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天女到鬼魃

第四章 旱涸神話與驅魃儀式

第二節 旱魃與以人為祭的儀式

一、 從天女到鬼魃

中國神話世界中,造成旱災的女神旱魃,為黃帝的女兒,與應龍大戰,具有 停風止雨能力的旱魃抵抗蓄大雨水的應龍。初民的認知中旱災所影響的層面遠大 於水災造成的影響。這樣的水旱對抗一直存留在社會風俗當中。先秦時期的人民 對於旱災感到十分的苦惱,對於旱災的發生,認為是旱魃所引起了。旱魃也與旱 災成為同義詞。《詩經.大雅.雲漢》:「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 焚。」39。《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一則關於旱魃的珍貴資料:

有係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嚮。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

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

38 袁珂:《中國神話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 年),頁 15。

39 (西漢)毛亨纂、(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大雅‧雲漢》,頁 138。

66

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 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40

炎黃鬥爭中,蚩尤起兵為炎帝復仇,夸父加入蚩尤戰團,因兵敗而被殺。因天上 少了行雲佈雨的應龍,導致旱災發生。所以初民才會想到作土龍求雨的作法,這 成為這項習俗的起源。但應龍與旱魃兩人的後果都是「不得復上」,解釋水旱災為 何會發生的原因。禳災儀式表現出以人為犧牲的巫術行為,透過焚燒女巫或驅趕 鬼祟的行為表示造成旱災的原因消失。旱魃神話就成為這一支系的源頭。國光紅 指出:

甲骨文鬼字作 ,像人頂「田」,即是四目魌頭,鬼字從方相氏取形礙 然無疑。漢代之方相氏即巫覡之專操儺祭驅疫者,卜辭鬼字本義即為巫覡;

卜辭亦有巫字,為祭名。後世巫祭之巫成了巫覡,原為巫覡的「鬼」卻成 了鬼魂。……殷商人集楚方言名巫為「鬼」,則楚地巫歌之「山鬼」尌未必 是鬼魂、鬼魅,而有可能是巫覡──「山」中之女巫也。41

從上述可以知道,「鬼」係指女巫,也就是引發旱災的元凶,藉由驅趕旱魃這樣釀 禍的邪祟的禳災儀式,實則將肇災的女巫驅逐,以獲得雨水。旱魃本是天女,穿 著青衣,本是協助黃帝對抗蚩尤派遣的風伯、雨師。風伯、雨師的神奇力量是呼 風縱雨,但是天女魃的威能卻能驅散雲雨。如孫國江所言:

《山海經》中的旱魃形象繼承了先秦時期自然神旱魃的特性,並在此基礎 上增添了天女旱魃助黃帝攻蚩尤的情節,這恐怕是源於民眾對於早期戰爭 的一種神話式想像。42

初民的認知是自然界的各種現象都是由某種特定的神靈掌握控制。狂風暴雨等氣 象特徵背後的神祇是風伯與雨師。那為什麼風雨會停止呢?為了解釋這個問題,

能止風雨的旱神天女魃便出現在中國神話世界中。此時的天女魃的樣貌在《山海 經》並沒有明確詳實的記錄。然而作為天女的魃為何會轉變成恐怖畸形的巫女形 象呢?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提到:「有黃帝女妭,本天女也。黃帝下之殺蚩尤。

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妭即魃也。詩正義不引此而引神異經。神異經乃不知何人 假託東方朔者。郭傳山海經不云妭即詩之旱魃,而云音如旱魃之魃。疏矣。女部

40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430。

41 國光紅:〈楚國巫壇上的舞雩歌〉,(山東:山東師範大學《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 年 3 期)。

42 孫國江:〈中國古代旱魃形象的起源與嬗變〉,(北京:《民俗研究》第 6 期,2014 年 5 月)。

67

曰。妭婦人美兒。」43在這裡我們可以得知天女妭本是面容姣好的女神,後來才轉 變成民俗中旱魃恐怖醜陋的形象。

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呢?我們可以從《山海經》中兩段祈雨巫術的敘述中找 到答案。「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 丑居山之上。」44袁珂先生認為此段為古代曝巫祈雨巫術的敘述。又「有人衣青,

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45女丑本為巫女,穿著青衣,面容有異,不敢示人,

故以手或袂遮其面,作為曝巫祈雨儀式的祭品。天女妭與女丑皆穿著青衣,這兩 者的形象連結在一起。且古代祈雨儀式中巫與尪是兩種不同的獻祭種類。「尪,曲 脛人也。从大。象偏曲之形。」46杜預注解曰:「巫尫,女巫也,主祈禱請雨者!

或以為尫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

是以公欲焚之。」47尫是一種跛腳畸形或是骨骼彎曲只能仰面向上的巫師。古代民 眾對於身體有殘缺的人有著不知名恐懼,也因為他們與平常不同,具有一定的特 異性,也就是神異性。在巫術思維為主的巫術世界中,巫師以這樣特殊的人物作 為獻祭,目的在提升自己的法力,營造恐怖神秘的氛圍,希冀以此溝通神靈,進 而達到降雨紓旱的目的。

這是旱魃形象的第一次轉變。女魃神話在《山海經》的注疏中有兩則應特別 注意。一則為郝懿行引《玉篇》:「女妭,禿無髮,所居之處,天不雨也,同魃。」

48二則又引《神異經》:「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

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狢。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災消。」49從這裡 可知女妭跟旱魃是不同的祭獻。女妭是禿髮女巫,而旱魃則是矮小迅捷的鬼物或 是犬形的神奇動物。從風俗儀式來看,極有可能因為各地祈雨儀式所採用的祭獻 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這也是旱魃形象的第二次轉變。

神話是儀式的一種敘述與重現。儀式的動作與流程我們不復得見,但是神話 以文字的方式再次重現了儀式的過程。巫術世界裡的求雨巫術隨著人民的智慧發 展提高逐漸退去神祕性,轉變成民眾所熟悉的風俗。這樣的儀式一而再的重演,

神話也成為儀式口語層面的重新演繹。在這樣的求雨儀式中,天女妭的樣貌與求 雨儀式中形象怪異的巫尫同化,同時也涵融了異地的儀式內容,天女妭也在這樣 儀式的重現中褪去自然神的樣貌,慢慢的成為恐怖悲劇犧牲形象。

43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鬼部》,頁 435。

44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218。

45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400。

46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頁 495。

47 (唐)孔穎達:《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頁 383。

48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431。

49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434。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