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壹、研究場域

個案學校勵學國中(匿名)是一所都會區的學校,學校周圍是許多銀行及商 場的聚集地,交通四通八達,鄰近捷運站與公車站,此區域是台北地區相當熱鬧 的地段。個案學校周邊地理環境極為特別,雖然位於繁華的大街上,燈紅酒綠的 霓虹燈、熙熙攘攘的人潮與川流不息的車潮,充分表現出台北的熱鬧與喧囂,然

而,一旦轉往大街的巷弄裡,似乎到了另一片天地,補習班、安親班、咖啡廳與 公園三三兩兩的錯落在巷弄間,其景象與繁華的大街大異其趣,不僅沒有了人聲 鼎沸的城市喧囂,反而添加了幾分都市中少有的寧靜。

個案學校創校已有十年以上的時間,校內的組織如同一般的國中一樣,有完 整的行政組織、教師會與家長會,學校中的行政人員與教師,大多有資深的行政 經歷與豐富資深的教學經驗。學校的班級數及學生數,在台北地區算是中大型的 國中,學生家長的社經背景大多為中高階級。此外,個案學校亦有多元化的學生 社團,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也很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是一所強調學生全方 位、多元化發展的學校。

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升學主義扮演著左右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因素,

在升學因素的作用下,更能看出台灣的家長是如何參與子女的教育,如何為子女 選擇學校。個案學校自創校以來,高升學率一直為該校的傳統,因為高升學率,

個案學校連年成為額滿學校,雖然附近亦有其他國中為額滿學校與其競爭,但仍 舊有許多家長爭先恐後的將孩子送入學校就讀。除了升學率之外,也因為學校周 邊的交通便利,更增加了家長將子女送入就讀的可能性,個案學校的教務主任說:

因為其實學校的地理位置在交通上應該算是滿方便的,我們這邊越區來的各 個方向大概都有,…然後因為捷運的關係,我們這裡跟捷運就是南北向、東 西向大概都滿多家長的,範圍其實滿廣的,數據上來講我們大概有五十幾所 小學的學生會到我們這邊來,這個可以參考。(訪談溫主任 2008/11/28)

個案學校的學生來源遍及大台北地區,甚至有學生是遠從基隆、桃園至個案 學校就讀,但事實上,個案學校的學區範圍僅涵蓋台北某一行政區中的 11 個里5, 然而,在現今台灣以學區制入學的規範之下,家長若欲將其子女送入個案學校就 讀,往往需要運用遷戶籍或置產的越區就讀方式,才有可能使子女能進入該校就 讀,黃老師即說:

應該是因為這是過去勵學的風氣就是,因為我們升學率好,那我們學校的學 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是越區就讀,那基本上孩子會付出比較多的交通時間要越 區就讀,他就是看升學率,那所以家長對學校的期望會很高。(訪談黃老師

5 個案學校學區涵蓋的 11 個里中,有 2 個里是屬於與其他學校的共同學區。

2008/11/26)

由此可知,個案學校因為高升學率,因此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為越區就讀,

換言之,個案學校是一所被挑選過的學校,家長也對學校有更高的期望,其家長 參與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Henderson(1986)等人曾指出家長參與的相關研究很少是關於中學教育的,

這也表示家庭-學校關係的模式在中學是較少為家長與教師所應用,Hornby

(2000)也表示相較於家長參與在小學階段與幼稚園階段,在中學階段的相關研 究顯得是不足的(p.3)。Epstein(1984)也指出當孩子到青少年時期,家長參與 的程度會劇烈地減少。但是,在台灣這個情形或許會有些許的不同,當學生到了 國中階段,家長在期望孩子未來能讀個好的高中的企盼之下,通常會投入夠多的 心力在參與子女的學校教育,研究者認為,從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為越區就讀的 現象可以了解,這是家長在對孩子的期望之下而運用的教育策略,這就表示家長 在送其子女進入個案學校就讀前,是在做有意識的選擇,當學校成為經過家長深 思熟慮後而選擇的商品,家長很可能會對此商品有所期望,也會促使家長參與的 範圍與程度更深、更廣、更積極,大幅提升家長參與校務的意願,因而本研究將 以該校為研究的場域。

貳、研究參與者

Merriam(1988: 48)認為最適合質性研究的抽樣策略是非隨機抽樣,而非隨 機抽樣中最為人常用的是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立意取樣是植基於研 究者想要發現、了解與獲得深刻理解的假設,因此,研究者必須選擇一個讓自己 有最多學習機會的研究參與者。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個案學校的訓導主任石主任為第一位參與者,石主任 曾在研究所中俢習研究者指導教授所開設的課程,因為這層關係,研究者便在指 導教授的引介之下進入了研究場域。訓導主任的教學年資已超過二十年,是一位 擁有豐富教學與行政經歷的教師,也在個案學校服務了四年的時間,對於個案學 校的文化、教師、家長與學生皆有很深的認識,是「符合研究問題」、「符合現象」

且能提供「最多學習機會」的人選,透過訓導主任的參與,能讓研究者全面性的 概略了解個案學校家長參與的實踐。接著,本研究將透過訓導主任的推薦,以滾 雪球抽樣(snowballing)的方式,邀請學生家長、教師與其他行政人員的參與,

當中也會包含重要的關鍵個案抽樣──家長會會長與教師會會長。

然而,以滾雪球的推薦方式可能會對樣本架構的多樣性有所限制,使得研究 參與者的同質性高度雷同(藍毓仁譯,2008),也就是說,由家長所推薦的家長,

可能都是屬於同一類型的,例如都是扮演學校中的聽眾角色,或是都是扮演學校 中的義工,為突破此限制,研究者盡可能請不同的家長、教師、行政人員,分別 交叉推薦不同身分的人選,以擴大訪談對象的來源,盡量避面參與者的同質性過 高的問題。除了以交叉推薦的方式之外,研究者也會透過向參與者明確表示新的 參與者須具備何種特徵,請參與者推薦符合資格且不同於自己的人。另外,研究 者也會將已有的參與者名單,當作關係人,請他們推薦其他符合資格的人選。最 後,研究者也會盡量在個案學校中尋找反面個案的例子。

此外,研究者認為,雖然透過訓導主任、家長會會長及教師會會長的推薦,

可能會使研究參與者的同質性過高,但研究者之所以選擇個案學校為研究場域的 原因,就是因為該校有一群家長是在經過有意識的選擇後而將子女送入就讀,所 以這群家長高度參與學校教育的方式是相當值得深入了解的,而其參與方式也有 與學區內家長參與不一樣的地方。

既然本研究是以滾雪球的方式進行抽樣,那麼抽樣到何種程度才停止?研究 者認為達到「資料飽和」即可。一般來說,資料飽和意指在一個範疇中再也沒有 新的資料出現(Creswell, 1998),然而,研究者卻認為任何一個新的成員加入研 究,皆會帶來新的觀點,事實上,資料飽和是難以判斷的,因此,在本研究中,

當研究者分析資料時所產生的新發現越來越少,且足以回答研究問題時,則視為 達到資料飽和。以下將表列該校十一位研究參與者的背景資料,為顧及研究倫 理,所有的研究參與者將以化名呈現。

表 3-3 受訪教師及學校行政人員背景資料一覽表

參與者 性別 教育背景 年資 現任職務 任教領域 訪談時間 石主任 男 進修碩士 20 年以上 訓導主任 生物 2008/10/08 溫主任 男 進修碩士 20 年以上 教務主任 電腦 2008/11/28 徐老師 女 碩士 20 年以上 八年級科任兼

教師會會長 國文 2008/11/05 2009/11/26 李老師 男 大學 15-20 年 八年級導師 理化 2008/11/11 黃老師 女 大學 10-15 年 導師 公民 2008/11/26 程老師 男 碩士 10-15 年 九年級導師 體育 2009/06/01

表 3-4 受訪家長背景資料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