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根據潘文國等(1993)所整理的資料來看,從《馬氏文通》一書問世 以來,漢語的構詞法研究已持續了百餘年而至今不輟,仍然有許多問題仍 在議論當中,未能定調,其中尤為困難者,在於詞法與句法的界線難定。

由此議題綿延之長,論者之熱烈不難窺見其重要性,而這重要性又可分為 兩個層面來看。

首先是教學的層面。由於「詞」是每個使用語言的人每天接觸運用,

乃至習焉不察的事物,通常,對於「詞」的概念,我們所擁有的多半是一 種基於母語者的語感而來的看法,而非科學性的、有效率的定義。但對於 從事華語教學的工作者,這是一個總得要面對的問題,否則對於「我睡了 一個好覺」是對的,而「*你的覺睡得怎麼樣」是錯的這樣的問題,無法給 予一個較好的答案。

再者,作為教學基礎的教科書上,也時有詞素、詞、詞組標示不清的 情形,如《中文聽說讀寫》將包括「電影」的「影」及「電視」的「視」

等此類不能單獨使用的詞素都給予名詞的詞類標記,這便容易造成誤導。

其餘尚有將詞組當作詞來標記,或是將離合詞分別標記為兩個詞的混淆情 形。論其根本,皆由於在現代漢語語法本體研究上,「詞」的定義曖昧難定 之故,進而使得教科書也難以掌握方向。因此本文由構詞學的理論開始,

透過一步步界定詞素、詞與詞組的區別,期能在華語教學的層面有所助益。

其次,漢語構詞學研究的重要性在理論研究的層面為確定所分析對象 是何種語法單位,方可使用適當的分析辦法,提供恰當的解釋。對於以單 音節詞素為主的漢語,時常遇到的問題是,因不知眼前的究竟是詞或詞組 而不知該用何種方式分析,在複合詞的判定未有定論之前,這樣的問題是 無法根本解決的。

過去按照經驗法則來看,總能理所當然地認為牛肉、豬肉、鵝毛、鴨

蛋都是詞,但稍微深入一點看,便會起疑問,若「牛、肉、豬、鵝、鴨、

毛、蛋」也都是詞,作為這些詞的組合體,有沒有可能不是詞呢?「打敗」

跟「打倒」、「聊天」跟「洗菜」真的分別都是相同的單位嗎?這些問題在 進入華語教學研究領域之前,是不易察覺的。

其實構詞法的研究開始得甚早,西方語言學最早開始研究的就是構 詞,而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已有荀子談《正名》,其後至東漢許慎的《說文解 字》深究字形字義之源流,由於古漢語是以單音節詞為主的語言,因此研 究字義相當於研究詞義,研究造字幾乎也就是研究造詞了。潘文國等(1993)

以為漢末劉熙所作的《釋名》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詞源學著作,但這些都是 古代漢語的字詞研究,以傳統方法的文字、聲韻、訓話為主,不涉及語言 結構及詞彙結構。

時至今日,構詞學的研究在方法上已有不同,漢語的語言結構也有了 相當大的改變,對於「詞」的定義,不再是先驗性的,而需要可資檢驗的 定義及標準,試著以普通語言學的方法,探究漢語的詞具備哪些語法上的 特性,在語言共性的基礎上,討論漢語「詞」的特性,在理論上進行一些 探索、在教學上提供一些反省與想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

本篇論文的目的在於確定詞的內部結構,探討詞素的構詞功能,並試 著在前人的研究論述之中看看複合詞的判定遭遇到哪些瓶頸,並嘗試建立 詞法及語義之間的關聯性,並期望能對教材編寫的詞彙選擇標記工作提供 一些想法。

1.2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文將從構詞學的觀點來探討漢語「詞」的定義,在討論過程中,筆 者將分由兩個方面來看「詞」的定義,一者為基本的「詞」,即透過詞法的 解釋,分析詞的組成單位及構詞類型,界定出典型的詞;其二則是探究在 詞法與句法界面上的語言單位,即由「詞」過渡到「詞組」的語言單位。

因此,詞素與詞組的概念在這當中也將一併呈現。

以漢語來說,在詞素與詞的界面上的,是自由詞素(free morpheme),

在詞與詞組界面上的則是複合詞(compound word)。因此,詞素的定義與 構詞功能,以及複合詞的判定方式為本文的討論重心,在方法上,藉由文 獻探討,指出歷來學者對於詞的定義,以及詞和詞組的劃界問題所提出的 看法和原則,加以評議,歸結出一些規則,著重在語法及語義的討論上,

而不涉及語音學的部分。

本文以現代漢語作為討論對象,在詞法上,是以詞素概念為基礎,討 論句法詞的結構成分及語義,不包括分詞法、縮略語及外來詞的討論。第 三章的討論將由漢語「詞」的特性出發,分析漢語的構詞成分──詞素的 定義及構詞功能,包括詞綴有無的問題,並提出漢語「詞」的類型,再由 詞的類型及離合詞現象為基礎,進入第四章「複合詞」與詞組的討論,最 後在第五章給予教學上之反省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