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研究"

Copied!
1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仲成 博士

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

與組織績效之研究

研究生:梁文禮 撰

(2)

謝 辭

時光飛逝,三年期間,在課堂上及論文寫作過程中曾遇到諸多瓶頸,幸有諄 諄教誨的師長及多位好朋友相助,才得以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障礙,順利取得 碩士學位。 首先要感謝修業期間曾經授課的所有老師們及一直協助我的好同學們,讓我 在修業期間能順利取得學分。另在論文寫作階段,非常感謝一直熱心指導我的劉 仲成處長,在論文寫作期間不斷從旁引導及提示,每次的討論總會讓我清晰定位 寫作的方向,指導教授的協助可以說是讓我完成論文的重要關鍵。 從問卷的編製及發放,是初次讓我見識到「不能沒有你」的渴望,非常感謝 很多親友及那些素昧平生的貴人,若沒有你們的高抬貴手,我的論文可能尚無法 完成;也要感謝本校尤長盈校長及同仁們在我進修期間的支持與體諒,一直不斷 地給我鼓勵及熱情贊助,尤其是湘玲老師的英文補給站、琇倩老師夫妻倆的鼎力 相助、遠在國境之南的鎂惠老師在統計上的協助及承澤老師引見黃彥超老師在統 計上的協助,你們的協助我銘記在心。也要感謝我的內人,在我修業期間對家庭 的悉心照顧,讓我無後顧之憂。 年邁的雙親一直擔心我無法拿到學位,現在總算也可讓老人家寬心,也對爸 媽平常的關心深表感恩。若說取得碩士學位是項榮耀,真的要把這份榮耀與我的 家人、一直關心我的所有師長、親友們及好朋友們共同分享,感謝你們在我這段 學習路途上一直陪伴我,真的非常謝謝您們! 梁文禮 謹誌

(3)

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現況,並分析不 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的教師所知覺的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差 異情形及探討學校創新經營對組織績效之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抽取南投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604位為調查對象, 以自編「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正式 施測有效樣本534位,所蒐集的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Scheffé’s method考驗、Pearson積差相關與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 究結論如下: 一、 在「學校創新經營」之知覺程度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校園營造創新」 最高,以「教學專業創新」之分數最低。 二、在「組織績效」之知覺程度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組織氣氛與發展性」知 覺程度最高,以「效率」層面之分數最低。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男性」、「51歲以上」、「第16年以上」、擔任「主 任」,在學校創新經營之知覺均高於其他組別。 四、不同學校背景變項,偏遠(包括山地地區),「7-12班」在學校創新經營之 知覺均高於其他組別。 五、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男性,51歲以上、服務年資5年以下、擔任主任,在組 織績效之知覺均高於其他組別。 六、不同學校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組織績效知覺有顯著差異。 資料中呈現「7-12班」規模之學校,在組織績效之知覺均高於其他組別。

(4)

織績效的解釋變異量最高。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人員及未來研究 提出建議。

(5)

The Study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County. In addition, it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perceived by the teachers with variables of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school background. The study also explored whether the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could predict the tendency of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is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s survey, takes 604 teacher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Nantou as subjects, and applies the questionnaire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Nantou" as the study tool. The effective samples of the official test are 534, and the collected data a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s method test,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level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aches better than average level, of which the innovation of school construction is the highest,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is the lowest.

(2) The level of percep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s middle-high, of which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highest and the

(6)

above”, “service years more than 16” and “being a director” have higher perception than other groups i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4) Schools with the backgrounds, such as locating peripherally (including in mountain areas), having 7 to 12 Classe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5) People who have the backgrounds such as male, 51 years old or above, service years less than 5, or being a director,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an other groups

(6)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taff with different school background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e data show that the schools have 7 to 12 classe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an other groups.

(7) The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prediction to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which the innovation of administration execution has a maximum amount of variance on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provide to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he further studies.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之內涵與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組織績效之內涵與相關研究...28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相關研究...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60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過程...77 第五節 資料處理...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的知覺情形...81 第二節 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組織績效的知覺情形...102 第三節 南投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的關係...116

(8)

第一節 結論...125 第二節 建議...12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33 西文部分...139 附 錄 附錄一 專家學者意見問卷之教授推薦函...143 附錄二 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研究 (專家學者審查問卷)………...144 附錄三 預試問卷之教授推薦函...157 附錄四 預試問卷...158 附錄五 正式問卷之教授推薦函...162 附錄六 正式問卷...163

(9)

表 次

表 2-1-1 創新之定義...12 表 2-1-2 組織創新的定義...15 表 2-1-3 國內學者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20 表2-1-4 學校創新經營層面歸納 ... 26 表 2-2-1 效能與效率的意義一覽 ...29 表2-2-2 績效的意義一覽 ... 31 表2-2-3 組織績效的意義... 32 表2-2-4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34 表2-3-1 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相關研究... 38 表 3-3-1 建立學者專家審視問卷內容效度之學者專家名冊... 63 表 3-3-2 建立學者專家審視問卷內容效度之實務工作者名冊... 63 表3-3-3 學者專家提供之意見與修正情形對照 ... 64 表3-3-4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量表專家審視內容效度摘要 .... ...66 表3-3-5 學校組織績效量表專家審視內容效度摘要 ... 68 表3-3-6 學校創新經營量表的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摘要 ... 70 表 3-3-7 組織績效量表之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摘要 ... 71 表3-3-8 學校創新經營量表各個層面之因素分析摘要 ... 73 表3-3-9 學校組織績效量表因素分析摘要 ... 75 表3-3-10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與題號對照 ... 76 表3-3-11 學校組織績效各層面與題號對照 ... 76 表3-4-1 預試取樣學校一覽 ... 77

(10)

表4-1-1 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平均數、標準差及排序...82 表4-1-2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平均數差異情形 …… 83 表4-1-3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 84 表4-1-4 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87 表4-1-5 不同擔任職務國小教育人員在校創新經營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89 表4-1-6 不同學歷的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平均數差異情形... 91 表4-1-7 不同學校位置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93 表4-1-8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95 表4-2-1 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組織績效之平均數、標準差及排序... 102 表4-2-2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育人員知覺學校組織績效之平均數差異情形.. 103 表4-2-3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組織績效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 104 表4-2-4 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組織績效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05 表4-2-5 不同擔任職務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組織績效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07 表4-2-6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組織績效之平均數差異情 形……… 109 表4-2-7 不同學校地點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組織績效之變異數分析 結果 ……… 110 表4-2-8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育人員在學校組織績效之變異數分析結果.. 111 表4-3-1 國小教育人員知覺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相關分析結果.... 116 表4-3-2 國小教育人員知覺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逐步迴歸模式摘…… 118 表4-3-3 國小教育人員知覺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逐步迴歸模式摘要… 119 表4-3-4 國小教育人員知覺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逐步迴歸模式摘要… 120 表4-3-5 國小教育人員知覺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逐步迴歸分析摘要.. 121

(11)

圖 次

圖 3-1-1 研究架構 ...56 圖 3-3-1 問卷編製流程 ...61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及其彼此之關係。 本章緒論旨在陳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目的與基本的構想。全章共分為五節,第 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根據研究動機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研究 方法;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成為組織最重要的資產,而學校則是培 育人才最重要的場所。而知識經濟時代的經營理念,必須是突破傳統且能展現具 體績效的創新理念(張明輝,2002:2)。就系統理論而言,學校組織乃是社會的 主要次級系統,雖然沒有快速衰敗的危機,但如果一個組織喪失創新與改革的動 力時,該組織便會喪失競爭力。因此,當外在環境不斷進步與變遷時,教育組織 之變革已是勢在必行的,基於此,學校組織為求創造更高之教育產出與學校效

能,理應積極進行轉型(楊振昇,2009)。Henard & McFadyen(2008)亦指出知

識管理是組織創新的關鍵,而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是知識管理的重 要角色,可見知識工作者及知識管理是組織創新的必要元素。 面對全球化、科技化及知識經濟的年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人們應習慣視 變遷為常態。當「知識」已成為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時,誰擁有知識,誰就擁有進 步的動力。學校組織除面臨教育改革之浪潮,也深受創世紀管理思維的洗禮,在 不斷的衝擊中,學校必須持續進行創新(innovation),才能因應接踵而來的挑戰 (秦夢群、濮世緯主編,2007)。讓創意停不下來的有趣發想書(2009)一書提

(13)

遭到淘汰。 1996 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於「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指出「革新創造 力」是當前教育需加強的目標之一。其後,教育部為強化國民競爭優勢,計畫性 的全面提昇創造力,自 2000 年起陸續推動「創造力與創意設計教育師資培育計 畫」、「創造力教育 2002-2005 年中程發展計畫」,並於 2002 年公佈「創造力教育 白皮書」,一來落實教改理念,更以培育富創造力的教育產出為目標,其後在 2005 年教育部更提出「2005-2008 年教育施政主軸」的政策,並以「創意台灣,全球 佈局-培育各盡其才的新國民」為教育的願景,足見國家相當重視創造力教育。 南投縣是一座山城,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且學校規模在 12 班以下者 約占八成左右,這二項優勢恰可成為各個學校發展特色的絕佳優勢;然而教育經 費拮据及文化刺激不足卻也是本縣的劣勢及不爭的事實。俗話說的好:「資源有 限,創意無限」,教育人員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用心地運用創新的巧思,積極 力求變革,在學校經營的理念上,摒棄傳統僵化的經營模式,重新思考學校的目 標,進而調整、採取符合學校需求的創新經營模式。正值全台各級學校都在積極 推動學校創新經營之際,瞭解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創新經營之知覺情況及其 差異,乃為本研究欲探討之動機之一。 教育是衡量國家進步的指標之一。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各國莫不推動各項 教育改革的工作,希望藉以增進學校組織績效,提昇教育之品質。在歐美各國, 績效管理已列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提昇績效是各國政府理所當然的義務(范 熾文,2008)。美國在 1993 年實施「政府績效與成果法」(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 Act),透過新管理策略來提昇政府行政效率。其次,在 1997 年「經濟

(14)

最重要的改革目標。 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經營理念,必須是能夠突破傳統,契合全球化的趨勢, 更能採取前瞻與創新的視野,且能展現具體績效的創新理念,以有效活化學校組 織,增進學校因應變革的能力(張明輝,2002)。近年來,企業組織面臨快速變 遷的環境,為了生存及競爭,無一採取一連串的積極變革,其目的均在提昇企業 組織的績效。而學校組織與企業組織一樣,均處在充滿挑戰的時代,企業組織有 一連串的變革風潮以求永續成長,學校組織也必須調整、變革,才能確保學校教 育的品質(吳毓琳,2001)。 吳清山(2001)亦指出,我國教育改革,過份重視過程,對於學生學習結果 之評估,並無一套評鑑機制,例如學校自我權限增加後,學生是否有更好的學習 品質?因此,對於所謂學校本位管理,權力下放之教育環境,也相對凸顯學校對 於承受績效責任之義務。所以,當國際教育潮流邁向績效責任的趨勢時,追求卓 越,提高績效,已成為當前各級學校在經營與管理之首要目標。 南投縣國民小學隨著教改的腳步亦步亦趨,從未停歇。從日常的觀察中,不 難發現,現在的國小學生在課業的學習上,較往年更加辛苦且書包愈背愈重;對 教師的專業強調更甚以往,學生的在校表現更是家長首要關心的問題;而家長在 這波教改中顯得相當茫然,對於教改政策的瞭解可說是一知半解,感覺子女的教 育品質時刻都在受教改政策的影響。對於「少子化」的人口趨勢,南投縣各級學 校已開始受到衝擊,尤其是對各國民小學的衝擊最為明顯,故各校在招生上會更 加競爭,且多數家長從事農、工的情況來看,較低的社經地位,讓家長更加堅信 教育有著向上流動的功能。所以愈是地處偏鄉及規模較小的學校更需要教育上顯 著的績效來幫助他們,好讓愈是偏鄉的學子更能感受到教育的品質。教師專業是 貫穿學校的靈魂,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相互依存的絕對關係,所以教師

(15)

學校教育品質的良窳,攸關社會進步與國家發展。十年教改,在國人的殷切 期盼下,似乎並未達成預期的效果,不禁讓社會大眾對教改的成效產生諸多懷疑 及批判,尤其,在這教改過程中,城鄉差距越拉越遠,對於愈是弱勢的學生更顯 不利,嚴重波及到學生的受教權與學習權,對我國競爭力的提昇更有著嚴重的影 響。 由於學校教育乃是社會的主要次級系統,學校雖沒有立即攸關生死的危機, 但當一個組織喪失創新與改革的動力時,該組織便失去競爭力。因此,當社會不 斷進步與發展時,必然帶動教育組織之變革,在此情況下,學校組織自應配合轉 型,以求創造更高之教育產出與學校效能(楊振昇,2009)。 近年來,企業界很多經營理論成功的被引用在學校組織的管理。在企業界諸 多創新管理的成功案例,證實創新對於組織發展的必要性與影響力。而學校組織 與企業組織具有不同的組織特質,因此,企業界的這些經驗對於學校經營的啟示 為何?企業管理所發展出的創新管理策略,是否能夠轉化為學校經營的策略?當 學校經營的內外環境有了重大的改變時,學校經營的策略不應再固守傳統的經營 模式,在面臨新的挑戰與競爭時,必需重新檢視與修正,而創新管理正提供了一 個可行的方向。 事實上,「績效之於組織,猶如健康之於個體」。健康之所以重要,乃是它代 表了個體的生理狀況,帶來了活動和生機。績效之所以重要,代表著組織目標達 成的程度和成員滿足的狀況(林新發,1990)。司徒達賢(1999)認為,非營利 組織由於缺乏利潤做為指標,因此,使命是否達成,資源是否善用,決策是否正 確,更需要有效的績效管理。學校是屬於非營利組織,低落的組織績效,將造成 低的生產力、影響工作品質、產生工作倦怠、人員異動、曠職等情事,甚至造成

(16)

國國民小學實施,具有可行性。所以學校若能實施績效責任,應能維持一定的學 習品質。 綜上所述,學校有著養護型組織的特性,對於組織所謂的產出,明顯不如一 般企業有著績效的壓力,但在經營管理上也深受企業經營的影響,漸趨採取企業 組織的經營模式。尤其隨著瞬息萬變的時代,傳統的學校經營模式已不能滿足及 適應現代學校的需求及變化。故當前學校經營首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且應取而代 之的應屬學校創新經營的管理模式,因為,學校踐履創新經營,代表著追求更卓 越的教育目標及理想。從系統理論的觀點而言,若學校組織不能摒棄傳統的經營 管理模式,非但沒有進步,反而會因此喪失競爭力,導致組織邁向衰亡。當學校 施行創新之經營模式,首當其衝第一個被檢驗的就是教師的教學與學校行政的運 作,所以,如何讓組織成員接納創新教學的理念,並能習以為常地運用於教學場 域上,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意潛能,以提昇學生效能,而彙集組織成員的信念 及意志則是首要克服的關鍵;另於學校行政的運作上,如何運用創新的管理模 式,進而在行政效率上大幅提昇,則是學校行政人員應去積極踐履及勇敢挑戰 的。所以,學校如何凝塑組織成員學校創新經營的共同願景,建立教師與行政人 員創新的共同信念及價值,都有待學校經營者勇於面對並加以克服。 世界各國對於教育機構的關注,愈來愈重視績效責任。而台灣社會大眾現在 對於學校組織績效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學校經營不能再像從前的經營方式,而應 設定卓越的組織績效作為組織的經營目標。從企業經營諸多成功案例顯示,採取 創新、創意的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有著被視為絕對的因果關係。爰此,學校組 織中若能有著創新經營的策略與組織文化,相信一定能對組織創造更好的績效。 知識經濟的時代,學校「創新經營」對於提昇「組織績效」存在著極其關鍵的因 素。南投縣 13 個鄉鎮市,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6 班以下學校規模佔全縣學

(17)

倡導及協助,學校採取創新經營模式已臻成熟之時機。盱衡相關文獻,迄今尚無 針對本縣作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相關研究,研究者本身係南投縣縣民,亦從事 國民小學教育實務工作者,亟欲探究並瞭解南投縣國民小學實施創新經營與組織 績效之現況,企盼產出之研究結果,能供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作建議,故欲瞭解 南投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關係,乃為本研究欲探討之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分述如下: 一、 瞭解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的知覺情形。 二、 瞭解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組織績效的知覺情形。 三、 探討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取向與組織績效的 關係。 四、 提出改善南投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具體可行的改進策略。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為: 一、 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的知覺情形為何? 二、 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組織績效的知覺情形為何? 三、 南投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的關係為何? 四、 改善南投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具體可行之策略為何?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名詞包括有學校創新經營以及組織績效,研究者利用本 節,針對本研究之相關重要名詞,列述說明如下:

壹、學校創新經營

學校創新經營(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係指學校在經營的本質上應 植入求新、求變的 DNA,學校首先應採 SWOTS 分析,研析組織創新的需求,進而 凝聚組織成員們的共識,相互信任,建立組織創新的共同願景,且能系統性的規 劃,即透過一系列有計畫、有步驟運作之動態歷程,成功的將成員們的創意,精 準的揮灑在學校經營的各個層面上,不僅能創造學校之競爭優勢,也能滿足成員 需求及提昇學校效能,進而能建立品牌學校,最終能達成學校願景及永續發展。 本研究參考學者張妙琳(2005)、賴振權(2008)及廖傳結(2008)等之研究, 將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之層面,分成行政運作創新、教學專業創新、學生活動 創新、校園營造創新與公共關係創新等五個層面。各層面之內涵界定如下: 一、行政運作創新:學校行政作為必須以教學需求為核心,融入組織成員創 意,將創意實踐於創新作為,以提昇行政績效。 二、教學專業創新:教學專業創新係指教師具卓越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創新的 專業能力,於課堂上運用精進的教學能力,實現高效能的教學品質。如能夠 靈活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以求精進、且會運用多元評量等方式。 三、學生活動創新:學生活動創新係指學校以學生需求為核心,考量多元智 慧,為學生打造創意多元的學習平台,以開創學生多元且成功的學習經驗。 亦即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要跳脫傳統思維,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具創意、且 能吸引學生參與的教育活動。 四、校園營造創新:學校環境規劃要人性化且應以教育為依歸。不僅重視優

(19)

法、行政革新及與社區的互動。 五、公共關係創新:由於社會結構的快速變遷,學校為求得外部環境的支持, 發展學校和社區的合作關係日益殷切,藉由創新作為,建立學校與外界良好 的公共關係,以提昇辦學績效。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所蒐集之資料,作為 探討不同背景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知覺之分析依據,當受試者在某面向上的 得分越高,則表示該面向越受組織成員重視。 貳、學校組織績效

學校組織績效(School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係指學校在行政運作上, 應將所有資源作最妥適、經濟及有效率的運用,以期在學生學習效能上獲取最大 的產出,除強調學校組織既定目標的達成,亦重視其組織成員之需求滿足及滿意 感之提昇,且能於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促進學校組織的發展及適應力,以求學校組 織的永續發展。 本研究因研究需要,參考學者劉仲成(2005)所述之七個學校組織績效層面 為主,修正後以效率層面、效能層面、組織氣氛層面及發展性等作為預試問卷之 成四個層面,經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後,重新命名分別為「效能層面」、「效率 層面」及「組織氣氛與發展性層」,作為本研究學校組織績效研究的層面,並以 之發展「學校組織績效量表」,並將三個層面之內涵界定如下: 一、效能層面:指學校在目標達成、學生學習成就、及教師教學效能上的表現。 二、效率層面:指學校在經費管理與運用、預算執行、工程建設的規劃進行、 器材設備的採購與維護等方面的有效性。。 三、組織氣氛與發展性:組織氣氛包括成員的工作氣氛、團隊工作的合作情形、

(20)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學校組織績效量表」所蒐集之資料,作為探討不 同背景教育人員對學校組織績效知覺之分析依據,當受試者在某層面上的得分 越高,則表示對該層面之知覺程度越高。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針對本研究範圍所界定之地區、對象、內容和時間如下: 一、 研究地區:僅限於中華民國台灣省南投縣之行政區公立國民小學分析單 位,不包括私立小學。 二、 研究對象:本研究係以九十八學年度任教於南投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 組長與主任為研究對象。 三、 研究內容:以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之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為重心,在研 討相關文獻後,整理建構符應實務現況之研究架構。並據此分析具不同屬 性因素之教師,其在本研究架構中所採用層面間之認知程度差異。同時, 探究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認知之相關、解釋力程度。本研究之個人屬 性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及教育程度等五個變項,在 學校屬性因素則包括學校位置、學校規模等二個變項。 貳、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由於問卷調查法係以自陳量表為主,主要 依據的是填答者自由心證,將在填答說明時作懇切拜託,並於問卷題項的 設計上力求清晰易懂,以吸引填答者用心填答。另外,問卷調查法通常蒐

(21)

二、 對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僅以南投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組長與主任為研究對象, 故最後的結果可能不適合推論到其他縣市之教師、組長與主任,當然也無 法完全解釋其他同樣服務於國民小學之教師。 三、 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僅以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教育程度、學校位置、 學校規模等作為變項,來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認知之相關、解釋 力程度。雖然台灣地區各國民小學行政運作流程之同質性甚高,但在研究 結果、解釋及推論上仍有其個別差異的存在,故研究的廣度及深度有其限 制。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就研究主題蒐集相關文獻加以彙整、探討、分析,並研擬出本研究欲採 行之內涵。本章共分為三節,首先第一節探討學校創新經營之概念與相關實證研 究,以及建立在學校場域可行之實施內涵。第二節探討組織績效之意涵與相關之 實證研究,並建立組織績效之內涵面向。第三節則分析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 相關之研究。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之內涵及相關研究

本節在探討學校創新經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分別從創新之定義、組織創 新之定義、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及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等四方面加以探討說明。 壹、 創新之定義 根據韋氏字典的解釋,創新(innovation)的定義是一種新觀念、新方法或新 奇的事物。創新一詞英文的字義,是改變(make changes)或引進新事物(introduce

new things)的意思(吳清山,2004)。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大師 J.A.Schumpetexiy 1930

年代提出「創新」(innovation)的觀念,認為創新與發明是不同的概念,先有發 明,後有創新,強調企業界運用創新所創造的價值(轉引自鄭睿祺,2001)。Robbins 和 Coulter(2002)認為創新的定義為採用創意點子,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 工作方法的一段過程。國內外學者對「創新」之多元意涵,因觀點、詮釋方式或 研究取向之不同,對於「創新」所作的定義亦略有差異,研究者茲將各學者之定 義歸納如表 2-1-1,以釐清創新的意涵:

(23)

表 2-1-1 創新之定義 學者(年代) 創新的定義 Rich(1992) 任何新的觀念、方法或策略就是創新。 Drucker(1993) 創新是觀念性的,也是認知性的。 Robbins & 採用創意點子,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工作方法的一 Coulter(2002) 段過程。 賴士葆(1996) 創新具有不確定歷程、有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兼具客觀與 主觀的性質。 劉蘊芳譯(2000) 創新是藝術、是思考信念、是一種長期的投資、更是一種 遠見。 金周英等譯(2001)創新是為了企業的卓越、國家的強盛、社會整體性的進 步,創造、發展與交流應用「新」的思維,使它轉化為熱 銷商品與服務的活動,也就是創造(creation)、轉化 (conversion)、商業化(commercialization)相互依存 的過程。 吳清山(2004) 點子是發揮創新的動力,也是創新的源泉。 吳思華(2005) 創新要能產生「獨特、新穎」的點子或作品,創造出「顧 客能感受到的高價值」,除能滿足顧客需求,更讓組織得 以永續發展。 范熾文(2008) 創新是一種創意加上實用化的過程,亦即組織成員發展創 意思維,將其轉化為有實用性的產品、服務或管理方法的

(24)

綜上表所述可知,創新對組織而言,它代表的是一種嶄新的遠見,且是 種全新的構想,亦即任何新的觀念、方法或策略就是創新;它是屬於觀念性 的,也是認知性的,具有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凡個人或組織,能發揮點子(idea) 加上實用化的過程,除可以創造出能滿足「顧客感受到的高價值」,也能提昇 組織競爭力,更是讓組織得以永續發展的經營元素。 貳、 組織創新之定義 組織創新之理念,近年來已由企業界逐漸擴及到教育界的跡象。學校教育系 統,乃是社會系統的一項子系統,當學校受到社會變遷的衝擊,引發學校系統內 的組織變革是在所難免的。尤其在現代資訊爆炸的時代,伴之而來的政治民主 化、經濟自由化、科技進步化、以及文化多元化,更加快速激盪學校組織的變革 (楊振昇,2009)。顏秀如、張明輝(2005)將組織創新界定為「組織經由知識 系統,系統化地採用其認為新的觀念或行為,以局部或全面的方式,影響技術與 管理系統,來提升組織績效的過程。」。 組織創新之主要目的在於組織技術的創新,進而獲得利潤。宏碁電腦董事長 施振榮:企業組織最缺乏的就是創新的人才及創意的精神。也就是說,企業如何 能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殺出一片血路,抑或尋找企業組織的的藍海策略,在在都 顯示,若要創造企業的優勢,除有賴具有睿智的領導者外,創新的人才資產及組 織整體的軟實力更是益形重要。從相關研究來看,組織創新之定義隨研究焦點之 差異而有所不同,以下列舉國內外學者對組織創新的研究觀點: Kim 以三種不同的過程闡述組織創新:1.組織創新是綜合兩個以上現有概念 或實體產生新配置的創造性過程,與發明同義;2.組織創新基本涵義在於新穎, 可視為新創意;3.組織創新是個人或社會系統接受、發展和執行新創意的過程(莊 立民,2002)。

(25)

實驗性及創造過程的經營及支援,就結果而言是以產生新產品、新服務及技術為 不斷追求的目的。 從產出(product)觀點來看,組織創新著重在組織的投入與產出,亦即產品 可以順利成功上市(Burgess,1989)。從過程(process)觀點來看,學者多半認 為組織創新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出。Kanter(1988)認為組織創新是新的 構想、程式、產品或服務的產生、接受與執行,包含了產生創意、結盟創意、實 現創意與遷移創意四個過程。所以,組織創新包含了新知識的轉化與運用、資訊 連結、服務改變與資源再運用等(秦夢群、濮世緯,2006)。 組織創新學者依其觀點之不同,提出了多種不同的定義,迄今尚未有明確且 共同認定的定義。在過去研究中,比較一致的定義為:「採用一個新的概念或行 為相對於組織而言是新的。其中可能包括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或是一項新 的實務」(莊立民,2002)。 張明輝(2003)指出創新是使創意成為一種有用的商品、服務或生產方法的 過程,也係由不同想法、認知及資訊處理與判斷方式的結合而產生。換言之,創 意是組織永續的動力,藉由成員們的不斷發想,新思維及新方法就是組織追求卓 越的不二法門。 從上述可知,每位學者因志趣及研究觀點之不同,在定義上就有所差異,以 下則依分類觀點,臚列多位學者有關「組織創新」的定義整理如表 2-1-2:

(26)

表 2-1-2 組織創新的定義

分類觀點 觀點主張者 組織創新的定義

產品觀點的 Blau and McKinley(1979) 組織生產或設計的新產品可以獲取得 學者重視具 Burgess(1989) 獎或成功上市。

體的產品, Kochhar and David 以美國PTS NPA 的檔案資料為依據, 是以結果來 (1996) 計算組織宣佈上市的新產品、新科技 論斷,可說 等之發展數量。 是持單一的 Danneels (2002) 著重產品創新,而其代表產品的成功。 觀點 過程觀點的 Drucker(1985) 是一個過程,它乃是一項有組織的、 學者著重的 有系統的、且富有理性的工作。任何 是一系列的 改變現存資源、財富創造潛力的方 歷程或階段 式,可稱之為創新。 來評斷,也 Amabile(1988) 是一種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五個階 可說是持單 段,依序是設定議程、設定程式、產 一的觀點 生創意、創意測試與實施、結果評估。 Kanter(1988)Jahannessens 是新的構想、程式、產品、或服務之 and Dolva(1994) 產生、接受、與執行。

Scott and Bruce(1994) 是一項過程,此過程包括知識及相關 資訊的運用,目的在於創造及引進新 的及有用的某些事物。從問題發現、 尋求資金支持、完成問題解決等多階 段過程來界定。

(27)

續表 2-1-2 組織創新的定義

分類觀點 觀點主張者 組織創新的定義

持產品及過 Dougherty and Bowman 是一項複雜的問題解決過程,涉及的 程觀點的學 (1995) 活動包括產品設計,產品創新、功能 者則是融合 部門協調,公司資源、結構、策略的 結果及歷程 配合。

來定義,可 Lumpkin and Dess 反應了公司對於新意念、新奇性、實 說是持雙元 (1996) 驗性、及創造過程的經營及支持,而 的觀點 其結果將產生新的產品、新的服務、 及新的科技。 持多元觀點 Damanpour(1991) 是指組織內部自然產生或組織向購 的學者則是 得的某項活動之採用,而該項活動對 除了考量技 於採用的組織而言是新的。該項活動 術創新的定 可以是設備、系統、政策、方案、過 義,也試著 程、產品、服務...等。 將管理創新 納入定義之 Garcia-Morales(2006) 組織創新包含新的產品、服務、生 中,是較為 產、系統與計畫。 近代多數學 者採用

(28)

續表 2-1-2 組織創新的定義 分類觀點 觀點主張者 組織創新的定義 Robbins(1996) 認為「創新」是指一個新的意念,該 意念可應用在啟動或增進某項產 品、過程或服務。組織創新是同時包 括產品創新、新的生產過程技術、新 的結構及管理系統、新的計畫及管理 方案...等。 蔡啟通(1997) 認為組織在近三年內,由內在產生或 外部購得的技術產品或管理措施之 創意廣度與深度稱為「組織創新」。 創意廣度包括設備、系統、政策、方 案、過程、產品與服務等,創意深度 則包括各項創新對於組織經營的重 要性、影響程度或長期潛在獲利性。 劉濬(2002) 認為技術創新(如產品、過程與設 備)、管理創新(如系統、政策、 方案與服務)等,都是組織創新的 可能展現。 資料來源:修改自蔡啟通(1997) 綜而言之,有關組織創新的觀點,概約可分成上表所述之四種觀點:

(29)

二、過程觀點:著重的是一系列的歷程或階段來評斷,也可說是持單一的觀點 三、產品及過程觀點:融合結果及歷程來定義,可說是持雙元的觀點。 四、多元觀點:除了考量技術創新的定義,也試著將管理創新納入定義之中, 是較為近代多數學者採用。 莫爾定律(Moore´Law)強調知識成長之半衰期只有十個月,尤其身處知識 經濟時代,對於學校組織於創新經營、流程掌控與管理應有著異於傳統的新思 維。學校組織必須時時敏感外在環境的變化,掌握新思維,鼓勵組織成員充分運 用知識分享的平臺,也鼓勵組織成員在教學、行政等各領域,能夠發揮創意,尤 其在知識管理上,亦能妥適運用現代科技,讓學校組織在知識的分享、儲存及轉 化上能更有效率。 本研究採用「多元觀點」的研究主張,除了考量技術創新的定義,也試著將 管理創新納入定義之中。以創新作為學校組織的經營核心,以創意作為組織發展 的動力,發揮異於傳統的新思維及創造力,開展出學校嶄新的風貌,以提昇學校 的組織績效。 參、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 「創新」對學校經營而言,是順應社會潮流的活水源頭、因應發展挑戰的不 二法門、適應多變環境生存之道,更是提升競爭優勢的關鍵要件(吳清山、賴協 志,2006)。面對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的降臨,追求創新也已成為企業界生存 的不二法門。近年來,教育法規在社會殷切的期待下,立法院通過了眾多的教育 法案,相關學生受教權、教師專業自主權、家長教育選擇權、國民教育權等,均 有明確的法令條文規範,希望藉由完善的教育法令,能有效提昇教育品質;少子 化的人口趨勢,以及學校績效責任的益形重視,均使得學校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

(30)

角,激發每位組織成員的變革意向,發揮每個人的創造力,齊為組織的蛻變而努 力,以能因應瞬息萬變的環境,開創新局。 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大力推動並倡導創新經營,除大力宣傳外,更舉辦各種 活動。如「商業週刊」透過重重篩選,走遍全台、離島,從二千六百多家公立國 小當中,找出一○四所特色小學;另亦有辦理學校創新經營獎、領導卓越獎、教 學卓越獎、乃至於 power 教師的遴選等,種種跡象顯示,如果想要在知識經濟時 代中創造卓越,採取創新經營策略已是時代所趨。 創新經營對於企業不僅可以提高競爭力,更是致勝的關鍵。創新經營基本上 是從創新的意涵導引而來。組織創新(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與創新經營 (Innovation Management)嚴格說來,兩者略有區隔,創新經營立論基礎部份來 自於組織創新理論,組織創新偏重於組織結構和組織文化等方面創新(如:學校 轉型),而創新經營偏重於行政管理、課程與教學、學生活動、技術與產品等方 面(吳清山,2004)。 創新經營係指一個組織在產品、過程或服務等方面,力求突破,改變現狀, 發展特色,以提昇組織績效的策略(吳清山、林天祐,2003)。林海清(2007) 將創新經營界定為一個求新、求變的歷程,也是生命力開創的泉源。變革(2000) 一書提到「創新管理」的操作型定義是指組織管理者藉由創意環境的建置,成員 參與的對話,引發組織成員進行知識(資訊)創新、技術更新、產品轉化的過程, 並針對未來組織可能面臨的問題,激發組織成員願意突破現狀,願意接受挑戰的 能力,並透過一套適切而新穎的文化形塑,以新思維、新方法,追求組織得以永 續的經營發展。林新發(2003)認為創新經營是藉由創意與轉化,形成或產出一 種有價值的觀念、流程、技術、課程與教學、產品、服務、管理與文化,進而提 升學校競爭力和永續發展的一個過程。黃宗顯(2004)認為創新經營是在力求突

(31)

策略實踐等所創造出有別於學校自己以往或他校已有的各種作為。范熾文(2008) 認為創新經營是組織面臨全球經濟與科技變化時,產生了內在與外在之挑戰,領 導者為了求得組織的永續發展,本著求新、求變、求生存的動力,採取一種突破 現狀,挑戰現況的管理過程。學校創新經營,不僅是一種理念的倡導,亦是一種 行動的實踐。 以下將國內學者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整理如下表 2-1-3。 表 2-1-3 國內學者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學者(年代) 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濮世偉(2003) 學校為滿足學生與家長課程需要、維持內部競爭力並提昇教育 品質,而在組織內部和外部之經營作法上進行改變與創新的策 略,創新的層面包括行政管理、課程與教學、知識分享、外部 關係與資訊科技。 黃宗顯(2004) 經營一所學校時,在理念思考、方案規劃、策略實踐等所創造 出的有別於學校自己以往或他校已有的各種新作為。 吳清山(2004) 在學校環境場域中,採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到學校的服務、 產品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以發展學校特色,提升學校效能和達 成學校教育目標。 陳今珍(2004) 在學校環境場域中採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到學校的服務,產品 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以展現學校特色,提升學校效能和達成學 校目標。

(32)

續表 2-1-3 國內學者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學者(年代) 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林明地(2004) 創意的學校經營是校長與學校成員(教職員工生家長等)間雙 向影響力發揮之過程,其目標是希望能建構滿意且具成就感的 行政過程,追求共用價值(理想)之實現,並建立利於長期發 展的學校文化,主要係以信任為基礎,透過學校結構、人際互 動、學校微觀政治學及文化意義四個取向出發,善用創意學校 經營的可能做法,使成員知覺與組織表現契合,以達成目標。 顏秀如、 學校為提昇教育績效,營造有利於成員創造力發展的組織文化 張明輝(2005) 與環境,鼓勵且引導成員參與創新活動,藉由知識系統的管理 與運作,以系統化的經營策略,使創意得以形成、發展及永續 經營之動態發展歷程。 林筱瑩(2005)學校在整體校務的經營上,運用自行開發或引自外部的創新經營 策略,以滿足整體社會的期待與維持系統間的和諧運作,並追 求自身的優勢發展。學校創新經營必須考量其自身的社區資 源、師資條件、學生素質、家長需求等因素,而有其個殊性。 學校創新經營應符合獨特性、卓越、教育性、公平性、績效性 的規準。學校創新經營基於校務運作的整體層面,不僅在行政 管理與教學事務上追求創新,學校創新經營更是學校全體成員 共同參與的過程。

(33)

續表 2-1-3 國內學者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學者(年代) 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蔡純姿(2005) 學校為了因應環境變遷與教育改革的需求、以新的思維、新的 技術與新的服務,所進行一系列有計畫的、有系統的、有步驟 的創新作為之動態歷程,其目的在於增進學校辦學、教師教學、 學生求學與家長助學的績效,進而提高學校競爭力。其研究所 稱「學校創新經營」應涵蓋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與文化創新三 個系統;其中管理創新系統,包括:理念創新、人力創新、結 構創新、流程創新與領導創新等五個層面;技術創新系統,包 括:校園營造創新、資源應用創新、行政運作創新、課程教學 創新與學生活動創新等五個層面;文化創新系統,包括:學校 文化與特色、教師文化與作為與學生文化與表現等三個層面。 游琇雯(2005) 在學校能提供服務的所有場域範圍中,藉由合於教育本質的觀 念更新,全體教職員以專業知識成為基礎,結合家長、社區的 力量,持續產生或引入無中求有、有中求好、好中求精、精益 求精的創意點子,得配合規劃周詳的創新經營策略,來提升學 校行政經營效率、精緻化課程實施、卓越化教學品質、整合社 會資源,以建置更符應學生學習需求的校園環境、學校活動, 強化學校效能、營造學習型校園文化、發展學校特色,達成學 校的教育目標。

(34)

續表 2-1-3 國內學者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學者(年代) 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辜皓明(2006) 在符合教育本質與價值的基礎之上,學校採取組織內部或外部 的某項活動,經由一系列有計畫、有系統、有步驟的運作之動 態歷程,而該項歷程對於學校而言是新的觀念、技術、作為和 文化,活動項目可以是與教學和行政相關的系統、方法、過程、 設備、工程、教材、資源、作品、表現、服務及人力。 張妙琳(2006) 學校為獲取經營之競爭優勢,在技術、過程、產品或服務等方 面,符應現實需求,突現本位經營特色,發展組織核心能力並 提昇組織績效之策略。 秦夢群、濮世緯 學校為滿足成員之需求、維持競爭力與提昇品質,而在組織 主編(2007) 部和外部之經營作法上進行改變與創新的作為。 楊文達(2006) 在學校場域中,學校為發展特色、達成學校願景和提昇學校效 能,學校成員採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到學校管理、技術、文 化等系統中的過程,而這過程是經由一系列有計畫、有步驟運 作之動態歷程。 賴振權(2008) 學校衡量教育的價值與學校本身的資源,經審慎的評估,有計 畫、有系統地將創意的點子轉化至學校的產品、服務與工作方 法的經營策略,以滿足內外成員的需求,創造學校的特色與競 爭優勢、提昇教育績效並使得學校得以永續發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上所述,學校創新經營係指學校在經營的本質上應植入求新、求變的 DNA, 學校首先應採 SWOTS 分析,研析組織創新的需求,進而凝聚組織成員們的共識, 相互信任,建立組織創新的共同願景,且能系統性的規劃,即透過一系列有計畫、

(35)

有步驟運作之動態歷程,成功的將成員們的創意,精準的揮灑在學校經營的各個 層面上,不僅能創造學校之競爭優勢,也能滿足成員需求及提昇學校效能,進而 能建立品牌學校,最終能達成學校願景及永續發展。 肆、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 林明地(2005)認為創意學校經營的動力來源相當多元,但主要來自專業與 用心。塑造持續改善的學習文化,發揮長期影響力,成就長期的成功,是創意學 校經營的理想。對於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臚列國內外學者觀點如下: 蔡純姿(2005)於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中界定學校創新 經營意涵如下: 一、學校經營創新兼涵組織系統與管理技術新典範 學校經營創新就是在學校既有之基礎上,重新思考理念、結構、流程、人員 與策略的創新,激發創新動力,讓學校能夠持續進步與創新。 二、學校經營創新是為了要因應社會環境變遷的需要 學校生存於社會系統之環境脈絡中,必須因應社會環境的急遽變遷,而調適 因應。因此,學校組織創新就是要讓學校教育能夠因應社會環境變遷的需 要,配合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 三、學校經營創新的過程是一種有計畫的、有系統的、有步驟的歷程 學校經營創新從信念的新思維出發,整合內外部條件及環境,創新課程與教 學內容,透過有計畫的、有系統的、有步驟的的變革歷程,重新建立或創造 一種新的學校文化。 吳清山(2004)曾列舉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分別是: 一、技術創新:如教學、評量、工作方式等改變。

(36)

四、流程創新:如教務、學生事務、總務、輔導、人事等業務處理程式。 五、活動創新:如學校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運動會、畢業旅行、戶外 教學活動等突破。 六、特色創新:如發展學校特色、形塑學校獨特文化等。 七、觀念創新:如學校人員價值觀念、思考方式、意識型態的改變。 八、環境創新:如建築物的美化與改變、室內設計擺設的調整、環境空間的重 新規劃。 林明地(2005)認為學校創新經營的主要意涵如下: 一、建立在成員相互信任的基礎上。 二、動力主要來自於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與用心。 三、必須使學校的表現與成員的知覺感受相互契合。 四、是校長與學校成員間雙向影響力發揮之歷程。 五、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在建構滿意且具成就感的行政過程、追求共用價值(目 標、理想)之實現,以及建立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學校文化等三方面。 六、可透過學校結構、人際互動、學校微觀政治學,以及文化意義之展現等四 個取向出發。 七、理想在塑造持續改善與發展的習學文化,發揮長期影響力,成就長期的成 功。 范熾文(2008)認為學校創新經營包含了歷程創新、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等 內容,在此過程中,領導者運用領導與激勵方式激發成員創意、建立開放與自由 氣氛、改變組織文化價值,以建立新的做法、提出新產品、解決組織問題、提昇 組織競爭力。 基於以上各學者對於學校創新經營內涵之觀點,可見學校創新經營是涵蓋學

(37)

理,並參酌賴振權(2008)之學校創新經營層面歸納表,茲將學校創新經營之層 面歸納如下表2-1-4: 表2-1-4 學校創新經營層面歸納 學者 (年代) 行政 運作 課程 教學 學生 活動 資源 應用 校園 營造 資訊 科技 公共 關係 組織 績效 其他 張明輝 (2003) ※ ※ ※ ※ ※ ※ 濮世緯 (2003) ※ ※ ※ ※ ※ 中華創意 發展協會 (2003) ※ ※ ※ ※ ※ 林筱瑩 (2005) ※ ※ ※ ※ ※ 林虹妙 (2005) ※ ※ ※ ※ ※ 顏秀如、 張明輝 (2005) ※ ※ ※ ※ ※ ※ 黃哲彬、 洪湘婷 (2005) ※ ※ ※ ※ 鄭福妹 (2006) ※ ※ ※ ※ ※ 林文勝 (2006) ※ ※ ※ ※ ※ 辜浩明 (2006) ※ ※ ※ ※ ※ 汪宗明 (2006) ※ ※ ※ ※ ※ 秦夢群、 濮世緯 ※ ※ ※ ※ ※

(38)

續表2-1-4 學校創新經營層面歸納 學者 (年代) 行政 運作 課程 教學 學生 活動 資源 應用 校園 營造 資訊 科技 公共 關係 組織 績效 其他 賴振權 (2008) ※ ※ ※ ※ ※ 梁慶銅 (2008) ※ ※ ※ ※ ※ ※ 曾意雯 (2008) ※ ※ ※ ※ ※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酌賴振權(2008)整理 綜合歸納上述各學者之論述,得知眾多學者在研究學校創新經營之層面以 「行政運作」、「課程教學」、「學生活動」、「資源應用」、「校園營造」及「公共關 係」的層面較多,而也有少數學者論述到「資訊科技」、「組織績效」及其它之層 面,藉以各層面的創新,滿足顧客需求及組織目標的達成,進而提昇組織的競爭 力。然研究者認為行政是支援教學的一切活動;學校活動的核心是教學;學校的 活動規劃應以學生需求為核心;處於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的角色於知識管理扮演 著加速器的角色;家長是我們的夥伴關係,學校與社區有著不可切割的依存關 係;基於研究目的,本研究擬以「行政運作創新」、「教學專業創新」、「學生活動 創新」、「校園營造創新」與「公共關係創新」五個層面作為探究學校創新經營之 變項,並將五個層面之內涵界定如下: 一、行政運作創新:學校行政作為必須以教學需求為核心,融入組織成員創 意,將創意實踐於創新作為,以提昇行政績效。 二、教學專業創新:教學專業創新係指教師具卓越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創新的 專業能力,於課堂上運用精進的教學能力,實現高效能的教學品質。如能夠 靈活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以求精進、且會運用多元評量等方式。 三、學生活動創新:學生活動創新係學校以學生需求為核心,考量多元智

(39)

亦即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要跳脫傳統思維,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具創意、且 能吸引學生參與的教育活動。 四、校園營造創新:學校環境規劃要人性化且應以教育為依歸。不僅重視優 質的軟、硬體環境,更應將創新精神,融入在教育理念、課程設計、教學方 法、行政革新及與社區的互動。 五、公共關係創新:由於社會結構的快速變遷,學校為求得外部環境的支持, 發展學校和社區的合作關係日益殷切,藉由創新作為,建立學校與外界良好 的公共關係,以提昇辦學績效。

第二節 組織績效之內涵及相關研究

由於公立小學階段沒有急迫性的升學壓力,所以在學校經營上沒有表徵的升 學率壓力。近年來,績效責任的理念受到企業界的重視,許多企業管理開始採取 績效管理,以增進組織競爭力。學校績效責任的概念是在一九八三年美國卓越教 育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公布「國家在危機中」 (A Nation at Risk)報告之後,促使社會大眾警覺到學童學習成就低落之嚴重性, 進而要求進行教育改革,績效責任遂成為教育改革的主要議題。美國在教育責任 績效法(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Act)中規定,透過一套績效責任措施,要求學 校、學區、教師與學生,堅守高的學業標準,確保州與學區提供學生高品質的教 育(黃美芳,2002)。英國的「Parent's Charter」規定家長應該擁有相關學校的訊 息,以瞭解學生學習結果和學校經營績效,更突顯了學校績效責任的重要性(引 自吳清山,2000:4)。我國教育部也於民國90年12月召開的「2001年教育改革之 檢討與改進會議」中的題綱中指出:能確保教育效能的提昇,教育評鑑與視導的

(40)

行政怠忽而傷害受教育者的品質;在積極方面可督促教育行政或學校行政系統提 昇本身經營績效,俾提昇整體教育的品質。所以現在各國對於學校的績效責任有 益加重視的趨勢。 從教育行政演變的觀點來看,1900 年代著重效率(efficiency),1950 年代則 注重均等(euqity),1975 年代以後則強調效能(effectiveness),也是卓越 (excellence)的觀念,上述三 E 代表二十世紀重要的行政理念(張清濱, 1997:275)。而績效責任則是由於三個概念意義相近,運用到學校組織中,往往 不易釐清,所以先就效能、效率與績效的意涵作一論述。 壹、效能、效率的意義 效能與效率在意義上,有多位研究者提及,茲整理如表 2-2-1 所示。 表 2-2-1 效能與效率的意義彙整 研究者(年代) 效率(efficiency) 效能(effectiveness) Barnard(1938) 組織成員需求的滿足。 組織目標的達成。 Mondy,Sharplin,Holmes 輸入的質與量及輸出的 過程產生所要結果的程度。 &Flippo(1986) 質與量之比例關係。 吳清山(1982) 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 重視組織目標的達成。 張潤書(1990) 效率是指運用資源的程 效能則為達成目標的程度, 度與能力,凡是能夠將人 是指資源運用以後所產生的 力、物力、財力,及時間 結果,凡是完全達成目標者 作最妥善的分配者即是 即為效果。 效率。

(41)

續表 2-2-1 效能與效率的意義彙整 研究者(年代) 效率(efficiency) 效能(effectiveness) 吳明清(1990) 重點在活動所需的時間 在能否達成組織預期的目 、金錢、人才等資源的 標。 運用是否最經濟有效,但 最後結果不一定符合組 織的目標。 吳清基(1990) 強調將組織內人力、物 強調組織資源運用所達成目 力、財力和時間作最妥善 標的程度,重視實際產出與 的分配,重視組織資源運 期望產出的差距,是導向組 用的投入與產出的比率, 織目的。 是導向個人目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中外學者的看法,所謂效率(efficiency),係注重輸入與產出的比 值,換言之,就是將所有資源作經濟、有效的運用,以求最大的產出,重視組織 成員需求的滿足;而效能(effectiveness)則是達成目標的程度,重視組織目標之 達成。 貳、績效的意義 績效(performance)在《韋氏辭典》定義為:一.完成某些事件的行動或過 程;二.指完成事件而言;三.達成要求目標;四.達成既定結果;五.對某些刺激 之行為反應;六.在動態行動中表現行動特點(引自張瑞村,1998:432)。在績效 的意義上,有多位研究者提及,茲整理如表2-2-2所示。

(42)

表2-2-2 績效的意義一覽 研究者(年代) 績效(performance) Szilagyi(1984) 有效率與效能兩層面因素。 Drucker(1993) 就是組織的考驗。其精神乃是產能大於努力之總合,是一種創 造的能量,這是機器方式無法完成的。 林新發(1990) 執行某些工作的成績或表現。 黃振球(1992) 顧名思義,即成果與效果。 吳清基(1990) 是一種教育過程績效。 彭文賢(1996) 是評估組織最後的標準,是一種價值判斷的問題。 黃建銘(1999) 是以最少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以契合組織目標。 林春燕(2000) 效率和效能乃是績效構成要素中的兩大因素。 劉仲成(2005) 多與組織的目標有關,是組織執行目標的行為表現,泛指組織 行為的結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以上中外學者的看法,績效在定義上,它具有價值判斷的作用,包含效率 與效能兩個不同的面向,不僅注重過程,更重視組織目標的達成,呈現出組織最 後的表現。 参、學校組織績效的意義 在組織績效的意義上,有多位研究者提及,茲整理如表2-2-3所示。

(43)

表2-2-3 組織績效的意義 研究者(年代)組織績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的意義 觀點類型 Yuchtman 組織利用其環境,獲取稀少、有價值之資源,以持 行政效率 &Seashore 續發揮功能之能力。 (1967: 891-903) Gibson、 組織在有限資源的限制下,達成其任務與目標的程 效能 Ivancevich. 度。 & Donnelly,Jr. (1976) Simon 組織績效並不是投入與產出之間單純的比率,組織 效能、行 (1976) 目標應包括社會公道、經濟安定與繁榮等要求,因 效率、組織 此績效的表示,應將社會的得失計算在內。組織績 適應力。 效包括行政措施的消極價值(費用與時間成本)和 積極價值(成果或目標)(轉引自吳清基,1986:159-167) Sluyter 指機構提昇其對案主服務之品質,以及員工工作環 成員滿意度 (1997) 境品質的系統化成果。組織績效一定要從服務受益 人觀點出發,換言之,能有效處理顧客問題,滿足 顧客需求,才是有組織績效(劉曉春譯,1999)` Marqués & 組織績效係指組織達到預定目標之衡量標準,其原因為組織執 Garrigós-Simón 行績效評估能提供回饋資訊、提升資源運作的效率、效果及改

(44)

續表 2-2-3 組織績效的意義 研究者(年代)組織績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的意義 觀點類型 吳再居(1984) 組織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下,滿足外在環境與內部需 組織適應力 求之目標的程度。 謝文全(1985)組織績效應包括組織及成員個人目標之達成或需 效能、成員 要之滿足。 滿意度 林新發(1990)組織的績效乃依其滿足各種成員之相對程度來衡 成員滿意度 量。 徐佳銘(1992) 組織績效是對組織目標達成程度的一種衡量,甚至 效能 可以將績效和目標劃上等號。 蔡陽達 可藉以評估員工心理滿足表現,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政策推廣與 (2006) 實施,及其可由工作滿足、工作績效、品質績效以達成組織目 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以上中外學者的看法,組織績效在定義上涵具多元向度及標準,因此本研 究將學校組織績效界定為:學校在行政運作上,應將所有資源作最妥適、經濟及 有效率的運用,以期在學生學習效能上獲取最大的產出,除強調學校組織既定目 標的達成,亦重視其組織成員之需求滿足及滿意感之提昇,且能於瞬息萬變的環 境中促進學校組織的發展及適應力,以求學校組織的永續發展。 肆、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在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上,有多位研究者提及,茲整理如表2-2-4所示。

(45)

表2-2-4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學者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Hoy & Miskel 1. 適應力(adaptation):即成功地調適組織內外在影響力的 (1982) 狀態。 2. 目標達成(goal achievement):即組織訂定及達成其內在目 標的程度。 3. 內部統整(integration):即一種組織內部衝突或凝聚之狀態。 4.潛在組織維護力(latency):即一種成員的工作動機或對組織 奉獻之程度。 Grenck(1983) 1.學生學習:這是教育最主要目標,不同層級學校則有不同教 育目標。此層面的具體指標為學習及學業進步、紀律及行為、 個體及社會發展。 2.家長滿意:從企業觀點來看,學生與家長是學校的消費者, 所以家長滿意度也是學校組織績效之重要層面。其具體指標 如家長對學校之信心與支持、學生意見等。 3.教職員滿意度:學校是由教職員組成,其對學校之滿意度是 學校組織績效重要層面。例如對課程方案、工作條件之滿意。 具體資料包含士氣、自信心、團隊工作、支持、授權等。 4.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學校績效規準,其本質集中在幾項指 標,例如師生比率、薪津政策、完善財務計畫、收益與支出 或其他領域成本分析,這是績效管理上重要概念,因為成本 控制連結著優良學校管理與優良學校績效兩項概念。

(46)

續表2-2-4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學者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Houlhan 學校辦學績效評量,應涵蓋外在可見之學校表現,如學生學業成 (1983) 就;和內在為形學校組織氣氛,如和諧、親密、互信的成員互動, 是良好學校外在表現的條件與基礎(引自羅英豪,2000)。 Newmann & 學校績效是多元的,包含學生表現、升學率、輟學率、參與課外 Archbald 活動、課程品質、教職員專業準備、教材、教職員士氣。 (1990) 方德隆 學校組織績效有五個層面:學校適應力、學生成就、工作滿度、 (1986) 教師主要生活興趣及整體組織績效。 林新發 1.組織適應的能力:指組織應付環境、解決問題及處理系統改變 (1990) 的能力。 2.組織生存的能力:指組織獲取資源、提供有關產品或服務,及 統合個體獻身組織目標的能力。 3.組織成長的能力:指組織不斷進行調適改革、創造有利環境及 輸出新產品、新製造方法之能力。 黃振球 教育績效包含:學生學習、家長滿意、教師士氣及行政效率。 (1990) 陳慶瑞 1.人員層面:工作滿足感、士氣。 (1995) 2.組織層面:績效(生產力)、適應力。 張清濱 組織中績效評估的準則包括:組織效能、組織效率、組織的創新與 (1997) 發展、員工的滿意度。 吳清山 學校績效責任有:學校目標明確性、課程內容價值性、學生學習成 (2000) 就、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經營適應力。

(47)

續表 2-2-4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學者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劉仲成 1.效率層面:指學校在經費管理與運用、預算執行、工程建設的規 (2005) 劃進行、器材設備的採購與維護等方面的有效性。 2.效能層面:指學校在目標達成、學生學習成就、及教師教學效能上 的表現。 3.組織內部歷程層面:指組織內部分工的明確、架構的健全、衝突的 解決、申訴管道的暢通等。 4.人際關係層面:指成員之間的人際互動及與外界的互動,包括成員 參與學校活動的情形、成員的互信互賴程度、以及教學心得交流的 情形,以及家長、社區及教育主管機關,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活動 的情形、學校參與社區活動及對社區事務的貢獻情形、以及對教育 主管機關的政策配合度及執行情形。 5.成員需求滿意層面:學校組織是由成員組合而成的,個人之需求能 否在組織中獲得滿足,便會對其中工作士氣有重大的影響。根據研 究結果,成員滿足程度愈高,其工作績效愈高,流動率、曠職率愈 低,抱怨也愈少,成員所獲得的滿足如不能超過成員的犧牲,則其 工作意願便會消失,造成組織績效低落甚或崩潰瓦解,危及學校組 織的生存與發展。尤其學校組織中教師為主要的組成份子,教師需 求滿足之程度,實亦可判定學校組織績效之高低。 6.組織氣氛層面:包括成員的工作氣氛、團隊工作的合作情形、成 員之間是否有一致信念、對於組織價值是否認同。

(48)

續表2-2-4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學者 學校組織績效的層面 7.發展性:指組織的適應力、人力資源的發展、創新性及對外在資 訊的獲得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學者們的研究觀點,組織績效包含了顧客(學生、家長)的滿意、 滿足組織成員的需求、組織目標的達成、良好的組織文化、良好的組織氣氛、給 予組織成員適度的激勵、良好的組織學習、組織外在環境的適應力及發展性等。 為探討南投縣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對於組織績效知覺之差異情形,因研究需 要,參考學者劉仲成(2005)所述之七個學校組織績效層面為主,修正後以效率 層面、效能層面、組織氣氛層面及發展性等作為預試問卷之成四個層面,經因素 分析後,重新命名分別為「效能層面」、「效率層面」及「組織氣氛與發展性層」, 作為本研究學校組織績效研究的層面,並以之發展學校組織績效量表,並將三個 層面之內涵界定如下: 一、效能層面:指學校在目標達成、學生學習成就、及教師教學效能上的表現。 二、效率層面:指學校在經費管理與運用、預算執行、工程建設的規劃進行、 器材設備的採購與維護等方面的有效性。。 三、組織氣氛與發展性:組織氣氛包括成員的工作氣氛、團隊工作的合作情形、 成員之間是否有一致信念、對於組織價值是否認同。發展性指組織的適應 力、人力資源的發展、創新性及對外在資訊的獲得程度。

數據

圖 次
表 2-1-1 創新之定義  學者(年代)             創新的定義  Rich(1992)    任何新的觀念、方法或策略就是創新。  Drucker(1993) 創新是觀念性的,也是認知性的。  Robbins &      採用創意點子,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工作方法的一 Coulter(2002)  段過程。  賴士葆(1996)   創新具有不確定歷程、有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兼具客觀與 主觀的性質。  劉蘊芳譯(2000) 創新是藝術、是思考信念、是一種長期的投資、更是一種 遠見。  金
表 2-1-2 組織創新的定義
圖 3-3-1 問卷編製流程  本問卷主要依據本研究文獻中所提及有關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 之相關內涵、研究假設及待答問題,加以綜合整理後,逐步擬出「南投縣國 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組織績效之研究」問卷初稿,共分為三部份,第一部 份是「背景資料」,第二部份是「學校創新經營量表」,第三部份是「學校組 織績效量表」。其問卷內容說明如下:  一、背景資料: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個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服務年資、 擔任職務及教育程度等五項;而學校背景變項包括:學校位置、學校規模及 學校校齡等。  二、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applies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thod to elementary school’s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by referring previous related studies..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ce

In order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student's importance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owards school service quality, as well as to desig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Mainland Chian tourist as survey respond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ore expertise, shopping satisfaction and share of wallet.. The study

Hence this study uses a systematic method to develop safety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ir weights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way to school for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