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論說思想

第五節、 崇尚智謀

《鬼谷子》中〈謀篇〉為專論計謀的篇章。從計謀之前的準備,到針對不同 的對象要採用不同的計謀,再到計謀的方法與原則,做了深入的探討;而計謀的 範圍十分廣泛。〈謀篇〉:

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 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

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徵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 計謀。62

要能觀察出他人內心實情與客觀情勢,隨著不同的狀況採取不同的手段方法,這 就是計謀。〈忤合〉: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 合於計謀,與之為主。63

世上沒有恆久高貴的事物,也沒有永遠值得效法的對象,聖人沒有不變的贊同或

60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上,頁 656。

61 同上註,頁 521、522。

62 許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頁 154。

63 同上註,頁 92。

99

聽從,變是事物的常態,那麼做事要以何為準則,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根本,那就 是合於實際,能成功的計謀。〈本經陰符七術‧實意法螣蛇〉中也說:「計謀者,

存亡之樞機。」計謀是生死存亡的關鍵。那應該要如何成就成功的計謀?

〈謀篇〉:

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 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64

這是一種智慧,謀劃要講求「陰」隱藏不露,雖然謀劃不能使既定的事實改變,

但是聰明有智慧懂得順應自然,在處理事情時卻是非常重要的。有懂得順應自然 的聰明才智,是讓計謀成功的關鍵。〈忤合〉: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 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65

對於自己的才能智慧各項能力都要有正確的評估,然後才能成功地運用忤合術駕 馭對方。對於其他術的運用也是一樣,要能夠做到所謀不為人知,一定要有比他 人更高超的能力。〈摩篇〉: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

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

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

卑者,諂也。故聖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66

摩的方式有很多種,這些方法並不是聖人獨有,普通人也都可以用,但是很少有 人成功,這是因為無法掌握好規律。能掌握運用自如的,其謀略自然能成功,這 樣的人,必然是有聰明才智的人。〈權篇〉: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

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 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 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67

64 同註 62,頁 160。

65 同註 62,頁 98。

66 同註 62,頁 119、120。

67 同註 62,頁 141、145。

100

和不同的人交談也有不一樣的策略,但是一般人卻常常反其道而行,為何會有這 樣的差別,就在於智慧不同,有智慧的人,你將道理告訴他,他就明白了,沒有 智慧的人你硬是要教他,也是教不來的。這充分說明了智慧與計謀的關係。〈摩 篇〉:

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 任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 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68

計謀最難的部分在於周密,游說最難的部分在於讓對方全部都接受,做事最難的 部分在於一定要成功,能做到這些的只有聖人,聖人是如何做到的,他一定會選 擇心意相通者才商量籌劃,這樣所成的計謀就能夠周密,事情也能照計劃的方法 去實行因而能成功,這就是道理方法時機互相能夠配合。計謀能夠成功需要多方 的配合,要能察知對方的心意,是否能與之為謀,有了良好的計畫,又要確保能 按照計畫進行,這一切都要有高超的智慧。

《戰國策》記錄了很多厲害的計謀,這都可以看出其對智謀的重視,有些篇 章中更是直接說出智謀的重要性。〈東周‧石行秦謂大梁造〉:

石行秦謂大梁造曰:「欲決霸王之名,不如備兩周辯知之士。」謂周君曰:

「君不如令辯知之士為君爭於秦。」69

要成為霸主要爭取尊貴的地位,必須慎重的對待謀智之士,因為必須仰賴他們的 智慧與謀略。

〈秦二‧齊助楚攻秦〉,齊國幫助楚國攻打秦國取得了曲沃,後來秦國想要 討伐齊國,可是齊楚兩國友好,秦王覺得有所顧忌。於是張儀以商地誘惑楚國,

與齊國斷交,陳軫覺得有詐,不該答應,但楚王仍與齊國決裂。之後張儀果然出 爾反爾,楚王大怒想要討伐秦國。陳軫勸楚王不要討伐秦,反而應該與秦聯手攻 齊,這樣沒得到的土地,就可以從齊國那裏討回來。但楚王執意要伐秦,秦齊聯 合攻楚,再加上韓國也出兵攻打楚國,楚兵大敗,差一點就滅國了。最後評論說:

「計失於陳軫,過聽於張儀。」70這都是由於不聽陳軫的計謀,反而聽信了張儀 的花言巧語。可見判斷得失,選擇良謀乃是成敗的關鍵。

〈秦二‧楚絕齊〉,楚國與齊國絕交,齊國討伐楚國,陳軫建議楚王割地給 齊以求和解,然後楚王派陳軫出使秦國,以坐山觀虎鬥的故事遊說秦王,不出兵

68 許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頁 121。

69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上,頁 46。

70 同上註,頁 232。

101

攻打楚國。文末對於此事的評論為:

計聽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計者,事之本也。聽者,存亡之機。計失而聽 過,能有國者寡也。故曰計有一二者難悖;聽無失本末者難惑。71

國君的工作就是判斷計謀,能夠判斷好的計謀,就可以知道事情發展會不會順利,

這樣國家才能安康。所以說計謀是事情的根本,聽從良謀是存亡的關鍵,謀劃錯 誤,聽從錯誤的計謀,無法保有國家,反覆思考計謀就很難出錯,考慮事情本末 再決定,就不容易被迷惑。計謀對於士人與國君都非常重要,士人運用智慧做出 讓國君聽從的計謀,而國君則是要判斷,哪個才是真正對國家有利的謀略。

〈燕一‧燕王謂蘇代曰〉:

燕王謂蘇代曰:「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蘇代對曰:「周埊賤媒,為其兩 譽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然而周之俗,不自為取妻。且夫處 女無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順而無敗,售而不弊者,唯 媒而已矣。且事非權不立,非勢不成。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

王曰:「善矣。」72

燕王說不喜歡騙子的謊言,就是指著蘇代這樣的縱橫之徒所說,認為他們所說都 是謊言,蘇代則是用周地婚嫁的風俗來向燕王解釋,周人不自行娶妻,卻看不起 媒人,認為他兩頭說好話不誠實,但是想要結婚,還是必須仰賴媒人。在政治上 也是一樣,有些事情必須倚靠權術,不靠權術無法成功,要坐享其成,還是必須 仰賴權術計謀。對某些人來說,計謀似乎是一種騙術,給人觀感不好,但是確實 很多事情是必須靠此完成,依靠他卻看不起他,是一件很奇怪的事。這是當時社 會所呈現出的一種矛盾,蘇代的話點破此盲點,希望燕王能正視權術計謀,給與 其應有的地位,視其為一種幫助一種智慧而非詭詐,燕王也給予正面的回應。這 些篇章都可以看出《戰國策》對於智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