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對教育政策之建議

不論是在地管理或是市場化理論,資訊的透明公開及資訊取得的便利性皆是 影響家長選擇與參與的關鍵,唯有提供家長充分的學校資訊,才能使家長參與獲 得正向的效果,成為學校經營管理的助力。本研究建議,教育當局應建立學校資 訊流通的機制,提供家長在學校課程、教學、師資、管教、學校經營等相關資訊,

避免家長因資訊質量的差異,造成選擇與參與學校機會上的不均等,另外,學校 應在學校日、班級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方式之外,提供其他更多元化的參與管 道,以增加不同家庭條件的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機會。

《教育基本法》賦予了家長選擇與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的權利,然而卻未伴隨 著家長應負擔的責任義務,因此,本研究建議,除了賦予家長權利之外,也應訂 定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責規範,避免家長參與權的濫用以致使學校成為家長、

教師、學校行政人員三方權力的角力場。在賦予參與權利與義務規範的同時,提 升家長的民主素養與教育知能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因此教育當局應協助學校提 供家長、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各類關於家長參與、教師專業、學校經營的教育知 能,以提升三方對彼此的尊重與了解。

本研究顯示,並非所有的家長皆能獲得相同的參與機會,因此本研究建議學 校與教師應主動鼓勵家長參與校教育,廣納各種不同家長的建言與聲音,並增加 親師溝通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與教師也應珍視家長的專業知識,不再將家長 是為教育的門外漢,進而將家長的專業知識與資源做充分適當的利用,使家長成 為協助學校運作的助力。

貳、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由於礙於時間與研究者能力的限制,致使研究設計上有所偏廢,以下 羅列幾項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做為參考。首先,在研究設計上,本研究的資料多來 自於與研究參與者的訪談,由於未能長時間進入田野,致使許多訪談資料產生在 詮釋上的限制,因此未來若能投入更多的時間在田野中,勢必能對個案學校家長 參與有更深度的了解,也能提供更厚實的描寫。其次,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為學 校中一群特定高度參與的家長,因此訪談的資料僅能呈現出個案學校中某一面向 的家長參與及某一群家長的觀點,建議未來的研究能與不同家庭背景、參與程度 的家長進行訪談,以獲得個案學校家長參與全觀的面貌。再者,本研究中的個案

學校是一所位在大台北地區的都會型國中,其多數的學生家長皆為越區就讀及高 社經背景,因此個案學校的家長參與有其高度的特殊性,建議未來能進行不同地 區或不同類型的多重個案比較研究。

參、研究者之省思

在這份論文當中,我一直以「研究者」的身分在書寫整份論文,以一種看似 是旁觀者的角度在看待家長參與這件事,而我與這些家長、老師的關係完全在論 文中不著痕跡。但事實上,因為我與這些家長、老師的熟識程度不同,某種程度 上來說,其實也影響了我訪談的內容與語料的使用。在這些受訪者中,由於我認 為鄒媽媽是很熱心且樂於分享的人,其他的幾位受訪家長皆是經由他的推薦而找 到的人選,又因為訪談的過程中我與她也特別的聊的來,更意外的發現,她小孩 就讀國小時,她非常熟識的那位校長,竟是我大學時某堂課的老師,在這層關係 之下,我們的訪談便顯得更自然與真實,也讓我更敢於追問一些更深入或說是更 黑暗的問題,所以最後論文內容,大量的呈現了鄒媽媽的語料,而我也在不知不 覺中,完全擁抱與接受了他的說法。另外是柳媽媽與許媽媽,在訪談過程中,我 感受到他們對於我這個外來者的防備與不信任,其中,許媽媽訪談的邀約更不下 三次,每每都是答應了我後又拒絕我,對於我而言,我覺得他們只想呈現給我學 校最好的那一面,也許因為在雙方彼此不夠信任的基礎下,我所能獲得的資訊便 相當的有限。除此之外,訪談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受到升學主義的束縛,我總是 會追問很多與升學有關的問題,而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往往無法引起我的興趣,

這個問題一直到訪談了差不多一半的人時我才發現,所以說家長參與等於是升學 參與,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我的訪談是針對升學的參與在進行訪談,或許下次 我應該提供家長更多談論生活參與方面的機會。最後,我希望這些研究參與者不 僅僅只是作為我為了完成論文取得畢業證書的工具,我更期望在未來能有我能給 予他們回饋的機會。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金松(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長參與之角色與功能 的探究。研習資訊,18(1),45-52。

丁雪茵、鄭博壎(1994 年,1 月)。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以兩個研究為例。

載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舉辦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檢討與前瞻」第二 次科技研討會質化研究、次級分析與綜合方法(頁 1-21),台北市。

卯靜儒(2000,4 月)。社區發展與學校本位─一個「新」的課程哲學觀。論文 發表於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學校本位管理與課程發展」研討會,花 蓮。

江民瑜(2005)。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行為之影響機制探討。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任秀媚(1985)。家長參與幼兒學校學習活動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新竹師專 學報,12,125-180。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宋文里(譯)(2001)。J. Bruner 著。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The culture of education)。台北市:遠流。

李天健(2002,6 月)。對話性社群---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公民社會意函。論文 發表於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舉辦之「The 2002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芝加哥大學。

李晉梅(2003)。家長參與教育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吳迅榮(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角色。基礎教育學報,10(2),13-31。

吳建華、謝發昱、黃俊峰、陳銘凱(2003)。個案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 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 199-236)。台北: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3)。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吳清山、蔡菁芝(2006)。英美兩國教育績效責任之比較分析及其啟示。師大學 報:教育類,51(1),1-21。

吳璧如(1998a)。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教學報,10,1-36。

吳璧如(1998b)。校(園)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態度研究。教育研究資

訊,6(2),8-29。

吳璧如(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原理探究。中等教育學報,6,69-105。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 集刊,47,185-213。

吳璧如(2004)。男性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實徵分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4

(2)

,71-112。

佘豐賜(2002)。台南縣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 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明地(1998a)。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刊 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

林明地(1998b)。國民中學校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9(1),93-136。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 究資訊,7(2),61-79。

林明地(2002a)。學校社區化在地理念與實踐上的發展趨勢。教育資料集刊,27,

1-22。

林明地(2002b)。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 199-220)。高雄:麗文。

林孟皇(2000)。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林俶敏(2008)。人本教育基金會管教論述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素菁(2004)。台北市國中小明星學區邊際願意支付之估計。住宅學報,13(1), 15-34。

尚榮安(譯)(2001)。R. K. Yin 著。個案研究(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台北:弘智。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7,113-127。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貴美(2003)。家長教育參與。台北:商鼎文化。

國民教育法(1999)。

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2006)。

教育基本法(1999)。

教師法(2003)。

陳丁魁(2003)。家長參與課程實施之調查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君(2003)。「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影響之探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13(5),50-61。

陳奎憙(1998)。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畢恆達(1998)。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

研究倫理(頁 31-91)。台北:三民。

黃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炳煌(2000)。影響家長學校選擇因素之研究。載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 選擇權(頁 193-250)。台北市:商鼎文化。

黃淑苓(2001)。教育夥伴: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台北:偉明。

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林兆衛(譯)(2002)。Crabtree, B. F. & Miller, W. L. 著。

質性方法與研究(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台北市:韋伯文化。

黃棋楓(2005)。台北縣國民中學學生家長會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板,台北。

黃棋楓(2005)。台北縣國民中學學生家長會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板,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