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訓練評估與組織績效之關係

Hassan, Hashim, 與 Ismail(2006)指出重視品質管理的組織,

其他組織內部員工的生涯規劃,績效目標與發展,獎酬機制都相對提 高其人力資源發展之氣候與品質,也促使組織效能產生正面的影響 性。對企業來說,訓練評估可用來證明訓練的功能,並可衡量訓練目 標是否達成及決定訓練人員之績效(簡貞玉,2002)。康自立(1987)

認為有效的企業內教育訓練的具體成效包括:增加生產力;改善工作 品質及工作士氣,進而建立良好的工作氣氛;能夠發展員工對新技 能、知識的了解與態度;有助員工對新工具、機器、程序、方法的正 確使用與創新;減少意外事件、離職、遲到、缺席及其他增加間接成 本事件的發生;使企業能適應快速的技術變遷;克服技能、技術、方 法、產品、市場、資本管理等方面的障礙;改善員工技能與工作表現;

改進企業之新陳代謝、升遷,保證企業領導能力之增強;保證企業之 生存與成長,維持企業旺盛的競爭能力;減少材料浪費及不良產品之 發生,降低材料及供應成本。孫顯銘(1992)指出企業內教育訓練通 常可為企業帶來以下一些效益包括:穩定人事、提升人力素質、增進 工作效率、確保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績效、減少職業 災害、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員工溝通表達的機會、促進人際和諧、提 高工作士氣。

一、訓練績效評估

一般而言,訓練評鑑的目的可劃分為兩大類:改善訓練程序與成 效,或是作為訓練決策(採行、中止或結束等)的參考(簡建忠,1994)。 陳鎮江(2000)指出,各學者對於訓練評估的定義有以下幾點:

(一)評量學員改變的情形。

(二)判斷一個人工作貢獻的價值,工作的品質及數量,未來發

展的潛能,以及為達成其所需要的幫助。

(三)一種以系統性的過程,以決定方案的意義及價值,用來對方 案的未來情況,作決策之用(Philips, 1991)。

(四)對教育訓練方案的確定,獲取資料,以作為決策參考之過程,

其目的乃在於改善現況。

(五)在一系統架構,視訓練評估為一組程序,是有系統的設計與 蒐集有關於組織改變的過程,做為資料的判斷(張火燦,

1997)。

(六)訓練評估是將評估歸納為三類:

1.評估與衡量同義,視評估為衡量學習成效的工具。

2.評估乃指績效評估,為對特定目標績效達成程度之判斷。

3.視評估為專業性之判斷。

二、高績效工作管理系統

溫金豐(1994)發現教育訓練多寡與離職率高低無關。在訓練內 容方面,高、中階管理人員的經營理念及人際關係技巧的訓練、基層 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及人際關係技巧的訓練,與生產力增加率、

產品品質、投資報酬率、離職率、工作士氣等因素,均有顯著的正相 關。

企業組織要塑造一個高績效工作管理系統,以持續創造組織競爭

力。主要考量在組織科技上、員工培訓上、工作流程設計上、生產力 創造上以及重要性品質產品上,環環相扣,有效控管風險與成本

(Aghazadeh & Seyedian, 2004)。有系統、有目標地實施教育訓練可 有效提升員工能力,落實於工作崗位,而不致產生訓練資源浪費的情 形。績效評估系統除了設定目標並根據目標加以評估外,亦應提供員 工訓練發展之功能。完整且有效的績效評估系統應包含三項功能:功 能一是,設定目標;功能二是,根據目標衡量績效;功能三是,將績 效評估結果做為訓練發展之指標。此三項功能中之第三項應是最重要 之一項,因為績效評估之最終目的,即是賦予評估結果策略性之意 義,即決策者須由所衡量之評估結果,做為瞭解員工無法達成目標之 原因,加以探討,並根據其結果對員工加以訓練以求更好之績效表 現。Loo(1996)設計一個有系統化的訓練管理體系,包括建立與修 正標準之訓練制度;監控其進行的訓練績效;比較與實際的訓練計 畫;修正新的訓練行動方案,再回到新的訓練制度計畫與設計。類似 管理的PDCA循環系統,則可有效的改善個人及團隊的績效產出。

依據2005年7月修正之中小企業認定標準,製造業、營造業、礦 業及土石採取業等三業,係以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8千萬元以下者,

或經常雇用員工數未滿200人者為中小企業;其餘行業則以前一年營 業額在新台幣1億元以下者,或經常雇用員工數未滿50人者為中小企

業(經濟部,2007)。Huang(2000)以臺灣中小企業之研究,發現 從訓練組織規劃、支出、過程、傳遞方法等方面,經過熟練的訓練系 統計畫、設計與執行、評估,加上高階管理階層支持,則對於訓練的 有效性與價值創造,發揮更大的效果。Mason 與 Ark(1994)從大 英國協之多國研究中,發現當組織運作,尤其重視訓練體系流程中,

以系統化計畫、設計及符合員工的需求為依據,則在許多產業中,有 其共同的結果,對於訓練系統化作業,則可創造高技術、生產力的經 濟能力。

三、訓練成效的評估

Lingham, Richley, 與 Rezania 利用四階段訓練課程評估系統,設 計訓練課程;啟動初始的訓練課程評估;回饋和設計評估工具;持續 的訓練與評估。可以強化訓練課程設計之品質和價值提升,對於從人 力資源專業人士是很好參考的管理工具,進而對訓練的價值是管理的 學習與生涯發展。人力資源管理的四大功能:選、訓、用、留當中,

訓練是為現今人力資源管理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功能,一家擁有良好 訓練成效的公司,相對來說,就能夠培養更多合適的人才,以厚植組 織的人力資本,提升組織績效。而當公司花費在訓練上的預算時,將 會面臨巨大的壓力。訓練最重要的是仔細聚焦,將錢花在刀口上,保 證組織獲得最大的利益(Lingham, Richley, & Rezania, 2006)。

透過教育訓練評估,可瞭解各項目標之達成、整體運作績效之提 升,才不致於使教育訓練流於形式和浪費企業資源。目前社會上,個 人主義發達、個人角色與價值觀的多元化,組織利益與個人期望不盡 相同,更由於管理品質審查(如ISO系列)對品質要求及行政革新的 衝擊,使得教育訓練從業人員必須嚴謹地規劃、執行教育訓練。在制 定相關教育訓練時,必須獲得各部門的支持與認同,當彼此間產生共 識後,爭議、衝突自然就會減少。訓練品質系統強調企業組織重視人 力資源發展之價值,其訓練發展扮演組織企業人才管理與發展之驅動 力角色。

另外,Sanar-Yiu, Ronald, Bryan, 與 Chan(2005b)指出,ISO 10015 與TTQS所強調之重點如下:

(一)強調培訓過程的規範性

該標準規範的物件是培訓過程,它給出了一個完整的培訓過 程應當遵循的科學、合理的流程,指明了一套良好的運行方法。

無論培訓內容是什麼,都應該遵循:確定培訓需求、設計和策劃 培訓、提供培訓、評價培訓結果四大階段而實施。在上述階段中,

監視培訓過程是按事先形成的「教育訓練體系檔」實施存在於每 個階段之中。在這些培訓階段中應規定相應的職責、資源、使用 確定的方法、在規定的時間裡達到培訓的目標。

(二)強調培訓過程的有效性

組織中人力資源開發的功能對企業的生存相當重要,培訓作 為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從後台開始走向前台。如何使培訓 為組織的目標做出重大貢獻,如何使培訓成為組織一項高效的投 資,已成為組織最高管理者關注的焦點,強調培訓過程的有效性 是它的顯著特點。

(三)強調培訓過程的持續改進

旨在突顯通過監視監督的運用,持續改進培訓過程的業績,

使偏離培訓策劃方案的培訓品質問題,能及時被發現並予糾正,

使培訓對改進組織的目標更為有效,讓組織在市場經濟中更具有 競爭力。

(四)標準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一個組織無論其規模大小、生產何物、行業如何,都可以按 照標準提供的規範模式,繼承和完善組織原有的培訓優勢和現 狀,建立培訓管理體系,以提供知識技能和行為方式的資訊檔案。

綜上所述,TTQS 主要是以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的角度,

將組織的教育訓練活動與組織目標相連結,再進入訓練的PDCA 流 程,並以完善的文件化資訊系統及監督施以品質管控,以便維持教育 訓練之品質及成效。而TTQS 的假設在於:只要流程正確,結果就會

正確。並期望藉由教育訓練品質的維持,能夠厚植組織的人力資本。

假設企業組織年度檢討績效落差,該如何調整組織內部活動與改善關 鍵問題,提供具體且有效的工具,來改善現在與未來的問題,並持續 分析與追踪改善。這個工具的應用,在人力資源功能上,當屬訓練發 展介面,人資專業人員與員工、主管、講師、顧問,形成所謂利益關 係人之社群,為機動性團隊與專案管理機制,其目的是將此訓練品質 系統,有系統地分析、計畫、設計、執行、查檢及產出評估程序,不 斷的持續改善與矯正處理,進行動態性的學習活動。從個人到團隊組 織,都有類似思考模式,對於後續培訓產出評估,預期上應有不錯幅 度之改善效果。

三、訓練品質系統風險

訓練品質系統其精心設計步驟仍有其風險存在於:

(一)組織策略規劃面,若有失策方向,則對於訓練投入價值回收,

將難以看出其成效。

(二)組織成員(員工與主管)對於訓練品質系統認知不足,不知 如何應用於工作當中,則難以判斷其產出。

(三)即使其共識去接受訓練品質系統之用途,但卻無持續執行與

(三)即使其共識去接受訓練品質系統之用途,但卻無持續執行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