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比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比較研究"

Copied!
2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江志正. 博士.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專業化之 比較研究. 研究生:許惠捷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

(2) 謝誌 一轉眼兩年的研究所生涯,就在論文付梓後告一段落。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這一路上的成長,感謝許多的師長、親友與同學的協助與指導,使我在求學過程 中獲益良多。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江志正老師在公務繁忙之際,仍耐心地傾力指導,在論 文寫作過程中,更能適時的提供關鍵性的看法,引領我寫作的正確方向,誠懇與 關懷的態度,讓我倍感溫馨,在此謹致上我最崇高的感謝之意。 其次,感謝口試委員林志成教授、林政逸教授抽空擔任口試委員,細心審閱 論文、點出內容中的疏漏,對此篇論文提出精闢的見解與指引修正的方向,使得 論文更趨完善,在此深表謝意。 再者,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們-彥霖、銀惠、增鈺、茗雯、嘉純、瑄鎂、瑞鎂、 香君、旻英、伯兆、兆強、慶達、雍仁、景興等兩年來的陪伴,有你們同行,讓 我在求學過程中不感到孤獨。在我思慮枯竭、猶豫不決時,你們的勉勵和安慰給 我很大信心和動力,方能使我順利完成論文,以及一起經歷了許多難以忘懷的美 好回憶,感謝你們~ 另外,感謝我最愛的家人和朋友,有你們的支持與鼓勵,雖然這段時間一直 忙於學業,使得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但也因為你們的體諒,讓我可以無後顧之 憂的撰寫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最後,我將這本論文獻給曾經鼓勵我、幫助我的人,並且一起和我分享這份 喜悅!. 許惠捷 謹誌於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

(3)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比較研究.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海峽兩岸小學校長專業化之發展進程及實施概況,比較 分析兩岸所實施小學校長專業化政策之異同,最後提供我國校長專業成長政策具 體改善的建議。藉由文件與文獻分析法及 G. Z. F. Bereday 比較教育研究法,瞭 解兩岸小學校長專業化的任用制度、資格條件、培訓制度、管理體制等四個層面 的政策實施概況。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臺灣地區小學校長缺乏專業化指標將校長導向專業基礎上。 二、臺灣地區小學校長任用方式過程公開,保障校長專業服務和專業精神。 三、大陸地區校長培訓制度採分級的方式,符合專業化的專業組織、專業訓練、 專業成長所需特徵。 四、大陸地區受政治體制所限,影響校長專業自主和專業倫理。. 關鍵詞︰海峽兩岸、小學校長、校長專業化. I.

(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ization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mainly aims to probe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ization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compare the similar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iz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nd finally affo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growth a policy in Taiwan.By using document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G. Z. F. Bereday comparison research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al contents and practical conditions ensur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ization divided into four segments as appointment system, qualifications condition, cultivation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researcher draws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The principal lack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to turn index sign to lead to a principal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top in Taiwan. 2. The principal appoints way process publicly. To guarantee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service and professional spirit in Taiwan. 3. The way that principal cultivate system in the mainland region adopts rating , matches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fessional growth that the profession turns needs. 4. The region in mainland is limited by the political system, influence a principal professional independence and profession ethics.. Keywords: Two si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ization.. II.

(5) 目. 次.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校長專業化之意涵……………………………………………. 13. 第二節. 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架構………………………………………. 23.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探析……………………………. 40. 第一節.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任用制度之探析…………………………. 43. 第二節.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資格條件之探析…………………………. 47. 第三節.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培訓制度之探析…………………………. 51. 第四節.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管理體制之探析…………………………. 69.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探析……………………………. 78. 第一節.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任用制度之探析…………………………. 80. 第二節.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資格條件之探析…………………………. 87. 第三節.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培訓制度之探析…………………………. 92. 第四節.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管理體制之探析…………………………. 101.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比較……………………………. 111. 第一節.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任用制度之比較…………………………. 111. 第二節.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資格條件之比較…………………………. 113. 第三節.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培訓制度之比較…………………………. 116.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III.

(6)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管理體制之比較…………………………. 120.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 129. 中文部分. ………………………………………………………………….. 129. 西文部分. …………………………………………………………………. 136. 附錄一. 《關於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137. 附錄二. 《2003-2007 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140. 附錄三.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 143. 附錄四. 《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定》……………………………………. 146. 附錄五. 《關於做好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 148. 附錄六. 《關於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的實施意見》. 151. 附錄七. 《2009-2011 年中國移動中小學校長培訓專案》……………. 154. 附錄八. 《教育部 2012 年工作要點》…………………………………. 158. 附錄九. 大陸中小學校長培訓機構資格認定評估體系………………. 164. 附錄十. 《國民教育法》………………………………………………. 166. 附錄十一. 《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甄選儲訓遷調及介聘辦法》…. 171. 附錄十二.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173. 附錄十三. 公立學校校(院)長職務等級表………………………………. 180. 附錄十四. 公立各級學校校長暨教師兼任主管人員主管職務加給支給標 183 準表………………………………………………………………. 附錄十五. 嘉義縣政府公務人員給與簡明表………………………………. 184. 附錄十六.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 186. 附錄十七.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 191. 第四節 第六章. 附錄. IV.

(7) 表次 表1. 兩岸名詞對照與說明…………………………………………. 10. 表2. 國內外各學者對於「專業」的內涵觀點彙整………………. 16. 表3. 各學者認為小學校長「甄選」的功能………………………. 25. 表4. 各學者認為小學校長「遴選」的功能………………………. 26. 表5. 各學者認為小學校長「培訓」的功能………………………. 32. 表6.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任用方式發展歷程………………………. 44. 表7.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資格條件政策上之相關法令及政策重點…. 47. 表8.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培訓政策上之相關法令及政策重點………. 51. 表9. 2003 年上海市小學校長職級評定條件………………………… 72. 表 10. 2000 年上海市中小學校長職級工資標準……………………… 74. 表 11.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任用制度權責單位表………………………. 84. 表 12.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任用制度演變………………………………. 84. 表 13. 101 年度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校長培育班課程…………………. 99. 表 14. 101 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培育班課程………………………. 99. 表 15. 臺灣地區教師薪額………………………………………………. 102. 表 16.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歷程………………………………………. 109. 表 17.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任用制度之比較……………………………. 112. 表 18.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資格條件之比較……………………………. 114. 表 19.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培訓制度之比較……………………………. 116. 表 20. 海峽兩岸小學校長管理體制之比較……………………………. 120. V.

(8) 圖次 圖1. 研究架構…………………………………………………………. 8. 圖2. 校長專業化模型…………………………………………………. 39. 圖3. 大陸地區校長培訓網絡矩陣結構………………………………. 57. 圖4. 臺灣校長管理體制演變…………………………………………. 78. 圖5.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任用制度和資格流程………………………. 86. 圖6.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成績考核處理流程…………………………. 107. VI.

(9) 第一章 緒論 校長的角色是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也是決定學校發展的關鍵人物。在現 今多元化競爭環境下,校長面臨社會、教育、制度或著個人等多種因素交互影響。 校長也是連接學校與社會的橋樑,更是需贏得社會對學校工作的支持,以及滿足 教育改革對學校的要求,方可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和教育品質。因此,必須不斷的 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以及專業發展,以便有足夠的管理知識和能力,而這些能力 是需要專門培訓才能掌握的,不是單純依靠經驗來累積。.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西諺有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As is the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Robbins、Goolad 和 Neff(1989)提出校長在學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 色,對於學校的發展具有深遠重大的影響力。在教育環境急速變遷,校長所面臨 的挑戰也就更加嚴峻,需擔任的角色也變得複雜多樣,因此校長需講究領導技巧 與專業能力的提升,採法制權威來領導師生,方能以才服人,以德服眾(洪梅炤, 2003)。然而在校園內外急遽的變化和家長選擇權擴張,面臨專業導向的社會型 態,教育工作本身專業性愈趨受到重視,校長需要有更豐富的學識經驗、領導技 巧與專業能力的提昇,亟需借重其專業發展所獲得之專業權來領導同仁,俾利於 有效的學校行政領導功能之發揮,但,在教育政策與法規中,對校長培育制度卻 缺乏完整的制度設計(李新鄉,2003;鍾信宏,2008)。國內對於學校教育人員 專業發展大都著重於教師部分,許多相關研習或教育活動都以教師為對象,對於 校長的專業的發展未受到應有重視(翁福元、嚴振農,2008)。 受到全球化市場的影響,經濟的發展正朝向以知識與資訊為主(林明地, 2002)。在這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發展若未釐清所欲發展目標為何,有關教育策 略 將 缺 乏 方 向 與 評 估 標 準 , 將 無 法 發 揮 功 用 甚 至 出 現 偏 誤 ( Fagerlined & Saha,1989)。因此,在面對複雜、多元、快速變化的環境,需要對於校長的專 1.

(10) 業職責以及專業的發展,需訂定ㄧ套可供遵循校長職務符合專業的規準,是我國 教育發展應解決的核心問題(施宏彥,2001;黃姿霓、吳清山,2010)。但臺灣 地區目前只對於校長職前有基本的規範,馮清皇(2000)認為校長在職前教育或 是校長甄選、儲訓、考核、評鑑等過程,在在都缺少一套有制度的系統性規劃。 謝文全(1999)則認為應以養成校長專業化為原則,從專業化的內涵便可勾勒出 培訓制度的架構,意旨校長要成為專業人員,需在任職前接受長期的專業養成教 育,任職之後不斷的在職進修,以便擁有校長所需的專業知能與專業精神。由此 可見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影響,小學校長面臨嚴峻的挑戰,迫切的要 求校長實現專業化。 有關校長如何從事專業化一職,需先從專業的角度探起,「專業」須具備某 種專門獨特的知能專業團體,以服務為導向的智性活動,且專業人員須經長期教 育過程,而獲取廣博的知識(陳奎憙,1998)。專業是社會分工、職業分化的結 果,而專業亦是指一群人經過專門教育或訓練、具有較高深和獨特的專門知識與 技術、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專門化的處理活動,從而解決人生和社會問題(禇宏啟、 楊海燕,2002)。E.Freidson 認為專業人員的特質在於其具備理性的形成式知識, 並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實踐性活動(引自楊深坑,2003)。而「專業化」是指一 個職業群體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並獲得相應專業地位的動態過程 (王洪強,2007)。從上述看來,專業是ㄧ種獨特專門職業,需按ㄧ定的標準進 行且以服務為導向,專業化則是獲得專業的一種過程。而學校是屬於規範的組 織,校長負有以身作則和領導的職責,因此更需看重校長的「專業化」。校長專 業化是校長職業發展的結果,校長專業化的核心是指校長職業不斷成長,達到專 業標準的過程(王翠,2005)。而教育專業化一直是各國提升所努力的方向,教 育人員本身的作為是否能符合,有關的專業規準攸關教育是否能成為專業化的主 要因素(陳奎憙,1980;張鈿富,1992)。在這種情下,只有重視校長職業的專 業性質,透過建立一套的保障措施來提高校長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養校長 的專業精神,才能應付時代的挑戰(王延芳,2007)。從上述而言,提高校長的 2.

(11) 專業素質和專業形象,以及提升專業知能,建立專業標準是校長的必經之路。而 如何樹立校長實現專業化?是法令的保障還是各種培訓過程的要求?都是值得探 究的問題。因此,如能透過校長的專業化概念及相關理論的發展探究,進而得到 校長專業化之檢核標準,對於校長的專業是較有其可信度。 如前所述,校長ㄧ職是ㄧ個專業的工作,身為學校領導者需要有深厚的知識 基礎和具備專業的能力,方能處理各項教育問題。李文科(2005)認為小學校長 培訓的有效性取決於培訓的工作專業化。海峽對岸的大陸地區,也在結束長達十 年的文化革命後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是快速且顯而易見,眾所矚目。對於有關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的探究,已在校長培訓及校長管理體制改革等獲得成績以及進 行相關改革,朝向校長專業化路途邁進(王延芳,2007;江益群,2006;郭三玲, 2007;趙月娥,2009)。在訂定國家政策時逐漸導向小學校長專業化為走向,如 1985 年《共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先提出小學校長實行校長負責制, 這是大陸地區在小學教育管理上第一次重大的改變,將權力和責任下放,對校長 素質和能力提出要求,此為小學校長專業化的前提;1994 年,國務院關於《國 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表示︰「要有計畫地對小學校長、教師進行培 訓。並加強對小學校教學工作管理,提高校長的領導水平,制訂小學校長崗位規 範,實施『百萬校長培訓計畫』,爭取 1997 年左右在全國實行小學校持證上崗 制度。」;進一步在 1999 年,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進行素質教 育的決定》便提出:試行校長職級制,逐步完善校長選拔和任用制度。2001 年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更明確提出:推行小學校聘任制,明 確校長的任職資格,逐步建立校長公開招聘和競爭上崗的機制等(吳開華、賈匯 亮、龔孝華,2008);並在近期 2010 年教育部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 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提出了對教育十年的期望發展規劃。縱觀大陸 地區對於校長相關法令,可發現大陸地區對於校長專業的發展規劃相當重視。 在二十一世紀,大陸地區已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發展地區,越來越多國家相 繼投入人力與資金來參與大陸地區未來的市場發展。然而教育是政治、社會及經 3.

(12) 濟發展的基礎,透過教育一環才能確實的奠定未來的成就。臺灣地區經過數十年 的經濟發展,已然有邁入先進國家之勢,對於教育一環更是重視。所謂「它山之 石,可以攻玉」,經過研究他人之重要教育制度可以從汲取重要改革的依據,也 是教育制度演變的歷程之。大陸地區與我國雖然同文同種卻相隔兩岸,在於校長 的發展規劃雖所差異,不論是在校長的任用制度、資格條件、培訓制度及管理體 制,都有不同的表現發展。全球化的風潮襲捲兩岸,世界性組織及先進各國開始 倡導校長專業化要求時,兩岸的校長專業化也朝向世界趨勢進行。如能從兩岸各 自分別探究數十年來校長專業發展之歷程,對於臺灣在培養的校長素質與領導能 力,若在規劃校長專業化之際,說明及探討臺灣大陸二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演 變及發展,並將校長專業化政策制度的作法與經驗相互對照比較,期許此研究為 臺灣小學校長專業化提供些許建議,才能儘快建立適用的小學校長專業化制度, 全面提升小學校長素質與領導能力,探究可行之道。因此,本研究先探究小學校 長專業化的相關理論與發展,架構小學校長的專業化,繼而分析大陸地區的小學 校長專業化的理念與方式,再與臺灣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發展狀況進行核心概 念的比較,試圖找出推展校長專業化的特徵與差異,並就研究結果提供行政機關 一個參考架構,提供可行的方向。. 4.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提出研究目的和待答問題如下:. 一、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在本研究先進行小學校長專業化的相關文獻回 顧,再來分別描述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理念與方式,繼而進行 分析比較與討論,最後歸納研究結果與提出結論和建議,以作為我國在推動小學 校長專業化時之參考。綜合而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 (一) 探討臺灣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實施概況與特點。 (二) 探討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實施概況與特點。 (三) 比較分析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之異同。 (四) 根據前述比較的研究結果,以作為行政機關推動臺灣地區校長專業化 之參考。. 二、待答問題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提出待答問題如下: (一) 臺灣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實施概況與特點為何? (二)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實施概況與特點為何? (三)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理念與方式有何異同?. 5.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本研究之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如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涉及兩岸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制度之相關法規與實施情況之探究,擬 採用文獻分析和 G.Z.F.Bereday(引自洪雯柔,2000)之四階段比較研究法,將 我國與大陸地區有關小學校長專業化進行比較。. (一) 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是將與研究問題有關的文獻,作有系統的鑑定、安排與分析,更貼 切的說是把研究問題有關的文獻,予以回顧(review)、綜合(synthesis)與摘 述(summary)(王文科、王智弘,2009)。本研究者依據研究主題與研究目的, 採用文獻分析,蒐集國內外有關校長專業化的書籍、期刊、論文等相關文件,深 入的分析和探討小學校長專業教育之知識形成背景與影響此一核心概念演進的 相關理論,以及臺灣大陸二地區之小學校長專業化之相關法令、策略與措施,將 從臺灣大陸二地區之法規、專業發展機構之標準與相關研究論文、報告進行分 析,作為臺灣大陸二地區相互比較的判準點。. (二) G. Z. F. Bereday 比較研究法 本研究採用 Bereday 比較研究法的描述、解釋、並列、比較四個步驟來進行 臺灣大陸二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制度之比較。. 二、研究步驟 (一)蒐集相關資料 藉由各地圖書館、資料庫與網路,蒐集國內外有關小學校長專業化及其政策 的書籍、期刊、論文、法案、法令規章、報告書、官方資料、網路資料等相關文 獻及文件。. 6.

(15) (二)分析資料,進行文獻探討 對上述蒐集的相關資料進行初步分析,並於第二章進行文獻探討。. (三)描述階段(descriptive phase) 描述階段是收集小學校長專業化等相關理論與臺灣大陸二地區校長專業化 發展及動向等資料,分別對臺灣大陸二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進行詳細描述。對於 所蒐集的資料進行閱讀和分析整理,以利進行下一階段研究。. (四)解釋階段(explanatory phase) 此階段檢視分析臺灣大陸二地區之相關教育資料與社會之關連性,儘可能以 社會的角度尋求與資料更廣博的意涵。運用社會科學各學科與方法,並對事件與 相關因素加以評鑑。強調對事件的原因探究,而不僅是對現象的描述。故,本研 究在進行臺灣大陸二地區之比較研究時,將嘗試由小學校長培訓的歷史發展與社 會發展等脈絡來探討。根據所蒐集之臺灣大陸二地區之資料做描述,解釋小學校 長專業化的狀況。. (五)並列階段(juxtaposition phase) 在並排的階段,根據前項臺灣大陸二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解釋,將資料系 統化的整理且作水平並列的分析處理,為臺灣與大陸地區為小學校長專業化認定 找尋可能比較的標準,並發現臺灣大陸二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的異同點和特徵。. (六)比較階段(comparison phase) 此階段是將並列後的資料進行比較,針對臺灣大陸二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 進行平衡比較。. (七)結論與解釋 根據第五章的比較結果,於第六章歸納結論,並對於臺灣實施小學校長專業 化提出具體改善的建議。形成結論與根據,根據本研究第五章的比較結果,於結 論時,提出對我國小學校長專業化的啟示。 7.

(1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係採文獻分析、比較教育研究法為主,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研究 概念架構如下:. 研究背景. 文獻分析. 研究問題. 文獻探討. 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意涵. 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架構. 描述與解釋 大陸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實施現況  任用制度情形  資格條件情形  培訓制度情形  管理體制情形  小學校長專業化的評析. 並列. 比較. 結論與建議 圖 1 研究架構. 8. 文獻分析、比較教育研究法. 台灣地區小學校長專業化實施現況  任用制度情形  資格條件情形  培訓制度情形  管理體制情形  小學校長專業化的評析.

(1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為避免本研究各重要名詞因觀念上之差異,導致對本研究重要名詞做不同解 釋,產生混淆,茲將下列各名詞之範圍及定義界定如下:. 一、小學校長 本研究所指的小學校長,係指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在國民義務教育範圍內之 國民小學校長。. 二、海峽兩岸 本研究所指海峽兩岸,係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大陸地區簡稱)和中華民國 (以臺灣地區稱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的規定,臺灣地 區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本研究之臺灣地區, 係指 1949 年以後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所轄之處,計包括臺灣本島、澎湖、金 門與馬祖等地區。大陸地區係指 1949 年以後中共政權所管轄之地區,包括二十 二個省、四個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及五個自治區;本研究之大陸地區,不包 括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及內蒙古、廣西壯族、西藏、寧夏回族、新疆維吾 爾等五個自治區。. 三、校長專業化 依牛津英語大辭典(1990)之定義為,所謂專業意指一個人專門從事於一種 職業,這種職業必須具有高度的學術或科學上的知識與技能,以應用於他人的事 務,而提供專門性的服務。因此,從專業的定義係指以專門職業的領域為範疇。 而專業的內涵需包含八大專業規準為:專業知識、專業倫理、專業訓練、專業自 主、專業組織、專業服務、專業精神、專業成長;而專業化是達成專業的一種過 程,亦即專業化的形成需以此專業規準而達成專業化。換言之,專業化不僅要具 理論性、系統性外,而且要具實用性與範疇性之特色。而校長是屬於專門性的職 業,因此,本研究所指的校長專業化,茲就八大專業規準而延伸所展現的特徵, 9.

(18) 提高校長專業的發展以及教育品質為思考,主要包含任用制度、資格條件、培訓 制度、管理體制。. 四、兩岸名詞對照與說明 為避免兩岸因觀念上之差異,導致同一名詞解釋不一,因此將兩岸名詞說明對 照,詳列如表1: 表1 兩岸名詞對照與說明 大陸地區用語 國家教育委員會 (簡稱教委會). 校長崗位 校長崗位培訓. 校長提高培訓. 骨幹校長高級研修 班 七五期間 八五期間 九五期間 十五期間 十一五期間 十二五期間. 兩基教育. 臺灣地區用語 教育部. 說明 指最高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於 1985 年由教育部更名為「國家 教育委員會」,1998 年再次改 回原名「教育部」。兩者都是 指稱大陸地區最高教育行政主 管機關。 校長職位 指對於任職稱為上崗,故校長 職位稱校長崗位。 校長職前教育 指欲擔任校長人員於職前在履 行崗位職責必備的知識和技 能,培訓時間累計不少於 300 小時,並規定擔任小學校長 者,應取的任職資格培訓合格 證書。 校長在職教育 校長任職起至退休前每五年需 接受至少 240 小時的在職教 育。 優秀校長在職教育 經挑選為優秀校長接受的在職 教育,一般以五年為一個週 期,累計不得少於 400 小時。 大陸地區在國家教育 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動盪後至目 發展計劃,1949 年建 前教育事業迅速發展,主要發 國迄今,每五年為一個 展為七五期間指的是 1986 至 規劃期。 1990 年間;八五指的是 1991 至 1995 年間;九五指的是 1996 至 2000 年間;十五指的 是 2001 至 2005 年間;十一五 指的是 2006 至 2010 年間;十 二五指的是 2011 至 2016 年間 大陸地區近年來推行的教育重 點工作之一,兩基教育包括基 本普及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 壯年文盲兩項教育工作,簡稱 「兩基」 (續) 10.

(19) 小學. 小學是 6 年制,義務教育法規 定的入學年齡是 6 歲。雖然目 前已執行從原來的 7 歲提前為 6 歲入學的作業,但僅一部分 的都市小學能够實施第 6 歲或 6 歲半入學,7 歲入學的地區仍 多。現在大部分農村是採用 5 年制,此等地區今後將逐漸延 長為 6 年制。 1993 年國家印發的《中國教育 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 等以下學校開始實行校長負責 制,校長就處於學校管理的核 心地位。. 國民小學. 校長負責制.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茲就本研究有關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探討臺灣與大陸小學校長專業化的理念與方式。其 中欲進行分析文獻包含:臺灣與大陸教育出版品、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期刊、 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等。. 二、研究限制 針對本研究主題,採文獻分析及 G. Z. F. Bereday 的四階段比較研究法來探 討,但因研究者之能力與外在環境所限,有以下之限制:. (一)研究主題 本研究旨在透過臺灣大陸二地區小學校長任用制度、資格條件、培訓制度、 管理體制之比較,來了解臺灣大陸二地區校長專業化之情形。在選擇研究主題 時,須兼顧研究之可行性及明確性,因此謹針對臺灣大陸二地區在校長的任用制 度、資格條件、培訓制度、管理體制等四大重要主題進行研究探討,無法全面的 比較分析。故本研究在結論解釋方面,受到研究主題之限制。. 11.

(20)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及 G.Z.F.Bereday 的四階段比較研究法來探討臺灣與大陸 二地校長專業化的狀況。研究者礙於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無法親赴大陸地區進行 實地的訪談與資料蒐集,因此對於大陸專業化政策的了解,只能就在國內所蒐集 到相關書籍、期刊、論文、法案、法令規章、報告書等資料,進行文獻的分析與 探討。. (三) 研究結果的推論 本研究希望藉由完整的資料與理論來探究臺灣大陸二地區之校長專業化情 形,其需相關之資料來做佐證,但因為有關校長專業化狀況之研究範圍過廣,非 一人之力所能達成,借助政府官方資料與其他學者之研究報告,故在推論上恐有 所限制。. 12.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國內外許多研究普遍證實校長的領導行為,明顯的影響學校的辦學品質(張 德銳,1998;Duke,1990),Langigan 指出:一個沒有效能的老師會傷害到一整 班學生的學習,但一個沒有效能的校長卻會傷害到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引自吳 清山,1992)。換句話說,校長的專業素質成為貫徹學校辦學專業品質的重要關 鍵,因此目前最急切的問題仍在於校長的素質上,基於此思考觀點,對於小學校 長的專業訓練上應嚴格要求管理,以讓學校和師生也能享有相同的品質服務。 本章首先從校長專業的意涵以探究校長專業化所需具備專業要件;其次從校 長專業化所需的專業要件,架構理想小學校長專業化指標,以形成海峽兩岸小學 校長專業化的比較參考。. 第一節 校長專業化之意涵 要瞭解校長專業化,需先瞭解專業化;而要瞭解專業化,則先需瞭解專業。 因此下述對於校長專業化的意涵,本節先從「專業」談起,進而說明何謂「專業 化」,最後探討「校長專業化」之意涵。. 一、專業 「專業」一詞從拉丁語演變而來,係指法學、醫學及科學為三大專業,具有 專門性與學術性,顯示與一般職業或行業有所不同(紀佳琪,2006) 。楊國賜(1985) 認為專業,是指從業者具有卓越的知識和能力,能運用知能影響著他人的生死或 利害。德語專業一詞是 beruf,其含義則是指具備學術、自由、文明的特徵的社 會職業(張貴新,2002)。我國始見於唐書「選舉志」稱:「律學生以律令為專 業,書學生以石經說文字林為專業」(龔寶善,1982)。換句話說,專業是必須 有較深的學理基礎及接受特殊訓練,若缺少學理及訓練的職業或行業,是無法達 到專業要求的。. 13.

(22) 一個校長從初接任校長至成為資深有經驗的校長,是需要持續不斷的專業 成長過程;已經有經驗的校長,則因為已熟悉校務運作,往往憑經驗辦學,無法 令強制規範在職進修,造成專業停滯的現象,因此,面對校長職務的多元與複雜 性,急須導入教育以協助其專業化,建立校長專業成長過程,乃成為重要的議題。 有關專業的定義,國內外學者專家的看法雖有些差異,但專業非一般的職業 或行業,應為大眾所認同的,本研究茲就選擇有出版論述「專業」國內外學者專 家,以及近期提出對「專業」看法的專家學者,分述如下: ㄧ九四八年美國(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NEA)即有明定美國之全美 教育學會「專業」(profession)之涵義:1.具有高度心智能;2.具有特殊知識領 域;3.具有專門職業訓練;4.不斷地再職進修;5.為永久終身事業;6.自訂應有之 標準;7.具有建全專業組織;8.以社會服務為目的(陳照雄,2006)。而對於「專 業」的定義與特徵,而後至今近諸多學者紛紛提出關於「專業」的定義,以下先 引述幾位學者專家對專業定義的看法,再加以綜合歸納。 Benveniste(1987)歸納專業具有的條件︰1.應用科學知識為基礎技術;2. 需持續進修和訓練;3.控制進入專業的人數,以其正式的能力測驗;4.制訂行為 或倫理規範;5.需有服務大眾的責任感和承諾感;6.專業組織的存在。 林清江(1989)認為專業的工作︰1.獨特且為社會提供重要服務;2.系統且 明確的知識體系;3.長期的專業訓練;4.無論從個人或職業團體,均有適當自主 權;5.在自主範圍內,遵守倫理信條;6.服務表現重於報酬高低;7.同業組自治 團體。 Darlimg-Hammond「專業」的構成有三個基本要素:專門知識、特殊技能及 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引自王立行、饒見維,1996)。 社會學家及歷史學家 Burrage 對專業的觀點:1.屬全時的和文雅之職業;2. 勞動力市場上屬於專家之服務;3.專業必須自治與自律;4.具系統特殊之訓練; 5.專業行業必須取得證照、執照或證書之類證件;6.專業人士不僅具有專業知能 與倫理,且專業服務有助於社會公眾福祉之提升(引自張鈿富,1992,頁 14.

(23) 349-365)。 何福田與羅瑞玉(1992)將專業化的七種基本要件歸納為:專業知能、專業 訓練、專業組織、專業倫理、專業自主、專業服務及專業成長七類。 潘文忠(1993)認為專業指,以異於他種行業之專門知識與技術,主要以服 務及奉獻的理想並社會大眾服務的職業。 謝文全(1997)認為專業包含:1.受長期專業訓練,能運用專門的知識與技 能; 2.強調服務重於謀利;3.視工作為長久性職業;4.享有獨立自主性;5.建立 專業團體;6.訂立遵守專業倫理信條;7.須不斷在職進修教育。 郭玉霞(1998)認為專業的主要特質包括:專業的組織、專業的知識、專業 的獨立自主權、專業的倫理責任與專業的理想。 陳奎憙(1998)認為專業的屬性包括:1.獨特的、確定的與重要的社會服務, 必須具備某種專門獨特的知能,非一般人所能輕易了解;2.執行服務時能夠應用 其知識能力;3.受過長期之專門訓練,使能勝任專業工作;4.相當程度的獨立自 主權,在執行事務時根據專業素樣而作明智的判斷與抉擇;5.在專業自主範圍 內,執行者必須為自己所作之判斷與行為負責;6.強調的服務性質觀念,而非經 濟收益;7.組成專業團體,遵守專業信條;8.不斷的在職進修,日新月異的時代, 必須不斷的進修吸收新的知識。 鍾任琴(2000)認為專業包含:1.專業是一種特殊的、重要的社會服務工作; 2.專業必須有豐富且專精的知識與技能;3.專業必須經長期且嚴格的訓練,並不 斷的進修、成長;4.專業應在執行個人或團體業務時具有自主權,且專業人員應 對自己的判斷與行為負責;5.專業應強調服務的本質,而非經濟的利益 6.專業應 有其專業團體,訂定專業倫理信條,並遵奉之。 林天祐(2004)認為專業的特徵主要包括:1.提供社會服務;2.獨特且有系 統的知識體系;3.需經過長期訓練;4.不斷得成長進修;5.享有相當程度得自主 權;6.訂有明確倫理守則;7.有自治與自律組織;8.成員需經過制度選擇。 大陸學者王洪強(2007)認為專業必須達到和符合專業的標準,專業的主要 15.

(24) 特徵包括以下八個方面:1.長期的專業訓練;2.完善的知識體系;3.系統的倫理規 範;4.明確的從業標準;5.嚴格的資格限制;6.具有專業上的自主性;7.較高的社 會聲譽和經濟地位;8.具有發展成熟的專業組織。 綜合上述國內外各學者對於「專業」的內涵的觀點,整理為表 2。 表2 國內外各學者對於「專業」的內涵觀點彙整 專 專 專 業 業 業 知 倫 訓 能 理 練 美國全美教育學(NEA) ◎ Benveniste (1987) ◎ 林清江(1989) ◎ Darlimg-Hammon(1990) ◎ Burrage(1992) ◎ 何福田與羅瑞玉(1992) ◎ 潘文忠(1993) 謝文全(1997) 郭玉霞(1998) 陳奎憙(1998) 鍾任琴(2000) 林天祐(2004) 王洪強(2007). 專 業 自 主. 專 業 組 織. 專 業 服 務. 專 業 精 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 業 成 長 ◎. ◎ ◎ ◎. ◎. ◎ ◎. ◎ ◎ ◎. ◎.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整理,雖各學者對專業的看法用語有略差異,但就內涵實質而言卻 相當一致,歸納與整理各學者對「專業」描述,大致有主要分為八大條件,分別 為(1)專業知能;(2)專業倫理;(3)專業訓練;(4)專業自主;(5)專 業組織;(6)專業服務;(7)專業精神;(8)專業成長。茲分項說明如後︰. (一) 專業知能 專業人員所具備的知能,對於外人而言,是具有某種程度的神秘性(陳奎憙, 1990)。例如專業程度高的律師,其執業時所必須具備的法律知能,就非一般行 業者所能具備與了解。專業知能是專業化的重要特徵,唯有專業人員能擁有專業 16.

(25) 所需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方能於專業領域提高服務品質,確保服務品質。因此, 重視專業知能,加強人員專業知能的培訓,使專業工作者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能, 是專業化建構的重點,將有助於專業服務品質的提升。. (二) 專業倫理 因專業人員享有專業自主權,即須自治自律,因此必須訂定專業倫理或公 約,供全體成員遵守,作為行為準則,以建立其專業形象,維持其服務水準,始 能對服務對象與社會負起道德責任(謝文全,1996)。要之,專業自主是專業工 作人員的基本訴求,而自主的前提乃建立於專業倫理規範的訂定與信守。亦即專 業人員除了應遵守社會大眾共同遵循的普遍性道德規範外,更應遵守該行業所訂 定的道德規範,明示其從業人員的行為準則。. (三) 專業訓練 專業人員皆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透過一個連續性的專業訓練以獲得專業知 能,例如高度的專業化的職業醫生、律師其養成階段,殆經一段時日之培養(何 福田、羅瑞玉,1992)。亦即,規劃專門培訓系統和訓練,使專業人員獲得專門 的知識及技能等。. (四) 專門自主 Wilensky 認為專業人員依照自己的方式作最佳的判斷,所作的判斷不受外力 的影響。換言之,無須屈服於外界的壓力,無論所屬的機關或所服務的對象,唯 有專業同僚才有資格裁決其判斷、行動是否正確(引自林彩岫,1988,頁 169)。 專業人員在執行業務時都能依據其專業知能做判斷與抉擇,並能擔負起專業職 責,盡量避免外人之干預(陳奎憙,1990)。例如醫生及律師都是典型的專業人 員,當他們在醫治病人和援引法律條文時,都是依據其專業知能所下的判斷,非 專業人員是無從左右其工作。因此專業人員具有相當程度的獨立自主性,是從事 專業工作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17.

(26) (五) 專業組織 專業化的認定條件之一,必須有專業組織的存在,且其運作是以提升專業形 象,建立專業認同為主,進而促進組織成員的信任與認同,並願意遵守專業規範, 為專業工作努力奉獻(蔡培村,1995)。因此,專業組織的設立,一方面保障專 業地位的確立,另一方面也包含倫理規範,權利義務的實踐,透過組織的力量以 產生一種個人的以及團體的責任感。. (六) 專業服務 專業服務所依據的是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亦即專業人員必須以專業的知能做 為行動的基礎,避免以個別的經驗,在嚐試錯誤作判斷。視專業為利他服務的永 久志業,則能激發服務的熱忱與責任感,並且為使自己服務的品質能不斷提升, 更能自我鞭策,不斷追求專業成長。. (七) 專業精神 專業人員必須具備「服務重於報酬」的信念,認為從事該專業,係基於服務 社會大眾的動機,而非純粹是基於經濟報酬,或個人私利。有了這種信念之後, 才能體認本身工作的重要性,加深其責任感。而專業人員更應能終生獻身其所從 事的專業,唯有視其專業為終生職業的人,才會願意將其心血投入該專業,善盡 其職責(謝文全,1996)。換言之,專業精神乃是專業人員在工作職位所投入的 熱愛以及履行的工作的精神。. (八) 專業成長 專業成長透過指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學習活動,可彌補職前養成教育 的不足增進自己專業知識技能。亦即,規劃專業成長乃是不斷進修教育,其培養 專門的知識及技能。 綜合以上八個條件,研究者認為「專業」是指透過專業組織有系統的訓練成員 具,訓練內容包含專業知識及技能、服務的專業精神,並遵守專業倫理規範,以嚴. 18.

(27) 格選擇成員的條件,需通過專業組織的專業認證過程,鼓勵成員主動追求專業成長 提昇專業自主能力,以期獲得社會普遍的認同和社會地位。. 二、專業化 何謂「專業化」(professionalization)?「專業化」是就專業的程度而言, 是一個動態的也是一個歷程的概念,通常被用來指稱一個半專業性職業不斷地滿 足一個完全專業性職業標準的過程,是在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自身不斷學習的基礎 上,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是一個漫長的奮爭過程;從靜態的角 度來講,專業化是指真正成為一個專業,專業人員的發展結果得到社會承認(張 貴新,2002)。張鈿富(1992)認為專業化是一種過程,是達成專業的一種持續 不斷的歷程。Darlimg-Hammond 認為「專業化」主要是提升專業的層次,使某 團體有自主性、獨特性、及服務性的過程;因此專業化被認為是達成專業的一種 過程(引自王立行、饒見維,1996)。 郭玉霞(1998)認為「專業化」是指一項職業努力成為專業的過程,以及在 此專業過程這項職業之地位所產生的改變。 禇宏啟、楊海燕(2002)認為「專業化」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指職業經過 一段時間後不斷的成熟,逐漸符合專業標準且成為專門的職業,並獲得向相應的 專業地位的動態過程。 王洪強(2007)認為「專業化」是指一個普通的職業群體逐漸符合專業標準, 成為專門職業並獲得相應專業地位的動態過程。 綜合上述,「專業化」是透過某團體經過ㄧ段專業程序與制度逐漸符合專業 標準。換言之,專業化是達成專業的一種過程,係指某職業群體專業水平不斷成 熟的過程,促使走向專業目標並獲得職業的專業地位。. 三、校長專業化之意涵 以下為有關校長專業化的意涵,茲分校長專業化之意義與校長專業化之內涵 兩部分。 19.

(28) (一) 校長專業化之意義 長久以來,「專業化」一直是各專業從業人員自我期許與不斷努力的目標, 在社會快速變遷的影響下,各從業人員唯有藉由專業的制度的建立,才能取得社 會大眾的認同。而專業化是達成專業的一種過程,而校長一職能否為一專業?林 勝結(2004)認為校長也是以高度的公眾服務理念為依歸,理應成為專業人員, 因此校長必須致力於專業的發展,使專業的地位不受人懷疑。換言之,學校是屬 於規範的組織,且校長的職責賦有管理、領導、服務等專業性質,因此校長需以 專業為標準,進而達到校長專業化。而對於校長專業化的意義,以下為各學者對 於「校長專業化」的意義敘述如下。 岳龍、黃德平(2003)認為校長專業化是指在整個專業發展生涯,校長們透 過一定的專業訓練獲得教育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從 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成長為一名教育管理專家的發展過程。 江益群(2006)認為校長專業化是一個特定的領域,分為靜態和動態兩方面: 1. 從靜態角度:校長專業化是指校長在學校管理方面,得到社會承認的發 展結果。 2. 從動態角度:校長專業化主要指校長在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自主性學習的 基礎上,逐漸成為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在過程,校長除了主動的學習提升專業 能力,且需要外部環境的的推動設立,如:入職標準和選擇機制、專業組織和專 業規範、職前教育和在職培訓。 禇宏啟(2003)認為校長專業化分為職業群體和個體的角度: 1. 從職業群體的角度看,校長專業化是指校長職業由準專業階段向專業階 段不段發展,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性職業,得到相對的專業地位的動態過 程。 2. 從校長個體的角度看,校長專業化指校長個體專業持續發展的過程。 王翠(2005)認為校長專業化是校長職業發展的結果,專業化是指一個職業. 20.

(29) 群體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並獲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動態過程。校長 專業化核心是指校長職業不斷成長,達到專業標準的過程。 綜上所述,校長一職是屬於專門的職業附有高度服務、學校管理性質,因此 校長必須有長期的培養以提升校長的專業,校長專業化的養成內容則需以專業為 規準制訂校長專業化,使校長個體或群體逐漸符合專業化。. (二) 校長專業化之內涵 隨著教育的改革趨勢,為維護教育品質與提升學校績效,必須豐富校長專業 的發展,而對於校長專業的發展乃是從校長任職前到入職培訓以及證照和管理體 制等皆與校長專業化關係密切,因此,在檢視校長專業的現況之後,因應整體教 育革新的新趨勢,使校長專業更具體性的提升,茲就專業規準而延伸所展現的特 徵,架構校長專業化的內涵主要呈現為:任用制度、資格條件、培訓制度、管理 體制。且根據前述所歸納專業規準「專業知能」、「專業倫理」、「專業訓練」、 「專業自主」、「專業組織」、「專業服務」、「專業精神」、「專業成長」八 大類,作為校長專業化之架構的衡鑑標準。下述茲就專業規準而延伸所展現的特 徵,分析校長專業化之意涵之架構: 1. 專業服務、專業精神為校長任用制度的核心 乃是在校長的任用時,對於欲想從事校長所需制定的任用標準,係指在選擇 校長前除了校長的學歷和能力以外,更需要了解校長的人格特質是否對校長一職 的保有熱忱與服務精神。 2. 專業知能、專業精神為校長的資格條件的總體的要求 專業組織經由組織專業規範,對於全體專業組成分子施予素質的監督與規 範。其做法乃透過組織團體,以認可資格或核發證照的方式選擇組織成員,獲得 公眾對其成員的信任,以建立其社會地位其目的正是藉由實施完善的證照與文憑 管制措施,來確保專業人員的素質,以獲取公眾對其成員的信任,建立其在社會 上的專業地位。 21.

(30) 3. 專業組織、專業訓練、專業成長為校長的培訓制度所需特徵 校長的培訓制度的發展,是對從事校長一職業者,安排健全專業組織和專業 訓練以及專業成長的特徵,因此,小學校長的培訓制度至少包括校長職前培訓和 校長在職培訓兩部分。 4. 專業自主、專業倫理保障校長專業化的管理體制 校長的管理體制乃是保障校長專業性環境,因校長專業化的體制內容包含任 用制度、資格條件、培訓制度。而透過管理體制專業人員享有專業自主權,因此 更需自治自律,要之,專業自主是專業工作人員的基本訴求,而自主的前提乃建 立於專業倫理規範的訂定與信守。 綜合上述,校長專業化之內涵以「專業知能」、「專業倫理」、「專業訓練」、 「專業自主」、「專業組織」、「專業服務」、「專業精神」、「專業成長」八 大專業規準為特徵,相對地,理想校長的專業化要求,應以上述專業化所包含的 專業內涵為依據原則,符合專業內涵者始能成為具備專業化的校長。. 四、小結 綜上所述,面對教育環境急速變化,校長的挑戰也就更加嚴峻,所需擔任的 角色逐漸複雜多變,因此校長需要透過「專業化」的過程來提升校長素質,方能 以才服人、以德服眾。而校長專業化,係指試圖提升校長一職在工作上的地位有 更高地位的過程,透過一種持續不斷的歷程培訓過程,培養校長「專業知能」、 「專業倫理」、「專業訓練」、「專業自主」、「專業組織」、「專業服務」、 「專業標準」、「專業成長」八大專業規準。換言之,校長是具備獨特的專門知 識與知識技術,因此需要透過專業訓練、專業組織、專業成長的培訓制度以達到 專業服務為目的,以專業倫理為核心提升校長的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自主。 基於前述,對於本研究所要探討校長專業化的方向為:任用制度、資格條件、培 訓制度以及管理體制,分別以此對海峽兩岸專業化情形進行比較分析。 需注意的是,「專業化」與「專業發展」的差異。廣義來說是相同的,因為 22.

(31) 都是指加強校長專業性的過程。但嚴格來看則是有分別在於專業化的對象,「專 業化」是比較標定在未達專業成熟標準及尚未取得專業地位的個人或團體;而「專 業發展」所關注的是不論其是否已達專業成熟標準,都是可行的對象。. 第二節 小學校長專業化之架構 從上ㄧ節分析校長專業化之內涵,可瞭解校長專業化的建立需要架構ㄧ套完 整的校長專業化制度,包括從任用制度、資格條件、培訓制度、管理體制,且此 四部分專業各具發展特性,而本研究以此架構來檢驗校長專業化過程。以下就此 四部分的檢驗標準作說明。. 一、小學校長之任用制度 臺灣從 1999 年於國民小學校長之任用改為遴選制,校長由派任、申請遷調, 改為遴選制(梁金都,2002),因此更擴大家長參與校務權利,讓學校領導者面 臨更大的挑戰,面臨此種局面的形成,校長領導不能再以過去行政管理角色扮 演,需要更大的專業智能與行政作明智地應付時代劇烈的變遷以及挑戰(范熾 文,2008)。而校長人選關係到學校的績效,其影響因素除校長本人的學養、能 力、人格特質外,更重要的關鍵為校長是否有責任感,願意負起教育的成敗責任, 而責任感是基於對教育工作的使命與服務熱忱所衍生出來(潘文忠,2002)。換 言之,校長要成為專業人員,在面對社會快速變遷、教師的專業自主,對於校長 任用制度方面,因以專業服務和專業精神為核心,進而來融入社會脈動達到校長 專業化。以下為對於任用制度的所代表的意義,和小學校長任用制度其具有的功 能分別做分析與探討。. (一) 任用制度之意義 任用乃係國家依照一定程序,任用具有一定資格之人員,從事公務之執行, 與國家的特別權利義務關係之一種公法上行為。簡言之,亦即政府對公務人力填 補之空缺或新增職位,甄補人員之行為。陳炳生(1998)指出任用乃是具有任用 23.

(32) 權之機關首長,依照法定程序,遴用具有一定任用資格之人員。 蔡文良(1999)從人事行政學觀點而言,乃是完成公務人員身份之一系列程 序,有廣義和狹義二種涵意; 1. 廣義之「任用」與「甄補」相當,包括招募、考選、提名、試用、任用、 升遷等六者,即涵蓋人員任用之全程;如就其過程而分,即包括人才之延攬、遴 選、與運用等之階段。 2. 狹義之「任用」,則僅就所考選合格遴用人員,補充於特定職位之配備 過程,即人才運用之階段;當然,它亦包含任用前後之試用與升遷二者。 陳炳生(1998)從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或生涯發展 (career development)之觀點而言:考選與任用等乃為一連續性之過程;其最終 目的,在於將最適當之「人」 ,安置在最適當「職位」 ,並透過激勵管理(management by motivation),發揮其最大潛能,以完成組織任務。申言之,考選本身並無獨 立目的,僅為任用之一種手段(means)。且透過有效的人員甄選的使組織具備 更高的人力資本(楊海燕,2005),意義則是「人才選用」選擇適合的人員配置 在適當的職位上之活動(黃英忠,2007)。 黃金柱(2003)從管理學之觀點而言:對於甄選的定義,認為甄選是一種預 測行為的方式,從制訂的考評程序和標準上,瞭解企業所要的人才趨向 綜合上述,任用乃是依照法定公平、公信的程序,選擇最適當的人員以及人 才運用使其達到組織任務。而我國小學校長任用制度過去為甄選制,如今則改為 遴選制,此在小學校長任用制度以具不同功能,因此,下述茲分析小學任用制度 「甄選」和「遴選」的功用。. (二) 小學校長任用之功能 1. 甄選 甄選根據辭海「甄」是別也,察也;甄選是考察人才而薦舉之(李三安、陳 巧珣、陳文夏,2007)「甄」是「別也」、「察也」和「鑑別」,而其相關語詞 24.

(33) 如下(曾永福,2003): (1)甄別:設法辨別人才優劣;審查區分,考察賢否別擇人才;以試驗及 他法辨別優劣而定去取。 (2)甄藻:辨別人才品第。 (3)甄拔:鑑別人才而舉荐;考察其賢才而荐舉之。 (4)甄錄試:非正式考試,錄取後始准應正式考試。 (5)甄綜:綜合而精察鑑定之。 (6)甄審:用審查的方式辨別人才的優劣,決定取捨;甄別審核,以考試 或其他方式檢定其資格。 (7)甄品:品評高下。 (8)甄試:為選拔人才或取得某種資格而舉行的考試。 從以上的語詞,可以綜合而言,甄選是考察所有參與甄選者,辨別其優劣, 必要時可採考試的方式,而將優秀的人才篩選出來。校長甄選以資格積分數、筆 試和口試等方法,基本上符合甄選的意義。另外,「甄試」一詞與甄選的意義大 致相同,但它更點出所採用的甄選方式為考試,不論是口試、筆試或技術實測。 茲整理各學者認為小學校長「甄選」的功能如表 3: 表3 各學者認為中小學校長「甄選」的功能 年代 作者 各學者認為「甄選」的功能 1987 Wise 認為「甄選為獲得最佳人選的過程,必須先決定職缺,廣 告並尋找有資格的候選者,根據事先制訂的甄選標準從事 篩選,雇用條件最佳的人,將他們安置在最需要的地方。」 1992 顏慧萍 綜合各家見解,定義甄選為利用一連串的過程與方法,以 尋求並鼓勵具有資格條件之人力來應選,再對應選者測量 其知能、品格、經歷涵養等,以選出與任用需要最相配之 人才。 1993 林海清 甄選的主要目的在於選出具有專業知能的人才。「甄選乃 是在人人機會均等之原則下,只要有學識的人才,不需要 人事背景或鑽營請託皆能被選拔出來,真正達到公正、客 觀的要求;同時最重要的是在達成組織的目標與個人的目 標時,個人不斷的努力,以達成組織所賦予的任務;對個 人而言,透過甄選的方式,取得擔任適合自己才智與興趣 的職務,有助於完成其自我的目標;對組織而言,正確的 (續) 25.

(34) 1996. 吳復新. 2002. 周幸吟. 2005. 楊海燕. 決定可找到最適合的人選。」 認為「甄選乃根據組織的人力需求,吸引一群能力相符且 有意願的求職者前來應徵,運用可靠且正確的甄選工具, 從選擇最適合工作者的過程。」 校長甄選為在進行校長培訓或儲訓之前,為了拔擢有潛力 或適合成為校長者之人才挑選過程。 在任用校長人選時,進行考評時需確定其實施安排,按照 一定的程序和手續來實施。.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而遴選的意義,根據許慎說文解字注:「遴,行難也。漢書『遴柬布章』, 遴簡謂難行封也,引伸為遴選,選才必重難也」。根據辭海,「遴」是「相比而 選之也」。在英文字義上,"selection"的意義是選拔人才(許慶昌,2006),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之「人事名詞釋義」對「遴選」之解釋為:「慎重選擇適 當人員,報請主管機關核備任用或聘任之謂」(王餘厚,1993)。而美加文官協 會(Civil Service Assembl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指出:「所謂積極的 遴選觀念就是最優秀人才為國家效力。為達到這種目的,其積極之道,包含注重 競爭者素質而不注重量的措施與程序,以羅致應徵的人才。它的方法必須是挑選 的、識別的。」(張潤書,1998)。換言之,甄選之考察人才是以資績分數、筆 試、口試來考察人才,而遴選則為選出優秀的人才,採用比較法的方式,在所有 候選人審慎擇優錄用或荐舉(李三安、陳巧珣、陳文夏,2007)。以下表4為各 學者認為小學校長「遴選」的功能: 表4 各學者認為中小學校長「遴選」的功能 年代 作者 各學者認為「遴選」的功能 2000 邱羿靜 認為所謂校長遴選為獲得最佳校長的連續過程,根據學校 的目標與教師、學生及社區的需求訂定校長遴選的標準, 接著運用各種方法測量有資格的應試者之知能、品德與經 歷,以尋求最適合的人選並任用。 2000 黃慶宗 將校長遴選定義為透過一連串的過程與方法,藉以尋求並 鼓勵具有資格條件之校長前來應選,再對多數應選者測量 評量其知能、品格及經歷涵養等,以選出與任用最需要之 校長人選。 2002 劉永堂 認為遴選乃是一連續且公正、客觀的過程與方法,藉以尋 求並鼓勵具有資格條件之人來應選,再對應選者測量評價 其知能、品格及經歷涵養等,以選出與任用需要最相配之 人才。 26.

(35)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對於任用制度乃透過公開的程序、公平的標準、客觀方式的任用 歷程,為校長專業化的民主考量。而選擇人員如能達到「人盡其才」 「才得其位」, 以健全與合理「任用制度」為之奠基。校長為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對於學校 的發展影響甚大,因此小學校長任用制度因以專業服務和專業精神的特點,為社 會及學生需要適切的服務,且注重校長的服務的品質及熱忱。故對於選擇適合的 校長時,不只注重他的學歷水平或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考察他的領導特質和管理 能力,以提升學校效能和目標,發揮教育品質的功能。本研究在小學校任用制度 指的定義,乃是任用小學校長所運用的方法和程序。. 二、小學校長之資格條件 專業人員為社會提供專業服務,其執業的規範,自應當受到適當的規範,以 維持其素質(楊國賜,1990)。因此建立一套嚴格且被全國接受的檢定標準,使 校長趨向於專業化,高品質制度將有助吸收更優秀的人才加入此項工作(Janet, 1990)。張鈿富(1992)指出一個行業若能建立且維持高度的人員資格控管,免 除外在的干擾,便可符合確立其行業的專業自主權,藉此以維持其專業的品質, 並獲得更高的專業地位。換言之,小學校長從業標準應經由嚴謹的程序,透過專 業團體認可資格,來確保專業人員的素質,以獲得公眾對其成員的信任,建立其 社會地位。以下為對於資格條件的所代表的意義,和小學校長資格條件其具有的 功能分別做分析與探討。. (一) 資格條件之意義 所謂的資格,是指從事特定的職業工作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及其他條件,能 否從事某種職業的門檻與前提,是一種職業管理制度,而校長資格制度是ㄧ種校 長所持有的職業資格制度(張國驥、賴陽春,2010)。英國和美國對於校長資格 條件上,除了對校長能力、學歷、經歷等要求外,兩國皆對小學校長要求專業證 照的條件標準。英國教育與勞工部成立的全國學校領導學院(National College for 27.

(36) School Leadership, NCSL)扮演卓越教育提供者與促進者,是一個由國家所成立 的培訓優秀校長人才及提供專業認證的機構,為了能達成培訓具備營造高品質學 校的專業能力校長,於 2000 年規劃一套國家校長專業資格培訓項目國家校長專 業 資 格 培 訓 NPQH 的 內 容 設 計 以 國 家 校 長 標 準 ( National Standards for Headteachers NSH)為根基,其包含六項專業能力,是英國校長資格檢定制度認 定的專業標準:其依次為發展願景(Shaping the Future) 、領導學習與教學(Lead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促進自我及工作團隊(Developing Self and Working with Others)、組織管理(Managing the Organisation)、確保績效責任(Securing Accountability)及加強社區合作(Strengthening Community)等六項(陳宏彰, 2005)。 美國校長證照模式(principal certification pattern)為美國的州教育官員聯合 委員會(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CCSSO)轄下的跨州學校領導者證 照聯合會(Interstate School Leader Licensure Consortium, ISLLC)自 1996 年以來即 致力於發展學校領導者準則及學校領導者證照測驗(林文律,2001)。 而我國對於小學校長的資格條件方面,並不像英國和美國對於校長條件方面 有設定校長資格標準證照制度,但國內外學者相繼的提出對於校長資格證照制度 的看法,以下為各學者所提出對資格證照的看法。 禇宏啟和楊海燕(2002)認為資格制度是國家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規定的職 業准入標準,入職培訓的職能是使擬從業者全面瞭解職業領域內容,掌握從業知 識和技能,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念。 王延芳(2007)、禇宏啟和楊海燕等(2009)認為資格制度的建立可以確保 相關人員的權益,它是在職業的專業化過程出現的,要求從業人員經過嚴格系統 的教育和培訓,勝任工作的特殊知識和技能,以獲得職業資格證照。 楊海燕(2005)指出資格證書制度是職業專業化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分工 和管理進步的表現,它直接影響到職業品質以及社會聲譽和地位。校長資格認證 制度是校長職業專業化的基本特徵,是國家對專業從事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校長 28.

(37) 的基本要求,是有志成為校長的人士獲得校長職業的法定前提條件。換句話說, 資格證照制度是職業的專業化過程從出現的制度。 林海清(2000)認為校長證照是專業品質的控制。 馮清皇(2000)則認為校長證照制度是教育行政當局建立一套有系統的接合 教育專業分級,有組織、有計畫的進行校長專業的發展過程。 張鈿富(2001)認為校長校長證照實施是邁向專業化的重要表徵。 林文律(2001)認為證照制度的建立確有助於專業化,同時也可以強化專業 人員的形象與民眾的信服,因此領導學校發展的校長確應擁有證照的。 林明地(2002)認為校長證照制度是ㄧ種有計畫、有組織、有系統的行政制 度。 綜上所述,校長的資格條件標準除了需具備專業知能和學歷等要求,也需有 系統的設訂資格標準證照制度,有助於提升校長的專業水平。. (二) 小學校長資格條件之功能 小學校長資格條件是ㄧ種校長所持有的職業資格標準制度,而小學校長資格 制度對於校長專業化是何功能,以下為各學者所提之觀點: 張國驥、賴陽春(2010) 對小學校長資格制度建立的功能為: 1. 可促進校長專業化水平 專業是職業分化的發展,是指需要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職業,也體現了社會對 具有專業的學校管理人才的需要,要求校長必須具備管理的專業素質,努力向專 業化發展。 2. 開發教育管理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經濟,因此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能 使個人智能轉化為資本,使無形資產轉變為有形資產,增加經濟運作過程的有效 性。因此需以規範校長人力資源開發制度,符合時代要求以及學校與學生發展。 3. 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 29.

(38) 制度視學校管理的基礎和保障,把制度創新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有助 於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而對於小學校長資格條件方面,證照制度一直是各國所關注的重點,而我 國也相繼提出對於小學校長資格條件證照制度的看法,因此,以下分別為各學者 對於校長資格證照之功能: 翁崇文(2001)則認為校長資格證照之重要性功能為: 1. 確立專業地位; 2. 維持專業水準; 3. 促進專業發展以及增進學校效能。 張鈿富(2001)對於校長資格證照的引入與建立,可發揮功能為: 1. 平衡校園民主與專業的發展; 2. 確保效長具有專業知能及專業倫理,間接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 3. 鼓勵校長自我要求,持續專業發展,提升其專業水準; 4. 有助於學校行政專業化之推動。 潘文忠(2002)認為實施校長專業證照制度,不但可以確立校長專業知能標 準,並可經由檢定,確保校長專業素質,及促進專業特徵專業知能的達成。歸納 言之,校長專業證照制度與校長專業化專業知能的關係有下列二點: 1. 透過校長專業證照制度專業知能標準的建立,可以突顯校長專業化特徵 的強調並重視專業知能。 2. 經由校長專業證照制度的檢定、授證,所代表的意義是該校長已具有擔 任校長所需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並能勝任校長的工作。不但確保校長專業素質, 更促進專業化特徵強調專業知能的實現。 綜上所述,小學校長資格條件在校長專業證照制度的實施,乃依校長所必具 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建立一套標準,作為審核檢定申請者的資格規定,主要功 能是促進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以及掌握從業知識與技能,以提高校長素質,進而.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源化產業為有工廠 登記之製造業,須檢 附下列之資格證明文 件之一:.

(1)針對具有中子研究專長者,具備下列要件之 一:①物理、化學、核工系所博士畢業,具 二年以上中子研究經驗;執行中子散射、繞

教師有第一項第三款或第四款規定情形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二以

教師有第一項第三款或第四款規定情形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二以

步驟一、請各校註冊組長協助,由學務管理系 統計算成績並下載相關成績報表

前一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 70 分以上者,操行成績甲等(80 分以上) 。成績單未登記 有操性成績者,須檢附【表二】獎學金推薦函乙份。2. 前一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