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案例探討(二):台北市召會第六十二會所的青年事工

第四章 台北市召會青年事工探討

第七節 案例探討(二):台北市召會第六十二會所的青年事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七節 案例探討(二):台北市召會第六十二會所的青年事工

壹、六十二會所簡介

台北市召會第六十二會所是由台北第三會所於 2016 年繁增而成立,而三會所 於 2019 年初又繁增出 71 會所。這三個會所毗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在台北市大安 區。召會的全時間訓練中心就位在這裡,是頗具指標性的會所。三個會所 2018 年 主日到會平均人數與青職平均人數如下:

三會所 六十二會所 七十一會所

主日人數 246 150 110

青職人數 41 45 26

青職比例 16.7% 30% 23.6%

表 9:3、62、71 會所 2018 年主日到會平均人數與青職平均人數 全台北市召會 2018 年青職比例是 14.9%,由此可見這三個會所相當年輕化,

尤其是 62 會所,青職比例在 100 人以上的會所中居第二高。208

而六十二會所近四年來繁增尤為顯著。以下是該會所提供的繁增數據與說明:

圖 7:62 會所 2015-2018 繁增歷程統計圖

208 該年青職比例第一高的是第 43 會所的 3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具訪問該會所弟兄得知該會所從三會所繁增至今的簡要歷程:2015 年一位全 時間同工劉弟兄來作全時間訓練中心教師,並三會所事奉時,三會所原本只有兩個 大區,他有鑑於三會所當時沒有繁增,而提出把兩個大區劃分成三個大區,欲產生 彼此相互激勵的效果。於是 2015 年初把金華、和平大區各抽出一個小區成立杭州 大區。

當時有一位林弟兄原本在文山大區聚會,後來因著三會所英語區的需要,受邀 到英語區服事,之後英語區開始人數繁增。後來他就成為負責弟兄(長老),並改 到新增出的杭州大區服事。林弟兄到該大區後,希望以增區為導向,就來到杭州大 區,以增區為導向。

2015 年十月,林弟兄想要把杭州一、二區的青職從原有的區裡分出來,成為 杭州三區。當時他的訴求是:拉出青職聖徒成為一區,是為了讓他們有當家的靈,

能主動積極的參與召會生活,而不是只依賴原本年長的聖徒。

為了讓青職聖徒彼此連結的更緊密,林弟兄規劃每週日下午安排運動等較生 活化的活動。讓大家認識彼此的習慣,個性,彼此更敞開。使讓大家對召會生活的 認同感增加,不宗教,可以敞開交通,願意帶人來。

2015 到 2016 底,杭州三區人數從 20 位增加到 33 位。(其中 29 位青職聖徒)。 2016 年 5 月 1 號成立 62 會所,當時是以杭州的三個區為番號。2017 年初番號 就轉為數字。

62 會所有兩位領頭的青年弟兄—葉弟兄和葛弟兄,他們是該會所青年工作的 重要推手。那時這兩位青職弟兄被設立為區負責,葉弟兄於 2017 年從杭州三區增 出一區成為 2-2 區,原杭州三區變成 2-1 區,主日人數從 32 人變成 27 人,由葛弟 兄與林弟兄配搭。

那時林弟兄鼓勵 10 位中幹弟兄姊妹去禱告尋求是否增區,後來得到正面答覆,

2017 年就申請了四位參加全時間訓練的學員來加強增區開展。後來 2-1 區從 27 人 增長到 46 人,2017 年底增出 1-3 區,原 2-1 區調整成為 1-2 區,(1-1 是那時候的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州一區,後來改到 2-3 區,杭州二區變成 2-1 區)。後來葛弟兄和葉弟兄分別在 1-2 區和 2-2 區,2019 年底 1-2 區預計要增回 1-1 區,讓一、二大區都有 3 個區。而兩 個大區目前也各有一位負責弟兄:林弟兄與許弟兄。服事人位配置如下表:

62 會所

第一大區 第二大區

1-1 區(一大區預計新增的區) 2-1 區(原杭州二區,許弟兄所在)

1-2 區(葛弟兄、林弟兄所在之原杭州三 區)

2-2 區(葉弟兄由原杭州三區增出)

1-3 區(由杭州三區所增出) 2-3(原杭州一區)

表 10:62 會所大區、小區編號與服事者配置表 2018 年兩個大區主日與青職聖徒平均人數如下:

第一大區 第二大區

主日人數 50 100

青職人數 23 22

表 11:62 會所 2018 年第一、二大區主日與青職聖徒平均人數表

貳、六十二會所第一大區的青年工作

由於六十二會所的兩個大區運作方式各有特色,這裡就個別探討這兩個大區 關於敬拜儀式、宣教事工、權力與決策結構等特點。

一、關於敬拜儀式

這裡的敬拜儀式也是以主日聚會為主,週間另有小排聚集。這裡的主日聚會是 早上 10:00 開始,主要是考量能盡量不影響鄰居,並與中餐時間結合。這裡的主日 聚會分為三段:前半段是擘餅聚會,大約會唱三首詩歌;中段有真理課程,有特定 的材料,由一位弟兄負責鳥瞰,為信徒打屬靈根基;末段有申言聚會。整場聚會時 間掌握在二小時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位在當地聚會的大學生被問及對該地方的主日聚會有何感受時?他說:

基本上這裡的聚會方式跟一般召會的模式一樣,沒有甚麼不同。

前半段是唱詩讚美敬拜,後半段分享真理信息。然而,比較不同的 是在彼此分享信息的時候,分享的人帶著很多已過一週去馬路宣教、

探訪聖徒的經歷,能與當週討論的主題結合,使分享內容生活化,

容易產生共鳴,而非僅是空洞的教訓。

由於這位受訪者曾待過至少三個不同的地方聚會,因此能客觀的比較出這裡 的敬拜聚會與在其他的方有何不同。此外,他也指出,在有些地方聚會,由於在聚 會中年長信徒較多,有時也分享得較冗長,會讓他感到不自在。而在這裏就沒有這 個問題,因為大家的年紀相去不遠。

而葛弟兄也指出:他覺得在這裡的申言聚會跟他以前參加過的相比,外面的形 式雖然相同,但內涵卻更豐富。在這裡,眾人為主說話的內容很容易起共鳴,因為 彼此在生活中有很深切的連結。所以大家知道彼此的需要,能就著當週的主題彼此 講說建造、勉勵,和安慰的話。(林前十四 3)。而非僅是客觀的分享一些知識道理。

且連福音朋友來到其中,都可被聖徒們的親身經歷所感動。「要讓申言聚會活起來,

除了要有準確的真理,還需要有相配的見證」。

主日聚會後的用餐也是重要的一環。每週日眾人都會帶菜,這對上班族與學生 時為不易,但他們卻都樂在其中,並且常變換菜色。藉著這樣的用餐,眾人可以彼 此有更多的交契。而會前會後眾人都會協助善後與整潔,讓開家的主人不至於壓力 過大,眾人也更有機會為教會盡點心力。葛弟兄說,早期在會所裡聚會時,飯都是 外燴的,感覺大家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留下來,吃完又匆忙離去。而且以前不在家 裡聚會時,大家的歸屬感沒有這麼高,也不會這麼積極地幫忙打掃環境。

除了主日聚會以外,另一個重要的聚會就是小排聚會。眾人在下班以後前來,

一同唱詩歌,讀信息。每次有一位弟兄先預備,再從既定材料中擷取適當份量帶大 家進入。小排聚會的特色也與主日聚會類似,大家的分享很著重在生活的經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宣教事工

這裡的宣教事工也與師大校園工作結合。在九月分的開學季,他們會把握新生 入住宿的那兩天,一起去幫助新生搬家。並且眾人分工合作:弟兄去幫忙搬重物,

姊妹則陪著學生上樓,跟他們聊天交談。葛弟兄說:「去年我們只去一天,遇到狂 風暴雨,但也因此感動了一位學生和家長,這位學生後來信主了,並且固定參加我 們的聚集。所以我們今年要去兩天,我們年輕人就是願意尋求改進。」他們這次更 預計運用學生晚上從宿舍出來的時間,邀約這些受到幫助的人出來吃宵夜。

這個大區也會舉辦兩次聖經講座。但這次也經過檢討,希望有別往年的既定模 式:安排講員,分享些聖經故事跟一般性的見證。葛弟兄說:

我以前在師大都參與過這樣的講座,但後續果效有限。原因是以前講 座很偏重聖經的知識,見證也常是說他們不信主會很乾渴,很空虛等等,

但這種見證的方式很難著讓現在的學生認同。我認為人會願意留下來不 在於得到甚麼知識,而是因著感受到生命的連結。

他們這次就多了許多創新的設計,例如:有請某聖徒做見證,她之前因著車禍 住院,區裡的聖徒因而非常積極的探望,她因此感動落淚,至終委身召會。在他住 院的四天中,家人驚奇地說:「你們(聖徒)是否都有排好班?為何一個接一個來?」

探訪的頻繁度勝似家人。這樣實際有被照顧的經歷,讓人認識到教會有愛,而讓別 人知道這不是一個學術性或很宗教的團體。

此外,從聖經講座,到之後的其他活動都由六位一同服事的弟兄共同約定寫活 動企劃案。葛弟兄說:「這也是林弟兄對我們的要求,他盼望我們服事的態度都能 認真盡責,並讓跟我們一起同工的聖徒們能知道自己該如何配合。」

除了師大的福音節期外,平常他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照顧人。他們照顧人常能 跨越地域的限制。他們曾為了照顧一位住在內湖的姊妹,在主日早上開車專程到內 湖載送她來主日,讓那位姊妹很感動。另又一位青年信徒接受葛弟兄的照顧後,每 週從石牌搭車來參加聚會,他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實跟國外比起來,台北不管哪裡到哪裡聚會都不遠,我一個以前的 同伴原本跟著父母在俄國,每天要花大量時間通勤,有時一天只能處理一 件事。我已經習慣週週通勤來聚會,並且我還邀請住在我家附近的朋友前 來。但要讓我的朋友也願意常來,就有些挑戰。

這位青年信徒來到這個會所聚會已有一年,也感受到這裡的青年信徒很熱切,

彼此在生活中很常互相關心。他也在過程中因著受到其他人的照顧,關心,現在也 願意去關心自己的朋友、同學,將他們帶來教會。而在過程中葛弟兄也一直陪伴著 他去照顧人。這也是這裡的特色:由青年領導者來培養青年人,帶進正向的循環,

並營造青年人的生態。

三、權力結構

第一大區主要由中壯年的林弟兄(長老)領頭,另有六位青年在職的弟兄在兩 個小區作區負責,一同背負整個大區的擔子;除了他們七位以外,另有十三位是他

第一大區主要由中壯年的林弟兄(長老)領頭,另有六位青年在職的弟兄在兩 個小區作區負責,一同背負整個大區的擔子;除了他們七位以外,另有十三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