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母語者和學習者書面語和口語比較

第五章 「在」於語料庫中的分析與華語教材的考察

5.1.3 母語者和學習者書面語和口語比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5.1.3 母語者和學習者書面語和口語比較

本文依照語義分類的結果將母語人士的書面語 1835 句、口語 200 句和學習 者書面語的 1835 句、口語 200 句做比例的比較(見圖 5-1、5-2、表 5-9、5-10)

可以清楚看出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1.學習者書面語用「在」構式表示具體位置的頻率比母語人士更加頻繁,占 總筆數 76.6%,然而抽象義的「在」字句和母語人士相比少了 5.4%;口 語亦呈現相同的狀況,學習者用「在」構式表示具體位置占總筆數的 63.5 %,抽象義「在」字句反而還比母語者多 2%,本文認為這是因為口語筆 數少的緣故,若增加取樣的範圍與內容,應該會符合書面語的趨勢。

2.母語人士除了具體位置外,也用「在」構式表示時間、範圍、領域、方面、

焦點、情況、管道、視點等,學習者除了「在」表示具體位置和時間 的用法外,其他的次數相對少了很多,這也呼應先前文獻的考察結果:非 母語人士使用「在」的使用偏具體義,抽象義少,無法活用(陳靜

子,2003;劉瑜,2006)。

3.口語中母語者「在」表示具體地點的使用頻率增加,抽象義低了很多;學 習者使用的動作進行態的比例比書面語還高,其他的語意範疇的比例都很 低,顯示無論是書面語或口語,其他的語意範疇都不是學習者熟悉的,因 此,如何讓學習者了解其他的語意範疇是華語教學的重點之一。

4.「在」口語的語意範疇比書面語的語意範疇來得少,像表示領域、方面、

條件、視點可能因為觀察的筆數不夠多,因此沒觀察到,或者跟口語語料 庫的內容、主題比較少有關。

5.語意範疇的比較只能看出學習者對意義或功能的掌握度,不過無法說明語 意範疇和一些變因,如:語意和使用者、語體之間的相關性,需要透過統 計學上的方法證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圖 5-1 母語人士和華語學習者書面語 1835 句語意分布比較

圖 5-2 母語人士和華語學習者口語 200 句語意分布比較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母語者書面語 學習者書面語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母語者口語 學習者口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表 5-9 母語人士和華語學習者書面語 1835 句的語意百分比比較(僅列兩者皆有 之範疇)

母語者書面語 1835 句

學習者書面語 1835 句

1a 具體地點 27 76.6

1b 時間、季節 11.4 8

1c 範圍、環境 6.5 1

1d 領域、部門、組、團體 4.5 0.4

1e 較抽象的位置 10.4 5

1f 方面 2.7 1

1g 焦點標記 4.6 0.4

2 進行態標記 24.6 3.1

3a 存在於某處 2.3 2.5

3b 屬於 0.2 0.2

4 條件、狀態、情況、影響 4.2 0.9

5a 管道 0.6 0.4

5b 視點 0.9 0.1

(%)

(nominal variable),需要採用卡方檢定(χ2)來檢驗是否為母語者和語意分布的 關係44,假設 H0為兩者之間沒有關係,利用 Minitab 的卡方檢驗後發現拒絕虛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5a 0 8 8 5b 0 2 2 現在(詞) 6 0 6 誤用 2 5 7 總計 29 136 165 既然母語者與否或語體都跟語義分布有關,本文打算以 Cramér's V 來計算以上各 組的相關性,其適用於當 r×c 之列聯表的 r c 時,其公式如下(吳迪,2009):

其中 = χ , 為樣本數 , 指的是 或 中的最小值,求以下兩 名義變項的相關值:

1.母語或非母語者(解釋變項)和書面語的語意分布(類別尺度)之相關值:

N=3658,11 和 1 的最小值是 1,代入χ2=1053 得到 2.母語或非母語者(解釋變項)和口語的語意分布(類別尺度)之相關值:

N=358,3 和 1 的最小值是 1,代入χ2=23 得到

3.母語者的口語或書面語(解釋變項)和語意分布(類別尺度)之相關值:

N=1955,8 和 1 的最小值是 1,代入χ2=110 得到 4.非母語者的口語或書面語(解釋變項)和語意分布(類別尺度)之相關值:

N=1870,3 和 1 的最小值是 1,代入χ2=68 到 相關值的強弱根據下列原則45來看,可以推得以下結論:

表 5-14 類別尺度變項相關量數及解釋變項間關係強弱判定

數值 關係強弱

0.00 至 0.10 間 弱 0.11 至 0.30 間 中

0.30 以上 強

(本表節錄自關秉寅的社會統計講義:第十四章第 2 頁)

45 引自關秉寅(2008)的社會統計講義 http://www3.nccu.edu.tw/~soci1005/CH14.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1.是否為母語者和書面語的語意分布有著高度的相關性 2.是否為母語者和口語的語意分布有中度的相關性

3.母語者的口語或書面語(語體)和語意分布的關係是中度相關 4.非母語者的口語或書面語(語體)和語意分布的關係是中度偏弱

由此可知華語的使用者影響語言表現的程度比語體的影響大(0.537+

0.253> + ),而語體也會影響人們的語意表現,支持溫合版的薩丕爾 -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語言會影響人們的思維,也說明人類和 語言是互動的,並非只有認知決定語言。

這是從觀察到的數量來看,如果把所觀察到的語料作一概略性的敘述,就如 下表所示:

表 5-15 書面語和口語的「在」的語意與構式特色比較表

母語人士書面語 1835 句 非母語人士書面語 1835 句 1.牽涉的語意範疇廣

2.構式多元 3.句式變化多

1.牽涉的語意範疇廣

2.構式變化比口語多、不完整 3.語序錯誤多

母語人士口語 200 句 非母語人士口語 200 句

1.牽涉的語意範疇少(可能和數量有關) 2.構式較固定

3.句式變化少

1.牽涉的語意範疇少(可能和數量有關) 2.構式較固定

3.句型簡單、沒有語序錯誤

從上表的比較可知:母語人士書面語中的「在」不論是語意、構式、句式各 方面都十分豐富、多元,非母語人士的偏誤很多,偏誤類型包括錯序、構式錯誤、

語意怪異等,不過口語的掌握程度比書面語來得高,這跟口語句型較簡單、內容 具體的特色有關。還有一些造成差別的原因:一是機率,二是語料庫本身所採集 到的樣本數量和特徵,還有一些難以觀察到的,如:語言使用者的國籍、語言程 度、性別、年齡等。由此可知語言的形態(口語或書面)是影響非母語人士「在」

使用的因素之一,而構式和句式的教學是需要加強的部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