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在」於語料庫中的分析與華語教材的考察

5.6 教學語法中的順序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1

「住」、「掛」、「放」、「貼」等,學生比較不會用錯動詞。這是這套教材的 優點,但是最好能加入雙音節詞用「在+ PW+V(+O)」的有「睡覺」、「練習」、 「寫字」、「聊天」……,還有一些兩種結構都可以加,但意思不同,如:「跳」, 以及放入兩種結構後意思很類似的,如:「睡」等動詞比較,如:「在床上 睡」和「睡在床上」,學生更能了解動詞搭配是不同的,不應該全視為同一 類,也能減少像「睡覺在床上」這樣的誤句。

綜合以上四套教材分析,除了可以看出教材中的通式、練習、說明有瑕疵外,

教學的順序和練習的種類也不太理想,而隱現、構式、詞彙搭配和學生不太能掌 握的非典型語意並沒有觀察到合適的練習或精確的說明,這些內容將在之後的章 節說明。

5.6 教學語法中的順序問題

根據教學語法(pedagogical grammar)的原則,困難度越高應晚點出現,其 中困難的定義是習得慢、頻率低、易石化、常迴避、常出錯,區別語法難易也有 一些原則(Westney 1995,轉引自孫德金,2006:508-517):

1.結構越複雜,困難度越高 2.語義越複雜,困難度越高 3.跨語言差距大,困難度越高 4.越不易類化者,困難度越高 5.語用功能強,困難度越高

本文依據這樣的觀點,把困難度分成六個等級,1 是使用頻率高、最容易、

學生掌握度高,而 6 是最難學、最複雜、掌握度最低。考察語料庫後,發現「在」

教學應包含幾個部分:一是「在」的原型義與其衍生義,二是「在」的定位功能 和相關構式,三是「在」的進行態標記,四是「在」表示條件的用法,五是「在」

的隱現,六是「在」的句式變化。困難的考核重點包含:A.牽涉構式的多寡: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3

觀察以上學習點,最先到最後教的內容依序是:1→3→4→2→5→6,也就是先教 具體意、進行態標記,再教抽象意,再教具體和抽象意混合。之後再教語用、語 境作用多的隱現問題,最後才是句式間的交互轉換。考察三套教材,發現《新版 實用視聽華語》的教學順序是 3(第一冊第七課)→1、5(第一冊第九課) →2(第 一冊第九課)→6(第二冊第八課)→4(第四冊第六課),隱現的問題沒有說清 楚,只畫出括弧表示可隱可現;《遠東生活華語》的教學順序是 1→2→3→6→4,

隱現的問題也沒有強調;《實用中文讀寫》的教學順序是 1→3→2,其他的部分 沒觀察到;《漢語大師》的順序是先教 3→1→2,構式並沒有強調,隱現問題沒 提,為了方便理解,本文將以下上述順序表列如下表 5-17。由上可知課本的安 排並沒有完全按照教學語法,也許是綜合考量其他語法點和詞彙的結果。

表 5-17 各版本「在」的教學順序

「在」的出現順序 教學語法的順序 1→3→4→2→5→6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3→1、5→2→6→4 遠東生活華語 1→2→3→6→4 實用中文讀寫 1→3→2

漢語大師 3→1→2

5.7 小結

本章評鑑教材的內容和教學語法的編排外,本文在此節還要用雙項細目表

(two-way specification table,表 5-18)觀察四套課本中的練習,以類似 Bloom 所提出的認知目標分類考察語言練習所涉及的認知層面(郭生玉,2004:171-176;

吳清山,2006:245-246),如下所列,發現《新版實用視聽華語》、《遠東生活華 語》的練習最多元,學生最需要靈活運用。

1.記憶:記憶語言事實,最基礎的層次,例:選擇、配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華語教學主要是由「課程與教學-教材-練習」三者共同構成的。設計能展現 在地文化的華語課程,如:認識臺灣的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並透過具有現代性,

如結合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影音軟體和包含聽、說、讀、寫、譯的統合式 教學,(概念如下圖 5-3 所示)、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材及與學生經驗切身相關 的練習才能有效鞏固學生所習得的語言知識與技能,也能加強學生對華語學習的 熱情,然而如何體現認知功能理論的主張,仍有需要深究的部分。

圖 5-3 華語教學的概念圖 文化交

聽讀 (理解

力)

翻譯(跨 語言轉

換)

說寫 (表達

力)

語音

漢字

詞彙

構式、

熟語

句式 課程與教學

練習 教材

打好語言基礎 培養語言能力 實現教學宗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