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類文明的發展從傳統的狩獵生活開始,經過遊牧型態,到近代的農業社會,

跨越了數千年的時間。在這段漫長的時間中,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民間信仰。

人類的文化涵攝各代的社會信仰,展現出燦燦的扉頁。我們無法透過時間的回溯,

親眼看到過去的生活樣貌,但我們仍能就現今遺存的古物器具、圖像繪畫、風俗 儀式一窺當時社會人類生活的文化現象。常在思索進行文學人類學研究的目的為 何?為何人們會對過去的生活感到好奇?林惠祥提出這樣的解釋:

人類學尋出這些以及其他無數的解釋來有何用處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 案,便是人類學存在的理由,便是它的目的,也便是它的貢獻:人類歷史 的「還原」、文化原型的發現、種族偏見的消滅、蠻族的開化、文化民族中 野蠻遺存物的掃除、國內民族的同化。1

經由文學人類學的研究,還原當時社會人們的信仰觀念與思維心理。我們可以透 過對民間信仰的推原,瞭解到當代文化概況,並藉此找到人類最根本的心理欲求。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並吸收各地民族的風俗,呈現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且中國幅 域廣袤,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型態,重視調節自然氣候狀態的各種風俗儀式,形塑 特有的文化特徵。自然條件有其常與變的律則,如果風調雨順,年登歲稔,人無 水旱之弊,國無饑謹之災,此為常則,也是人類普遍的盼望。天年乾旱,草芥不 生,民皆飢死,這是自然現象的變異,造成人民極大的痛苦。人類蒙昧地想像這 些旱災澇禍是由山精鬼祟或天地神靈造成。因此,人民發展出一系列對治水旱的 禳災儀式,或是以人為犧牲的巫術禳災,或是歌舞娛神的祈禳,或是以天人感應 為基本概念的厭勝禳災等。同時也發展出相對應的神話傳說,成為中國文化中的 重要成分。

河伯神話與旱魃神話屬於禳除水旱災變儀式的神話敘事。其情節以我們現今 的邏輯思維來看,顯得瑰麗怪誕。其以人為犧的暴力範式是我們不敢想像,卻是 實際出現在我們的歷史中。除了採用傳統文獻以推原分析其成因外。加入圖像與 風俗儀式的資料佐證,可以更高的視野看到文化的全貌。葉舒憲說:

人類在上下幾千年的漫長歲月裡,發生無數次的遺忘與重構。……我們用

1 林惠祥:《文化人類學》,頁 27-30。

105

「N 級編碼論」來打通大傳統與小傳統,既說明了文化原型的 N 種表現模式,

也解決了文化傳承研究過程中缺乏理論依據的窘境。2

以 N 級編碼論來看,隨博物館學發展而出土的漢畫像石及虎食人卣等實物與圖像 的一級編碼。河伯為冰夷的譜系與旱魃中「魃」字的推原屬於二級編碼。《山海經》、

《春秋左氏傳》、《詩經》等文獻資料為古代經典的三級編碼。《史記》中的〈河伯 娶婦〉、舞龍祈雨風俗、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擊魃行〉等為後代文人 據此風習原型進行創作的 N 級編碼。我們大致確認河伯與旱魃神話源自於初民以 人為祭的巫術文化儀式。

儀式之所以有效的前提來自於一個族群或一群同文化的人有共通認知,相同 信仰。弗雷澤(Frazer, 1854-1941)的《金枝》記載現存的原始部落仍有燒毀妖巫 的行為,與前文所述以人為犧牲的巫術儀式有相似之處。但兩者因共通認知、文 化原型不同,發展出不同的祈禳儀式,如崔時英說明:

共通認知的產生是儀式中的一個有趣陎向,它可以自儀式的實際內容中單 獨地被解析出來;而且共通認知的闡釋是以有趣的方式進行互動。……同 樣的,共通認知不僅協助群體進行協調,且在某種程度上亦能夠創造群體、

集體認同。3

我們可以確定同一個文化系統下的人因其共通認知,延伸發展專屬於該文化的風 俗儀式、民間信仰等。儀式則肩負同一群體內的溝通與協調作用。水澇旱災發生 後,除威脅個人生命安全,破壞社會內部的穩定,人們心中升起對未來的恐懼。

為緩解人們的緊張,就有相對應的神話與儀式產生。葉舒憲就這樣的現象指出:

每當個人內心發生一種與無力感相伴隨的不安的感覺,尌需要有辦法來消 除這種感覺──尌是借助催眠和致幻,回歸到主體客體未分化的狀態;那 也尌是對偉大事物的絕對的皈依。這裡被喚醒的力量,乃是被邏各斯

(logos)壓抑下去的「秘索思」(mythos),即神話敘事的力量。由此證明 了現代生活中儀式與神話的必要性。4

儀式與神話的目的在於調解人類心中的驚懼不安。而洪水旱涸等各種災異發生的 原因為這些神靈的不滿、憤怒情緒。為祈求趨吉避凶,獻上各式祭品來討好獻媚

2 葉舒憲、章米力、柳倩月編:《文化符號學──大小傳統新視野》,(陜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 社,2013 年 12 月),頁 15。

3 〔韓〕崔時英:《理性的儀式──文化、協調與共通認知》,頁 13-14。

4 葉舒憲:《文學人類學教程》,頁 81。

106

於諸神,使各種災異能盡快遠離,究其本源,仍在於人們根深蒂固的巫術思維。

在巫術思維中,對於女性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認知。一種是具有驅除邪祟鬼魅能力 的代言人;又因其這樣的屬性也被認為是召禍的人。如下列這則神話敘述:

褒姒者,童妾之女,周幽王之后也。初,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

同於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殺之與去之,莫吉。卜請其 漦藏之而吉,乃布幣焉。龍忽不見,而藏漦櫝中,乃置之郊,至周,莫之 敢發也。及周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也。王使婦人裸而 譟之,化為玄蚖,入後宮,宮之童妾未毀而遭之,既笄而孕,當宣王之時,

產。無夫而乳,懼而棄之。……故號曰褒姒。5

夏時,二龍淫於王庭,夏后陳其玉帛以祭祀之,二龍遂消失,藏漦櫝中。至周厲 王,將木櫝打開,龍漦流於庭,沒辦法去除。於是使婦人裸體而群呼亂叫,以禳 除妖異。龍漦化為玄蚖,進入後宮,使童妾無夫而產褒姒。使裸體的女性譟叫以 驅除妖祟,而褒姒卻為導致周朝滅亡的女性。女性兼具驅邪與召禍這兩種截然不 同的屬性,則以女性為禳除水旱災的替罪羊,也是可以想像的。

河伯娶婦神話的源頭即是以人為犧牲的巫術儀式,隨社會人文文明發展,逐 漸退去蒙昧不明的巫術色彩,成為原型意象持續影響著文學創作及民間信仰。這 樣的過程也是人類社會從萬物有靈論為主的巫術思維,發展到以獻媚討好的儀式 典禮,再到個性主義提高的英雄神話,最終遭理性邏輯揚棄淡出人類視野。但是 作為原型意象,仍舊不停吸收民間信仰,變化其樣貌,持續涵養著中國民俗儀式。

推原河伯神話的過程,原由以人沉河的巫術儀式,隨著人文精神的發展,吸收人 神婚戀的概念,一轉為以女妻河的風俗儀式及揚升人文價值的英雄殺龍神話。再 者隨女性地位的低落,其替罪羊的性質再變為民間沖喜習俗。河伯神話不停的重 組,整合,重新架構,不停的吸收各地文化,進行融合,再變化,其最終的目的 都是在紓解眾人面對自然的敬畏與恐懼。

旱魃神話為打旱魃儀式的神話依據。旱魃形象吸納民間信仰轉變其樣貌,從 自然神到畸形兒及獸形,到最後的女鬼、殭屍形象。其表現方式從巫術行為到典 儀祭祀到民間民俗戲劇,目的皆在調劑受旱災所苦的災民身心。人類面對旱災的 記憶成為藝術創作的素材。從漢畫像石中的虎食女魃圖,或是虎食人卣的青銅器 都可以看到旱魃神話的遺形。此外從〈東海孝婦〉、《竇娥冤》、〈擊魃行〉寄託對 人生公義的渴求,揭發社會中的黑暗面向,亦可看到文學對人類的心理療癒作用。

5 轉引自袁珂:《古神話選釋》,(天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年),頁 459。

107

分析河伯與旱魃神話,可以提出禳災神話的結構圖範式(如圖 5-1)6。以圖右 上少數犧牲者之死換圖左上取眾庶民之生(族群延續),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

所言:

生命的犧牲本是一種矛盾,因為有生命然後有善;但是為著道德,生命的 犧牲是正當的,因為生命偉大不在它的本身,而在它是履行道德的必由之 路。如果生命的犧牲成了履行道德的必由之路,我們尌應該放棄生命。7 替罪者的犧牲有其道德目的,是使更多的人能夠存活。那中間殘酷的手段,成為 一種儀式劇,讓眾人在莊嚴的犧牲儀式中,得到驚魂動魄的美感經驗,短時間忘 去現實生活的各種災難與困境,暫時忽略人生苦痛,得到催眠與安慰作用。並透 過禳災神話二元對立的消弭,找到生命中的平衡。

禳災儀式藉由獻祭而取得神靈寬宥,參與獻祭儀式的人們,藉由目睹儀式的 戲劇性重現,涉入了天、地、人、神的神聖空間,平撫了恐懼不安的心理。緩解 了社會緊張的情緒,增進個人與社會的認同感,達到社會的穩定及個人生命的存 續;禳災神話也深化為人類集體記憶影響著人類的文明文化、文學創作、習俗儀 式的發展。

時至今日,每當重大的災害發生後,新聞報導的各種災後畫面令人感到恐怖 驚嚇。現代文明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迅速地消耗地球上的各種資源。因碳排量增 加所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升高,改變各地的自然氣候條件,雨水分布不 均的情形更加嚴重,水患、乾旱等氣候異常發生的頻率提高,影響到物種的生存,

可以預見未來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會逐步增加。雨量減少,就會釀成旱災;雨

可以預見未來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會逐步增加。雨量減少,就會釀成旱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