhone 大陸相關業者僅得 1.8%利潤〉,《京華時報》,11 月 21 日,轉自網易,網址:http://tech.163.com/11/1121/02/7JBPPR87000915BE.html,檢閱日期:2011 11 月 26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 富士康事件與企業回應

的種種因素,處於品牌與勞工之間的代工廠商實不如外界想像的風光。

貳、 富士康員工非正常死亡及自殺未遂事件

2010 年 1 月至 8 月,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 技集團,接連發生了17 起自殺案件,造成 13 死 4 傷的慘劇,引發兩岸三地及全 球社會的廣泛注目與討論。這一系列自殺事件被媒體稱作"連環跳"( 潘毅、

盧暉臨、郭于華、沈原,2011:1)。

表 5 2010 年 1-8 月間富士康自殺員工基本資料

姓名 性別 年齡 籍貫 廠區 自殺時間 備註 1 榮波 男 19 河北 廊坊 2010.1.08 從 8 樓跳下 2 馬向前 男 19 河南 觀瀾 2010.1.23 從樓上跳下 3 李(姓式) 男 20 多歲 河南 龍華 2010.3.11 從 5 樓跳下 4 田玉# 女 17 湖北 龍華 2010.3.17 從 4 樓跳下 5 李偉 男 23 河北 廊坊 2010.3.23 從 5 樓跳下 6 劉志軍 男 23 湖南 龍華 2010.3.29 從 14 樓跳下 7 饒淑琴# 女 18 江西 觀瀾 2010.4.6 從 7 樓跳下 8 寧(姓式) 女 18 雲南 觀瀾 2010.4.7 從樓上跳下 9 盧新 男 24 湖南 龍華 2010.5.6 從 6 樓跳下 10 祝晨明 女 24 河南 龍華 2010.5.11 從 9 樓跳下 11 梁超 男 21 安徽 龍華 2010.5.14 從 7 樓跳下 12 南鋼 男 21 湖北 龍華 2010.5.21 從 4 樓跳下 13 李海 男 19 湖南 觀瀾 2010.5.25 從 4 樓跳下 14 何(姓式) 男 23 甘肅 龍華 2010.5.26 從 7 樓跳下 15 陳(姓式) 男 25 湖南 龍華 2010.5.27 跳樓被制

止,割腕自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從富士康事件看中國大陸的勞工維權運動

16 劉(姓式) 男 18 河北 南海 2010.7.20 從樓上跳下 17 劉明 女 23 江蘇 昆山 2010.8.23 從 3 樓跳下

※由於榮波之死未引起公眾的注意,媒體將馬向前的死稱為富士康深圳園區從 2010 年 1 月以來 發生的 13 連跳中的”第一跳”。

# 獲救的倖存者。

資料來源:潘毅、盧暉臨、郭于華、沈原等主編,2011,《富士康輝煌背後的連環跳》,香港:商 務印書館,頁209。

參、 各方反應

一、 外國媒體與產業關係者

(一)外國媒體

2010 年 6 月 1 日 BBC 中文網表示富士康的自殺事件和本田的罷工,除凸顯 了中國工人的工作環境問題和薪資待遇問題外,所給人們帶來的警訊是,產業工 人的尊嚴比GDP 更需要人們去關注。782010 年 6 月 7 日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其英文及中文網站指出,富士康集團 6 日晚宣布雙重加薪辦法,除了在 回應近日發生的員工自殺潮,也可能另有「玄機」。富士康可能要客戶分攤加薪 造成的成本負擔,甚至藉此向競爭對手施壓,迫其跟進,讓所有公司得以把成本 轉嫁給消費者。79

(二)產業鍊利益關係者

2010 年 5 月 27 日富士康主要代工的數家國際品牌,如蘋果公司、惠普電腦、

戴爾電腦等,近日紛紛對富士康深圳連續跳樓自殺案表示關切,表示將會展開相

78 凱露,2010,〈分析:從富士康到本田的啟示〉,BBC 中文網,網址: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0/06/100601_ana_honda_labour.shtml,檢閱日期:

2011 年 3 月 26 日。

79 世界新聞網,2010,〈富士康加薪 轉嫁消費者?〉,世界新聞網:

http://van.worldjournal.com/view/full_van/7833308/article-%E5%AF%8C%E5%A3%AB%E5%BA%

B7%E5%8A%A0%E8%96%AA-%E8%BD%89%E5%AB%81%E6%B6%88%E8%B2%BB%E8%80

%85%EF%BC%9F?instance=bcnews,檢閱日期:2011 年 1 月 1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 富士康事件與企業回應

關調查工作。806 月 8 日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黃明智在被問及「當地台商是否會跟 進調薪」時,幾乎不假思索地說:「不會,跟進不起」。他坦承,鴻海把薪資調升 到兩千元,對深圳台商已形成壓力。81

二、 大陸當地的反應

(一)中央、地方與海內外媒體大鳴大放階段

在2010 年之前富士康員工孫丹勇的自殺事件,已使輿論對富士康的用人文 化多有質疑,2010 年 1 月 23 日的馬向前自殺事件,三日後地方的廣州日報〈19 歲富士康員工離奇死亡〉一文開始對富士康管理文化的質疑與評論,2 月 23 日 中央的新華網以〈富士康員工猝死 警方為何消極作為〉一文繼續批評,之後一 連串的自殺事件,大陸各大媒體接連報導自殺事件,引起海內外國際媒體大幅轉 載報導,5 月 6 日向來被視為官方媒體龍頭的中央電視台,以「富士康的七連跳 謎團」為題製作專題報導,認為富士康企業的管理方式有可議之處,此後接二連 三的跳樓自殺事件,更是引起輿論對該企業的生產管理制度大加撻伐,開始以「血 汗工廠」稱之,到5 月下旬幾乎日日有富士康勞工自殺事件相關的報導或評論。

眾所皆知,中共對媒體的控制十分嚴密,但奇特的是,從 2010 年年初到 5 月28 日前,中共中央電視台自年初迄 5 月底,播出富士康員工跳樓新聞事件計 44 次,引用友台資訊聯播播出計 115 次,炒作由官方開始,地方與海內外傳媒 配合,向所未見(黃進德,2010)。

80 彭媁琳,2010,〈客戶震驚 蘋果戴爾惠普 介入調查〉,《中時電子報》,5 月 27 日: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0527000022&cid=1206,檢閱日期:

2010 年 06 月 21 日。

81 林琮盛,2010,〈富士康加薪 深圳台商跟不起〉,《聯合報》,6 月 8 日,HiNet 新聞網:

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3241973&option=mainland,檢閱日期:2011 年 1 月 1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從富士康事件看中國大陸的勞工維權運動

媒體報導富士康的管理制度缺乏人性,是精神層面上的血汗工廠。82由於90 年代西方國家曾有消費者為抵制血汗工廠,數次發起拒買血汗工廠出產產品的活 動,造成委託該工廠的品牌廠商形象與營利均大受影響,因此跨國企業為避免背 負未盡企業社會責任的罵名,多半會撤銷給血汗工廠的訂單。當媒體密集轉載報 導後,引起西方國家勞工保護組織與消費者震驚,富士康上游的品牌廠商蘋果、

戴爾、惠普,因此紛紛表達對該事件的關切,並派員展開調查,83但自殺事件的 密集發生顯然已引起投資者的憂慮,在2010 年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事件的前半 年中,富士康母公司鴻海在台灣股市的股價連續跌跌不休,尤其在5 月 3 日到 6 月8 日外資更是狂賣鴻海股票,創下連續四週賣超紀錄,這對鴻海集團與富士康 公司的負責人顯然造成極大壓力。

(二)官方下令禁止階段

在2010 年 5 月 26 日鴻海集團負責人郭台銘出面道歉後,當日傍晚 6 時屬於 地方主管機關的深圳政府也首次召開記者會表示,富士康問題是快速工業化、城 市化、現代化的轉型期出現的特殊問題,84將加强督促富士康改善管理模式,並 指出多位中央領導對此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多位市領導也先後多次到富士康調 研,該市政府為此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由三位副市長前往富士康團深入調查。85

在2010 年 5 月 26 日鴻海集團負責人郭台銘出面道歉後,當日傍晚 6 時屬於 地方主管機關的深圳政府也首次召開記者會表示,富士康問題是快速工業化、城 市化、現代化的轉型期出現的特殊問題,84將加强督促富士康改善管理模式,並 指出多位中央領導對此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多位市領導也先後多次到富士康調 研,該市政府為此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由三位副市長前往富士康團深入調查。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