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架構

壹、 研究背景與目的

近年來,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快速變遷,許多國家為了因應局 勢與潮流,兵役制度在不影響建軍備戰前提下開始變革,而我國在考量世界潮流、

現代戰爭型態、國家資源分配及國內民意期盼下,兵役制度也由「徵募併行制」

逐次轉換為「募兵制」,並著手修訂兵役法等相關法令規章。

一、研究背景

兵役制度的制定與施行,必有其歷史背景與政經考量,除因時空背景、因地 制宜的兵役制度沿革外,武裝力量與文人政治間的權力平衡,也是兵役政策制定 的重要因素,以下將就兵役制度沿革與文武關係進一步實施闡述:

(一)兵役制度的沿革

我國兵役法在1933年制定,以徵集士兵為對象,區分國民兵及常備兵,役期半 年至三年不等,以18至45歲役男為主;1943年因應抗日戰爭兵員需求,緊縮免役範 圍,增列免役、禁役及女子徵調服勤,這是我國首次開放女性人員從事軍職工作;

1946年對日抗戰勝利,兵役範圍擴大至軍官、軍士、兵卒役三種階級與海、空軍,

此階段我國正式有陸、海、空三軍及軍官、士官、士兵明確階級。

1954年,因應政府播遷來台,參照美日經驗,以建立動員制度,精練常備,廣 儲後備為主;1959年,為確保反攻大陸60萬大軍數量,廣開兵源,提前役齡一年,

役男退伍後列為後備兵員,待命徵集,這也是我國後備役的起源;1974年,政府遷 台20餘年承平時期,人口逐年成長,為解決兵員超額問題改以抽籤號次徵集常備 兵、補充兵及國民兵,此階段也定下往後兵役抽籤的流程規範。

2000年,國軍實施「精實案」,因應超額役男,役期縮短為1年10個月,軍訓課 程亦可折抵,另訂定除役年齡為40歲,廢除國民兵改增替代役;2005年納入志願士 兵與女性於兵役法規範;2007至2008年,下修除役年齡為36歲,役期調整為1年。

至此,我國兵役制度在政治與社會關切下,開始出現「募兵制」的浪潮。

「募兵制」的議題在2001年首次被民意代表提及,2004年總統大選,兵役問題 成為政黨政策論述的主軸,時任候選人陳水扁先生於政見發表會時主張,兵役制 度需要變革,並採三個階段走向「募兵制」,至此,國防部於次年擴大招募志願役 士兵,並修訂兵役法送交審查;2009年,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選舉政見成為政策,

國軍兵役制度進入另一個里程碑,並規劃於2014年全面實施「募兵制」。

(二)文人領導國防事務

我國國防二法2的頒行,為國軍文武關係發展史上的轉捩點,也是政治發展過 程中一項民主鞏固的重要指標,洪路訓(2002)認為:國防二法頒佈與執行,將落 實文人領導國防事務,達到軍政軍令一元化的重要指標3

觀察世界各國自1990年代以後,多數威權政體或軍人政府逐漸被民選政府所取 代,換言之,民主政治係以民意為依歸,政府經民主程序而產生,代表人民意志 行使權力。而軍隊是政府的一部分,所以民主政治下的軍隊,也就是文人領導的 國防事務4,而我國正參與此波沿革。

文武關係,不僅關注軍隊與文人政府之間的互動,更關係著一般社會與軍隊 之間的交流與平衡,而洪陸訓進一步依研究觀點、各國歷史演變以及軍隊角色功 能區分為「專業軍人的文人統治」、「軍人干政的禁衛軍」以及「以黨領軍的黨軍 關係」等種類模型5,而我國兵役制度的沿革正是藉由國防二法的落實,正式由世 人所詬病的「以黨領軍」模型進入「專業軍人」模型的文人領軍時代。

文人領軍強調的功能為:達到軍隊國家化、落實軍政軍令一元化、符合軍事 專業的需求、重視軍事倫理的實踐以及建立軍隊與社會關係的互動等五項6,其目 的即是強調文武隔離(divergence),認為軍人要脫離政治,維持專業自主的特質。

Micewski(2006)認為軍隊組織的招募採用志願入營或全民皆兵就足以影響國

2 〈國防二法指已於民國 89 年立法院通過,91 年實施的《國防法》和《國防部組織法》法案。

3 洪陸訓,2002,《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 曹陽,2009,〈論我國「國防二法」文人領軍之設計〉,《復興崗學報》,93:216。

5 洪陸訓,2002,〈國防二法定頒後的文武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20。

6 戴振良,2011,〈國防二法修頒後對文人領導國防事務之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

47(520):144-147。

家的發展,因此,兵役政策的施行情況會造成文人政府對於軍隊的控制;王傳宇

(2011)更認為對文人政府來說,兵役制度的設計是政府基於安全情況與威脅程度 來衡量軍隊的價值,設計人民透過何種方式參與軍事,使國家可以獲得最大利益 與最高效益,因此,參與方式的設計,關係到軍隊與社會兩者之間的平衡,文人 政府對於軍隊所具備的控制能力,也就是「文武關係」的建立。

有鑑於此,兵役制度所產生的連結關係,就足以影響一個國家的生存安全與 政權的遞迭更替。建立此種連接關係的基礎,就在於政府基於何種態度,用何種 方式招募軍人;具體而言,即是政府對其軍隊的兵役制度設計及其配套措施,將 會影響一國的國防體制,更是攸關國家安全與生存發展命脈的關鍵所繫。

二、研究目的

依據姚強、楊承亮(2002)就國人對兵役制度之態度所做的調查顯示7,國人 擔任志願役軍人的意願偏低,若選擇從事軍職,則意願擔任軍官的比例為58%、士 官20%、士兵3%,顯見軍人的社會地位仍無法打破「好男不當兵」的舊思維,而 志願役士兵在國人認同上仍是較缺乏吸引力。

我國規劃在2014年實施全面募兵制,募兵能否如期完成,除了總體(包含人口 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及個體招募環境(包含招募機構、

招募來源、民意監督與競爭者)外,募得足額與適質的兵員也是重要的因素,如 何透過現有的資源,獲得「量適、質精」的國防人力,是當前最重要的議題,本 研究目的為:

(一)比較我國與美日兩國募兵制度、招募體系及行銷策略。

(二)分析現行志願役士兵招募面臨的總體與個體行銷環境。

(三)探討現行志願役士兵招募行銷策略與面臨的窒礙因素。

(四)歸納目標族群提出可行的地區性招募行銷策略與作為。

7 姚強、楊承亮,2002,〈國軍實施募兵制可行性之研究〉,《國防部國防重要政策委託學者專家研 究專案報告》。

貳、 研究架構與研究範圍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以招募志願役士兵之行銷策略為主軸,而行銷策略首重整體環境 的了解與分析,因此,研究中將整體環境區分為總體與個體行銷環境兩大類,總 體環境以了解人口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等項次為主;個體 行銷環境則以招募機構、招募來源、民意監督及競爭者等項次逐次實施分析。

在目標族群上是以志願役士兵為研究架構,以產品、通路、價格與促銷等行 銷4P組合為方法,並輔以計畫、執行與考核等三階段管控作為,期以研擬適宜的 大台北地區招募行銷策略,研究架構,如圖1-2。

圖1-2: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二、研究範圍

研究區域以大台北地區為主;資料分析軍種兵科部分,以年度職缺員額及報 名數較多的三軍為代表;在訪談對象部分,以個人行銷環境中相關利害關係人為 主,希望藉由多面向的訪談,以了解目前招募策略的窒礙因素與可精進的方向。

考 核 政治

環境 人口 環境

民意監督

競爭者 招募機構

招募來源

目 標 族 群 產 品

促 銷

通 路 價 格

經濟 環境

社會 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