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漢語「詞+詞」結構之探討

4.4 由語義上的完整性論複合詞

4.4.1 雙音節詞的語義特徵

王力(1943)可說是最早關注詞素義與詞義之間關係的學者,他提出 九種從意義上辨識雙音詞的辦法,這九種辦法乃是針對所有雙音詞而言,

不包括多音節詞,也並非僅探討複合詞,這當中大致上分為兩類主要的概 念,一為兩個成分中其一或是兩者的意義轉變弱化,合成新的意義而成詞;

二為包括了黏著詞素的組合。由於後者可以肯定是詞法結構,因此比較重 要的是指出一個組合當中詞素意義有所轉化的六種特徵:

1.兩字合用表示一義。如,糊塗

2.意義相同或相似的字組成。如,身體、保養

3.一字意義即詞的意義,另一字只在意義上稍有關係。如,故意 4.大類名黏附於小類名後面。如,芥菜

5.古代的兩個詞現在只有單義。如,兄弟、妻子 6.兩字重疊與原字意義相等。如,妹妹、慢慢

(王力,1943)

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項,就可以算是詞,這當中,說的都是兩個詞素 只表達一個意義,第一項的說法其實指的應該就是由兩個黏著詞素所構成

67

的詞,必須合用才可成詞,但這樣的說法卻顯得籠統,因為這似乎是要每 個人根據自己的語感來判斷何謂「一義」,容易變得莫衷一是;同樣的,第 三項的定義也有這樣的問題。

其次,筆者同意第二項是詞法上的結合,按語言的經濟原則,在沒有 表達言談或情緒的需要時,在句子當中重複同樣的意思是說不出道理來 的,而在詞法上,結合意義相近或相似的詞素構成詞,一方面滿足音節上 的需要,另一方面創造出更豐富的詞彙,構成的便是所謂的「同義複詞」, 且同義複詞的語義多半偏重在第二個詞素,根據此定義來看複合詞,則可 得知像是「緩慢、低賤、弱小、強大、高貴」都是詞。

再看第五項,即所謂的「偏義複詞」合兩個相關的名類,但只取其中 一個的意義,也是一種構詞的辦法,其他例子有「河川、海洋、窗戶」等,

兩個詞素本來各有意義,合起來只剩下一個意思,上述兩種意義上的結合,

都算是「並列式」,它們是詞彙內部意義的合成,而不是兩個詞的組合,這 當中並無句法關係存在。

至於第六項,筆者認為僅有在作為「稱呼」或「親屬稱謂」時所形成 的雙音節化現象可以算是詞法上的結構,但其他的重疊現象不應視為構詞 的法則,而是一個詞彙在運用上的變化形,屬於表層的句法現象,試看此 例:

(77). a.他是我哥。

b.他是我哥哥。

(78). a.這輛車開得真慢。

b.*這輛車開得真慢慢。

c.你慢慢開。

d.*你慢開。

例(77)無論重疊與否,詞彙義或是句子的意義都沒有改變,但例(78)

則顯然只有在詞義上沒有變化,卻在句法上有了不同的分布選擇,因此這

69

如同易荷梅(2007)的分析指出,包含著一個自由詞素的合成詞,比 由兩個黏著詞素所組成的詞更容易產生分離形式。一個詞本就不一定在句 子上表現的全然不可分離,但卻並未因此而失去作為一個「詞」的完整性,

筆者認為關鍵其實在意義的結合上,這也是為何如,餐盤、草鞋、火車、

橄欖油、天下、追蹤報導…等組合,與拔草、餵狗、得獎作品、愛情故事…

等讓人感覺有所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問的問題是,複合詞如何 構成一個在整體意義表徵上不同於詞組的組合?有沒有可以為據的定義或 是檢驗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複合詞的詞義構成?

問題的答案還是在組成詞的單位──也就是詞素上,因此接下來要從 詞素在意義上的結合來看複合詞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