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局外見證者事前準備實務操作之回饋

第五章 研究結果

第五節 局外見證者事前準備實務操作之回饋

本次研究引入局外見證者的實務操作設計,乃採用 White(2007)所提出的 三階段定義儀式。在局外見證者正式進入家長團體之前,為二位局外見證者安排 了二次的事前準備。事前準備每次二小時,每週一次,連續二週。事前準備的內 容請參見本文第 39 頁。

局外見證者在完成見證任務,經過一週之後,於受訪時回想二次事前準備對 自己的意義與影響,並分享其心得與建議。以下區分五個部份說明:(一)責任 的卸除;(二)結構說明的優點與限制;(三)模擬與示範的效果;(四)聽眾定 位的效果;(五)事前準備的次數。茲將結果說明如下:

一、責任的卸除

White(2007)指出,讓局外見證者明白治療師會為見證者的重述負起完全 的道德責任,可避免見證者的自我監控與不安。研究者也的確從前導研究中觀察 到,局外見證者會不自覺地將見證成效的責任加諸在自己的身上。有鑑於此,研 究者在事前準備中,多次向見證者說明研究者本身的責任,以降低見證者的焦慮 與壓力。然而。從事後的訪談中可看到,二位局外見證者雖然性格特質各有差異,

對扮演見證者的壓力感受有所不同,但她們均提到了自我監控與責任壓力的觀 察。

我覺得我個性使然,比如說,人家叫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覺 得我就是要符合(二人笑)。就這樣,你今天叫我掃地,就是要掃得 很乾淨啊,就是要做到好啊(OA-185)。所以我會一直跟自己講說,

我要保持專注力進入狀況。我會要求我自己這一點,對。因為我覺得

「研究」兩個字有它的嚴肅性(二人大笑)。我就跟我自己講說,嗯,

自己要專注,要清楚,舒禾在做什麼事情(OA-129)。我希望我不要 成為壞事的那個(OA-131)。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情就是…我是其中的 一環,那我覺得,我要去做好我自己這一環(OA-148)。

106

反而你前面的介紹跟解說,像我比較少根筋,這些就不見了,但如 果是某些人,可能會產生壓力,他可能會去想說,我要說什麼比較恰 當(OB-117)。讓他很輕鬆,不要有框架,讓他知道應該有的態度是 什麼,有認知,你聽了什麼,然後你想到什麼,這樣就好了,不用去 告訴他說,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因為這樣的責任壓力會很大

(OB-118)。

二、結構說明的優點與限制

本研究安排的事前準備以介紹見證儀式為開場,講解內容包含引入局外見證 者之目的、見證三階段程序、現場空間與座位安排、見證者的角色與任務等。參 與本研究的二位見證者,因其個人特質不同,對於介紹見證儀式的反應也不同。

心思細膩的 A 提到,明確具體的操作程序能幫助她形成結構,建立基本概 念,但她並不會被初步形成的知識所框限。

我那時候其實對局外見證者就是很陌生(OA-143),還是覺得抽 象(OA-144)。我們需要實際執行的一個…一個基本的…結構,它還 是會需要(OA-360)!我覺得前面兩次,的確是有幫助到我,對這個 見證者的那個結構。可是,它並沒有框架住我,對,對。是這樣子啊

(OA-364)。

不同於 A 的經驗,不拘小節的 B 則認為見證儀式的介紹解說,不易留存於 認知中。此外,也可能為局外見證者帶來壓力。

你也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像我這樣少根筋的(笑),如果對一些很 細心的家長,她可能會比較要求自己,想說,啊~是喔,那我要講些 什麼?反而就沒有辦法完全在那種氛圍裡面,去產生那種撞擊,他會 分心!他會有一份擔心在裡面,那個擔心就沒有辦法把他的直心表現 出來(OB-119)。

三、模擬與示範的效果

A 認為研究者在事前準備中安排實作練習,有助於她模擬局外見證者的角色 與工作。此外,研究者對於如何將個人的感動共鳴進行表達的示範,則成為從抽 象解說與現場模擬之間的橋樑,提供了可依循的參考,幫助 A 對於擔任局外見

107

108

109

當你再聽的時候,又擔心要回應什麼,其實是會不自然的,我覺得可能 那個火花就沒有辦法撞擊的很漂亮…不要用意識去說我要怎麼做,沒有 刻意要怎麼做…你才能夠專心去聆聽,然後專心去看自己的電影,如果 說你又擔心某些事情的話,其實是擔心自己做不好,然後不知道自己到 底要講什麼(OB-091)。

五、事前準備的次數

本研究為見證者安排二次事前準備,二位局外見證者對此的反饋有所不同。

B 在過擔任局外見證者之後,覺得事前準備的重點在於幫助見證者把握聽眾角色,

以及抱持開放、不批評的核心精神即可,見證者與被見證者彼此生命經驗的撞擊,

要等到實際進入見證的現象場之後才會發生。

我覺得應該可以濃縮成一次就好,因為對我來說,還是不知道進 到裡面之後要做什麼,也不清楚可以帶來什麼效益,那些要進去之後,

跟他們撞擊之後才會產生。就像我後來真的進去之後,有了這些回饋 之後,才知道,喔~原來是這樣子(OB-115)。

A 回想事前準備對她正式進入家長團體的影響,她認為第一次的事前準備足 以幫助她建立概念,但要將認知理解轉化為內在態度,則需要第二次事前準備的 蘊釀與浸泡。因此二次的事前準備是從不同的面向為她提供了協助。

啊~我之前(第一次準備)明明就是有,噹!對,就這樣子了(已 經瞭解見證者的角色)!可是為什麼我第二次,還是落入在自己的,

那個裡面(OA-147)?我今天再回去看前兩次,我覺得那個過程,包 括第二次,我覺得那個對我來講都是很好的學習(OA-184)。我覺得 要就是準備兩次,因為第一次可能就是,ㄜ…先有個概念。對對對,

然後第二次,我覺得那個整個就會比較…比較清楚(OA-366)。

三、小結

從局外見證者的回饋來看,本次研究為局外見證者所安排的事前準備,其中 有關見證程序與角色定位的說明,以及研究者的示範和實作模擬,有助於局外見 證者建立對見證過程和見證者角色的概念,並從抽象走向具體。她們認為研究者 提示她們局外見證者角色的核心精神,對她們的幫助最大。而此一作法可能是貫

110

穿整個事前準備的主要核心,因為該作法除了能幫助見證者掌握進入見證現場的 自我定位之外,若將事前準備的焦點置於此,可能有助於縮短事前準備的次數,

降低局外見證者對自我表現的自我監控,以及卸除局外見證者對見證成效的責任 感。

本節未呈現「家長團體成員」視框的部份,主要是研究者透過訪談發現,團 體成員將引入局外見證者的實務操作視為研究者的專業,並信任研究者的設計安 排。相較於引入局外見證者的實務操作,家長團體成員對引入局外見證者帶給他 們的改變與影響,有較多的體會和想法。因此,除了對引入局外見證者的作法表 示肯定,以及對扮演局外見證者的家長的感謝之外,未有其他的反饋與建議。是 故,本節未呈現「家長團體成員」視框的部份。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