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理論背景

3.1 認知、語言與時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第三章 理論背景

本章主要在回溯認知功能學派的理論基礎、主張,與以之為基礎的討論和教 學應用。3.1 從物理學的觀點討論人類認知和所身處時空的關係;3.2 是從認知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探討人類的語言表達的基礎以及「在」構式的發展,為 之後的認知功能教學法提供背景說明;3.3 介紹認知功能學派的主要觀點;3.4 討論認知功能學派的主張要如何應用於二語學習的環境中;3.5 是與認知功能語 法教學相關的介紹;3.6 為小結。

3.1 認知、語言與時空

人類生存的時空,根據超弦理論(String Theory),是一個十次元的世界,其 中四維是人類觀察得到的,而剩下的六維是科學家正在努力探索的「卡拉比-丘 流形(Calabi-Yau Manifolds)」(丘成桐、Steve Nadis,2012:188)。認知語言學 家感到好奇的是:人類是如何透過語言來表現我們感受到的環境,建構相對於物 理空間的心理空間(mental space)。心理空間是用來描述人們思考或談話時為了達 到理解或行為目的所形成的認知結構,它由框架或認知模型組成,受到語法、語 境和文化等因素制約,和長期累積的圖式有關(吳為善,2011)。時間和空間的 表達體現人類的思維,Levinson(2008:81-88)曾提出三種空間參照框架:1.

內在參照框架(intrinsic frame of reference);2.相對參照框架(relative frame of reference);3.絕對參照框架(absolute frame of reference)來說明人類的空間概念 和語言的關聯,簡述如下:

1.內在參照框架(intrinsic frame of reference):以物體為中心的座標系,座 標由內在特徵所決定。所謂的內在特徵指的是背景和相關聯物體的方位,一旦確 定背景和關聯物的方位,就可以知道所處的空間位置。這是一種二向、帶有圖形 (F)與背景(G)的座標系統,觀察的起源點 X 和參照物 G 是一樣的,例:人站在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子的前面(如下圖 3-1)。

F

圖 3-1 內在參照框架

2.相對參照框架(relative frame of reference):這是一個三向的座標系統,有 關觀察者視角(V)、圖形(F)、背景(G)。觀察者位置決定座標系統,主要可以分 成三個小子類,分別是:(1)映射(reflection)、(2)平移(translation)、(3)旋 轉(rotation):

(1)映射(reflection):觀察者將自己的座標映在參照物 G 上,前後相反但 左右相同,像鏡子一樣,例:人站在房子的右邊(如圖 3-2)。

圖 3-2 相對參照框架 1-映射

映射

右 左

後 左

X=V F

G G=X

X

旁邊 旁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2)平移(translation):觀察者將自己的座標直接映在參照物 G 上,前後 左右皆不變,例:人站在房子的右邊(如圖 3-3)。

圖 3-3 相對參照框架 2-平移

(3)旋轉(rotation):觀察者將自己的座標旋轉 180後映在參照物 G 上,前 後左右皆相反,例:人站在房子的左邊(如圖 3-4)。

圖 3-4 相對參照框架 3-旋轉

F 平移

右 右

G

F

右 左

X=V 旋轉

180

左 前

G X=V

左 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3.絕對參照框架(absolute frame of reference):這是一個由地理方位所建構 而成的參照系統,具備轉換性和推論性。例:人站在房子的北方,房子在人的南 方(如圖 3-5)。

圖 3-5 絕對參照框架

有些語言如:南美瑪雅語中的 Mopan 語只採用第一種框架;Guugu Yimithirr 語只採用第三種;Tzeltal 語採用一和三;日語和荷蘭語採用一和二兩種框架

(Levision,2008:93),要注意的是,這裡指的參照框架是指日常生活一般性的 談話,而非地理學或是其他學術用語。依個人經驗,英語或華語大多採一和二兩 種框架,而郭銳(2008)的研究明確指出漢語說話人一般採用鏡像策略(即映射) 的占受試者的 40%,而表達遠處目標用順向(即平移),表達近處目標用鏡像(即 映射)的也占受試者的 40%,剩下 20%的受試者採用順向(即平移)策略。說英語 的人一般採用鏡像策略,有時會採取順向策略。影響策略選擇的因素主要有動態 性、空間的隔斷、目標物的遮蓋、參照物的大小不同等。由此可知,說話者選擇 不同的構式和方位詞並非使用錯誤,知覺條件將影響華語方位詞的選擇,影響人 們對真實世界的認識。

以現代漢語為例,齊滬揚(1998:1-20)指出時間的表達離不開「過去→現 在→未來」這條時間軸,而空間系統則包含方向(direction)、形狀(form)和位

X

G 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置(seat)系統。方向是經由參考點判斷而來,可分為第一參考點:說話人說話 的位置;第二參考點:說話人說話時涉及到的物體或處所位置;第三是說話人說 話時因為語言環境而增添的位置。所謂的形狀系統指的是某物所擁有的幾何特性,

如點、線、面、體,至於位置系統係指某物和另一物之間的相對位置,可分靜態 和動態。前者相對於參考位置是不動的,而後者往往具備起源點、運動軌跡和終 點。三者的關係是:

1.如果要變換動詞前後的處所詞,就要相對應地變換表示方向的方向詞,

例:臺灣的的西邊有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東邊有臺灣15。 2.形狀系統對位置系統中的靜態位置表達具有影響力,例:

(a)廣場裡來了一群人→廣場裡來著一群人16。 (b)路上有一群人跑著→路上有一群人跑了。

3.方向系統和形狀系統無密切關聯,但方位詞常具有指示形狀和方向的功能,

例:架子上擺著書17

「架子上」表示方向,是以架子為參考點,比架子還高的部分;「架子上方」

是種立體的感受。

4.人類先有方向和形狀的認識,之後才有位置的概念。靜態位置加入物體、物 體運動的方式、物體運動的處所等三因素,可以發展為動態位置。

例:他在車上→他在車上跳來跳去18

物體是「他」,運動方式是「跳」,運動處所是「車子」的上方。

三者的關係圖如下所示(齊滬揚,1998:21): 方向系統→絕對靜止的空間系統 靜態位置

↓ 動態位置

位置系統 形狀系統→相對靜止的空間系統

圖 3-6 空間系統關係圖

15 例句由本文自行創造。

16 同上。

17 同上。

18 同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圖中「絕對靜止空間系統」指的是191.零動詞詞句,例:地板上一塊塊依稀 可見的血跡 2.關係動詞句「是、有」,例:裡面是臥室、牆上有幅圖 3.存在動詞 句「在、位於」,例:廟在山上、別墅位於這座山下;「相對靜止的空間系統」包 括非移動性動詞或是「動詞+著」所發展出來的句子,例:在教室裡看電視、在 房裡寫著功課;「動態位置」常使用「從、打、自+處所」表示起源,「向、往、

朝、到+處所」表示目的地,「來、去」表示運動方向,參照的位置可以是以說 話人說話的位置、事物所處的位置,或是說話人和事物綜合的位置,若依 Levinson 的說法就是第一和第二種參照。內心的參照定好後,再來就是探討人類如何將所 知所想的時空樣貌以語言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