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的信效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8-6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研究的信效度

質性研究中,以歸納法來蒐集資料及分析是最重要的方式。研究 者必須確實遵守歸納原則,將所有的受訪者經驗加以比較,釐清共通 的主題,並找出主題架構,將主題加以整理與呈現,在這過程中,研 究者需不斷反思,這樣的架構是符合研究目標?這樣的呈現是否合 適?是否有反映出受訪者的經驗與想法。

7.合作團隊的檢證與檢視

合作團隊包括研究者、受訪者、指導教授等等所有研究的參與 者,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需時時與這些同仁切磋研究。研究者本身 需檢驗自身的偏見與解釋能力是否有誤;對於受訪者,研究者需與其 確認研究的真實與可靠性;另外與指導教授保持時常聯繫,維持研究 的進行順暢度。

(二)資料呈現

本研究的資料編碼採「受訪者代號-訪談逐字稿題號-逐字稿行 數」來編碼,例如,(A11011)則是指A1 受訪者,逐字稿第10題,第 11 行開始。在往後的大主題架構下,整理出來的小主題裡,會直接 引述受訪者的說法,以便呈現受訪者的意見。

靠性(dependability)四點分別說明:

1.確實性(credibility)

研究者在尋找研究對象時,多與研究者有工作合作或同學關係,

使得受訪者願意儘量回答問題,因此研究者可以問得更深入;此外,

在互動過程中,研究者站在受訪者的立場去看受訪者的感覺,並以聊 天的方式使受訪者更開放地暢談他的看法,儘量搜集資訊,使資料更 完整並符合研究目的與受訪者的感覺。

2.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本研究採用以標題重點式逐字稿的方式謄寫錄音內容,其中包 含訪談過程中所有的訊息,含參與研究者的口語與非口語訊息,能將 參與研究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並評估研究的結果是否能適用於其 他情境中。

3.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

Patton (1990)認為,研究者的信譽是要注意的問題,研究者應 當要秉棄自己的偏見,了解自己的方法所帶來的可能結果,並且有足 夠的訓練與準備。在這個部份,研究者在研究前參考許多相關文獻,

並對相關領域瞭解以增加自己對研究的了解,利用這樣的背景,研究 者在研究中儘量避免加諸自己的看法於參與者身上,以維持客觀性,

並不斷自我反省,這樣的問法是否正確?這樣的用法是否適合?我是 不是太主觀認定了?以便提出更洽當的問題,更能深入受訪者的心理 想法,以增加研究的客觀性。

4.可靠性(dependability)

由於研究者與受訪者本身就熟識,對受訪者之背景亦也熟悉且 工作性質類似,故對於受訪者之基本情境多可深入與瞭解,在資料收 集的部份,儘量就可能的範圍內,引用不同的文獻,互相對照與映證,

以求能更確實地展現結果。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