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果

筆者首先以研究者的他者角度、以「回流」為綱,重述研究對象的生 命故事,再依研究一開始的研究問題提出確定的研究解答。

一、 重述生命故事

綸綸在臺灣南部出生,他幼年時雖然家庭稱不上富裕,但年紀小而無 憂無慮;即使因父親是醫師而工作忙碌,一天見面時間相當短,但母親全 職照顧他,溫柔而不嚴厲,姊姊也大了他八歲,因此他是個幸福的寵兒,

連托兒所老師都順他心意,對他相當包容。

他四歲時,家人為求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而移民到紐西蘭,雖然父親因 赴紐當醫師要英文考照不易而轉為空中飛人,他不能每天都跟父親生活在 一起,但他除了小時候的一段適應期外,對於這塊成長時期的缺憾,他似 乎存有更多體諒、包容、隨遇而安,就像他的母親一樣,個性上的溫柔、

124

不與人起衝突等,也是來自母親。也是因為他的父親事業已起步、有了更 充足的經濟基礎,臺紐間飛得相當頻繁,每次在紐會待十天左右,又是無 事一身輕地陪伴家人,相比之下,綸綸四歲以前在臺灣時,一天只能相當 短暫地見到疲憊返家休息的父親,變成空中飛人的父親似乎更能好好地陪 伴家人。雖然綸綸搬到紐西蘭後直到中學都會每年隨母親返臺探視住在新 竹、高雄、臺南的親戚,但由於個性的內斂而和他們相交不深,父親也總 是忙於工作,因此,漸漸地就比較不想回到臺灣,再加上在紐西蘭也逐漸 有了自己喜歡的朋友群,才會在中學左右到大學前,沒再每年返臺探親。

他在紐西蘭的生活,除了小學時期因各種原因而多次轉學的不穩定外,

從中學起都過得相當順遂。小學時的轉學原因多是因為他的母親像孟母三 遷般讓綸綸到更好的學校就讀,其中還曾包括綸綸七歲時,和母姐三人都 拿到了紐西蘭公民權而有了定居的自由,便一起回到臺灣想全家團聚,讓 綸綸進入高雄美國學校嘗試回到臺灣生活的軌道上,但後來還是因為和姊 姊兩人適應效果不彰而再回到紐西蘭就學。雖然父母從未明言對綸綸的課 業有何期待,但他們為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嘗試更好的安排,給孩子相當 多的補習機會和才藝學習空間,這是望子成龍的天下父母心;但幸福的綸 綸,沒受到父母望子成龍的壓力,除了補習中文是持續的要求以外,其他 皆以綸綸自己的興趣為安排。

由於父親事業蒸蒸日上,母親為子尋覓更好的發展,他們在紐的居住 區越搬越高級,到了綸綸高中時,是住最高級的豪宅區,最好的名校區。

雖然父母並未過問綸綸的成績,但也許是因為綸綸從未讓父母失望,在學 業上競爭心強的他,始終名列前茅,即便是一時不察稍微低落,也能重新 躍上贏得老師歡心的前幾名,只有在像是中文家教或鋼琴家教補習時,因 為沒有競爭的對手而興趣缺缺或一直換老師。課業成績優秀的綸綸,與其 說他競爭心強,不如說他樂在競爭-進入了紐西蘭最好、競爭最激烈的高 中,最吸引他的是五年中一不留意、便會被拋在眾人腦後的適者生存的競 爭體制。也許實際又要求精確、完美的性格是在此時茁壯成形的。也就在 這個階段,他產生了讀醫科的興趣,雖然他否認了這樣的興趣多少受到父

125

親的職業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熱愛競爭的他,怎麼會不想爬到各科系 當中難度達頂端的醫科呢?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醫學院是世界知名的一流 學府,有了家庭富裕的經濟背景,再加上他的優異成績,他無後顧之憂並 順利地進入這所大學,也在二年級如願考入醫學院。幾年來為求成功而拼 命讀書,而剛入醫學院的這一年,其間的辛苦實是難以想像,對他來說也 是盡全力讀書的高峰期。這個時期,他開始正視未來的發展,環視各種可 能性,並有了清晰的赴外地進修的憧憬。

他的朋友圈在上大學前也已固定成形,人數眾多的紐籍亞裔朋友群幾 乎每個週末都會相約,這些相交已久並感情甚篤的朋友們他視如珍寶,原 本在小學、中學時,他的朋友群幾乎全是紐西蘭白人,到了小學最後一年,

認識了目前感情最好的亞裔朋友,接著一直到高中、大學,除了因為臺人 赴紐人數達高峰期,也透過這位朋友像滾雪球般認識了如今二十多名好朋 友。中學、高中時,也是因為這群朋友遠比回臺探親更有吸引力而使他假 期寧願留紐也不想回臺。直到大學,年紀較成熟而開始正視目前環境中的 中文重要性以及父母長期以來都希望他返臺的熱切,他才勉強暫訂規劃未 來畢業後在紐執業到三十五歲左右再返臺發展,並順父母的意,在大學二 年級初的聖誕假期,回到臺灣進修三個月短期密集的中文課。他怎麼也料 不到,短短三個月竟促使他之後積極地規劃回流臺灣。

這三個月發生了什麼事?其實平凡又無波無折,只是他終於並非因探 親回臺而有了自己的個人時間自由,看到了不同面貌的臺灣,他的朋友群 中,也有不少人和他情況相同而在同一個假期返臺並一起出遊,享受臺灣 多樣的美食、夜生活、變化多元的環境。回臺似乎不再是無味、缺乏吸引 力的居住地;他開始更認真地思考在臺生活的可能性,父母長期以來種下 的種子,回臺的優點、培育他保有的中文能力、對未來發展的益處,終於 像得到陽光般發芽;原有的認知開始翻轉,他感謝父母對他的栽培、開放 的教育和機會、家庭富裕的經濟支持、全家人對他的關愛和提醒。在臺灣 發展的益處和臺灣文化的可愛使他思及提早回臺發展。甚至在接下來一年 內更深思父親提及的-若畢業返臺,考醫師執照時語言能力必然的阻礙,

126

以及在臺醫界發展須自大學時便建立人脈的重要性。

有毅力、有決心,並不善變的綸綸,在隔年的聖誕假期,實現前一年 對自己曾有的承諾,再次回到臺灣進修三個月的中文。這三個月他花了更 多時間探索臺灣,在醫院擔任每日義工便是其一;雖然實際的他認為那份 工只是在服務台做雜務活,沒有什麼幫助,但這樣的一段時間,一定使他 看到更多臺灣的生活文化,中文能力必定也在中文課外有所提升。這三個 月接近尾聲時,他已確定為求未來更完美地成功而將儘快返臺就讀醫學院,

即便可能無法抵免學分而需重讀幾年也在所不辭。

在決定返臺就讀醫學院後,即便 2012 年初嚐臺灣夏季的炎熱潮濕、即 將要與在紐的朋友分離、在臺北不易開車、要離開世界排名頂尖的醫學院、

離開舒適的紐西蘭居家環境、離憧憬的赴海外他國進修更遠了一點、上臺 灣醫學院的中文能力會形成課業困難、必須突破和臺灣人溝通的隔閡等等 這些問題雖然存在,但在他眼中並非回臺發展的阻力。2012 年聖誕假期他 三度返臺進修中文,此時中文課更非重心,而是著手準備申請大學事宜。

他下了決心後勇往直前,其他問題皆能隨遇而安,足踏生命的轉彎處,

感恩過往,遠視未來目標求取成功。他明白成功在他返臺後並不是供他悠 然拾取,如以中文學習醫學專業的課程、報告、考試,以及和臺灣人溝通 交際等等是否能順利通關仍是未知數。但以他的毅力、不接受挫敗、嗜愛 課業競爭所帶來的快樂看來,他將面對比在紐醫學院更有挑戰的一段學習 之路。

二、 問題解答

本文的研究問題與目的是「研究對象決心回流臺灣的因素之形成脈絡 為何?各因素間是否存在不可分割的連結?」而研究目的則不僅要如過去 文獻分述歸納出回流動機,更是要確認回流因素不能忽視各現象、各類動 機及個人認知之間的互動與連結,並呈現出回流決策形成的其中一種型 態。

127

經過大量與回流研究相關及部分青年發展相關的文獻回顧,以及針對 研究對象 2010 年至 2013 年 1 月間七次大小訪談、多次隨機對話,及長期 觀察,在分析、解讀之後,得到相應的研究問題解答。

在過去文獻中,有關華裔青年回流的因素已有了為數不少的研究,或 在華裔青年回流適應的研究中也論及回流因素;各文獻透過多個案訪談及 問卷研究,對回流因素皆有相當完整的歸納與整理,再加上筆者進行的初 探性訪談研究,對於華裔青年的回流因素有了概括性的認識:

1. 回流因素包括就業需求因素、環境偏好因素、人際網絡因素。133 2. 回流因素不脫就業因素是因為其生命週期處於思考未來就業需求

階段有關。

3. 回流決策受家庭因素極大的影響。

4. 回流決策的產生是多面向的考量,難以幾句道盡的。

筆者在本研究單一個案的生命故事中,清楚看到了上述四點的脈絡。

特別是第四點,與其說是多面向的考量,倒不如說是長期的各種推拉力及 經歷改變認知所生成的(見圖五-1)。

在這一個研究所得的型態中,不僅可見回流決策的生成除了需要觸發 的事件及各種背景成因,還需要在適當的生命週期中所具備的視角與認知,

這表示回流決策不是一個短期的成品,回流因素也不像「1+1+1=3」的一 個數學公式。

各個回流因素,不能簡單分述,必須前後反覆考慮其他因素的消長方

各個回流因素,不能簡單分述,必須前後反覆考慮其他因素的消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