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臺灣社會從2001 年開始實施週休二日,民眾休閒時間增加加上國民所得及 生活品質的提升,越來越多民眾開始利用閒暇之餘從事休閒運動。根據105 年運 動現況調查,有82.3%的民眾參與運動,其中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為 33%,且比 例呈現逐年上升,顯示民眾參與運動程度越來越高,並且已漸漸養成規律的運動 習慣﹙教育部體育署,2016﹚。近年資訊傳播的便利發達,各種國際運動賽事,

例如世界盃足球賽、奧運會、美國職籃、美國職棒等藉由多元的管道傳播運動資 訊,加上國內時常舉辦各項國際性或全國性運動賽事,使得民眾開始關心運動這 件事,進而了解並參與運動,加上現代人開始注重健康議題,而運動是一項有益 身心健康的活動,適度而非過度且愉快舒暢的規律運動可以有助於健康促進和疾 病的預防﹙楊佳益,2012﹚,因此國內興起一股休閒運動的風潮。

在休閒運動的風潮下,路跑運動成為一項新興熱門的運動,路跑是一項容易 從事的休閒運動,只要穿上運動衣及球鞋就可以實行的一項運動,不受身材、年 齡、性別、場地的限制。2016 年運動現況調查發現最常從事運動類型以「散步/

走路」﹙44.6%﹚的比例最高,其次即為「慢跑」﹙27.5%﹚﹙教育部體育署,2016﹚,

且近幾年國內舉辦的路跑賽事從2006 年時 76 場到了 2016 年已成長至 562 場,

路跑運動已成為國民運動的代名詞﹙林維婷,2015﹚,路跑運動開始蓬勃發展,

因此各式的路跑運動網站、路跑團體、出版品等應運而生,提供跑者各種路跑運 動相關資訊。

在傳統父系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文化迷思、運動結構 中男女組成比例的失衡、大眾媒體報導上的偏頗及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都成為

女性參與運動的阻礙﹙徐耀輝,2003﹚,因此女性在過去是不被鼓勵參與運動的。

在運動的最高殿堂–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女性參與運動權利在過去是一直被忽視 的,因此女性運動權利的獲得是一段漫長又艱辛的路程,現代女性運動員地位已 有所提升,男女有平等參與奧運會權利與觀念﹙陳伯儀、劉玉峰,2011﹚。在女 權運動的興起、教育水準提高及女性自主能力的提升下,觀念已漸漸改變,女性 運動人口逐漸提升,運動不再是男性的專屬領域,在路跑運動中,女性人口的增 加亦是值得注意之處。女性在生活中肩負著多重的角色,例如:母親、妻子、家 庭主婦、工作者等,為了維持女性的身心平衡與健康,需要運動行為的調適﹙謝 秀芳、趙正敏,2010﹚,適當及規侓的休閒運動是面對壓力和紓解壓力的方法之 一。

運動是一種身體活動,是有計畫、有結構且反覆的身體動作以改善或維持身 體適能﹙Caspersen, Powell, & Christenson,1985﹚。運動除了可促進健康外,更 能充實生活內涵,凝聚國民的向心力並展現國力﹙教育部,2013﹚。行政院體育 委員自1997 年起開始陸續推展「陽光健身計畫」、「運動人口倍增計畫」、「改 善國民運動環境與打造運動島計畫」,致力於推行全民運動風氣並提昇運動人口。

人們會以自身所擁有的資訊進行判斷,做出最有利自己決策,若對某件事情所擁 有的資訊不足時,可能降低其從事該行為的可能性,因此要打造全民運動的環境,

首先要讓民眾認識運動。2013 年 6 月公布的《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發展策略 之一為「整合運動與健康資訊,提升國民體能」,核心指標為「整合運動與健康 資訊平台,提供多元運動資訊」,運動相關資訊的重要性已開始受到重視,因此 藉由運動各項資訊流通,可以提升全民觀賞運動、參與運動的機會並促進運動產 業之發展﹙黃荷婷、黃美珍,2016﹚。

回顧資訊行為的研究脈絡,早期的研究偏重系統導向,重視資訊的蒐集、採 購、組織管理和保存﹙賴鼎銘、黃慕萱、吳美美與林珊如,2001﹚,之後研究重 心轉移為使用者導向,初期較著重讀者與電腦資訊系統使用者的資訊檢索行為,

之後開始從工作角色、歷程、情境等方向關注資訊行為的變動性特質﹙林珊如、

許禎芸,2008﹚,如:從工作角色、工作任務或情境的角度探討資訊行為。資訊 行為研究多聚集於學術或專業職場的情境,如:圖書館、學術機構、特定組織的 專業人員、特殊條件身分或族群之資訊行為研究,在工作任務導向的情境中,這 些人員為了完成工作任務、達成工作目標而產生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資訊」

在工作情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休閒領域中,休閒被認為是一件輕鬆的 事,資訊需求或資訊行為的出現常被忽略或不被重視,這樣的認知會造成休閒情 境資訊研究的障礙﹙Hartel,2003﹚。Hartel﹙2006﹚在烹飪嗜好者的研究中指出,

所有的休閒活動某種程度都包含資訊尋求行為,因此休閒時也需要資訊,休閒活 動的過程是富含資訊的,其中更涉及資訊尋求行為,休閒資訊需求的概念開始受 到重視﹙葉乃靜,2015﹚。

休閒活動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其意指為一種具自由性質的活動,是一種在 空閒時間中進行的非迫使性活動。Stebbins 於 1982 年首度提出「深度休閒」概 念,將休閒分為三種類型:深度休閒、隨興休閒及專案休閒,其中「深度休閒」

又可分成業餘者、志願服務者及嗜好者﹙Stebbins,2001﹚,最普遍常見的類型 為嗜好者﹙Hartel,2003﹚,其基於個人喜好與興趣而發展出休閒活動,投入長 時間的參與,並從中獲取樂趣、技能、知識與成就感。嗜好會影響日常生活中進 行的資訊搜尋行為﹙Savolainen,1995﹚,且深度休閒和資訊取得間有高度的相 關性﹙Hartel,2005﹚。

路跑運動可視為一項在空閒時間從事的休閒運動,路跑運動參與者投入持續 性努力於平日路跑練習、肌耐力訓練、有氧訓練、跑量訓練、路跑裝備選擇、路 跑知識獲取等,以提升個人路跑運動的能力,參與並完成路跑賽事,並期望能在 路跑賽事中得到好成績,因此路跑運動參與者符合深度休閒中的嗜好者,也是本 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類型。女性路跑運動參與人口相較於過去已相對提升,但仍 不及男性路跑人口,以臺北馬拉松為例,因2015 年起臺北市政府為提升賽事品 質開始限制報名人數,因此以2006 年到 2014 年的完賽人數進行統計,發現男性 完賽人數自13680 人成長至 22765 人,而同時期女性完賽人數從 2490 人成長至 10060 人,成長約四倍,兩性的完賽人口差距,從 2006 年的五倍多降至 2014 年 的兩倍多,雖然兩性的差距拉近,但是仍有努力的空間。在 Nike 舉辦女子專屬 路路賽事中,每年都亦吸引眾多的女性跑者參與,2015 及 2016 年完賽人數更接 近15000 人,可見女性路跑人口的成長快速,國內的研究亦開始注意女性路跑運 動參與者,例如:溫美玲﹙2015﹚研究女性跑者休閒動機及心流體驗關係、林維 婷﹙2015﹚研究女性馬拉松路跑者參與動機及整合行銷之研究、馮詠軒﹙2016﹚

研究女性路跑運動者參與動機與涉入程度對生活品質關係等,研究領域集中於女 性路者的參與動機、體驗及涉入程度等,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的成長是值得注意 之處,因此成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基於路跑運動熱潮的興起、女性在運動參與的地位及重要性、休閒運動資訊 行為研究的缺口及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人口增加的現象,本研究就女性路跑運動 參與者的資訊需求種類與資訊行為進行探討,以期了解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在路 跑參與過程中所需要的資訊有哪些?如何尋找路跑運動的相關資訊?是經由哪 些管道來獲取資訊?如何使用資訊?期望歸納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之資訊行為 特色,有助於休閒領域資訊行為的了解。藉由本研究暸解女性從參與路跑運動到

路跑運動習慣養成歷程中所需的資訊種類、管道及相關資訊因素,作為日後傳遞 運動資訊及使用資訊管道的參考,以加強女性運動相關資訊的取得,幫助女性認 識運動、了解運動的重要性並鼓勵女性參與休閒運動。研究結果亦可作為女性運 動促進活動的規劃依據,增進女性參與運動之意願,提升運動參與的程度並養成 健康良好體適能,最後建立終身運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