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成果與限制

筆者研究發現幽默修辭旨在強化作品命題、人物形象並連結讀者經驗。筆者 分析小說幽默修辭發現作者描摹技巧廣泛,涵蓋文化引喻、諧擬、文學方言與文 字遊戲,而文字遊戲又可窺見雙關語、隱藏雙關、習語對照意涵與飛白等創作策 略,且不同修辭也會同時出現相輔相成,使用目的相當多元且效果鮮明。多元特 殊辭令從來源語文化中擷取五花八門的象徵元素,並且逐漸融合來源語結構的特 色呈現出獨樹一格的寫作風格。不同辭令協助作者強化書中命題,緊扣戲仿宗教 文本的題旨,賦予讀者嶄新的詮釋角度;除此之外,特殊修辭更有利於作者深刻 描摹作品角色的形象,為人物注入一股強而有力的生命感。而無論特殊修辭是透 過文化系統抑或是語言結構製造的笑料,皆是奠基於作者與來源語讀者共享的文 化記憶與語言使用方式,方能在來源語受眾間喚發幽默的效果;而這也凸顯語言 文化的異質性除了語言結構外,亦包涵文化源流與思維方式(劉宓慶, 1999:42-44)。Catford(1965)過去論及對等時主張,傳遞語言時應仔細觀察原、譯文的 語外因素,如情緒、人物與歷史,他認為要能夠使兩文本間相互連結務必在外部 因素上達到相近(頁50),而了解 Good Omens 中的幽默修辭功用即是筆者實踐 考量外因的第一步,倘若能透過全面了解、妥當處理幽默修辭以表達相關情緒來 接近原作的定位,便能有利於讀者連結文本與文本之間的相連。

筆者認為現行譯本多採直譯與增加譯注的作法,反而阻礙譯本傳遞「笑」果,

難以實踐譯本目的。劉宓慶(1999)寫道:「翻譯的實質是雙語間語意的對應轉 換,徒具形式沒有意義的語言,只可以說是一串沒有語義或語意不明的文化符號」

(頁7)。直譯的方式容易淪為形式上的照樣造句,而非語意的再現。再者,輔 以譯注的編輯手段儘管達到補充說明的作用,卻也造成幽默修辭的效果下降甚至 流失;由於Good Omens 的文本特性,書中已有作者注數十條,倘若如繁體譯本 額外加入大量譯注勢必會致使閱讀經驗屢屢受阻而加重閱讀負擔。況且,補足幽

默修辭的運作邏輯興許能達到教育目的,但是否能增強「笑」果則有待商榷。回 應研究題目「幽默翻譯『注』定失『笑』」?的確,以「注」為本的幽默翻譯確 實難以發揮「笑」果。倘若編輯手段成為譯者永遠的退路,則恐將導致原作的巧 思淪為無物。譯者翻譯幽默修辭時應避免直譯與添加譯注,方能維持譯本呈現如 原文的趣味風格。

此外,適時增譯文化線索與加強語氣將能豐富作品生命。一如前述,幽默修 辭時常援引來源語文化中的元素作為連結與觸發讀者笑意的手段。然而,即便目 的語語境存在外來文化,目的語讀者卻難以如來源語讀者般可輕易連結相關元素,

故譯者可善加利用前後文的脈絡置入、凸顯文化線索,協助譯本讀者按圖索驥拼 湊出來源語文化的樣貌,印證Lefevere 在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1990)

序言中提出將重點擺在語言與文化的互動上,透過語境、歷史與傳統來檢視翻譯 活動。此外,增強語氣不僅可以強化角色定位達到幽默修辭目的,也能夠補償因 翻譯流失的幽默效果。

不只如此,使用在地化改寫也能加強譯本連結性。Lefevere(1992)不諱言 翻譯即為改寫,而所有的改寫無論意圖為何均帶有其意識形態與詩學傳統,企以 在目的語語境中達成目標效果。本研究分享簡體譯本省略達賴喇嘛之戲仿修辭便 是改寫作為操縱的最佳說明(Lefevere, 1992:xi);另一方面來說,本研究以幽默 翻譯為題,便是企圖透過改變翻譯策略來操縱譯本達成趣味效果。而在地化則證 明Venuti(1994)主張的翻譯是無可避免的歸化過程,而最重要的是對文化身份 的塑造(頁201-3)。譯者搭配作者創造幽默修辭的邏輯應用在地化方式改寫便 為塑造,既能建立讀者與譯本的關係,更能重現原文與原文讀者的共同經驗。賴 慈芸在《譯者的難題》(2020)推薦序中言,「文學翻譯是一種藝術,風格才是 決勝點」,在地化即是描摹幽默文學風格的利器。然而,應用在地化改寫仍須注 意前後文情節,避免過於突兀的增譯導致讀者出戲或造成情節不一致。

靈活運用目的語文化與語言發揮創意可彌補流失效果。作者利用語言結構的 特色製造許多笑料,同樣譯者也能善用譯入語的語言結構與文化特色增添幽默色

彩。筆者分析Good Omens 發現,譯者鮮少在原文無幽默處增加幽默,相對讓譯 本處於劣勢。筆者建議處理幽默文本時或可斟酌自行發揮創意,增加滑稽趣味的 語句或特殊修辭,以此彌補喪失的效果外也屬如實詮釋原文風貌的辦法之一。

在針對幽默修辭的翻譯策略之外,翻譯的硬道理自然是通順流暢的語句。筆 者觀察兩譯本發現人物譯名過長、偶爾翻譯腔濃厚過於生硬、另有誤譯問題。撇 除文本的幽默定位,倘若光是單純的傳遞語意都讓讀者吃不消,遑論是以風趣筆 觸製造幽默氛圍。此外,兩譯本或有誤譯導致前後文不連貫或誤導讀者之嫌,故,

譯者務必在通順流暢之餘顧及文意準確性。

筆者認為本書的語言文化異質性高,兩譯者實屬勇氣可嘉,無法顧及全盤也 可說是非戰之罪。筆者分析Good Omens 小說發現,書中大量援引來源語文化對 譯者而言相當吃虧,畢竟譯者的工作為轉換符號系統,然而專屬於特定文化的符 號勢必難以再現或找到對應;再者,文本成書至今正好三十載,彼時的文化與現 今兩相對照下更是形成難以跨越的鴻溝。譯者不僅得跨越語言的疆界,還要面臨 時序更迭的挑戰,實屬非戰之罪。分析譯本的過程中筆者也需克服一重又一重的 關卡才能窺見全貌,何況譯者不僅要越過重重阻礙,還得以全然不同的語言系統 呈現幽默與忠實兼具的譯文,不禁領人感嘆翻譯任務著實任重而道遠。

本研究係分析Good Omens 繁體與簡體中文譯本以歸納並提出大方向的翻譯 策略,然而從細節處來說,筆者試譯的部分僅提供繁體中文版本,加之在地化譯 法也是以台灣文化風俗為主,而未多加討論如何使用簡體中文搭配中國在地用語 呈現作品。除此之外,由於目前兩譯本的附文本、出版背景與資訊不足,因此筆 者無法多加比較周邊資訊,也難以確知出版社翻譯策略及其對作品的影響,如若 能夠獲得更多相關資訊便可探討出版社策略是否影響幽默效果呈現。再者,筆者 於研究中提出大量在地化試譯,但目前的出版產業仍有其固定的翻譯規範,在地 化改寫仍無法為小說翻譯所用。最後,語言會隨著社會的變遷不斷演變,當代的 流行用語也必會面臨遭淘汰的一天,故,在地化改寫亦須因時制宜有所改變。本 研究以小說為分析對象開啟關於幽默翻譯的相關討論,而未來可結合 Good

Omens 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探討兩者的效果呈現與接受度,亦可比較不同語言方 向之翻譯策略優劣。此外,融合宗教相關研究檢視翻譯如何再現及形塑小說中的 宗教象徵亦是十分引人入勝的主題。而從本研究的不足之處著手,後人也可深入 繁體譯本與簡體譯本的用語差異,辨析兩者的詮釋效果。

參考文獻

方淑惠、賈名(譯)(2020)。譯者的難題:美國翻譯名家的9個工作思考(原 作者:Mark Polizzotti)。台北市:商周出版社。

台灣聖經網。(2020)。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存取日期:2020 年 5 月 21 日,網址:https://www.taiwanbible.com/web/first.jsp

朱育萱(2009)。從影集《六人行》第十季探討幽默之字幕翻譯策略與實例。國 立 臺 灣 科 技 大 學 應 用 外 語 系 碩 士 論 文 , 台 北 市 。 取 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3u2vc2

李廣(編)(2012)。新約新和合譯本。新北市:聖經資源中心。

林妍君(2017)。探討雙關語漫畫的翻譯策略以《英文中國郵報》轉載中英對 照漫畫為例。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 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ww24ae

岳曉東(2012)。幽默心理學:思考與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高士翔(2013)。《哈利波特》中的文字遊戲翻譯研究:以雙關語與謎語為例。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口筆譯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gntjxm

馬驍(譯)(2018)。好兆頭(原作者:Neil Gaiman & Terry Pratchett)。南京 市: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0)。中華民國教育部。存取日期:2020 年 5 月21 日,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許寶強、袁偉(選編)(2000)。語言與翻譯的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陳繪茹(2013)。戲仿效果的翻譯以英國喜劇《脫線一籮筐》為例。國立臺灣 師 範 大 學 翻 譯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台 北 市 。 取 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n3t6tt

張南峰(1987)。王爾德喜劇漢譯研究——《溫德美夫人的扇子》及《認真為 上》譯例評析。香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香港。

張南峰(1990)。從《好的首相》的翻譯看文學翻譯。中國語文通訊,10,

10-15。

張華(2001)。從「因巧見難」到「因難見巧」-談雙關語的圖解、分析與翻 譯。翻譯學研究集刊,6,93-117。

張錯(2011)。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臺北市:書林出版。

游鈞雅(2013)。創譯於配音翻譯上之應用:以《探險活寶》為例。輔仁大學 跨 文 化 研 究 所 翻 譯 學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 新 北 市 。 取 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ydgd74

喬車潔玲(1983)。從《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的漢譯本看雙關語的繙譯。語文雜

喬車潔玲(1983)。從《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的漢譯本看雙關語的繙譯。語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