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在本論文研究設計中有關研究方法的思考為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探索性研究是為釐清與定義問題本質的初始研究;探索性研究不像 結論式研究(敘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般,明確界定研究問題和假設,並能夠 以結構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是適合應用於研究主題涉及與釐清問題本質,且 通常為前人未做或甚少做過的主題,目的在於發掘與洞察一些想法、觀念與見 解,而不在於為一些現象作推理或提供明確的解決方案。

質性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花費相當多時間深入到學界、官方和業界,瞭 解有關問題,離開具體情境就不能理解產業活動的實際內涵及意義。在本論文 研究設計中有關研究方法的思考為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探索性 研究是為釐清與定義問題本質的初始研究(王梅玲,2002);常被介紹的質性 研究方法有訪談法、觀察法、焦點團體討論((focus group discussion)、文獻 法、民族誌(ethnography)、歷史研究、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方法、

敘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行動研究、多元方法(multi-method)…等,質 性研究作為一般經驗研究方法,傾向採取多元方法,也就是不只一種資料蒐集 與詮釋、分析的方法,多元方法可促成交互檢證(cross-validation),可提升研 究的效度或信度。

一、 文獻分析、報紙期刊、網路、論文、專書交叉比對法

質性研究中初步的文獻探討提示研究的需要,但是文獻的尋找與鑑定,在 資料蒐集與分析期間,仍然持續進行(王文科,1980)。常見的質性研究資料 來源,可包括書面文獻、觀察、訪問、聲音與影像記錄等。書面文獻除歷史文 獻外,日記、書信,或各種有文字、圖像的書面記錄也都可能成為研究資料(

Maxwell,2001)。

種不同的問題,各種研究法都是需要尋找合適的資料才能發揮其解決問題的功 能。資料的分析可以分為外在鑑定與內在鑑定兩種。外在的鑑定就是考證資料 的性質,已確定資料的真偽及完整性,而在內在鑑定方面,就是考驗資料的內 容已確定資料內容的可靠性與意義。

對於本研究所需要的資料收集,必須涵蓋較大範圍,並取自多種不同管道

,例如相關文獻、報紙期刊、網路、論文、專書等,即使是二手資料也是有一 定的參考價值。研究發現之結果亦能藉由交叉驗證(三角驗證法)方式,提昇 研究之正確性,此外可以建立列表與對照表,提供原始資料給後續深度訪談計 畫做為參考。

二、 結構性訪談法

質化研究資料分折,第一步就是要閱讀訪談的紀錄、觀察筆記,或是其他 要分析的文件(Dey,1993 ; Smith,1979 ;Tesch,1990,頁 90)將錄音資料謄 寫在紙上,或是重新整理觀察紀錄的初搞,以及先重新聽一遍錄音再進行記錄 的工作等等,都足給予進行分析的機會。在閱讀或聆聽的過程中,將所看到的 或聽到的想法或概念紀錄下來,並且發展一些對於分類啊和關聯的暫時性想法

(Maxwell,2001)。

結構性訪談(structural interviews)是種控制的訪談進行方式,相較非結構 性訪談(unstructtured interviews)而言,實施非結構性訪談法具有其彈性,且很 少限制受訪者的答案,有時候還鼓勵受訪者儘可能地表達個人觀點(Kumar, Ranjit,1999),但這種情形容易造成採訪員牽引著受訪者回答問題內容,也經 常造成回答的範圍過廣,難以取得答案的重心點;而結構性訪談法 是必 須 事先 預定問卷、表格和提出問題的標準程式,調查者給與研究對象題目,調查對象 須顧及調查者的需要立刻針對問題回答,結構性訪談是無彈性的,採訪員可完 全依照事先準備的問題發問,所需訪談技巧較非結構性訪談為少,有次序、系 統性的優點。

結構性訪談(Structural Interviews)又稱標準化訪談(Standardized Interviews

),採訪員會事先設計好一定結構的問題續,蒐集一系列問題製作成訪談表(

interview schedule),包括開放式或封閉式,此為採訪員所準備,使之運用於 個人對個人的互動中(可能是面對面”電話訪問”或其他電子媒體)。值得注意 的是訪談表係用蒐集資料的研究工具或手段,而訪談則是資料蒐集的方法(

Ranjit Kumar,2000)。訪談過程標準化,在訪談問題時運用相同的詞彙及提問 順序,受訪者不明白問題內容時,只能複述問題或以一致的說法解釋,職此之 故,可以減低訪談者效應與偏見(王文科,1980)。

本研究根據研究性質與目的,採取資料分析與標準化訪談法,以確保資料 的可比較性;並藉由訪談產、官、學界的相關人士,藉以分析台灣動畫產業的 優劣之處,並提供我國政府與業界在促進相關產業的提升與進步時的參考方向

三、 研究過程

本論文在探索性研究過程中,發覺台灣動畫產業文獻相當稀少且零散,有 關探討動畫企劃與製作的相關書籍更是乏善可陳,其中又以國外著作翻譯居多

,屬於本土人士對動畫的寫作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於台灣動 畫歷史的資料蒐集,只能從少數相關寫作、資料影片與動畫界耆老的口中,慢 慢在片段中拼湊起來,許多資料中事蹟與年代不符合,造成正確性難以判斷。

另外動畫製作在尚未推出時,大多實屬商業機密,其中在企劃製作與資金來源 更然,因此要取得目前動畫公司相關發展資訊相當困難。

在訪談對象方面,由於必須要具有公信力,因此受訪對象必須是該產業的 菁英之選,相對性的,這些人的階級也崇高,造成多位訪談者因為某些事故而 推辭造成無法成行,另外有些專家學者在中南部授課或經常出國,幾位在大陸 的導演及相關業者,也都經過長時間的聯繫與確認,趕赴他們方便的地點與以 訪談,其中動畫產業聯盟王世偉執行總監,透過很多管道聯繫了半年,最後還 是由於呂清夫指導教授引薦才得以在論文結束前夕順利訪談,此乃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