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主題二: 「最低購買金額門檻」促銷 對價格認知之影響 對價格認知之影響

第二節 研究三之研究架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研究三之研究架構

1. 研究目的 

研究三中主要目的在探討「最低購買金額門檻」促銷下,(如、「滿 三千送三百」時),由於促銷折扣為合併者,消費者較難以直接計算 個別商品的折價,是否因而較不會降低個別商品的內部參考價格;反 之,「九折優惠」下,由於消費者結帳時是依九折後 (10%折價)的金 額來付款,將較可能使消費者對於該商品的內部參考價格降低。

第二個研究目的,則是欲透過研究三中內部參考價格的衡量,來 推估消費者的心理帳戶,並觀察「滿三千送三百」的300 元現金是否 等同於「打九折」促銷下省下的錢,直接折抵購物消費金額 (視為同 一個購物的心理帳戶),抑或是把 300 元現金存下來 (視為另一個存 款的心理帳戶)。

第三個目的則是透過研究三實驗方法,再次比較不同促銷型態下 交易效用的高低。並且除了與研究一、研究二同樣衡量整體購物的交 易效用之外,研究三中並且衡量個別商品的交易效用 (針對最後一件 購買的商品),觀察是否在「滿三千送三百」促銷下,消費者可能將 送的300 元現金視為最後一件商品所省下的錢,而產生較高的個別交 易效用。

研究三之自變數為兩種促銷型態 (滿$3000 送$300、與九折優 惠),依變數包含有繼續購買商品的比例、內部參考價格、整體與個 別知覺交易效用、與價格記憶,研究三之觀念架構圖,如圖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4-3 研究三觀念架構圖 2. 與研究一及研究二之不同點

研究三實驗設計,與上述研究一及研究二的不同點,歸納如下:

(1) 控制購買總金額相同下衡量交易效用

研究一真實賣場實驗,雖然能夠觀察消費者實際的購買行為,但 卻無法控制每位受測者所實際購買的金額,確保「滿千送百」與「打 九折」兩種促銷在花費購物損失、及省下的折扣利得完全相同情況 下,來比較知覺交易效用的結果;研究二雖採用實驗室實驗,但由於 研究目的為價格記憶,故並沒有真正模擬購買情境,無法驗證交易效 用之差異;研究三改以電腦網頁模擬百貨公司購物,在控制受測者購 買的商品類型、價格及最後消費的總金額情況下,來檢視知覺交易效 用在「滿千送百」促銷下是否較「打九折」高。

(2) 實驗促銷型態之設計

為配合實驗購物情境為百貨公司,故研究者調查台灣各大百貨賣 場,針對全館商品的「滿千送百」促銷型態,且折扣幅度為 10%者,

較常見者如「滿三千送三百」、「滿四千送四百」、「滿五千送五百」及

「滿六千送六百」。因考量實驗樣本為學生,所得收入較低,故在研 究三促銷門檻設定上,採用實務上較經常在百貨賣場出現,而門檻相 對較低的「滿三千送三百」促銷,作為實驗促銷型態。由於百貨公司 商品單價較高,故促銷活動門檻亦相對較高;因而不同於研究一與研

1. 繼續購買商品的比例 2. 內部參考價格

3. 整體、與個別交易效用 4. 價格記憶

促銷型態 滿$3000 送$300

打九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究二實驗所採用之「滿一千送一百」或「滿五百送五十」促銷。

(3) 增加了賣回商品之實驗情境

不同於研究一與研究二目的在於觀察「滿千送百」促銷下,消費 者的購物行為、或計算商品總價,記憶商品價格等行為;研究三希望 了解消費者心中對於商品價格的認知,因而透過請受測者訂價的方 式,探究不同促銷型態可能對商品參考價格水準產生之影響。

(4) 實驗商品的設計

與研究二相同,在研究三中的實驗商品同樣包含了功能性與享樂 性商品之設計。但兩者之實驗設計不同之處,在於研究二中受測者會 挑選打算購買的商品,可能基於他真實的需要而購買功能性商品,或 因為想要而購買享樂性商品;研究三中則為了控制最後總購買金額相 同,因而在購物情境前虛擬了購物清單,因而所有的受測者在購物情 境中對實驗商品皆有同樣之需求。研究三只有針對即將達到促銷門檻 前的最後一件購買商品,設定其為功能性者,來觀察受測者此時的選 擇行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 研究三程序-電腦模擬購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