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前言

第三節 案例分析一:Instagram 貼文編輯實踐中的延伸

三、 文字輸入與編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種記憶或許可以稱為「處境記憶」,這個概念承認了記憶的不穩定性,並 強調過去記憶與當前處境的相遇(encounter)和共同成為(becoming with)。如 同哈洛威認為的,在塵世生存中,我們本就難以成為一個穩固的誰,記憶造就了 處境,但處境也重新塑造記憶,關於我們肉身的故事不斷在行動中遞嬗,我的存 在本身也是在與環境的關係變換中不斷改變(Haraway, 1991/張君玫譯,2010,

第八章、第九章)。在這個脈絡下,數位照片編輯技術、Instagram APP、手機在 處境中,除了是一系列外部化視覺記憶的裝置,更是「我們」的一部分,在一起 生產、編輯著記憶。過去的照片與回憶和現在的我與科技物遭遇,透過服膺於當 前心境的編輯,共同行動出了新的「處境記憶」,而這樣的回憶/編輯行動也更 進一步地重新生產、轉換了當下的「我們自己」。如此一來,記憶在與延伸裝置 的共同行動中,不再只是不可變動的過去,而是可被視為是更不穩固、更不斷遞 嬗、且更充滿可能性的,而「我們自己」也因此再次可以被理解為是在關係中生 成的混雜主體。

這是你和Instagram、手機等可運算的認知科技(Hayles, 2017)共同行動之 下生成的一張照片/一次回憶,那是由你身體的所在地、身體與手機、Instagram 間不斷變動的態勢、以及 Instagram 運算網絡不斷演譯輸出的每個暫時結果,所 共同生出的一張暫時被儲存、並顯示在你 Instagram 照片編輯頁面上的照片。完 成這張照片,是你與 Instagram 技術系統持續地共同認知的結果,經過不斷來回 往復的接收、編修、呈現、接收、編修、呈現……,它才終於成為一張暫時完成 的照片。

三、 文字輸入與編輯

這張照片是對於你當下情感的紀錄,如同書寫一般。現在,你有了這張照片,

你再次點擊右上方的藍色「下一步」,這使得Instagram 系統為你展開了文字輸入 的頁面,你在 Instagram 上行動的注意力已經從選擇、編輯照片來到書寫(如圖 三-11)。

你害怕忘記五分鐘前浮現於腦海中的模糊想法,輸入文字或許是一件你迫不 及待想做的事情。頁面中的空白區域閃爍著游標,旁邊有灰色的「輸入說明文 字……」,你點擊空白處,觸發了注音鍵盤的跳出,你快速地點擊各個注音符號 在鍵盤上的位置(如圖三-11)。你已經習慣這種輸入方式:用左手點擊大部分的 聲母後,再用右手點擊介音或韻母。鍵盤一彈出於畫面,你馬上就知道要怎麼把 你腦中反覆誦念、來回重新排列組合的語句轉換為拇指指尖的運動。你和這個觸 控鍵盤的耦合非常順利,事實上,若拿走你手上的手機,維持這樣子的手勢,你 仍然有辦法用你的拇指敲擊著那想像的空氣鍵盤。你的身體在你初次使用這種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控鍵盤的時候或許不太順暢:你之前在使用電腦的時候,是用五指敲打這種被稱 作「大千式」的注音鍵盤,你得延伸你虛弱的小指去敲打位於邊緣的ㄢ、ㄣ、ㄤ、

ㄥ,有敲擊聲、有鍵盤被按下後跟著你手指離開的彈起反饋(郭文華,2015;范 成偉,2007);現在,這個鍵盤被轉換到手機的光滑平面上,而你只能用一對拇 指輕觸點擊,沒有爽快的反饋。一開始有點吃力,但很快地,你的身體已經逐漸 習慣和手機介面形成這種輸入的態勢,一點擊文字輸入頁面的空白處,觸控鍵盤 彈出,你們之間就已經準備好要展開輸入的行動。

圖三-11:圖片編輯後點擊下一步進入的文字編輯頁面,點觸會彈出觸控鍵盤

克拉克曾經討論過我們究竟是使用物件、還是與物件融合,他透過說明科學 家對猴子進行的一系列實驗,說明了動物大腦的可塑性,並主張我們應該採取與 物件整合的觀點來看與物件的行動(Clark, 2008, pp. 37-39)。在此,你並不只是

「使用」了一項文字輸入的工具,還是與這項工具整合為一體共同行動。你的身 體是「可協商的」(Clark, 2008, pp. 33-35),在學習的歷程、以及耦合的過程中,

你的「神經資源重新校準,來自動考量新的身體與感官機會」,此一體現的行動

「促動或帶來了新的系統性整體」(Clark, 2008, p. 39)。因此,是在學習如何用觸 控鍵盤輸入文字的過程中,行動的既有結構逐漸被改變,這個觸控鍵盤漸漸融入 了你的「身體基模」(body schema),在這個輸入的行動中,你們成為了一種新的 系統性整體(Clark, 2008, pp. 33-35)。

你和手機螢幕上觸控鍵盤的耦合讓你能夠用這副新的「身體」來輸入文字,

你的每個點擊是一組組代碼的輸入,它們被轉譯成某些同個發音的文字,而你選 擇了其中一個,並持續輸入語句結構中的其他文字,完成一句話、並在已輸入的 字句的幫助下,完成一篇書寫。「字詞和語言串是我們用來約束並穩定推理與回 憶的動態過程的最有力、最基本工具之一」(Clark, 2008, p. 53),在這裡,你除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和這項書寫的技術耦合之外,語言本身也是推動你思考、乃至於對之前的想法進 行思考與修正的工具。

直接而完整的思考並不容易,你想著診間裡的溫暖談話、黃金獵犬的蓬鬆毛 髮、以及灑落臉上的陽光,你要如何組織這些情境中的事物和感覺,使之成為一 個結構化的、能為人理解的再現呢?在這個情境下,你只有寫出來,然後對你暫 時寫出的進行重新思索和編修。於是,如圖三-12,你輸入了「我」,然後,又自 然地輸入了「今天」,初步的思考構作了「我今天」這個句子碎片,它呈現在你 的螢幕上,以視覺訊息的形式被你接收、傳遞至你的大腦,你再次默念、思考,

然後感覺到這三個字不太對,「我今天」的句法將很容易帶來一整篇的流水帳,

因此,你刪除了這三個字,重新構思其他可能的表達方式,並再次寫下:「和葉 醫師說了自己進度慢慢穩定下來了」,中文句法結構和你的書寫習性讓你輕易地 吐露出這樣的句子,而看著這個句子,你又想起了今日情境的其他面向,因此在 這句話之前,又添補上了一句「候診區沒什麼人,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和葉醫師聊 聊」,並逐步基於前面的段落,繼續輸入之後的段落,完成這篇貼文的書寫。

圖三-12:貼文時,來回修改、最終完成的文字輸入

你有一種感覺,你用一小段字詞或句子開啟再現這種感覺的初步試探,然後,

透過對這個被先呈現在你眼前的句子的反思,你持續編修,使它反映(而非完整 再現)你心中的想法和感覺。把想法變成文字,提供了資訊的暫時儲存,使我們 創造出一個思考的對象,將注意力放在它的身上,對其反思、並不斷在反思中編 修你的思考(Clark, 2008, pp. 58-59),進而完成一組接近完整(但不可能完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書寫,一個對你心意的文字形式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