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場域

一、教學研究情境

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位於台東縣偏遠的小學校,至該校村莊之間的峽谷風 光,即是有世外桃源之稱的幽谷,同時也是東海岸唯一的封閉式盆地地形;幽谷 綿亙 4 公里遠,貫穿海岸山脈,群山環繞兩岸峭壁險峻,美景天成,尤其是通往 該村莊的往返橋樑,那段峽谷風光,因峭壁斷崖拔地陡起、氣勢懾人,更顯出大 自然的奧妙。

由於氣候絕佳,各種果蔬豐富,該村盛產大白柚、葡萄柚、文旦柚,村中亦 有烤肉區、觀光果園等休閒設備。遊賞亦可飽啖山林時鮮蔬果,極富野趣。

1968 年,先總統蔣公九年國教實施,欲使山區交通不便的學生得以就學,經 縣議員、當地國小校長及地方人士積極爭取下,政府撥款整地興建教室,終於當 年的 12 月 12 日落成揭示。

所轄學區涵括四大村鎮,使許多莘莘學子受惠,不須再千里跋涉、負笈苦讀,

亦造福當地想進修、學習的居民與學童,當地也因此蓬勃發展、充滿生氣。

1969 年 8 月正式獨立設校為國民中學,由賢德學者暫代校長,1970 年初任校 長旋即就職。該校既在政府全力提升國民教育水準之下創辦,故無論教學、訓導 等措施,悉以國民中學教育目標為執行原則。

首任校長即揭櫫「禮義廉恥」以為校訓,更另訂「本禮義,正廉恥,重五育,

尚篤行,健身心、愛社會、增智能、利人群」等條目,作為學生進德修業之目標。

該校如今已歷時 40 多年,經歷任校長、教師努力經營及歷屆家長會的支持、

配合,至今嘉惠地方、培育許多社會中堅,多位優異校友以成家立業、貢獻鄉里,

在社會上有突出的表現。

該校至今有約 24 名教職員,導師僅 6 人、教師僅 5 人,且身兼其他職務,算 是相當小的偏遠學校。7~9 年級各僅有兩班,全校共 6 班,每班約 20 幾位學生,

因此全校學生僅僅 100 人左右,且男學生明顯多於女學生,與鄉下根深蒂固的重男 輕女觀念脫離不了關係。

除了一般升學班外,該校另設有體育班,主要訓練棒球選手,分為硬式與軟 式比賽項目,僅收青少年,至今已將近 10 年,培育優秀球隊選手無數,為國內體 壇的貢獻可說功不可沒。

其體育班之隊員一律住校,吃、住都在學校,以方便統一管理、集體訓練、

作息規律等,固定數週才放假返家一次,多數是家長親自至校訪親,如此嚴謹的 制度乃是為了訓練球隊隊員團隊精神、獨立自主及規律良好的生活習慣。

學校重視英語教學,盡全力支援英語教學所需設備,雖無專業的英語語言教 室,但相關教學所需器材,例如:筆記型電腦、投影機、活動布幕、喇叭、攜帶 型音響、DVD 放映器材等,應有盡有、一應俱全,以提供學生良好的影音學習環 境。

除此之外,鼓勵學生每日背誦英語單字,並規定有單字補強計畫,即另外發 一本補充教材,於段考時從中抽考單字,以作為特殊表現的成績;每週一日各班 抽數名學生抽背課文、單字、會話等;每週皆有週考,上述皆明定賞罰歸準,讓 學生可認真學習。

(一)、 英語教學之氛圍

本研究的研究實際現場為某偏遠國中的以體育班,學生為國民中學九年級,

研究者雖由九年級才接任其班英語教師,但師生互動良好,時常閒話家常,因而 學生學習態度輕鬆、自在、無壓力。

上述的狀況自然也產生「學習態度上不積極」、「學習氣氛也不高昂」等負面 問題,大多得過且過,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今天沒學到也沒關係,作業交出去 就好了、交差了事,拼拼湊湊、七零八落的也無所謂,每天輕鬆愉快的上課。

學生大多遵守秩序、安靜守分,但不影響同學的表像下,其實多是屬於恍神、

發呆、夢周公、自作自的事、傳紙條、和鄰近同學嘻笑等,並不十分專心,此現 象從外面稍有風吹草動便一堆學生向外看即可虧之一二,專心不足、專注力也維 持不長。

(二)、 教室座位之安排

朱敬先(1989)指出影響學習的因素有二:一是社會因素,一是環境因素,前者 包含師生、同儕、親子等關係;後者包含聲音、通風、溫度、光線及教室座位分 布等。座位安排大致上有以下 7 種型態,對於互動有不同的影響(林振春、王秋絨,

1992):

1. 直線形:成員排一直線而領導者居中,因此只能與左右各一個成員溝通,

由他們來傳遞訊息。

2. 長條形:成員坐於長桌兩側,領導者在長多一端或某一長側的中間,

3. 圓形:成為圍成圓圈,領導者與成員一起排於圓圈,成員面對面而可能 有最大互動。7 種中最有利互動形態的就是該種座法。

4. 車輪形:成員圍成圓圈,領導者居於圓心,且不斷轉動其面向,成員只 與左右鄰互動,領導者同一時間內面對一半的成員與背對一半的成員。

5. 帳篷形:成員分 3~4 排面對領導者,領導者可看到每個成員,成員面對 領導者,但只能與左右鄰互動。

6. 巴士形:像巴士座位,領導者居於司機或導遊位置時與帳蓬形類似。若 在中間,成員主要與鄰座溝通。

7. 未有任何座位安排:成員可任意移動位置找想互動的夥伴,領導者不顯 著。

一般的課桌椅因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授課方式,多以面朝黑板、正方形擺設的 直線形為模式,但本研究採合作學習方式進行英語教學,以小組討論、分組交流 為主,因而學生位置的擺設也不同於以往。

黃政傑、林佩璇(1996)即指出妥善的空間安排應設法助長小組成員在學習 工作上的努力,並避免其他小組可能帶來的干擾,因而採叢集式:4~6 位學生成 一個叢集,有利於大班的討論、合作學習、其他分組活動(Geniitwo18, 2009.07.17)。

研究者將其教室安排、器材及小組座位擺設,繪製如下圖(見圖 3-1-1):

圖 3-1-1 器材及座位擺設圖 黑板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九年級體育班學生,年齡約為15歲左右。班上僅 有15位學生,屬於小班制,且清一色都是男學生,沒有女生,因其主要是培訓青 少棒的體育選手。學校位於台東縣偏遠鄉下,學生多為弱勢族群、社經背景不高。

學生的英語多屬低成就,因先前英語學習挫折的經驗,加上練球佔去部分學習時 間,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對英語的信心欠缺,學習態度顯得被動而消極。

體育班給人的刻板印象多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而研究者所任教的班 級雖非如此極端,但卻是符合運動員喜愛戶外活動、愛玩、不愛唸書的個性,加 上男孩子大多好動、活潑,專注力常維持不久。該班學生還自四面八方,多是教 練推薦進球隊或是小學即是棒球隊,也有本身有興趣、慕名而來,抑或教練挑選 來的優秀選手,因此該班龍蛇混雜、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尤其英語能力更加明顯,

呈現雙峰現象,對授課教師無疑是一大挑戰。

此外,球隊需要時間練球,尤其時逢球季、競賽頻繁,若不計球隊賽前集訓 所佔去的大段時間,球賽連比 2~3 場,廝殺下來、曠日費時,再加上其後學生體 能上的休養、精神上的復原及心情的平復,這一連串佔去的大好學習光陰,實在 很難強化其英語的能力、遵照授課的進度。學生亦會以此為藉口、鑽其漏洞,因 而缺繳作業、無法考試、逃避學習等。

該班作息大致區分為兩部份:上午按一般國民中學的作息照表操課,下午卻 須至球場練棒球。因下午要練球的影響,學生多於下午時精神渙散、分心發呆,

心思早飄至球場了!也因為球隊的練習,為了訓練出類拔萃的頂尖選手,大多嚴 格、辛苦,學生常常喊「好累!不行了!」要求英語的作業減少、教學的份量降 低,頻繁的體能訓練造成之倦怠、疲憊,間接也影響到學習的成效,學生有時上 課哈欠連連、提不起精神、容易分心等。

優秀的棒球選手大多有球探挖掘、高貴禮遇、親自聘請,不用擔心升學問題,

更無須參加基測,學習動機因而驟降,所有科目中衝擊最大即是英語科,因其為 外來語言,與生活相關性本就不高,不會說英語在國內也不會有多大影響。學生 就常質疑說:「學英語有什麼好處?我又不出國,就算出國也有翻譯啊!比手畫 腳也能溝通啊!」,加上其書寫字體、發音等,皆與本國字相關不高,在投資報 酬之現實考量下,該班學生至國三大多已放棄英語。

三、研究者相關背景

研究者為初任教師,經驗上也許有所欠缺,但教學的熱忱、為學生付出的熱 情卻不缺。秉持人本教育的精神,研究者以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的態度傾全力為 學生付出心血,真心、細心的關懷每位莘莘學子,希望每位國家棟樑能快快樂樂 的學習,從學習中找到興趣與自我價值,進而達成自我成長、終身學習的目標。

時時念茲在茲把每位孩童帶上來的理念,秉持「No child behind」的態度,期 許所有學生都能學好英語,尤其現今英語雙峰現象越來越明顯,英語能力低成就

的學生們大多放棄英語,研究者於痛心、不捨之餘,不斷的鼓勵落後學子重拾課 本、加緊用功、努力趕上,亦花許多時間指導與補強其落後進度、欠缺之先備知 識。

研究者一直相信,每位孩童都是聰明、可學習的,只是學習的速度不一致,

有些學的快,反之則慢,並不可以偏蓋全責備其駑鈍、全盤否定其努力,對學生 而言是十分不公平,也打擊了學生的信心,使其失去再積極的學習的動力。這些 理解慢的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注及耐心,只要多給其時間、練習的機會,並多加 鼓勵,其一定也能有很好的表現。

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英語,研究者無時不思最適切的教學方法、找出最

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英語,研究者無時不思最適切的教學方法、找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