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游說技巧

第一節、 引經據典

雖然不像《左傳》大量引詩,《戰國策》中所引《詩》也不少。如:

《戰國策》中策士共用《詩》23次,包括引詩,其中重複用3首《詩》,同 一句出現2次,引用範圍較孔子、孟子更加廣泛,涉及全部的《詩》類風、

雅、頌,不再只重雅詩。其中〈小雅〉3次,〈大雅〉9次,〈頌〉1次,〈國 風〉5次,另有佚詩5次。……《戰國策》策士引《詩》,重在應用,闡明 自己的思想,形式很靈活,既有原詩句引用,還有辭語化用,甚至直接採 用詩篇的意蘊。他們不再偏好於《詩經》中的某類詩,避開了斷章取義和 以詩取喻,回歸到詩篇文本自身。策士們還擴大了「詩」的範疇,把後世 類於詩的諺語、俗語等盡數納入《詩》中。4

除了引《詩》之外,也有引《書》。如〈趙二‧王立周紹為傅〉趙武靈王想請周 紹做太子的老師,趙武靈王說服他接受時引用逸詩:

詩云:「服難以勇,治亂以知,事之計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學,義之經 也。循計之事,失而不累,訪議之行,窮而不憂。」5

來表達他認定周紹就是那個有學問有品德的人,適合做太子的老師,所以想請他 來擔任此職務。周紹先是謙虛說自己不能勝任,但在趙王的堅持之下就接受了,

趙武靈王於是將自己的期望告訴周紹,並引尚書的話:「《書》云:『去邪無疑,

任賢勿貳。』」6表達自己對周紹完全的信任。這個篇章中有引「詩」也有引「書」,

不論是引用何者,都是將引用的內容做直接的解釋,用來加強自己的說法。

除了此篇之外,還有四處引用《尚書》。列舉如下:

3 許富宏,《鬼谷子真偽與文學價值》,頁 157。

4 李宗偉,〈戰國策引詩初探〉(前沿,2011 年第 2 期總第 280 期),頁 19、20。

5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下,頁 1069。

6 同上註,頁 1070。

65

〈秦一‧田莘之為陳軫說秦惠王〉田莘之為陳軫游說秦惠王,舉了晉獻公的 故事來告誡秦王:不要聽信中傷陳軫的話。晉獻公想要伐郭,但是忌憚舟之僑,

荀息用《尚書》的話,「《周書》有言,美女破舌。」7,來告訴晉獻公可以用 美女干擾敵方的政治,果然舟之僑的勸誡郭君都不聽,於是舟之僑就離開郭君,

晉獻公成功攻破郭地;晉獻公想要伐虞,但忌憚宮之奇,荀息引尚書的話,「《周 書》有言,美男破老。」8告訴國君外寵之臣能夠中傷國老,按計而行,宮之奇 勸諫君不聽便離開國君,晉獻公成功奪取虞國。

〈魏一‧知伯索地於魏桓子〉智伯向魏桓子索求土地,魏桓子不給,相國任 章建議他要給,因為智伯無緣無故就要索求土地,鄰國必定恐慌,智伯得到土地 就會越來越放縱輕敵,鄰國間彼此的關係則會越加緊密,就像「《周書》曰:『將 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姑必與之。』」9所以應該給他土地,讓天下人 對付智伯,若是不給,那就只有自己直接與智伯起衝突。魏桓子聽取建議,滿足 智伯的貪欲,使智伯狂傲輕敵,最終眾叛親離被殺身亡。

〈魏一‧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蘇秦為趙國合縱游說魏王,說明聽從連橫最 後會產生國家的禍患,又舉越王句踐、周武王,靠著三千士卒就獲得成功的例子,

說明魏國的士卒遠遠多過他們,現在卻要服侍秦國,蒙受割地獻寶器的損害,那 些主張連橫的臣子都是奸臣;再引「《周書》曰:『緜緜不絕,縵縵奈何?毫毛 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10要魏王趕緊下決定,

如果拿不定主意,現今小小的禍患以後一定會變成大的禍患,所以現在要趕快聽 從我的建議,與趙國共同施行合縱。

〈魏三‧秦敗魏於華走芒卯〉秦國在華陽大敗魏國圍攻大梁,須賈為魏國游 說穰侯,說魏國人都對國君說要和趙國、燕國一樣,雖受侵略但忍受艱難重視土 地,最終保全國家,不要像宋國、中山國,幾次被攻打就幾次割讓土地,隨著土 地的割讓也就滅亡了。魏國國內的氣氛如此,且「《周書》曰:『維命不于常。』」

11上天的寵幸並不是常態,現在的勝利是幸運,魏國召集了精兵要來戍守大梁,

也將有楚國、趙國的援軍,應該趁著魏國人還有所疑慮,覺得少割讓土地也是可 接受時,和魏國講和,能得到土地,又使合縱破局,希望穰侯仔細考慮不要冒險。

除了引《詩》、《書》之外尚有引《易》兩次,引《老子》兩次,以及引用 諺語。列舉如下:

7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上,頁 217。

8 同上註,頁 217。

9 同註 5,頁 1243。

10 同註 5,頁 1263。

11 同註 5,頁 1365。

66

〈秦四‧物至而反〉同時引用了《詩》與《易》。秦王多次打敗楚國,白起 又率兵討伐,楚派黃歇游說秦王,說秦楚如兩虎相鬥,會使得其他小國得到好處。

因為「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碁是也。」12秦國已占有天下土地的 一半,應該減少攻伐,加強仁義,守住功績。若是一心想要用武力臣服天下諸侯,

恐怕會有禍患,引「《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易》曰:『狐濡其 尾。』」13說明開頭容易,但想要善終卻是困難的,並舉智伯和吳亡夫差做印證。

再說「《詩》云:『大武遠宅不涉。』」14步伐再大,遠方的住所還是不容易到 達,得楚地益處少,但可使楚國成為後援,去正視鄰國才是禍患。又引「《詩》

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兔毚,遇犬獲之。』」15輕視韓、魏的壞心,

就算現在還像狡兔一樣活蹦亂跳,但終會被狗捕獲。若秦楚聯合,韓魏燕趙就會 乖乖降服。

〈齊四‧齊宣王見顏斶〉齊宣王召見顏斶,兩人就君王和士誰比較尊貴,進 行了一場辯論。顏斶認為治理國家應該要尊崇淳厚的道德風尚,得到士人的力 量。

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

據慢驕奢則凶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 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虛願不至。」16

現今諸侯崇尚虛名,沒有實德驕傲奢侈,禍患緊隨而來,矜誇功業無法建立,空 有願望不能實現;而堯舜禹湯能向他人請教,有人才輔佐才成就了他們的道德修 養,「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17要得到士人的輔佐,

國君才得以建立,所以士為本。「《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 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之本與?』」18侯王自稱孤、寡、

不穀,就是自稱卑賤以尊敬士人,會被稱為英明的君主,都是因他們尊敬士人,

這也足以說明士人的尊貴。

12 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集箋證》上,頁 400。

13 同註 12,頁 401。

14 同註 12,頁 401。

15 同註 12,頁 401、402。

16 同註 12,頁 640。

17 同註 12,頁 641。

18 同註 12,頁 641。

67

〈魏一‧魏公叔痤為魏將〉公叔痤取得戰功後,不居功自傲,受到魏惠王的 賞賜,「故老子曰:『聖人無積,盡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19公叔痤就是老子所說的這種人。

〈齊五‧蘇秦說齊閔王曰〉蘇秦指出想要成就霸業,就不能首先發動攻擊,

「語曰:『麒驥之衰也,駑馬先之;孟賁之倦也,女子勝之。』20」說這就是後 發制人取勝的證據,且用兵耗費資財,使士兵民眾疲憊不堪,經常用兵雖強必弱,

應該善用計謀戰勝於朝廷。

《戰國策》中的引用都著重在,闡明自己的思想,加強自己的論點。

關於引經據典,《鬼谷子》的看法。〈內揵〉:

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 去就。21

這裡是說立論要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在游說時,要順著道德、仁義、禮樂、忠信 來計謀,這樣的言辭就是積極正向的,使人容易接受。若是能從《詩經》、《尚書》

中引證,加強自己的論點,那就更有力量,更讓人信服。

說服人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理論要先確立下來,若是沒有自己的論點,引用 只是掉書袋。要能清楚講述自己的看法,再舉以公信力強大的言語,如經典中的 記載,名人的話語,或是人們共同智慧結晶的俗語,才能強化自己的語言,使引 用的字句為自己發聲,讓說理事半功倍。《鬼谷子》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戰 國策》中的引用,也確實能善用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