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韓國與台灣產業的知識活動之比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韓國與台灣產業的知識活動之比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思華博士. 韓國與台灣產業的知識活動之比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林弘 撰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v.

(2) 目錄 第壹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貳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國家創新系統……………………………………………………... 第二節、知識流通與知識的利用…………………………………………... 第三節、知識創造…………………………………………………………... 第參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觀念性架構………………………………………………………... 一、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 第二節、研究變數定義……………………………………………………... 一、知識活動……………………………………………………………... 二、知識流通方式……………………………………………………….. 三、各對象觀察重點…………………………………………………….. 第三節、研究命題…………………………………………………………..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個案選擇…………………………………………….. 一、研究方法……………………………………………………………... 二、個案選擇……………………………………………………………... 三、研究限制……………………………………………………………... 第肆章、個案一-韓國……………………………………………………….. 第一節、韓國電子產業…………………………………………………….. 一、產業簡介…………………………………………………………….. (一)消費性電子產品………………………………………………….. (二)資訊電子產品…………………………………………………….. 二、企業簡介…………………………………………………………….. (一)LG(樂金)………………………………………………………. (二)三星……………………………………………………………….. (三)現代……………………………………………………………….. (四)技術的領先……………………………………………………….. 三、政府的角色………………………………………………………….. 四、公有研究機構……………………………………………………….. 五、大學…………………………………………………………………... 六、知識活動…………………………………………………………….. (一)知識流通………………………………………………………….. (二)知識創造…………………………………………………………. (三)知識加值………………………………………………………….. 第二節、韓國半導體產業………………………………………………….. 一、產業簡介…………………………………………………………….. (ㄧ)產業現況簡介…………………………………………………….. (二)產業的發展過程………………………………………………….. 二、廠商簡介…………………………………………………………….. (ㄧ)三星……………………………………………………………….. (二)現代………………………………………………………………...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 1 2 3 3 4 10 13 13 13 16 16 16 17 19 21 21 22 22 24 24 24 24 26 28 28 33 38 39 40 42 42 42 42 46 47 48 48 48 49 52 52 58.

(3) (三)LG……………………………………………………………….. 三、政府的角色………………………………………………………….. 四、公有研究機構……………………………………………………….. 五、知識活動…………………………………………………………….. (一)知識流通………………………………………………………….. (二)知識創造………………………………………………………….. (三)知識加值………………………………………………………….. 第伍章、個案二-台灣……………………………………………………….. 第一節、台灣電子產業…………………………………………………….. 一、台灣電子產業簡介………………………………………………….. (一)產業發展簡介…………………………………………………….. (二)台灣消費電子產業……………………………………………….. (三)台灣資訊電子產業……………………………………………….. 二、廠商簡介…………………………………………………………….. (一)東元電機………………………………………………………….. (二)宏碁電腦公司…………………………………………………….. 三、政府的角色………………………………………………………….. 四、公有研究機構……………………………………………………….. 五、知識活動…………………………………………………………….. (一)知識流通………………………………………………………….. (二)知識創造………………………………………………………….. (三)知識加值………………………………………………………….. 第二節、台灣半導體產業………………………………………………….. 一、台灣半導體產業簡介……………………………………………….. 二、廠商簡介…………………………………………………………….. (一)民間部門的興起………………………………………………….. (二)台灣積體電路公司……………………………………………….. (三)聯華電子公司…………………………………………………….. (四)華邦電子………………………………………………………… (五)德碁半導體……………………………………………………….. (六)產業內合作……………………………………………………….. (七)主要的技術來源-國外廠商…………………………………….. 三、政府的角色………………………………………………………….. 四、公有研究機構的角色……………………………………………….. (一)技術引進的推動者……………………………………………….. (二)產-研合作……………………………………………………….. 五、知識活動……………………………………………………………... (一)知識流通………………………………………………………….. (二)知識創造………………………………………………………….. (三)知識加值………………………………………………………….. 第陸章、個案分析…………………………………………………………….. 第一節、韓國電子產業整理……………………………………………….. 一、產業發展三階段的區分…………………………………………….. 二、各階段知識流通…………………………………………………….. 三、重要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一)第一階段………………………………………………………….. (二)第二階段…………………………………………………………...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0 62 64 66 66 68 70 71 71 71 71 73 73 82 82 86 90 91 93 93 95 96 97 97 103 103 104 104 107 109 110 112 113 113 113 115 115 115 118 119 120 120 120 121 125 125 127.

(4) (三)第三階段………………………………………………………….. 四、知識流通活動類型與內涵………………………………………….. 五、知識創造活動與內涵……………………………………………….. 六、知識加值活動與內涵……………………………………………….. 七、三階段知識活動彙整……………………………………………….. 八、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九、三階段彙整………………………………………………………….. 第二節、台灣電子產業整理……………………………………………….. 一、產業發展三階段的區分…………………………………………….. 二、各階段知識流通…………………………………………………….. 三、重要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一)第一階段………………………………………………………….. (二)第二階段………………………………………………………….. (三)第三階段………………………………………………………….. 四、知識流通活動類型與內涵………………………………………….. 五、知識創造活動與內涵……………………………………………….. 六、知識加值活動與內涵……………………………………………….. 七、三階段知識活動彙整……………………………………………….. 八、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九、三階段彙整………………………………………………………….. 第三節、韓國台灣電子產業比較………………………………………….. 一、知識流通方式之比較……………………………………………….. 二、知識流通活動類型之比較………………………………………….. 三、知識創造活動之比較……………………………………………….. 四、知識加值活動之比較……………………………………………….. 五、產業三階段之比較………………………………………………….. 第四節、韓國半導體產業整理…………………………………………….. 一、產業發展三階段的區分…………………………………………….. 二、各階段知識流通…………………………………………………….. 三、重要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一)第一階段………………………………………………………….. (二)第二階段………………………………………………………….. (三)第三階段………………………………………………………….. 四、知識流通活動類型與內涵………………………………………….. 五、知識創造活動與內涵……………………………………………….. 六、知識加值活動與內涵……………………………………………….. 七、三階段知識活動彙整……………………………………………….. 八、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九、三階段彙整………………………………………………………….. 第五節、台灣半導體產業整理…………………………………………….. 一、產業發展三階段的區分…………………………………………….. 二、各階段知識流通…………………………………………………….. 三、重要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一)第一階段………………………………………………………….. (二)第二階段………………………………………………………….. (三)第三階段………………………………………………………….. 四、知識流通活動類型與內涵…………………………………………...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29 130 132 133 134 135 136 139 139 140 143 143 145 147 148 147 151 152 152 153 156 156 157 157 158 159 161 161 162 165 165 167 168 170 171 173 174 174 175 178 178 179 182 182 183 185 187.

(5) 五、知識創造活動與內涵……………………………………………….. 六、知識加值活動與內涵……………………………………………….. 七、三階段知識活動彙整……………………………………………….. 八、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九、三階段彙整………………………………………………………….. 第六節、韓國台灣半導體產業比較……………………………………….. 一、知識流通方式之比較……………………………………………….. 二、知識流通活動類型之比較………………………………………….. 三、知識創造活動之比較……………………………………………… 四、知識加值活動之比較……………………………………………….. 五、產業三階段之比較………………………………………………….. 第柒章、研究發現與結論……………………………………………………. 第一節、研究發現…………………………………………………………. 第二節、結論與建議………………………………………………………. 參考資料………………………………………………………………………..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88 189 190 191 191 194 194 195 195 196 197 200 200 207 210.

(6) 表目錄. 表 2-2-1 知識流通路徑與統治機制…………………………………………... 表 3-2-1 不同階段的關察重點以及成員間的角色…………………………... 表 4-1-1 韓國電子產品之生產與出口資料…………………………………... 表 4-1-2 LG 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4-1-3 三星各產品推出時間與開發方式…………………………………... 表 4-1-4 三星的策略聯盟對象………………………………………….…….. 表 4-1-5 三星購併或取得股權對象…………………………………………... 表 4-1-6 三星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4-1-7 現代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4-1-8 1960 至 1970 年代韓國廠商進行技術移轉與授權表……………… 表 4-1-9 1980 年代前韓國廠商進行逆向工程表…………………………….. 表 4-1-10 1980 年代韓國廠商購併獲取得經營權之對象表………………… 表 4-1-11 1980 年代韓國廠商進行代工表…………………………………… 表 4-1-12 1990 年代韓國廠商進行合作研發與策略聯盟表………………… 表 4-2-1 韓國半導體產業與競爭對手技術差距表…………………………... 表 4-2-2 三星策略聯盟對象與合作內容…………………………………….. 表 4-2-3 三星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4-2-4 現代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4-2-5 LG 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4-2-6 韓國 1980 年代前技術移轉與授權…………………………………. 表 4-2-7 外國廠商在韓國設立分公司或合資公司…………………………... 表 4-2-8 韓國取得技術移轉與授權對象與內容表…………………………... 表 4-2-9 韓國進行合作研發對象與內容表…………………………………... 表 4-2-10 韓國半導體廠商專利申請數………………………………………. 表 5-1-1 台灣廠商代工桌上型電腦一覽表…………………………………... 表 5-1-2 台灣主機板 1996-2001 年出貨統計與預測………………………… 表 5-1-3 主機板廠商擴展競爭力策略方案…………………………………... 表 5-1-4 台灣 PC 用電源供應器出貨量預測………………………………… 表 5-1-5 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一覽表………………………………………... 表 5-1-6 表電腦系統與周邊產品的知識取得方式與創造類型……………... 表 5-1-7 東元電機大事記……………………………………………………... 表 5-1-8 東元電機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5-1-9 宏碁公司大事記……………………………………………………... 表 5-1-10 東元電機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5-1-11 台灣政府輔助電子產業工作內容…………………………………. 表 5-1-12 台灣研究機構成果一覽表…………………………………………. 表 5-1-13 台灣廠商技術移轉與授權對象與內容表…………………………. 表 5-2-1 積體電路示範工廠與美國平均比較表……………………………... 表 5-2-2 聯華電子合作對象…………………………………………………... 表 5-2-3 聯華電子知識流通活動彙整表……………………………………... 表 5-2-4 華邦電子的合作對象………………………………………………... 表 5-2-5 台灣主要半導體廠商技術取得方式與內容………………………....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9 20 26 32 36 36 37 37 39 43 44 44 45 45 52 56 57 60 62 66 67 67 68 69 74 75 75 76 77 81 85 86 89 89 90 92 93 99 106 107 109 112.

(7) 表 5-2-6 1970 至 1980 年代工研院電子所引進之技術……………………… 表 5-2-7 1980 年代積體電路技術之移轉…………………………………….. 表 5-2-8 台灣廠商進行技術移轉與授權對象與內容表……………………... 表 5-2-9 台灣廠商進行合作研發對象與內容表……………………………... 表 5-2-10 台灣半導體產值表…………………………………………………. 表 6-1-1 韓國電子產業三階段區分表………………………………………... 表 6-1-2 韓國電子產業第一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1-3 韓國電子產業第二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1-4 韓國電子產業第三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1-5 韓國電子產業第一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1-6 韓國電子產業第二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1-7 韓國電子產業第三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1-8 韓國電子產業知識流通活動與內涵………………………………... 表 6-1-9 韓國電子產業知識創造活動與內涵………………………………... 表 6-1-10 韓國電子產業知識加值活動與內涵………………………………. 表 6-1-11 韓國電子產業知識活動彙整………………………………………. 表 6-1-12 韓國電子產業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表 6-1-13 韓國電子產業各階段彙整…………………………………………. 表 6-2-1 台灣電子產業三階段區分表………………………………………... 表 6-2-2 台灣電子產業第一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2-3 台灣電子產業第二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2-4 台灣電子產業第三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2-5 台灣電子產業第一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2-6 台灣電子產業第二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2-7 台灣電子產業第三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2-8 台灣電子產業知識流通活動與內涵………………………………... 表 6-2-9 台灣電子產業知識創造活動與內涵………………………………... 表 6-2-10 台灣電子產業知識加值活動與內涵………………………………. 表 6-2-11 台灣電子產業知識活動彙整………………………………………. 表 6-2-12 台灣電子產業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表 6-2-13 台灣電子產業各階段彙整…………………………………………. 表 6-3-1 韓國與台灣電子產業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表 6-3-2 韓國台灣知識流通活動之比較…………………………………….. 表 6-3-3 韓國台灣知識創造活動之比較……………………………………... 表 6-3-4 韓國台灣知識加值活動之比較……………………………………... 表 6-3-5 韓國與台灣第一階段比較…………………………………………... 表 6-3-6 韓國與台灣第二階段比較…………………………………………... 表 6-3-7 韓國與台灣第三階段比較…………………………………………... 表 6-4-1 韓國半導體產業三階段區分表……………………………………... 表 6-4-2 韓國半導體產業第一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4-3 韓國半導體產業第二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4-4 韓國半導體產業第三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4-5 韓國半導體產業第一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4-6 韓國半導體產業第二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4-7 韓國半導體產業第三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4-8 韓國半導體產業知識流通活動與內涵……………………………... 表 6-4-9 韓國半導體產業知識創造活動與內涵……………………………....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14 114 116 117 118 120 121 123 124 126 129 130 131 133 133 134 135 137 139 140 141 142 144 146 147 148 150 151 152 153 154 156 157 158 159 159 160 160 161 162 163 164 166 168 169 171 172.

(8) 表 6-4-10 韓國半導體產業知識加值活動與內涵……………………………. 表 6-4-11 韓國半導體產業知識活動彙整……………………………………. 表 6-4-12 韓國半導體產業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表 6-4-13 韓國半導體產業各階段彙整………………………………………. 表 6-5-1 台灣半導體產業三階段區分表……………………………………... 表 6-5-2 台灣半導體產業第一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5-3 台灣半導體產業第二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5-4 台灣半導體產業第三階段知識流通活動整理……………………... 表 6-5-5 台灣半導體產業第二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5-6 台灣半導體產業第二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5-7 台灣半導體產業第一階段重要知識流通活動彙整………………... 表 6-5-8 台灣半導體產業知識流通活動與內涵……………………………... 表 6-5-9 台灣半導體產業知識創造活動與內涵……………………………... 表 6-5-10 台灣半導體產業知識加值活動與內涵……………………………. 表 6-5-11 台灣半導體產業知識活動彙整……………………………………. 表 6-5-12 台灣半導體產業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表 6-5-13 台灣半導體產業各階段彙整………………………………………. 表 6-6-1 韓國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知識流通方式彙整………………………... 表 6-6-2 韓國台灣知識流通活動之比較……………………………………... 表 6-6-3 韓國台灣知識創造活動之比較……………………………………... 表 6-6-4 韓國台灣知識加值活動之比較……………………………………... 表 6-6-5 韓國與台灣第一階段比較…………………………………………... 表 6-6-6 韓國與台灣第二階段比較…………………………………………... 表 6-6-7 韓國與台灣第三階段比較…………………………………………... 表 7-1-1 韓國半導體廠商專利申請數………………………………………... 表 7-1-2 台灣半導體產值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73 174 175 176 178 179 180 181 183 184 185 187 188 189 190 191 193 194 195 196 197 197 198 199 206 206.

(9) 圖目錄. 圖 2-2-1 知識移轉的五階段模式……………………………………………... 5 圖 2-2-2 技術取得來源/機制………………………………………………... 6 圖 2-2-3 經濟發展的雙軌模式………………………………………………... 8 圖 2-2-4 知識的轉換模式……………………………………………………... 11 圖 2-2-5 知識螺旋……………………………………………………………... 11 圖 3-2-1 以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 14 圖 3-2-2 以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中知識庫…………………………... 15 圖 3-2-3 本研究對各成員觀察重點…………………………………………... 18 圖 5-1-1 全球映像管供需趨勢分析…………………………………………... 81 圖 7-1-1 韓國與台灣廠商產業發展路徑圖…………………………………... 202 圖 7-1-2 韓國與台灣知識加值的差異………………………………………... 20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0) 第壹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二十世紀的後半葉,歐洲國家在美國的協助之下,從二次大戰後的廢墟中 逐漸復興,但是在地球的另一個半邊-亞洲-許多國家卻還在貧窮、落後的邊緣 掙扎。但是亞洲國家中一個獨特的成員-日本-開始急起直追,在一連串的品質. 政 治 大. 改進、成本減省以及許多努力之後,先後在汽車產業、鋼鐵業以及消費性電子產. 立. 品業有著卓越的表現,甚至較之歐美有過之而無不及,致使日本成為開發國家. ‧ 國. 學. 之一員。值此之際,在亞洲還有其他國家,也莫不奮力求進,乃至於有所謂的 「亞洲四小龍」-韓國、台灣、香港與新加坡-的出現。這四個國家人口並不多,國. ‧. 土面積也不大,卻創造出傲人的經濟成長與表現,一時之間,這四個國家成為. y. Nat. sit. 各國爭相研究與學習的對象。. n. al. er. io. 若論起經濟發展的模式,雖然這四個國家有著相似的文化背景,但是因為. i n U. v. 因為土地面積、人口、地理位置與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因此所採用的成長策略. Ch. engchi. 也自有其差異。如果我們以其中的韓國與台灣來比較,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兩個 國家之間的異同。首先,政府的角色。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政府的角色一直是 舉棋難定的,因為自有一派學者認為政府應該介入經濟與產業的發展;同時也 有另外一派抱持相反的看法。在實際的例子中,美國因為政府的放任自主而成功, 相反的,日本在發展半導體業的初期,卻是狹著政府政策控制、保護,而能夠取 代美國成為霸主。因此,兩國政府在政策的施行與態度方面是否有其異同? 其次,韓國政府扶植大財團的形成,以統合力量與競爭者一較長短;相反 的,台灣政府卻輔導中小型企業,以靈活的合作網路迂迴攻擊。兩者各有其優缺 點,但是,在何種產業或是何種競爭模式之下,哪一種策略是較為可行的? 1.

(11) 接著,韓國與台灣都經歷過「模仿」的策略時期,但是在這個時期結束之後 兩國各用了何種策略來創造出自己特有的競爭優勢?哪一種策略是比較有效的? 最重要的是,在探討韓國與台灣的知識流通模式之間的異同之外,本研究 也試圖藉由兩個國家產業發展的過程,分析在不同時期由於技術能力的不同是 否會影響知識流通的方式?此外,在不同的時期之間,知識創造與知識加值活 動之間是否有其程度上與本質上的異同。. 第二節、研究目的. 政 治 大 本研究希望達到下列幾項目的: 立. ‧ 國. 學. 1. 後進國家是否必須先進行「知識流通」以累積知識? 2. 產業的成功是否三種知識活動都非常頻繁?. 知識創造、知識加值是否有其異同?. Nat. n. al. er. io. 5. 韓國與台灣的發展方式與策略是否不同?. sit. 4. 知識流通的方式是否因為產業特性而有所不同?. y. ‧. 3. 韓國與台灣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是否有不同的知識活動產生?知識流通、. i n U. v. 因此本研究希望以次級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探討韓國與台灣的產業發展過. Ch. engchi. 程,並且對於知識活動進行研究分析,以期達到上述的研究目的。. 2.

(12) 第貳章、文獻探討. 本章的目的在於將過去有關於「知識管理」相關的文獻進行整理,並選取出 與本研究有關或是對於本研究有所幫助的文獻,進行進一步的討論,以利本研 究發展出適合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首先先從「國家創新系統」開始探討,希望以「國家創新系統」的理論, 尋找出在研究產業發展時,必須注重的角色。接著由於韓國與台灣都是新近工業. 政 治 大 的相關文獻。當取得知識之後,知識必須妥善的轉化與利用,因此本研究接著研 立. 化國家(NIC),許多知識都是從國外取得,因此本研究接著研究「知識流通」. 創造,因此進行「知識創造」的相關文獻的整理研究。. 學. ‧ 國. 究「知識利用」的相關文獻。最後,本研究為了探討在韓國與台灣的產業中知識的. er. io. sit. y. ‧. Nat. 第一節、國家創新系統. al. n. v i n Ch 在進行韓國與台灣之間比較之前,先引用國家創新系統的理論,可以對於 engchi U. 後續研究中所需要注意的對象,先進行釐清。. Nelson(1993)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他企圖以一個較為宏觀的 角度-國家系統-來解釋技術的創新行為,如此的系統是由產業、大學、政府研 究機構以及政府等成員構成,以政府引導或是企業生存等等因素作為前提,在 共同合作互動之下,創造出新的產品技術或是製程技術。 雖然國家創新系統所專注的是系統內各成員之間的互動乃至於對於技術的 取得、運用以至於自行創造出新的技術(能力)。也就是說,國家創新系統關注 的對象是技術,而方法則是成員之間的互動。事實上,技術本身也是知識的一種,. 3.

(13) 也是知識具體化之後的呈現,因此在這個觀點之下,國家創新系統所關注的是 系統內的知識的創造。 然而即便是如此,國家創新系統所強調的是知識的創造,但並不一定是具 有價值的知識。如果以知識社會的觀點來看,國家創新系統所更應該進行的是有 價值的知識的創造,或是將創造出的知識,運用某些機制將其轉化成有價值的 活動或是商品,已這管觀點來看知識創造是更具意義的,但是國家創新系統顯 然並不能處理這個部份。 此外,對於國將創新系統而言,其所著重的角度在於知識的創新,但是在 系統之中,除了知識的創造之外,知識的流通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而這裡的. 政 治 大. 知識流通可以是系統內成員之間的知識流通,也可以是跨國際的跨系統之間的. 立. 流通。根據 Pim den Hertog 以及 Rob Bilderbeek(1996)的看法,他們認為國家. ‧ 國. 學. 創新系統中,不但僅僅有知識的創造,同時也有知識的流通。 對於一個國家創新系統而言,系統內成員之間的互動,或是 Nelson 所說的. ‧. 「互動學習」,其實也就是一種知識流通的形態(Nelson,1993)。以一個較為低. y. Nat. sit. 度開發的經濟體而言,其國家創新系統不可能在技術落後的現象之下,仍然能. n. al. er. io. 夠有進行有價值的知識的創造活動,比較可能發生的是透過國際合作的方式,. i n U. v. 從開發國家取得技術,也就是進行知識的流通。此外,在國家創新系統運作的時. Ch. engchi. 候,所代表的勢將所取得的知識,進行系統內的流通,並以系統內成員之間的 互動行為,創造出更新、更有價值的知識。所以,國家創新系統不僅僅是知識的 創造,同時也包含了知識的流通。. 第二節、知識流通與知識的利用. 當組織認知到組織內缺乏某種知識的時候,便產生了「知識缺口」 (knowledge gap),因此就必須從某些來源取得知識,並將之移轉進入組織 ,. 4.

(14) 「溝通」、 Gilbert & Gordey-Hayes 提出的知識移轉五階段模式,分別是「取得」、 「應用」、 「接受」以及「同化」,不同階段表示真實的學習發生的有無或是程度,這 五個階段構成一個動態的知識移轉的模式(Gilbert, Gordey-Hayes,1996)。. 知識移轉. 取得. 組織的核心 日常工作. 立. 政 治 大. 同化. 溝通. 應用. ‧ 國. 學 接受. ‧. n. Ch. engchi. er. io. al. sit. y. Nat. 真實的學 習發生. i n U. v. 圖 2-2-1:知識移轉的五階段模式 資料來源:Gilbert, Gordey-Hayes,1996. 韓國學者 Kim(1997)認為技術的取得可以有三個來源,分別是國際社群、 國內社群,以及企業內部。以國際社群為來源的技術又可以分成:依附在設備上、 依附在人員上、印出的文件、海外供應商以及海外顧客。國內技術的來源又可以分 成:大學、研究機構、其他企業以及其他支援系統。企業內部的努力的呈現就是技 術的能力,而技術的能力可以從 R&D 或是生產活動的做中學而得到。. 5.

(15) 根據 Kim 的看法,技術,或說知識,的來源有三個,但是以低度開發的國 家而言,因為其國家創新系統中各成員的不成熟,因此較為有效的知識的取得 來原是海外的已開發國家,是故,本研究希望在前期把重心放在以國外為來源 的知識流通,同時期國內的來源就不是如此重要,而企業層級的努力因為層級 較低,因此並不把個別企業的 R&D 或是生產活動作為討論的對象。. Leonard-Barton(1996)將技術知識之來源分成諮詢者、顧客、國家實驗室 、 Vendor、大學、其他競爭性公司與其他非競爭性公司。並依照「可以學得新技術之 潛力」以及「承諾度高低」,將由外部引入知識之模式區分如下圖:. 立. 授權. Access. y. sit. io. n. al. 新能耐 新產品、製程. er. 低. 研發 契約. 教育 取得. 共同 發展. Nat. 授權 觀察. 合資. ‧. 承 諾. 購併. 學. ‧ 國. 高. 政 治 大. Ch. engchi. i n U. Window. v. 圖 2-2-2:技術取得來源/機制 資料來源:Leonard-Barton,1996. 對於本研究而言,知識流通方式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項目,但是對於林林總 總的流通方式,到底在這些模式之間有何相對性的差異,或是在何種構面上出 現程度不同的歧異,對於知識流通後的修正與創造,應該會有某些程度上的影 響,因此,本文獻所提出之知識流通模式對於本研究具有正面價值。. 6.

(16) 前述韓國學者 Kim(1992)也提出了一個雙軌的技術移轉模式,此模式可 用來解釋開發中國家(Catching-up Countries)如何從開發國家取得知識。根據此 模式,知識的來源,也就是開發國家會歷經三個階段,同時開發中國家也會歷 經三個階段,分別是「取得」、 「同化」以及「改善」。若將將這兩個軌道組合在一起, 就是一個完整的跨國的知識流通模式,圖示如下: 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為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要從國外取得較新的知 識,若是以國家創新系統的觀點來看,所代表的就是一個系統必須從外界取得 知識,以作為系統發展的必要能源。但如果單純以知識流通來看,並不能解釋國. 政 治 大. 家創新系統中,對於知識的取得、修正乃至於創造自有的知識的完整演進,因此,. 立. 除了對於知識流通方式的探討之外,同時必須對於知識取得之後的利用,進行. ‧ 國. 學. 進一步的釐清。.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17) 先進國家 產品創新. 製程創新. 創新的程度. 時間. 新技術出現. 立. 強化. 成熟. 政 治 大 技術移轉. ‧ 國. 學. 技術生成. ‧. n. al. y. sit. 同化. 改善. er. io. 技術的能力. Nat. 後進國家. 改善. Ch. 取得. engchi. i n U. v. 同化. 取得 時間. 圖 2-2-3:經濟發展的雙軌模式 資料來源:Kim,1992. Larsen(1980)對於知識的利用,提出了三個利用的類型:完全利用、修正 採用以及部份利用。其中完全利用所指的是對於其取得的知識照本宣科的完整採. 8.

(18) 用,例如農業技術的知識,並不因為使用者或是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等做調整而 完全照用。完全利用並不是利用唯一個互動的過程。修正採用所代表的是將知識 依照使用者的需要進行修正調整,以符合使用的情境。修正採用又稱為採用 ( adaptation ) 、 再 發 明 ( reinvention ) 、 擷 用 ( cooptation ) 或 修 正 (modification)。部份修正通常是屬概念性(conceptual)的利用,指的是使用 者取用其適合之部份予以利用。 知識流通並不是僅僅包含將某些知識從某處「搬移」到另一處,而事實上, 知識移轉之後,組織必須透過某些學習的活動,才能將這些知識化為己用,如 此所取得的知識,方可蓄積於組織之中,同時成為新的知識創造的基礎。. 政 治 大. 吳思華(民 87)在對國內半導體產業、資訊產業與航空業所做的研究,整. 立. 學 表 2-2-1:知識流通路徑與統治機制. n. al. 人際網路 委託研究 合作研發. Ch. 研—產. 育成中心 衍生公司. 國外—產. 直接投資 成立分公司. engchi. 委託研究 合作研發 人才培育. 交互授權 合作研發 代工製造 加盟連鎖. 9. i n U. v. 公開市場. 技術移轉 研討會 咨詢服務 專利買賣 人才培育 技術移轉 專利買賣 創新公司 研討會 諮詢服務 資訊服務 開放實驗室 人員流動 技術移轉 技術授權 專利買賣 人才回流. sit. io. 育成中心 研究中心 公司. y. 合作網路. Nat. 路徑 學—產. 內部組織. er. 統治機制. ‧. ‧ 國. 理出知識流通的路徑以及統治機制之間的關係如下:.

(19) 產—產. 合資 多角化. 交互授權 合作生產 合作研發 代工製造 加盟連鎖. 技術授權 技術擴散 專利買賣 人員流動. 資料來源:吳思華,民 87. 第三節、知識創造 Nonaka 與 Takeuchi(1995)認為組織中的知識創造是內隱性知識與外顯性 知識之間的轉換而成的,並進而提出所謂的「知識螺旋」的模式來解釋知識的創. 政 治 大. 造。根據「知識螺旋」的理論,組織的知識創造是一種螺旋的過程,由個人層次開. 立. 始,逐漸上升並擴大互動範圍,從個人擴散到團體、組織,最後至組織外。而「知. ‧ 國. 學. 識螺旋」是由下列四個步驟所構成的:. 共同化:由內隱到內隱,藉由分享經驗而達到創造內隱知識的過程。. 2.. 外化:由內隱到外顯,內隱知識透過隱喻、類比、觀念、假設或模式表現. y. sit. n. al. er. 結合:外顯到外顯,將觀念加以系統化而形成知識體系的過程,牽涉. io. 3.. Nat. 出來。. ‧. 1.. i n U. 到結合不同的外顯知識到內隱知識體系。 4.. Ch. engchi. v. 內化:由外顯到內隱,以語言、故事傳達知識,或將其製成文件手冊, 皆有助於將外顯知識轉換成內隱知識。 To. From 內隱知識 外顯知識. 內隱知識 共同化. 外顯知識 外化. (共鳴的知識) 內化. (觀念性知識) 結合. (操作性知識). (系統化知識). 圖 2-2-4:知識的轉換模式 資料來源:Nonaka & Takeuchi,1995. 10.

(20) Nonaka 與 Takeuchi 同時認為組織本身不能創造知識,個人的內隱知識是組 織知識創造的基礎。. 對話 共同化. 外化. 內化. 結合. 建立活動 範圍. 連結外顯 知識. 做中學.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Nonaka & Takeuchi,1995 立 圖 2-2-5:知識螺旋. ‧ 國. 學. 雖然「知識螺旋」理論是解釋組織中知識創造的過程,而本研究是以國家層. ‧. 次或是以產業層次來看知識的創造,因此在層次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本研究希. sit. y. Nat. 望從「知識螺旋」中四個過程來觀察知識創造的活動是否有完整的基礎,亦即本. io. al. er. 研究假設當「知識螺旋」四個過程都完整的出現之後,知識創造的活動才可能出. n. 現。因此,縱使在研究層次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是「知識螺旋」對於知識創造的過. Ch. 程有更為明確而清晰的解析。. engchi. i n U. v. 吳思華(民 87)在對國內半導體、資訊以及航空產業的研究,發現產業中 成員間的互動程度,會影響成員之間的知識流通的內涵,研究發現,成員間的 互動程度越高,則成員間的知識流通內涵越豐富,研究同時也發現成員之間的 知識流通內涵越豐富越有助於組織的知識創造。 根據如此的研究發現,本研究認定以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中的成員 間互動關係會影響知識流通的內涵,並且進而影響知識創造的活動及成果,因 此在發展前期的知識流通所累積的知識存量,將會對於後續知識創造有實質的 影響。. 11.

(21) 第參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觀念性架構 一、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 以傳統的創新系統而言,比較關心的是體系中成員之間的努力,如何創造. 政 治 大 識的創造也許重要,但是知識的擴散更加重要,但是在這個階段,所重視的知 立. 出知識,也就是偏重於知識的創造。然而在多方的學者討論之下,也有人認為知. ‧ 國. 學. 識流通是體系中的流通。如果我們更廣的來看,國家創新系統必定存在著一個界 面,這個界面是與國際社會的連結之處,因為科技的發達,界面的存在更為虛. ‧. 擬,但是依然存在(否則國家創新系統就毫無意義了),Nelson 本人對於國家. sit. y. Nat. 創新系統中的國家定位是否有意義也提出了澄清,他認為縱使國家之間的界線. al. er. io. 日益薄弱,而且一個國家內之企業以及研究機構已經漸漸成為跨國組織,但是. v. n. 一個國家所擁有的文化背景與特質,還是不容忽視的,這些隊於一個國家的發. Ch. engchi. i n U. 展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Nelson, R., 1993),也就是說跨系統的知識擴散也必 然存在,而且對於許多國家而言相當重要。 而知識經濟又認定知識的加值與重組、重複使用是有其價值的,所以以知識 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而言,就必須處理知識的創造、加值以及流通。因此,本 研究假設流通的機制必須運作良好,才能為知識的創造乃至於加值打好基礎, 而在良好的知識流通的基礎之上,知識的創造加值流通循環才能完整的表現, 進而產生正向回饋的效果。如果我們以縮小的體系來看,矽谷的知識流通機制非 常有效率,因此整個體系之內的知識創造與加值可以不斷的發生,終至資訊產 業的龍頭角色。. 12.

(22) 因此把前述的想法放進國家創新系統來看,原本的體系會有些許不同,如 下圖:. 學 ‧. 資料來源:本研究. io. 其中核心的部份放大來看會呈現如圖 3-2-2:. n. al. 值得注意的事項有三 1.. sit. y. Nat. 圖 3-2-1:以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 Ch. engchi. er. ‧ 國. 立. 政 治 大. i n U. v. 總體環境中三個角色共組知識庫,而且三角形之中包含創造、加值與流 通。. 2.. 從顧客回到知識庫的箭頭並非代表顧客直接參與知識的創造加值與流 通,而是類似顧客資本的概念,或是說提供價值給顧客也是企業的知 識之一,在本研究中並非討論的核心,故在途中以虛線顯示,但因為 其中要性而保留,未加以刪除。. 3.. 與海外知識來源間是雙箭頭,但以台灣與韓國來看,前期只有單箭頭。. 13.

(2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圖 3-2-2:以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中知識庫. Nat. sit. y. 資料來源:本研究. n. al. er. io. 從此圖可以清楚的看出,企業、研究機構、大學這三個角色共同建立與分享. v. 知識庫,同時透過知識的創造、加值與流通更有效的運用知識褲中的知識,並且 豐厚了知識庫的內涵。. Ch. engchi. i n U. 然而根據 Nelson(1993)的看法,雖然國家創新系統包括了四個主要的成 員,但是每個成員對於知識的流通、創造與加值的貢獻方式與程度是不同的 , Nelson 也認為即使在當時,企業擁有的實驗室與研究室已經超越公有研究機構 以及大學的實驗室,成為大多數領域中具有支配性的角色,加上 Kim(1996) 認為韓國的大學在數量上不斷擴充,然而在知識創造上的能力低落,然而對於 培養產業所需的基礎人才,卻有期正面的幫助。因此在國家創新系統的角色的定 義方面,必須將其對於知識活動的貢獻做一個更動。. 14.

(24) 第二節、研究變數定義 一、知識活動 以下對於本研究所須探討之知識活動:知識流通、知識創造與知識加值進行 定義: 1.. 知識流通 本研究所欲探討的「知識流通」就是將知識從來源處移動到接受者處,但必. 須包含接受者的學習行為。. 立. 政 治 大. 由於知識流通是比較具象的活動,因此本研究採用 11 種知識流動的方式來. ‧ 國. 知識創造. ‧. 2.. 學. 觀察兩國的知識流通活動,相關的知識流通方式的定義詳見下文。. sit. y. Nat. 本研究定義「知識加值」是系統中創造出系統中成員未曾擁有的或是對全世. 3.. al. n. 等各類的知識。. er. io. 界而言是全新的知識。而如此的知識可以是產品知識、製成知識或是專業服務等. Ch. engchi. i n U. v. 知識加值 本研究欲探討的「知識加值」是將取得或是流通取得或是創造出的知識運用. 在商品化之後所產生的市場價值。知識加值不只是包含將知識轉化成產品進而銷 售所得到的利潤,並且包含其他代工與專業服務等等業務所產生的利潤. 二、知識流通方式 由於本研究從知識的流通作為出發點,因此為了研究韓國與台灣產業的知. 15.

(25) 識流通,必須設定觀察的變數,以確定知識流通活動的出現與否。本研究引用吳 思華(民 87)對於知識流通的路徑以及統治機制之間的關係之研究,並將其路 徑分類取消,歸納出十一種知識流通的方式,這十一種知識流通的方式與其定 義分別如下: 1.. 取得經營權或購併:企業藉由取得其他企業的經營權以取得該企業的 知識,並將其知識作為己用。. 2.. 多角化:本研究所觀察的多角化是「非相關多角化」,也就是企業取得 其他產業的之是以跨入該產業。. 3.. 合作研發與合作生產:本研究所觀察的合作研發與合作生產就是廠商. 政 治 大. 或是研究機構、大學之間所進行的合作研發或生產,因為在進行合作研. 立. 發或生產時,相關的知識慧在成員之間流動,因此也是知識流通的方. ‧ 國. 學. 式之一。 4.. 代工製造:也就是廠商接受其他廠商的訂單代其生產,由於怠工買主. ‧. 大都會在產品規格、生產技術或生產流程、品管等方面進行協助,因此. Nat. sit. n. al. er. 技術移轉與授權:亦即從其他廠商取得技術移轉或是技術授權,本研. io. 5.. y. 也是知識流通的方式之一。. i n U. v. 究所觀察的技術移轉與授權必須有正式的合約簽訂。 6.. Ch. engchi. 人員流動(國內外):包括了國內與國際間的人流動,像是挖角、從海 外歸國等等。. 7.. 衍生公司:研究機構將人員與技術釋出成立公司,此公司即是衍生公 司。. 8.. 人才培育:本研究將人才培育定義成大學將既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若是有相關的科系或是實質的成果,即代表藉由人才培育所進行的知 識流通活動有發生。. 9.. 成立分公司(包含合資、直接投資):本研究所觀察的分公司的成立是 海外的先進廠商進行跨國的投資行為,包括合資成立分公司或是海外. 16.

(26) 直投(FDI)成立分公司。 10. 策略聯盟:亦即兩個或多個企業為了達到期策略目的而進行的組織資 源、能力的互換,也是知識流通的方式之一。 11. 逆向工程:廠商將其他廠商的產品拆解之後,取得相關的知識。 在半導體產業中,因為「逆向工程」的難以進行,因此省略之,而在電子產 業中,將進行十一種方式的分析。. 三、各對象觀察重點. 政 治 大. 根據前述的創新系統成員對於知識活動的貢獻不一,加上研究時間與能力. 立. 有限,因此本研究以產業發展為軸線,並將觀察重點放在「企業」上,以產業成. ‧ 國. 學. 長與企業的知識活動作為研究重心,而其他三個成原則以輔助的方式進行分析。 四個成員的觀察重點如下述: 企業. ‧. 1.. Nat. sit. y. 對於企業而言,觀察的重點在於企業所進行的知識活動,包括了知識流通、. n. al. 企業在產業發展與知識庫累積過程中的角色。. 2.. Ch. engchi. er. io. 知識創造與知識加值三種知識活動,包含了知識活動的類型與內涵,藉此了解. i n U. v. 政府 本研究對於政府的觀察注重於政府是否協助產業的發展?例如政府是否保. 護國內市場?是否有特別的政策來協助產業發展?. 3.. 研究機構 本研究所觀察的研究單位是以公有研究單位為主,而將企業的研究機構劃. 歸企業的部份,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的研究機構比較難以跟企業區分。本研究觀察 研究機構是否作為產業的先驅者?或只是扮演著合作研發的角色,甚或對於產. 17.

(27) 業發展並沒有實際功效?因此本研究將整理研究機構所進行研發計畫之資料進 行整理分析。. 4.. 大學 以後進國家而言,大學在於研究方面似乎是不如先進國家,因此雖然「國家. 創新系統」認為大學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成員,然而在韓國與台灣兩個國家中,其 功能似乎與先進國家的大學有所不同。在此姑且不論大學是否應該列為成員之一, 但至少大學在培養人才方面,有其重要性,因此本研究對大學的觀察重點除了 研發與合作研發之外,還探討在培養人才發面的能力。.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3-2-3 本研究對各成員觀察重點 資料來源:本研究. 第三節、研究命題 本研究依據前述的以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作為研究的主軸,因此本. 18.

數據

圖 2-2-3:經濟發展的雙軌模式 資料來源:Kim,1992 Larsen(1980)對於知識的利用,提出了三個利用的類型:完全利用、修正先進國家創新的程度時間新技術出現強化成熟技術生成改善同化取得改善同化取得技術移轉時間後進國家技術的能力產品創新製程創新‧國立政 治 大學‧Nationa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3-2-2:以知識為基礎的國家創新系統中知識庫 資料來源:本研究 從此圖可以清楚的看出,企業、研究機構、大學這三個角色共同建立與分享 知識庫,同時透過知識的創造、加值與流通更有效的運用知識褲中的知識,並且 豐厚了知識庫的內涵。 然而根據 Nelson(1993)的看法,雖然國家創新系統包括了四個主要的成 員,但是每個成員對於知識的流通、創造與加值的貢獻方式與程度是不同的 , Nelson 也認為即使在當時,企業擁有的實驗室與研究室已經超越公有研究機構 以及大學的實驗室,成為大多數領域中具有支配性的角色,
表 4-1-8 1960 至 1970 年代韓國廠商進行技術移轉與授權表 時間 廠商 技術來源 技術移轉與授權內容 1961 年 三星 Matsushita 協助建立電晶體收音機的工廠 1962 年 Goldstar Sanyo 協助建立電晶體收音機的工廠 1965 年 LG HITACHI 黑白電視機技術授權 1974 年 LG、KIST 共同研發 的成員 RCA 彩色電視機的技術授權 1977 年 三星 HP 導入最先進的產品以及技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9 1980 年代前韓國廠商進行逆
表 4-1-10 1980 年代韓國廠商購併獲取得經營權之對象表 時間 廠商 購併或取得經營權之對象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9 資訊與網路技術 佳作 李喬安 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勞動部勞動力發 展署桃竹苗分署. 39 資訊與網路技術 佳作

是所有正向指標中最低者;其次是「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 本形成之變動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GDP 成長率」,二者 的平均值分別為 5.10 分與 5.13

三、投資 保障勞工 根據韓國法律規定,公會有權與資方談判各項福

勞動部為促進青少年就業,及培訓契合企業需求之優質專業技術人 力,自民國 92 年與教育部合作,引進德國「雙軌制」(Dual

在重工業方面,由於國家經濟的巨幅變化,亞 塞拜然的工業發展在 1995 至 2008 年之間取得重大 成就,1994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