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文化引喻

第四節 歷史風俗

【情節】The Nice and Accurate Prophecies of Agnes Nutter, Witch 由女巫 Agnes 所 著,出版於1655 年。這本書在當時銷售不佳,因為這位女巫的預言像 是在胡說八道,所以大眾並不買單。好比 Agnes 在當時極力宣揚某些 概念,不過似乎沒人相信。

【原文】She used to go on about curing illnesses by using a sort of mold, and the importance of washing your hands so that the tiny little animals who caused diseases would be washed away, when every sensible person knew that a good stink was the only defense against the demons of ill health.(頁254-255)

【謝譯】當每個頭腦清楚的人都知道讓身體臭氣沖天才能抵禦疾病的惡魔時,她 卻老是叨叨絮絮說某種黴菌可以用來治病,還強調洗手很重要,說這樣 才能沖掉引起疾病的小小動物。(頁222)

【馬譯】艾格尼思总说可以用一种青色霉菌治愈疾病,始终坚持洗手的重要性,

说是可以洗去致病的微小动物。但所有正常人都知道,良好的臭味是抵 御疾病恶魔的唯一屏障。(頁217)

文中描述「儘管當時人人都知道身體臭氣沖天才能預防生病」,Agnes 卻主 張“curing illnesses by using a sort of mold”、“washing your hands”。作者刻意 拿今昔的衛生習慣作文章,甚至使用西方世界過去的風俗作為文化引喻的背景。

根據《乾淨:不衛生的洗澡歷史》(Clean: An Unsanitised History of Washing ),

十四世紀中葉黑死病爆發以前歐洲人相當喜愛洗澡,不過自從黑死病肆虐歐洲大 陸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後,歐洲世界便進入最骯髒的時期。人們開始認為疾病是透 過水傳播,衛生專家甚至指稱疾病是通過人體毛孔傳染,因應之道便是以乾掉的 汗水防堵病毒入侵。簡言之,黑死病以後不分貴賤,人人對洗澡都抱持避之唯恐 不及的態度,導致大家都「臭氣沖天」,也進而催生了維持體香的產品——香水。

作者以Agnes 的預言調侃了過去的人文風俗一番,還把青黴素(俗稱盤尼西林)、 微生物等常識換一種表述,成了“a sort of mold”和“tiny little animals”等不具 名的「東西」,讀來不免令人莞爾一笑。青黴素與微生物興許可以從字面意思推 敲一二,不過中文讀者未必知曉歐洲人過去視清潔身體為「生病之道」遂「臭」

名遠揚的史實。

檢視兩譯本均以意譯處理,儘管語序不同,但同樣都以正經八百的方式指出

“every sensible person knew that a good stink was the only defense against the demons of ill health”,將原文的反諷展現得淋漓盡致。進一步辨析譯者處理“a sort of mold”、“tiny little animals”的方式,馬譯使用相關字眼較能夠喚起讀者背景知 識,譬如「青色」、「微小」。反觀謝譯的「小小動物」則較不直觀,難以召喚 相關知識。

【試譯】阿呦威・風子老是叨念著一種青色的黴菌能治病,還碎碎念洗手很重要,

說什麼這樣才能把害我們生病的微小生物洗掉。明明腦子清楚的人都知 道臭味才是無敵,可以抵禦造成我們生病的惡魔,瞧十四世紀的歐洲人 不都靠不洗澡來預防疾病嗎?

筆者仿效馬譯以相似字眼暗示文中指涉,並以「說什麼這樣才能」、「碎碎 念」、「臭味才是無敵」增強鄙視與無知的意味,最後增譯反詰問句「瞧十四世 紀的歐洲人不都靠不洗澡來預防疾病嗎?」暗示相關背景並留給讀者開放的聯想。

此外,原文Agnes Nutter 的姓氏為雙關語,根據《劍橋線上詞典》,“nutter”意 為「瘋子、傻瓜、怪人」,呼應Agnes Nutter 在當代是人的眼裡就是個怪人,因 此筆者仿效馬譯將“Nutter”譯為「瘋子」的同音詞「風子」,另將 Agnes 以音 作譯,並稍微「扭曲」發音,處理為類似狀聲詞的「阿呦威」,搭配「風子」增 添笑意。

譯例11

【情節】此段為Crowley 的內心話,他認為比起地獄公爵 Hastur 和 Ligur 慢條斯 理的惡魔計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邪惡行動更可以帶來更多的缺德 積分和更大的效益。而譯例即是Crowley 想出來的「妙招」。

【原文】They'd never have thought up Welsh-language television, for example. Or value-added tax. Or Manchester.

He'd been particularly pleased with Manchester. (頁20)

【謝譯】譬如說,他們就想不出威爾斯語電視台這種好點子。或增值稅。或曼徹 斯特足球聯隊。

曼聯尤其令他心花怒放。(頁28)

【馬譯】比方说,他们绝对想不出威尔士语电视广播。或是增值税。或是曼彻斯 特。

克鲁利特别钟爱曼彻斯特。(頁19)

譯文想必令生長於英國以外的讀者摸不著頭緒。首先根據譯文脈絡可以確定

“Welsh-language television”、“value-added tax”、“Manchester”為邪惡計畫,

目的就是要讓大眾苦不堪言。此處的文化引喻極具諷刺性,有鑒於以上種種實際 上均為政府措施,也就是說作者藉小說暗諷國家是惡魔,政策是壞事。不過究竟 這些政策之於英國人是如何的存在則需要進一步探討。

回溯威斯爾電視台的歷史可以發現各地區英國國民確實因其創建「苦不堪 言」。首先,威爾斯語電視台創立於1982 年 11 月,當時英國僅有四台頻道:威 爾斯語電視台(Welsh Sianel Pedwar Cymru, S4C)、BBC、獨立電視台(Independent Television, ITV)、第四台(Channel 4)。英國第四台(Channel 4)的內容有趣 前衛,強力吸引廣大觀眾群。然而,當時全英國僅四台電視頻道就讓威爾斯語頻 道佔其中之一,加上該電視台的資金並不充沛,因此品質相對低下,使得多數英 國國民感到相當不滿。再者,另有民眾認為威爾斯語電視台的創建多為政治考量,

也造成許多人抵制。至於增值稅方面,雖說稅徵是人民賦予政府的權利,但每到 報稅期時民眾大多是心不甘情不願,此乃人之常情即便跨了國界也不會改變。本 段第三處引喻為位於英國西北區的曼徹斯特都市自治市。該市在工業革命時期成 為英國工業大城,許多紡織廠均設立於此,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此啟用也大大加 速了英國的經濟發展。至於曼徹斯特為何屬於撒但計畫或許可從德國哲學家恩格

斯(Friedrich Engels)出版於 1844 年的《英格蘭勞工階級的生活條件》(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Class in England,暫譯)(頁 43, 45-8 )一探究竟。恩 格斯表示黑暗根本不足以形容曼徹斯特這座老城,此處居住人口達30 萬,但死 亡率高、通風系統設備不良、衛生習慣不佳。恩格斯甚至將曼徹斯特最為人詬病 的區域天使草(Angel Meadow)形容為「人間煉獄」(Hell upon Earth);此外,

小說提及城市規劃也是天使與惡魔職責時便說明了曼徹斯特是惡魔作品的「事實」

(頁50),而恰巧天使草的名稱又呼應小說兩位主人公:權天使 Aziraphale 與墮 落天使Crowley。綜合上述,作者三兩句話就將英國的歷史風俗濃縮為耐人尋味 的文化引喻修辭,透過間接陳述自身對引用主體的態度連結受眾經驗,誘發身在 其中的讀者會心一笑。

本段的文化背景的目的群相當侷限,甚至可以說僅限於英國讀者,譯者要如 何將原汁原味的引喻搬移到目的語環境十分值得探究。兩位譯者都以直譯方式呈 現原文,且並無添加譯注。然而,謝版卻將Manchester 誤譯為「曼徹斯特足球聯 隊」導致前言不對後語。兩位譯者的處理均保留了開放的想像空間,加上從前後 文的脈絡來推敲,讀者可知悉文中提及的三件事絕非好事,卻多少流於不求甚解 之嫌。

【試譯】好比說在英國我就搞了個很母湯的威爾斯語電視台,以及惹得民怨沸騰 的增值稅。當然還少不了又髒又臭的曼徹斯特囉,就連某個哲學家都說 那兒簡直是「人間煉獄」呢。

曼徹斯特尤其動人心嫌。

筆者建議處理特定文化語境時能增譯部分背景,在省略譯注的前提下達到幽 默效果。筆者在每個文化引喻的前面增加前綴加強事件本身造成的迴響,並且補 充提示曾有人稱曼徹斯特為「人間煉獄」。文化引喻的幽默效果在翻譯過程中大 打折扣,因此筆者思考在後句加上雙關語,希望利用雙關語的言外之意喚起讀者 的笑意,進而彌補文化引喻造成的隔閡。

譯例12

【情節】Anathema 向 Newton 解釋 Nutter 撰寫的預言。

【原文】“She managed to come up with the kind of predictions that you can only understand after the thing has happened,” said Anathema. “Like ‘Do Notte Buye Betamacks.’ That was a prediction for 1972.”(頁255)

【謝譯】「她提出來的預言要等事過境遷後你才讀得懂,」阿娜西瑪說:「就像

『不要買貝塔麥克斯』。那是預測一九七二年的事[23]。」

[23]指七〇年代推出的貝塔麥克斯(Betamax)家庭錄影設備系統。(頁223)

【馬譯】“她写出的预言,你只有在事发之后才能理解。”安娜丝玛说,“比如

‘莫买Betamacks’。这是一条1972 年的预言。”[1]

[1]索尼公司在1975 年推出了 Betamax 格式录像机,但在 80 年代初期的市场大战中,

输给JVC 公司的 VHS 格式,最终退出市场,而购买了 Betamax 录像机的用户陷入无 片可看的窘境。(頁218)

這則分明是事後諸葛的文化引喻讀來頗令人莞爾,其背景與過去的家用錄影 系統(Video Home System)發展進程與事件有關。世界第一台錄影機(Video Cassette Recording)由 Ampex 公司於 1956 年推出,由此揭開家用錄影系統時代 的序幕,也加速影視產業的變革。原先錄影機的價格相當昂貴,僅有電視網與私 人電視台才有能力負擔。然而,Ampex 逐漸帶動市場需求後,各家業者也紛紛推 出錄影機。1970 年代,錄影機走進各家各戶,市面上也出現三種不同格式錄影 機,分別是索尼公司(Sony)的 Betamax、日本勝利株式會社(JVC)的 VHS 與 飛利浦公司(Philip)的 V2000。到了 1980 年代索尼與 JVC 的格式大戰轉趨白熱 化,但由於JVC 授權其專利給其他公司,VHS 的錄影機價格則轉趨低廉、選擇 也更多元,市佔率自然水漲船高。最終,索尼退出錄影機市場,錄影機格式大戰 宣告由JVC 拿下勝利。然而,索尼退場等同 Betamax 格式停產,導致購買 Betamax 的用戶空有錄影機而無片可看。

發生在1980 年代的格式戰對當時讀者來說想必是耳熟能詳,然而距今逾 40 年的歷史則可能鮮少人知悉。文化引喻的翻譯困難加上時代差距對譯者來說更形 棘手。原文為偽近代英文,翻為現代英文應為“Do not buy Betamax”,馬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