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案例探討(三):台北市召會的師大校園事工

第四章 台北市召會青年事工探討

第八節 案例探討(三):台北市召會的師大校園事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認識基督的身體,並將有更多機會學習向人陳明真理。」

即便葉弟兄所在的區得了相當多的青年人,他也不認為要作一個為著青職的

「專區」,他說:「李弟兄說『老幹』也很重要」。一個弟兄有年輕人,就需要有較 老練的聖徒作他們的遮蓋和保護,且如果都是青職群聚在一起,可能會與教會其他 年齡層聖徒有隔閡。

第八節 案例探討(三):台北市召會的師大校園事工

本章探討台北市召會的前兩個案例—台北六會所及六十二會所,均以在職青 年為主要的訪談對象。而在六十二會所的宣教事工中也有提及一些關於師大校園 的福音事工。為使召會的青年工作訪談能完整平衡,再加上本節來敘述校園事工的 部分。台北市召會的大專校園事工規模很大,每主日早上一次到會的大學生約有九 百位。而這九百位大學生分布在台北市召會的各會所,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是 住在家裡,就近在居家所在的會所聚會。另外有約 370 位大學生是住在就讀校園所 在的大學生「弟兄姊妹之家」,214過團體的召會生活。而各校園的弟兄姊妹之家人 數中,以台大的弟兄姊妹之家人數最多,有約 75 位學生。215其次是師大的弟兄姊 妹之家,目前住了 58 位學生。以入住總人人數而言,雖以台大最高,但台大的學 生人數有三萬一千餘人,216而師大學生人數為一萬五千餘人,217正好是台大的一半,

但入住弟兄姊妹之家的人數比例卻多於台大弟兄姊妹之家,且近三年人數逐年增 加,原因值得探討。而師大校園工作是以台北市召會第三、六十二、七十一會所來 服事,正好與本論文青職工作的六十二會所訪談案例有關,故本文選擇以師大作為 台北市召會大學校園事工的探討案例。

壹、師大校園工作簡介

214 召會讓大學生能住在一起過屬靈生活的地方,通常是召會的產業,男女分戶或分樓層住,聚會 和造就會在一起。

215 此統計法是包含全台北有台大學生入住的會所的弟兄姊妹之家,以 19、68 會所為主,並包含 1 會所(台大醫學院)。

216 國立台灣大學,〈有關台大〉,2019 年 10 月 3 日下載。

217 大專院校校務資訊公開,〈統計資訊一覽〉,2019 年 10 月 3 日下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師大校園工作隸屬於台北市召會第三會所,而第三會所在 2018、2019 年增出 第六十二、七十一會所。目前師大校園工作由這三個會所共同服事,但學生弟兄姊 妹之家由第三會所管理,並統籌分配學生到這三個會所。2018 年這三個會所的大 學生平均人數如下表:

會所 主日聚會大學人數 弟兄姊妹之家人數

三 40 30

六十二 19 12

七十一 25 16

加總 84 58

表 12:2018 年三、六十二、七十一會所大學生主日聚會人數與弟兄姊妹之家人數 表上的主日聚會大學生人數,三個會所加起來有 84 位,將近弟兄姊妹之家成 員的 1.5 倍,這也是非常特別的情形,反映出這個地方的校園工作成效顯著,帶進 了很多弟兄姊妹之家以外的成員。而弟兄姊妹之家人數的 58 位,也是近三年最高,

且近年三人數穩定成長,從 2017 年的 38 位,2018 年的 48 位,到 2019 年已達 58 位,蒙恩情形顯著。

受訪的師大服事者鄭姊妹表示,在她 2013 年剛來這裡服事的時候,發現因著 有一段時間沒有專門照顧師大的服事者,所以學生的人數稀少,缺乏管理。後來由 全時間的巫弟兄一同配搭服事後,人數漸漸增加。最主要的改變是建立核心事奉團。

在學生方面,一開始是讓有心願的人參與事奉,後來調整為中高年級有心願者參與。

在服事者方面,全時間的服事者們會定期交通服事的情形。因著事奉的情形提升,

傳福音與牧養的果效增加,就開始建立不錯的口碑,使願意入住弟兄姊妹之家的人 漸漸增加。還有另一人數增加的原因是,近年有愈多學生是來就讀師大的語言中心 的外籍生。

在聚會方面:這些入住的學生主日早上都會被分到這三個會所的區去聚會。除 了需要參與主日聚會以外,早上需要規律的晨興,晚上有晚禱,週間晚上有小排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集。週六早上的成全聚會是由資深全時間同工來供應話語並帶領事奉。主日晚上則 有福音講座與夜間擘餅聚會,大學生與全時間的學員以及社區聖徒一同邀約福音 對象與剛蒙恩的新人前來。

貳、師大的宣教事工蒙恩要點

一、以「活力組」為單位實行召會生活:

活力組其實就是將李氏所說之「活力排」的觀念落實在校園工作中,218成為事 奉的基本單位。由於弟兄姊妹之家入住者多,在實行事奉時需要將他們編成活力組,

每組約 3-4 人。這些活力組的成員會每週定期聚在一起有禱告與研討,並劃出時間 去傳福音與探訪人,而這些活力組又分配到三個會所的區裡,除了早上在該區有主 日聚會外,週間晚上亦有社區的「照顧家」將家打開來,219讓這些活力組以組為單 位進行小排聚集,並將所接觸的人邀來,反應好的進一步邀到主日晚上的夜間擘餅 聚會與福音聚會。而全時間的服事者在其中也一同陪伴,花時間個別牧養與關心,

幫助他們學習如何接觸、牧養人。

二、密集的福音行動與多面的福音觸角

師大校園工作的福音行動,最基本的是每天放學時段在學校的傳福音,除此以 外,也有會所要求學生也需要定期參加社區的傳福音,如果遇到有事需要請假,並 且要找時間「補傳福音」。而參加全時間訓練的學員也在師大周圍傳福音,這使得 師大一帶的福音不僅傳遍,更是傳了又傳。

除此之外,在學生中心的廚房,每天晚上還有「福音餐廳」,學生可天天邀請 人來用飯,由一位壯年的姊妹固定煮出美味的家常菜,受邀者來前三次都免費。

在完善的福音平台下,學生可以將反應好的人約到小排聚集中。目前在三個會 所共設有十一個小排,學生可以很便利的將人邀去,且是在聖徒的家裡,且照顧家

218 關於活力排相關說明可見本論文第四章第四節,召會的宣教事工與青年事工探討。

219 即召會中有心願和度量照顧學生的夫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熱切的接待,讓受邀者有回家的感覺。除了晚上的小排以外,學生們也會自發性的 與同科系的同伴在中午成立「中午排」,讓受邀的學生更容易參與聚集。

除了福音與小排的平台以外,為了讓受邀者更便利的參與主日聚會,師大的服 事者們參考某一校園的作法,除了早上有在各會所的主日聚會以外,增設晚上的夜 間擘餅聚會,三個會所集中在三會所進行。學生與全時間訓練學員、社區聖徒們都 廣邀人前來。當天亦有晚餐,而在聚會的內容上,剛開始實行時是以初信成全為主 軸,搭配擘餅聚會。2019 年後半改以福音聚會為主軸,週週請負責弟兄與全時間 傳講福音。這樣的聚集每次都可約到大約三十位沒有穩定參與早上主日聚會的學 生參與,包含福音朋友。

除了以上的例行性行動外,在每年開學的時候,也有福音節期,三個會所有各 自的特殊作法:第三會所會加強馬路的福音,六十二會所會幫忙新生搬宿舍,七十 一會所是加強社團經營。而這三個會所會各自舉行聖經講座,社區聖徒也一同投入 扶持。

以上的福音行動性質大致雷同,皆是以傳揚福音、教導真理為主軸。除了以上 較正規的模式以外,師大學生弟兄姊妹在師大有成立社團,先前稱為生命教育服務 社,近年更名為聖經真理研究社。社團的經營是由有心願的學生中幹為主,定期討 論社課的設計與進行方式。其中早年的生命教育服務社會邀請學校有心服務的學 生一同擔任志工,與得榮基金會合作,220參與生命教育與服務性質的活動。近年的 聖經真理研究社則會邀請教會中在社會各領域的專家來作演講,如:讀書方法與時 間管理等方面。透過這種方式邀請學生,與學生建立關係。學生們也會在臉書等社 群媒體上經營與推廣召會生活,這些社團的經營使傳福音的媒介不單只有聖經真 理,也有較活潑的作法。

三、其他方面

220 得榮基金會是召會所創立的非營利組織,主要的工作是作小學和中學的生命教育,並關懷社會 上較弱勢的青少年。相關資訊可參考:得榮基金會,〈關於我們〉,2019 年 10 月 3 日下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師大校園工作的成全有一個目標,就是盼望學生畢業後能參加全時間訓練。

在近年改善校園工作的體質後,師大加強鼓勵學生參與「全時間訓練中心開放日」。 入住學生中心的學生都必須參加。因為服事者的重視,每年有很多學生蒙主呼召而 有心願參訓,也有不少學生參訓後繼續留在這裡過召會生活,產生良性循環。

此外,師大學生除了有份校園福音工作以外,也會參與投入兒童與青少年的服 事,使他們對召會的認同感與託付感增加。

而學生們之所能如此投入校園福音和教會各面的需要,背後有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服事者們的服事。師大的服事者大都是參加過全時間訓練的年輕全時間者。他 們會與每位學生有個別的陪伴,在他們所缺的點上幫助他們。

有位服事者見證,有位學生本來對晨興沒胃口跟享受,藉著一次次的陪伴、代 禱、與成全,漸漸喜歡晨興,也覺得晨興很重要;也有從小聚過很多會的學生,聖 經的知識累積不少,卻不想花心力在召會生活。例如一位學生姊妹,先前覺得沒有 需要花費時間在人身上,都只顧自己的事,但藉著服事者的個別陪伴與幫助,得到 觀念上的轉變。之後非常投入服事,照顧了許多人,畢業後參加了全時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