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方節慶的抵抗與改變 ─ 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地方節慶的抵抗與改變 ─ 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第四十五屆碩士論文. 地方節慶的抵抗與改變 ─ 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指導教授:譚鴻仁 研 究 生:簡銘達. 中華民國一〇五年七月.

(2) 摘要. 隨著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台灣的產業結構從過去以農業為主逐漸朝向以工、 商業為主的社會,過程中除帶給地區經濟成長外也帶來環境汙染等外部效應。其 中桃園市觀音區也面臨這樣的問題,而造成日後在地居民的抗爭。然而有趣的是 之後在地居民的抗爭運動造成蓮花休閒產業出現以及桃園蓮花季的舉辦,並發展 為觀音區重要的節慶及產業。目前該產業以及節慶的發展遇到困境,在地居民也 試圖做出改變解決現況。另一方面,桃園獨特的產業地景埤塘始終沒有與節慶做 結合,也沒被徵招進活動之中,反而是被地方政府所重視,並提出如地景藝術節、 世界遺產潛力點作為保存的形式,形成反差。本研究認為桃園蓮花季獨特的歷史 發展過程除反映地方如何回應外,也反映出地方節慶的多元意義,並非只是經濟 產業活動。另外埤塘與不同行動者的關係也顯示埤塘的意義歷史轉變以及與地方 間的疏離。. 本研究發現,桃園蓮花季節慶不純然只是一種經濟產業活動,而是一種地方 對工業入侵的抵抗,透過蓮花徵召各個行動者進行協同合作抵抗。然而隨著桃園 蓮花季的擴張、資本主義的逐漸入侵,桃園蓮花季的意義已轉變,失去過往的抵 抗目的,同時原有建構的網絡也逐漸分崩離析。另一方面,埤塘對政府而言是國 族認同及其治理的象徵,然對在地而言則呈現疏離。透過對桃園蓮花季的分析討 論,本研究補充節慶以及桃園蓮花季不同面向的討論,提供鄉村發展下的不同觀 點分析。. 關鍵字:桃園蓮花季、節慶、埤塘、行動者網絡. I.

(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aiwan’s economic structure has gradually transferred from agriculture towards business and industry society. This brought about not only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uanyin is just a case in point and local people organized themselves to protest against the degradation of Guanyin’s environment. However, this social movement resulted in local leisure industry and Taoyuan Lotus Festival, which beca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Guanyin. On the other hand, in recent years, ponds in Taoyuan has been valu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such promotional activities as “Land Art Festival‘, “World Heritage Potential Points” have been proposed. But ponds and Taoyuan Lotus Festival have not come together. Ponds have never been enrolled in Taoyuan Lotus Festival networks. This study argues festival is not just an economic activity and demonstrates how local people reacted to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by holding Taoyuan Lotus Festival. The study also documen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tus festival and local ponds, showing their multiple meaning. This study finds that Taoyuan Lotus Festival is not just an economic industrial activity, but also a strategy of resistance against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Festival successfully enrolled various actors to collectively resis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owever, with the expansion of Taoyuan Lotus Festival and influence of capitalist “ mode of accumulation”, the meaning of Taoyuan Lotus Festival has been changed.The original local actor network had been gradually falling apart. On the other hand, local government takes ponds as a symbol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tool of governance, while ponds have been alienated from local people’s daily lives. Finally, with the analysis of Taoyuan Lotus Festival, the study shows different meaning of festiv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Taoyuan Lotus Festival, Festival, Pond, Actor-network Theory. II.

(4) 目. 次. 第一章 研究動機及目的 .........................................................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6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觀光節慶 ............................................................................................. 6 桃園蓮花季及觀音蓮花產業發展..................................................... 12 埤塘 ................................................................................................... 16 行動者網絡 ....................................................................................... 19. 第五節 小結 ................................................................................................... 24. .................................................................. 26 第一節 研究思維 ........................................................................................... 26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28 第三節 研究區簡介 ....................................................................................... 32 第四節 研究倫理 ........................................................................................... 37. .......................... 40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觀音的環境運動抗爭 ........................................................................ 40 從環境運動到地方節慶 .................................................................... 56 脫離地方的埤塘................................................................................ 78 小結 ................................................................................................... 86. ...................................... 87 第一節 桃園蓮花季的行動者網絡 ................................................................ 87 第二節 節慶作為一種抵抗 ............................................................................ 92 第三節 桃園蓮花季的網絡重組 .................................................................... 96 第四節 未被徵召的埤塘...............................................................................107 第五節 小結 .................................................................................................. 111. .........................................................................112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12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116. ...............................................................................118 III.

(5) 圖. 次. 圖 2-4-1:行動者網絡概念圖 ................................................................................ 21 圖 3-2-1:資料編碼示意圖 .................................................................................... 31 圖 3-3-1:2016 桃園蓮花季入口意象 ................................................................... 34 圖 3-3-2:2016 桃園蓮花季主場地周邊蓮園 ........................................................ 34 圖 3-3-3:2016 桃園蓮花季 DM 內頁 ................................................................... 35 圖 3-3-4:研究區地形及水文圖 ............................................................................ 36 圖 4-1-1:觀音工業區工廠分布圖 ........................................................................ 41 圖 4-1-2:觀音工業區行業類型 ............................................................................ 43 圖 4-1-3:當時盜採砂石事件剪影及《觀音人》社區報創刊號 .......................... 47 圖 4-1-4:觀音文化工作陣出版刊物 .................................................................... 48 圖 4-1-5:觀音文化工作陣出版刊物 .................................................................... 48 圖 4-1-6:大堀溪事件相關剪影 ............................................................................ 51 圖 4-1-7:大堀溪事件相關剪影 ............................................................................ 52 圖 4-1-8:大堀溪生態保育協會文宣 .................................................................... 54 圖 4-2-1:《觀音人》雜誌蓮花圖片 ...................................................................... 58 圖 4-2-2:2014 年桃園桃園濱海搖滾樂................................................................ 63 圖 4-2-3:2015 年桃園夏日濱海音樂遊................................................................ 64 圖 4-2-4:2016 年仲夏‧荷樂系列活動................................................................ 65 圖 4-2-5:林家古厝休閒農場遠眺 ........................................................................ 70 圖 4-2-6:林家古厝休閒農場簡介牌 .................................................................... 70 圖 4-2-7:翌軒田園販賣部 .................................................................................... 70 圖 4-2-8:翌軒田園販售部內各式產品................................................................. 70 圖 4-2-9:翌軒田園餐廳一隅 ................................................................................ 70 IV.

(6) 圖 4-2-10:莫內的花園花圃 .................................................................................. 70 圖 4-3-1:2013 桃園地景藝術節 ........................................................................... 79 圖 4-3-2:休閒農場蓮池........................................................................................ 81 圖 4-3-3:休閒農場蓮池........................................................................................ 81 圖 4-3-4:蓮花季主場地蓮池(北側)................................................................. 81 圖 4-3-5:蓮花季主場地蓮池(南側)................................................................. 81 圖 4-3-6:桃園蓮花季主場地附近埤塘分布 ......................................................... 82 圖 5-1-1:桃園蓮花季的行動者網絡 .................................................................... 88 圖 5-3-1:觀音區遊客服務中心(非蓮花季時期) ............................................. 98 圖 5-3-2:觀音區遊客服務中心(2016 年桃園蓮花季) ..................................... 98 圖 5-3-3:重組後之行動者網絡 ...........................................................................101. V.

(7) 表. 次. 表 2-2-1:白河與觀音蓮花產業暨蓮花節慶比較表 ............................................. 14 表 3-2-1:訪談資料表 ........................................................................................... 30 表 4-1-1:觀音人口趨勢圖 .................................................................................... 41 表 5-3-1:地方政府 2005-2007 年蓮花季補助經費表 .......................................... 96. VI.

(8) 第一章 研究動機及目的. 隨著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台灣的產業結構從過去以農業為主逐漸朝向以工、 商業為主的社會。過程中除了造就經濟的轉型之外也影響到台灣的聚落及社會發 展變遷。胡台麗(1997)曾經說過:「台灣的『農業社區』在消逝中,代之而起 的是農工混雜,已非農工作為主的社區」,從她的話中可以發現過去台灣的鄉村 社會是以農業為主且同質性高的聚落型態,然而隨著大環境的變遷,鄉村工業化 及都市化的影響下,這樣同質性高的鄉村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異質的鄉村, 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脈絡,像是有著六輕進駐的麥寮鄉、休閒農業發展興盛的宜 蘭、仍未受到大量開發的花東縱谷地區等。這些鄉村地區有的發展快速,人口逐 漸聚集逐漸從鄉鎮層級升格為市,像是楊梅市、蘆竹市,或是有一些受到政府政 策的影響而有工業或高科技工業的進駐,像是最著名的新竹科學園區或是後來的 中部科學園區、南部科學園區等,還有像是由經濟部工業局主導劃設的觀音工業 區、龜山工業區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由民間自行開設於各地的工廠。然而大部 分的鄉村地區發展則是仍以農業為主並呈現逐漸衰退、人口外移的現象。發展快 速的地區雖然看似比其他發展出現困境的區域來的好,且普遍被認為都是優點而 沒有壞處,但實際上往往開發中伴隨著嚴重的環境衝擊,影響地方居民的健康, 甚至是影響周圍環境的農業耕作(許秉翔,2006)。剛開始居民們因為經濟的誘 因,面對開發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大多是抱持著容忍的態度,但隨著居民的環境意 識的崛起,居民們開始對發展所帶來的衝擊進行反抗,在 1990 年代興起一波環 境運動的風潮(蕭新煌,1994)。 桃園蓮花季的舉辦地─觀音區位於桃園市的沿海一帶,過去以水稻種植為主 要的產業,然而先民在當初開墾時因桃園市自然環境的限制,水資源難取得,居 民因而形成以建設埤塘設施作為儲水之用,並進而形成獨特的埤塘文化。後來則 因水圳、水庫的開發使埤塘的灌溉功能不如以前,再加上都市發展擴張,一些埤 1.

(9) 塘被轉作其他土地利用而逐漸減少,而觀音區相較於桃園市其他地方都市化較低, 與其他地區相比得以保留區域內相對較多的埤塘景觀 1。在經濟上,過去台灣以 農業為主的經濟,隨著經濟政策的發展與轉型至工業、高科技產業,農業漸漸被 忽略而沒落,桃園市觀音區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也因此隨著台灣經濟轉型受到 衝擊,青壯年人口為求工作機會外移,區內傳統農業老化並走下坡,也成為桃園 市境內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區域2。由於觀音區發展遇到困境,政府為改善區內經 濟發展及人口外流問題設立了觀音工業區,欲透過提供就業機會讓青壯年人口能 留在家鄉。然而該工業區雖然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這些地區所面臨的問題,但日後 區內的高汙染工業也對在地環境造成汙染,反倒使在地農業遭受另一種打擊。這 樣類似的圖像,農業衰退、人口外流、環境汙染等問題在台灣其他傳統農業鄉鎮 也可被發現(杜文苓等,2014;黃于芳,2008;徐采資,2012)。此時該地區面 臨這樣的困境漸漸的凝聚出一股共同的意識起而反抗工業區汙染。 隨著國內環境意識的崛起,對於工業區造成的汙染觀音在地居民開始組成組 織並試圖抵抗汙染問題,成立大堀溪生態保育協會、觀音文化工作陣作為回應, 並在 1997、1998 年時針對當時的大堀溪的水汙染問題進行抗爭,拒絕大堀溪沿 岸工廠破壞居民日常生活的環境,要求工廠必須審慎處理生產完之廢棄物,且不 得排放至大堀溪中。該抗爭行動之後成功獲得政府的關注,也改善大堀溪的水質, 然而抗爭運動並不是就此停止。這股力量仍舊維持著監督工業區汙染的任務,進 一步思考該以何種方式持續並協助監控這些工廠的行為,而後大堀溪生態保育協 會的成員無意中提議以蓮花做為媒介,藉由蓮花的存活率來檢測大堀溪水質的穩 定,作為環境營造及監控工廠之用,同時透過在大堀溪沿岸種植蓮花來美化環境, 日後則更進一步演變成蓮花休閒產業及蓮花季,並逐漸成為觀音地區的重要象徵 及產業。過程中甚至特地到更早發展蓮花休閒農業的台南市白河區取經(成漢,. 1. 根據「桃園縣 98 年度國家重要濕地生態環境調查及復育計畫」調查,觀音地區埤塘面積損失 比率為 2.43%,而都市化較高的桃園市、中壢市則為 24.06%及 7.27%。 2 102 年桃園市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新屋鄉老年人口比率占 14.83%,大溪鎮及觀音鄉則各以 11.15%及 11.14%僅次與新屋鄉。 2.

(10) 2007) ,也因此觀音的蓮花產業開始逐漸萌芽,並於 1999 年由民間自行舉辦第一 屆的桃園蓮花季節慶活動。如此的變化使得原先的環境運動,卻成為了地方農業 轉型的契機。蓮花休閒農業出現後,觀音地區景觀上開始出現改變,鄉內開始出 現許多蓮園及遊憩設施,部分原有稻田改種植蓮花作物,或是直接利用閒置的埤 塘作蓮花種植,政府後續在第二年介入桃園蓮花季的舉辦並也透過補助方式協助 桃園蓮花季及休閒產業的發展。桃園蓮花季及觀音蓮花休閒農場於 2004 年到達 高峰,全盛時期曾達四十多家,幾十萬的遊客人數(成漢,2007),外地遊客在 節慶期間大量湧入該地區,使得平常靜謐的鄉村頓時喧嘩起來,而觀光客則到此 享受蓮花鄉村景致及體驗鄉村的生活型態。不過,約自 2004 年之後,桃園蓮花 季及觀音的休閒產業發展遇到困境,一方面遊客數量開始減少,另一方面政府補 助從上千萬到 2013 年只剩一百七十萬,部分農場因經營不善而關閉,同時桃園 蓮花季也自 2014 年起與桃園濱海音樂季做整合成為該活動其中一部分,今年 2016 年則與桃園蔬果節合辦。 至此,桃園市觀音區近二十年來的發展較為類似於 Marsden(1998)針對英 國鄉村發展提出的四種理念型中的保存型的鄉村(preserved countryside),由地 方上的中產階級提出保存鄉村主張並與另一派追求鄉村經濟發展及成長的產生 之衝突所共同形塑的鄉村發展類型。但觀音區仍具有較為不同的特徵,並呈現在 從過去的工業發展到後續的環境抗爭運動並再轉變成為桃園蓮花季及觀音蓮花 休閒產業的過程,尤其是從環境抗爭轉型為休閒產業階段呈現了不同與過去對於 環境抗爭運動的想像(蕭新煌,1994) ,這樣的轉變凸顯觀音區個案的研究價值, 值得進一步思索背後意義。 另一方面,台南白河與桃園觀音是台灣兩個主要能欣賞蓮花的地點,同時 兩者都是以蓮花做為在地重要作物及節慶主題且也都發展近 20 年,但是兩者發 展的脈絡仍有不相同處。台南白河先前已有蓮花種植,之後才從蓮花的農業生產 轉型至蓮花休閒產業;桃園觀音則是直接發展出蓮花休閒產業,並非是由政府的 政策推動或是先前已有蓮花的產業,而是源自於環境運動的轉型。另外,在蓮田 3.

(11) 的分布上也因為發展上的差別而有不同。因此兩者的發展脈絡並不相同,且觀音 相較於白河並非一般常見的農業轉型模式,凸顯出觀音的特殊性,而為何觀音的 蓮花休閒產業以及桃園蓮花季會出現?為何並沒有發展出如同台南白河蓮花農 業生產的脈絡而直接發展為休閒產業?又是如何從環境運動轉型至產業?當中 具有什麼特別的意涵則是本研究欲探討的目的。 此外從節慶的觀點來看,在對台灣節慶發展的研究中提到過去我們談論節慶 指的是如農曆正月春節、五月端午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慶,但隨著時代 的變遷各種不同型式的新興節慶湧現出來,像是「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 「臺灣 熱氣球嘉年華活動」等(交通部,2015) ,如再加上百貨公司等零售業的周年慶、 特賣會,或是家人朋友間的生日、紀念日等商業及另類節慶,林林總總使得現代 人的生活處在一種吳鄭重、王伯仁(2011)提出的「月月有節慶,週週可狂歡」 的節慶爆炸時代,呈現不同以往的生活節奏。現代節慶的誕生往往是為了發展及 宣傳地方經濟產業,桃園蓮花季也不脫離這樣的目的,然而從桃園蓮花季最初的 發展中可以發現蓮花在觀音並非原本就有的產業,而是後來才引進觀音種植,且 最初引進的原因也並非欲發展蓮花產業,而是做為監控環境的指標,所以如果將 桃園蓮花季視為經濟產業活動並不能完全說明該節慶出現的原因以及與地方之 間的關係,因此本研究試圖透過桃園蓮花季提出對現代節慶的不同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原先只欲處理節慶與地方關係的議題,然而在進入研 究場域之後發現到埤塘與桃園蓮花季之間特殊的關係。外地人對於桃園的想像是 千塘之鄉、埤塘是在地的重要景觀,而政府也在近幾年推動像是埤塘成為世界遺 產潛力點、桃園地景藝術節等強調埤塘與桃園之間的關係,透過節慶或是活動的 舉辦試圖保存、宣傳及活化埤塘的功能,而在前述談到觀音區相較於其他地區仍 舊保有許多的埤塘應該是政府推動相關政策的中心,同時埤塘這樣的水域應該也 可供作蓮花種植的場域,加上當時非常著名的桃園蓮花季,應當可做為重要的保 存及宣傳平台,然而從桃園蓮花季、蓮農及在地團體的論述中,卻遍尋不著埤塘 的蹤跡,桃園蓮花季、蓮花農場並沒有將埤塘規劃為其中一部分,埤塘去了哪裡? 4.

(12) 為何埤塘沒有與蓮花季及蓮花休閒產業做結合?埤塘與在地之間產生了何種問 題?過去埤塘與地方產業所共同形塑的埤塘文化為何沒有被蓮花繼承?而地方 政府與埤塘之間的關係又為何如此緊密?這是本研究之後要處理的問題。 從以上可以發現,觀音的休閒農業的發展並非直接由傳統農業轉型至休閒農 業,而是經由在地居民的環境意識轉而形成,後續轉型的過程再有政府及觀光客 的進入,這樣的轉變,使它不再是過去衰微的落寞鄉村,而是有活力的空閒,且 是不同的行動者─蓮農、地方政府、觀光客、在地組織─在當中交織建構而成, 每一個行動者都持有不同目的進入該桃園蓮花季中。不過本研究最好奇的是為何 觀音原本的環境抗爭運動會轉型成為蓮花休閒產業,並進一步產生了桃園蓮花季, 成為「北觀音,南白河」,與台南白河齊名的節慶?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蓮花 季本身具有何種意義?另外桃園蓮花季近年出現觀光客逐漸減少的現象,發展遇 到困境,這樣的現象又讓桃園蓮花季呈現出何種質變?原有的意義是否改變?因 而本研究將試圖釐清之間的關係。 最後綜合以上,本研究欲透過桃園蓮花季作為個案,深度探討其以蓮花為主 題的發展過程,並試圖透過行動者網絡的觀點檢視桃園蓮花季的網絡如何形成? 又有哪些行動者被徵召進去?埤塘為何始終未被徵召進桃園蓮花季網絡?試圖 探討各個行動者之間對桃園蓮花季節慶活動的消長和比較,並希望透過本研究的 成果回應桃園蓮花季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以及近年的節慶活動對觀音產生的衝擊, 提供桃園蓮花季不同觀點的思考,也希望透過本研究對觀音、埤塘的爬梳,提供 對觀音區地方人文與自然的重新認識。歸納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研究目的: 1.. 透過桃園蓮花季的討論,探討地方節慶形成的原因與發展脈絡。. 2.. 分析桃園蓮花季的多元意義及價值討論。. 3.. 埤塘在桃園市扮演何種角色,與地方、政府有何種互動。. 5.

(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在前一章節,本研究提出了對桃園蓮花季的發問及研究主旨,認為桃園蓮花 季的出現並不只是產業的轉型或是純粹的節慶,而是一個地方的發展及重組,與 在地居民對發展的回應,同時也認為桃園蓮花季節慶背後也隱含著更為深層的意 義。另外本研究將試圖分析埤塘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探討曾經在觀音農業 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埤塘在當今社會與地方、政府有什麼樣的互動。本章節首 先將回顧過去相關研究對於節慶的討論,探討現代節慶的發展及意義的轉變,以 及桃園蓮花季節慶的獨特性,再談至桃園蓮花季及觀音蓮花產業發展,釐清目前 相關研究的討論方向以及缺乏什麼面向的討論,另外會回顧過去對於埤塘的討論, 分析埤塘意義的轉變,以及現代有什麼樣的發展,最後則是回顧行動者網絡概念 作為本研究重要的分析概念,藉由行動者網絡的視角釐清桃園蓮花季與地方之間 的關係。. 第一節 觀光節慶. 在台灣,過去我們談到節慶時常常指涉的是如農曆正月春節、五月端午及八 月十五中秋等傳統節慶,這些節慶相當於西方世界的聖誕節、復活節等,其共同 特色在於融合了宗教信仰以及地方傳統風俗,形成具特定時間及地方性的節慶, 並為常民生活的一部分。但現今如以「節慶」或「節日」作為關鍵字在網路上搜 尋,可以發現出現許多不同形式的新興節慶活動,像是「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 節」 、 「墾丁春浪音樂節」 、 「桃園蓮花季」 、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 「臺灣熱氣球 嘉年華活動」 (交通部,2015) 。又或是國外的「日本札幌雪祭」 、 「巴西里約嘉年 華」、「英國愛丁堡軍樂節」等節慶(雄獅旅遊,2015)。另外,如再加上百貨公 司、商場等零售業的周年慶、特賣會,或是家人朋友間的生日、紀念日等商業及 6.

(14) 另類節慶。林林總總使得現代人的生活處在一種如吳鄭重及王伯仁(2011)所說 的「月月有節慶,週週可狂歡」的節慶爆炸時代,呈現不同以往的生活節奏。 「節慶」一詞在英文中可翻譯作「festival」,在英文權威的《牛津字典》查 詢可以發現該詞源自於拉丁文的「festa」,「盛宴(feast)」之義,特別是在慶祝 活動中的宴席。而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搜尋「節慶」則會出現「節日慶典」, 若搜尋「節日」則是「值得慶祝或紀念的日子」。單從英文及中文的解釋中,可 以發現我們在語言上對於節慶概念的理解是在某個特定時間舉辦的特殊活動,而 這些時間及活動都是有意義的,在過去大多與宗教或生產活動有關係,如原住民 的豐年祭或北港馬祖誕辰(郭珉,2004;謝聰輝,2004)。但現代節慶則已發展 為更為多元的形式,是一個跨越政治、產業、經濟、宗教、社會、文化和藝術的 複雜現象(吳鄭重、王伯仁,2011)。針對這樣的現象,有許多學者都曾將其加 以分類。黃海鳴(2003)將台灣現代節慶分成四大類:為本土民間宗教節慶、脫 序的嘉年華節慶、替代的商業節慶和生命共同體節慶。陳柏州、簡如邠(2004) 依照活動的主旨類型分成:藝術文化節、創新承傳民俗祭典節慶、為發展觀光而 舉辦的文化節慶。蔡文婷(2005)則分成四類:文化節慶、產業節慶、創意節慶 和傳統節慶裝新瓶。張淑君、曾才珊(2005)則分成六類:傳統民俗、宗教信仰、 原住民慶典、文化藝術、地方特產和特殊景觀。吳鄭重、王伯仁(2011)則依 Weber 的理念型範式分成五大類:地方產業創新節、藝文統理節、傳統再現節、 結合消費紀念日與購物狂歡節的商業節慶、小眾嘉年華。從以上不同學者對節慶 的分類方式中可以發現現代節慶已發展成非常複雜多元的形式,難以用過去單一 的標準視之,且呈現從過去的宗教意涵或生活面向朝向經濟產業及脫離日常的發 展,甚至新的現代節慶多到每個月、每個禮拜都有(吳鄭重、王伯仁,2011), 不過唯一不變的特徵是節慶是只在特定時間、規律並具有特殊目的的特殊活動。 雖然有許多研究針對台灣的節慶類型做不同的歸納及分類,但這樣的分類僅 止於說明台灣的節慶發展大致有這幾個種類,並無法有效解釋不同節慶間獨特的 差異性以及它是如何發展出來,就好比將這些分類放在本研究的個案桃園蓮花季 7.

(15) 節慶身上來看桃園蓮花季會是屬於黃海鳴的替代的商業節慶、陳柏州及簡如邠的 為發展觀光而舉辦的文化節慶、蔡文婷的產業節慶、張淑君及曾才珊的地方特產 節慶以及吳鄭重和王伯仁的地方產業創新節。這樣的分法僅能說明桃園蓮花季目 前的節慶狀態是屬於這樣的一種節慶類型,幫助我們能快速了解某種節慶會是屬 於何種類型的節慶以及節慶大致的特性,但無法進一步分析闡述為何桃園蓮花季 會是從環境抗爭轉型為節慶,過程中有什麼轉折且有何意義,容易忽略各個節慶 自身的獨特性,這也使得這些研究的討論與節慶的地方及脈絡斷裂。加上這些分 類形式大多大同小異,重疊性高,並無益於幫助分析節慶本身後面的意涵,往往 這些被忽略的意涵能夠帶給我們更多對節慶的特性的思考,本研究認為對現代地 方節慶的討論必須注意節慶的起源及形成,以及這些過程中背後的意義,才能夠 理解這些節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不落於對節慶單一、認為只是經濟活動的思維, 跳出框架發現節慶的不同面向。因此本研究不會去分析台灣節慶發展的整體性分 析,而是專注於桃園蓮花季個案的討論,同時也透過脈絡性的討論以避免過去相 關節慶研究易忽略節慶發展起源、形成等缺失,並試圖透過個案的深入分析提供 現代節慶討論中不同面向的觀點討論,探討地方節慶的多元意義。另外。 就學術上,針對現代節慶這樣的現象已有許多的學術著作討論,大多數著重 在促進觀光產業、地方行銷或是社區營造等實際的面相及地區的討論,這樣的現 象符應前述對現代節慶現象發展的發現(Getz, 1999;吳宗瓊等,2004;廖淑容 等,2006;李青松、吳東安 2008;高崇倫,2008;Allen et al., 2008;陳沛悌等, 2013;吳柏翰等,2015)。這些研究點出了現代節慶突然爆量增加的問題,也發 現到不論是政府或民間皆希望透過舉辦節慶活動來增進地方產業及區域發展,透 過節慶宣傳在地的產業及特色以吸引遊客前來,因而在這些研究中皆傾向將節慶 定義為透過儀式或活動吸引人群至某地作短暫的停留,並讓人群參與相關的活動, 具有強烈的與產業之間連結的討論。也確實不論是新興節慶或是舊有的傳統節慶, 都可發現皆有出現走向觀光產業化的趨勢,且普遍研究認為對於該節慶的舉辦地 都有相當程度上經濟的幫助。隨著台灣於 2001 年推行周休二日開始,觀光休閒 8.

(16) 產業蓬勃興起,也促進這樣的發展更加快速(吳鄭重、王伯仁,2011)。而回到 本研究桃園蓮花季的案例討論,雖然以目前的發展來看是符合觀光產業化的趨勢, 然而就桃園蓮花季的發展起源而言會出現矛盾的點,桃園蓮花季並非是原有的產 業轉型而來,地方上原本沒有發展蓮花的產業,因此針對這一點有必要進一步討 論節慶是否真的只是一種促進產業發展的存在,還是節慶其實能有其他的意義。 從以上可大致歸納對「節慶」的定義為是一種在特定時間及主題,並經過有 系統的組職規劃的非日常性的典禮、表演、慶典等活動。雖可說現代節慶與產業 經濟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本研究認為節慶的意涵應不只是如此,並非 只是表層的經濟產業活動,節慶背後應該是具有更深入多元的內涵,且與在地發 展脈絡有所密切關聯。然而,就目前大多數相關的研究為觀光休閒或藝術、傳播 相關學系的著作,大多著重在節慶發展經營管理等層面,較少有從其他層面的討 論,像是陳建和及劉雅文(2008)從管理學的角度看節慶活動舉辦的安全管理; 李俊鴻及陳吉仲(2007)從經濟學觀點評估綠色博覽會可能帶來的旅遊需求及效 益評估;卓玫君(2008)則從戲劇著手,討論臺灣廟會經常出演的《陳三五娘》 一戲在節慶中的特殊意涵;而最多的是休閒觀光學門在探討節慶的概念,如李青 松及吳東安(2008)、吳柏翰等(2015)、吳宗瓊等(2004)。這些研究中缺少對 節慶有別於產業之外的討論,也較少探討現代另類節慶,像是每年於台北市舉辦 的同志大遊行在早期是以爭取同志權利、為同志社群發聲、抵抗異性戀霸權而開 始舉辦的社會運動,以軟性、溫和的方式展開訴求(李欣芳,2013),而後逐漸 節慶化,成為每年固定舉辦的活動,發展成為嘉年華會般另類節慶,成為每一年 台北市的重要盛會,並吸引許多關心同志議題、甚至是只為了觀看遊行隊伍的遊 客前來;或是阿里山上的山美鄒族部落所創立的山美鯝魚節也是另一種類型的節 慶,是由部落為主導以保育、復育高山鯝魚及推廣部落文化而推動的節慶(浦忠 勇,2012) 。這些都是不同於如吳宗瓊等(2004) 、吳柏翰等(2015)等所探討的 追求經濟發展的節慶,呈現出節慶的不同本質可能性,不能只從經濟或管理的角 度視之,在本研究的桃園蓮花季案例中也呈現出類似的現象,並非由在地原有的 9.

(17) 產業衍生出節慶,而是從環境抗爭運動演變而來,同時也類似於同志大遊行的軟 性抵抗方式,以舉辦節慶的方式作為抵抗。不過從這些節慶後來的發展中也可以 看到節慶發展到後來有逐漸脫離節慶一開始舉辦的目的及主題的趨勢,像是同志 大遊行自 2003 年第一屆舉辦發展到今日,其發展漸漸走向歡樂化,雖然每年都 有針對同志議題提出聲張,但反倒被同志遊行的歡愉的熱鬧場景給掩蓋住。而同 樣的山美鯝魚節也漸漸的走向觀光化、產業化,帶動地方經濟並成為阿里山國家 風景區重要的節慶活動。這樣的變化呈現出節慶本身在發展過程中並非始終不變 的,會隨著時間的演進而逐漸變化,節慶型態或是節慶舉辦宗旨都可能有所改變, 因此對節慶的討論不能只單純討論一個點,需要對節慶的由來及一路發展的脈絡 作爬梳。另外,從同志大遊行及山美鯝魚節例子中,也可以回應到前文討論到本 研究認為現代節慶是「只在特定時間、規律並具有特殊目的的特殊活動」,不一 定要是經濟活動或是自產業衍生而來,提供我們對節慶能有更多的想像,並跳出 過去研究的侷限,探討節慶更多的可能性。 雖然對於節慶已經有非常多不一樣的學門的討論,然就地理學而言,國內對 於節慶的概念討論甚少,並未發展出一套在地完整論述,而王伯仁以及吳鄭重 (2011)曾對節慶提出一套地理學的論述,認為節慶不只是活動產業,而是現代 異化的日常生活,是受到資本主義以及官僚體系所操控的一種刻意營造出來的非 日常情境,而節慶地景則是這樣的概念在空間上的體現,然而後續並無更多地理 學的研究與之對話,且就王伯仁的研究中只有對全台灣的節慶做探索式的分析, 並沒有更進一步提出幾個個案作討論,容易將所有的節慶都套上現代異化的帽子, 而忽略了人們存在的能動性及可能性。本研究認為,從桃園蓮花季的初期發展來 看恰恰與王伯仁和吳鄭重的概念不同,他並非是受到資本主義以及官僚體系所操 控、刻意創造出的節慶,而是由民間自發性的舉辦的。另外,王伯仁和吳鄭重的 焦點大多聚焦在都市中的節慶,對於鄉村地區的節慶並沒有進一步做分析及討論, 沒有考慮到鄉村和都市空間的差異以及特性,包含像是日常生活、經濟活動、人 口結構等,其研究推論在鄉村空間時可能會出現問題。本研究並無意處理宏觀的 10.

(18) 節慶概念以及可套用在任何空間的節慶概念,但仍希望透過觀音的桃園蓮花季個 案提供對台灣鄉村地區節慶的一種討論形式。最後也試圖透過本研究提供從地理 學的觀點理解桃園蓮花季節慶的發展脈絡,探討節慶與地方之間的關係以及節慶 如何影響地方。 節慶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地理學作為研究人類社會的一 種科學有必要對這樣的現象提供相關概念及理論,作為與其他學科之間對話的脈 絡及基礎,共同為現代節慶現象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從地理學的觀點來看,節慶 不能只單從產業、經濟或活動層面做切入,必須回歸到地方的討論,節慶是發生 在地表之上的,與地方有著緊密的連結,也因此在不同的空間及脈絡下發展的節 慶必定具有不同的意義。在本研究中透過桃園蓮花季作為個案,探討鄉村地區的 節慶特徵以及提供有別於大多數以休閒經濟面向的討論方式,從地理學的觀點深 入分析地方節慶的發展以及與地方之間的關係,並對桃園蓮花節慶的發展作梳理 以及提出該節慶不只是對產業發展的宣傳,其背後更具有的特殊意義。. 11.

(19) 第二節 桃園蓮花季及觀音蓮花產業發展. 蓮花季及蓮花產業是本研究欲深入探討的主題,試圖理解觀音區的環境運動 何以轉型成蓮花產業及節慶,其中又具有何種意義。以下將針對蓮花的特性、蓮 花產業相關研究、蓮花季及針對白河與觀音間比較的討論,釐清觀音蓮花產業及 蓮花節慶的發展脈絡。 根據維基百科的描述,台灣社會經常講的蓮花常把蓮花和荷花混淆,實際在 科學分類上這兩種雖然同屬蓮科但是是不同屬 3,而桃園蓮花季及觀音的蓮花休 閒產業雖以蓮花名稱為主題,實際種植的種類兩者皆有,但因兩者的生長習性以 及本研究目的並非要處理兩者的區別,本研究將以蓮花作為統稱。蓮花的生長習 性喜好高溫濕潤,日照充足且沒有強風的地方,才能長出挺出水面漂亮的花朵, 台灣大部分地區都符合這些條件,因而除山區及部分區域外都能種植蓮花(白河 鎮農會,2016)。在台灣,目前種植蓮花最多的地方是台南市,其中的白河區為 主要產區,桃園市的面積則為其次,觀音區則為主要產區,另外嘉義縣、新北市 等也都有出產蓮花。 蓮花的根、莖、葉、花朵及果實都具有經濟價值,是具有廣泛用途的作物。 早期的種植受限於水利建設不完善,栽種不普遍,較多是半野生的種植於溼地或 埤塘中。至民國時期,因水利建設逐漸完善且蓮花的經濟價值相比於水稻的利潤 更高,因而在一些區域有開始種植也出現較具規模性(陳錦木,2009)。蓮花產 業初期是以生產蓮藕、蓮子或藕粉等蓮花可食用的部分為主,以觀賞休閒為目的 的種植很少,一直要到農委會於 1992 年公布「休閒農業區管理辦法」才開始有 以觀賞體驗為目的的蓮花休閒產業出現(成漢、牟鍾福,2007;陳錦木,2009)。 在觀音區,過去較少農民有種植蓮花,大部分仍是以水稻種植為主,然而在蓮花 季開始舉辦並且逐漸成為觀音在地重要節慶之後境內的種植面積大幅增加。農會 及政府單位在桃園蓮花季成功舉辦之後也開始投入對蓮花的研究及發展。在行政 3. 荷花為蓮屬(Nelumbo);蓮花則為睡蓮屬(Nymphaea) 。 12.

(20) 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的年報中,關於蓮花的研究像是以大賀蓮為試驗 品種測試蓮花種植的最適宜深度、舉辦蓮產業活動相關研習班、蓮花品種收集及 栽培技術改進、蓮花花期調節試驗、遮蔭對觀音睡蓮走莖栽培的影響、淹水深度 對香水睡蓮萌芽的影響、觀音區的蓮花休閒園區發展可能策略等(桃園區農業改 良場,2003、2004、2005、2006、2012)。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桃園農業改良 場對於蓮花作物的研究興趣是在桃園蓮花季開始大肆舉辦、逐漸有名氣之後才有 所投入,而非由農改場引導觀音區農民種植,研究的方向也可明確的看出更為著 重在休閒觀光的層面如多樣的品種、花期的延長、蓮花休閒園區的發展,而較非 蓮藕、蓮子等生產取向的研究應用,這樣的現象可以反映出蓮花在觀音是比較年 輕的農作物,過去並沒有較具規模的生產鏈,而是突然間由傳統水稻農業生產轉 向蓮花休閒產業,與另一個有名的蓮花產地台南白河的脈絡不同,同時也呈現桃 園蓮花季及觀音休閒產業逐漸成為觀音區重要的產業。 在台灣,以蓮花產業最出名的兩個地方為台南市白河區及桃園市觀音區,這 兩個地區也經常被合稱為「南白河,北觀音」 (黃躍雯、楊秉煌、黃美鈞,2008)。 如就歷史發展先後順序來看,白河地區是最早發展蓮花產業且也是最先開始舉辦 以及由純種植蓮花轉型為休閒產業的地方。在 1983 年時政府鼓勵發展精緻農業 的政策下白河地區的農民開始轉種蓮花,從數十公頃快速增加至百餘公頃並逐漸 成為在地重要的經濟作物。在 1995 年時由農會主導下開辦第一屆的「白河蓮花 觀光花季」,之後成為在地常態性的節慶活動,曾在極盛時期面積達到有四百多 公頃的蓮田與約八十萬的遊客人次,塑造出「蓮鄉在白河的形象」,也符合台灣 農業後生產主義轉型的現象(謝玲玉,1996;張溪南,1998;黃躍雯、楊秉煌、 黃美鈞,2008;梁炳琨,2008) 。而觀音蓮花產業的出現較晚,於 1999 年時由民 間自行主辦第一屆並在隔年之後改由地方政府接手舉辦一直到今日。觀音之前並 沒有如白河發展出在地的蓮花產業,而是在在地環境運動推行之後才出現有蓮花 休閒產業,並且在成功舉辦節慶之後才在地方快速的擴張,有許多原本種植水稻 的農民跟著轉種植蓮花並在附近建設遊憩設施,最多曾有 40 多處、面積達 50 13.

(21) 餘公頃的蓮花園,吸引將近 40 萬餘人次的旅客(成漢、牟鍾福,2007)。 從台南白河與桃園觀音的比較中可以發現兩者雖然都是以蓮花做為在地重 要作物及節慶主題且也都發展近 20 年,但是兩者發展的脈絡仍有不相同處。台 南白河先前已有蓮花種植,之後才從蓮花的農業生產轉型至蓮花休閒產業;桃園 觀音則是直接發展出蓮花休閒產業,並非是由政府的政策推動或是先前已有蓮花 的產業,而是源自於在地居民對自身所處環境的污染的覺醒,環境運動的轉型, 此外觀音的蓮花產業會直接走向休閒產業的發展可能在於自白河引入蓮花種植 時,白河地區的蓮花休閒產業及節慶正蓬勃發展,其次為雖然當時地方政府並沒 有明確的要扶持蓮花產業,但同時間的一鄉一特產及鼓勵農業轉型的政策可能促 使觀音後來選擇直接朝向休閒產業的發展,而非以蓮花生產導向產業為出發點。 另外,在蓮田的分布上也因為發展上的差別,白河的蓮田分布較為集中、整體, 而觀音的蓮田則因為是由有興趣的農民轉作,非集體的轉型,因而在分布上較為 零散不連續。因此兩者的發展脈絡並不相同且觀音相較於白河並非一般常見的農 業轉型模式,凸顯觀音的特殊性,而為何觀音的蓮花休閒產業以及桃園蓮花季會 出現?又是如何從環境運動轉型至產業?當中具有什麼特別的意涵則是本研究 欲探討的目的。. 第一屆舉辦時間 舉辦歷史(至 2016. 台南白河. 桃園觀音. 1996 年. 1999 年. 21 年. 18 年. 較集中. 較分散. 生產導向+休閒農業. 以休閒農業為主. 年) 蓮田分布型態 產業型態. 表 2-2-1:白河與觀音蓮花產業暨蓮花節慶比較表 資料來源:黃躍雯、楊秉煌、黃美鈞(2008)、作者自行整理 14.

(22) 桃園蓮花季及觀音的休閒產業在過去有一些文獻的討論。像是成漢、牟鍾福 (2007)針對當時的桃園蓮花季以及同時間舉辦的石觀音文化節探討該節慶當中 的蓮花意象以及旅遊發展策略如何面對其他地區的休閒產業競爭,並提出可以 「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概念作為競爭之應對,不過該研究雖然提出解決的方 式但沒有進一步釐清兩節慶之間的關係,以及凸顯該節慶與在地的互動及對在地 有何意義。陳寬常(2007)、李宗樺、李金玲、賴信忠(2013)以及李金玲、李 宗樺、姜金龍(2013)等則是針對觀音的休閒農場分別從消費層面、農場的經營 行銷理解經營模式並提出不足之處與建議。另外也有一些文獻則是從文化的層面 做切入討論,探討觀音地區的休閒產業如何以價值創新機制做產、官、學的合作 發展地方文化產業,並以 Porter 的五力分析法分析當中的機制及成果(藍清水, 2006)。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對桃園蓮花季及觀音的休閒產業都是從休 閒觀光的角度做切入,探討節慶或是地方的休閒產業的經營及發展並提出相應的 策略,然而這些研究往往只著重在產業或節慶本身,都忽略了討論桃園蓮花季最 一開始的起源是由在地對工廠的外部效應的反抗,從環境運動轉型而來,這也反 映了前一節對節慶的討論中,大部分只對節慶活動的經濟面向作討論,或提出如 何精進節慶活動的建議,而沒有討論這樣的現象對節慶本身或是地方具有什麼意 義,探討節慶與地方之間的關係,本研究認為在探討桃園蓮花季及觀音蓮花休閒 產業的發展除了中間的發展過程外,最一開始為何會出現、從什麼轉型過來是重 要的關鍵,必須加以釐清才能了解桃園蓮花季及休閒產業與地方之間的關係以及 後續桃園蓮花季及休閒產業為何衰微,也才能進一步探討桃園蓮花季個案的另類 節慶本質。 桃園蓮花季自 1999 年第一屆至今已 18 年,觀音蓮花產業發展前後也出現不 同的發展,從以上的討論中本研究欲著重在探討於觀音舉辦的桃園蓮花季的起源, 何以與白河以經濟發展轉型的脈絡不同,其中具有什麼樣特殊的意義?而後續該 節慶又是產生了什麼樣的轉變?原有的意圖是否還存在於該節慶之中?. 15.

(23) 第三節 埤塘. 除了桃園蓮花季的節慶討論之外,在本研究的研究過程中埤塘非本研究原先 欲處理的議題,然而後續研究者在進入田野後發現埤塘和桃園蓮花季之間產生了 有趣的關係,桃園著名的埤塘竟然與需要水域種植的埤塘並沒有關係,原先在進 入田野前想像像蓮花這樣的水生植物應該能夠與桃園數量眾多且具地方特色的 埤塘作結合,在桃園蓮花季節慶忠共同合作行銷,但在進入觀察、訪談後並非如 此,因而引起研究者的好奇,為何埤塘與蓮花之間的關係產生斷裂?蓮花作為繼 承水稻成為觀音重要的農業為何沒有延續過去水稻與埤塘共同形塑的農業文化? 而埤塘與地方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什麼變化?為了釐清這些問題須先回顧過去研 究對於埤塘的相關討論才能進一步作探討。 埤塘對於桃園來說是重要的地景。在過去受到桃園的地形限制,河流流短、 土壤為紅黃壤等黏土因素,不易保留水源且地下水也不易取得(陳正祥,1993), 使早期的農業活動取得灌溉用水是一大問題。而後在地居民就地取材,利用紅黃 壤不易透水的特性,挖鑿埤塘作為灌溉用水,使得桃園市在日治時期曾達到近萬 座埤塘,並於日後有「千塘之鄉」稱呼。國民政府時期,在大漢溪上游興建石門 水庫之後,因灌溉用水漸趨穩定,埤塘灌溉功能減弱,桃園地區的埤塘數量開始 日漸減少。陳其澎於 2003 年的調查中發現桃園地區的埤塘剩下 3328 口,與全盛 時期相比銳減至約三分之一,可看出埤塘的現況不如過去(陳鴻圖,2003;陳其 澎,2003;桃園市政府,2016)。雖說埤塘的灌溉功能與過去相比不比當年,被 之後興建的桃園大圳及石門水庫所取代,然而埤塘本身除了蓄水功能之外仍具有 其他的意義,因而目前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在討論桃園的埤塘。 目前桃園的埤塘研究大致上可分成自然生態及社會文化兩個類別。在以自然 生態為主的研究,對埤塘的討論聚焦在如埤塘的水質及水源供應、管理的研究(周 珮淳,2006;闕雅文,2009;吳怡婷,2011),或是埤塘的生態面向,像是方偉 達等(2004)探討埤塘作為鳥類生態棲地的營造評估,李梧桐等(2007)討論埤 16.

(24) 塘與灌溉水圳的整體生態功能。另外,近年也有針對全球環境變遷議題,桃園市 發生缺水、旱災的次數增加,探討埤塘作為因應旱災時的供水功能研究(黃文政 等,2008;林永禎、趙珮伶,2006)。就自然生態的討論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 變遷、環境意識的高漲,埤塘的生態功能被加以凸顯,對於埤塘的關注除了社會 文化面之外,自然環境與動物也成為當今在討論埤塘時不可或缺的重要面向。此 外,雖說在石門水庫等灌溉設施興建後,埤塘已較不具灌溉功能,但在前面提到 的近年相關文獻中可以發現受到全球環境變遷的影響,埤塘的調節水源重要性重 新被審視,被視為桃園未來在旱季時,與石門水庫相互調節灌溉用水的重要管道, 同時調節水源的功能也被視為是具有洪患時期的防災功效,因此也開始有越來越 多的文獻在討論埤塘的防災功能(林永禎、趙珮伶,2006;周珮淳,2006;李梧 桐等,2007;黃文政等,2008;闕雅文,2009;吳怡婷,2011)。至此,足可見 在埤塘的自然生態層面的討論中有越來越多的發問,聚焦的點也從灌溉功能到防 災功能,因此可見埤塘對地方的重要性被重新認識。 在社會文化方面,則較多聚焦在埤塘對地方的意義或文化地景的討論。像是 陳其澎(2013)從文化地景的觀點對桃園過去到現在的水利建設作重新的詮釋, 認為桃園地區的水利建設所乘載的不只是在灌溉、供水等功能層面的意義,還包 含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克服及適應過程歷史,以及歷來政府對地方的治理過程、 政治權力的影響;張瀚璧(2004)則以中壢地區為例,從現代化的觀點討論在資 本主義如何影響著桃園地區的社會空間轉變,分析社會再生產的變化如何具體呈 現在空間經驗及社會生活之中,並提出埤塘的空間轉變反映著政府的政治權力的 佈署以及在地居民的社會文化變遷,同時當中也特別著重在埤塘對於客家族群的 影響;陳鴻圖(2003)則從環境史的角度檢視桃園的水利建設由埤塘到大圳的變 遷及影響,認為過去由開發史的角度認識埤塘易侷限於將埤塘只視為是台灣農業 革命的一環,但實際從環境史的觀點上埤塘、桃園大圳與人地關係之間的互動是 非常多元且有趣的,不同灌區之間也會衍生出不一樣的互動模式,而政治力量在 當中扮演重要角色。 17.

(25) 從這些的討論中可以看到埤塘不只是水利設施或僅止於提供灌溉功能的工 具,埤塘還能反映出與地方之間的互動及所形成的獨特文化。然而相較與自然生 態面向的討論,目前在社會文化面向的學界討論相對少很多的,某種程度而言埤 塘所具有的社會文化功能在現今社會是被忽視的,大眾逐漸遺忘埤塘的存在。另 外從這些研究的提問中也可以發現發問的角度皆從埤塘本身出發,或是宏觀的尺 度探討埤塘的意義,而忽略地方與埤塘之間長久以來形成的埤塘文化。本研究認 為埤塘對於社會文化仍具有重要性,在保存上及發展仍能有所著墨,但必須回到 在地的尺度,從地方日常出發才能有效的保存埤塘。另外就面向上,在陳其澎 (2013)、張瀚璧(2004)等人的研究中,具在地色彩、常民生活的討論是較少 的,往往會將與在地居民的訪談內容拉到政治權力的討論而忽略了在地居民自身 對埤塘的感受,當然本研究也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政治權力對空間的型塑具有極大 的影響力,但這樣的討論也使得在討論上將埤塘與在地產生斷裂,過於強調政治 權力而忽略地方的能動性,從而讓埤塘脫離了實際空間而失去脈絡性,無法真實 的反應埤塘真正價值。因此本研究除了以政府針對埤塘的相關政策作為研究文本 之外,在地居民的觀點也是本研究的討論核心,試圖提出對埤塘更為周延的討論, 探討地方政府與地方對埤塘認知的差異性,以及過去與地方產業有緊密連結的埤 塘文化,到了蓮花休閒產業及桃園蓮花季出現後是否有承襲這樣的關係,或是出 現脫節的現象。 從以上可以發現,近幾年逐漸增加的埤塘研究呈顯我們對埤塘的意義有所重 新認識,這也凸顯埤塘對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從以上的回顧中也可以 發現目前學界對於埤塘的討論過於聚焦在埤塘的水資源及防災功能,而埤塘對社 會文化的意義卻少有研究去深入探討,又或者是只談埤塘如何呈現政治權力的面 向,較少談地方居民與埤塘之間日常的互動以及埤塘與互動的從過去到現在的變 化及意義。本研究希望透過從桃園蓮花季及觀音蓮花休閒產業、政府及在地居民 等角度,探討埤塘對這些行動者的意義以及互動,埤塘是否融入到這些行動者之 中,而埤塘文化是否有所傳承下去。 18.

(26) 第四節 行動者網絡. 本研究將以行動者網絡作為研究分析上的重要概念,透過行動者網絡作為視 角協助釐清桃園蓮花季節慶的發展及意義。以下將回顧行動者網絡的相關文獻。 行動者網絡是由 Bruno Latour、Michel Callon、John Law 等人於 1970 年代 時源於後結構主義的觀點所提出的概念。當時這些學者對主流的社會科學做出批 判,認為目前的研究大都以人為中心,並過於強調人與非人、社會與自然等二元 分立的概念,忽略了在社會中存在的許多非人以及其能動性和在事件中的角色, 因而提出打破這種單一結構、二元對立的觀點,認為真實世界是由人和非人所共 同建構、相互定義而出,從中形成一種異質性的網絡,並隨著過程的演進而不斷 改變。當中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為什麼這些行動者會合作,他們之間的關係如何建 立及維繫。Latour(1983﹝2004﹞)以法國巴斯德(Pasteur)實驗室於 1881 年 時成功研發牛隻炭疽病疫苗作為個案,透過過程中的分析說明其成功非單只有巴 斯德個人的努力,還包含了農民、大眾、醫學界、炭疽菌等不同的行動者以及不 斷地在實驗室及農場間做實驗的展演過程。科學家透過徵召這些行動者進入網絡 當中並在實驗室及農場兩個不同的空間不斷移動來擴張延伸網絡,穩固彼此之間 的關係並獲得信任,也藉此獲得權力(Murdoch, 2006)。 另外 Latour 也提出轉譯(translation)的概念說明網絡的建立必須透過轉譯 的過程,使參與的行動者具有同樣的目標及共識才能成立。網絡的轉譯是否成功 建立在行動者之間是否具有共同的利益(interest),而這樣的利益就會形成強制 通行點(obligatory passage point, OPP)將各個行動者拉在一塊、產生關連,並 進而建立及穩固網絡(Murdoch, 2006)。Callon(1986)則進一步透過法國海扇 貝復育計畫的案例,將過程當中的科學家、漁夫與非人的海扇貝等行動者所建構 的網絡關係作分析,進一步提出轉譯過程的四個階段:問題呈現 ( problematization )、 利 益 賦 予 ( interessement )、 徵 召 ( enrolment )、 動 員 (mobilization)。以下將分別論述其功能及意義: 19.

(27) 一、問題呈現(problematization) 在該階段中,由於各個主要行動者及相關行動者皆有不同的障礙需要突 破,因而需要先了解彼此之間的需求,並界定共同的目標及關心的議題,這 即是強制通行點,同時也以該強制通行點作為管制行動者進出的機制,並讓 網絡當中的目標更為明確。. 二、利益賦予(interessement) 此階段欲藉由建立某種特定的解釋以加強行動者之間的關係並讓行動 者之間產生結盟及協同的機制,使行動者能達成各自的目的。. 三、徵召(enrolment) 雖然在利益賦予階段已試圖建立不同行動者之間的關係,但是行動者的 定位和角色仍舊不明確,還是需要透過徵召的過程定義各行動者角色的位置, 使行動者間產生連繫。. 四、動員(mobilization) 最後一個階段則是各個行動者執行被指派的角色及任務,並確保各個行 動者能維持協同行動及結盟關係,不違背原有共同信念。. 20.

(28) 圖 2-4-1:行動者網絡概念圖 資料來源:轉繪自 Callon(1986). 在圖 2-4-1 中,行動者共有 A、B、C、D 四個,各自都有想要達成的目的(A、 B、C、D),但因為障礙的關係(A、B、C、D)而無法達成各自的目的,此時 必須透過強制通行點在達成 A 目的的同時,各自原有的目的也都能達成。雖然 透過共同形成網絡能達成原先無法達成的目的,但這樣的網絡並非無堅不摧。當 彼此之間出現爭議時,網絡當中的某些行動者因為不信任或是降低認同而退出網 絡,可能會導致整個網絡的崩解、失去連結,這樣的概念稱為異議(dissidence), 因此轉譯是可能會出現背叛的,所以如何維繫網絡、讓每個行動者能持續待在網 絡之中,是需要不斷有成功轉譯的過程(Murdoch, 2006)。 在行動者網絡的概念中人與非人同等重要,並透過網絡協同合作達成目的, 其中的人與非人被認為皆具有能動性,能夠在網絡中作出行動或展演。然而為何 非人會有能動性?在過去我們會認為必須是人才能有意志去決定、塑造自己的生 活,但在行動者網絡的討論中認為必須在有相對穩定的網絡中才能有能動性可言, 也就是說能動性是不同行動者之間藉由網絡連結而產生的,是一種關係性的存在, 21.

(29) 因而能動性並不獨立存在於各個行動者自身,而是須透過網絡以不同的行動者、 人及非人等的連結產生,能動性是在行動過程中產生的,因此當某個行動者並不 在網絡之中時並不具有能動性,而當某非人行動者位處於某個網絡之中時是被視 為具有能動性(王志弘,2015)。所以像是在本研究中的蓮花非人行動者因處於 桃園蓮花季的網絡當中,能夠在桃園蓮花季的網絡中具有行動力,在其中是具有 能動性,反之本研究認為埤塘因未能被徵召進該網絡中而不被視為有能動性。 行動者網絡的概念在地理學的討論中,Murdoch 作了許多討論。Murdoch (2006)進一步將行動者網絡中的轉譯 概念延用到地理學在空間的討論。 Murdoch 指出轉譯能夠使兩個不同地方、甚至不相鄰的空間的行動成為可能,其 中一地的行動能透過徵召進入網絡中的行動者在另一地行動,而這使得空間概念 不再是過往的絕對空間,相鄰的兩個空間不必然有關係,不相鄰的兩個空間可能 更為密切,使得空間是相對的空間,是由網絡所構成的。另外,Murdoch 也曾將 行動者網絡分成兩種:規範的空間(Space of prescription)以及協商的空間(Space of negotiation) 。前者是傅柯所提出的全景敞視主義(Panopticism)概念的應用, 當轉譯成功使關係網絡能夠被建立時,網絡當中的行動者能被有效地納入協商合 作,支配中心接著產生,規範也會跟著出現,而中心行動者具有很大的權力能代 表整個網絡,使網絡穩定;後者則是較為流動、鬆散的網絡,行動者之間的連結 是暫時、分歧、發散的,在過程中行動者會不斷的彼此協商、合作,構成多元的 型態。 在近期地理學的研究中已有一些研究透過行動者網絡的觀點探討真實世界 的現象,像是王瑋臻(2014)就以行動者網論探討坪林包種茶茶區的社會與經濟 互動關係,分析坪林的茶業生產歷史以及如何建構具有坪林特色的品質論述,而 茶葉比賽又是如何在其中支撐及串聯各個行動者,讓坪林得以成為北部著名的茶 葉生產地區。賴鳳霙(2011)則是將行動者網絡應用到台中合樸農學市集研究中, 透過行動者網絡梳理台中合樸農學市集何以能夠出現及發展,其中又具有何種意 義,並發現負責管理的領導以及市集的定位是影響市集風格的重要因素,同時也 22.

(30) 透過徵召具相同特色的生產者間銷售者、關心食物品質的消費者進入,並在農學 市集不斷地互動、協商,也藉由市集作出日常生活的抵抗。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發 現到行動者網絡能夠幫助我們分析事件或現象何以能夠在某地發生,有哪些不同 的行動者在網絡當中協商合作,又有哪些行動者是被排除在外,在這些發展過程 中又展現出何種意義。對本研究而言行動者網絡的觀點能夠有效的幫助分析桃園 蓮花季何以能夠出現在觀音,其中有哪些行動者參與其中,各自抱持著什麼樣的 目的,對觀音地方有什麼意義,並且能透過行動者網絡的觀點看到桃園蓮花季不 同於其他節慶的。 在後結構主義的觀點下,空間是多元的,非單一結構,而行動者網絡則提供 我們一種認識的方法。本研究認為,在桃園蓮花季及觀音的休閒產業發展中不全 然只是人的影響,非人的蓮花對於桃園蓮花季及觀音的休閒產業的出現佔有重要 的地位,同時政府及外地的觀光客也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因此本研究將透過 行動者網絡的概念梳理桃園蓮花季及觀音的休閒產業的發展過程,哪些行動者被 徵召進來,各自又持有什麼目的,並且如何以桃園蓮花季的成功舉辦作為核心將 看似不相關的行動者連在一起。. 23.

(31) 第五節 小結. 本章節先回顧了過去對於節慶、桃園蓮花季、觀音休閒產業及埤塘的相關討 論,認為過去的研究大多侷限在經濟、管理面向的討論,只探究如何讓節慶活動 辦得更好或是宣傳地方產業及活絡經濟,少有探討這些近幾年出現的新興節慶本 身背後的意義,其節慶本身可能不只是節慶或是經濟活動而已,還可能是對當時 節慶舉辦的發展脈絡下的一種回應,本研究認為節慶概念的討論應當跳開經濟的 窠臼思考節慶其他的可能性,並試圖以桃園蓮花季作為個案作為討論的依據,並 試圖提出在桃園蓮花季節慶的脈絡中是對當時環境抗爭的一種延伸。因此本研究 希望能探討以下幾個問題,桃園蓮花季是如何從環境抗爭運動轉型而來?背後的 意義又是什麼?桃園蓮花季後來的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原有網絡中的行動者 又是做出何種回應?而桃園埤塘為何始終未被徵召到桃園蓮花季的網絡之內? 同時綜合前面相關的討論,本研究欲透過行動者網絡的架構(圖 2-5-1) ,提 供一個探討桃園蓮花季不同的視角,透過觀音地區如何從過去的環保抗爭中,經 由蓮花將不同的行動者徵召進網絡之中,並形成桃園蓮花季網絡(ANT1) ,而這 些被徵召的行動者又是如何透過蓮花成功進行轉譯並達成自己的目的。另外也透 過行動者網絡討論桃園蓮花季之後的變遷,哪些行動者仍舊在網絡之中,而誰又 離開了網絡,網絡如何重新改組並延續桃園蓮花季的舉辦(ANT1’)。本研究認 為透過行動者網絡能有助於梳理桃園蓮花季是如何出現、後續又是如何發展,並 界定出主要的幾個行動者,他們是如何被徵召到網絡之中,並合作穩定網絡。 最後,透過本研究對桃園蓮花季發展的爬梳,本研究將從行動者網絡的角度 探討節慶與地方之間的關係,節慶如何由地方而生並改變地方,提供台灣現代節 慶發展不同面向的討論。另一方面本研究也提供對桃園蓮花季不同面向的討論, 而非過去以產業、經濟發展為主的學術論述。最後,本研究也將分析埤塘為何在 地方與地方政府之間存在不同的認知差異,補充過去相關研究較少討論的在地居 民面向。下一章將討論本研究如何操作並回應本章節提出的架構及問題意識。 24.

(32) 蓮農. 蓮花. 觀光客. 地方政府. 大崛溪生態保育協會. 蓮農. 蓮花. 觀光客. ANT1’. ANT1 圖 2-5-1:研究架構圖. 25. 地方政府.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透過前述章節所擬出的研究發問與理論架構,本章節將處理本研究的方法論 及研究操作如何回應問題意識。以下將分四個部分做討論:研究思維、資料蒐集 與分析、研究區簡介以及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思維. 根據本研究之問題意識及文獻回顧的討論,本研究欲探討桃園蓮花季是如何 從過去的環境保育運動轉型成在地重要的節慶並發展出蓮花休閒產業,蓮花如何 徵召這些行動者進入網絡當中形成網絡,而該節慶又具有何種意義。本研究將從 質性研究方法出發,以社會建構論的觀點作切入,認為桃園蓮花季雖能透過傳統 實證研究方法捕捉到其現象的客觀事實,但這些事實並不代表該節慶的全貌,或 是真實的節慶意義。節慶的概念應該是多元的,會因為不同的歷史、情境、空間、 經驗等而有所不同,呈現出多樣的社會再現(陳向明,2002),因而不同行動者 對節慶的認識及詮釋會受到其過去的經驗、時空環境、文化等等背景因素的影響, 會對節慶產生不同的意義及解讀方式,並能透過這些行動者對節慶的詮釋了解彼 此之間的互動關係,如何進行協商、合作甚至決裂,還原節慶的意義。而在處理 行動者之間如何協商互動並且讓節慶得以成功舉辦的議題上,行動者網絡能幫助 我們釐清並分析之間的關係,行動者如何透過轉譯的概念形成連結並發展成穩定 的網絡。 另外,由於本研究著重於桃園蓮花季個案的討論,無意找尋能適用於整個台 灣節慶的解釋,因此適用於個案研究方法(case study research)處理研究議題。 因此本研究試圖以桃園市觀音區的桃園蓮花季為個案,分析當地的產業及節慶變 化,以及不同的行動者對該節慶的有什麼樣的說法,將從蓮農、觀光客、地方政 26.

(34) 府與在地團體等面向作分析,了解這些行動者對於蓮花休閒產業、環境、觀音區 有何種看法,又呈現出何種對桃園蓮花季的認識,而桃園蓮花季又是如何將這些 行動者收編。例如蓮農如何與地方政府溝通及合作,對地方政府有什麼樣的想法, 或是蓮農與觀光客之間的互動如何影響彼此以及蓮花季的舉辦等等。除此之外必 須要注意的是桃園蓮花季在第一屆舉辦時是由觀音辦理的,然在第二屆政府介入 之後新屋也被納入進來成為共同舉辦的鄉鎮,雖然後來蓮花季的舉辦地主要是觀 音和新屋地區,但蓮花季節慶及休閒產業一路以來的發展脈絡兩者不太相同,且 在研究者對曾任職桃園愛蓮協會的幹部及觀音的休閒農場主人訪談中也提到觀 音和新屋地區的蓮花休閒農業的往來並不是很密切,同時在規模上以及參與的農 場家數差距也甚大,因此本研究將聚焦在觀音地區的討論。 相關的資料收集將透過對相關行動者的深度訪談方式,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 綱做訪談,藉以了解這些受訪者對於桃園蓮花季及觀音蓮花產業的看法。時間的 斷點將以觀音地區蓮花休閒產業為主體,從 1993 年觀音文化工作陣成立至今到 2016 年的桃園蓮花季為止,加上開始舉辦之前觀音地區在地相關的環境運動的 討論。分析方法以行動者網絡作為取徑,試圖以訪談資料來分析及詮釋不同的行 動者對桃園蓮花季、蓮花產業有何看法上的差異,並進一步以行動者網絡的視角 做為分析架構,探討其網絡如何構成。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看到觀音地區在台灣 戰後鄉村現代化的歷史發展與變遷中,在地居民如何看待自身所處的環境並做出 何種回應。. 27.

(35)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根據以上的討論本研究欲以不同文本,進行觀音區桃園蓮花季以及蓮花觀光 休閒產業以及在地運動的發展現象做爬梳並做出詮釋。本研究除了以訪談資料作 為主要的分析之外,也會輔以相關書面文本資料做對照,核對訪談資料的真實性, 以及補充訪談者未談到的資訊。本研究所要分析的資料的收集方式以深度、半結 構式訪談為方法,並針對觀音地區的蓮花觀光休閒產業相關負責人、在地組織成 員、觀光客作為訪談對象,透過與這些受訪者的深度訪談,了解受訪者的想法及 經驗,獲得較為整體、多重角度的視野,探討觀音蓮花休閒產業的形成以及在地 如何出現。 訪談的方式依照對訪談結構的控制可分成結構式、半結構式、無結構式三種 (陳向明,2002;Bernard, 1988;Fontana and Frey, 1994),結構式的方法為研究 者主導,以事先設定好的問題、問卷進行標準化的訪談,而優點在於標準化、迅 速,經常被量化研究所使用,然而其缺點在於無法對現象做深入的分析。無結構 式方法則相反,沒有固定的訪談問題,讓受訪者暢所欲言,說出其看法,自由的 說出認為重要的部分,因而與結構式相比能得到更多原本看不到的現象,質性研 究在初期經常會使用該方法。第三種半結構式方法則介於兩者,研究者本身會先 準備訪談大綱,根據研究的設計對受訪者提出問題,但僅止於提示,而非限制受 訪者的回答,同時問題順序也非固定,會視當時的訪談狀況調整問題的順序,而 該方法也是最常被質性研究所使用(陳向明,2002)。 本研究將採用半結構式方法作為訪談方法,於訪談前先擬定訪談大綱,並以 該大綱為核心詢問受訪者相關問題,訪談時間控制在約莫一到二個小時,讓受訪 者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回答問題且讓受訪者不會因受訪時間太長而疲累。如果訪談 大綱問題還未問完但訪談時間已過長則會以二次訪談的方式,另與訪談者約時間 再做訪談。訪談時除了會以紙本紀錄訪談的過程及重點外,同時也會事先尋求受 訪者的同意,以錄音筆記錄整個訪談過程,以方便後續訪談逐字稿的製作,如果 28.

(36) 受訪者不願意被錄音,則以紙本紀錄作為主要的分析文本。 受訪者的選取則根據研究的設計及文獻回顧,將主要分成三個群體:休閒農 場負責人、觀音在地組織及觀光客,共 7 人(見表 3-2-1) 。蓮花休閒農場負責人 的選取以目前仍活躍且有參與蓮花季的休閒農場為主要對象,選取共 3 間農場; 在地組織的選取則以過去曾參與過觀音環保抗爭,後來進一步發展為觀音文化工 作陣等組織的主要成員為訪談對象,共 2 人;觀光客則選取曾經參與節慶的遊客 為對象且住在除觀音區之外的桃園市其他地區,排除非桃園市以外的觀光客共 2 人,該篩選標準的目的在於一方面觀光客的特性歧異度大,如不加以限制難找出 共性並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則是本研究還欲處理埤塘與觀光客之間的關係,如將 其他縣市也納入或許能夠得到外縣市觀光客對於埤塘的想像及想法,但可能僅止 於此無法獲得更多埤塘與觀光客之間的聯繫,而訪談居住於桃園市的觀光客除了 能獲得該面相資料外還能了解觀光客的日常生活與埤塘之間的關係,更能了解埤 塘與不同腳色之間的互動,因此本研究將觀光客的範圍限縮在觀音區之外的桃園 市其他地區。最後,所有的訪談對象皆會事先徵求其意願,告知研究資料結果會 公開,但訪談者相關資料會採取匿名、編號處理,保護受訪者的權益,如受訪者 有不舒服之處可立即中斷訪談的進行。. 29.

(37) 類別. 代碼 職業. 蓮 花 A1 休 閒. 農場負責人. A2. 農場負責人. A3. 餐廳負責人. B1. 觀光客. B2. 觀光客. 農 場 負 責 人 遊客. 在 地 C1. 在地組織負責人. 組 織 C2. 在地組織成員. 表 3-2-1:訪談資料表. 在收集完資料並打成逐字稿後,本研究接著將針對訪談的結果,做四個步驟 的處理:(1)閱讀原始資料;(2)登錄;(3)尋找「本土概念」;(4)建立編碼 和歸檔系統(陳向明,2002)。根據陳向明提出的要點,本研究進入分析資料的 第一個步驟是必須先詳細閱讀研究所收集的資料,對資料了解徹底的了解才能進 一步做之後編碼等分析。而在閱讀時,研究者本身也必須先把原有之價值觀棄置 一旁,讓資料自行呈現意義,而研究者之後則思考這些文本、現象之間所呈現出 的意義及相關性,並做出篩選,選擇與研究的問題最為關切的資料作出編碼,給 予概念上的詮釋。當中,陳向明(2002)提出的「本土概念」指的是被研究者經 常使用的、用來表達被研究者自身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概念,而尋找「本土概念」 則是在找尋編碼的過程中同時保留研究資料的原始狀態,如此才能更加反映出被 研究者的思想及感受,例如陳向明書中提到被研究者所說的「強女人」以及學術 界用的「能幹的女性、現代女性」的例子。「本土概念」在操作上可藉由找出受 訪者們經常使用的詞語開始,並逐步篩選出跟研究目的較有關連的詞語再作後續 30.

(38) 的編碼及歸檔。最後,則將這些概念作系統性的整理,審視是否有所缺失,藉以 充分涵蓋研究所需要討論的概念,並能有效的解釋研究所涵蓋的現象。 在資料編碼的部分如圖 3-2-1 所示,第一級編碼將先從與訪談者的訪談中逐 個分析內容並給予關鍵字;第二級編碼則是整理散落在不同訪談內容,並把有著 相同主題、相同關鍵字的內容合併到同一個概念群組中;最後第三級編碼則是將 概念群組與本研究的理論架構作相互辯證討論,形成研究最後的重要論點。. a b A c. 甲. d. B. 乙 a. C. 丙. b D. c d 第一級編碼. 第二級編碼. 圖 3-2-1:資料編碼示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31. 第三級編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of Taichung metropolitan area by economic-based analysis to provide for government

This study hopes to confirm the training effect of training courses, raise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people on local environment, achieve the result of declaring

Sanwan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is the simple folk of the Hakka is rural, how grad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creat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ing a signal logic to protect pedestrian who is crossing an intersection is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delay of

Developing a signal logic to protect pedestrian who is crossing an intersection is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delay of

Hedonic Price method is used features variable of housing to assay the housing price , in this study, we designated a range for 6 km radius effect sphere of High Speed Rail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is study not onl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haracter-belief of the sixth grade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ut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