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G OOD O MENS 作者與小說簡介

Good Omens: The Nice and Accurate Prophecies of Agnes Nutter, Witch(以下 均以Good Omens 簡稱之)出版於 1990 年,係由英國作家泰瑞・普萊契爵士(Sir Terry Pratchett,1948-2015)與尼爾・蓋曼(Neil Gaiman,1960-)共同撰寫的幽 默奇幻小說。

英國暢銷小說家普萊契出生於1948 年,被譽為是繼莎士比亞之後的奇才。

十五歲就開始寫作生涯的普萊契,早期創作多為科幻及恐怖小說,後期則多以奇 幻小說為主。普萊契寫作風格獨具特色,以喜愛在書中加上幽默註腳聞名。普萊 契自1983 年出版的《碟形世界》(Discworld)小說系列作聞名遐邇。這套作品 早期多戲仿自劍與魔法小說1(sword-and-sorcery fiction),後期普萊契幾乎捨棄 戲仿,而是以滑稽與諷刺兼具的寫作風格創作。2015 年,賀桂芬於《天下雜誌》

〈天下Web only〉中報導,普萊契的《碟形世界》系列共 41 本書,創下英國史 上冊數最多、壽命最長以及書店失竊率最高的紀錄。由於普萊契對文壇貢獻卓著,

在2009 年更獲封騎士爵位。

2007 年,普萊契得知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後,開始思考以安樂死的方式離 開人世。為了深入了解安樂死的過程,普萊契更與導演查理・羅素(Charlie Russell)

1 Bainbridge(1982)說明劍與魔法小說為「英雄奇幻小說的次文類,故事主角往往是持劍作戰的 莽夫且懂的使用魔法咒語。這類故事類似於傳統的神話、史詩與傳奇,與當代的超自然及神秘文 學頗有共通之處。」(頁1084)。

一同拍攝紀錄片《死亡處方箋》(Choosing to Die),採訪接受安樂死的病患。

結束拍攝紀錄片後,普萊契放棄安樂死,理由並非出於懼怕,而是他期望有生之 年得以見證安樂死在英國合法化。2015 年,普萊契在睡眠中與世長辭,享年 66 歲。

尼爾・蓋曼是出生於英國的猶太裔作家,創作領域涵括奇幻、科幻、恐怖小 說、兒童故事、繪本、漫畫、報紙專欄、歌詞創作,亦參與編寫電影劇本。蓋曼 早期的寫作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過去投稿多次卻處處碰壁。直到1988 年,蓋曼 以《睡魔》(The Sandman)漫畫系列崛起,獨樹一格的黑色幽默更讓他躋身暢 銷作家之列。蓋曼擅長融合現代都市文明與古老奇幻傳說,交織人性的幽暗與瑰 麗,想像力大膽豐富,筆觸簡練而詼諧。2001 年,蓋曼創作的奇幻長篇小說《美 國眾神》(American Gods)結合美國元素與北歐神話廣獲好評。小說於次年獲得 雨果獎(Hugo Award)、星雲獎(Nebula Award)等最佳長篇小說。蓋曼的作品 多次被搬上大小螢幕,包括《第十四道門》(Coraline)、《星塵傳奇》(Stardust)、

《貝武夫:北海的詛咒》(Beowulf)、《奇幻面具》(Mirror Mask)與《美國眾 神》。

1978 年,蓋曼撰寫《別慌!》(Don’t Panic)官方介紹書,介紹道格拉斯・

亞當斯(Douglas Adams )與其著作《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隨後蓋曼心想英國文壇既有亞當斯的科幻小說,又有普萊契的奇 幻小說,就缺幽默、恐怖兼具的小說了。加上蓋曼受到超自然恐怖電影《天魔》

(The Omen)與李梅爾・克朗普頓(Richmal Crompton)的《小威廉2》(Just William)

系列小說啟發,Good Omens 的故事便在蓋曼心中慢慢成型。1985 年,還是一名 記者的蓋曼與普萊契相約在一家中式餐館進行採訪,當時普萊契即將要出版《碟 形世界》第二冊小說。兩人在採訪過程中相談甚歡,遂開啟了往後共同創作的緣

2 該套系列叢書共 39 冊,於 1922 年首次發行,歷時 55 年於 1970 年完結。內容為講述頑皮的 小男孩William Brown 冒險犯難的故事。

分。再談到Good Omens 的初稿,起初蓋曼寫了 5000 多字,並將文稿寄給幾位 朋友徵詢意見。某天,普萊契致電蓋曼,詢問是否要共同撰寫Good Omens,蓋 曼二話不說一口答應3

Good Omens 於 1990 年正式出版,隨後更譯入德文、俄文、法文、捷克文等 多種語言,獲得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Awards)提名最佳小說,《軌跡》雜 誌(Locus)也提名其為最佳奇幻小說。2012 年,俄羅斯科幻與奇幻文學雜誌將 該書列為特別獎,俄羅斯知名科幻小說網站 FantLab. 更稱 Good Omens 俄文譯 本為最佳翻譯小說。2016 年,蓋曼宣布正在編寫 Good Omens 劇本;2019 年,

同名劇集Good Omens 在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以下簡 稱BBC)與亞馬遜(Amazon)線上串流平台 Prime Video 播出。電視劇推出後 在全球獲得極大迴響,卻也引來部分基督團體不滿,要求下架影集。而由於影集 的人氣急速竄升,也連帶提升小說買氣。

小說故事始於創世第七天,開場在伊甸園東門,當時的守門天使Aziraphale 與蛇Crawly 正在討論亞當與夏娃出走伊甸園一事,由此奠定小說的基調。此後,

小說正式拉開序幕。惡魔 Crowley(原伊甸園中的蛇 Crawly 改名)與天使 Aziraphale 已在人間工作數世紀。某天,Crowley 奉命將仍在襁褓中的撒旦之子 送往惡魔修道會,接著由黑暗修女負責將撒旦之子與駐英國的美國大使的新生兒 調包,讓小惡魔降生人世間,進而展開故事情節。就這樣世界末日便隨著小惡魔 的成長開始進入倒數計時,待十一年後全人類都將面臨末日大審判。然而,這對 逐漸習慣人類世界的Aziraphale 與 Crowley 可不是什麼好事,兩人遂決定化身園 丁與保母「參與」敵基督4的成長過程,一面以善惡參半的價值觀教育敵基督,一 面企盼在世界末日當天,也就是星期六,阻止撒旦之子毀滅世界。

3蓋 曼 2014 年 接 受 BBC 採 訪 說 明 與 普 萊 契 相 識 及 合 作 的 過 程 , 資 料 取 自 :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30512620;後於 2015 年,蓋曼於個人網站哀悼普萊契時亦提 及這段往事,資料取自:https://journal.neilgaiman.com/2015/03/terry-pratchett.html。

4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線上資料庫(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Antichrist”條目,“Antichrist”

首次出現於《欽定版聖經》(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簡稱 KJV)《約翰一書》(1 John)

第二章第十八節,資料取自: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Antichrist(2019);本研究之

誰料Aziraphale 與 Crowley 在世界末日前三天,也就是星期三,發現當初調 包出錯,真正的撒旦之子根本不是美國大使家的 Warlock。幸好隨後 Aziraphale 拾獲女巫Nutter 於 1655 年撰寫的預言書,進而發現敵基督就住在英國一處偏僻 鄉村Tadfield,名為 Adam。另一方面,女巫獵人 Shadwell 一直伺機而動,並苟 延殘喘地招募年輕獵士加入。剛失業的Newton 恰巧看見傳單便應徵上了這份工 作。隨後Newton 竟與女巫後代 Anathema 結盟,共同阻止世界末日。

末日逼近的同時,Adam 與萬惡的地獄犬 Dog 相遇並獲得前所未有的力量。

Adam 的力量之強大,光是在腦中想像就足以改變世界。正因如此,過去 Adam 在雜誌上讀到的陰謀論通通成為現實,譬如失落的亞特蘭提斯重回地面、外星人 前來地球傳遞宇宙和平、西藏人藉由地道穿過地心到達英國。於此同時,天啟四 騎士——War(戰地記者)、Famine(速食業大亨)、Pollution(白衣少年)、

Death 也自各處前來,待 Adam 一聲令下便可啟動世界末日。

星期六轉眼到來,世界各地紛紛陷入混亂,Adam 意識到一旦運用手中的力 量毀滅世界後,他就再也不能待在Tadfield 與 Wensleydale、Pepper、Brian 一夥 好朋友玩耍。Adam 遂放棄毀滅世界,勸退前來「進諫」的地獄鬼王 Beezlebub;

此時,Adam 的人類父親 Mr. Young 接獲鄰居打小報告氣沖沖地趕來,怒斥 Adam 別惹是生非趕快回家。星期天,所有人都恢復了日常的生活,Crowley 依舊駕著 那台即使燒成火球也安然無事的老賓利車,Aziraphale 則還是老書店的店主。他 們思忖著下一次世界末日應該就是天堂、地獄對上人類的混戰了。

分析Good Omens 情節與描繪可觀察到以下特色:

1. 運用大量宗教元素:書中人物多以聖經故事、人物作為底本進行改造,

加之部分情節也改寫自《創世紀》(Genesis),使聖經及宗教文化成為 小說中至關重要的元素。聖經象徵之於西方讀者與聖經象徵之於中文讀 者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如此一來,譯文是否該保留宗教象徵?如何呈現

“Antichrist”中文譯名係根據《台灣聖經公會》線上資料庫之《現代中文修訂版》用詞為「敵基督」 資料取自:http://www.bstwn.org/。

幽默修辭包裝聖經元素?西方宗教經典的改寫對於中文讀者的意義如 何?在在考驗著譯者的功力,更影響讀者如何解讀小說的旨趣與詮釋。

2. 呈現英國本土文化與英式幽默:兩位作者均為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撰寫 此虛實夾雜的小說時也插入豐富的英國本土文化,譬如打趣描述英國稅 單的模樣、意有所指地提到英國中產階級心目中的度假勝地或是倫敦最 壅塞的高速公路等。作者一再透過小說與來源語讀者建立的關係乃是雙 方共有的文化經驗,如何在重現或創造藉由幽默展現的共同文化經驗的 同時保留原文特色也成為翻譯棘手的難題。除此之外,作者呈現的英式 幽默擅長利用反諷與自嘲來展現「自己人」才理解的趣味,向來在世界 上有著難以為外人理解的美名。因此,英式幽默能否轉化為台式笑點也 值得探究。

3. 適時利用地域方言刻畫人物:書中特定角色的蘇格蘭口音對英國讀者來 說也別具意義,如此的方言刻板印象「外人」難以從字裡行間「學習」

與「覺察」。為此,譯文是否要保留方言特色凸顯的幽默效果?抑或是 採取轉化改寫的方式?皆為譯者取捨的考量。

4. 小說顯露濃厚時代感:Good Omens 成書至今三十載,無論是書中援用 的影視作品、文化潮流、社會事件皆散發濃厚的時代感,除卻語言與文 化差距外,時空背景也成為讀者與作品間難以忽視的鴻溝,幽默翻譯是 否應呈現時代感抑或是配合當代語言處理皆成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