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務:問題為「在資源(人力、資金與資訊溝通)的需求上,合作的組織」。 二、「行政」(administration):指透過有效的運作系統來完成合作事務,保持 明確的角色定位和有效的溝通管道:問題為「依靠正式途徑解決問題時,合作的 組織」。

三、「組織自主性」(autonomy):係指處理存在於協力關係中,組織自身和團 體集體利益可能的緊張局勢:問題為「哪些組織會影響到的政策制定過程的自主 性」。

四、「相互性」(mutuality):則指透過不同的運作去達到互利的關係:問題為

「曾與那些組織私下進行認證專業知識的交流」。

五、「規範性」(norms)意指發展信任和互惠的模式:問題為「曾與哪些信任 的組織合作」。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中國大陸作為全球重要森林木材進出口國家,從1992年京都議定書制定開始,

對於全球環境與氣候變遷之態度立場,便因經濟發展而有所猶豫遲疑。透過正式 權威角色來制約全球規範與管制政策時,仍可觀察到其成效與預期的目標有所落 差。而Bernstein & Cashore提出的非政府的市場驅動途徑,成為跨國倡議及創新 的政策擴散之治理型態。以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力量,配合跨國與地方政府的隱性 支持,以多重壓力的形式,建立國際規範下的政策。因此,本研究希望以中國大 陸作為研究個案,以組織為單位分別探討政府政府部門(中央與地方政府)、企 業與非政府組織,對於森林認證政策之網絡互動關係。

本文利用透過問卷調查、二手檔資料與行動者的訪談等方式,測量行動者與 政策的行動體系之協力、網絡與擴散關係。以社會網絡分析與地理空間系統來表 現政策場域中,其靜態結構特質,以及行動者與政策之互動擴散。透過質化資料 呈現「森林認證體系」之政策背景與發展過程,並利用研究文獻、企業認證數資 料庫、森林認證體系年度報告書、行動者深度訪談等一、二手資料進行質性分析。

並從統計問卷與社會網絡問卷,瞭解國家、企業、與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等多 元的行動者,彼此之互動及角色結構,並希望藉由兩個政策傾向改變的階段,探 討政策轉移與角色影響力。本研究設計透過一般統計問卷進行相關性與簡單迴歸 分析,瞭解行動者對於協力、網絡互動與政策擴散影響因數的相關性;而社會網 絡分析問卷,則是經由「圖像化行動者的生存條件與制約條件之交織形成的作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結果,及多重關係的角色結構」,進行輔助量化問卷的依據與微觀描述。並透過 個案分析、深度訪談內容,及問卷測量作為社會網絡分析之實證資料,進行資料 的登錄,從中尋求更深度的網絡脈絡(誰具有政策主導權、誰具有資訊連結橋樑 的功能、誰是影響政策轉變的中介者或掮客等)。藉由中國大陸個案研究,試圖 將微觀與宏觀結構整合成一個政策擴散之循證依據。

本研究的二手資料(secondary data)來源包括,中國國家林業局(S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FSC年報(FSC Annual Report)、PEFC年報(PEFC Annual Report)、

中國林業局CFCC網站(China Forest Certification Council)、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資料庫數據做為論 述背景。綜觀本論文的研究方法著重於政策場域內的行動者,彼此互動的脈絡與 互動。重視一個完整的故事陳述與呈現,試圖從一個已窮盡母體的政策制定場域,

來討論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及卡方關聯性檢定。並且以行動者的訪談資料,作為量 化分析的輔佐資料。因此,本論文以「大質大量」11的研究設計(紐文英,民104,

頁522-524),作為分析的思維。以下則分述本論文各研究方法的應用,以及研 究分析的歷程。

壹、個案研究法

Gerring(2009, p. 17-20)歸納了眾多學者對於個案研究本研究個案所使用的 定義標準,包括(一)小樣本的質化研究;(二)研究是整體、豐富的;(三)

利用特定的證據形式(非實驗、非調查、參與觀察、過程追蹤、田野調查);(四)

三角檢視法。本研究以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永續發展概念,而發展出的森林認證政 策做為主題。並針對政策制定過程,探討政策網絡的行動者之協力合作,政策網 絡的互動等,以及最後的政策擴散影響。因此,在政策制定討論過程中,本研究 界定了36個曾參與中國大陸國家林業局所召開會議的行動者,包括政府部門、企 業與非政府組織。對於社會網絡而言,是一個完全網絡(whole network)的概念。

儘管個案研究不同於統計量化分析,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問卷發放而得到大量的問 卷回收,進行相關統計分析。但本研究仍試圖進行小樣本的統計分析,並針對36 個組織進行訪談與觀察。同時達到個案研究是一個質性途徑,必須透過事先篩選 研究個案與受訪者,進行議題檢視的要求。廣泛而論,透過36個訪談者所得到的

11 大質大量意指採取質性研究方法,蒐集質性資料進行質性分析,並且運用量化研究方法,蒐 集量化資料進行量化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故事,皆為一個獨特的個案分析。

貳、深度訪談法

本論文欲瞭解中國大陸在森林認證政策中,透過國際非政府組織以市場途徑 進入到國內,進而影響國家森林認證政策制定與擴散過程。本論文將行動者分為 六類,分別為政府部門、企業、國際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在地非政府組織,

以及國營企業等作為訪談對象,藉以瞭解森林認證政策發展與擴散脈絡。透過文 獻分析政策背景及深度訪談的過程,本研究共歸納出 36 個曾參與過政策制定討 論的組織(7 個政府部門、3 個國營企業、11 個企業、3 個在地非政府組織、6 個國際非政府組織、6 個學術單位)。並在訪談過程中,再次向受訪者確認組織 皆已涵蓋於政策制定討論範疇內。本論文主要的訪談問題,主要仍與四個研究目 的具有高度相關。著重於受訪者對於森林認證的過程中,與其他行動者共同協力 合作的經驗與想法、網絡互動的過程,及影響認證的擴散原因為何。並且詢問對 於中國大陸森林認證政策轉變與未來發展的想法,提供行動者在政策討論場域中 所經歷的困境與提出相關解決策略。

參、社會網絡分析法

社會網絡問卷的設計主要以Laumann與Knoke(1987)在「組織國」(The Organizational State),所使用的「事件參與法」(event participation approach)

為基礎,並以唯名法(nominalist)、唯實法(realist)及位置法(positional methods)

來界定研究範圍中的行動者(actor)與事件(event)。熊瑞梅(民84)曾使用 類似的問卷登錄方式,瞭解一段時間內政策菁英的關係結構、政策參與及決策選 擇的關聯性與角色結構。而Laumann與Knoke(2011, p. 211)也提出在政策場域

(policy domain),可以將以此途徑作為實際測量的操作模式。

本研究以UCINet軟體作為社會網絡分析工具,除了探討政策改變前後36個 曾進入政策制定討論場域中的組織(行動者),彼此在五個協力網絡中的互動外。

也試圖瞭解在政策過程中,他們所扮演的功能(事件)的結果,總共有14個事件。

政策前後主要依政府選擇認證體系的偏好,以2008年作為改變前後兩階段的分水 嶺。兩個階段皆詢問相同的網絡問題,來觀察行動者的功能是否改變,經網絡登 錄在轉換為單維(one-mode)與雙維(two-mode)網絡模型12進行分析。利用單

12 單維模式(one-mode)是指網絡空間為一個行動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或事件之間的影響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維網絡來測量行動者,對不同協力面向的互動(Wasserman & Faust, 1996; knoke &

Kuklinski, 1982)。雙維網絡的測量則是以行動者共同參與同一個事件,或事件的 參與中有共同行動者之連結網絡(Galaskiewicz & Wasserman, 1989)(問卷如附 錄二)。從單維網絡分析中,探討行動者選擇合作夥伴網絡之中心者、中介者、

政策掮客等角色結構。而雙維網絡則是探討行動者與事件影響力,透過在政策場 域中所扮演的功能,解釋行動者的功能與體系的採用是否具有影響力。因為網絡 概念發展圍繞在網絡的在地系統(local systems)中,是一種互動與文化的概念,

重視直接的合作關係(McKibbin, 2003, p. 24)。本論文的網絡問卷也透過此概念,

將行動者合作或影響的定義建立在直接的關係與連結所形成的網絡,並進行中心 性、掮客、派系、核心邊陲的網絡指標分析。

肆、卡方相關性檢定

本研究在問卷第一部分主要測量行動者對協力、網絡互動,以及政策擴散的 認知態度。將兩大自變項,與「體系採用」此依變項進行卡方相關性檢定。由於 本論文的所有樣本僅有36個組織,歸為小樣本分析。因此僅能利用卡方檢定,來 檢驗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以推測其影響差異性。本問卷中的自變數一律皆以Likert 五等分量表進行測量,包括「協力」、「網絡」與「擴散」等認知變項,皆以「非 常同意」、「同意」、「無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進行檢測。而 依變數則僅測量一個問題:詢問受訪者「採用或支持哪一個森林認證體系」,選 項分別為「FSC」、「PEFC」、「CFCC」與「PEFC/CFCC」。由於本研究樣本 較少,因為在分析前先將所有的自變項,先重新計算並轉換。先以五等分進行變 數的計算,再加以平均後得到一個數值。並將這些數值重新轉換為1-3分(原始 平均數1-2.49分登錄為1,2.5-3.49分登錄為2,3.5-5分登錄為3)。因為本研究進 行的分析途徑為卡方檢定,因此必須將連續變數重新登錄為三個間斷間距。根據 文獻檢閱,以下為本研究的問題假設:

(一)組織協力認知與體系採用之影響:分別將「治理」、「行政」、「自主 性」、「相互性」及「規範」等五個協力變數,測量與依賴變數「是否採用FSC

(一)組織協力認知與體系採用之影響:分別將「治理」、「行政」、「自主 性」、「相互性」及「規範」等五個協力變數,測量與依賴變數「是否採用F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