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戰國策》與《鬼谷子》論說思想及文章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戰國策》與《鬼谷子》論說思想及文章研究"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戰國策》與《鬼谷子》論說思想及文章研究 A Research on Argumentation, Persuasion and the Articles in Zhanguoce and Guiguzi. 指導教授︰李建福 Chien-Fu Lee 研 究 生︰江佳音 Chia-Yin Chiang. 中華民國 104 年 07 月.

(2) I.

(3) 誌謝辭 就讀碩士在職專班,在工作之餘進修,能夠順利將論文完成,要謝謝許多人 對我的愛護與指導。其中最應該感謝的,就是指導教授李建福老師,之前在修課 其間,老師就給修課的學生們,包含我在內,很多寫作論文應具備的概念與專業 知識,而課堂上小論文的討論,這些經驗也都成為日後寫作論文的助力。更感謝 的是,在成為老師的指導學生後,老師給我相當多的資源,包含提供與論文相關 的書籍,以及對論文的評論與建議,這些幫助,讓我寫作論文時,得以一步步克 服難關。同時也很感謝李建崑老師和江乾益老師的悉心指導,認真的評閱,檢視 出我的不足缺欠,並提供改善的方法,讓論文成果能更加的提升。最後還要謝謝 我的家人讓我無後顧之憂,以及系上行政助理曾麗雯的協助,一切才能順利完成。 有這麼多人的支持,雖然寫作論文的過程是辛苦的,但卻也讓人感受到自己是相 當幸福的,謝謝大家的付出,也謝謝自己的努力,我終於完成了。. II.

(4) 摘要 《戰國策》為充滿縱橫家思想的戰國時代史料彙編,而《鬼谷子》為戰國時 期縱橫學派思想與理論的總結。本文試以《鬼谷子》一書,探究《戰國策》縱橫 遊說的表現。 首先從文章體裁的角度來看,依據《文心雕龍》的分類。 《鬼谷子》為「論」, 《戰國策》中的游說獻策為「說」 , 《鬼谷子》論的內容為游說,而「說」要能言 之成「論」。所以,用《鬼谷子》之「論」,探討《戰國策》之「說」,應該能得 到一些印證與啟發。接著從三方面來探討,《戰國策》的「說」與《鬼谷子》的 「論」。 第一、從游說的方法來探討,《鬼谷子》中的游說方法,不論是從掌握被遊 說者、掌握外在環境、掌握游說者自身的角度切入,其游說的理論,充分在《戰 國策》的例子中顯露。第二,從說話的藝術來看,《戰國策》中表現的特色:引 經據典、取象設喻、誇飾虛構、鋪排氣勢、委婉曲折、通俗明白、詭譎善辯,都 和《鬼谷子》的理論與為文藝術相符。第三、從縱橫思想來看,《鬼谷子》中: 擇君而事、貴士思想、重視利益、崇尚賢德、崇尚智謀、掌握時機、崇尚實質、 重視士的社會責任、重視自保,這些思想從《戰國策》縱橫遊說的表現中,也都 一一展現。 以《鬼谷子》理論切入看《戰國策》,確實能幫助分析理解,《戰國策》中 的游說方法、說話藝術和縱橫思想。這樣的解析,對於現代的我們,提供了游說 他人,應擁有的能力與技巧的參考。. 關鍵字:《戰國策》、《鬼谷子》、縱橫家、論說. III.

(5) 目次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方法..............................................................................................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二章、 《戰國策》與《鬼谷子》考辨 ............................................................... 11 第一節、 《戰國策》考辨................................................................................ 11 一、 作者.................................................................................................... 11 二、 歷來歸類............................................................................................ 13 三、 四、 五、 第二節、. 歸納於史部之說................................................................................ 15 歸納於子部之說................................................................................ 17 性質歸屬............................................................................................ 19. 《鬼谷子》考辨................................................................................ 20 一、 真偽.................................................................................................... 20 二、 作者.................................................................................................... 24 三、 縱橫家書............................................................................................ 26 四、 內容.................................................................................................... 28 第三章、 論說形式 ................................................................................................... 31 第一節、 論........................................................................................................ 33 第二節、 說........................................................................................................ 36 第三節、 《戰國策》、《鬼谷子》與論、說.................................................... 38 第四章、 游說原則 ................................................................................................... 41 第一節、 掌握被游說者.................................................................................... 41 一、 了解遊說對象的基本背景................................................................ 41 二、 掌握遊說對象對於事件的看法........................................................ 45 三、 駕馭遊說對象的心思........................................................................ 51 第二節、 掌握外在環境.................................................................................... 54 第三節、 掌握游說者自身................................................................................ 58 第五章、 游說技巧 ................................................................................................... 63 第一節、 引經據典............................................................................................ 64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取象設喻............................................................................................ 67 誇飾虛構............................................................................................ 70 鋪排氣勢............................................................................................ 73 委婉曲折............................................................................................ 77 通俗明白............................................................................................ 80 詭譎善辯............................................................................................ 81 IV.

(6) 第六章、 論說思想 ................................................................................................... 85 第一節、 擇君而事............................................................................................ 85 第二節、 貴士思想............................................................................................ 87 第三節、 重視利益............................................................................................ 92 第四節、 崇尚賢德............................................................................................ 94 第五節、 崇尚智謀............................................................................................ 98 第六節、 掌握時機.......................................................................................... 101 第七節、 崇尚實質.......................................................................................... 104 第八節、 重視士的社會責任.......................................................................... 108 第九節、 注重自保.......................................................................................... 110 第七章、 結論 ......................................................................................................... 113 參考書目:........................................................................................ 117 附錄:《戰國策》寓言...................................................................... 122. 表目次 表 1《戰國策》歷代歸類表………………………………………………………………………….……… 13 表 2《鬼谷子》歷代辨偽表…………………………………………………………………………………. 22 表 3 洪順隆《文心雕龍》文體論的文類系統表…………………………………………….……. 32. V.

(7) 第一章、前言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方法 一、研究動機. 《戰國策》中的故事詭譎多變,十分有趣,其中有很多的故事演變為成語, 時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南轅北轍、鷸蚌相爭 等,這些成語故事同時也是寓言故事。 在筆者原先的認知當中,《戰國策》就是一本記錄戰國時代歷史的史書,但 經過閱讀相關資料之後發現,許多人對於此點提出了質疑。因為其中有許多違背 史實的事情,而且記史卻無年月可識,確實不合常理。有人則是直接將《戰國策》, 列為子書縱橫家而非史部。若說《戰國策》就是縱橫家書,那麼當然與縱橫家密 切相關,若他只是以史書的角度,忠實記錄了大量的縱橫家事蹟,這裡頭的內容 依然難與縱橫家脫離關係。 《戰國策》中關於蘇秦、張儀兩人的言論與事蹟記載相當多,根據《史記‧ 1. 蘇秦列傳》 : 「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 〈張 儀列傳〉 :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2 兩人皆師承鬼谷子;而鬼谷子有一本著作流傳至今,那就是《鬼谷子》 。因此記 錄了蘇秦、張儀事蹟的《戰國策》與他們師父的著作《鬼谷子》,這兩本書之間 應該有著相當程度的關係,或者說蘇秦、張儀應該是以《鬼谷子》為理論依據, 行出了《戰國策》記錄下的事蹟與言論。. 二、研究方法. 欲研究《戰國策》與《鬼谷子》之間的關係,要先認識這兩本書。首先對《戰 國策》與《鬼谷子》兩本書的內容做探討。若《戰國策》為史書,那麼至少關於 蘇秦、張儀的部分會與《鬼谷子》是有相關的;若《戰國策》為縱橫家書,那麼 全書都應該和《鬼谷子》相關。當然這前提是,《鬼谷子》為鬼谷子所做,且鬼 1 2. 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年 10 月再版) ,頁 874。 同上註,頁 890。 1.

(8) 谷子為蘇秦、張儀的師父。因此要先瞭解這兩部書的性質,才能做進一步的探究, 本篇使用的方法為,文獻分析與文本分析,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對文 本的認識,歸納書的性質。 根據第二章的探討,《戰國策》為充滿縱橫家思想的戰國時代史料彙編。雖 然無法證實蘇秦、張儀師事鬼谷子,但《鬼谷子》確實為戰國時期縱橫學派思想 與理論的總結。因此二本書之間的關係,應該仍然是十分密切的。於是回歸文本, 以《鬼谷子》理論探討《戰國策》。首先從文章體裁來看,再從游說方法、說話 藝術、縱橫思想做深入探討。. 第二節、文獻探討 現今流傳的《戰國策》,以北宋曾鞏校訂三十三卷為最古,此又以南宋姚宏 校本為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的《戰國 策集箋證》,即以清嘉慶十九年黃氏士禮居覆刊剡川姚氏本為底本,間用湖北崇 文書局翻刻黃本參校。本文所採用的原文,乃使用范祥雍箋證的結果。關於原文 的注釋與解釋,亦參考何建章注釋的《戰國策注釋》,諸祖耿編撰的《戰國策集 注匯考》增補本,王守謙、喻芳葵、王鳳春、李燁譯注的《戰國策》,溫洪隆注 譯的《新譯戰國策》3。 現今流傳下來的《鬼谷子》版本,主要有兩個系統,一是道藏本系統,二是 錢本系統。清錢遵王述古堂舊鈔本較道藏本完整,秦恩復嘉慶十年刊本,即以錢 本為底本。北京中華書局出版,許富宏編撰的《鬼谷子集校集注》4原文及陶弘 景注,以嘉慶十年秦恩復刊本為底本。本文所採用的原文,使用許富宏校注的成 果。關於原文的注釋與解釋,亦參考許富宏譯注《鬼谷子》5,房中立《鬼谷子 全書》6,馮作民編譯《白話鬼谷子》7、張建國主編《鬼谷子實用智謀大全》8、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9。. 一、專書論著 (一)與《戰國策》相關. 3 4 5 6 7 8 9. 溫洪隆注譯、陳滿銘校閱, 《新譯戰國策》(台北:三民書局,2008 年 1 月第二版) 。 許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 (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1 月第二版)。 許富宏譯注, 《鬼谷子》 (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 1 月) 。 房中立,《鬼谷子全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局,1993 年 3 月) 。 馮作民編譯, 《白話鬼谷子》(台北:星光出版社,1984 年 8 月)。 張建國主編, 《鬼谷子實用智謀大全》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二版)。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 年 10 月)。 2.

(9) 1.鄭良樹《戰國策研究》10 探討《戰國策》原始資料的作者、佚文,歷代散亡的狀況與整理,及流傳的 版本。亦討論今本《戰國策》淆誤混亂、殘缺與補輯的狀況,資料的來源、作成 年代。現在的《戰國策》已非古本原始的面貌,以《史記》看《戰國策》原始本 的面貌。以《戰國策》佚文比較劉向本與今本的差異。依專題的方式,一一研究 闡述。此書有助於對讀者了解《戰國策》的概要面貌。 2.張正男《戰國策初探》11 全書分為五篇:第一篇討論《戰國策》的撰著者。第二章討論《戰國策》編 纂的問題,包含資料來源、底本、起訖年代、編纂的始末與過程。第三章討論兩 漢以來諸家校注。第四章討論評論序記。第五章討論版本流別。此書關於《戰國 策》撰著者與編纂的問題,是本論文討論作者時的重要依據。 3.鄭杰文《戰國策文新論》12 首先討論戰國策文的文化淵源,總結前代政治、外交、軍事謀略的累積,春 秋行人之官活動的方式,產生了戰國縱橫學派,有策士們的縱橫活動,才有戰國 策文。戰國策文可以分成:奠基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此發展亦可做為, 探討先秦散文的標尺。不論是在記敘與論辯的文體上,戰國策文都有重要貢獻。 此書從文化的角度切入,依年代劃分戰國策文的發展,條理清晰,能使讀者對於 戰國策文有更清楚的認識。 4.何晉《《戰國策》研究》13 何晉在書中探討,《戰國策》的書名,記事起訖,成書前的狀況與編著者, 和今本《戰國策》的缺佚、性質與注釋。其認為《戰國策》非史書,而作者為遊 士、教導遊說者與對遊說策謀感興趣者,若是一定要說明《戰國策》的性質,應 該歸為子部,或者是將其視為雜篇的文集。此說完全否定了《戰國策》的史學價 值,筆者並不同意他的觀點。 5.熊憲光《戰國策研究》14 從政治思想、用人主張、人生哲學、處世方針等方面切入,討論《戰國策》 的思想傾向,認為其重計、重利、重時、重自我,為縱橫家思想的展現。並以歷. 10 11 12 13 14. 鄭良樹,《戰國策研究》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 年 3 月增訂三版) 。 張正男,《戰國策初探》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年 4 月) 。 鄭杰文,《戰國策文新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0 月)。 何晉, 《《戰國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年 12 月) 。 熊憲光,《戰國策研究》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年 12 月)。 3.

(10) 史的和美學的觀點,論述其在人物形象、語言藝術、文體因革和寓言文學等方面 的成就和影響。亦分析其人才論、縱橫之文的特徵,及作名篇解析。其對《戰國 策》思想上與語言藝術上的探討,可作為本論文的參考。 (二)與《鬼谷子》相關 1.蕭登福《鬼谷子研究》15 上編為研究,下編為譯註。上編研究鬼谷子其人,其為戰國時縱橫家,及其 作品為本人與門人所著,應該是可信的。探討《鬼谷子》真偽,上中兩卷為先秦 舊本,下卷應為後世偽作。分析諸篇的要義,歸納鬼谷子縱橫術與歷代評價。此 書為筆者研究《鬼谷子》的主要參考書籍。 2.房中立《鬼谷子全書》16 考證鬼谷其人其著,校注《鬼谷子》,討論《鬼谷子》學說的主要內容與價 值,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並收錄了許多鬼谷子的傳說。書中的人物考證與注錄, 較為簡易,可以作為接觸《鬼谷子》的入門書。 3.張建國主編《鬼谷子實用智謀大全》17 書中分為:鬼谷子生平事蹟考、縱橫學派歷代傳人事蹟略考、《鬼谷子》注 釋、《鬼谷子》諫君說人九條秘訣、《鬼谷子》巧制小人十八絕招、《鬼谷子》三 十六無敵神招、《鬼谷子》七十二鬥志謀略。其中注釋部分,除了註解詳細外, 按語講述自己獨到的見解,並多舉實例說明,此部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帶給筆 者許多啟發。 4.許富宏《《鬼谷子》研究》18 首先探討《鬼谷子》的真偽,從出土文獻、傳世文獻、思想史、漢語史四方 面,證明其為戰國時期的作品;再來論證鬼谷先生及其弟子、後學為作者,《鬼 谷子》是對春秋以來行人活動的理論總結,開創了縱橫家一派;並論及《鬼谷子》 的文藝思想。這些部分,都是以他自己的博士論文《《鬼谷子》真偽及文學價值》 19 為基礎寫成。除此之外,還探討了《鬼谷子》的哲學、軍事、心理學、社會學 思想,及其對後世的影響。當中提出《戰國策》文學成就的取得,有賴於《鬼谷 子》文藝理論的指導。其論述簡略,留下許多空間,可以繼續研究。 15 16 17 18 19.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 年 10 月)。 房中立,《鬼谷子全書》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局,1993 年 3 月) 。 張建國主編, 《鬼谷子實用智謀大全》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二版)。 許富宏,《 《鬼谷子》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6 月) 。 許富宏,《鬼谷子真偽與文學價值》(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4 年 5 月)。 4.

(11) (三)其他 1.顧念先《縱橫家研究》20 論縱橫家的淵源與時代背景。將呂相、燭之武等,視為縱橫家的先導,論其 事蹟;鬼谷子為縱橫家的鼻祖,論其人其書與理論;接著一一介紹縱橫家的代表 人物,其中以蘇秦、張儀最為詳盡。最後講縱橫家的演變,論述兩漢、三國的代 表人物。此書中所論述的縱橫家代表人物,事蹟主要載於《戰國策》中,《鬼谷 子》的理論與《戰國策》中記載的言行,在書中雖然沒有去探討之間的關係,但 依照作者寫作的脈絡來看,兩者勢必密切相關。 2.高紹先《春秋戰國時期的論辯文化》21 高紹先認為春秋戰國時代論壇廣闊、談士群起、辯論成風,其展現出來的特 色有四點:一,辯論主體廣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庶民百姓,都有不少熱衷於 此;二,題材豐富,有學術、政治決策、外交應對、進言規諫等,涉及各個領域; 三,豐富的辯論理論,名家、荀子、墨子、韓非、老莊、 《呂氏春秋》 、 《鬼谷子》, 都對論辯理論有所研究。四、形成獨特的文風。了解整理的概況,更有助於理解 《戰國策》與《鬼谷子》。. 二、期刊論文 (一)與《戰國策》相關 1.韓輝〈試論戰國策的性質〉22 對於《戰國策》性質的問題,從南宋開始有了不同的意見,基本上有史書說、 子書說、介於經史說與資料彙編說,作者認為從編著旨趣和體例等來說明其為史 書,但亦認為其有子書的性質但是較為隱性。其對於《戰國策》歸子歸史的論證, 可作為本論文的參考。 2.黃曉嬌〈《戰國策》說服技巧例析〉23 將《戰國策》的說服技巧,歸納為:設問誘導式、寓貶於褒式、寓言故事式、 製造懸念式。可作為本文討論說話藝術的參考。 3.李宗偉〈戰國策引詩初探〉24 20 21 22 23. 顧念先,《縱橫家研究》 (台北:正中書局,1969 年 12 月) 。 高紹先,《春秋戰國時期的論辯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年 9 月) 。 韓輝, 〈試論戰國策的性質〉(欽洲學院學報,2009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 黃曉嬌,〈 《戰國策》說服技巧例析〉(文學教育下,2009 年第五期) 。 5.

(12) 認為《戰國策》可以窺見先民對《詩經》的接受與傳播。策士引詩,回歸到 詩的本身,避免了斷章取義和以詩為喻,用詩闡明自己的思想,形式相當靈活, 同時將後世類於詩的諺語、俗語也都納入詩,擴大了詩的範疇。本文對《戰國策》 引詩的整理與探討,可運用在本文游說技巧引經據典的部分。 4.趙爭〈史記與戰國策關係新論〉25 《史記》與《戰國策》所依據的材料多屬於「同源異流」的文本,所以在程 度上較為相近,而非互相襲用。此論點筆者相當認同,亦運用在《戰國策》的考 辨中。 (二)與《鬼谷子》相關 1.王步貴〈《鬼谷子》的學術價值〉26 闡述《鬼谷子》富含哲理,博大精深,有治國、治軍及游說之道,在政治、 軍事、經濟上都有其意義與價值。閱讀此篇能對《鬼谷子》有概略性的了解。 2.麻天祥〈清代學者對《鬼谷子》研究的貢獻〉27 清代考據學的發達,使《鬼谷子》重新被注意而復活,阮元從音韻學角度證 明《鬼谷子》為先秦時代的作品,而清末俞樾為研究《鬼谷子》集大成者,考證 之詳,肯定其為先秦縱橫家獨存之書。此篇整理清代《鬼谷子》研究的成就,咧 舉之證據,有助於釐清《鬼谷子》真偽,但文中俞樾應該為余棪才對。 3.尹振環〈論《鬼谷子》游說人主之術兼談戰國縱橫家〉28 分析《鬼谷子》的遊說理論,就是揣摩言談術,大致上可以分為:度權量能、 揣情術、擇君而事、摩合術四大內容。有助於筆者了解《鬼谷子》的遊說理論。 4.陳蒲清〈《鬼谷子》寫作年代考證〉29 其認為《鬼谷子》內篇前 11 篇應該是先秦原作,〈符言〉應該是從《管子》 混入的,外篇可能是唐人偽作。筆者認為《鬼谷子》應該全部是先秦著作。 5.趙達夫〈論縱橫家的歷史地位與鬼谷子思想價值〉30. 24 25 26 27 28. 29. 李宗偉,〈戰國策引詩初探〉(前沿,2011 年第 2 期總第 280 期) 。 趙爭, 〈史記與戰國策關係新論〉(史學月刊,2012 年 12 期)。 王步貴,〈 《鬼谷子》的學術價值〉(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 年第 3 期) 。 麻天祥,〈清代學者對《鬼谷子》研究的貢獻〉(文獻,1996 年第 3 期) 。 尹振環, 〈論《鬼谷子》游說人主之術兼談戰國縱橫家〉 (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史版,1998 年 第 4 期) 。 陳蒲清,〈 《鬼谷子》寫作年代考證〉(長沙大學學報,2005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 。 6.

(13) 《鬼谷子》所說與儒家思想相悖,又與朝廷倡導的主流思想不合,自唐柳宗 元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偽作,毫無地位可言,現今開始有一些研究成果,但身為 縱橫家唯一獨存的著作,仍有許多要解決與澄清的問題,因此其在學術史、思想 史的定位也尚無一致的意見。當中有許多《鬼谷子》為真的證據,可以做為為文 的參考。 6.孫興國〈鬼谷子其人及其書的考辨〉31 鬼谷子應為縱橫家神秘其道的產物,《鬼谷子》一書則是魏晉間的人,在先 秦縱橫家的著作上加工而成,不全是偽書,其為碩果僅存的縱橫家著作,其歷史 價值、文獻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討。筆者認為《鬼谷子》應該是先秦著作, 但若《鬼谷子》非先秦著作,如孫興國所說,其唯獨存的縱橫家著作,仍然有值 得研究的空間。 7.楊善群〈近三十年來古籍辨偽研究工作的新進展〉32 從考古發現、反思考察、辯證著作,三方面對古籍辨偽研究做概述,文中提 到《鬼谷子》因反思考察而陸續辨正中。《鬼谷子》真偽問題在學界仍然未成定 論,但已有許多學者提出更多的證據指出《鬼谷子》不偽,筆者認為足資採信。 8.屈紅梅〈論《鬼谷子》的文學思想〉33 《鬼谷子》反覆揣摩、尚辯善辯的論述,注重修飾言詞,展現出文飾、鋪飾、 誇飾的特色。其論點可作為本文游說原則與游說技巧的參考。. 三、學位論文 以《戰國策》為研究主體的論文很多,其中對於寓言題材的討論,及對寫作 藝術成就的分析,成果已經相當豐碩。論述其在論辯方面成就的,也不少。但卻 未見專論,以《鬼谷子》理論為基礎,研究《戰國策》 ,本文即以此做為切入點, 來探討《戰國策》的謀略說辭。主要參考的論文如下: (一)與《戰國策》相關 1.趙楠《《戰國策》中的論辯藝術》34. 30 31 32 33 34. 趙達夫, 〈論縱橫家的歷史地位與鬼谷子思想價值〉 (中州學刊,2008 年 1 月第 1 期總 163 期) 。 孫興國,〈鬼谷子其人及其書的考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9 年 10 月。 楊善群,〈近三十年來古籍辨偽研究工作的新進展〉(中化文化論壇,2011 年第 1 期) 。 屈紅梅,〈論《鬼谷子》的文學思想〉(孝感學院學報,2011 年 9 月第 31 卷第 5 期) 。 趙楠, 《《戰國策》中的論辯藝術》(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3 年 5 月) 。 7.

(14) 《戰國策》中策士的言行,展現出氣勢與主體精神,他們論辯的原則是利益, 論辯的技巧有:分析、利害對比、類推、演譯、歸納等,所運用的修辭有:鋪排、 比喻、反復、頂真、引用等。此論文說的論辯原則利益,其實就是他們行為的背 後思想,其論辯時的表現手法,亦可以做為筆者論文時的參考。 2.李小娟《《戰國策》說辭研究》35 「說」最初為言說的行為,漸漸演變為一種固定的言說方式:圍繞著特定的 話題、明確目的,而進行的口頭論說。這就成為特定的文體「說」。《戰國策》 中的說辭,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分析《戰國策》的時代背景與文學淵源,接著 討論其創作者必需具備的條件:知識廣博、隨機應變、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觀察入 微的揣摩術。再從形象說理和語言藝術兩方面,探討《戰國策》說辭的藝術魅力。 最後討論《戰國策》說辭對後世的影響。此論文對於「說」的探討,促發筆者從 文體的角度去切入,以《文心雕龍‧論說》來看《戰國策》與《鬼谷子》,其所 討論的創作者應具備條件,亦與《鬼谷子》理論十分吻合,可作為參考。 3.馬慧蘭《 《戰國策》論辯藝術研究》36 討論「論辯」的內涵,整理戰國時代「論辯」的觀點,進而從現代口才學、 心理學、修辭學,來了解《戰國策》中,策士們論辯時所運用的策略,以「語言 藝術」的新視野,重新評述《戰國策》的貢獻。其中論辯藝術的策略與論辯散文 的寫作技巧,都是筆者寫作時很好的參考。 4.許立軒《 《戰國策》說服術研究》37 廣收古今中外的說服理論,將《戰國策》中的案例,歸結為修辭、技術、心 理三類,寄意、徵引、誘發、隱藏、直截、分析、抑揚、喜懼八式,寓言法、比 喻法、引用法、借鑑法、偵破法、懸念法、入甕法、隱真法、順水推舟法、借箭 法、要害關鎖法、重問法、產婆法、剝筍法、二分法、正反法、易位法、激賞法、 智激法、利誘法、威嚇法,共二十一項說服術。同時論及《戰國策》的性質、時 空背景、說服主題,策士遊說的準備,和說辭的設計。此論文對於《戰國策》說 服術的研究做了細密且深入的探討,引證非常詳實,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其中 運用中國說服理論的相關典籍,輔助研究《戰國策》的說服術,將《鬼谷子》列 為相關典籍之一,和其他的典籍並列,一同做為參考,並不認為《鬼谷子》與《戰 國策》之間有特別的關係,筆者則認為《鬼谷子》與《戰國策》之間應該是關係 密切的。 35 36 37. 李小娟《《戰國策》說辭研究》(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碩士論文,2008 年 6 月)。 馬慧蘭,《戰國策論辯藝術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9 年 7 月) 。 許立軒,《戰國策說服術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2010 年 6 月)。 8.

(15) (二)與《鬼谷子》相關 1.許富宏《《鬼谷子》真偽及文學價值》38 這是許氏的博士論文,其後根據此,擴充為專書《《鬼谷子》研究》 ,內容在 書的部分已做說明,不再贅述。當中提出《戰國策》文學成就的取得,有賴於《鬼 谷子》文藝理論的指導。本論文在徵引這部分文字時,因其比書先出,且無改動, 故以此為準。 2.梁偉偉《《鬼谷子》研究》39 先考證鬼谷子其人,認為確有其人,考證《鬼谷子》認為內篇為戰國時其作 品,外篇則有待進一步考證,接著探討《鬼谷子》豐富的思想內容,及歷代的評 價與影響。此論文論述皆十分簡略,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可做為參考的資料。 3.張宏江《鬼谷先生與《鬼谷子》縱橫思想淺析》40 透過史料、古籍推論出,鬼谷子是真有其人,真實身分是稷下先生之一。接 著從「道」的層面,來探討《鬼谷子》中陰陽捭闔的思想,最後討論縱橫游說技 巧與具體運用。其對鬼谷子身分的推測,有其道理,嘗試以道術來統攝《鬼谷子》, 但是太過於簡略。 4.凃宗佑《《鬼谷子》方法研究》41 《鬼谷子》游說理論,以宇宙論與心理論述為基礎,其游說方法,針對不同 的對象有不同的方式,分為被游說者、外在環境、游說者自身,三個部分來討論, 接著分析游說的目的與實際步驟。《鬼谷子》雖然也強調說服的方法技巧,但說 服他人,不過是達成自己目的的一種手段,所以更重要的是令他人從心理認同, 為自己的目地鋪路。其討論《鬼谷子》的架構清晰,筆者亦借用此架構來分析。 5.楊卉芊《《鬼谷子》的修辭理論與修辭技巧研究》42 用肯伯尼‧伯克的「同一理論」:修辭者與受眾之間,在質的方面具有相同 或相似之處,來分析《鬼谷子》的修辭思想。《鬼谷子》對修辭的看法,和現代 修辭理論有很多一致性,而其展現出的修辭技巧,相當多樣化,也符合現在修辭. 38 39 40. 41 42. 許富宏, 《 《鬼谷子》真偽及文學價值》 (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4 年 5 月)。 梁偉偉《《鬼谷子》研究》(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碩士論文,2011 年 4 月)。 張宏江,《鬼谷先生與《鬼谷子》縱橫思想淺析》(河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2 年 5 月)。 凃宗佑《《鬼谷子》方法研究》(東吳大學哲學碩士論文,2012 年 10 月) 。 楊卉芊,《 《鬼谷子》的修辭理論與修辭技巧研究》(渤海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 2014 年 6 月) 。 9.

(16) 的要求。可作為本文關於《鬼谷子》說話藝術的參考。 (三)其他 1.趙鵬團,《戰國縱橫家思想體系研究》43 戰國縱橫家思想複雜而多元,呈現出立體的結構特性,其菁英思想的面相, 有:獨立意識、辯證思想、為我、務實和知己意識,平民思想的層面,受到任俠 文化、商人思想、平民社會的影響,不同性質的思想文化,建構出多面相、多層 次的思想體系。對於本文思想方面的研究,有很好的觸發。. 43. 趙鵬團,《戰國縱橫家思想體系研究》 (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 年 6 月)。 10.

(17) 第二章、《戰國策》與《鬼谷子》考辨 第一節、《戰國策》考辨 一般認為戰國始於韓、趙、魏三家分晉,結束於秦始皇統一天下。春秋時代 周室及各國都有史官專管記言、記事,其後戰國列國的歷史,本來也是有史官記 載的,但是秦「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因此「獨有秦 記」 ,卻「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1,於是要從史家的角度,一窺當時的歷史 面貌確實是困難的。而我們現在對於戰國的認識,仍多是從西漢時,劉向整理校 訂的《戰國策》來的。其按國別記敘分篇,總計十二國,共三十三卷。這樣分明 是一部史書,但是歷來又有許多學者認為,其為一部子書。. 一、作者. 《戰國策》是由漢劉向校錄,此為學界公論。至於作者是誰?〈四庫全書總 目提要〉說:「作者既非一人,又均不得其主名」2,學者並不以此為滿足,在 深入研究後,有羅根澤等學者主張為戰國齊人蒯通所做,但多數學者仍認為此書 並非出自一人之手。張正男《戰國策初探》中對此有深入探討,他認為蒯通勸韓 信自立的文章,收入在劉向編錄的《戰國策》中,所以是作者之一。但是蒯通是 否有編撰或寫定其它的篇章,因為證據不足不能斷定。3諸祖耿認為:「《戰國 策》的作者,不是一人。是戰國時代的一群『游士』,其中可能有蒯通,但不一 定全是蒯通手筆」4,這種說法基本上與張說相同,但又更加保守謹慎。 諸祖耿又說:. 1. 2. 3 4. 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史記十五》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年 10 月再版) ,頁 268。 清永瑢、紀昀等撰,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二冊史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 10 月,初版) ,頁 149。 張正男,《戰國策初探》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年 4 月) ,頁 34。 諸祖耿編撰, 《戰國策集注匯考‧前言》增補本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年 12 月) ,頁 18。 11.

(18) 《戰國策》不是史家的記載,不全是縱橫家言……它是戰國到楚漢之際, 一群游士各自記錄下來的,或者雜集抄撮的一部分材料。這其間各家各派 都有,而占最多部分的,則是縱橫家的游說。5 遊說之士載錄的說法,至今最為學界所接受,張正男也說「從諸祖耿提出『說士 載錄』戰國策的說法以來,經過鄭良樹先生的修正發揚,已經成為定論」6,那 《戰國策》是否全為說士所寫作,而全無史家之言呢?諸祖耿認為秦火消滅了列 國史官的記載,所以戰國時期史家之言是空白的。 7張正男認為秦火並未滅盡這 些史書,秦將史書蒐羅至咸陽,項羽一炬才幾乎全毀,但蕭何運走了一批,且在 搜查毀壞之前,私藏轉錄也是有可能的。再來具體的書可毀,腦袋裡的東西卻是 毀不掉的,所以焚書令後,各種書籍漸漸出現,六國史書當然也是如此。而這類 的篇章確實是有收進《戰國策》中的,他們在《戰國策》中呈現為注重國別、客 觀、完整的記敘文,符合「史家著錄」的要求,各國的史官就是他們原始的撰寫 人。8此推論十分有理。 鄭良樹在探究《戰國策》來源時特別指出,「它原是好幾部零散的著作,經 劉向彙集起來編成一書的。」9並將全書分為三類:第一類,以記事為主,偏重 於史實的記載,不重視言語的技巧,有明顯的國別色彩,敘述史事比較客觀,此 類來源很有可能就是劉向在〈校戰國策書錄〉中所說: 《國策》 、 《國事》 、 《國別》 這三部「書」。第二類,以記言為主,可再分為兩種,第一種重視言語的技巧, 固然記載了史實,但偏重於言語的記載,比較主觀;第二種不記載說客的姓名, 說辭之外,不記史實,沒有明顯國別色彩。這些極有可能是劉向所指名的:《事 語》、《長書》、《修書》這三部。第三類是屬於《短長》,不記載說客的姓名,除 了說辭外,絕少涉及史實。10 依據鄭良樹的歸納,來源不同,當然不會是同一個作者所做。他所歸納的第 一類,作者很有可能就是各國史官。第二類應該就是遊士的記錄。第三類他自己 推論「除了首幾句是簡單的史實外,其他竟全是說客言辭,而且這些說客是誰呢? 說的全是史實嗎?歷史的記載不應該沒有主角;有意記述歷史的人,很容易就會 知道這是不容忽視的一件事」於是斷定「這一批材料大概是『學縱橫者』平日的 習作。」11 何晉同樣認為,《戰國策》是由好些零散的材料,彙整而成,當然有著不同 5. 諸祖耿編撰, 《戰國策集注匯考‧前言》增補本上,頁 12。 張正男,《戰國策初探》 ,頁 75。 7 同註 5,頁 11。 8 同註 6,頁 56-67。 9 鄭良樹,《戰國策研究》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 年 3 月增訂三版) ,頁 1。 10 同上註,頁 140-164。 11 同註 9,頁 164。 12 6.

(19) 的編著者。何氏認為《戰國策》的原始材料,大部分是遊士的記錄,而部分的材 料,是遊士學習揣摩時的習作,和一些歷史記載,除此之外,教授游說策謀,和 對遊說感興趣的人,也都有可能是《戰國策》的編著者。12 由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知道,《戰國策》確實非一人之作,各個篇章是 由不同的人所記錄創作,而且這些人分布的年代和地域橫跨了整個戰國,他們的 身分大多是遊說之士,也有部分可能是史官。. 二、歷來歸類. 《漢書‧藝文志》中將《戰國策》 、 《國語》 、 《太史公》同歸為《春秋》之屬 「《戰國策》三十三篇。記《春秋》後」13,表示這個《戰國策》和這個類別的 書籍,都是屬於史書的範疇。歷代有記載《戰國策》的書目,多將其歸為史部。 《四庫全書》將其收在史部雜史類。而依照現今的中國圖書分類法,《戰國策》 亦被歸類為史書14。 以下根據諸祖耿編撰《戰國策集注匯考》增修本〈戰國策考研錄〉15,將歷 代收有《戰國策》的書目整理成表格,如下: 表 1《戰國策》歷代歸類表 編號. 史部. 子部. 未歸類. 1. 漢班固《漢書》. 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 南宋葉適《習學. 志》. 記言‧序目》. 南宋陳騤《中館興閣書. 清陸漻《佳趣堂. 目‧趙士煒輯考》. 書目》. 宋元間馬端臨《文獻通. 清黃丕烈《士禮. 考》. 居藏書題跋記. 2. 3. 唐長孫無忌《隋書》. 五代後晉劉昫《唐書》. 二》. 12 13 14. 15. 何晉, 《《戰國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年 12 月) ,頁 81。 施之勉著,《漢書集釋‧藝文志第十》第九冊(台北:三民書局,2003 年 2 月) ,頁 4176。 依照中國圖書分類法,書分為 10 類:總論、哲學類、宗教類、科學類、應用科學類、社會科 學類、史地類一、史地類二ˋ語文類、美術類,索書號分別為 000、100、200、300、400、500、 600、700、800、900。《戰國策》歸屬於史地類一之下的先秦,索書號為 621 開頭。 諸祖耿編撰, 《戰國策集注匯考‧戰國策考研錄》增補本下,頁 1848-1872。 13.

(20) 4. 北宋王堯臣《崇文總目》. 元脫脫《宋史》. 清黃丕烈《求古 居宋本書目》. 5. 北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 明葉盛《菉竹堂書目》. 清咸豐間朱學勤 《結一廬宋元本 書目》. 6. 南宋鄭樵《通志》. 明陳第《世善堂藏書目 錄》. 7. 南宋尤袤《遂初唐書目》. 明高儒《百川書志》. 8. 南宋高似孫《史略》. 清徐乾學《傳是樓書目》. 9. 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 題》. 10. 明范欽《天一閣書目》. 11. 明朱睦㮮《萬卷堂書目》. 12. 明錢謙益《絳雲樓書目》. 13.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 要》. 14.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五 十二史部八雜史類存目一》. 15.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 16. 清瞿紹基《鐵琴銅劍樓藏書 書錄》. 17. 清楊以增《海源閣藏書目》. 18. 傅增湘《雙鑑樓善本書目》. 19.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 將《戰國策》歸為史書雜史的共有十九本,將其歸為子部的共有八本,其中六本 14.

(21) 將其歸為縱橫家,而《菉竹堂書目》 、 《世善堂藏書目錄》兩本則沒有再細分,另 外還有五本沒有歸類。由此表格中可以看出,從漢代開始就將其歸為史書,一直 到宋代,才有書目將其歸為子部。 劉向〈校戰國策書錄〉云:「其事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二百四十 五年間之事,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16劉向校訂《戰國策》時,是肯定其在 史學上的地位的,明白指出它可以銜接《春秋》後與秦之前的這段歷史,而它的 呈現方式,是以臣下輔佐國君的謀略為主, 「臣向以為戰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 17 為之策謀,宜為《戰國策》。」 也從此確定此書書名。劉向在編撰《戰國策》 的時候,也參照史書《國語》的編撰方式「因國別者,略以時次之」這樣的原則 來進行「除復重,得三十三篇」18。 《戰國策》在劉向編撰時的企圖,就是填補這段歷史空白,所以歷來大部分 的人都將其歸為史書。但是《戰國策》中大量記載的策謀,篇章中過於誇大說士 謀略的力量,應該記錄史實卻沒有記年,有些人物也不詳,不禁令人懷疑它應該 是一部子書而非史書。. 三、歸納於史部之說. 以體例上來說,《戰國策》以國為單位分卷是為國別史,但是其中完全沒有 年代的紀錄,劉向自己也說「略以時次之」,因為他無法完全判斷事件發生的次 序先後,只能大概排一下,記史卻不記年,似乎有違常理。可是《國語》也有許 多篇章沒有記年,甚至整卷都沒有記年,如〈卷四‧魯語上〉 、 〈卷五‧魯語下〉、 19 〈卷十一‧晉語五〉 。在歷經秦火、項羽之火後的戰國史料殘缺,所以在整理 這些資料上,不能十分精準是可理解的,這也就無法成為否定其歷史地位的有力 證據。而其中有許多的篇章,根本沒有記載說客的名字,如〈卷六‧秦四‧或為 六國說秦王〉 : 「或為六國說秦王曰: 『……』」20, 〈卷一‧東周‧或為周冣謂金投〉: 21 「或為周冣謂金投曰:『……』」 根據鄭良樹的統計,這樣的篇章共有三十三篇 之多。22鄭良樹也推論這些篇章,之所以不載說客的名字,是因為這是縱橫之士. 16 17 18 19. 20. 21 22. 諸祖耿編撰, 《戰國策集注匯考‧校戰國策書錄》增修本下,頁 1795。 同上註,頁 1795。 同註 16,頁 1795。 薛安勤、王連生注譯, 《國語注譯》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年 4 月) , 〈魯語上〉頁 150-196、 〈魯語下〉頁 197-251、〈晉語五〉頁 473-502。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 12 月),頁 426。 同上註,頁 40。 鄭良樹,《戰國策研究》 ,頁 148-154 15.

(22) 的習作;既然是習作,當然就不會有主角說客的名字。23這樣的說法固然大膽, 卻非不可能,至少在史實的紀錄上,這樣確實反常,因此說《戰國策》不是史書, 顯然合情合理。 《史記》為正史,其在史學上的意義與價值都是不可動搖的,關於其對戰國 歷史的記載,「幾乎可以說大部分取材於『戰國策』」24,司馬遷在劉向之前, 當然不可能看過劉向所編纂的《戰國策》,所以這裡的「戰國策」指的是劉向整 理之前的原始材料,我們也可以這樣解釋: 《史記》、《戰國策》存有互見材料的情形很可能既非《史記》採《戰國 策》,也非《戰國策》割取《史記》,而主要是其所據的「戰國權變材料」 具有「同源異流」的文本形態使然。這意味著《史記》、《戰國策》之間 的關係,並非以往所認為的相互襲取採割的情形,而當是各有所據,只是 其所據材料多具「同源異流」的文本形態而在某種程度上較為近似罷了。 25. 司馬遷與劉向都企圖還原當代的歷史,從他們所能見的材料中去呈現歷史, 這些材料也就是劉向所說的「國別」 「國策」 、 「國事」 、 「短長」 、 「事語」 、 「長書」、 「脩書」,而如同鄭良樹所言:「太史公所看到的「戰國策」,若不是篇幅比劉 向本豐富,就是不止於劉向所言的七本而已」26,司馬遷看到的材料,應該比劉 向的更為豐富,這些相同的部分「既然司馬遷視之為史料,劉向編訂《戰國策》 27 時視之為史料,並把所編定《戰國策》看作史書自然符合漢人的看法」 。 楊寬《戰國史》說: 《戰國策》主要是縱橫家所編選的遊說故事和遊說辭,原是供游士作為榜 樣而揣摩學習的。許多遊說辭是用作練習遊說的腳本的,許多獻策的信札 也是供遊士模仿的。當戰國末年和秦、漢之際,有些縱橫家誇大遊士合縱 連橫的作用,有偽託著名縱橫家和將相所做的遊說辭和書札的,甚至虛構 合縱或連橫的故事,這是必須認真加以鑑別的。28 所幸,隨著近代考古學的發展與古代文物的出土,尤其是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 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得以有所依據去辨別《戰國策》史料的真偽。. 23 24 25 26 27 28. 鄭良樹,《戰國策研究》 ,頁 164。 同上註,頁 177。 趙爭, 〈史記與戰國策關係新論〉(史學月刊,2012 年 12 期),頁 124。 同註 23,頁 200。 韓輝, 〈試論戰國策的性質〉(欽洲學院學報,2009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頁 15。 楊寬, 《戰國史》1997 增訂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年 10 月) ,頁 19、20。 16.

(23) 《戰國策》中紀錄許多關於蘇秦的遊說辭,並將他和張儀寫為同時對立的人 物, 〈卷二十二‧魏一‧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 :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曰」29下 一篇開頭則為:「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30,雖然沒有說明是那位魏王,但是 一個勸合縱,一個勸連橫,又為上下篇,劉向在編纂上是以時序作排列,想必認 為這兩件事是前後發生的。〈卷三‧秦一‧秦惠王謂寒泉子〉: 秦惠王謂寒泉子曰:「蘇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東山之君,從以 欺秦。趙固負其眾,故先使蘇秦以幣帛約乎諸侯。諸侯不可一,猶連雞之 不能俱止於棲,亦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 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墮邑,請使武安子。善我國家,使諸侯,請使 客卿張儀。」秦惠王曰:「受命。」31 此篇中秦惠王認為蘇秦欺騙了自己,現在又要聯合六國來對付自己,雖然六國之 力不可能統一,但仍然對蘇秦感到憤怒,準備派武安子白起去開導各國,後來採 納了寒泉子的意見,改派張儀去遊說勸諫。根據此篇蘇秦、張儀無疑是同一年代 的人。但根據楊寬的研究「其實張儀是秦惠王的相國,蘇秦是齊湣王的相國,兩 人並不同時對立。當時和張儀連橫對立的,是公孫衍的合縱」32 ,「今本戰國策 中,既有和帛書《戰國策縱橫家書》相合的比較原始的蘇秦資料,也有後人偽造 虛構的東西,可以說真偽參半。」33而〈卷三‧秦一‧秦惠王謂寒泉子〉這個部 分顯然就是偽造的。 以現今的眼光看《戰國策》,其中歷史的記載,顯然有許多的錯誤,劉向在 其有限的條件內,試圖去呈現歷史面貌,雖有失誤,仍然為後代提供了許多重要 的史料,我們不以《史記》中的錯誤否認《史記》在史上的地位,那也不應該以 此否認《戰國策》在史上的價值。. 四、歸納於子部之說. 熊憲光《戰國策研究》認為《戰國策》是一部「貫串著縱橫家思想的戰國時 代的史料彙編」。34從《戰國策》編纂時的資料材料來源來說,劉向所看到的材 料,有很大一部分是遊士的載錄,他們在紀錄的同時也許記下了史實,但是更重 要的是藉此所要傳達的思想。劉向從這些當中截取足以傳達史實的資料,也不可 29 30 31 32 33 34.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下,頁 1262。 同上註,頁 1272。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上,頁 166。 同註 28,頁 22。 同註 28,頁 666。 熊憲光,《戰國策研究》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年 12 月),頁 1。 17.

(24) 避免的將他們的理念一併收錄在其中。在熊憲光《戰國策研究與選譯》中提出《戰 國策》為「離經叛道」的縱橫家,其思想傾向為: 第一,崇「計」 ,策略至上的政治思想;第二,尚「賢」 ,舉賢使能的用人 主張;第三,重「利」 ,爭利求名的人生哲理;第四,尊「時」 ,明時審勢 35 的處事方針。 諸祖耿編撰《戰國策集注匯考‧前言》則認為戰國策主要思想有: 第一,懂得「變」的道理,反對「復古」,主張針對當前具體問題,進行 具體解決;第二,重視客觀形勢,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第三,注意掌握 時機,不要在條件不成熟時進行一切;第四,一切要看效果,要看成績。 36 有功勞、有貢獻,才有資格享受待遇;第五,重視人民,先民後君。 從他們整理出來的這些特色,可以知道《戰國策》和縱橫家密不可分,尤其是馬 說的前三點與諸說的前四點,根本就是縱橫家的特色。 韓輝〈試論戰國策的性質〉一文,說: 今本《戰國策》僅蘇厲、蘇秦、蘇代、蔡澤、樗里疾、樓緩、陳軫、張儀、 范雎、李兌、甘茂、公孫衍等十多位明顯為縱橫家的篇章已占全書的半數。 至於其它一些篇章,雖有不少看上去不是縱橫家的事跡與言辭,如公孫鞅、 惠施、白起、鄒衍、呂不韋等。但是書中所錄這些人的行事與言辭大抵皆 與縱橫策士所崇尚的謀略有關,故而為戰國秦漢之際的縱橫術的編纂者集 中成冊,作為教授學習揣摩的典範。在這些人心目中,他們的這些特殊言 行具有縱橫術的特點是不容置疑的。37 這裡以縱橫家所占篇幅,以及原作者乃縱橫思想紀錄傳播者,這兩點來說明縱橫 思想充滿整本《戰國策》,所以它是具有子書特色的。其內容誇大失真,過於誇 飾謀略言詞的效果,強化了謀略謀士的重要性。如狡兔三窟的典故〈卷十一‧齊 四‧齊人有馮諼者〉38:馮諼從一開始無所作為要求加薪加待遇,到為孟嘗君市 義,繼而藉梁王之力,使孟嘗君復受重視,最終請立宗廟於薛,這一切過程太過 順利,時間點就是這麼巧,若是孟嘗君沒有被免官就看不到市義的效果,如果梁 王沒有虛上位,大陣仗的去聘請孟嘗君,齊王也就不會想請孟嘗君回朝,就算請 他回朝,但不一定要立宗廟於薛邑。這一切都誇大了馮諼的謀劃能力,同時顯示 35 36 37 38. 熊憲光譯著《戰國策研究與選譯》 (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 年 4 月) ,頁 3-43。 諸祖耿編撰, 《戰國策集注匯考‧前言》增修本上,頁 82。 韓輝, 〈試論戰國策的性質〉(欽洲學院學報,2009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頁 16。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上,頁 620-622。 18.

(25) 出重視士人的重要,將一切成敗都歸在一人之上。或者〈卷一‧東周‧秦興師臨 周〉39:秦師為求九鼎攻打周,顏率以獻九鼎說服齊救周,於是秦國收兵,後來 齊國來討九鼎,再以路線不佳、人力浩大為理由推託,齊王也就放棄了。兩個大 國就被一個臣子三兩句話擺平了,這也同樣誇大了謀士的影響力。《戰國策》中 諸如此類的例子非常多,這樣的強調與美化,降低了其史學的價值,卻加深了縱 橫家的色彩。. 五、性質歸屬. 《戰國策》中注重國別、客觀、完整的記敘文,這類史官著錄的篇章,當然 就是屬於史書的範疇;而遊士所寫的篇章,有可能是對於當時史實的記錄,但也 有可能只是想藉史實,去彰顯他想傳達的理念,這樣雖然也有紀錄下歷史,但史 卻成了附屬,思想才是主體。若為學縱橫者平日的習作,可能藉史實再加以發揮, 也有可能全無史實在當中,只是在練習謀略罷了,這一類呈現出的,就是縱橫家 思想。 劉向在編輯《戰國策》時,其目的是要編出一本戰國史。雖然當時的資料殘 缺,很多留下來的資料,都是說客策士的紀錄,因此影響了其中的真實度,但就 其體例來看,它確實是一部史書,所以歷來歸類也多將其歸為史部。將《戰國策》 歸為子部的,是根據其內容充斥著縱橫思想,或是懷疑其歷史的真實度,這都跟 其原始材料有很大的關係。 何晉雖然承認《戰國策》的史料價值,但他也說,具有史料價值並不能說明 其就是史著,所以他說「《戰國策》只是一部資料彙編的書」40。許立軒在他的 碩士論文中,討論到《戰國策》的性質,他認為: 圖書歸部的功能在於便利讀者掌握典籍的特性,《戰國策》既是一部『雜 編之書』,內容雜揉縱橫說詞和各國史料,強加套用『史部』、『子部』的 標準,直接切割文本的性質,會產生失之以偏的風險,難以客觀的呈現原 貌。因此,不妨暫且擱置爭議,保留《戰國策》 『亦史亦子』的特質, 『青 41 史曲綴以街談』視為一部佐證先秦歷史的資料匯編。 圖書歸部確實能幫助我們掌握書籍的特性,但實際上很多東西是很難分割界 定的,尤其是像《戰國策》這樣特殊的一部作品,他確實兼具「史」與「子」的 39 40 41. 同註 38,頁 4、5。 何晉, 《《戰國策》研究》,頁 154。 許立軒,《戰國策說服術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2010 年 6 月),頁 18。 19.

(26) 特色,它所記敘的內容充滿縱橫家色彩,過去我們把它看作戰國史,但如今確知 它的錯誤,又有楊寬新編寫的《戰國史》問世,它確實也只能稱為,充滿縱橫家 思想的戰國時代資料彙編。. 第二節、《鬼谷子》考辨 一、真偽. 《鬼谷子》為先秦著作,但也有一派研究者認為其為後世的偽作。最早懷疑 《鬼谷子》是偽作的是柳宗元:「無鬼谷子,鬼谷子後出。」42,歷來不少學者 沿襲此說法,如孫興國:「現在流傳的《鬼谷子》一書應是魏晉六朝間好事者依 據周秦諸子古籍的殘篇遺意,重新整理編定而成的。」43 他們主要立論依據為 劉向《別錄》與班固《漢書‧藝文志》沒有著錄。這一點並不是有利的證據,因 為首先必須證明《別錄》 、 《漢書‧藝文志》收錄了所有的先秦著作,完全沒有遺 漏,但這是非常困難的。 陳蒲清〈《鬼谷子》寫作年代考證〉認為, 《鬼谷子》內篇44為先秦著作:第 一,司馬遷《史記》有記錄到鬼谷子其人,且有引用《鬼谷子》的話;第二,劉 向引用鬼谷子的話有一定長度,肯定是出於書本記載,這書可能就是《鬼谷子》; 第三, 《鬼谷子》書中的思想是戰國時代的思想;第四, 《鬼谷子》反應的現實, 就是戰國時代的現實;第五,《鬼谷子》的文風與語言,具有戰國時代的特點。 內篇中的〈符言篇〉可能由《管子》混入,外篇可能是唐人著作。45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也說: 《鬼谷子》一書,太史公自序及劉向《說苑》皆曾援引其文,或明徵,或 暗引,都足以說明西漢時,《鬼谷子》一書即已流傳於世。……既然《鬼 谷子》西漢時已存在,且文中多韻語,又合於古聲訓字之義,因而我們可 以推知此書應當是先秦之舊了。46 至於今本《鬼谷子》是否仍是先秦之舊,蕭登福將其分為兩部分,上、中卷為第 42 43 44. 45 46. 柳宗元,《柳河東集‧辯鬼谷子》(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 年 12 月),頁 70。 孫興國,〈鬼谷子其人及其書的考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9 年 10 月),頁 60。 《鬼谷子》內篇指的是: 〈捭闔〉 、 〈反應〉 、 〈內揵〉 、 〈抵巇〉 、 〈飛箝〉 、 〈忤合〉 、 〈揣〉 、 〈摩〉、 〈權〉 、 〈謀〉 、 〈決〉 、 〈符言〉 , 〈轉丸〉 、 〈胠亂〉 ;外篇指的是: 〈本經陰符七術〉 、 〈持樞〉 、 〈中 經〉 。 陳蒲清, 〈 《鬼谷子》寫作年代考證〉 (長沙大學學報,2005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 ,頁 46-49。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 年 10 月),頁 36、37。 20.

(27) 一部分,下卷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十四篇:〈捭闔〉、〈反應〉、〈內揵〉、〈抵 巇〉 、 〈飛箝〉 、 〈忤合〉 、 〈揣〉 、 〈摩〉 、 〈權〉 、 〈謀〉 、 〈決〉 、 〈符言〉 , 〈轉丸〉 、 〈胠 亂〉兩篇亡佚,僅存十二篇,除〈符言〉篇外,其餘十一篇彼此互相連貫,行文 間常相呼應,漢籍亦有提及,這部分是較接近先秦原貌,是較為可信的。第二部 分〈本經陰符七術〉 、 〈持樞〉 、 〈中經〉參雜了濃厚的道家和道教色彩,又有些佛 教名詞,當是後人所偽竄的。47 陳蒲清、蕭登福兩位學者都認為《鬼谷子》內篇為先秦著作,外篇為後世偽 作。但是蕭登福在〈《鬼谷子本經陰符》與道教之《黃帝陰符經》〉中卻推翻了他 之前的說法: 向來研究《鬼谷子》者,都把上中兩卷視為同一系統,把下卷視為另一系 統。並且認為兩者並不出自同一人。筆者早年從事《鬼谷子》一書的研究 時,也是持這種看法。但近年來,則頗覺這種看法有可議處,以內容看, 三卷應皆是同一人之作,且應寫成於戰國之世。48 許富宏在〈《鬼谷子》真偽及文學價值〉中也說: 自西漢以來歷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鬼谷子》一書一直在 流傳,未嘗中絕,通過對歷代史志記載的梳理分析後,可知《鬼谷子》至 少在西漢前期就已經流行於世了,我們據此判斷《鬼谷子》是先秦時期的 著作。49 許氏更是從出土文獻、傳世文獻、思想史的角度、漢語史的角度,證明《鬼谷子》 不偽:從出土文獻部分,把《鬼谷子》與馬王堆帛書〈經法〉、〈稱〉、阜陽竹簡 本《詩經》、郭店楚簡〈語叢四〉等出土文獻作對比,得出其「成篇時間均不晚 於戰國時期,其主要內容的成篇應還可以前推,不晚於戰國中期。」50並就傳世 文獻部分,把《鄧析子》 、 《管子》 、 《戰國策》 、 《淮南子》等,與《鬼谷子》內容 相同的部分作比較,得出《鬼谷子》的內容要早於這些書, 「《鬼谷子》的成篇時 代不晚於《管子》、《戰國策》等書,其為先秦時期的作品當無疑問 」51。又從思 想史的發展來看: 《鬼谷子》中陰陽與五行思想尚未合流的思想,把『心』是五官的主宰,. 47 48 49. 50 51. 同註 46,頁 46-48。 蕭登福,《黃帝陰符經今註今譯》(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年 12 月) ,頁 77。 許富宏, 《 《鬼谷子》真偽及文學價值》 (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4 年 5 月), 頁 20。 同上註,頁 37。 同上註,頁 58。 21.

(28) 是思維器官的思想,托『聖人』立論,把『聖人』神話的思想,均顯示其 屬於戰國時期的作品。《鬼谷子》參與了先秦時期注多理論熱點的討論, 也說明其只可能產生於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特定時代。從思想史角度看 《鬼谷子》不可能是偽書。52 許氏最後再從漢語史的角度證明: 「《鬼谷子》的韻部屬於先秦音系,其產生時間 在《詩經》之後,西漢之前,屬於戰國時期的作品。 」53這些強而有力的證據, 在在證明《鬼谷子》為真。 根據許富宏所撰《鬼谷子集校集注》的〈附錄五‧歷代辨偽〉54,將其所收 錄,前人對《鬼谷子》真偽辨析的成果,整理為表格。 表2《鬼谷子》歷代辨偽表 編號. 先秦古書. 後世偽作. 1. 宋歐陽脩〈崇文總目敘釋〉 〈跋 唐柳宗元〈辯鬼谷子〉. 嵇哲《先秦. 平泉草木記〉. 諸子學》. 2. 宋高似孫〈子略〉. 3. 宋王應麟 〈漢書藝文志考證〉 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 (蘇秦作). 4. 明宋濂《諸子辯》. 5.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張心澂《偽書通考》. 6. 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 蔣伯潛《諸子通考》. 尚無定論. 明胡應麟《四部正偽》.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 (蘇秦作)〈漢書藝文志拾補 諸子略〉 7. 清孫淵如《孫淵如詩文集》 (蘇 黃雲眉《古今偽書考補正》 秦作). 8. 清凌揚藻《蠡勺篇‧鬼谷子》. 9. 清孫德謙《諸子通考》. 10. 張爾田《史微》. 11. 俞棪〈鬼谷子真偽考〉. 12. 顧實《重考古今偽書考》《漢 書藝文志講疏》. 13. 陳清泉《諸子百家考》(蘇秦 作). 14. 朱星元《戰國縱橫家研究》. 52 53 54. 許富宏,《 《鬼谷子》真偽及文學價值》,頁 71、72。 同上註,頁 85、86。 許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 ,(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1 月第二版),頁 313-398 22.

(29) 15. 黃傑《鬼谷子四種提要》. 16. 余嘉錫《古書通例》 (蘇秦作). 17. 王蘧常《諸子新傳》. 18. 梁嘉彬〈鬼谷子考〉. 19. 趙鐵寒〈鬼谷子考辨〉一二卷 真(蘇秦作)三偽. 20. 任繼愈〈道藏提要〉 (蘇秦作). 21. 劉建國〈鬼谷子偽書辨證〉. 當中認為《鬼谷子》為先秦古書的有二十一人,其中宋代的王應麟、清代的姚振 宗、孫淵如,與現代的陳清泉、余嘉錫、趙鐵寒、任繼愈,共七人認為《鬼谷子》 乃是蘇秦所作。認為《鬼谷子》為後世偽作的有七人,還有一人認為尚未有定論。 認為《鬼谷子》為偽書的論點為:(1)劉向《七略》、《漢書‧藝文志》中並無 記載。(2)文體不類戰國。(3)並無鬼谷子其人,所以其書必偽。(4)《鬼 谷子》乃後人採《史記》、《戰國策》中蘇秦兄弟之辭為之。 麻天祥在〈清代學者對《鬼谷子》研究的貢獻〉 55中說明,《鬼谷子》歷代 以來不受重視,並非因為其為後世偽作,乃是因為不符合正統的觀念;而清代儒 者對於舊學的整理考證,最大的意義,在促使古籍的復活,尤其是先秦子書,於 是《鬼谷子》就隨著子書的復活,在學術界嶄露頭角;至於其真偽的問題,麻氏 認為斷《鬼谷子》為偽書者,多認為,人無可考其書必偽,並不符合乾嘉學派無 徵不信的學風。況且阮元從音韻學角度,俞棪56以劉向《說苑》及歷代書籍引《鬼 谷子》之文,都證明《鬼谷子》為先秦時的作品。所以說《鬼谷子》確實為先秦 縱橫家獨存之書。 楊善群的〈近三十年來古籍辨偽研究工作的新進展〉中提到,因為現代學者 對於清代疑古的反思,學界對《鬼谷子》的真偽進行了研究審查,都認為其為先 秦古籍。其主要的依據為: (1)《漢志》未載的先秦古籍在近年出土的銀雀山漢簡、馬王堆帛書中 屢有發現,不勝枚舉。因此,《鬼谷子》很可能為《漢志》失載的真書。 (2)漢代著作《淮南子》、《法言》、《法言》、《說苑》都有明引或 暗引《鬼谷子》的文字,說明其書漢代一直在流傳。(3)書中多古音古 55 56. 麻天祥,〈清代學者對《鬼谷子》研究的貢獻〉(文獻,1996 年第 3 期) ,頁 157-167。 原文為余樾應為余棪。〈 《鬼谷子》真偽考〉和〈鬼谷先生事略〉為余棪先生著述,余棪先生 是民國時期精心考證《鬼谷子》 ,對《鬼谷子》進行嚴謹辨偽的大家,是《鬼谷子》研究的集 大成者,余棪先生的考訂之功和辨偽成就應該得到學界的承認和尊重。俞樾對《鬼谷子》研究 的成就和貢獻,集中體現在《讀書余錄》卷一的《鬼谷子》 (五十五條)中,表現為校定、注 釋《鬼谷子》及其古注中的疑難問題,和《鬼谷子》辨偽可能沒有直接關係。(康曉瑋,《 《鬼 谷子》真偽考略》 (鄭州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2012 年 5 月) ,頁 15。) 23.

(30) 意。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在《鬼谷子‧跋》中早有引證,稱「非後人所能依 託」。李學勤〈《鬼谷子‧符言篇》研究〉又證明該篇某些標題「來自竹 簡,絕非依託」,某些文字來自馬王堆帛書,「確有所本」,為《鬼谷子》 是先秦古籍找到新的證據。57 綜合以上諸位學者的研究與論述,認定《鬼谷子》為後世偽作的論點,立論 基礎薄弱。從考古新發現的出土文獻、歷代傳世的古籍,以及思想史與音韻學的 角度,多方驗證,《鬼谷子》為先秦古書,應該是沒有疑義的。. 二、作者. 相傳《鬼谷子》為鬼谷子所撰。而鬼谷子是誰,是否真有其人?梁偉偉以為: 鬼谷子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他生活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縱橫家代表人 物蘇秦、張儀的老師,這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大概因為魏晉南北朝時人 們對鬼谷子進行了大量附會演繹,使其增添了濃郁的神仙色彩。同時,人 們更多地把其視為一位恬淡避世的隱者,因尚其美名,致使歷代自稱鬼谷 子者不乏其人;加上後世學術上一股風氣的盛行,以致一些學者對鬼谷子 存在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這是非常合理自然的。58 《史記》記載鬼谷子為蘇秦、張儀的老師;房立中、徐建軍和張建國都在著作上 說:「傳說孫臏、龐涓兩大軍事家都是鬼谷子的學生」59;而道教則把鬼谷子仙 化,夏丹妮認為道教將鬼谷子改造的原因有三:第一是鬼谷子本身所具有的隱士 氣質, 「其二,鬼谷子本身就是比較著名的人,直接利用了鬼谷子的社會影響力, 改造成功後對道教本身的發展有利……其三,其著作《鬼谷子》在一定程度上反 應了道家的思想。」60關於鬼谷子有太多穿鑿附會的傳說,其中比較可信的是漢 代之前的資料。蕭登福認為: 鬼谷子,戰國時縱橫家,兩漢學者如司馬遷史記蘇秦張儀列傳,劉向說苑 善說篇,楊雄法言淵騫篇,王充論衡答佞篇、明雩篇等書裏,所談到的鬼 谷子,大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縱橫家人物,曾隱. 57 58 59. 60. 楊善群, 〈近三十年來古籍辨偽研究工作的新進展〉 (中化文化論壇,2011 年第 1 期) ,頁 119。 梁偉偉,《 《鬼谷子》研究》(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1 年 4 月) ,頁 5。 房立中、徐建軍,《鬼谷子兵法》(北京:北京傳播學院出版社,1991 年 9 月) ,頁 150。 張建國, 《鬼谷子實用智謀大全》上(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 年 1 月) ,頁 119。 夏丹妮,《鬼谷子形象的流變及其文學影響》(四川師範大學中國文獻學碩士論文,2013 年 5 月) ,頁 21、22。 24.

(31) 居於鬼谷,弟子有蘇秦、張儀等人。61 從蕭氏的研究可知,鬼谷子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同時也是蘇秦、張儀的老師。張 儀比蘇秦更早越上政治舞台,張儀死於西元前 310 年62,而蘇秦在這之後才在政 治上活躍63,以史書記載、生活年代及政治作為來判斷,他們確實極有可能師事 鬼谷子。至於孫臏、龐涓,史書上只有記載他們師事同一人,並未說明師事誰。 龐涓死於西元前 341 年64,比張儀早了三十年,要說他們也師事鬼谷子,也不無 可能。許富宏認為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皆曾受教於鬼谷子,且推論出其生活 年代約在西元前 400 年到西元前 320 年間,他早年居於鬼谷,之後到稷下講學, 因此被稱為「鬼谷先生」,晚年隱居時可能又回到鬼谷。65 也有人認為《鬼谷子》為蘇秦所做,《史記索隱》:「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 名鬼谷」66,但是蘇秦他有自己的著作,並不需要假他人之名寫作,就如同蕭登 福所說:「鬼谷子與蘇秦書這兩本都是談論縱橫之書,蘇秦既有自己的著作,便 不須要再另撰一本同性質的書,而托名於鬼谷子了。」67或者有人認為《鬼谷子》 是《漢書‧藝文志》中所載《蘇子》的一部分,《蘇子》雖已亡佚,但從歷代蒐 羅的佚文與帛書的相關資料,可以得知: 《蘇子》的內容是蘇氏兄弟的書信、游說辭,從今本《鬼谷子》的內容來 看,其主要內容是論述謀略和游說的理論問題的,是比較系統的理論著作, 《鬼谷子》不是《蘇子》是很顯然的。68 所以說《鬼谷子》不是蘇秦所作,也是很顯然的。 蕭登福以為「先秦之書,大都不是一人之作,而是一家之作。也許此書是始 於鬼谷,成於鬼谷之門徒;也許是鬼谷子之門人據其所聞而筆之於書」69許富宏 對此有更進一步的研究,他認為〈捭闔〉、〈反應〉、〈內揵〉、〈抵巇〉、〈飛 箝〉、〈忤合〉、〈符言〉、〈本經陰符七術〉為鬼谷子本人的著作,〈揣〉、 〈摩〉、〈權〉、〈謀〉、〈決〉、〈轉丸〉(佚) 、〈胠亂〉(佚) 、〈持樞〉、.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 ,頁 25。 楊寬,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台北:商務印書館,2002 年 2 月),頁 587。 楊椀清, 《《戰國縱橫家書》彙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碩士論文,2007 年 6 月),頁 201。 同註 62,頁 396。 許富宏,《 《鬼谷子》真偽及文學價值》,頁 105-111。 司馬貞,《史記索隱》二(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第一版),頁 196。 同註 61,頁 68。 同註 65,頁 12。 同註 61,頁 68。 25.

(32) 70 〈中經〉為鬼谷子的弟子或後學所作, 而總結之,以為:. 總之《鬼谷子》是鬼谷先生及其弟子或後學所作,其主要內容為鬼谷先生 所親著。《鬼谷子》一書反映鬼谷先生的思想,是對戰國時期縱橫學派思 想、理論的總結,是鬼谷先生及縱橫之士留給後人一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 富,其價值不容忽視。71. 三、縱橫家書. 《鬼谷子》是一部怎樣的書,可以先從學派歸屬問題來窺探一二。大多數的 學者認為《鬼谷子》是屬於縱橫家,一是因為歷代的官方與私人的書志均將其列 為縱橫家;二是因為鬼谷子向蘇秦、張儀傳授縱橫術;三是因為《鬼谷子》一書 主要內容是關於游說的。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鬼谷子》屬於兵家,他們認為通 觀此書,主要內容可用於兵法者比比皆是,孫臏、龐涓又曾受教於鬼谷子;且從 學術淵源上來看,《孫子兵法》為其重要的思想源頭,所以《鬼谷子》應該屬於 兵家。72從以上諸點分析可以看出,《鬼谷子》內容是在說游說,而這些技巧可 推演至兵法上,歸屬於縱橫家似乎更加直接;從學術淵源上,道家對《鬼谷子》 的影響也很大,因此《孫子兵法》為其重要的思想源頭這個論點,並不能拿來當 作歸屬兵家的有力證據;而鬼谷子的弟子有屬縱橫家的也有屬兵家的,此點不能 幫助分辨《鬼谷子》應該屬於縱橫家或兵家。這樣看來《鬼谷子》歸屬於縱橫家 的論點是比較有力的。 許富宏認為先秦時期的學派劃分是由司馬談首先提倡,那麼《鬼谷子》如何 歸屬就應該依據司馬談的劃分標準。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 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 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 循;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 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 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 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 70 71 72. 許富宏,《 《鬼谷子》真偽及文學價值》,頁 91-93。 同上註,頁 94。 許富宏,《鬼谷子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1 月) ,頁 181-183。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與 不願讓他 建構一個 將很難 八年的戰 常將這段 爭(wa 第谷突 第谷的觀 為基礎

1.圓桌武士:亞瑟王的圓桌是聖徒約瑟使用過的一張巨大圓桌。這張圓桌被視為 國寶,共有 250 個座位,可容納 250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 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2 年提出將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 同,以及承擔精神,作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首要培育的正 面價值觀和態度;並因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於

目前的課程改革優先強化學生五種觀念:國民身份認同、責任感、承擔

探索個人及社會議題,培 養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態 度,幫助他們成為有識見 和負責任的公民,懂得關

學生思考及討論 情景中,角色缺 乏責任感和公德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固指秩序,但 同時也指不同人的份(責任)。言秩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