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下風到上風的生涯柔道賽-禮讓的故事

第四章 四則生涯復元的故事

第三節 由下風到上風的生涯柔道賽-禮讓的故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第三節 由下風到上風的生涯柔道賽-禮讓的故事

壹、生涯故事的內容呈現

當我在與禮讓進行訪談前的接洽事宜時,他知道我的來意之後,所採取的第 一個反應是答道:「很坎坷啊!」。事實上,在訪問的過程與事後的內容分析裡,

禮讓的故事一直帶有濃厚的「悲劇性英雄」色彩。整體而言,在他的生涯當中最 主要的兩個主題是「家庭對自己的虧欠」和「與同儕相處時的挫折」,而他在故 事劇情裡,會將那些曾經導致他吃虧、欺負或比自己優秀的人視為讓自己警惕與 學習的對象,儘管在生命的早期曾經歷許多委屈,但他都選擇以忍耐來面對,並 在歲月時間的數算下,自己的身心狀況與成就都超越了那些人。這讓我想起他曾 經告訴我關於柔道的精神是「以退為進」,並在交手後對對手心懷尊敬與感謝。

而他從下風轉為上風的生涯局面,就宛如一場柔道競賽般,在與這些假想敵們所 進行來回攻防間累積出來,並看他如何從中領悟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壹、 先天背景—須為家庭犧牲的長子身份

禮讓的原生家庭在部落中是相當弱勢與貧窮的,因為爺爺吃了有毒的水牛肉 而身亡,所以奶奶就將當時才兩歲的禮讓父親寄養給丈夫家族內的親戚後再改 嫁。寄人籬下的孤兒身份對禮讓的父親而言,是充滿辛酸的,新家庭不僅無法提 供他良好的教養環境,並且在國小階段就必須學習以牛犁田的技術來協助工作,

在而成年之後也無法繼承到家族的財產。然而,禮讓父親卻靠著自己的雙手打零 工及登山背夫工作逐漸累積出資金,並購買土地,最後親手建屋,這看在禮讓的 眼中,認為父親是相當了不起的。

禮讓在家中子女的排行是第二,上有大姊,下有兩個弟弟,但因為家中貧困 的環境,身為長子的他,從小就養成主動陪同父母務農種植高山蔬菜工作,學校 放學後回到家放下書包,就馬不停蹄地去農田幫忙父母務農,若不這麼做,父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的臉色明顯會不高興,因為在父母的眼裡,大哥本來就要協助減輕雙親的工作負 擔,但弟弟們卻又另當別論:「父母親把就讀高學位的希望都已寄放在弟弟們身 上,以後他們有很多時間能好好讀書…大哥沒關係,就在家裡幫忙,所以我也無 所謂,沒有什麼想法,就在鄉內九年的求學中,只好隨父母的意思配合務農」。

和兩個弟弟一比較,身為長子的自己不僅得辛苦的工作,甚至連就學的權益 都被剝奪,當時的禮讓心中其實是很不平衡的。雖然這段日子是相當艱苦勞累,

但久而久之卻也變成一種生活習慣,也就不覺得勞苦了,甚至他還從當中體悟到

「苦是原動力」,這不僅讓禮讓更加重視勤勞的價值,同時也讓自己在身體與心 理上都鍛鍊得更加堅毅,而這都是在那段務農歲月裡所得到的收穫。

貳、 求學階段

(一)「反正都是自己的錯」:備受委屈的義務教育階段

有關孩提時的禮讓,曾聽部落中的長輩提起過他曾是一名調皮到讓人皺眉頭 的孩子,禮讓也笑著承認,並認為搗蛋的性格原本就是孩童該有的樣貌,並曾藉 此協助炒熱部落晚會的氣氛,讓部落中的族人們喜悅。然而,來到學校之後,自 己的活潑外向卻讓他付出了代價,並成為同學們的眼中釘。

我國小是很微弱,跟同學在一起,講話啊他們都會阻止啊,不採納我 的話題,該我在說話時,他們都會銜接,得不到我的分享,甚至到國 中,仍跟他們在一起,明知是常被欺侮,我仍忘掉負面更加接近珍惜 相處時刻,更不會去獨立做自己有益處的事情,因表現好又遭強勢的 同學辱罵,最後讓我感到最溫暖的,還是我回到家後常主動跟上父母 親到田裏務農的工作。

儘管感受到同儕們對自己的排擠,但禮讓不放在心上仍重視與他們維持群體 的關係,然而,在國中階段裡,同儕們經常因為互開玩笑而起爭執,但結果卻則 是將在一旁的禮讓當作代罪羔羊,遭到毆打,當他帶著求救跑回家向父親哭訴 時,父親非但沒有勸慰,反而認為是禮讓先動手得罪他人,才會被同學毆打,這 讓禮讓感到非常不公平,並開始有「反正都是自己的錯」的主觀自我歸咎取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這讓他在往後的求學過程裡,一遭遇挫折就懂得要先自我檢討。

進入國中後,禮讓對於求學沒有什麼願景,只想著要扮演好家中長子的角 色,替父母分攤工作量,「我回憶我自己以前,從國小到國中的環境是沒有標竿」

由於缺乏能夠仿效榜樣,禮讓在國中時期都是憑靠著自己的主動摸索與嘗試,因 此學習到不少教訓。他也還記得國三時曾經去參加士軍官校的招考,當時部落裡 有兩位同學錄取了,禮讓因為身高不足,所以連應試資格的門檻也無法通過,事 實上,從前矮小的體型讓禮讓常得不到好處,在學校或部落裡,如未注意言行,

便會有人藉此找他麻煩或趁機佔他便宜,但他都選擇默默承受。

在國中畢業後,禮讓相當瞭解家裡的經濟狀況是無法負擔高中學費,選擇了 了報考離家鄉最近的一所公立南投高中附設建教合作班,三個月讀書三個月在工 廠打工,而工作所賺取的收入都放在父親的帳戶之中,除了負擔自己的學費之 外,也作為父親償還債務,以及後續弟弟們的求學基金。對於自己為家庭與兩個 弟弟的付出,禮讓以「全世界無人能瞭解」悲壯的口吻來描述自己的心境。

(二)「私藏期望我們三兄弟都能高中畢業啦」: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支持 在求學的經驗上,儘管禮讓的父母有別於一般部落中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普遍 不重視,但父親的原意仍是要犧牲身為長子升學的權益的,然而,母親在當時對 於教育的堅持,卻扭轉了父親原先的態度。

我爸爸是孤兒,從小沒有大人教,沒有受家教,我母親是國中畢業,有 非常健全家庭,原本還要繼續升學,因著外公、外母的主見答應婚事,

母親無理由嫁給父親,從此,父親的家庭觀念及對教育孩子的重視,完 全是母親對父親的嚴格嘮叨…在我國中二年級,看見鄉公所多次派員來 府上商討要父親加入鄉公所終身員工,有固定的工作及薪資,那知道父 親選擇做農,事後得知,父親為了想多賺些錢還債務及供孩子讀書,外 表嚴肅,內心卻私藏期望我們三兄弟都能高中畢業啦。

(三)「一直被他們念蕃仔」:從歧視中修正自我形象

禮讓在高中時的班上尚有一位來自同鄉同校且三年都是升學班的原住民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學,他以「真是高我一等,聰明又會結交不同的女朋友」來描述這名同學是優秀 於自己的。但對於他們兩人而言,進入高中求學都是生命當中第一次離開部落去 接觸平地社會,而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的觀感也在他們甫一入學就徹底感受到,

「差點念不下去,一直被他們念『蕃仔』,那時候很想轉學到原住民較多的學校」。 剛新生入學時,經常遭受到漢人同學的負面稱呼的兩人,心裡都是氣憤的,那一 位同學甚至動手要對方閉嘴,但禮讓卻選擇忍耐,並開始去思考為什麼漢人要叫 原住民是「蕃仔」,而他發現「抽煙、喝酒、 吃檳榔」這些行為將是引發漢人對 原住民持有負面觀感的標籤行為。

原來我們原住民先要檢討,好的一面也要表現給同學看,當我二、三年 級,同學就不把我當原住民看待,但我卻告訴他們:『不論是漢人或原 住民,我們都是一家人』。當他們抽煙、喝酒、 吃檳榔,給我,我也 都拒絕不碰,他們就漸漸認知到,嗯!禮讓是不錯的年輕人。

禮讓努力不讓自己掉落入漢人所謂的「蕃仔」形象當中,這讓班上的同學逐 漸能將禮讓這個「人」與「蕃仔」區分開來,並給予良好的評價。雖然禮讓在高 中裡受到同學們對原住民刻板印象的傷害,但他也結交了一些「好的同學」,這 也讓他能夠理性地看待主流族群,不只有敵視與仇恨。

(四)「罵被念舊只能埋頭苦幹」:考取警察專校

在禮讓高中畢業那年,台灣實施解嚴後第二年,當時正爆發「五二○農民運 動」的街頭抗爭,在警力不足之下,警政署舉行大規模招考,趁著這股風潮,禮 讓第一次報考就上榜進入警察專科學校。在警專學校裡講求的是團體生活,有 苦、有累,但禮讓因為從小陪同父母務農的工作經驗,所以不怕吃苦且做事積極,

自己也才能熬到畢業。畢業後的禮讓曾在大都市裡服務過一段時間,他深刻地感 受到在警察職業世界中是很重視學長學弟制和關係的,這更加深了禮讓對積極與 刻苦耐勞態度的講求。

三、自我實現與家庭生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一)「我的生命改變是因為我爸爸斷氣身亡時」:家長位置的傳承與釋懷 原先服務於都市警局的禮讓,曾經考慮要留在都市裡發展,但後來得知父親 病倒的消息,迫於無奈之下,他只好捨棄都市生活的理想,申請轉調返回部落服 務,以便就近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禮讓一家人對父親都是充滿景仰與感情的,

所以當他那強壯的背影倒下時,整個家庭全都震動了,「我的生命改變是因為我 爸爸斷氣身亡時,我在現場無力救回爸爸的生命,非常自責」。禮讓說自己是在 父親走後,才變得「比較懂事」、「成熟了」,因為自己是家中的長子,所以必 須承擔穩固家中的柱子,不能傾斜。

記得父親臥病在床的那五年裡,我時常送至都市裡的大醫院,在開車

記得父親臥病在床的那五年裡,我時常送至都市裡的大醫院,在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