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刑事判決探討警察用槍訓練政策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由刑事判決探討警察用槍訓練政策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政治⼤學. 社會科學學院. ⾏政管理碩⼠學程第⼗七屆碩⼠論⽂. 由刑事判決探討警察⽤槍訓練政策. 立. y. sit. io. Nat. er. ‧. ‧ 國. 學. 政 治 大. n. al v 指導教授 莊國榮 i博⼠ n Ch engchi U 研究⽣. 楊博維 撰. 中華民國⼀百零⼋年三⽉.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 謝辭. 2019.4 台北城南. 回⾸少不經事,不解中西兩⼤經典電影「臥虎藏⿓」與「駭客任 務」台詞的話中有話。⼗⼀餘載來,⾃⼰循著轉⼭的軌跡,逐漸圓滿 了從⿔⼭警⼤⾄⽂⼭政⼤的不解之緣,終能體會在⼈⽣的變與不變中, 誠實地⾯對⾃⼰的選擇。 ⼈世間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在謝天之前,必先回⾸來時路上. 政 治 大 有緣⼈的雪中送炭、念念不忘。⾸先,感謝指導教授莊國榮⽼師的真 立. ‧ 國. 學. 切提攜,對於學⽣拙作的鞭辟⼊裡同時,以廣博的背景知識給予更多. y. sit. Nat. 過程中⼈⽣⼤喜⼤悲的跌宕起伏,信⼼不逆。. ‧. 未曾想像的啟發。此外,有幸承蒙先知富有靈性的加持,得以於寫作. er. io. 在此同向⼝試委員⿈惠婷⽼師、李聖傑⽼師致上萬分謝意,⼝試. al. n. v i n 當天既震撼於您們三⼈德意志精神的邏輯清晰;更在討論過程中感受 Ch engchi U 您們對於知識炙熱的追求,傳遞浪漫主義濫觴地之餘溫。古有華⼭論 劍,今有⽂⼭論槍,有機會能體驗理性感性兼具之⼝試洗禮,幸甚! 在職進修為⽣命視野開啟了另⼀扇窗。期間感謝蔡烱燉副院⾧、 張⽂惠主任與副院⾧室同仁的真情相挺;林俊益⼤法官的阿⾥⼭撥雲 ⾒⽇指導振奮⼈⼼;陳⼠魁委員⾧、張淑燕主任與OCAC⼤家的祝 福更是⼀路上的動⼒!北⾼⾈⾞勞頓、物換星移間,於台北第⼆個家,. ii.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 深刻感受愛與溫暖! 實務之經驗借鏡能得到張丁元隊⾧、廖學強教官、林明興教官、 林⽂鴻教官、李家豪學⾧、⿈挺軒學⾧等貴⼈們的無私分享,補⾜⾃ ⼰為學之不⾜,深深感謝。 謹以此⽂獻給完整了我的家⼈。 樹欲靜⽽⾵不⽌,⾃⼰更願轉念為⼤⾵起兮雲⾶揚,緬懷澄清湖. 政 治 大. 畔⽗⼦路跑⼣照,⼼中無限感恩如波光淋漓。謹以遲來的學位遙祭,. 立. 為⽗親乘⾵瀟灑雲遊壯⾏。天地雖⼤,終有相聚之期,且聽那楊家持. ‧ 國. 學. 續精進喜悅歡笑聲翳⼊天聽!. ‧. Last but not least,最終為⽴亭吾妻的華麗現⾝時刻。寫作過程妳. Nat. io. sit. y. 的無役不與成就了我的第N專⾧。緣分的巧勁變幻無窮,2007 擦⾝⽽. n. al. er. 過,卻⼀⿑⾒證沖繩 Aqualuce 的碧海藍天,夯實我們專屬的⽩紗灣。. i n U. C. v. hengchi ⾧路崎嶇,我們終能相聚於此。彼此曾期許互為: 「⽣活上的摯 友,情感上的戀⼈。」謝謝妳始終如⼀的包容,記得⾝處困頓時,提 醒彼此不妨燃起 Kotor 峽灣旁的點點漁光,⼩酌 Muscat 致敬杜布城 牆的亞德⾥亞珍珠、⼗六湖的魔幻楓紅與沁涼藍調、truffles hunting 捕獲⽩松露的驚嘆狂喊、⼗⾥霧鎖後之⽕燒 Lake Bled、無所畏懼勇 闖 Triglav,並相約再探 Laker Jasna ⼈間仙境,記得棄鱒⿂選⽜⼩排! 我們很幸運,攜⼿於變與不變間,誠實地⾯對我們的選擇!. iii.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4) 摘要 治安環境丕變,警察執法仍需禁得起司法檢驗。有鑒於近年來頻傳警察用槍 涉及業務過失犯罪的爭議司法判決,本文先行探討法院對於用槍合法性的認定理 由,歸納出用槍時機分為「防衛生命」 、 「拘捕逃犯」兩大類型。前者多能主張合 法用槍;後者易構成業務過失犯罪,尤其以拘捕駕車逃犯為大宗。此外,法院以 「比例原則」審查用槍方法的合理必要性,依據「狀況急迫」之程度調整比例原 則之審查密度。. 政 治 大 之警察常年射擊訓練多聚焦於靜態靶位的「精準度」 ,導致「去情境化」訓練下 立. 基於法院判決啟示,研究者欲從訓練角度切入警察用槍策進作為。觀察現今. ‧ 國. 學. 欠缺適法性判斷能力,構成訓練缺口。電腦情境模擬訓練可作為因應之道,並結 合學科、術科之情境模擬式學習。. ‧. 非致命性強制力(電擊槍、防暴網、防護型噴霧器、破窗尾蓋)的配備及訓. y. Nat. io. sit. 練亦可作為警察增加執勤彈性,以符合法院強調比例原則之最小侵害原則,英國. er. 執法現況之比較可為借鏡。最終,根據警政署實證,射擊車輛輪胎無益於制止車. al. n. v i n 輛動能,除非狀況急迫達到可能造成警察或第三人之生命、身體重大危害程度, Ch engchi U. 作者建議警察不宜為追求績效或積極維持國家公權力之完整,而於難以期待射擊 精準度之動態中對駕車逃犯直接用槍,宜採取其他圍捕方式或根本放棄此類高風 險之執法手段,以降低子彈飛行之高度不確定性致人死傷之爭議;此外,法院亦 應與時俱進,排除射擊輪胎手段作為判決理由。. 關鍵字:警槍判決、比例原則、用槍訓練、電腦情境模擬射擊、非致命強制力. iv.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5)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界定、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 5 壹、研究問題界定 ........................................................................ 5 貳、研究方法 ............................................................................... 6 參、研究限制 ............................................................................... 7. 第三節、本文架構 ....................................................................... 8. 第二章 使用警槍構成業務過失犯罪之判決分析 ........................ 9 第一節 判決概況 ..................................................................... 10. 治 政 大 貳、警械使用條例為注意義務之基準 ........................................... 11 立 參、用槍之兩大類型 ................................................................... 13. 壹、業務過失為主要罪名 ............................................................ 10. ‧ 國. 學. 肆、射擊駕車脫逃情狀最具爭議 .................................................. 16 伍、比例原則為審查重點 ............................................................ 16. 無罪判決分析 ............................................................. 17. ‧. 第二節. 壹、構成要件無過失 ................................................................... 17. Nat. sit. y. 一、臺灣高等法院 107 年度上訴字第 242 號刑事判決 (西門町張景義案) ................................................................ 17. io. n. al. er. 二、臺灣高等法院 91 年度上更(一)字第 515 號刑事判決. i n U. v. (奪槍扭打走火案) ................................................................ 21. Ch. engchi. 三、臺灣高等法院 90 年度上訴字第 1592 號刑事判決 (車輛暴衝擊發案) ................................................................ 22 貳、成立阻卻違法 ...................................................................... 24 一、臺灣高等法院 91 年度上訴字第 2687 號刑事判決 (精障持刀砍殺案) ................................................................ 24 二、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1 年度自字第 190 號刑事判決 (茶室脫逃奪槍案) ................................................................ 25 三、最高法院 82 年度台上第 759 號刑事判決 (幹道高速拖行案) ................................................................ 27. 第三節. 有罪判決分析 ............................................................. 28. 壹、臺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上訴字第 787 號刑事判決(葉驥案) .. 29 貳、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96 年度上更(一)字第 331 號. v.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6) (圍捕槍砲重犯案) ................................................................... 32 參、臺灣高等法院 92 年度上更(二)字第 685 號刑事判決 (射擊逃逸機車案) ................................................................... 35 肆、臺灣高等法院 94 年度上易字第 1847 號刑事判決 (精障持刀對峙案) ................................................................... 36 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96 年度重上更(三)字第 45 號刑事判決 (射擊KTV逃逸車輛案) ......................................................... 37 陸、臺灣高等法院 90 度上更(二)字第 1142 號刑事判決 (巷弄車輛拖行案) ................................................................... 39 柒、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05 年度矚訴字第 23 號刑事判決 (車輛滑行脫逃案) ................................................................... 41. 政 治 大. 第四節 判決檢討 ....................................................................... 44 壹、依三階犯罪體系分析判決 ..................................................... 45. 立. 貳、「客觀歸責」輔助實務相當理論 ............................................. 52. ‧ 國. 學. 參、誤想防衛的探討 ................................................................... 55 肆、比例原則之探究 ................................................................... 56 伍、射擊駕車逃犯最具爭議 ......................................................... 63. ‧. 陸、用槍環境為衡量要件 ............................................................ 66. y. Nat. 柒、法界認有必要提升警槍訓練 .................................................. 66. er. io. sit. 第五節 小結 ............................................................................... 67. n. 第三章 警察用槍訓練政策及檢討 ...................................... 69 a v 第一節. i l C n h e....................................................... 警察用槍訓練政策 70 ngchi U. 壹、警察用槍常年訓練簡介 ......................................................... 70 貳、當前射擊訓練重點 ............................................................... 72 參、小結 .................................................................................... 78. 第二節 概述非致命警械與應勤裝備 ....................................... 80 壹、非致命性警械規格分析 ......................................................... 80 貳、非致命性應勤裝備介紹 ......................................................... 84. 第三節 電腦情境模擬射擊訓練介紹 ....................................... 86 壹、設置背景 ............................................................................. 87 貳、系統介紹 ............................................................................. 88 參、情境模擬訓練之功能 ............................................................ 89. vi.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7) 第四節 學界之用槍決策訓練設計觀點 ................................... 93 壹、用槍決策為歷程極短暫之急速運動 ........................................ 93 貳、情境覺察理論(situation awareness) ................................... 94 參、動態抗拒應對模式 ............................................................... 95 肆、警察用槍決策歷程模式 ......................................................... 96 伍、小結 .................................................................................... 98. 第五節 用槍訓練政策之檢討 ................................................... 99 壹、宜改善「去情境化」之靜態靶位 ........................................... 99 貳、訓練不應偏重射擊精準度 .................................................... 100 參、宜落實分級施訓及組合訓練 ................................................. 100 肆、訓練宜結合其他強制力 ........................................................ 101. 政 治 大. 伍、電腦情境模擬靶場尚待普及 ................................................. 101 陸、亟需研擬拘捕駕車逃犯之用槍 ............................................. 102. 立. 柒、缺乏用槍適法性判斷之訓練 ................................................. 104. ‧ 國. 學. 第四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105. ‧.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05. Nat. sit. y. 壹、法院判決的總結 .................................................................. 105 一、判決重點為檢驗注意義務與阻卻違法事由 ......................... 105. io. n. al. er. 二、比例原則為用槍審查核心 ................................................. 106. i n U. v. 三、法院傾向肯認防衛生命的用槍時機 ................................... 107. Ch. engchi. 四、拘捕單純逃犯之用槍難謂正當 .......................................... 108 五、錄影電磁紀錄有助事實認定 .............................................. 108 貳、關於警槍使用訓練的總結 .................................................... 109 一、現今訓練尚未能有效回應判決 .......................................... 109 二、去情境化構成訓練缺口 .................................................... 110 三、非致命性強制力漸受重視 ................................................. 110 四、電腦情境模擬訓練之提倡 ................................................. 112 五、亟需提升拘捕駕車逃犯之訓練 .......................................... 112. 第二節 建議 .............................................................................. 113 壹、提供法院之建議 .................................................................. 113 一、不宜認定射擊輪胎為有效手段 .......................................... 113 二、集結刑事司法體系研討用槍規範 ....................................... 114. vii.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8) 三、兼採「警察之合理認知」為裁量基準 ................................ 114 貳、提供警政實務之建議 ........................................................... 115 一、提升非致命強制力之比重 ................................................. 115 二、補足「去情境化」的訓練缺口 .......................................... 116 三、檢討拘捕駕車逃犯之對策 ................................................. 116 四、強化精神病患與非法移工之執勤作為 ................................ 118 五、平衡績效壓力兼併落實人權保障 ....................................... 119. 參考文獻 ....................................................................................... 121 附錄 ............................................................................................... 12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iii.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9) 表次 表 1:用槍類型歸納. 15. 表 2:警察機關配備警械種類及規格表. 83. 圖次. 圖 2:法院判定比例原則的過程. 63. 圖 3-1 近迫射擊及運動後射擊之持槍靶 圖 3-2 五環靶. 73. 治 圖 3-5 防護型噴霧器使用示意圖 政 大 圖 3-6 破窗尾蓋操作示意 立. 82. 圖 3-7 電腦情境模擬靶場 圖 3-8 電腦情境模擬靶場. 88. 圖 3-9 電腦情境模擬靶場之武器種類. 89. 圖 3-3 MD-735 電氣警棍 圖 3-4 MD-735 電氣警棍. 85 86. ‧ 國. 學. 圖 3-10 動態決策之情境覺察理論. 95. ‧. 圖 3-11 動態之抗拒應對模式. n. al. er. io. 97. sit. y. Nat. 圖 3-12 警察用槍決策歷程模式. 96. Ch. engchi. i n U. v. ix.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0) 第⼀章 緒論 第⼀節 研究動機與⽬的 安全的概念為主觀上免於恐懼,客觀上不受威脅。然而建立安全的社會環境 需要國家警政機關長期因應治安情勢提出政策作為。根據媒體分析美國聯邦調查 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數據指出,2014 年以十大安全指數的. 政 治 大. 國家作為排名,台灣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林欣儀、彭耀祖,2014) 。相較於. 立. 各國恐怖攻擊頻繁及槍枝氾濫,我國呈現相對穩定的治安環境。. ‧ 國. 學. 根據《天下雜誌》統計,2016 年警察名列最受信賴之職業之第 4 名(天下. ‧. 雜誌編輯群,2016);此外,群我倫理促進會於 2017 年委託遠見民調中心舉辦 之「社會信任調查」,警察信任度達到 7 成(陳宛茜,2017)。以上數據顯示近. sit. y. Nat. io. er. 年來警察於革新效能與投入治安維護,提升機關形象上頗具成效,確實使民眾有. al. 感,舉例從重大刑案的快速偵破如一銀ATM跨國盜領案、鐵路爆炸案等,皆令. n. v i n Ch 社會有目共睹。可知警察已逐漸走出過往威權警察國家的陰影,隨著時代潮流促 engchi U 進專業職能,達成警察任務進而取得人民信賴、營造安全社會環境。 然而,大法官李震山(2015)認為,欠缺保障人權、自由的安全,充其量 只是「表象」的安全,此彰顯警察行使職權與人權保障之折衝,似宜以人權保障 為依歸。隨著社會脈動,治安情勢同樣快速變遷,警察依法行政同樣需與時俱進 接受挑戰,執法過程中必然伴隨新型態的困境與難解議題,近年來警槍的使用即 為代表。警察素有「帶槍的文官,街頭的公務員」之稱,有別於一般公務人員以 室內文書作業為主,警察除業務外更時常於戶外轄區內的巡邏執勤,尤以配備警. 1.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1) 槍受人注目,警槍為殺傷力最高的強制力,具有兩面刃的特性,常受到保障執法 安全過程中是否構成用槍過當的檢視。事實上,權力與責任互為一體兩面,國家 授權警察用槍的權力;若造成違法失職情事,應負公務員之責任,範圍從從法律 面之行政、刑事與民事責任,另外更牽涉非法律層次的社會輿論及道德壓力,以 上皆督促警察不得濫用警槍權力。 近年來屢傳矚目之警察用槍案件,常致生用槍是否違法或過當之爭議,進入 司法程序後的判決結果往往與警察期待有所落差,衝擊警察執法士氣。此外,拜 科技便利之便,警察用槍案件資訊及證據如監視攝影器的還原畫面易引發社群網. 治 政 大 路上正反立場的高度討論。以桃園的警察射擊倒車逃逸竊犯致死為例,究竟警察 立. 是否得對竊犯倒車逃離的過程中進行射擊?此案歷經非常上訴,最終判決確定警. ‧ 國. 學. 察成立業務過失致死罪名。警察主觀上的認知的用槍時機似與法院判決存在極大. ‧. 落差,使得判斷用槍時機上產生困境(項程鎮,2016) 。同時間桃園發生毒蟲於. sit. y. Nat. 夜市街道中倒車輾斃 7 歲女童案,社會輿論譴責警察的消極不用槍作為,執勤員. n. al. er. io. 警深陷執法困境的身心痛苦(鄭淑婷,2016) 。另則矚目案例為警察射擊西門町. i n U. v. 鬧區人行道之拒捕衝撞車輛,仍被以業務過失致死起訴,雖然少見地獲得無罪判. Ch. engchi. 決確定,警察仍於庭外民事以 80 萬和解,且飽受冗長訴訟對工作精神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當事人在庭外媒體採訪時,堅定回應若再度面臨相同情境,仍會選 擇開槍保障民眾安全(張文川,2018)。 警察用槍案件亦可能從內政升級為外交議題。新竹發生警察為逮捕涉嫌竊盜、 毀損之越南移工,於衝突過程射擊 9 槍致死,越南外交部發布聲明要求調查並澄 清案件,須確保死者權益(羊正鈺,2017) 。觀察近年來警察取締非法外勞的勤 務數量升高,警方恐需嚴肅面對此類用槍情狀以避免下次危機。監察院(2018) 更對新竹縣警察局提出糾正案,期能落實用槍之教育訓練。. 2.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2) 警察用槍為確保執勤安全,以高雄保安大隊制伏行動軍火庫的成功案例,警 察於車內對象開啟車門舉槍的第一時間果斷執法,順利擊斃持槍歹徒,然而幸虧 犯嫌之衝鋒槍發生卡彈狀況,否則將嚴重危及執法者之生命、身體安全。此案例 凸顯警察用槍攸關執勤安全,而用槍時機的判斷幾為瞬間反應(黃宣翰,2018)。. 處於槍枝氾濫之美國警察用槍數據可做為比較觀察,《華盛頓郵報》自行整. 理新聞數據提供美國歷年警察用槍統計(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 2018 年有 998 位民眾死於警察致命用槍(fatal force),近 3 年死亡民眾皆達 1 千名上下,其中存在非裔黑人男性被擊斃機率相對高的執法爭議,並挑起美國種. 治 政 大 族衝突之敏感神經;此外,精神疾病患者為產生警民衝突,為警察用槍情狀的主 立 要因素之一,亦時常引發用槍適法性之爭議。另方面,美國聯邦調查局(FBI). ‧ 國. 學. 亦揭露用槍相關犯罪數據(https://www.fbi.gov/) 。2018 年計有 30 位執法人員. ‧. 因公殉職,其中 12 名死於嫌犯射殺;此外,槍枝氾濫更凸顯警察用槍對於之前. sit. y. Nat. 安全之必要性,2016 年因違法持有、攜帶槍械者而遭逮捕者竟達 13 萬餘人;. n. al. er. io. 2017 年有近 3200 件謀殺案嫌犯使用槍枝。可見以上美國槍械氾濫之現狀顯然. i n U. v. 已對執法者構成重大安全威脅。相較之下,我國目前似欠缺警察用槍案件本土化. Ch. engchi. 數據分析,舉例如年度警察因公用槍涉訟人數、警察用槍致人傷亡人數、用彈數 量、平均案發時間與射擊距離等因素,若能具備以上因素,更能在個案外以總體 宏觀的角度展現我國警察用槍現況。然而,我國雖實行嚴格槍枝管制,警政署於 2018 年查獲槍枝 2210 枝,數量為近 10 年來最高,足可顯示警察需正視日益上 升之非法槍械威脅,適時使用警槍或其他強制力保護自身執勤及他人安全(警政 署,2019)。 民主法治已為普世價值,在權力分立原則下,警察行使公權力之爭議最終須 接受司法機關之檢驗。受限於資訊公開程度,作者無從得知美國與我國警方用槍. 3.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3) 涉訟之確切量化數據。即使警察權強大之美國至今仍頻傳執法用槍之爭議,反觀 我國警察用槍的矚目判決更凸顯警察執法的進退維谷,作者認為基於此問題意識, 對警察用槍涉訟之困境宜有明確、統一的對策作為第一線警方執法參考。. 本文之研究目的有以下二點:. 一、研究者欲從法院判決的角度出發,透過判決彙整,歸納歷年來涉及警察用槍 的諸多個案作進一步的分析如下: (一)探討法院認定業務過失犯罪成立的標準,亦即注意義務的內涵與範圍, 以釐清法院肯認之用槍時機與用槍方法。. 治 政 大 (二)判決常引用行政法上重要之比例原則,期待進一步理解法院對抽象 「比 立. 例原則」的具體主張。. ‧ 國. 學. (三)相關用槍的爭議判決顯示法院與警察實務對於用槍行為合法性認知上. ‧. 之衝突,若能從中分析出值得檢討之處,可作為審判及警政實務之檢討以弭平爭. sit. y. Nat. 議,降低此類用槍情狀再次涉訟機率。. al. n. 策檢討及策進作為。. er. io. 二、研究者欲從警察訓練實務的角度探討如何回應法院的判決,以提出可行之政. Ch. engchi. i n U. v. (一)主要從警察用槍訓練政策的角度出發,探討目前實務與學術上對於警 槍訓練的政策與訓練設計觀點。 (二)檢討目前之警察用槍訓練及裝備是否能符合執勤需求,及探討如何因 應司法判決之爭議用槍情境,提升用槍適法性的判斷能力,以避免在訓練不足下, 警察常於瞬間急迫危害間積極執法卻重複陷入違法用槍的困境。. 4.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4) 第⼆節 研究問題界定、研究⽅法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問題界定 從上述研究動機內容可以發現,警察發動警槍雖為極為短暫的瞬間,然而其 致生爭議案件中可探討之面向極為廣泛,包含事前的抽象法律規範的法制角度、 警察與罪犯互動之社會學、犯罪學犯罪預防角度、警察學的勤務設計、射擊技術 的訓練方法,事中涉及危機處理應變,事後可延伸制救濟制度的公務員國家責任、. 治 政 大 案發的公關回應、輿情分析及槍戰後員警心理壓力及輔導機制等。本文的核心問 立 題意識為警察實務的用槍規範(以訓練為重心)如何基於法院判決提出回應,釐. ‧ 國. 學. 清易被法院評價為違法用槍的行為樣態,作為未來執法之檢討精進,期能降低警. ‧. 察用槍涉及業務過失訴訟,促進警察果斷執法。亦即,在權力分立原則下,行政. sit. y. Nat. 機關仍應尊重法院對於個案的認事用法,作為制衡行政機關的權力行使、規範警. al. n. 更能明確用槍規範。. er. io. 察用槍。然而,若能釐清判決理由中法院與警察機關對於用槍合法性的疑義部分,. Ch. engchi. 初步認為可從兩大面向界定研究問題:. i n U. v. 一、首先探討法院審理警察用槍案件時,認定用槍行為是否成立業務過失犯罪的 理由,若能歸納法院判定犯罪是否成立的裁量基準、犯罪成立的構成要件、阻卻 違法的事由,將能貼近法院認定事實、適用法律的思考脈絡。簡言之,分析判決 是為了理解法官認定事實、適用法律的脈絡,包含案件中構成合法與非法用槍的 主因、判決理由的合理性是否存在檢討之處。若能將上述具體類型化,必能提供 警察作為用槍實務的參考,畢竟,警察的用槍行為仍需合乎依法行政,除了符合 法律授權外,更須經得起事後司法審判的檢驗。另外,因本文欲討論業務過失構. 5.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5) 成刑事判決之用槍案件,故研究範圍排除民事損害賠償或國家賠償之判決。 二、第二個面向為在行政機關需尊重法院判決的前提下,警察實務如何因應法院 判決進行檢討、提出對策以避免行政、司法產生不同論調之衝突下,引發第一線 執法員警的無所適從。若為避免重複相似用槍案件再度涉訟,如何檢討現行警察 用槍政策,從用槍的訓練出發,探討符合實務需求的訓練內容。尤其應針對法院 易判決有罪之用槍情境提出解決之道。另外,執法技能的訓練是否宜綜合加入其 他強制力,排除單一警槍的使用,似有探討空間。. 貳、研究⽅法. 立. 政 治 大. 本文擬用案例探討法、文獻分析法與比較法進行研究。透過搜集國內外有關. ‧ 國. 學. 警察用槍之政策規範、法學文獻進行研究。. ‧. 一、案例探討法. sit. y. Nat. 作者利用司法院裁判檢索系統搜集我國警察用槍構成業務過失之刑事判決. n. al. er. io. 作為判決分析來源,首先進行個別案例之分析,釐清法院認定犯罪成立之理由及. i n U. v. 關鍵之法學理論引用;並進一步試圖歸納個案間之差異,以利將多元情境之警察. Ch. engchi. 用槍類型化。案例探討之最大目的即為展現法院判斷警察用槍適法性之看法。 二、文獻分析法 (一)法學文獻部分,實務及學界對此議題亦多有發表期刊論文,學者陳英淙 (2012)、鄭善印(2012)、黃朝義(2015)等…已有對警察用槍判決分類進行 探討。實務界施俊堯(2017)以資深審判經驗彙整歷年用槍司法判決發表專書 等…。 (二)警察用槍政策規範部分,主要參考警政署及地方警察機關之政策說明、 研究報告。期刊論文部分,學者吳斯茜(2016)之決策歷程之訓練設計觀點頗. 6.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6) 具有研究價值,警政署彙編之《警光雜誌》歷年來對於用槍之執勤安全多有探討, 提供實務政策規劃及基層執法新知。林文鴻(2012)於碩士論文研究中,首次 以電腦情境模擬訓練的受訓者測試進行量化研究,對於用槍訓練提供新創思維。 三、比較研究法. 作者從比較政策的角度,蒐集外國之警察用槍規範,指出美國、英國、日本. 等國家之實務特色,期能作為我國用槍訓練策進之他山之石。 綜合有關警察用槍之案例、法學文獻及國內外警政實務資訊,期待能從審判 及執法兩端進一步地探討研究問題。. 政 治 大. 立. 參、研究限制. ‧ 國. 學. 刑事判決為可供檢閱之公開資訊,然而檢察官起訴書之內容亦存在研究價值,. ‧. 因現今尚未開放起訴書內容,只能取決法官於有罪判決中對於起訴書之記載,無. sit. y. Nat. 法得知起訴書全文。另外,許多警察用槍案件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作者不具. al. n. 性判斷的遺珠之憾。. er. io. 備權限查詢不起訴書之內容,無法細究檢方對於合法用槍之認定依據,成為適法. Ch. engchi. i n U. v. 關於警察用槍訓練內容,因其內容過於廣泛,實務上欠缺專書形式的教科書, 散見於各年度的常年訓練教材、案例教育或執法新知期刊等。此外,因中央授權 各地方警察機關依據地區、勤務特性差異,彈性調整施訓內容,教官之組成又有 多元流派之分,整體訓練內容似呈現多元樣貌。作者因此優先從重點測驗項目及 優良創新訓練作為切入研究。. 7.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7) 第三節、本⽂架構 本論文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為「緒論」。簡要說明本文研究動機及問題意識,從在職專班研究者 角度檢視職場實務議題,指出核心關懷的問題所在。 第二章為「使用警槍構成業務過失犯罪之判決分析」 。欲提升警察實務作為, 必先依照法院之判決內容務實檢討。本章分析警察使用警槍構成業務過失犯罪判 決內容,首先闡述概況部分,分為有罪及無罪判決兩部分,進行個案的理由摘要. 治 政 大 與分析,並試圖歸納、連結個案做出判決檢討,說明判決合理與不合理之處。 立. 第三章為「警察用槍訓練政策及檢討」。本章主要介紹我國用槍訓練政策的. ‧ 國. 學. 內容,從學科、術科的訓練重點到近年新增之電腦情境模擬訓練、非致命強制力. ‧. 之使用;另參考學界對於警察用槍訓練之設計觀點,最後提出對用槍訓練政策的. sit. y. Nat. 檢討。. al. n. er. io. 第四章為「研究發現與建議」,簡短總結各章研究成果,並提出建議。. Ch. engchi. i n U. v. 8.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8) 第⼆章 使⽤警槍構成業務過失犯罪之 判決分析 大法官李震山(2015)指出,維護公共安全與秩序為「警察任務」的核心, 惟警察機關易陷入傳統的思維困境,即注重警察任務之達成優於人權保障。有鑒 於此,警察機關應接軌憲政價值觀並與時俱進,平衡治安維護與人權保障之困境。. 政 治 大 的角色轉換,進行「危害防止」 立(Gefahrenabwehr)與「刑事追緝」(Strafverfolgung), 然而為因應變動之治安狀態,警察職權的行使常處於「行政警察」與「司法警察」. ‧ 國. 學. 舉例如行政執行法 33 條與 36 條規範之直接強制與即時強制;與刑事訴訟法 90 條之強制拘捕,兩相競合下強制力之行使易產生模糊重合空間。 (林明鏘,2010;. ‧. 陳英淙,2017)。. y. Nat. io. sit. 警察用槍為干預人權最強烈之行政手段,學者陳英淙(2013)以「程序」. n. al. er. 觀點指出警察用槍常在時空壓縮的急迫環境下發動「即時強制」,此即為「縮短. Ch. i n U. v. 程序」;此外,用槍行為則為使義務履行的「直接強制」手段。另外自「行政裁. engchi. 量」的角度觀察警察強制的用槍行為,警械使用條例授權執法者於個案狀況之「裁 量餘地」進行「選擇裁量」,決定警械的發動與否及種類。若用槍行為的作成未 考慮重要的事實、觀點,而構成「衡量瑕疵」或違反基本權與行政法的一般原則, 則構成裁量違法,警察應負有行政、刑事、民事責任(莊國榮,2018)。 綜上角度觀察警察用槍行為,既屬警察強制的行政措施,在危害防止過程中 極易轉換為確認國家刑罰權行使的刑事追訴角色,具有多重之研究方向。受限於 作者的能力與經驗,本文欲優先探討警察用槍構成業務過失犯罪之判決,從刑事 判決兼探討用槍之行政比例原則,理出法院審查警察用槍之脈絡與裁量標準。. 9.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19) 第⼀節. 判決概況. 作者利用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首先以「警械使用條例」與「警槍」兩 組並為關鍵字,在不設年限條件下,搜尋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及地方法院有關警 察用槍之刑事判決內容進行分析,經作者彙整、篩選後計有無罪判決 6 件、1有 罪判決 7 件,2共 13 件判決進行研究。經分析判決有以下概況:. 壹、業務過失為主要罪名. 治 政 大 276 條第 2 項之業務 歸納搜尋相關判決之歷審裁判後,發現多涉及刑法第 立. 過失致人於死罪與第 284 條第 2 項之業務過失傷害罪,極少案件在歷審裁判中. ‧ 國. 學. 警察曾被控以故意殺人、傷害罪,但觀察最終有罪判決中,全部成立業務過失傷. ‧. 害或致死罪。有鑒於警察用槍致命強制力經常涉及過失犯的成立,本研究將著重. y. sit. n. al. er. 惟行政院於 2018 年業已提出刑法修正案,擬刪除業務過失犯罪罪名,回歸. io. Nat. 在法院認定警察用槍行為是否成立業務過失犯罪的審查標準。. i n U. v. 普通過失犯罪處理並提高刑度。此修法合乎學界長期對於廢除刑法業務過失傷害. Ch. engchi. 及致死罪的期待,因檢驗行為不法是衡量行為人「違反注意義務之程度」,而依 據刑法 57 條調整刑度。立法者不應將個人「職業」賦予之特別能力逕作為認定 不法程度高低之依據,而一律加重、減輕刑罰(黃惠婷,2017) 。因迄今修法尚 未通過,本文仍就現行法制進行警察用槍構成業務過失犯罪的探討。 107 年度上訴字第 242 號刑事判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1 年度自字第 190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1 年度上更(一)字第 515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 等法院 91 年度上訴字第 2687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0 年度上訴字第 1592 號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2 年度台上第 759 號刑事判決。 2相關有罪判決案號請參照臺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上訴字第 787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 96 年度上更(一)字第 331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2 年度上更(二)字第 685 號刑事 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4 年度上易字第 1847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96 年度重上更 (三)字第 45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0 度上更(二)字第 1142 號刑事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 105 年度矚訴字第 23 號刑事判決。 1相關無罪判決案號請參照臺灣高等法院. 10.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0) 貳、警械使⽤條例為注意義務之基準 刑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能注意, 而不注意者,為過失。學者黃惠婷(2017)指出過失犯的核心要素為「是否違 反注意義務。」作者細究法院判決審查警察用槍的注意義務規範時,警械使用條 例的規範正為用槍行為的圭臬,充實了注意義務的內涵。而警械使用條例作為授 權警察用槍的作用法,大致列出了「用槍時機」與「用槍方法」作為警察須恪遵 的注意義務,以下簡述其內涵:. 治 政 一、警械使用條例規範得使用警槍之「用槍時機」 大 立 (一)警械使用條例第 3 條. ‧ 國. 學. 1.協助偵查犯罪,或搜索、扣押、拘提、羈押及逮捕等須以強制力執行時,. ‧. 非使用警刀、槍械不足以制止時。. 2.依法令執行職務,遭受脅迫時,非使用警刀、槍械不足以制止時。. sit. y. Nat. n. al. er. io. (二)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 1.為避免非常變故,維持社會治安。. Ch. engchi. 2.騷動行為足以擾亂社會治安時。. i n U. v. 3.依法應逮捕拘禁之人拒捕、脫逃,或他人助其拒捕、脫逃時。 4.警察人員所防衛之土地、建築物、工作物、車、船、航空器或他人之生命、 身體、自由、財產遭受危害或脅迫時。 5.警察人員之生命、身體、自由、裝備遭受強暴或脅迫,或有事實足認有受 危害之虞時。 6.持有兇器有滋事之虞者,已受警察人員告誡拋棄,仍不聽從時。 (三)警械使用條例第 5 條. 11.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1) . 警察人員執行取締、盤查等勤務時,如遭抗拒,而有受突擊之虞時。. 二、警械使用條例規範之「用槍方法」. 包含第 6 條之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槍械,不得逾越必要程度。第 7 條. 的使用原因已消滅者,應立即停止使用。第 8 條之應注意勿傷及其他人。第 9 條之非情況急迫下,應注意勿傷及人致命部位。以上可為「比例原則」的展現, 以避免警槍強制力過度干預、侵害人民權益。 三、學者陳英淙(2012)指出警械使用條例條文似存在值得檢討之處如下: (一)部分條文未能符合「明確性原則」而過於籠統,如第 4 條第 1 項第 1 款、. 治 政 第 2 款之社會治安係抽象、不確定概念。另外,第 4大 條第 1 項第 3 款之「拒捕」 立 應依照對象處於「脫逃」 、 「攻擊」或「對峙」的狀態對執法人員產生之風險作更. ‧ 國. 學. 為具體細緻之用槍時機規範。. ‧. (二)從「比例原則」的角度檢視警械使用條例,應針對射擊客體為對人或對物,. sit. y. Nat. 作不同層次規範。依法應逮捕之人存在又存在現行犯、通緝犯、被拘提者、被緊. al. n. 例原則的審查。. er. io. 急拘提者的區分,若未判斷對象身份的差異與實際危害程度而用槍,難以通過比. Ch. engchi. i n U. v. (三)從「用槍要件邏輯」分析,部分條文的集合概念應更作精確之規範,另外 部分概念重合使得構成要件產生疊床架屋的重複性。 警械使用條例歷經三次修法,惟誠如上開學者見解,用槍時機為抽象之法律 規範,現行警械使用條例並未提供具體細緻的用槍判斷標準,法院仍須於個案涵 攝法律過程中審酌情節判斷過失是否成立,造成警察用槍時法院要求之過失注意 義務為何之爭議,此爭議之處正為警察用槍之困境,為本文研究重點,詳如後述 判決分析部分。. 12.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2) 參、⽤槍之兩⼤類型 參考學者黃朝義(2015)見解,將上開判決之用槍情狀類型化後,可得出 「防衛生命」及「拘捕逃犯」的兩種分類,有以下分析:. 一、「防衛生命」之用槍易受法院肯認 依據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4、5 款規定,警察為防衛自己或他人之 生命、身體安全遭受危害,得使用警槍。亦即警察於警械使用條例第 6 條之急迫 需要情狀下,發動警槍強制力以保護最高位階之生命、身體法益,此用槍判決類. 治 政 型易獲法院肯認。此類型依情境可分為嫌犯持刀、大 嫌犯奪槍、 嫌犯駕車衝撞, 立 3. 4. 5嫌犯在警方執法時之拒捕脫逃時所為之侵害警察或第三人之攻擊行為,情況急. ‧ 國. 學. 迫已對生命法益造成可能侵害,此時依據警械使用條例第 9 條之反面解釋,得傷. ‧. 其致命部位,警察不為射擊所造成之傷亡負刑責。另有學者指出,為保護身體安. n. al 二、「拘捕逃犯」之用槍易引發爭議 Ch. engchi. er. io. 界點」,即可發動警槍射擊(陳英淙,2012)。. sit. y. Nat. 全的一致性與完整性,嫌疑犯之持續危害可能已明顯超出生命、身體傷害的「臨. i n U. v. 刑事訴訟法第 90 條規定,被告抗拒拘提、逮捕或脫逃者,得用強制力拘提 或逮捕之,但不得逾越必要程度。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條第 3 款規定,警 察得對依法應逮捕、拘禁之人拒捕、脫逃使用警槍。在符合法律授權的拒捕、脫 逃情狀下,警察得以警槍之強制力確保國家刑事追訴之刑罰權得以實現。. 3參照臺灣高等法院 91 年度上訴字第 2687 號刑事判決。 4參照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1 年度自字第 190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1 年度上更(一)字第 515 號刑事判決。 5參照最高法院 82 年度台上第 759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107 年度上訴字第 242 號刑事判 決、臺灣高等法院 90 年度上訴字第 1592 號刑事判決。. 13.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3) 在拘捕逃犯類型的判決中,依情境有圍捕疑似持槍通緝犯、6逮捕持刀脫逃 嫌犯7及逮捕駕車之逃犯,8法院肯定警察為達成拘捕逃犯之目的,也符合警械使 用條例之用槍時機,惟有罪判決中法院有認定若嫌犯拒捕脫逃僅為單純逃逸,未 構成侵害生命、身體之急迫用槍需要之非情況急迫下,不得射擊其致命部位。學 者亦指出單純為射擊欲脫離公權力的實力控制而消極地逃脫的逃犯,就好比射殺 獵物,相較於與射擊急迫狀況中的正面拒捕的積極攻擊行為人,實在難以合乎人 權保障,不具射擊的正當性(陳英淙,2012) 。此類有罪判決中警察之用槍結果 皆命中被害人致命部位而致死亡或傷害結果,遭法院認定違反用槍注意義務,逾. 治 政 大 越必要程度而負過失犯刑責。究竟拘捕單純逃離現場,客觀上並未造成生命、身 立 體侵害之嫌犯,其個案情狀是否屬狀況急迫,將影響比例原則之判斷,惟現場執. ‧ 國. 學. 法之警察與法院認定易存在差異,判決似難以主張此類用槍為合法用槍時機與成. ‧. 立阻卻違法事由,作者據此建議警方宜於此類爭議情狀謹慎用槍。. y. sit er. al. n. io. Nat. Ch. engchi. i n U. v. 6參照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96 年度上更(一)字第 331 號刑事判決。 7參照臺灣高等法院 94 年度上易字第 1847 號刑事判決。 8 參照臺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上訴字第 787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2 年度上更(二)字第 685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96 年度重上更(三)字第 45 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0 度上更(二)字第 1142 號刑事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05 年度矚訴字第 23 號刑事判決。. 14.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4) 表 1:用槍類型歸納 . 用槍類型歸納 拘捕逃犯. 防衛生命 類. 嫌. 嫌犯. 駕車. 嫌. 重. 駕車脫逃. 型. 犯. 奪槍. 衝撞. 犯. 犯. 持. 持. 脫. 刀. 刀. 逃. 台. 士. 台. 台. 台. 最. 台高. 高. 號. 高. 林. 高. 高. 高. 高. 94. 高. 91. 91. 91. 10. ,. ,. ,. 190. 515. 立7. 24. 2. 759. 7. 96 更. 787. (二) (三) 685. 45. , 331. 構. 構. 構成. 正. 無立. 勿. 誤想. 無立. 勿傷. 法. 成. 成. 要件. 當. 即生. 傷. 防. 即危. 致命. 要. 要. 無過. 防. 命危. 致. 衛,. y. 害,非. 部位. 件. 件. 失. 衛. 害,. 命. 違反. 用槍. 非用. 部. 過失. 時機. 之. 違法. 行 為. 無. a l無 過C h. n. 由 阻卻. io. 令. 過 失. 失. 槍時. i U e n g c h 機. sit. 依. 理 行為. 案. 159. 104, 92 更. 2. Nat. 決 令之. ,. 台高. ‧. 判 依法. 治, 分 政 90 82 大96 , , 184. 台高. 學. 7. 台高. er. 268. ‧ 國. 案. v n位 i. 注意 義務. 台高. 桃院. 90,更 105 矚. 號. (二). 23. 1142 理. 由. 勿傷. 非之. 致命. 急迫. 部位. 狀況.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15.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5) 肆、射擊駕⾞脫逃情狀最具爭議 成立業務過失犯罪之 7 件有罪判決中,警察射擊駕車脫逃之車輛情狀即佔 5 件,且皆造成死亡結果。可以推測針對警察於刑事追緝中,射擊具備動能之拒捕 車輛造成死亡結果,易違反注意義務。觀察上開判決,警察常在執法欠缺防護的 狀況下,以肉身面對駕車之嫌犯,且車輛逃逸時具備高速動能,在近距離內易使 警察主觀上判斷其為情況急迫符合用槍時機,而在欠缺精準度之行進動態間射擊, 惟法院於事實認定中,多不採納警方主張情況急迫之抗辯而科予過失之責。. 政 治 大. 立 伍、⽐例原則為審查重點. ‧ 國. 學. 行政法上比例原則之宗旨為限制國家公權力之過度侵害,學理上之具有合目. ‧. 的性、必要性、狹義比例原則之子原則。警察射擊警槍既作為干預人民權益最強. sit. y. Nat. 之行政作用之一,法院多於判決進行嚴格之比例原則審查。警械使用條例第 6. n. al. er. io. 條規範,警察人員應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警械,不得逾越必要程度。換. i n U. v. 言之,在用槍是否成立業務過失的刑事案件中,法院需依行政法之觀點審酌個案. Ch. engchi. 用槍手段是否逾越合理必要程度以合乎比例原則。亦即,使用警槍之注意義務除 包含警械使用條例之「用槍時機」外,且應注意在比例原則的限制下斟酌「用槍 方法」,不得逾越必要之程度。 綜上判決概況,可以得知警察為防衛生命或拘捕逃犯而使用警槍,若涉及業 務過失罪名時,法院以警械使用條例的規範為主,判斷警察是否違反注意義務, 包含應注意是否合乎警械使用條例規範之用槍時機,及用槍方法是否逾越必要程 度以合乎比例原則。另外,拘捕駕車逃犯的用槍情狀最具爭議性,警界宜重視以 上不利之有罪判決擬定回應,在追求行政目的實現中避免過度侵害人民權益。 . 16.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6) 第⼆節. 無罪判決分析. 歸納無罪判決之用槍情境,無論嫌犯持刀、奪槍或駕車衝撞逃逸,皆達到了 危害警察或第三人之生命身體安全,符合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4、5 款 的用槍時機,即為「防衛生命」下得發動射擊。即使用槍造成傷亡結果仍易符合 同法第 6 條之比例原則及第 9 條之情況急迫得射擊致命部位之規範,警察得主 張用槍為依法令之行為或正當防衛而阻卻違法。 另外,作者認為若處於急迫狀況下之用槍,法院審查警察是否善盡注意義務. 治 政 大 時,似有較寬鬆之認定,阻卻過失構成要件。且從客觀環境觀察警察欲用槍保護 立. 之公益越高,亦即嫌犯創造較高風險下,更加符合情況急迫性,有利警察構成合. ‧ 國. 學. 法用槍。再者,若用槍致傷亡的不幸結果,於客觀上不具備結果的可預測性,同. ‧. 樣可阻卻過失構成要件。此類無罪判決可供為警察實務訓練之教材,也可為警察. n. al. er. io. 備阻卻違法事由兩種情形,對相關無罪判決進行分析:. 壹、構成要件無過失. sit. y. Nat. 用槍涉訟時的辯護參考方向。以下分就法院認定過失構成要件不成立,及警察具. Ch. engchi. i n U. v. 一、臺灣高等法院 107 年度上訴字第 242 號刑事判決(西門町 張景義案) (一)事實摘要 涉嫌竊盜嫌疑犯甲經警察C、D盤查駕車逃逸,警方追捕未果終止追緝,經 支援之民防會員B持續駕車追捕並開啟仿警用之警示燈及警報器持續緊追。警察 A執行轄區勤務時聽聞B車警報器聲響,誤認有警察正在追捕逃犯而上前欲協助 追捕,A見甲車輛駛上人行道撞擊路擋石柱停止,經A舉槍攔停喝令下車不從,. 17.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7) 欲倒車駛離現場時,A對甲車射擊 2 發,導致 1 發命中輪胎,另 1 發子彈貫穿 前擋風玻璃後,續擊中甲之皮帶環後子彈停留於右腹部。甲之車輛繼續後退直至 車輛撞擊後方騎樓柱子始停止,經A拉出壓制後逮捕,甲經送醫急救後因出血性 休克不治死亡。 (二)理由摘要 1.符合用槍時機 由A攔停甲之開上人行道及倒車狀況,可徵其拒捕脫逃之意志甚堅,並承受 極大之精神壓力,自不能以正常駕駛行為評估甲,不能排除甲在情急之下,會突. 治 政 大 然用力踩踏油門急速倒車以擺脫警方追捕之可能性,則在可能之危害甚鉅,不可 立. 控制之風險甚高時,A自得依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3 、4 款之規定,. ‧ 國. 學. 採取使用警槍射擊甲所駕自小客車等方式,以制止其倒車脫逃之行為。. ‧. 2.A已克盡注意義務,且結果無預見之可能. sit. y. Nat. 第 1 槍是射中該自小客車右前輪胎,屬合理打擊該自小客車行動能力之作為,. n. al. er. io. 且未造成甲受傷結果,即無違法問題。第 2 槍部分,縱使被告係直接朝該擋風玻. i n U. v. 璃射擊,因該處非常靠右,一般人之認知應不致於射中在車身左側之駕駛而造成. Ch. engchi. 嚴重傷害,實際上,因其材質特性產生彈道偏向而擊中甲,彈道偏向並非A開槍 時所能預料,即無預見可能性,其盡量朝擋風玻璃非常偏右處射擊,以避開在車 身左側之駕駛,應認其已善盡注意義務。 3.無踰越必要程度 警槍射擊並不能使該自小客車之行動能力立即喪失或嚴重減損,對於周遭群 眾及往來行人之危險性仍然存在。此時,子彈擊碎擋風玻璃,亦可便利被告或他 人直接由引擎蓋上抓捕車內甲,是衡酌當時情況之急迫性極可能危害之嚴重性, 法院認縱使A係開槍射擊該擋風玻璃,亦屬合理,並未逾越必要程度。. 18.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8) 4.甲之駕車拒捕行為應自行承擔風險 甲拒絕遵從執法警員命令下車,一再拒捕並欲倒車逃離致危害人群及用路人 安全,理應自行承擔風險,而非由為保護民眾生命、身體安全而開槍制止之執法 警員承擔此項注意義務。 綜上所述,案發時確有使用警用槍械制止甲拒捕倒車行為之「急迫需要」, A用槍時機符合前揭警械使用條例相關規範,屬合理使用,且已注意勿傷及致命 之部位,並未逾越必要程度,是A客觀上並無違反注意義務,主觀上亦已盡其注 意之能事,自難認有何過失可言。 (三)判決分析. 立. 政 治 大. 此判決為近年之矚目案件,警察A堅稱若再度面臨夜間西門町鬧區的危險執. ‧ 國. 學. 法情狀,為制止車輛衝撞之風險,仍會做出開槍抉擇。此嫌犯駕車衝撞案例經歷. ‧. 一、二審皆獲無罪判決,有以下特別之處可供參考:. sit. y. Nat. 1.案發空間特殊,法院肯認防衛他人生命、身體安全之用槍時機. n. al. er. io. 判決除肯認用槍時機符合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3 款的拒捕脫逃外,. i n U. v. 也認定甲車駛上鬧區並拒捕倒車,足以造成同條項第 4 款的他人生命安全受侵害. Ch. engchi. 之餘。以往此類車輛衝撞多討論是否構成拒捕脫逃或警察自身生命、身體安全, 法院於本案衡量了用槍情狀時整體的公共危險;亦即警察未來應對於鬧區之用槍 情狀具體描述當時公共風險上升的可能性,進而提升用槍正當性。 2.法院審理本案不因用槍致傷亡結果即論處過失: 歷年來判決關於警察用槍構成業務過失之不利認定,多因傷亡結果而論及注 意義務的違反,而高度要求警察用槍時須盡謹慎注意義務。然而本案指出因擋風 玻璃材料性質致生的彈道偏向,其預見可能性非警察所能預期。且警察已注意遠 離駕駛射擊,應注意且「盡其所能」注意。作者認為警察用槍目的,主要為達到. 19.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29) 控制現場效果,本不樂見射擊產生致人於死之結果,惟法院鑒於警槍的致命殺傷 力,而高度要求警察的注意義務,保障人權之用意亦屬合理。但在實務上採納相 當理論,注重因果關係相當性的檢驗上,用槍致人傷亡大多難以脫離過失的認定。 基於尊重審判獨立,不應期待每個案例都能得到本案有利認定,更顯現本案的價 值,警察宜多加主張判決中的有利認定理由,如彈道偏離的結果無可預見性及警 察用槍已盡力將槍口指向遠離對象等,對於主張構成要件無過失應有助益。 3.判決似引用客觀歸責理論之行為人自我負責原則: 判決認定甲應自負駕車拒捕過程中的中彈風險,其駕車衝撞對於公共安全危. 治 政 大 害甚鉅,若僅由執法警察承擔此基於公益而用槍的傷亡結果,在致人傷亡風險極 立. 高下被科予高度注意義務是顯不公平的。此理論不在鼓勵警察積極用槍而大肆主. ‧ 國. 學. 張一律歸咎於嫌犯而免於承擔風險,而是告誡未來嫌犯拒捕衝撞自招風險下,需. ‧. 自我承擔此警察用槍的風險,不得一味依傷亡結果而指責警方過失行為,簡言之,. n. al. er. io. 4. 檢視事件兼採事中與事後之觀點. sit. y. Nat. 此案例似引用客觀歸責理論,行為人需自我負責,限縮歸責警察用槍之範圍。. i n U. v. 甲倒車行為未造成他人傷亡為事後觀點,然而不應僅從結果而忽略執法過程. Ch. engchi. 中犯嫌於人行道上倒車長達 30 秒之舉所可能造成之嚴重危害,因而以用槍致傷 亡結果認定用槍逾越必要程度。亦即,在比例原則的衡量上,法院認為不應僅以 事後的結果論忽略現場觀點,一味要求警察執法應符合違反最小侵害性,採取侵 害較小之手段。作者認為法院似正視執法者在現場急迫情況時,須於緊急瞬間內 對可能危害預判並達成利益衡平的困難性。若僅用倒車未致人傷亡的「事後觀點」, 而要求當時警察不應該開槍,顯然有失公允。作者理解法院固然須從客觀結果進 行事實認定,建議仍宜兼採事中的身歷其境視角,加入一般合理客觀標準綜合考 量,以跳脫紙上談兵依法論斷,更貼近執法者的主觀判斷。. 20.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0) 二、臺灣高等法院 91 年度上更(一)字第 515 號刑事判決(奪槍扭打走. 火案) (一)事實摘要 警察A與B接獲通報前往現場處理,因甲不滿鄰居施工噪音,憤而持刀喝令 其停工。A表示警察身份後敲門未獲回應,恐甲持有刀械而持警槍警戒,再度敲 門時,甲衝出門欲搶奪A所持之槍枝,與A發生拉扯,在扭打過程中擊發子彈射. 治 政 大 入甲頭部右耳貫穿,送醫不治死亡。 立 (二)理由摘要. ‧ 國. 學. 當時屋內昏暗狀況不明,A在此種狀況下因而持槍警戒,自有其必要性。A. ‧. 為維護其裝備之安全,並於與被害人扭打中該槍枝不慎擊發。此突發狀況實非被. sit. y. Nat. 告事先所能預見並予注意,另參酌該子彈自下往上擊發,亦足見A於與甲拉扯扭. n. al. er. io. 打中,並極力將手槍朝上,顯已盡注意義務之能力,惟因拉扯走火,A顯無疏於. i n U. v. 注意之情事。本件自難令A就被害人之死亡應負過失致人於死之刑責。 (三)判決分析 . Ch. engchi. 1.無違反注意義務 本案同為持刀嫌犯欲奪警槍情狀,法院主要就有無違反注意義務加以論述, 認定A已將槍口朝下避開火線指向甲,已盡力達成其注意義務,且A難以預見此 扭打產生槍枝走火之致死結果,因而不得論定A之過失。可推測法院認定在急迫 之奪槍情狀中,槍枝走火致死具有不可預見性,顯難科予警察對結果負過高之注 意義務。. 21.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1) 2.建議法院判決時引用用槍之法律依據 判決中似無引用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5 款的要件,本案之奪槍已 構成警察人員生命身體、威脅,用槍時機明確。若加入法條的適用,可令警察更 加確認思考用槍時機的適用依據。 3.面對奪槍宜逕行射擊致命部位 本案扭打奪槍過程十分急迫,若警槍被嫌犯所奪將造成警察及第三人之生命、 身體之高度危險,作者建議自得依警械使用條例第 9 條的反面解釋,直接射擊致 命部位。誠如法官施俊堯(2017)所言,警政署宜宣導此類用槍案例並公開於. 治 政 大 官方網頁,說明警察可於奪槍之情況急迫,傷其致命部位,以警告民眾不得奪取 立 警槍,其合法用槍下需自行承擔可能致生傷亡結果。. ‧ 國. 學. 三、臺灣高等法院 90 年度上訴字第 1592 號刑事判決(車輛暴. ‧. 衝擊發案). sit. y. Nat. (一)事實摘要. n. al. er. io. 警察A、B、C為逮捕通緝犯甲,甲欲駕車離開現場,B見狀進入甲之車輛,. i n U. v. B將汽車油門關閉,甲反抗與B扭打,B壓制甲之際,A前來支援,拍打車門要. Ch. engchi. 求甲開門,B被甲壓制無法動彈無回應,A見狀對空鳴一槍,再射擊左後窗門玻 璃,以右腳踹破窗右手持槍伸入窗內欲射擊甲左腳,此時甲踩油門加速,車移動 中並頓時前衝,甲失去重心,槍擊發出去,接著A跌落地面,惟子彈由後背貫穿 甲胸部致心臟破裂,當場死亡。 (二)理由摘要 是以被告A使用警械之時機符合規定,且因當時情況急迫,車輛移動中手中 所持之槍射擊子彈貫穿丙左背胸部,致肺心受創出血致休克死亡,非被告注意能 力所及,與可得防範,是知A為當無不法,亦無過失,核與刑法第 276 條第 2. 22.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2) 項業務過失致死罪犯罪構成要件自不符。 平常之狀況下,A無從預見並防範因站立不穩及車行移動間擊發導致被害人 死亡之結果。是以本件被害人之死亡,乃偶發之意外,與A用槍行為間,顯無相 當因果關係,自不得僅因被害人係遭槍擊死亡即認A有過失。 (三)判決分析. 本案用槍時機應符合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3 款及第 5 款的防止脫逃 及防衛警察B之生命、身體安全,法院肯認用槍時機符合情況急迫。 值得一提的是法院認定A對甲左腳射擊第 3 槍時,子彈因車輛瞬間往前移動. 治 政 大 而射中甲背部致生死亡結果,非出於故意或過失,其為不具可預見性之 「意外」。 立 因為構成要件結果之發生,依其個人之能力或客觀上存在之狀況,不能注意防止. ‧ 國. 學. 結果之發生,均不構成過失行為之不法內涵,即與過失之要件不符。況且開槍制. ‧. 止被害人踩油門之射擊面本極狹小,自難期待A在射擊時得有精確之準度。實難. sit. y. Nat. 憑此遽認被告A有何過失。. n. al. er. io. 綜合以上,法院在本案例似認定A無論如何盡能力完成注意義務,都無法阻. i n U. v. 止突然啟動而造成之子彈偏差,A對此結果不具預見可能性。所以,本案從構成. Ch. engchi. 要件不該當判定A無罪。作者認為極少有此類對有利警察之判決,提及「意外」 的無從預見可能,亦即此行為非屬故意及過失。然而警察為受專業用槍訓練之公 務員,一般狀況之下仍被賦予一定注意義務,作者建議警察仍謹慎地發動用槍, 以通過注意義務的檢驗。. 23.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3) 貳、成⽴阻卻違法 一、臺灣高等法院 91 年度上訴字第 2687 號刑事判決(精障持 刀砍殺案) (一)事實摘要 警察A、B與接獲通報後兩人前往經民宅處理精神病患案件,甲手持尖刀一 把,正面朝其左手上臂業已被甲砍傷之兄,其母從後奮力加以抱住而制伏,惟甲 仍試圖掙脫並不斷地扭動。A立即拔取警棍、將警槍上膛,令甲放下刀械。甲無. 治 政 大 視於喝令警告持刀逼近A、B,持續作出揮砍之動作,A於屋外門前先對空鳴槍 立 示警二次,甲續逼近及揮舞刀械,A、B以相隔甲 1 至 2 公尺之距離,往屋外. ‧ 國. 學. 走廊至無後路可退,朝甲之右腿部射擊 5 發子彈,甲腿傷而半蹲倒在地之後,再. ‧. 朝甲之右手臂方向射擊,子彈貫穿其胸腔、腹部等處後,因倒地不起經緊急送往. sit. al. n. 1.符合比例原則. er. io. (二)理由摘要. y. Nat. 醫院急救,仍因出血性休克死亡。. Ch. engchi. i n U. v. 被告因係於急迫之情形下,為維護現場人員之生命、身體安全,先後使用警 棍、警槍,所採取之手段,足認符合行政作為「比例原則」中之妥當性與必要性。 . 2 依法令之行為阻卻違法 其因地制宜,先後施以警棍、警槍排除被害人甲持刀侵害之行為,可認屬合. 法使用警械之行為,縱然造成被害人甲死亡之結果,而生憾事,惟被告既係依法 使用警械並無違法不當處,自得依刑法第 21 條第 1 項之規定阻卻違法。 (三)判決分析 1.精神病患攻擊情狀合乎急迫用槍時機. 24.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4) 常人見此精神病患攻擊情狀,當必斷定當時他人之生命、身體有立即遭受危 害、脅迫之虞,而認情況危急,符合警械使用條例第條 4 條第 1 項第 4、5 款規 範。觀察目前工商社會發展,精神衛生健康已成為重要項目之一,面對持續增加 的精神病患可能造成危及警察及第三人之安全威脅,似有擬定具體情境對策以降 低此類引發之高度風險。 2.用槍原因未消滅,連續射擊 5 槍未逾越必要程度 警槍用槍之次數常成為比例原則的審查重點。本案A鳴槍警告後未能制止, 再於對象揮刀攻擊時射擊甲腿部 5 槍,因甲腿部雖遭射擊,仍未有倒下跡象且持. 治 政 大 刀逼近,A於無後路可退之下再射擊其手臂貫穿胸腹。況且通常一般人遭受槍擊 立. 達五槍,早因疼痛而無法動彈,足見被害人當時恐因病發而喪失疼痛意識,持續. ‧ 國. 學. 持刀接近增高警察傷亡風險,屬急迫狀況。另外,在光線昏暗無法確定是否射中. ‧. 甲的狀況,危害可能存在,用槍時機未中斷,A持續射擊手部,符合警械使用條. sit. y. Nat. 例第 7 條所規範,用槍原因未消失時仍得用槍。. (一)事實摘要. al. n. 逃奪槍案). er. io. 二、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1 年度自字第 190 號刑事判決(茶室脫. Ch. engchi. i n U. v. 甲係偽造文書、毒品、槍砲通緝犯遭警方盤查逮捕到案,趁員警警戒不備之 際逃離派出所警備室。警員A循線於翌日會同兩名警力圍捕,過程中A對拒捕之 甲因而對空鳴三槍示警,甲隨而逃入茶館室內,過程與兩名持槍警員扭打,A為 制伏甲,以槍柄敲擊其頭部,甲仍持續扭打,甲見情況急迫,先鳴槍 1 發示警, 甲不從欲搶B員警槍,A見同仁之警槍(已上膛)可能遭奪走,因而朝甲右腿擊 發一槍,始順利逮捕將其送醫救治。(甲對A提起業務過失傷害罪自訴). 25.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5) (二)理由摘要 A已事先開槍示警,惟甲竟仍續頑強抵抗,並與警方兩人拉扯扭打,甚至出 手抓持警槍,有狀似搶奪警槍,即有使在場警察人員之生命、身體遭受危害之可 能,情況至為急迫,故被告為維護現場警察人員及其自身之生命、身體安全,自 有使用警槍排除危害之必要。 A開槍射擊自訴人右腳膝蓋之非要害部位,亦未逾越必要之程度,應屬合法 使用警械之行為,為依法令之行為,自在不罰之列。況甲甫因持有霰彈槍為警查 獲,足見自訴人實有擁槍自重之情形,而具有相當之危險性,亦堪認定。 (三)判決分析. 立. 政 治 大. 本案奪槍事實明確,警方射擊非致命部位為合法行為。. ‧ 國. 學. 1.「直接射擊」奪槍之犯嫌屬合法用槍時機. ‧. 依據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5 款,為防衛警察之生命、身體、裝備. sit. y. Nat. 等得以用警槍。本案甲與警察扭打過程中,已展現具體奪槍情狀,A依法射擊甲. n. al. er. io. 膝蓋「非致命部位」合乎用槍時機,且無逾越必要程度。. i n U. 2.宜探討遭遇奪槍情狀何時得直接射擊致命部位. Ch. engchi. v. 作者解讀為,法院認定本案嫌犯奪槍乃為重大急迫情狀,為防衛警察人員生 命、身體安全,射擊「非致命」部位並無逾越必要程度。然而若反面解釋警械使 用條例第 9 條規範,如遇「情況急迫」得射擊「致命」部位。法院既已認定本案 情況急迫,若被告當時選擇直接射擊致命部位致傷害或死亡結果,是否構成逾越 必要程度?此外,若法院認同本案可直接射擊致命部位,警察是否能在法律授權 下發動射擊致命部位的致命射殺,在用槍訓練的心理面上及技術層次上宜有討論 空間。. 26.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6) 三、最高法院 82 年度台上第 759 號刑事判決(幹道高速拖行案) (一)事實摘要 警察A、B、C等六人欲圍捕涉嫌恐嚇嫌疑犯甲,甲駕車停於路邊,C趨前 至左側前車旁,A於車右前方 3 公尺,B作車左前方 5 公尺警戒。甲接受盤查 時急關車門猛加油門逃逸衝撞,A、B見C被夾於車門拖行時對空鳴槍,甲不從 續拖行C並往A、B方向衝撞,A、B跳開並朝甲車各擊發 1 發及 2 發,子彈 擊中甲胸部,送醫急救後甲挽回一命,然甲對A、B提出殺人未遂罪告訴。 (二)理由摘要. 治 政 大 A、B見C被拖行情況緊急,對空鳴槍後始射擊,加以甲車為馬力強大之高 立 性能車,於車輛眾多之都市幹道高速拖行C之致死之虞,此時之射擊合乎刑法之. ‧ 國. 學. 正當防衛。且衡量當時燈光昏暗,車輛逃逸速度之快,難以要求擊發中輪胎。子. ‧. 彈也可能因汽車之變動位置不定,以跳彈射入甲。整體觀之,難認A、B近距離. y. sit. Nat. 對準要害射擊,亦難認定防衛過當且未逾越必要程度。. n. al. er. io. (三)判決分析. i n U. v. 本案為甲之自訴殺人案件,法院採納警方對駕車衝撞且拖行警察之情狀發動. Ch. engchi. 射擊為正當防衛,用槍未逾越必要程度。法院衡量車輛衝撞A、B,且C處於被 拖行狀態下,符合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5 款的防衛警察生命、身體安 全的用槍時機。但判決未詳述用槍無逾越必要程度部分之理由。 作者認為,為搶救被高速拖行之C,A、B似出於射擊甲致命部位使其喪失 駕駛能力而制止車輛之動能。然而,經警政署實驗證明,在高速的移動狀況,A、 B之射擊極易失準,無論擊中輪胎或車輛,皆難以降低車輛動能以制止甲駕車逃 離。即使擊中甲使其受傷、死亡,車輛拖行過程C仍處於風險,且流彈更可能致 甲或C傷亡,此案為極其艱難的用槍判斷時機。作者認為,本案為合法用槍,但. 27.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7) 射擊實難以制止拖行狀態是為下策,實務上應該再探究執勤安全對策,以防止警 察被動力車輛拖行。簡言之,用槍並非萬能,即使符合用槍情狀,警察用槍仍伴 隨著難以全身而退的困境,有賴提升整體警技訓練配合,強化執勤安全。. 第三節. 有罪判決分析. 警察用槍構成有罪判決多為拘捕逃犯之情狀,無論狀似持槍逃逸、持刀逃逸、. 政 治 大 槍情狀若僅為嫌犯拒捕逃逸,客觀上未對警察及第三人之生命、身體安全造成危 立. 駕車逃逸,雖符合警械使用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3 款規範,但法院審查整體用. ‧ 國. 學. 害,未符合同法第 6 條之急迫需要而用槍,不得主張依法令之行為阻卻違法。且 警察用槍若違反警械使用條例之注意義務規範,需對致傷亡結果負過失責任。. ‧. 然而客觀上情況急迫是否成立,法院認定與警方主張經常存在落差。若拘捕. y. Nat. io. sit. 駕車逃犯過程出於「制止」目的用槍,警察在難以期待精準度情況下射擊移動車. er. 輛,本難以期待精準命中人體之非致命部位;若不幸產生致死結果,法院易傾向. al. n. v i n 認定用槍已逾越必要程度而成立過失犯。此外,基於刑法誤想防衛理論而認定成 Ch engchi U 立過失犯之判決理由似較難以推翻,即法院雖同情警察於急迫情狀的執法動機, 仍因其未盡注意義務而論過失。 作者認為,有別於防衛生命用槍類型之明確的急迫情況,警方拘捕逃犯類型 中為實現國家公權力而用槍,雖目的正當卻難以得到法院肯認,因嫌犯單純脫逃 下並非造成生命、身體侵害之情況急迫,此時須謹慎斟酌用槍,或採用其他侵害 較小之執法手段。此建議非為提倡消極執法,而是依現行判決之認定標準,採取 更有彈性之作法,避免警察陷入涉訟困境,同時實現警察的行政、刑事任務功能。. 28.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8) 壹、臺灣⾼等法院 104 年度上訴字第 787 號刑事判決(葉驥 案) 主文:上訴駁回,維持一審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罪,處有期徒刑 6 月,得易科 罰金。. 一、事實摘要 警察A為逮捕竊盜案之通緝犯甲,趨前至該自用小客車左後方,並持警槍上 膛警戒,此際甲已發動引擎並倒車準備離去,A見狀旋即將該車前左側車門打開,. 政 治 大. 甲反將車門拉回關上,A再度打開該車門,喝令甲「停車」、「不要動」,甲不聽. 立. 制止,A遂對空鳴開 1 槍示警,甲仍不理,續踩油門以順時針方向欲往聯外道路. ‧ 國. 學. 迅速倒車。A站立於甲所駕駛小客車之開啟之左側車門旁,為防衛自身及制止逃. ‧. 逸,於倒車 5 秒鐘內接續對甲之腿部射擊 3 槍。甲遭受槍傷後,於倒車後仍加. sit. y. Nat. 速駛離現場逃逸,A隨即騎乘警用機車於 560 公尺外發現甲連車墜落左側田埂. io. al. er. 呈現昏迷,A見狀隨即主動通知值班警員並請救護人員到場救治,後雖經救護車. n. 送院急救,仍因損傷下肢動靜脈血管出血致出血性休克死亡。. 二、理由摘要. Ch. engchi. i n U. v. 被告抗辯甲因服用甲基安非他命而提高其死亡機率,然甲死亡之主因為被A 槍擊之行為,在大腿血管破裂大量失血之情形下,原即足以引起被害人出血性休 克進而死亡,相當因果關係甚明。被告抗辯甲服用甲基安非他命而造成死亡,不 足採信。 勘驗監視器畫面,甲倒車為逃離之唯一途徑,觀諸其倒車行徑,係刻意以順 時針方向繞過被告,顯然被害人當時意在離開現場,實際上無對被告直接衝撞或 攻擊之情形。亦即事實上當時尚無現在不法侵害之情事存在,被告因而無從以正. 29.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39) 當防衛主張對被害人身體開槍射擊。惟緊急之間,被告本能性反應產生被害人極 可能直線倒車(而非實際上之順時針方向倒車),預見立即有遭車門直接撞倒之 危險,而有誤想防衛之情形,客觀而言,並無不合理之處。 誤想防衛本非正當防衛,蓋其欠缺正當防衛要件之現在不法侵害,故誤想防 衛不得阻卻違法,在採納限縮法律效果之罪責理論下,行為人仍具構成要件故意, 但欠缺罪責故意,至於行為人之錯誤若係出於注意上之瑕疵,則可能成立過失犯 罪。最高法院 29 年上字第 509 號判例意旨,以行為人出於誤想防衛(錯覺防衛) 之行為,難認有犯罪故意,應成立過失罪責,論以過失犯,即與上開學說之見解. 治 政 大。 相仿(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3895 號判決參照) 立. 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之公務員,遇有抵抗時,雖得以武力排除之,但其程度. ‧ 國. 學. 以能達逮捕之目的為止,如超過其程度,即非法之所許,不得認為依法令之行為. ‧. (最高法院 30 年上字第 1070 號判例參照) 。被告原可選擇避開汽車,再迅速透. sit. y. Nat. 過巡邏警網圍捕,或趁周遭無波及他人之危險而可持槍朝被害人車輛之輪胎射擊,. n. al. er. io. 以阻止被害人駕車逃離,並非有立即使用槍械對人身射擊之必要。. i n U. v. 被告為求行政目的之達成,其出發點固無不當,然其未選擇對竊盜通緝犯之. Ch. engchi. 被害人侵害最小之方式,連開三槍有違反比例原則,且與侵害之生命法益顯失平 衡。違反警械使用條例第 6 條比例原則規定,不得主張依法令之行為阻卻違法。 (參照司法院(73)廳刑一字第 179 號函) 被告在誤想防衛及依法令執行逮捕而用槍之情形下,應注意、能注意採侵害 人民法益最小之方式為之,卻未注意,而貿然對被害人之下肢連開 3 槍,致被害 人死亡,被告應負業務過失致死罪責。. 三、判決分析 本案為矚目案件,案發監視器影片於社群網站流傳,引發社會高度討論,歷. 30. DOI:10.6814/THE.NCCU.MEPA.008.2019.F0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06 CNC車床 5 陳宣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中心、國立 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07 CNC銑床 1

21 粉刷 林宏儒 優勝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

一、於受訓期間,除有第二條第一項所列事由外,其餘事由之請假及

八、 完成規範編 (修) 訂草案後,必要時分別函詢各有關單位 (含目的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偵查或審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幼 獅職業訓練場(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青年職業訓練中心)、臺 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39 資訊與網路技術 1 林家諄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一、依據:臺中市政府 108 年 12 月 26 日府授教秘字第 1080297971 號函暨「臺中市政府各機關學校工 友人力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