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以發掘教學現場實際問題、陳述所關注問題、研擬 解決上述問題可能的行動方案、尋求可能的合作夥伴、採取行動實施方案最後評 價與回饋五大步驟進行(蔡清田,2000a)。

歷程中透過不斷的思考、反省、討論、再規劃、理解、學習,累積實務教學 的經驗、透過課堂的演練與操作,瞭解實際產生的成效,對於需要改進、檢討的 部份再多加調適、修正,力求問題的解決之道,使研究結果能符合預期的理想。

本節將分別陳述研究的時間、教學前的準備、實施的階段、合作學習的步驟 學生的回饋及訪談、課室的觀察紀錄、研究者的教學省思、研究的流程。

一、研究時間

本研究於 98 學年度實施,其研究時間共計約 14 週,將近 3 個半月,略分為 三階段施行:研究準備階段、行動循環階段及溝通分享階段。

二、課前準備

研究的對象雖為國中九年級學生,預期對於英語有一定的基礎,但實際上卻 不然,其因上述種種因素複雜的交叉影響下,學生的英語程度不如預期的好,且 研究將採的合作學習方式:分組討論、小組學習等,學生們先前都未接觸過,因 而研究者於實際進行前須事先一連串的規劃作業。

黃政傑、林佩璇(1996)指出合作學習於教學前的準備應包含五大項目,分 別為:

(一)、 決定小組的人數。

(二)、 進行學生分組。

(三)、 分配組內角色。

(四)、 安排教室空間。

(五)、 準備教材。

研究者依其理論,並統合自身教學理念、實際教學的修正,將課前準備之步 驟概述如下:

(一)、 小組組別與人數之規劃

合作學習通常 3~6 人,最多不超過 8 人為原則(黃政傑等,1992) ,林清山、

林天祐(2009)認為實施合作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被普遍使用的方法為 STAD

( Student Teams and Achievement Divisions)法,教師把學生分成每組 4~5 人的小組,

並評估各小組每一學生的表現(林清山、林天祐,2009)。

合作學習多樣、多元,依其目的、教材、年齡、對象等而不同,本研究中所 運用之「英語合作教學策略」,主要是採用 STAD 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活動發展 的模式來進行教學活動,因而採 4~5 人分組,另因受限於研究對象人數,最後僅 分為 3 組、各組 5 人,共計 15 位成員。

(二)、 組員性質的安排

林生傳(1990)將合作學習的定義應從合作學習的結構方面著手,而這些結構包 括:

1. 任務結構(task structure):屬於異質團體的結構,以各種合作學習的方 式來進行。

2. 酬償結構(reward structure):屬於正向的增強結構。

3. 權威結構(authority structure):由個人或同儕來控制及引導學習行為。

周立勳(1994)亦認為合作學習主要運用團體動力的基本原理,在班級中將學生 分成2~8人的異質小組,安排團體學習活動,促使小組成員互動、協調合作,以 達成共同目標,並增進學生的人際關係,以提高學習效果。

綜合而論,各小組內組員的安排以異質性為主,所謂的異質性即是按照學生 不同的學習能力、性別及家庭社經背景等要素,將學生分配至相同的小組中,讓 組員彼此互相指導,互相學習(鄭志遠,2008),此方式提供學生許多機會去認識不 同的學習對象、分享彼此的經驗,而有多樣化之觀點。

研究者即採異質性分組方式,以 STAD 模式為發展基礎:以立意法方式,先 依學生過去的成績表現,將學生依次序排列,再以 S 型分派學生至各小組,使各 組具相似的異質性(黃政傑、林佩璇,1996)。

(三)、 小組位置及課室的安排

有效的合作行為和學習行為,有賴於教師對教室空間進行妥善安排,因為空 間安排和這些行為是否能夠出現具有密切的關係(黃政傑、林佩璇,1996)。

鍾佳穎(2008)亦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座位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它攸關 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參與,學習氣氛等學習效果,可見空間安排具有舉足輕重 的地位。

本研究採合作學習方式進行英語教學,以小組討論、分組交流為主要教學策 略,並顧及妥善的空間安排、助長小組成員在學習工作上的努力、避免其他小組 可能帶來的干擾多重考量,因此不採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授課方式:桌椅面朝黑板、

行列式的擺設模式,而採 4~6 位學生成一個叢集的叢集模式,讓小組成員可以彼 此看到對方、學習上容易相互分享各自擁有的資源、容易互相接觸與教導(黃政傑、

林佩璇,1996),利於合作學習與其相關分組活動。

(四)、 教材及教具的準備

何謂教材?概略而言,凡依教學大綱或教學需要而編寫、製作之教學材料皆 為教材;教材狹義的指教科書,廣義的指教學材料,在教學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沒有教材,教學往往就無法有效的進行(吳美麗,2004)。

黃政傑、林佩璇(1996)則認為教材為教學時所需的種種材料,依教學目標而 選擇,教學過程中應分配給各小組使用,以便有效學習。

何謂教具?廣義來說,教師教學上所使用的輔助器材、一切有助於達成教學 目標的工具,而其功能乃輔助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 學習效果、加深對事物的瞭解等等(匿名,2009.11.29)

另一方面,吳美麗(2004)指出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是教材的骨幹,也是教學的主 要內容,教材的編製必須適切的呈現這些內容,因此不可忽視了英語學科的知識。

綜合上述,加上實務的英語教學經驗、結合合作學習的理念,研究者決定以 九年一貫國中英語教材為基礎,運用巧思與創意,發展及編製分組教材、學習單 與課程講義、設計小組之合作活動。

英語教學時,輔以鮮豔、有趣的教具,例如:閃示卡、海報、圖卡、句型條 等;解說書寫時,則以不同顏色、色彩鮮明的粉筆畫記,以吸引學生的注意。

(五)、 合作學習之英語學習狀況問卷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學生學習的狀況、態度、能力及想法等,除了透過教學時 的課室觀察,研究者並研讀相關文獻,依據主要學理自行設計學習狀況問卷,以 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問卷施測分為教學前後兩階段施測,第一階段即為合作學習前,以瞭解學生 一開始對於英語學習的態度或想法;第二階段則是合作學習後,並進行前後二次 比較,瞭解學生態度是否有改變、合作學習是否有影響等,進一步深入探討。

三、研究流程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action inquiry),賴念華(2002)指出行動研究為實務工作者研 究(practitioner research)的一種型態,而行動研究主要目的是用來幫助改善在各種不 同工作場所的專業實務(professional practices),因此除了「實務」 (practice),更強調

「實踐」(praxis)的意涵。

研究者即從瞭解學生問題、尋求解決、反思、再行動,試圖將活動的流程可 以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除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外,也能提高學習的信心,未 來運用英語和世界接軌(洪淑蘭,2008)。

本研究流程分為三階段,分為研究準備階段、行動循環階段及溝通分享階段,

其設計分述如下: Mr. Chiang

任教於同校的Ying親切、開朗,不僅給予研究者

研究諍友 研 究 所 的 好友們

研究所的學長姐、同學,或不同系所而因緣聚會 成好友的大家,都於研究者陷入五里霧中,及時 的拉了研究者一把。

教導研究者研究方法和理論、統計運算;批判研 究盲點、點出缺失;提供修改的建議、指引方向 等,還不斷的鼓勵、安慰,使研究者能更順利的 完成研究。

研究者以STAD為基礎、九年一貫的英語為主要授課教材,發展合作學習的英 語教學,另須顧及本學期的英語學科內容、課程大綱、教學目標等,使學習不脫 離正軌、背離教育宗旨,並受限於授課時數、升學壓力等因素,又再加以修正、

調適,除了施行前多次的討論,實施時亦頻繁溝通、修改,期教學結果更能符合 預期。

另一方面,錄影設備及器材的準備、架設、使用、擺置;學習態度問卷及相 關表格的編製;與實習教師的溝通、進行方式的說明等,都應於教學前須準備妥 善。事前設想解決之道,以降低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提升合作學習的正面效 益(李致誠,2007)。

(二)、 行動循環階段

經過研究準備期的澄清情境與問題後,對合作學習應用於英語教學形成教學 構想,確定行動方案及教學計畫後,旋即展開 14 週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研究者於實際教學現場中進行研究,過程中亦蒐集回饋資料、進行課室觀察,

資料的蒐集採多面向、多元化的方式,包含訪談、問卷、學生自評表、小組評量 表、個人及小組的回饋單、研究者教學省思、課室觀察表、實習教師的建議等,

資料取得後即進行初步分析、省思與修改,以作為下階段進行的參考依據。

方案進行之過程,依學生學習狀況、教學進度調整教學內容,與學生、學者 專家、資深教師及諍友等人不斷進行對話、再反省,而後依據情境中的問題修正 行動策略。

如此反覆循環,持續進行計畫、行動、觀察省思、修正、再行動等行動研究 的螺旋循環歷程(李致誠,2007)。

此階段進行的重點主要分為下列兩大階段:

1. 正式施行至首次定期評量階段:

開始實施合作學習於英語教學中,關注於其應用於國中的英語 教學中,教學流程是否順暢、具成效?對於英語低成就的學生是否 適用?探討該如何運用才對其有效益?瞭解文化及年齡有否影響?

觀察其反映、態度及學習狀況為何?是正向的熱絡、積極,亦或負

向的冷漠、興趣缺缺?對於這群偏遠的學生,皆為青少年的體育班,

闡述合作學習規範,建立組員

圖3-3-1 研究流程圖 實際教學現場發現問題

界定研究主題與研究計畫

文獻探討

遭遇困境及研究解決問題策略

分析歸納結果

論文發表、成果分享

文獻再探討

研究準備階段 行動循環階段 撰寫報告及分享階段

修正 行動 方案

擬定行動方案

省思與澄清

行 動

、 觀 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