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訪談規劃

訪談策略的專門化應用包括開鍵提供資訊者訪談(key-informant interview

)、生涯與生活史訪談(career and life-history interview)和調查(survey)。

關鍵提供資訊者訪談是對具有專們知識、地位或溝通技巧的個人,作深度的訪 談,他們願意與研究者共同分享知識與技巧,這些人大底部是典型的個人,須 從可能是關鍵提供資訊者中,審慎選取(王文科,1980)。

結構性訪談採用共同的標準程式,信息指向明確,談話誤差小,故能以樣 本推斷總體,便於對不同對象的回答進行比較、分析。這種訪談常用於正式的

,較大範圍的調查,它相當於面對面提問的問卷調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 訪對象的選擇會取決於研究人員,是否與受訪對象建立起基本的信任與感情,

並根據對方實際工作經歷進行訪談,才能使被訪談者積極提供資料;訪談進行 是根據審慎設計結構而來,其效度就較大,受訪者所持的專家批判性之判斷,

對於選取達成研究目標所需的問題,可能有所助益(胡幼慧,1996)。

受訪者或許不樂意主動提供資料,因為這些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心 理活動的,因此進行這種訪談並非易事,所以需要讓訪談員必須具備良好訪談 技能,並掌握和靈活運用訪談的各種技巧(胡幼慧,1996)。

大體而言,就訪談之過程而論大致可分為訪談準備、訪談程序的控制、結 束訪談等幾個階段,茲將下列各點說明如下:

一、訪談準備:對於結構式訪談,訪談人員利用正式的結構是問卷,公 開研究目的,直接向受訪者就問卷上的問題一條條詢問,訪談前準備工作首先 是根據研究目的,準備詳細訪談提綱,要充分準備與調查內容有關的各種知識

,並將其具體化為一系列訪談問題表述上要求簡單、清楚、明瞭、準確,並儘 可能地適合受訪者,提高受訪者回答問題的意願,為使訪談能夠圓滿成功,準 備過程中還要對受訪者特徵有所瞭解,例如在相關工作職權、瞭解工作性質,

若事先不多下點功夫,不僅增加訪談困難度,而且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解,也 將無法解釋訪談所得的資料。

二、訪談程序控制:進入訪談是訪談的開始,訪問者必須外表和藹可親

,具高度敏感性。自我介紹→告知訪談內容→告知選中受訪者的原因→展示歷 史訪談資料,強調該研究的重要性。目的是讓受訪者產生回答問題的動機,並 作好回答,問題的準備避免模棱二可詞句、目標應得受訪者認可、避免使用引 導性問題、採取相同提問方式、進行前測以確定問題內容合乎邏輯,方能深入 瞭解受訪者,但欲達到此目標,須在發問某種問題之後,作深入的探測性處理 才行;探測性處理所使用的問題,或稱追蹤問題(follow-up question),或當受 訪者提出的答案隱晦不清、全然無作答,或表示不解題意時,也適用探測性問 題(黃雪玲,1996)。

對質化的研究來說,如果沒有先前探索性的研究,許多研究設計的屬性就 不能決定(Maxwell,2001)。深入的探測性處理,有引出受訪者精密詳盡的 進一步解釋,以釐清反應,使受訪者回答的資料能夠較順應主題,為達成此項 功能,探測性處理作法相較於普遍性與中性,其主要作法包括:

(一) 重複發問題目:訪談調查是訪談員與被訪者雙方交流、雙向溝 通的過程。這種方式具有較大的彈性,訪談員在事先設計調查問題時,是根據 一般情況和主觀想法制定的,有些情況不一定考慮十分周全受訪者如果不解題 意或對某問題感到舉棋不定時,可以重複發問或用不同說法再詢問一次問題。

如果訪談員發現被訪者誤解問題也可以適時地解說或引導。

(二) 複述答案:訪談員根據調查的需要,以口頭形式,向被訪者提 出有關問題,通過被訪者的答覆來收集客觀事實材料,訪談者若未能確切瞭解 受訪者答案時,可以採取複述答案的探測方式,複述答案可矯正錯誤,並肯定 訪談者記錄的答案,與受訪者的回答相同。

答案並證實正確,可因此激發受訪者繼續回答的意願。

(四) 暫停片刻:若受訪者的答案出現明顯錯誤或離題太多,訪談者 可暫停片刻,即能夠表示訪談者知道受訪者的答案但不完備,可以等待片刻讓 受訪者進一步補充或完成。

(五) 提供中性問題或評論:應盡量問一些中性不偏頗的問題而也不 能表現出自己的立場,例如「您提出的答案意義為何?」「請繼續說明。」等即 表示受訪者的答案,朝著正確軌道運作,但是仍需更進一步的資料。

訪談中被訪者有時會脫離主題,這時就需要進行引導性或功能性的發問,

使受訪者回到原來主題上,在轉換話題時是依據事先擬定的訪談大綱,來控制 訪談進行狀況,訪談既然是雙方互動的情形,它就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完 全按照某種模式進行,訪談員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有時為鼓勵調查對 象,訪談者要插幾句話鼓勵,或表示對剛才回答滿意,而當調查對象對其過去 經驗不能清楚地回憶時,可提一些補充問題幫助他回想。

三、結束訪談:訪談目的就是要獲得所需資料,訪談的基本資料,訪 談者記錄而來,做好記錄需要特殊技巧,結構式訪談記錄比較簡單,通常只需 按規定記錄方式,把受訪者的答案,依序記錄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問卷上就 可以。

大致而言,結構式訪談的記錄方式,可分為當場筆記與事後記錄兩項,當 場筆記是邊訪談邊記錄,由於訪談者的記錄,可促使受訪者注意,控制訪談進 行的步調,以及研究者依領務所得寫成之紀錄的合理性,不管做筆記或錄音,

以不干擾研究者對受訪者的注意力為原則。如果調查對象許可錄音、錄影,則 既可獲得最完整、詳細的資料。

事後記錄是在訪談後靠回憶進行記錄,它可以不破壞訪談者與受訪者間的 互動關係,提高對無記名方式信賴程度,但缺點是訪談者有時會特別注意自己

偏好,導致認為不大重要的記憶記錄時消失,且靠記憶記錄的方式常會失去許 多情報;為此,調查者一方面要訓練自己的記憶力,另一方面可採用一些技巧 加強,如:事先列好問題詢問的順序並依序訪談,訪談後再依序回憶,所以最好 當場記下關鍵字,方便作為事後聯想的線索,訪談獲得的資料以質性資料為主

,需多次檢視記錄,此階段研究人員可以重新審視研究的核心。

訪談記錄下來的資料,還要鑑定其正確性,研究人員可以從調查對象 中抽樣,透過電話或電子信件的方式,與其聯繫詢問不明白的問題,來辨明或 加強資料記錄的準確性。

在本論文訪談設計上面,可大致分為五項重點:

一、抽樣方式:本研究採取滾雪球抽樣法(snowball sampling),屬非機率 抽樣法(nonrandom sampling),非機率抽樣通常被使用在探測性的調查研究,

憑主觀的判斷選擇樣本,故其樣本選中機率無法以統計機率理論計算;滾雪球 抽樣是針對特定母群體成員難以界定時適用,其程式是先蒐集目標母群體少數 成員,同時向這些成員詢問資訊,藉以找出母群體中的其他成員,也就是從已 知人數中去蒐集資料,並請受訪者介紹其周遭朋友或其他適合接受訪間對象;

因此,樣本是從少數中累積循環,一直到受訪者全部調查完畢,或樣本數已達 到研究的要求為止。

使用滾雪球抽樣法的原因在於對於動畫產業市場結構的瞭解,並非一般民 眾也能有相當的體會,需要借重對數位內容有研究的相關學者、政府負責機關 與動畫相關工作人員,對於其自身多年以來對動畫產業的經驗與見識,能確切 評斷與分析出產業之現實面。

此外,對於研究對象的選擇上,除尋找相同類型工作者進行訪談外,也對 於動畫與文化相關研究學者進行訪談,共同針對全球與台灣動畫市場上的實際 情況來作相關討論,受訪者並不侷限某種層面人員而已;如果不同人之間的觀

由,才能確定是否是新的發現或新的觀點。

訪談內容整理後,與相關文獻進行對照,來確保所得到的答案是否清楚,

或是否需要訪談更多人員,如訪談人數過多而所得答案差異不大,則針對受訪 者工作經驗限制來訂出合理要求。

二、時間控制:最佳為半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一個小時。

三、研究情境:訪談地點宜選在一個輕鬆、自然的訪談環境,以受訪 者的個人狀況為主,為須有盡量不被打擾的完整時間來進行訪談,這樣,受訪 者才能夠暢言想要表達的東西。

四、記錄方式:所有訪談均現場錄音,之後由研究者將錄音訪談轉成 文字稿。除錄音之外,研究人員也當場紀錄訪談現場的觀察所得及心得感想,

當天摘要敘述其觀感,採訪筆記、訪談稿等,便是後續的分析與解釋現象的參 考依據。

五、研究對象:乃針對學者、相關官方機構、動畫或相關媒體工作人 員,基本上的考量,是以對於台灣電腦動畫產業有所了解之對象為依歸。

運用訪談法時如控制得當,便能充分發揮各項優點;反之則可能遭遇諸多 限制。訪問者影響訪談結果之信度與效度的因素,包括訪問者是否客觀,觀察 是否敏銳,有無足以臨場應對的專業知識,訪談場域、氣氛與時間的掌控,提 問內容、用詞與提問方式是否妥當,訪問程序是否規劃得宜,是否依序引導訪

運用訪談法時如控制得當,便能充分發揮各項優點;反之則可能遭遇諸多 限制。訪問者影響訪談結果之信度與效度的因素,包括訪問者是否客觀,觀察 是否敏銳,有無足以臨場應對的專業知識,訪談場域、氣氛與時間的掌控,提 問內容、用詞與提問方式是否妥當,訪問程序是否規劃得宜,是否依序引導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