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階段學生學習表現結果分析

第五章 量化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第一階段學生學習表現結果分析

透過學生的小組與個人評量表等資料的歸納、分析,研究者將第一階段的研 究成果與面臨的教學問題,區分為「學生的學習表現」與「教師的教學轉變」兩 大項,本節主要就前者研究發現進行分析、討論,後者待下節深入探討。

本節將分析「學生個人學習自評表」(見附錄五)與「合作學習於英語教學之 小組自評與互評表」(見附錄六)的研究結果,將發現區分成「個人於小組的學習 表現」、「小組內的合作學習表現」與「所有小組的合作學習表現」三大項,以深 入瞭解個人於實施合作學習的英語教學,在學習上的表現或轉變,並透過訪談、

觀察等方式瞭解學生的態度與想法。

一、 個人於小組中的學習表現

此項將就「學生個人學習自評表」(見附錄五)的評分結果分析,其發現可分 為「小組中英語溝通表現」、「小組中合作互助表現」、「個人英語學習表現」

三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 小組中英語溝通表現

本教學行動研究主要採合作學習的教學法於國中英語教學,藉由小組學習、

互助合作的方式,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表現,因此個人於小組中的表現及英語 學習的表現都將是本研究關注的方向。研究者乃就這兩個面向,於「學生個人學 習自評表」之中,設計了「小組中英語溝通表現」,以瞭解學生於小組中扮演的 角色、所發揮的功能,而這種小組切磋、督促對於英語的學習表現又有什麼樣的 影響?

當然,此評量表亦可為學生自我的檢核表,經由這種自我評鑑方式,不僅可 以檢視自我學習的效果,亦可督促自己於未來分組學習更加精進。研究者將其各

日總分彙整成表6-1-1,並依此表進一步繪製成圖6-1-1,使結果更能一目了然。

學生於「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學到英語溝通技巧」的項目上,直線圖都呈現 逐漸上揚的趨勢,10月12日達最高點38分,先前數日皆於35分上下徘徊,不過都比 一開始實施合作學習的26分要高,差距約5~10分,平均值31.25分,標準差為6.47,

落差算是很大的。

會拉開分數間集中的程度,乃是源自於9月22日分數僅18的低分,探究其主要 造成的原因乃是學生對於小組討論的進行與流程尚不熟悉,加上其英語程度普遍 不高,要求其以英語溝通、討論,難免沒有信心;當日討論主題較多,研究者來 不及指導學生溝通、討論的英語表達,如此進行小組討論下,學生自然感覺英語 溝通難以繼續,積極度也就隨之下降。不過總結來說屬正向的提升,表示學生會 因此積極參與討論,也藉著小組學習與討論學習到英語溝通的技巧。

不同於項目一的後期上揚,「盡量使用英語,並提醒組員使用英語發言」雖 一開始有上揚的趨勢,其後則平穩停留於29分至32分之間,平均約為27分,標準差 不大,僅為4.65,表示實施後期有進步,但差距不大。而10月6日最高分的原因,

探討後發現當日的課程主題較為生活化,活動設計也較有趣,另外每次小組討論 都會指導及提供英語表達方式、用詞,學生越學越多、練習越多,自然也越會學 以致用了。

「請組員教導,並試著用英語發言」則是前期穩定波動,後期飛快的向上直 衝,10月9日到達最高點總分36分,10月12日雖小幅下降,差異並不大,合作學習 所帶來的學習成效顯而易見。不過,標準差5.42顯示與一開始施行的成績,並無太 大的差距,但平均值28分左右,卻也不差。最高分10月9日,經探討後發現上一堂 課〈10月6日〉英語討論情形已漸入佳境,但發言狀況卻未達預期,研究者即再次 提醒與獎勵,亦告知可以尋求組員的協助,因小組學習本就要互相幫助,而後的 下一堂課,即10月9日的英語課,學生發言情況踴躍,互相指導情形也有增加。

最後是「代表組員發表」,這項目一直處於低分狀態,成長幅度也不大,一 開始有向上攀升,但10月6日又大幅滑落至低分18分,後雖又成長卻沒有9月25日的 高分28分了,不過比一開始的谷底17分亦有成長。此項目與前一項目類似,但前項 的英語發言是指小組內兩人討論的結論,或是自己個人的想法,都於小組中分享,

而本項目要求學生擔任小組的發言人、意見代表,站至台前發表自己小組的結論,

對於羞澀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場挑戰,也因此多數組員是排斥擔任的。

從各項平均中即可清楚判別,此項為最低約23分,標準差為3.91雖顯示差距不 大,但皆處於低分狀態,並非成長的表現。最高分落在9月25日,主要是研究者有 鑑於9月15日學生上台情況不踴躍,此堂課即以個人獎勵的方式進行,馬上給於零 食或糖果,發言情況便十分踴躍,但之後改以加分的方式,發言不僅加小組分數,

也加個人成績,卻不如先前那般,立即的獎賞似乎比抽象的分數來得吸引學生。

表 6-1-1 小組中英語溝通表現評分表

9/15 9/22 9/25 9/29 10/2 10/6 10/9 10/12

項目一

各日總分彙整成表6-1-2,並依此表進一步繪製成圖6-1-2,使結果更能一目了然。

依據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顯示,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的 表現,進而提高學習的成效,因此學生於「教導組員時,有耐心且態度良好」項 目,應隨著合作學習的實施而有漸增的趨勢。一開始也如預期般向上增長,但9月 25日又大幅滑落至起初的低點23分,後才又逐漸向上爬升,達到10月9日最高點39 分。10月12日雖有跌落,但下降僅2分,幅度不大。整體的平均值將近32分,分數 並不低,而標準差為5.92,差距是存在的、進步亦明顯,正如預期般,合作學習有 助於增進學生互相尊重、態度改善與培養耐心。

呈現低分的9月29日研究者有些困惑,當日教學順利,活動也有趣,課程雖有 些難度,倒不致太艱困,研究者查閱相關紀錄,且進一步與學生訪談後,推測當 日活動較多、時間較緊湊,學生感覺到壓迫,便催促起組員來了,口氣自然也就 差了,加上他們私下感情都不錯,一群大男孩的用詞也都較直接、坦率,打鬧、

嬉戲兼「損」對方,而研究者又再次的強調態度及言語的溫和,他們自然都覺得 不足,此項目也就偏低分了。

而10月9日最高分主要為研究者當日教學流程順利,課程內容也較簡單、難度 不深,因此學生不僅有充分時間討論,亦能產生更多的想法。時間充裕下,小組 組員間還是十分樂於助人,態度及語氣都親切、和緩。

與前項一樣,研究者預期「主動幫忙或教導組員」也應有逐漸進步的表現,

實際教學的結果雖如預期般有所增長,但大多於25分至34分間上下波動,並無明顯 的直線向上攀升,是三項中表現最於低空盤旋的。不過,10月9日卻有驚人的表現,

達最高分42分,比其他兩項都來得高,其後卻「後繼無力」跌落至34分,但比一開 始的25分有9分的進步。平均分數為30分左右,呈現居中的情形;標準差為5.58,

雖不如前項5.92有明顯的進步,卻也表示有成長的空間,可見合作學習對於小組內 學生互相幫助、成長都有正面的助益。

10月9日衝達最高分的主因乃同於前項,時間充裕、課程簡單、討論主題接近 其生活環境、活動不太密集等多項因素交錯下,學生很容易侃侃而談,也很樂意 幫助與指導同儕。另外,研究者有鑒於部份組別過於安靜,專注於自己完成學習 單,卻少有指導、參與小組討論或學習,便再次提及,造就今日較佳的成長。

小組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一顆小螺絲釘,每一位組員都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關係著小組的榮辱成敗、目標達成,因此「盡力扮演組內角色,盡責完成分配工 作」可說是小組任務達成的重要評鑑項目之一。教學研究後的結果,此項呈現持 平而穩定的成長,最高分如同前項落在10月9日,卻沒前項42高分,不過也有總分 38分。後亦往下滑落至總分31分,但比起最初實施階段的總分21分,足足成長了10 分之多。

平均值將近31分,比前項的平均分數高;標準差5.57雖為三項中最低,但其實 差距都不大,比前項標準差5.58才僅僅差0.01,顯示進步的差距仍存在,從直線圖 亦可清楚辨識其向上的成長,合作學習對於個人於小組中盡責表現、扮演好組內

角色,以成就小組中共同的目標,呈現了正向的助益。

9/15 9/22 9/25 9/29 10/2 10/6 10/9 10/12

項目五 項目六 項目七

圖 6-1-2 小組中合作互助表現折線圖

(三)、 個人英語學習表現

本教學行動研究旨在瞭解以合作學習的教學法於國中英語教學,對於學生學 習英語的影響與學習表現,因此關於英語能力展現、應用的探討乃為主要目的。

研究者針對此向度,於「學生個人學習自評表」之中,設計了「個人英語學習表 現」,以瞭解學生英語的學習成效;學生亦可經由這種自我評鑑方式,不僅可以 檢視自我學習的效果,亦可督促自己於未來分組學習更加精進。研究者將其各日 總分彙整成表6-1-3,並依此表進一步繪製成圖6-1-3,使結果更能一目了然。

學生於「瞭解今日英語課程的重點」項目,直線圖都呈現逐漸上揚的趨勢,

10月9日達最高點37分,之後雖又下降一些,卻也有32分,比一開始實施合作學習 的17分差距達15分之多,平均值亦將近30分,標準差為5.83,差距是存在的、進步 亦明顯,表示合作學習對於學生於英語課程重點的瞭解,有正向的幫助。

而10月9日最高分的原因,討論分析後,乃是於當日研究者解說時間較充裕,

且當天的課程內容較簡單、範圍也不致太廣,因此學生更能理解今日的課程要點。

當教師教導完主要課程的重點,便由學生們分組討論,而合作學習中,分組

當教師教導完主要課程的重點,便由學生們分組討論,而合作學習中,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