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訓練主要目的是讓員工透過教育訓練的方法,進一步的學習 以增加員工的技能,以符合組織的需求。有效的教育訓練方案,在實 施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滿足員工工作上的需求外、另具備完善的計 畫,並評估教育訓練實施的成效,將實施成果作為日後改善的目標。

Seyfried, Kohlmeyer, 與 Futh-Riedesser(1999)建議訓練品質之定位,

應取決於下列三個面向:面向一是,訓練結構(包括區域性條件、地 點、時機、動機等)。面向二是,訓練過程(所有關於訓練活動之直 接影響因素與觀點)。面向三是,訓練產出與成效(訓練最終之產品 與期望結果)。另外,從需求評估、規劃執行、成效檢核角度分析。

(一)訓練需求的評估

從組織中學習與發展過程中,文化的衝擊影響力造成明顯的 差異,另外從訓練需求分析中,要思考到組織變革管理的過程;

即使在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組織中取得平衡,要專注於標準化與顧

客化之需求分析過程,方能展開至組織架構面、文化面及預應佈 局上(Reed & Vakola, 2006)。組織在進行訓練之前的首要任務 便是確認訓練是否為必要,以利辦理訓練的成功。進行訓練需求 構面的分析時可運用McGehee 與 Thayer(1961)所主張的三重 分析法(three-fold approach)進行需求評估,其構面包括組織分 析(organization analysis)、工作分析(job analysis)、人員分 析(person analysis)。因每一個不同管理階層本身兼負不同的組 織發展目標,將產生不同的訓練需求,故應要求不同職級的管理 者共同參與,評估不同任務所需的完成訓練。需求評估階段應決 定需要學習的內容、受訓對象、訓練的類型、訓練的頻率、訓練 的時間、訓練外包或內訓方式訓練費用。因此組織應多投注心力 於組織層面的需求分析,因為當訓練是非常被需要的時候,辦理 該訓練將可以產生最大的效益(Tesluk, Vance, & Mathieu, 1999)。

(二)訓練之規劃與執行

Leonard and McAdam 指出就以訓練規劃與執行階段,屬於 操作層面,但仍要以經營策略為導向,組織發展出戰術作法,方 能採取戰技之操作,來執行訓練任務,以達成策略目標為宗旨

(Leonard & McAdam, 2002)。訓練設計過程中,講師所扮演角 色,亦會影響學員訓練的品質與成效(Caudron, 2001)。善用訓

練教材與教學工具,則有助於學員學習成果,並在進行訓練過程 中,適時應用學員的反應與其需求做結合,增強其學習意願、記 憶與日後應用產出,發揮訓練需求預期成效與價值(McCahon, Rys, & Ward, 1996)。在講師部分應具備下列特質:對於培訓企 業與成員有所了解;能預先準備主動積極態度;持續追蹤訓練成 效;持續精進教學技巧;激發學員學習動能等。當訓練需求確定 之後,組織必需發展出訓練方案,方案內容需考慮到舉辦的時間 點、地點、梯次、參與人員、參與方式、補助金額、講師來源、

講師訓練、教學計劃研擬、教學方法技術的選擇設計等,並實際 執行此方案。當受訓者不認為訓練可以影響個人的工作表現或職 涯發展的話,受訓者會有產生低的訓導動機,因此針對受訓者作 訓練方案的行銷是非常重要的。由外部的訓練機構來辦理訓練可 增加員工對工作效用的知覺。因為外部機構給與受訓練者較為專 業的認知,可以提高員工的學習動機。訓練過程雖然從個人做 起,適時提供訓練教材,亦會影響組織團隊學習。故有系統採取 訓練資源整合,則會創造更廣泛組織學習與成長(Mathews, Ueno, Periera, Silva, Kekale, & Repka, 2001)。

(三)訓練成效的檢核

Leonard 與 McAdam 談到訓練與經驗整合後,對於個人工 作上與組織發展上,皆有正面助益。並長期持續在組織中發酵,

對於組織學習亦產生良性發展。而組織中人力資源角色,則可朝 向學習發展評鑑者,來思考員工參與訓練學習過程中,除了積極 輔助學員外,則亦提供學習成果評鑑之平台,讓學員知道如何學 以致用,發揮訓練成效(Leonard & McAdam, 2003)。訓練成效 的檢核是指蒐集各項成果以判定訓練成效的過程,亦即針對某訓 練計劃有系統地蒐集資料,來評斷、修正或改善該計劃(Goldstein, 1986)。簡建忠(1994)認為訓練成效檢核的目的在於判定訓練 計劃目標達成與否,判定訓練計劃的本益比,判定訓練計劃的程 序與優缺點,判定訓練參與者的受益情形以及做為將來的決策參 考。訓練檢核具有許多構面與方法,因多數企業僅從事訓練滿意 度的檢核或知識技能的檢核,較少從事態度與行為改變的檢核,

故在訓練檢核方面將簡化為是否有進行檢核,而不探討不同的檢 核方法或檢核構面所產生的影響。

訓練品質之良窳關係到個人與組織發展興衰,以及人才發展的成 功關鍵所在,接下來就從訓練品質特性、訓練過程與評估模式、學習 過程移轉策略、支持學習績效評估、訓練計分卡與訓練對人力資源績

效影響性、訓練成效評估的功能等單元與訓練方案成功要素,探討訓

Baker(1997)

Seyfried, Kohlmeyer &

Fath-Riedesser(1999)

.特殊、傑出的。 現其價值。Blom 與 Meyers(2003)提出訓練品質指標,其焦點應 考量因素包括:因素一為,對於學員的期望需求能達到訓練品質與標

準;因素二為,持續的改善與效果;因素三為,訓練計畫品質管理;

因素四為,文件管理;因素五為,財務面的影響;因素六為,學員健 康與安全保障;因素七為,公平與多樣性(Blom & Meyers, 2003)。

另外Nielsen 與 Visser(1997)認為發展品質管理指標要考量面向有:

面向一為,政策發展上品質管理;面向二為,財務;面向三為,個人 特質;面向四為,溝通;面向五為,基礎結構與資源;面向六為,課 程適用性;面向七為,訓練輸出之整合、移轉性;面向八為,對於參 與者之訓練適合度。Blom 與 Meyers(2003)研究報告中指出,最 常使用前九項訓練品質指標為:指標一為,教育訓練達成率;指標二 為,培訓後進步空間;指標三為,人力資源提升 ;指標四為,學習 環境;指標五為,學習者支持與滿意;指標六為,評估學習過程;指 標七為,財務面影響;指標八為,教學品質;指標九為,課程設計品 質(Blom & Meyers, 2003)。以上訓練品質相關指標,發現其多元化 從個人與組織內部作業流程之整合,已非HR 單向規劃所能涵蓋,應 該將組織策略、目標、功能與計畫全面規劃、設計、執行與評估,方 能創造價值。

二、訓練評估模式

訓練品質的成果與評估,彼此息息相關。Tesoro(1991)對於訓 練評估,若要發揮其效能則要思考要點有:要點一是,保證訓練能夠

達到訓練目標;要點二是,瞭解學員對講師、教材、設備及設施的反

Kirkpatrick(1967,1987,

1994) 反應、學習、工作行為、成果。

CIPP(1965) 背景(context)、輸入(input)、過程(process)、

產品(product)。

CIRO(Warr, et al., 1970) 背景(context)、輸入(input)、反應(reaction)、

效果(outcome)。

Brinkerhoff(1987) 建立目標、設計方案、執行方案、即刻的結果、使用 的結果、影響與價值。

Bushnell(1990) 系統方法之四組活動:輸入、過程、產出、成果。

Kraiger, ford, & Salas

(1993)

確定三種學習(認知的、技術的、情感的)的結果,

對每一結果用不同的方法評估。

Kaufman & Keller(1994) 賦能與反應、獲得、應用、組織產出、社會結果。

Holton(1996) 從屬影響(secondary influences)激勵因素、環境因素、

結果、能力 賦能因素。

Phillips(1996) 反應與計畫性動作、學習、學習在工作中的應用、營 業效果、投資回收。

資料來源:DeSimone, Werner, & Harris ( 1998 : 246 )

三、訓練過程與成效評估模式

誠如訓練評估之概念,表2-4 訓練成效評估模式,乃明確定位在 不同訓練評估層面,其應考量相關評鑑內涵,就以學員角色為核心,

所思考職能運用到個人組織績效之關聯性。另一方面,在第一層面,

反應與意見評估,包括學員的反應與滿意度、教材、講師、設施、教 學方法、教學輔助工具、教學內容,即定位訓練滿意,為學員可立即 回饋和感受之效果。

表 2-4 訓練成效評估模式

層次 名稱 評鑑內涵

第一層面 意見評估 學員的反應與滿意度、教材、講師、設施、教學方 法、教學輔助工具、教學內容。

第二層面 學習評估 學習成就的評量,在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學 習成效。

第三層面 行為評估 了解學員受訓後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應用的項 目、應用的熟悉度、未能應用的項目、那些工作行 為是員工自己應該學習的。

第四層面 績效評估 對企業整體工作效益的提升 單位產品產出、單位 投入成本、人工成本、品質、準時交貨率、改良率。

資料來源:李聲吼 ( 2001 : 197 )

四、訓練學習過程移轉策略方法

學習移轉為訓練過程中,到訓練成效關鍵所在。其包括受訓人員 特質、課程設計與工作環境相關,都會影響訓練學習影響之過程。從 表2-5 訓練學習移轉過程中,實為訓練品質維繫之核心所在。在訓練

彼此角色職責之定位,關係到整體訓練品質之產出與成效。各訓練階

資料來源:Pike (2006), AST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position.

五、測量、支持學習與績效評估

資料來源:Broad & Grant (2006), AST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position.

六、訓練計分卡

表2-7 訓練計分卡查檢表,所呈現從訓練之前置作業與資訊,到 不同層次訓練評估,相關人員所應具備訓練概念、做法、應用及產出,

進而對於組織或個人隱性價值創造做出貢獻。並對於額外的資訊部

分,也要將訓練相關的技能之運用和未來規劃之格局,儘量列入訓練

資料來源:Schmidt (2006), AST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position.

七、教育訓練對人力資源績效影響

在教育訓練對人力資源績效影響性方面,表2-8整理出過去學者

發現,訓練的價值對於人力資源績效的貢獻,或多或少皆有一定程度 的影響性。當然也促使組織不得不重視訓練體系與品質的周詳規劃,

以求整體組織發展之綜效。

以求整體組織發展之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