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國際契約法關於免責事由規定

第二節 聯合國商品買賣公約

第一項 背景介紹

192 陳自強,整合中之歐盟契約法,月旦法學雜誌第 181 期,2010 年 6 月,頁 114 至 115。

193 陳自強,同上註,頁 130 至 131。

第一款 起源

CISG 現今已獲得世界上普遍之接受,自 1988 年 1 月生效以來,由原先之 64 國,至 2010 年 6 月已增加至 76 國,鄰近之中國大陸與日本皆為 CISG 之會員國194。 CISG 是由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UNCITRAL)所制定,並於 1980 年於維也納簽署,所 以有時也被稱為維也納公約(Vienna Convention)。經由多國完成簽署後,於 1988 年 1 月正式生效。因為 CISG 被多數國家接受,範圍橫跨不同地理區域、不同經濟

195 See JOHN FELEMEGAS,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rticle 7 and Uniform Interpretation , PACE REVIEW OF THE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CISG), P115 (2000).

196 CISG Article 7:「(1)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is Convention, regard is to be had to its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and to the need to promote uniformity in its application and the observance of good fai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2) Questions concerning matters governed by this Convention which are not

expressly settled in it are to be settle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n which it is based or, in the absence of such principle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law applicable by virtue of the rules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97 CISG Article 6:「The parties may ex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Convention or, subject to article 12, derogate from or vary the effect of ant of its provisions.」

198 See PETER SCHLECHTRIEM &INGEBORG SCHWENZER, COMMENTARY ON THE UN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CISG), Second (English) Edition, p.13 (2005).

經由衡平之立法方式,CISG 被認為有助於消除國際間交易之障害與促進其發 展。這樣的立法目的雖然只具有宣示性意義,促進各國接受契約法之整合,但如 個案中契約內容被認為嚴重違反 CISG 之精神,則可利用第 7 條第 1 項誠信原則之 概念加以解釋,或為漏洞填補,這是立法目的在個案中之具體實踐。

第二項 CISG 對於免責事由之規定 第一款 CISG 第 79 條

CISG 第 79 條是對當事人因不可控制之障害至履行不能時的免責事由之規定,

與其相對應之概念為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契約頓挫(frustration)、給 付不能(impossibility)與商業上實現不能(commercial impracticability)

等。更精確的說,CISG 第 45 條第 1 項第 b 款199與第 61 條第 1 項第 b 款200是規定當 事人於他方不履行時請求損害賠償,然而,如果符合第 79 條之免責事由,無論是 出賣人或買受人,不履行之一方皆無需負損害賠償責任。

CISG 第 79 條第 1 項規定為:「債務人如能證明不履行債務係因其所不能控制 之障害,且該障害於訂立契約時無法合理預見而事先加以考量,或避免或克服障 害或其結果,債務人對於不履行為不可歸責。201」也就是說,債務人要對其不履行 之損害賠償獲得免責,必須證明以下三點:

1. 不履行是歸因於不能控制之障害。

2. 債務人於訂立契約時無法合理預見該障害。

199 CISG Article 45:「(1) If the seller fails to perform any of his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tract or this Convention, the buyer may: (a) exercise the rights provided in articles 46 to 52; (b) claim damages as provided in articles 74 t0 77.」

200 CISG Article 61:「(1) If the buyer fails to perform any of his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tract or this Convention, the seller may: (a) exercise the rights provided in articles 62 to 65; (b) claim damages as provided in articles 74 to 77.」

201 CISG Article 79:「(1) A party is not liable for a failure to perform any of his obligations if he proves that the failure was due to an impediment beyond his control and that he could not reasonably be expected to have taken the impediment into account at the time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ract or to have avoided or overcome it or its consequences.」

3. 一旦障害發生,債務人不能合理避免或克服其結果。

就上述而言,可以簡單歸納出三項要素:控制力、預見可能性與不可避免性,

即為 CISG 第 79 條免責事由的判斷標準。

第二款 CISG 第 79 條要件之檢驗

債務人之不履行要依第 79 條免責,必須該不履行之障害事由是超越其控制、

不可預見與不可避免。並且,該障害事由是不履行之原因。以下分別檢驗其要件。

第一目 障害存在(Existence of an impediment)

CISG 第 79 條的障害事由概念是由契約中的免責條款而來,定義上傾向限縮與 客觀之解釋。只有逾越債務人責任之客觀環境情事才能被視為第 79 條規定之障 害,而且如 Honnold 教授所言,「要洗淨內心中來自內國法傳統之預設,以全新的 角度來看第 79 條之規定在國際交易上之適用與需求。202

免責的障害事由可能存在於契約成立前或是契約成立後,惟第 79 條的障害之 概念,不限於嗣後障害。即使將當事人之利益納入考量,自始障害與嗣後障害在 免責事由上沒有理由要為區別對待。契約成立時債務人保證要履行契約者,則債 務人不可因嗣後障害而免責,然而,在缺乏特定保證下,債權人不能預期債務人 必定會絕對履行契約內容,如果在訂立契約時存有債務人無法合理預期或無法克 服之障害,例如商品不存在或本身之瑕疵,債務人應得免責。但若債務人於契約 成立時已知悉障害存在,債務人之承諾將被視為履行契約之保證,而不得免責203

就此而言,第 79 條可適用於買賣契約訂立時商品已不存在的情形。這樣的適 用方法並不遵守「不能之契約為無效(impossibilium nulla obligation est)」 的法諺,而將契約標的自始不存在之情形亦視其契約為有效,而後法官或仲裁人 再依據第 79 條來決定債務人是否免責。法官或仲裁人在適用第 79 條時,應嘗試

202 See JOHN O.HONNOLD, UNIFORM LAW FOR INTERNATIONAL SALES, p.476 (1999).

203 See PETER SCHLECHTRIEM &INGEBORG SCHWENZER, supra note198, p.813.

解釋當事人之締約意圖,並決定當事人在契約標的不存在下是否希望契約仍為有 效。同時,在解釋時依第 7 條之規定,應以誠實信用原則作為解釋之最高指導方 針,使不同法系之國家在適用上能盡量達到一致性之結論。

第二目 障害為不可控制(Impediments beyond control)

障害事由必須是屬於債務人不可控制之範圍,換言之,第 79 條之規定是奠基 在債務人僅在其可控制之範圍內為可歸責。因為在客觀可控制之範圍內,債務人 方可被期待以適當之手段或方式來避免障害之發生。債務人不可控制之障害,通 常為外在事件,例如自然災害(洪水、地震、颱風、火災、雷擊、乾旱、嚴寒等)、 社會或政治情事(戰爭、革命、暴動、政變、總罷工等)、法律上之障害(商品被 扣押、禁運、進口或出口之限制等)以及其他類型之障害(載運船舶毀損、運輸 或儲藏之物遭竊盜或搶劫、大規模能源供應中斷等)。上述之任何事件會導致(1)

催毀出賣人之經營場所或工廠;(2)阻止出賣人或運送人交付貨物與買受人或其 代理商;(3)造成商品全部或部分之損害;(4)阻止買受人支付價金204

然而,這些事件不當然構成第 79 條的履行障害,是否為履行障害需視個案中 情形而定。例如,出賣人之經營場所被火焚燬,如出賣人未具備基本之預防措施 來防備火災,將不能解除其交付商品之責任。因為若出賣人採取適當之措施即可 避免,則火災是屬於出賣人之控制範圍內。

此外,債務人個人之義務與承擔之風險不被視為第 79 條的履行障害。因此,

商業虧損、個人不具備能力、公司清算或破產、未能保留必要之人員、債務人之 疾病、死亡或遭逮捕、出賣人之供應商未能提供原物料、罷工導致工廠內部之之 對抗(惟總罷工應視為履行障害)、或原物料價格之上漲,皆不能使債務人免除履 行債務之責任。其中,當事人常爭執出賣人之供應商的不履行或遲延履行是否為

204 See DIONYSIOS P.FLAMBOURAS, The Doctrines of Impossibility of Performance and clausula rebus sic stantibus in the 1980 Vienna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nd the Principles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A Comparative Analysis, PACE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p.

267 (2001).

第 79 條的履行障害,就這點而言,法院、仲裁法院與學者一致認為此風險應該由 出賣人承擔,尤其是在種類物買賣契約時。惟出賣人毋庸承擔國際市場上原物料 或商品不能供應之風險,例如某特定之石油僅於伊拉克生產,因為國際上之禁運 而無法取得,出賣人不需承擔此種風險,而仍得主張免責205

第三目 不可預見(Unforeseeability)

第三個要件為不可預見,在此要件中,預見可能性的判斷標準是非常彈性的。

許多內國法均採取類似相同的概念,如果障害事由是可預見的,在沒有契約條款 約定下,違約之一方當事人因為得知悉而被視為承擔此風險。如果抽象地思考,

似乎幾乎所有的事件都是可預見的,但以此方式來理解第 79 條是錯誤的。本條文 顯示了契約之風險分配,即以「合理預見(reasonable foreseeablity)」作為判 斷標準。也就是說,在訂立契約的實際情況下,何者是債務人應該事先預見存在 或嗣後發生之障害事由。

預見可能性必須以契約成立時來評價,判斷債務人是否應合理預見障害事由 實際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法官或仲裁人不應過度關心「預見各種災難之悲觀主 義者」或是「從未預見不幸事件的堅決樂觀主義者」。然而,在判斷預見可能性時,

其他環境情事亦應被考量,如契約存續期間(愈長的存續期間,契約當事人愈不 可能預見可能發生的障害),或是國際市場上商品價格之上下波動,或是在契約訂 立時障害事由之早期徵兆已明顯發生。舉例而言,1987 年 8 月 20 日,出賣人同意 出售 8000 噸之鋼鐵予買受人,並賦予買受人在 1987 年 12 月 15 日前以相同價格 另外購買 80000 噸鋼鐵的選擇權。買受人於 1987 年 11 月 26 日行使選擇權,但出 賣人拒絕以原來價格交付額外數量的鋼鐵。因為鋼鐵之價格上漲,買受人遭受損 害,嗣後對出賣人請求損害賠償。出賣人主張因為鋼鐵價格上漲是不可避免的事 件而得免除其責任。仲裁人雖然未直接適用 CISG 之條文,但分析相關規定後否決 出賣人之主張。理由在於出賣人應該預測到鋼鐵價格的上漲,因為這樣的上漲在

205 ibid at 268.

國際鋼鐵市場上是很常見的。此外,在契約訂立時鋼鐵的價格已經開始上漲,出 賣人可以於契約內訂立價格調整條款或再協商條款來保護自己206

第四目 不可避免(Unavoidability)

即使是不可預見的障害,但要使不履行之債務人免責,只有在債務人能證明 其無法避免障害,或採取合理措施克服其結果發生。就此而言,在國際交易上要

即使是不可預見的障害,但要使不履行之債務人免責,只有在債務人能證明 其無法避免障害,或採取合理措施克服其結果發生。就此而言,在國際交易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