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去集體化改革不但沒有建成支持政權的階層 或團體,廣大的農民更沒有因改革而擁護葉爾欽,總統與政府是不受農業群眾歡 迎的。但倘若回到1997 至 99 年的民調數據上,農村居民對於國會與政黨的政治 信任也是偏低的(參見表5-5)。也就是說,儘管反改革派得到了居民的選票,但 1995 年後勝選的保守派,也沒有提高或保障農民的利益與生活水準(圖 4-2)。

其結果也導致共產黨與農業黨,自90 年代後期漸漸失去了農業地區的支持;如 1999 年杜馬選舉與 2000 年總統大選,共產黨與久加諾夫的得票率多降低了(表 5-6);農業黨也自 99 年開始再也沒有候選人進入國家杜馬。綜合來說,雖然去 集體化改革並沒有達到預期之目標;但俄羅斯的農業地區卻也是透過改革的進 行,漸漸鬆動了權力菁英的控制力;過去蘇聯時期農村較缺乏的民主政治思考,

也因為改革逐漸起了變化。

第三節 普欽的因應政策

葉爾欽進行去集體化改革,反而使俄羅斯陷入更難解的經濟與政治問題。經 濟上,農業生產滑落,大量依賴糧食進口;政治面,政權沒有得到農村民眾的信 賴,支持的團體也在爭論中喪失。換言之,普欽接任總統時,必須得面對去集體 化的後續經濟與政治難題。然在透過前文相關資料的初級檢視,俄羅斯的農業生 產,以及農村居民對政權的支持度,於2000 年後普欽執政下,似乎有著相當程 度的改善(參見圖 5-5;表 5-4;表 5-5)。因此,對於普欽如何在總統第一任期 結束前後,修補葉爾欽所遺留之農業經濟與政治問題,實有必要延伸探討。本節 也由此來概述,普欽政府對於去集體化結果所提出之因應政策。

一、普欽接任前的轉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俄羅斯農業生產自改革開始後持續低迷,不過由於 1997 該年度的氣候條件 良好,種植業生產出現了第一次止跌回升的現象;但接下來98 年的金融危機卻 又使農業產值急速驟降,已幾乎是歷史的新低點(參見圖5-5)。可是危機卻也形 成了轉機,特別是俄羅斯的種植業,開始出現了變化。主要原因就是98 年金融 危機使盧布大幅貶值,便提高了農產品的進口成本,進口價格的提高也直接反應 在降低進口量上(表5-4)。其次,國民購買昂貴的進口食品也會多加考慮,一般 多轉而接受較便宜的本國商品。當國內流通的農產品減少,民眾對於本國產品需 求又增加,農產品的價格則隨之提升,農場價格在98 年也高過了生產原物料價 格(圖4-1),一時之間農場的利潤顯然增加了。如此新環境下,私人農場與農場 企業都得到了利益,過去乏人問津的農業,也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204雖然農民 得到利潤帶動產出的現象,只得益於種植業,但顯然以農場企業為主體的結構,

仍能引領俄羅斯的農業生產,而不需要侷限於發展私人農場。205

在政治團體方面,農業黨與共產黨的合作關係,也在 90 年代末出現變化。

在1995 年杜馬選舉,農業黨保住了 20 席,候選人多歸功於該黨在農村地區的穩 固基礎。因此便有部份人士認為,不應該敵視同樣在農村擁有勢力的AKKOR 與 土地所有者聯盟。在選舉過後,部分農業黨人也開始轉向,形成了持續與共產黨 聯盟的一派,以及改接觸土地所有者聯盟的一方,農業黨也在意識上形同分裂。

1996 至 98 年的地方首長選舉,屬於農業黨勢力的薩拉托夫州與沃洛格達州

(Vologda Oblast),就沒有支持以共黨為首的聯盟,反而援助其他的競爭對手,

使得兩黨間的歧見也浮上檯面。2061999 年杜馬大選,農業黨也形式上分裂,納

204 Andrew Barnes, Owning Russia-The Struggle over Factories, Farms, and Power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6), p. 197.

205 雖然 1998 年金融危機帶動了俄羅斯的農業產出,但國內生產仍顯不足。當時,美國與歐盟仍 給予了俄羅斯1500 億美金的糧食援助計畫(food aid package),給予俄國購買農業原料、穀 物、肉類等農產品。205 William Liefert and Olga Liefert, “Russia’s Economic Crisis: Effects on Agriculture Are Mixed,” American Outlook (June-July 1999), p. 17; Stephen K. Wegren, Russia's Food Policies and Globalization (Lanham, MD: Lexington Books, 2005), pp. 138-141.

206 林哲雍,頁 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佩申帶領部分黨員加入「祖國-全俄羅斯」(Fatherland-All Russia),而在杜馬 領導農業黨成員的哈里塔諾夫(Nikolai Kharintonov)則選擇加入共產黨。換言 之,反改革的陣線,已不似以往這麼鞏固。這也就表示,普欽上台後面臨的反改 革壓力較小,而且也有機會改變與保守派的關係。

二、普欽土地改革與農場重組

土地改革與農場重組乃是葉爾欽進行去集體化之手段,雖然私人農場未如預 期中發展,但透過兩項政策,國營與集體農場所占之比例已大幅下降。土地改革 與農場重組,在普欽執政下,所關注焦點既有延續也有革新,茲以下文持續闡述。

首先就土地改革來說,基本上普欽延續了葉爾欽的改革。由於政府與國會對 於土地交易的爭論,自由買賣法制化已拖延了近十年(參見第肆章第二節)。隨 著1998 年的經濟與 1999 年的政治轉變,土地自由交易似乎出現了契機。主要就 是當國內農產品需求增加,農民需要更多的資金購買生產原物料與農業機械,土 地抵押貸款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而部分地方政府也察覺到,土地無法自由買 賣,不但無法深化土地改革,對於執政地區的農業生產也是無益的。當然,最重 要的就是保守派農業黨,其內部已有不同的聲浪出現。但農地自由買賣的法律,

仍在國會掀起不小的風波。207時至2002 年 6 月通過了「農業土地流通法」,土地 改革方才完成(參見第參章第一節)。

透過前文分析,私人農場並沒有發展成為主要的農業組織,也並未帶給俄羅 斯顯著的糧食產出。而國營與集體農場更名後的農場企業,幾乎完全掌握了俄羅 斯的農地,已必然是農業生產的主力,不得不加以重視。加之時代變遷,部分人

207 BBC 中文網,「俄杜馬土改討論出現打鬥」,2001 年 6 月 15 日,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390000/13906602.stm (2009 年 2 月 23 日登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士也認為,大型農場困難的管理與監督,將隨著科技進步逐漸彌補,如電腦與網 路的發展。208在 1998 年後的轉變,也顯示農場企業的確有能力,引領俄國的農 業生產。其次,保守派的農業黨,其成員也多為農場企業管理者,若無法修補雙 方的關係,實對農業發展有所不利。農業部部長噶爾德耶夫(Aleksey Gordeev)

便曾提及,農場企業乃是往後的主要糧食生產者,也是俄羅斯農業的未來。209不 過這並不表示,普欽政府放棄了私人農場,畢竟農場重組建立了兩種類型的組 織,提升俄羅斯農業生產必須兩者並重。然而,普欽以農場企業為主的農場重組 政策,顯然標示著將與葉爾欽改革大相逕庭。筆者也將以條列式整理至下文。

(一)農場債務重組:穩定農場的財政狀況,乃是普欽政府認為農業復甦的 關鍵。首先在2000 年,政府已開始討論債務補助的草案,01 年對於農場企業與 私人農場制定了債務改善計畫;畢竟90 年代無利潤的農業生產,使得許多農場 負債累累。農場負債分為幾種類型:稅務與保險支付、罰款與罰金。大體上來說,

計畫以十年為基準;稅務與保險支付負債,在前六年間,進行重組調整;往後四 年,則重整罰款與罰金。假如稅務與保險支付負債,在頭兩年歸還的 1/3,將可 以取消罰款與罰金的50%。倘若剩餘的稅務與保險支付負債,於接下來的四年內 償還,則罰款與罰金完全一筆勾銷。210

(二)重組無利潤之農場:解決債務問題即與「無利潤的農場」(unprofitable farms)有所關聯,由於 1998 年的轉變,99 年無利潤的農場下降至 54%,千禧年

208 Ulrich Koester, “Super-large Farms: The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s,” paper of the 102nd EAAE Seminar (May 2007), p. 15.

209 如 2001 年 2 月莫斯科的農業會議,噶爾德耶夫就提到,過去試圖摧毀較大型的農場企業,對 90 年代初的改革,造成了負面的影響。2001 年中也提及,俄羅斯過去的經驗已經顯示了,農 業的未來將以農場企業為主。Stephen K. Wegren, “Putin and Agriculture,” in Dale R. Herspring (ed.), Putin's Russian: Past Imperfect, Ffuture Uncertain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5), p.

144.

210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Постановлени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8 июня 2001 г.

N 458 [2001 年 6 月 8 日 458 號政府決議],” June 20, 2001, in East View, http://www.eastview.com/main/index.aspx (21 августа 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至 48%,但俄羅斯仍有一半的農場並無利潤。2112001 年初,噶爾德耶夫提出聯 邦層級的計畫,主要針對農場企業,把其分之為四類:(1)無負債且有利潤的農 場(占全部農場的22%);(2)當前生產有利潤的農場(17%);(3)當前生產無 利潤的農場(34%);(4)沒有潛在實力支付債務的無利潤農場(27%)。依據計 劃,每種類型的農場企業都有各自的方案,使其能具備償付能力。範圍涉及:加 強職員訓練、重組負債、改變農場的經營與管理,甚至包括了倒閉與清算資產。

實際上,對於長期負債之農場,政府更加喜愛讓鄰近有利潤的農場獲得其資產。

也就是說,無利潤農場企業的土地與財產,將與經營良好的農場企業進行整併。

212

(三)發展「新農業經營者」(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1998年的轉變,

農業利潤提高,所謂新農業經營者也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漸興盛。噶爾德耶夫曾在 2001年提過,農工組織縱向的整合,是俄羅斯農業未來不可或缺的。213所謂新農 業經營者,就是農場企業的外部管理或所有者,他們擁有足夠的資金,可購買多 座農場與遼闊的農地;普欽積極推動土地交易法制化,也是為了讓這些人能合法 的收購農場與土地。新農業經營者基本上來自於:(1)農業機械的服務者。雖然 98年轉變,但許多農場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農業機械,此類提供農場機械服務的 公司開始成立。隨著資金累積與競爭者增多,許多服務者便直接購買土地和農場 參與生產;(2)食物加工者。2000年開始,隨著政府農工組織整合的態度,加工 者要求參與農場重組的過程,便開始從經營不善的農場中得到土地;(3)獨立投

農業利潤提高,所謂新農業經營者也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漸興盛。噶爾德耶夫曾在 2001年提過,農工組織縱向的整合,是俄羅斯農業未來不可或缺的。213所謂新農 業經營者,就是農場企業的外部管理或所有者,他們擁有足夠的資金,可購買多 座農場與遼闊的農地;普欽積極推動土地交易法制化,也是為了讓這些人能合法 的收購農場與土地。新農業經營者基本上來自於:(1)農業機械的服務者。雖然 98年轉變,但許多農場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農業機械,此類提供農場機械服務的 公司開始成立。隨著資金累積與競爭者增多,許多服務者便直接購買土地和農場 參與生產;(2)食物加工者。2000年開始,隨著政府農工組織整合的態度,加工 者要求參與農場重組的過程,便開始從經營不善的農場中得到土地;(3)獨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