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財報不實之民事責任歸屬─以比例責任制為核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財報不實之民事責任歸屬─以比例責任制為核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Law and Inter-Discipline College of Law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政 治 大 財報不實之民事責任歸屬─以比例責任制為核心 立 ‧. ‧ 國. 學. A Study of Civil Liability for Financial Report Misrepresentation: Focusing on the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劉連煜 博士 Advisor: Liu, Len-Yu, J.S.D. 研究生:吳沂靜 撰 Graduate Student: Wu, Yi-Ching. 中華民國一○八年七月.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 謝辭 能完成這份論文,首先感謝劉連煜老師。猶記在老師的商事法總論與公司法 課程中意識到法律並非遙不可及,甚至可能與不同學科進行研究時,便決定研究 所要報考法科所。後來擇定與證券交易法相關的論文題目,非常感謝老師給予學 生許多空間,也就論文提供許多思考點、時事消息,讓學生得以完成論文。感謝 朱德芳老師與張心悌老師撥冗擔任口試委員,並針對論文給予許多建議,讓論文 能更加豐富。同時感謝馬秀如老師與陳敦源老師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讓學生能 從更多面向思考問題。 碩士班生涯不短,十分感謝一路上遇到的每一個人與故人,其等提供的大大. 政 治 大 越洋電話,讓這段充滿變動的路途,跌跌撞撞中仍看到風光。誠如友人所言,未 立 來大家的路途未必相同,願大家能勇往直前、持續精進,且讓我借花獻佛,用相 小小協助、傾聽、討論、回答問題、講垃圾話、照拂、陪伴、寬慰、訊息往來、. ‧ 國. 學. 同的話,祝福大家未來順遂。由衷感謝幾位閱讀初稿並給予建議、討論與論文有 關的問題的長輩與友人,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可改進之處。感謝家人的支持與. ‧. 關懷,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完成論文。. sit. y. Nat. 最後,想特別感謝沈宗倫老師與小東東。沈老師時常在課堂上以淺顯易懂的. io. er. 比喻、直白的話語開導學生們,學生在困難之時反覆咀嚼那些語句,而突破困難, 可以說沈老師的開導之語,是支撐學生最後階段定心的支柱。淘氣的小東東,謝. n. al. Ch. i n U. v. 謝你帶給大家愛、歡笑與勇敢,阿姨從你身上學到很多,祝你能健康、快樂、平 安長大。. engchi. 時至今日,仍覺得自己在知識上有諸多不足之處,能走到此時,或許憑藉的 更多是幸運。期許自己能時刻記得領受過的幫助,在別人需要時,亦如那些向我 伸出援手之人,協助別人。. 沂靜 2018 年 8 月. I. DOI:10.6814/NCCU201900823.

(4) 中文摘要 我國證券交易法針對財報不實的救濟管道,自 1988 年制定第 20 條第 2 項、第 2006 年增訂第 20 條之 1、2015 年修訂第 20 條之 1, 逐步建立相關民事責任的賠償制度,並仿效美國 1995 年美國私人證 券訴訟改革法之立法,引入比例責任制。 本文試圖就我國法中制定之比例責任制與其運作情況進行探討, 以瞭解本制度在我國運作之現況,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治 政 大 本文首先探討財務報告編製之過程、造成財報不實之原因,以瞭 立 ‧ 國. 學. 解財報不實的成因。其次,本文探討美國法之立法與我國法之立法, 以兩者有何差異,甚至可做為我國未來修法之參考。接著,本文探討. ‧. 法院實務運作中如何就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規定之比例責任制,. sit. y. Nat. 與民法第 28 條、第 184 條、第 185 條、公司法第 23 條第 2 項規定成. er. io. 立之連帶責任制兩者予以適用,以瞭解比例責任與連帶責任並存時會. n. al 出現的問題。最後,本文就實務中有適用比例責任制之判決進行歸納 iv. n U engchi 整理,以瞭解法院如何決定責任比例,並結合財報不實的可能成因、. Ch. 美國法立法,就比例責任之決定方式與我國證券交易法比例責任制之 規定提出建議。. 關鍵字:財報不實、比例責任、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II. DOI:10.6814/NCCU201900823.

(5) Abstract The civil remedies of financial report misrepresentation in Taiwan was held by adding Article 20(2) and Article 20-1, amending Article 20-1 in 1988, 2006 and 2015. The legal system was learned from the Private Securities Law Reform Act of 1995 of the United States, adopted the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as well. The main issue in this thesis is how the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system works in Taiwan. First, to know what would influence the result of. 政 治 大. financial report, the stud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making and auditing. 立. financial reports. Second,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 國. 學. legal system of Private Securities Law Reform Act of 1995 of the United. ‧. States and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in Taiwan. Third, the study tries to. sit. y. Nat. analyze how the joint liability in Article 28, 184, 185 of Civil Code and Article 23 of Company Act, and the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in Article 20-1. er. io. n. of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 Act were applied to the vdefendants in Taiwan. Last, the. i l C n h edetermination study focuses on the n g c h i Uof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Comparing with the legal system of legislative examples in the U.S. and the reasons of financial report misrepresentation, the stud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ward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and the legal system of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in Taiwan.. Key words: financial report misrepresentation, proportionate liability, Article 20-1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III. DOI:10.6814/NCCU201900823.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V. DOI:10.6814/NCCU201900823.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 2 第三節 論文架構 .................................................................................. 5 第二章 財務報告之基本概念與財報不實 ............................................. 6 第一節 公開原則 .................................................................................. 6 第一項 公開原則之目的 ................................................................... 6 第二項 公開原則之有效基準 ........................................................... 7 第三項 公開原則之實現 ................................................................... 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二節 我國法中之財務報告 .............................................................. 9 第一項 財務報告............................................................................... 9 第一款 概述 ................................................................................... 9 第二款 財務報表之內容 ............................................................. 13 第三款 查核報告與核閱報告 ..................................................... 16 第二項 財務業務文件..................................................................... 23. sit. y. Nat. n. er. io. 第三節 財務報告之編製 .................................................................... 27 第一項 財務報告編製規範 ............................................................. 28 al v i 第二項 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 29 n Ch U e n......................................................... 第三項 財務報告之編製人員 31 gchi 第四節 財務報告之查核與核閱 ........................................................ 37 第一項 財務報告審計之依據 ......................................................... 38 第二項 財務報告審計之特性 ......................................................... 40 第三項 財務報告之查核 ................................................................. 42 第一款 財務報告查核概述 ......................................................... 42 第二款 財務報表查核意見 ......................................................... 46 第一目 2016 年 7 月 1 日前適用............................................. 47 第二目 2016 年 7 月 1 日起全面適用..................................... 49 第四項 財務報告之核閱 ................................................................. 53 第一款 財務報告核閱概述 ......................................................... 54 第二款 財務報表核閱結論 ......................................................... 55 V. DOI:10.6814/NCCU201900823.

(8) 第五節 財報不實之成因 .................................................................... 58 第一項 財報不實的行為內容 ......................................................... 58 第一款 主要內容應具備重大性 ................................................. 58 第二款 虛偽或隱匿 ..................................................................... 60 第二項 財報不實之原因 ................................................................. 63 第三項 會計師審計失敗 ................................................................. 67 第一款 查核風險結構 ................................................................. 68 第二款 查核舞弊之限制 ............................................................. 70 第六節 小結 ........................................................................................ 72 第三章 財報不實民事責任規範 ........................................................... 76 第一節 美國法之立法情形 ................................................................ 76 第一項 1934 年證券交易法第 18 條與第 10 條(b)項之交錯 ....... 76 第二項 1995 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1934 年證券交易法第 21D 條 80 第一款 立法背景 ......................................................................... 80 第二款 賠償主體 ......................................................................... 81 第一目 1934 年證券交易法第 10 條(b)項、Rule 10b-5 ........ 82 第二目 1933 年證券法第 11 條 ............................................... 93 第三款 責任型態 ......................................................................... 95 第四款 比例責任之規定 ............................................................. 9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al v 第二節 我國法之立法情形 .............................................................. 102 i n C h條第 第一項 證券交易法第 20 e n g1 項與第 c h i U2 項之立法................. 102 第二項 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之立法..................................... 104 第一款 立法背景 ....................................................................... 104 第二款 責任性質 ....................................................................... 107 第三款 賠償主體 ....................................................................... 108 第一目 2006 年增訂第 20 條之 1 .......................................... 109 第二目 2015 年修訂第 20 條之 1 ...........................................114 第四款 責任型態 ........................................................................114 第一目 2006 年增訂第 20 條之 1 ...........................................114 第二目 2015 年修訂第 20 條之 1 .......................................... 121 第五款 比例責任之規定 ........................................................... 122 第三節 兩國法之比較 ...................................................................... 123 VI. DOI:10.6814/NCCU201900823.

(9) 第四章 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與民法規範之討論 ....................... 130 第一節 與民法第 28 條、公司法第 23 條第 2 項比較 .................. 130 第二節 與民法侵權行為法比較 ...................................................... 133 第一項 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第 2 項、第 20 條之 1 的保護目的133 第二項 與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後段、第 2 項之比較............... 136 第三項 與民法第 185 條之比較 ................................................... 139 第四項 實務運作:援引民法規範之情形 ................................... 141 第三節 比例責任與連帶責任之比較 .............................................. 147 第一項 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 ........................................... 147 第一款 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之成立要件 ................... 148 第二款 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之內部求償 ................... 151 第三款 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的區別 ........................... 154 第二項 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的賠償規則............................. 156.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四節 小結 ...................................................................................... 163 第五章 我國比例責任制之檢討及未來對策 ..................................... 167. ‧. 第一節 實務運作:比例責任之決定情況 ...................................... 167. sit. y. Nat. 第二節 我國法中其他比例責任規範之比較 .................................. 200 第三節 比例責任決定之因素 .......................................................... 205. er. io. 第四節 比例責任與連帶責任的政策選擇 ...................................... 213 a. n. iv l C n 第五節 小結 ...................................................................................... 218 hengchi U. 第六章 結論.......................................................................................... 220 參考資料................................................................................................ 235. VII.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0) 圖表目錄 圖表 1:財務報告之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圖表 2:財報不實判決援用民法相關規定之情形 _____________ 141 圖表 3:比例責任決定方式之統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III.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1) 表目錄 1:修正式意見的類型與考量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2:財報不實意圖與行為之比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3:比例責任決定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 4:判決中比例責任計算之彙整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表格 表格 表格 表格. Ch. engchi. i n U. v. IX.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我國證券交易法對於依本法發行股票之公司,訂有持續公開資訊 之義務。就此一法定義務,同法中規範相對應的民事責任,亦即公告. 政 治 大 曾在財務報告上簽名或蓋章之發行人的職員、簽證會計師對於發行人 立. 申報之財務報表之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發行人、其負責人、. ‧ 國. 學. 所發行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有 賠償責任,其中後三者因其過失致損害時,應依其責任比例負損害賠. ‧. 償責任。此一立法模式,產生的疑問是,第一,構成要件中的「虛偽. y. Nat. io. sit. 或隱匿」用語,在主觀要件上係屬於故意,但是在法律效果中明訂賠. er. 償義務人的主觀要件為推定過失、過失,產生前後要件矛盾之處,甚. n. a. iv. l C 至曾有學者質疑目前制度產生過失詐欺,並不合理 n 1。第二,以編製財. hengchi U. 務報告之人為賠償義務人並非不合理,係因其為編製之人,很自然地 讓人聯想到其有責任維持財報內容的正確性,然而發生財報不實的原 因,是否僅限於編製之人的行為,或者有其他非直接編製之人的行為 也會造成,該等人是否應負擔相關民事責任,有探討空間。 我國證券交易法在立法過程中,有不少規定係參考美國的立法方 式,其中證券交易法的比例責任制便是參考美國法規範的實例。美國. 莊永丞,論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之功過得失,月旦財經法雜誌,第 36 期,頁 63,2015 年 5 月。 1. 1.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3) 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中規定,未必故意之被告在賠償時可僅負擔比例 責任而非連帶責任,我國增訂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採用與美國私 人證券訴訟改革法相似的規範模式。除此之外,我國財報不實的民事 責任在立法時將之定性為侵權行為,一旦定性為侵權行為,勢必會連 結到民法第 184 條、第 185 條之規定,而民法第 185 條係規定共同侵 權行為的連帶賠償責任,其與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就過失行為賠 償義務人制定的比例責任制並不相同,兩者若同時成立又應如何適用, 有討論必要。. 治 政 大 而比例責任制度在我國的運作情況究竟如何,例如責任比例的決 立 ‧ 國. 學. 定方式、全部責任賠償義務人之間能否成立連帶責任、全部責任賠償 義務人與比例責任賠償義務人之間重疊的部分為連帶債務或不真正. ‧. 連帶債務等,是否各個判決之間見解差異廣泛等,均影響對於投資人. sit. y. Nat. 保障的程度,同時就賠償義務人的角度而言,也可能因為實務決定的. al. n. 任不均的問題。. er. io. 認定責任標準,產生立法時未預見的判決結果,而產生債務人之間責. Ch. i. e. i n U. v. ngch 隨著比例責任制度運作時間變長,累積的案件數量增加,相關問 題亦逐漸浮現,故本文試圖透過本研究,就前述爭議與具體適用予以 釐清,並提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文研究範圍以比例責任制度的適用情況為主,即比例責任如何 認定、全部責任之賠償義務人與比例責任之賠償義務人兩者之間為連 債債務或不真正連帶債務為主,並兼論財報不實發生原因為何,以做 2.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4) 為衡量賠償義務人主體與其責任輕重之依據。 由於比例責任制係引入美國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中之制度,因此 在比較法的部分,將著重於美國立法情況與我國立法情況,以了解兩 國的立法情況與發展脈絡,並兼論財報不實成立的構成要件與主觀型 態訂定之差異。 為瞭解實務判決情況,本文自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2與財團法 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之求償案件彙總表3蒐集涉及比 例責任認定之判決。其蒐集方式如下:. 治 政 大 1. 在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中設定判決案由的關鍵詞為損害賠償、 立 ‧ 國. 學. 並於全文檢索語詞設定關鍵詞為比例責任。. 2. 參酌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之求償案件彙總. ‧. 表中為財報不實類型之案件,該案件有判決、投保中心勝訴且涉及. er. io. 經過蒐集後,一共得到 20 個判決,分別為:. sit. y. Nat. 比例責任認定。. n. 1. 臺灣高等法院 101a年度金上字第 5 號民事判決。 iv l 2.. n U i e n g c6 h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 101 年度金上字第. Ch. 3. 臺灣高等法院 101 年度金上字第 7 號民事判決。 4. 臺灣高等法院 102 年度金上更(一)字第 1 號民事判決。 5. 臺灣高等法院 103 年度金上字第 4 號民事判決。 6. 臺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金上字第 14 號民事判決。.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最後瀏覽日: 2019 年 7 月 6 日。 3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團體訴訟及仲裁求償案件彙總表,網址: https://www.sfipc.org.tw/MainWeb/Article.aspx?L=1&SNO=XqlDNAZ/9DguYlTrwJhJrQ== ,下載 日期:2019 年 4 月 3 日。 2. 3.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5) 7. 臺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金上字第 8 號民事判決。 8. 臺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金上更(一)字第 6 號民事判決。 9. 臺灣高等法院 106 年度金上字第 6 號民事判決。 10.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0 年度金字第 5 號民事判決。 1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5 年度金字第 19 號民事判決。 12.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6 年度金字第 8 號民事判決。 13.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8 年度金字第 3 號民事判決。 14.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99 年度金字第 10 號民事判決。. 治 政 大 15.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02 年度金字第 2 號民事判決。 立 ‧ 國. 學. 16.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100 年度重訴字第 131 號民事判決。 17.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5 年度金字第 18 號民事判決。. ‧. 18.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6 年度金字 22 號民事判決。. sit. y. Nat. 19.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6 年度金字第 23 號民事判決。. er. io. 20.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9 年度金字第 6 號民事判決。. n. al 本文以分類、歸納等方式,找出實務運作中認定賠償義務人間成立 iv. n U engchi 連帶債務或不真正連帶債務之情況、比例責任的決定因素與比例責任. Ch. 的決定方式,並與我國立法例中同樣明定比例責任的海商法進行比較, 以了解有無可參考的運作方向。 本文之研究方法以文獻蒐集與資料分析為主,即運用相關專書著 作、學術期刊、學位論文、國內外法制、政府會議紀錄、判決情況等 資料,透過整理、歸納等方式,找出前述問題之可能原因,並提出可 能的因應之道。. 4.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6) 第三節 論文架構 本文之架構如下: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係概述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方向。 第二章 財務報告之基本概念與財報不實 本章就我國證券交易法規定之財務報告進行探討,瞭解構成財務 報告之內容,並進一步探討相關編製、審計之人員為何及其工作內容,. 治 政 大 並探討財報不實的發生原因、行為內容為何。 立 ‧ 國. 學. 第三章 財報不實的民事責任規範. 本章為探討美國法與我國法就財報不實的民事責任規範情況,以. ‧. 瞭解兩國立法上的差異。. sit. y. Nat. 第四章 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與民法規範之討論. er. io. 本章探討證券交易法比例責任制規定,與民法侵權行為規定、連. n. al 帶與不真正連帶債務成立要件等衝突與矛盾。 iv 第五章. n U engchi 我國比例責任制度之檢討及未來對策. Ch. 本章著重於我國實務就比例責任之運作情況,並就運作情況提出 可能的改進之道。 第六章 結論 即統整本論文對於財報不實的民事責任比例責任制之觀察與研 究結果。. 5.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7) 第二章 財務報告之基本概念與財報不實 第一節 公開原則. 第一項 公開原則之目的 公開原則係指要求發行公司於證券募集、發行、出賣時,應定期 提出其財務報告;或於公開收購股權時,應提供相關資訊,作為投資. 治 政 人進行有價證券投資之參考依據之制度 。 大 立 4. ‧ 國. 學. 要求發行公司公開資訊,其目的在於提供投資大眾進行投資判斷. 之必要、證券資訊,使得參與證券投資市場之投資人處於公平的投資. ‧. 機會5;提供公司關係人正確資訊,使其能正確行使其權利,例如是否. sit. y. Nat. 參與收購;透過公開資訊使之透明化,以防治企業不法行為6。. er. io. 學說中對於公開原則之批評甚多,有以投資組合即可分散風險,. n. a l 7;有以成本效益考量,認為實施公開原則無 因此毋需公開資訊之主張 iv. n U engchi 助於促進公開發行證券品質、相關資訊早已為投資人所知,故毋須重. Ch. 複花費成本公開之主張8。但以證券產品為例,若無法要求證券之發行 人於發行時與發行後提供充分資訊,無異於將投資人置於無知的狀態、 盲目進行投資9,因此透過外力強制公開實屬必要,以確保資訊公開原.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頁 33,2012 年 8 月,6 版;陳春山,證券交易法論,頁 29,2012 年 9 月,11 版。 5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頁 41,2000 年 9 月;陳春山,前揭註 4,頁 30。 6 陳春山,前揭註 4,頁 30。 7 曾宛如,前揭註 4,頁 44;陳春山,前揭註 4,頁 30。 8 曾宛如,前揭註 4,頁 40-42;陳春山,前揭註 4,頁 30。 9 曾宛如,前揭註 4,頁 45。 4. 6.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8) 則及其目的之落實。. 第二項 公開原則之有效基準 企業公開制度若欲達成應有之功能,應滿足完整性、正確性、時 效性及利用可能性之要求: 一、. 完整性. 所謂完整性,並非指公司之所有資訊均須鉅細靡遺公開,而是公. 政 治 大. 開可能影響投資人決策判斷之必要資訊,以避免造成投資人篩選資訊. 立. 之困擾10。. ‧ 國. 學. 二、. 正確性. ‧. 若資訊之公開並非正確,反而有虛偽或錯誤,將導致投資人做成. sit. y. Nat. 錯誤之投資判斷,甚至成為進行詐欺或操縱股價之手段,因此公開之. al. n. 時效性. io. 三、. er. 資訊應為正確,方能使投資人做成合理之投資判斷11。. i n U. C. v. hengchi 為使投資人得依企業公開之資訊為合理的投資判斷,發行公司提 供之資訊應最接近現在之時點,或在最短之可能時期內公開12。此舉 一則避免內部人利用內部消息為內部交易,造成市場不公平之現象13; 二則避免資訊因過晚公開、喪失時效性而不具備其價值14。 四、. 10 11 12 13 14. 利用可能性. 林國全,前揭註 5,頁 44;陳春山,前揭註 4,頁 31。 林國全,前揭註 5,頁 47。 林國全,前揭註 5,頁 48-49。 陳春山,前揭註 4,頁 31。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頁 103,2018 年 9 月,增訂 15 版。. 7. DOI:10.6814/NCCU201900823.

(19) 由於公開原則以一般投資人為對象,因此應考量資訊對於一般投 資人是否容易利用,可分為公開內容接近容易性與公開內容理解容易 性15。前者與公開方式有關,應要求公告資訊、將資訊置於一定處所 供公眾閱覽,以確保資訊傳達之效果;後者與公開內容有關,公開內 容之用語應簡明易懂,避免過分冗長或專門技術用語,以利於一般投 資人理解16。 第三項 公開原則之實現. 治 政 大 公開原則的實現,可分為初次公開與繼續公開。前者指企業於募 立 ‧ 國. 學. 集、發行證券時,應向投資人公開公司之財務、業務狀況;後者則是 企業於發行證券後,持續向流通市場公開揭露其財務、業務狀況17。. ‧. 一、初次公開. sit. y. Nat. 為實踐初次公開,我國證券交易法第 13 條規定,發行人為有價證. er. io. 券之募集與發行時,應向公眾提出公開說明書。發行人於募集有價證. n. al 18 券時,應先向認股人或應賣人交付之 。若由證券承銷商出售其承銷 iv n U i e 之有價證券,亦應交付之19。 n g c h. Ch. 二、繼續公開 已依證券交易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負有財務報告之申報、公 告及備置之義務。繼續公開可分成定期公開與臨時公開。. 15 16 17 18 19. 林國全,前揭註 5,頁 50。 林國全,前揭註 5,頁 50-51。 賴源河,證券法規,頁 71,2012 年 9 月,7 版;劉連煜,前揭註 14,頁 102。 證券交易法第 31 條。 證券交易法第 79 條。. 8.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0) 需定時公開之文件,可概分為年度財務報告、季報、月報、年報 20. 、內部控制聲明書。臨時公開事項,如股東常會承認之年度財務報. 告與公告並向主管機關申報之年度財務報告不一致之狀況、發生對股 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事項21。內部關係人的持股變動規定, 為每個月 15 日前公司向主管機關申報其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持 有股份超過股份總額百分之十之股東,所持有之本公司股票種類及股 數之變動,若有設定質押的情況,應於其質權設定後五日內向主管機 關申報並公告22。. 立. 政 治 大. 第二節 我國法中之財務報告. ‧ 國. 學. 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所規範之客體,係同法第 20 條所稱「發. ‧. 行人依本法規定申報或公告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與第 36 條. y. sit. n. al. er. io. 業務文件。. Nat. 第 1 項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因此,本節將分別介紹財務報告與財務. 第一項 財務報告.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款 概述 所謂財務報告,依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第 1 項,係指「發行人及證 券商、證券交易所依法令規定,應定期編送主管機關之財務報告。」 同條第 2 項賦予證券主管機關訂定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之權限。證券主 管機關據此訂定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以下簡稱編製準則) 。 20 21 22. 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第 1 項、同條第 4 項。 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第 3 項。 證券交易法第 25 條。 9.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1) 在編製準則第 4 條第 1 項中,明定財務報告指「財務報表、重要 會計項目明細表及其他有助於使用人決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財務 報表乃「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 註或附表。」 (編製準則第 4 條第 2 項)有學者認為,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所定之財務報告,應限於同法第 36 條所定之年度財務報告與季 財務報告,係因第 14 條規定財務報告以「定期編送」與「涵蓋財務 報表等一定表冊」為要件23。至於第 36 條第 1 項第 2 款於 2012 年 1 月前修正條文中的「半年度財務報告」 ,符合定期編送、涵蓋財務報. 治 政 大 表等一定表冊之要件,屬於財務報告,應無疑義。 立 ‧ 國. 學. 重要會計項目明細表,是公開發行公司編製個體財務報表時應編. 製之內容,依照編製準則第 23 條第 2 項,可分為資產、負債及權益. ‧. 項目明細表與損益項目明細表二大類,前者可細分成四十六項,後者. sit. y. Nat. 可細分成七項,得以使財務報告使用人瞭解各個會計項目的重大組成。. er. io. 資產、負債及權益項目明細表中各個細項是否需單獨列示,由公司依. n. al 重大性原則決定(編製準則第 23 條第 3 項) 。由上所述可知,財務報 iv n U engchi 告之範圍較財務報表廣泛,包含重要會計項目明細表與其他有助於使. Ch. 用人決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不過編製準則中未明訂何謂「其他有助 於使用人決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因此哪些揭露事項與說明屬於證 券交易法規範的財務報告內容,有討論空間。 會計師出具之查核或核閱報告是否為財務報告之一部分?實務 運作中包含會計師查核報告或核閱報告的財務報告,其標題為「財務 報告暨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以區別兩者。就財務報告查核目 23. 林國全,財報不實之民事責任,月旦民商法雜誌,第 48 期,頁 8,2015 年 6 月。 10.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2) 的,公司聘請專業經理人參與公司經營,則經理人為企業所有人聘僱 經營公司之代理人,兩者之間擁有資訊掌握程度之落差,產生資訊不 對稱24,透過對財務報告進行查核,以提升財務報告潛在使用者對於 財務報表之信心程度25,減少資訊不對稱產生之風險,透過考量財務 報告之整體表達、結構及內容,財務報告與其相關附註是否允當表達 相關交易及事件,以評估財務報告是否允當表達、依照其適用之財務 報導架構編製,形成查核意見26,因此會計師對財務報告出具之查核 意見書,應屬於其他有助於使用人決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且實務上. 治 政 大 發行人財務報表皆附有會計師之查核意見書,故該報告亦屬財務報告 立 ‧ 國. 學. 之一部分。而財務報表之核閱雖然與查核不同,然而會計師核閱財務 報表之目的,係依據核閱結果對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有未依. ‧. 照適用之財務報導架構之情事作成結論27,雖非如同財務報表查核提. sit. y. Nat. 供高度但非絕對確信,核閱報告仍對財務報表提供中度之確信,且發. er. io. 行人之前三季財務報表均附有核閱報告,核閱報告仍為財務報告之一. n. al 部分,不因其確信程度與查核報告不同而異。 iv. n U e n g c h5i章規定之期中財務報告、個 至於編製準則第 3 章、第 4 章及第. Ch. 體財務報告與關係企業合併財務報表,有認為此三項屬於「其他有助 於使用人決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28,本文認為,我國自 2013 年逐步 改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為編製依據,對外公布之財務報 告以合併報告而非單一公司個體為編製主體,因此提供編製準則第 3 陳耀宗,審計學:國際審計與確信準則為架構(上),頁 36-37,2016 年 8 月。 陳耀宗,前揭註 24,頁 14。 26 審計準則公報第 57 號第 6 條與第 10 條。 27 審計準則公報第 65 號第 3 條。 28 王志誠,財務報告不實罪之判定基準:以重大性之測試標準為中心(上),台灣法學雜誌, 第 198 期,頁 51,2012 年 4 月。 24 25. 11.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3) 章至第 5 章之財務報告與財務報表於合併財務報告中,確實能讓報表 使用者了解公司個體與集團間之經營情況,因此此三項屬於「其他有 助於使用人決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應無疑義。 由上述可知,財務報告與財務報表兩者概念有差異,財務報告包 含財務報表、重要會計項目明細表與其他有助於使用人決策之揭露事 項及說明,而會計師查核報告與核閱報告屬於「其他有助於使用人決 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的其中一種。因此,可得出財務報告之組成圖, 如圖表 1,並分析如次:. 立. ‧ 國 n. al. Ch. 查. 核. 核. 閱. 報. v ni. 告 engchi U. 期. 個. 關. 中. 體. 係. 報. 財. 財. 企. 告. 務. 務. 業. 報. 報. 合. 告. 告. 併. sit. 附 註 或 附 表. er. 現 金 流 量 表. y. ‧. 權 益 變 動 表. 其他有助於使用者決策 之揭露事項及說明. io. 綜 合 損 益 表. 重要會計項目明細表. Nat. 資 產 負 債 表. 學. 財務報表. 治 政 大 財務報告. 財 務 報 表. 圖表 1:財務報告之組成 來源:本文整理繪製. 12.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4) 第二款 財務報表之內容 按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第 4 條第 2 項:「財務報表應包 括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註或附 表。」以下分述之。 一、. 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的目的係為報導一個企業在某一特定時點之財務狀 況,包含該企業在該特定時點的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資產為企業. 治 政 大 擁有之經濟資源,須靠公司籌措之資金支應,其資金來源為負債和股 立 ‧ 國. 學. 東權益,前者為公司向外借款得來,後者為公司自有資金,如公司股 東之出資、公司歷年經營累積之資金,因此資產總數必定等於負債總. ‧. 數加上股東權益總數29。. sit. y. Nat. 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第 9 條與第 10 條規定資產與負債. er. io. 須依照流動性將資產與負債劃分為流動與非流動,並明定應包含之會. n. 計項目;同準則第 11a條規定權益應區分成「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 iv l. n U engchi 益」與「非控制權益」 ,這樣的區分方式,得以使報表使用人了解合. Ch. 併報表中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金額為多少。. 二、. 綜合損益表. 綜合損益表的功能為報導企業在某一個特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可 以區分成本期損益與其他綜合損益,兩者加總即為本期綜合損益總額. 29. 吳琮璠,新會計學:實務應用與法律觀點,頁 4,2012 年 6 月。. 13.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5) 30. 。 本期損益為本期間企業的收益或虧損,例如銷貨收入、銷貨成本. 31. 。依照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第 12 條與附件之綜合損益表. 格式觀之,計算過程為營業收入減營業成本後,得出營業毛利,接著 扣除營業費用、納入其他收益及費損淨額,得出營業利益。接著納入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後,得出稅前淨利。稅前淨利扣除所得稅費用,即 繼續營業單位本期利益,若有停業單位損失則應扣除,即得出本期損 益。. 治 政 大 其他綜合損益為資產或負債依照財務報導準則規定按照公允價 立 ‧ 國. 學. 值衡量產生的變動數32。依照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第 12 條 與附件之綜合損益表格式觀之,本期損益其他綜合損益可分成不重分. ‧. 類至損益之項目、後續可能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前者如不動產重估. y. sit er. io. 益。. Nat. 增值,後者如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避險工具之損. n. al 綜合損益表最後應列示母公司業主與非控制權益之淨利與綜合 iv. n U engchi 損益、每股盈餘,這是因為企業編製合併報表時,合併綜合損益表的. Ch. 本期淨利(淨損)同時包含子公司非控制權益之部分,分別列示可以 讓報表使用者清楚了解真正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的損益與綜合損益數 額33。. 30 31 32 33. 吳琮璠,前揭註 29,頁 5;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冊) ,頁 58,2018 年 9 月,14 版。 吳琮璠,前揭註 29,頁 5;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58。 吳琮璠,前揭註 29,頁 5;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58。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65。 14.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6) 三、. 權益變動表. 權益變動表係用來表達企業在報導期間有關權益的各個會計項 目變動之情形,因此權益變動表所呈現的內容,可分成 1.業主權益變 動,係指公司與業主以其業主身分進行的交易,而發生的權益變動, 例如發行股本、股本溢價、實施庫藏股制度;2.其他權益變動34。所以 報表使用者能透過權益變動表瞭解當期資本公積、保留盈餘的變動情 形。 權益變動表應包含的項目,依證券發行人財務報表編製準則第 13. 治 政 大 條,為「一、本期綜合損益總額,並分別列示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總 立 ‧ 國. 學. 額及非控制權益之總額。二、各權益組成部分依國際會計準則第八號. 所認列追溯適用或追溯重編之影響。三、各權益組成部分期初與期末. ‧. 帳面金額間之調節,並單獨揭露來自下列項目之變動:(一)本期淨. sit. y. Nat. 利(或淨損) 。 (二)其他綜合損益。 (三)與業主(以其業主之身分). er. io. 之交易,並分別列示業主之投入及分配予業主,以及未導致喪失控制. n. al 之對子公司所有權權益之變動。 (第一項)發行人應於權益變動表或 iv n U engchi 附註中,表達本期認列為分配予業主之股利金額及其相關之每股股利. Ch. 金額。 (第二項) 」. 四、. 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係以現金與約當現金為基礎,表達企業在特定期間內 因營運活動、投資活動與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流出的項目與. 34.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58-59, 74。. 15.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7) 金額,因此報表使用者得以透過現金流量表了解企業的現金使用情況 35. 。現金流量表之編製,係將現金劃分成營業活動、投資活動與籌資. 活動三大部分,並將相對應的現金流動分類至應歸屬之活動中,並改 以現金基礎編製。 現金流量表對報表使用者的意義在於,財務報表的編製須以應計 基礎進行,應計基礎可以讓報表使用者得知公司各期間之財務績效, 然而應計基礎無法反映當期實際資金的流動情況。現金流量表以現金 基礎進行編製,因此能反映企業當期的現金收支情況。若與其他財務. 治 政 大 報表並用,能協助報表使用者評估企業的財務結構如流動性、償債能 立 ‧ 國. ‧. 五、. 學. 力,了解影響現金流量的金額與時點等36。. 附註. sit. y. Nat. 財務報表除了報表本身,還有附註之部分,此係透過敘述的方式,. er. io. 提供財務報表中項目的說明或明細內容,及不符合在財務報表中認列. n. al 37 但有助於了解財務報表之資訊 。因此附註的用途在於說明,故不得 iv. n U engchi 透過附註之內容,改變財務報表之內容。有關財務報表附註應揭露之. Ch. 項目,規定於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第 15 條至第 18 條。 第三款 查核報告與核閱報告 我國規範查核報告之審計準則公報已大幅翻修,無論新舊規定,. 35 36 37.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76。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76。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76。. 16.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8) 查核報告之名稱均為「會計師查核報告」 ,且應於報告中標明38,部分 格式並未改變39。 查核報告之日期,係指外勤工作完成日,也就是不早於會計師收 集足夠適切的查核證據之日,該範圍包含財務報表均已編製,且有權 承認財務報表者已聲明自己對財務報表負有責任,該日期為會計師提 供確信之範圍40,故外勤工作日完成日應不早於董事會通過財務報表 日。一般情況下,查核報告上只會有一個查核報告日,但有特殊情況 時,可以有兩個查核報告日,通常是期後事項41。期後事項之發生,. 治 政 大 可能導致財務報表主體發生改變,或者對財務報表主體並無改變、僅 立 ‧ 國. 學. 調整註釋。在前者情況下,查核人員應執行必要之查核程序,查核報 告上應載明新的查核報告日;在後者情況下,會計師可選擇在查核報. ‧. 告上載明新的查核報告日,或載明兩個查核報告日之日期,也就是雙. sit. y. Nat. 重日期之查核報告42。當查核報告上有雙重日期時,會計師提供確信. er. io. 之範圍,就調整註釋之部分提供確信之日期延長至新增之查核報告日,. n. al 就其他項目僅提供確信至原查核工作完成日。同理,當查核報告上載 iv. n U e n g c h i ,為財務報表上所有項目, 明新的查核報告日,會計師提供確信之範圍. Ch. 並延長提供確信之日至新的查核報告日。 依審計準則公報第 55 號第 26 條,當會計師查核以國際財務報導 準則編製之財務報表時,由於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要求董事會. 審計準則公報第 33 號第 7 條;審計準則公報第 57 號第 17 條。 如應載明報告之收受者、報告最後必須有會計師之簽名及蓋章、會計師事務所名稱與地址、 查核報告上應載明查核報告日。 40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100 年 12 月 28 日基秘字第 389 號解釋函。 41 馬秀如,查核報告的日期,會計研究月刊,第 196 期,頁 84,2002 年 3 月。 42 馬秀如,前揭註 41,頁 85、88。 38 39. 17. DOI:10.6814/NCCU201900823.

(29) 通過財務報表時,必須全套通過、不能僅局部通過,故查核報告不得 採用雙重日期43。 以下分別說明新舊規定中對於查核報告格式之規範有明顯差異 之處。. 一、2016 年 7 月 1 日前適用之舊規定 舊規定下的查核報告,其報告主體之基本格式依次分為前言段、 範圍段與意見段三個大段,其應調整之內容因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 治 政 大 以外之意見有所不同。前言段係說明會計師之工作性質、查核標的, 立 ‧ 國. 學. 並說明發行人管理階層之責任為編製財務報表,會計師之責任為對該. 財務報表表示意見,而非編製一張財務報表44。當會計師出具修正式. ‧. 無保留意見之原因為前期財務報表由其他會計師查核,則繼任會計師. sit. y. Nat. 應於查核報告之前言段中,說明前期財務報表係由其他會計師查核、. er. io. 其他會計師出具查核報告之日期、其他會計師表示的意見類型45。. n. al 範圍段說明查核工作之性質,指明查核工作依據之準則,並說明 iv. n U engchi 查核工作係會計師出具查核意見之依據。例如,在範圍段中應說明查. Ch. 核工作係採抽查方式進行,會計師已經評估管理階層採用之會計原則 是否適當、管理階層所做之重大會計估計是否適當與財務報表之整體 表達是否適當46。 在意見段中,會計師須明示發行人之財務報表是否依照一般公認. 43 44 45 46. 陳耀宗,審計學:國際審計與確信準則為架構(下),頁 360,2016 年 9 月。 馬秀如、俞洪昭、施博文,審計學,頁 70-71,2003 年 12 月。 吳琮璠,審計學:實務應用與法律觀點,頁 488-489,2012 年 9 月,4 版修訂。 馬秀如、俞洪昭、施博文,前揭註 44,頁 71-72。. 18.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0) 會計原則編製、表達是否允當、會計師出具之意見類型47。 除以上三個段落,當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以外之意見時,應增 加說明段說明,應說明之事項如發行人繼續經營假設有重大疑慮48、 欲強調某一重大事項49、對前期財務報表表示之意見與原先表示者不 同50、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時需說明查核範圍受 限或與發行人管理階層就會計政策選擇或財務報表之揭露有爭議之 事宜51。 二、2016 年 7 月 1 日起全面適用之新規定. 治 政 大 此等新規定與舊規定最大的差別在於各段落名稱與整體架構格 立 ‧ 國. 學. 式改變。審計準則公報第 57 號僅規定查核報告之報告主體第一段、. 第二段分別為查核意見段與查核意見之基礎段52,未規定其餘各個段. ‧. 落之順序,但有規定段落標題53,目的係為使查核報告更容易閱讀54。. sit. y. Nat. 新式查核報告可分為查核意見段、查核意見之基礎段、強調事項段、. er. io. 其他事項段、關鍵查核事項段、繼續經營有關之重大不確定性段、對. n. al 財務報表之責任段與會計師查核財務報表之責任段。 iv. n U engchi 查核意見段中應敘明查核之標的、發行人之財務報表所適用之財. Ch. 務報導架構及會計師之查核意見。 查核意見之基礎段應敘明查核工作依據一般公認審計準則執行、 馬秀如、俞洪昭、施博文,前揭註 44,頁 73。 吳琮璠,前揭註 45,頁 485。 49 馬秀如、俞洪昭、施博文,前揭註 44,頁 81。 50 吳琮璠,前揭註 45,頁 488。 51 審計準則公報第 33 號第 41 條至第 44 條及其例示。 52 審計準則公報第 57 號第 19 條、第 23 條。 53 各段落名稱規定於審計準則公報第 57 號各條文中。 54 周建宏、陳耀宗、徐永堅,會計師查核報告重大變革──新式查核報告解析與例示,頁 17, 2017 年 2 月。 47 48. 19.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1) 提及會計師查核財務報表之責任段、會計師及其他受獨立性規範之人 員遵循會計師職業道德規範與會計師是否相信已經取得足夠及適切 之查核證據55。當會計師出具修正式意見時,應於查核意見段中說明 出具該查核意見之緣由,例如造成財務報表有重大不實表達之項目、 影響金額、造成查核範圍受限的原因56。 關鍵查核事項段係會計師依據專業判斷,自與發行人治理單位溝 通之事項中,選取查核時高度關注之事項,再從中選取本期查核中最 重要之事項,以協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對本期查核最為重要之事項 57. 治 政 大 。會計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時,除非法令另有規定,查核報告中不 立 ‧ 國. 學. 應包含關鍵查核事項段。. 強調事項段係會計師基於專業判斷,認為財務報表中某一事項有. ‧. 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發行人財務報告,故增加強調事項段以強調. sit. y. Nat. 該等事項,此一強調不影響查核人員出具之查核意見58。. er. io. 其他事項段係該事項並未於財務報告中表達及揭露,然而就會計. n. al 師之專業判斷,認為有助於報表使用者了解查核工作、會計師查核財 iv n U engchi 務報表之責任59,也就是說,其他事項段之內容,與發行人無關,僅. Ch. 與會計師之查核有關。例如會計師所表示之意見,部分採用其他會計 師之查核報告60。 當發行人繼續經營能力可能發生重大疑慮時,應增加繼續經營有. 55 56 57 58 59 60. 陳耀宗,前揭註 43,頁 354。 周建宏、陳耀宗、徐永堅,前揭註 54,頁 60、75、96、112。 周建宏、陳耀宗、徐永堅,前揭註 54,頁 132-134。 陳耀宗,前揭註 43,頁 376-377。 陳耀宗,前揭註 43,頁 378。 參審計準則公報第 59 號附錄一情況五。. 20.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2) 關之重大不確定性段,以說明該重大疑慮之事件或情況61。 對財務報表之責任段,係敘明發行人管理階層編製財務報表之相 關責任,例如發行人管理階層應依照適用之財務報導架構編製財務報 表、應維持與編製財務報表有關之內部控制、管理階層應對財務報表 之編製與允當表達負責62。除此之外,會計師應辨認負責監督財務報 表編製流程之單位,並於本段標題提及發行人治理單位負責監督之責 63. 。 會計師查核財務報表之責任段,旨在說明查核人員遵循會計師職. 治 政 大 業道德規範,依照一般公認審計準則執行查核工作,並根據查核工作 立 ‧ 國. 學. 之結果,對發行人財務報表表示意見64。此段落之用語除了要求敘明 查核財務報表之目的、提供合理確信、不實表達與重大性外,還須說. ‧. 明執行之工作,例如財務報表導因於舞弊或錯誤之重大不實表達風險. sit. y. Nat. 之辨認與評估、評估管理階層採用會計政策之適當性、評估管理階層. er. io. 採用繼續經營會計基礎之適當性,並說明與發行人治理單位溝通關鍵. n. al 查核事項65。當發行人為集團企業時,應增加說明會計師對集團查核 iv 之責任66。. Ch. n U engchi. 綜上所述,查核報告的格式不再是舊規定中三段式的表達方式, 而是以多個段落表達,並且將舊規定中規定會計師應提醒或得提醒財 務報表使用者之情況,改成以繼續經營有關之重大不確定性段、強調 馬秀如、徐維民,新審計準則公報仍有修正式無保留意見?,會計研究月刊,第 377 期,頁 112,2017 年 4 月。 62 陳耀宗,前揭註 43,頁 357。 63 審計準則公報第 57 號第 29 條。 64 陳耀宗,前揭註 43,頁 358。 65 周建宏、陳耀宗、徐永堅,前揭註 54,頁 27-29。 66 審計準則公報第 57 號第 33 條。集團查核案件之特別考量,依審計準則公報第 54 號規定處 理。 61. 21.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3) 事項段、其他事項段等段落說明。因此,在新規定下,查核報告的格 式與表達方式不同,但並未減輕會計師之責任,原應說明之事項仍應 予說明。. 三、核閱報告 舊規定下的核閱報告格式,與查核報告格式類似,為三段式核閱 報告,分為前言段、範圍段與結論段,在前言段中敘明核閱之財務報 表之名稱、日期、涵蓋期間、管理階層與會計師之責任;在範圍段中. 治 政 大 敘明核閱之性質、僅實施分析、比較與查詢、並未進行查核工作故無 立 ‧. ‧ 國. 果67。. 學. 法對財務報表整體表示查核意見;在結論段中以消極文字表達核閱結. 至於新規定之核閱報告,保留舊規定下的三段式格式,但用語與. sit. y. Nat. 表達方式採用新式查核報告中的概念與表達特性。例如,在前言段中. er. io. 同樣敘明管理階層與會計師之責任,舊規定之用語為「上開財務報表. n. al 之編製係公司管理階層之責任,本會計師之責任則為根據核閱結果出 iv. n U engchi 具報告68」 ,新規定之用語為與新式查核報告用語相近之 「依適用之財. Ch. 務報導架構編製允當表達之財務報表係管理階層之責任,本會計師之 責任係依據核閱結果對財務報表作成結論」69;當會計師出具非無保 留結論之核閱報告時,舊規定係在範圍段後加入說明段說明,新規定 則是在範圍段後加上 XX 結論之基礎段70說明,結論段隨之改變成 XX. 67 68 69 70. 審計準則公報第 36 號第 23 條。 審計準則公報第 36 號釋例 3。 審計準則公報第 65 號附錄 4 情況 1。 結論段名稱依照會計師出具之修正式結論類型改變。例如出具保留結論,則加上保留結論之. 22.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4) 結論,此與新規定查核報告之用語與表達方式相同;受核閱者產生繼 續經營有關之重大不確定性,且與財務報表適當揭露時,會計師應以 繼續經營有關之重大不確定性段提醒財務報表使用者71,此點亦為新 式查核報告之特點。 由上述可見,新規定之核閱報告保留舊規定之三段式表達方式, 然而在核閱結論之種類、用語、部分表達方式等,隨同新式查核報告 調整,以減少因核閱報告與查核報告之用語與概念不同,導致財務報 表使用者閱讀與理解之困難。. 立. 第二項 財務業務文件. 政 治 大. ‧ 國. 學. 證券交易法並未定義財務業務文件,有認為財務業務文件與財務. ‧. 報告間未必有嚴格界線,凡發行人依法令申報或公告之資訊、足以影. sit. y. Nat. 響投資人投資判斷者,均可能屬於該法所稱之財務業務文件,因此所. er. io. 謂財務業務文件,並不強調是否須符合一定格式之文書72。. n. al 另有論者認為,參照證券交易法第 174 條第i v1 項第 5 款、並參照. n U engchi 保險法第 148 條之 1 規定,依法或主管機關基於法律發布之命令規定. Ch. 之帳簿、表冊、傳票、財務報告或其他有關業務文件似乎也屬於證券 交易法第 20 條第 2 項所規定之財務業務文件,惟因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第 1 項與第 20 條第 2 項之文義有『依本法規定申報或公告』 , 致使公司內部之帳簿、表冊、傳票因無需申報或公告而產生適用困擾. 基礎段。 71 審計準則公報第 65 號第 26 條。 72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頁 655,2017 年 9 月,3 版;林國全,前揭 註 23,頁 8。. 23.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5) 73. 。實務見解認為,同樣是財務報告、財務業務文件內容有虛偽或隱. 匿,證券交易法第 174 條第 1 項第 5 款並不如同法第 171 條第 1 項第 1 款有「申報或公告」之要件,因此行為階段有前後之分,前者以尚 未公告者為限,後者則指已經申報或公告,且同法第 174 條第 1 項第 4 款之罪, 「係以『對於主管機關命令提出』之帳簿、表冊、文件等資 料為規範,常見者即所謂主管機關之『專案查核』 ,此觀該條構成要 件即明」74,也就是說,同一條文之構成要件既已敘明,那麼第 174 條第 1 項第 5 款所定者,同樣為尚未申報或公告之財務資訊,所以財. 治 政 大 務報告、財務業務文件不實,所適用之法條因其是否經過申報或公告 立 ‧ 國. 學. 而有所不同。. 本文認為,回歸 1988 年增訂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第 2 項之立法理. ‧. 由:「對發行人應編送主管機關之財務報告或其他有關業務文件,有. sit. y. Nat. 虛偽之記載情事者,依第 174 條僅規定刑事責任,對善意之有價證券. er. io. 取得人或出買人並無實益,爰增訂第 2 項。」其立法目的,係為了提. n. al 供善意之有價證券交易人求償管道,而交易人通常能獲取相關財務資 iv. n U engchi 訊之方式為公司之公開資訊,如新聞媒體發布會 、公開之財務報告等,. Ch. 且當公司內部之帳簿、表冊有誤時,若未即時更正,該等錯誤會透過 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資訊的編製過程反映其中,進而散佈於證券交易 市場,實際上有價證券交易人即因在信任內容有不實表述之財務報告 或財務業務資訊、進而買賣時而受有損害,以此為行為客體,較易舉 證,更能達到保障有價證券交易人之目的,2006 年變更「其他業務文. 張炳坤,財報不實民事責任之歸責原則,全國律師,第 20 卷第 9 期,頁 100-101,2016 年 9 月。 74 臺灣高等法院 103 年度金上訴字第 10 號刑事判決。 73. 24.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6) 件」為「財務業務文件」係為了明確範圍,故第 20 條的財務業務文 件為除財務報告外,發行人依證券交易法、主管機關依法律授權所頒 訂之法規命令75規定應申報或公告之財務業務資訊為限,應屬合理。 在此基準下,可構成第 20 條規定的財務業務文件分述如下: 1. 內部控制聲明書 此財務業務文件規定於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1 第 3 項,公開發行 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商及同法第 18 條所定之事業,應於每會計 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向主管機關申報內部控制聲明書。 2. 年報.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規定於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第 4 項,依證券交易法發行有價證券之 公司,應編製年報,於股東常會分送股東。年報之應記載事項,依金. ‧. 管會《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規定,其中應包含年度. y. sit er. io. 3. 月報. Nat. 財務報告,因此年度財務報告僅為年報之一部分。. n. a l條第 1 項第 3 款,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 依證券交易法第 36 iv. n U engchi 司,應於每月十日以前,公告並申報上月份營運情形。. Ch. 4. 偶發重大事項 依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第 3 項第 2 款,發生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 有重大影響之事項,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二日內公告並向主管機關 申報,其應公告申報事項,規定於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 7 條。 5. 公司重大財務業務之處理 此規定於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之 1,包含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 75. 王志誠,前揭註 28,頁 48。 25.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7) 資產、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資金貸與他人、為他人背書或提供保證 及揭露財務預測資訊等重大財務業務行為,相關規定於《公開發行公 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公開發行公司公開財務預測資訊處 理準則》 。其中公開發行公司公開財務預測資訊,依照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之 1 條文與公開發行公司公開財務預測資訊處理準則第 7 條, 其公開應公告申報,故其性質為證券交易法之財務業務文件,殆無疑 義,我國實務見解亦肯認財務預測資訊屬於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第 2 項所定之財務業務文件76。. 治 政 大 至於 2018 年 12 月 5 號公布修法規定上市櫃公司應揭露全體員工 立 ‧ 國. 學. 平均薪資及調整情形,是否屬於財務業務文件?其條文為:「股票已 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於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上櫃買賣之公司,依第二項. ‧. 規定編製年度財務報告時,應另依主管機關規定揭露公司全體員工平. sit. y. Nat. 均薪資及調整情形等相關資訊77。」既要求隨同年度財務報告公開,. er. io. 則應歸類在財務報告之下。. n. al 另外就立法條文來說,第 20 條之 1 所定之行為客體中,第 36 條 iv. n U engchi 第 1 項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依規定應定期編送、公告並向主管機關申. Ch. 報,因此第 36 條第 1 項規定須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已經涵蓋於第 14 條第 1 項「本法所稱財務報告,發行人及證券商、證券交易所依法 令規定,應定期編送主管機關之財務報告」中,故第 36 條第 1 項所 定之年度財務報告、季財務報告已經是第 20 條第 2 項「發行人依本 法規定申報或公告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所規範者,也涵蓋於. 76 77. 最高法院 95 年度台上字第 2385 號民事判決。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第 5 項。 26.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8) 第 20 條之 1 第 1 項條文「前條第 2 項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 中,何以第 20 條之 1 第 1 項要重複規定?有學者指此為強調性規定 78. ,另有學者認為第 20 條之 1 又定「依第 36 條第 1 項公告申報之財. 務報告」實屬贅文,宜刪除之79。本文認為,之所以重複規定,可能 與立法當時國內發生上市公司財報不實案件有關80,然而依照規定體 系來看,確實無須重複訂定。 第三節 財務報告之編製. 治 政 大 財務資訊之使用人可分為內部使用人和外部使用人兩大類 立. 81. 。所. ‧ 國. 學. 謂內部使用人,即企業內部各階層之管理人員,供其使用以制定經營 方針、控制日常作業、考核經營績效之財務資訊稱為管理會計82。所. ‧. 謂外部使用人,包含投資人、債權人等,供其使用以決定投資決策、. sit. y. Nat. 放款授信、已授信者決定是否收回或繼續貸款等決策之財務資訊稱為. er. io. 財務會計83。公開原則下要求繼續公開公司之財務狀況,係為確保投. n. al 資大眾能有平等機會取得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合理之投資判斷,即財 iv. n U engchi 務會計之範疇。由於外部使用人不能參與企業之經營,無法直接接觸. Ch. 公司的活動與財務資訊細節,因此有一套健全可供各企業共同遵守之 財務會計原則,可確保財務報告能公正表達企業活動之成果,並且使. 林仁光,公開發行公司內部監控機制之變革─兼論二○○五年證券交易法修正重點,月旦法 學雜誌,第 130 期,頁 181,2006 年 3 月。 79 林國全,前揭註 23,頁 10。 80 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係於 2005 年進行立法討論,而 2004 年發生博達案、皇統案,推測 可能因此讓立法者在條文中強調第 36 條之財務報告。 81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3。 82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3-4。 83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4、9。 78. 27. DOI:10.6814/NCCU201900823.

(39) 不同企業的財務報告能互相比較84。故本節介紹財務報告編製規範、 建立內部控制與財務報告之編製人員。 第一項 財務報告編製規範 編製財務報告時需依循之規範,可分成法律、命令與一般公認會 計原則。在法律位階中對於財務報告、財務報表編製有規範者,如證 券交易法、公司法、商業會計法;在命令位階中有證券發行人財務報 告編製準則(依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第 2 項授權訂定) 、商業會計處理. 治 政 大 準則(依商業會計法第 13 條授權訂定) 。適用時除依照法律位階順序 立 ‧ 國. 學. 外,應依普通法與特別法之關係、受規範主體之特性而決定,故公開 發行公司應優先適用證券交易法與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之. ‧. 規定。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第 3 條第 1 項規定「發行人財務. sit. y. Nat. 報告之編製,應依本準則及有關法令辦理之,其未規定者,依一般公. er. io. 認會計原則辦理。」故公開發行公司編製財務報告時的主要依據為證. n. al 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若有規定不足者,再依循一般公認會計 iv 原則。. Ch. n U engchi.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係指企業編製財務報表時應遵循之依據,我國 過去制定財務會計準則多沿襲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之準則公報 之規定,然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 2011 年 7 月 7 日修正公布之證券 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改以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為依據85,因此我國 後續制定財務會計準則時,係以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為依據,一般公認. 84 85. 鄭丁旺,前揭註 30,頁 4。 徐惠慈,中級會計學(上),第一章頁 1-2,2014 年 9 月,第 4 版。 28. DOI:10.6814/NCCU201900823.

(40) 會計原則之範圍也因此有所改變,依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第 3 條第 2 項,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為「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可之國 際財務報導準則、國際會計準則、解釋及解釋公告。」 第二項 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公開發行公司應建立財務、業務之內部控制制度86,促進公司健 全經營,以確保達成可靠的財務報告、有效率及有效果之營運、遵循 相關法令。內部控制係由經理人設計,董事會通過,並由董事會、經. 治 政 大 理人及其他員工執行之管理過程 ,若公司設置審計委員會,則訂定 立 87. ‧ 國. 學. 或修正內部控制制度、考核內部控制有效性之工作,由審計委員會普 通決議決議、再由董事會通過88,若公司僅設置獨立董事而未設置審. ‧. 計委員會,則相關事項由董事會通過89。內部控制組成要素包含控制. sit. y. Nat. 環境、風險評估、控制作業、資訊與溝通、監督作業90,需涵蓋所有. al. n. 型區分。. er. io. 營運活動、遵循所屬產業法令,並依企業所屬產業特性以營運循環類. Ch. i. e. i n U. v. ngch 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重點在於制定明確的職能分工,確實地持續 執行以達成控制之目的。為了確保內部控制制度運作有效,公開發行 公司必須設置內部稽核、自行檢查並提出內部控制聲明書,需要時進 行會計師專案審查。我國公開發行公司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 7 條 將營運循環區分成(1)銷售及收款循環、 (2)採購及付款循環、 (3). 86 87 88 89 90.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1 第 1 項。 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 3 條。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5。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3。 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 6 條。 29. DOI:10.6814/NCCU201900823.

(41) 生產循環、 (4)薪工循環、 (5)融資循環、 (6)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循環、(7)投資循環與(8)研發循環,要求公司針對各項循環建立 控制作業,並允許公司視其所屬產業特性,依實際營運活動自行調整, 並就許多作業面規定相關之控制作業91。這些規定,一方面對企業給 予通用的區分方式,一方面允許企業根據其產業特性做出相對應的調 整,以確保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確實配合其產業特性、組織規模、複 雜程度、公司的整體內部控制與控制之目標,以達成控制之目的,而 非強制一體適用,反而無法真正因應各個企業實際的需求。正因如此,. 治 政 大 各項循環中的作業流程與文書單據都可能影響會計帳簿內容,進而導 立 ‧ 國. 學. 致財務報表內容的不正確與不完整。. 由於內部控制的設計,通常僅針對一般交易事項,當面臨未能預. ‧. 期之特殊事項時,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可能無法防範,例如設計內部. sit. y. Nat. 控制時,通常會考量成本效益與便利性,因為控制越完善,則成本越. er. io. 高、越不便利,且越不便利的內部控制越可能不執行,導致此一內部. n. al 控制之設置形同虛設,反而浪費;倘若管理階層意圖踰越控制程序, iv. n U i e n g c92h。因此,內部控制仍有其先天 或有串通舞弊之情事時,均難以杜絕. Ch. 限制,只是在一般交易情況下,能提供一定程度的防範。 至於內部控制制度之重大缺失,應指內部控制制度無法合理確保 董事會、總經理知悉公司營運之情況達成營運目標之程度、財務報告 有虛偽或隱匿、公司有違法情事,實際指標如限制業務、命解除負責. 例如關係人交易之管理、財務報表編製流程之管理、防範內線交易之管理、電腦化資訊系統 管理。詳細可參閱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 8 條、第 9 條。 92 吳琮璠,前揭註 45,頁 232。 91. 30. DOI:10.6814/NCCU201900823.

(42) 人職務、被主管機關處以罰鍰93。在實務中認定內部控制是否有重大 缺失,有認為應以該缺失是否已經影響到公司財產為標準94。 第三項 財務報告之編製人員 證券交易法中規定財務報告應經董事長、經理人及會計主管簽名 或蓋章,並出具財務報告內容無虛偽或隱匿之聲明95;第 1 季至第 3 季的財務報告須經會計師核閱及提報董事會,年度財務報告須經會計 師查核簽證、董事會通過及監察人承認96,若該公司設有審計委員會,. 治 政 大 年度財務報告應經過審計委員會全體成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並提董 立 ‧ 國. 學. 事會決議97。就此規範來看,董事會對於第 1 季至第 3 季的財務報告 僅聽取相關人員報告,並未做成決議,且除了董事長外,其他董事並. ‧. 不需要出具財務報告無虛偽或隱匿之聲明,加上公司法並未規定股份. er. io. 他成員並非財務報告編製主體98。. sit. y. Nat. 有限公司之董事有義務監督公司業務執行,故有論者認為,董事會其. n. al 財務報表屬財務報告之一部分,除了前述證券交易法之規定,在 iv. n U engchi 公司法與商業會計法中亦有規定財務報表之編製人員。. Ch. 公司法第 228 條第 1 項明定董事會應編造營業報告書、財務報表、 盈餘分派或虧損撥補之議案,監察人應查核董事會編造提出股東會之 各種表冊,即前述三項表冊99,並提請股東常會承認100。商業會計法 王志誠、邵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實用證券交易法,頁 415-416,2018 年 3 月,5 版。 臺灣高等法院 98 年度上訴字第 465 號刑事判決。 95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第 3 項。 96 證券交易法第 36 條第 1 項。 97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5 第 1 項第 10 款。 98 張炳坤,前揭註 73,頁 107-108。 99 公司法第 219 條第 1 項。 100 公司法第 230 條。 93 94. 31. DOI:10.6814/NCCU201900823.

(43) 第 5 條規定設置會計人員辦理商業會計事務,第 66 條第 3 項規定決 算報表應由代表商業之負責人、經理人及主辦會計人員簽名或蓋章, 足見主辦會計人員應有參與財務報表之編製過程,而商業之負責人、 經理人對應到股份有限公司,係指董事長及公司法第 29 條、第 35 條 規定之經理人,董事長之代理自應依公司法第 208 條第 3 項代理之規 定辦理101。 對照財務報表的產生過程,係由一連串的交易經過產生相對應的 原始憑證,公司內的會計人員根據這些原始憑證歸類為不同的會計項 目,產生記帳憑證. 102. 治 政 大 後,登入會計帳簿,保存交易紀錄,再從會計帳 立. ‧ 國. 學. 簿中過帳彙總後,產生財務報表103,其處理過程得以電子方式為之, 並設置多項檢查步驟,以驗證會計資料、防止發生錯誤104。因此以上. ‧. 會計帳簿、財務報表內容,反映一間公司的營運與資金流動情況,公. er. io. 性,就必須對財務、營運流程建立內部控制。. sit. y. Nat. 司之各個部門均有涉入,要確保會計帳簿、財務報表的完整性與正確. n. al 綜上所述,在公開發行公司內,財務報告之編製應為公司之會計 iv. n U engchi 主管指揮監督會計人員完成,財務報告經過外部會計師查核建議應調. Ch. 整之金額,董事長、經理人與會計主管於財務報告簽名或蓋章,審計 委員會或監察人監督、同意財務報告之內容105,再經過董事會通過,. 經濟部民國 86 年(1997 年)11 月 6 日經 86 商字第 86220283 號函。 實務作業中稱之為傳票。 103 王志誠、封昌宏,商業會計法,頁 111-112、117、131,2015 年 9 月,4 版。 104 王志誠、封昌宏,前揭註 103,頁 197-199。詳細規定見商業使用電子方式處理會計資料辦 法。 105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5 第 1 項: 「已依本法發行股票之公司設置審計委員會者,下列事項應 經審計委員會全體成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並提董事會決議,不適用第十四條之三規定:十、 由董事長、經理人及會計主管簽名或蓋章之年度財務報告及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第二季財務 報告。」 101 102. 32. DOI:10.6814/NCCU201900823.

(44) 會計師出具其查核意見,再由股東常會承認。因此參與季財務報告與 年度財務報告編製過程之人員,為公司內的會計人員、會計主管、董 事長、經理人,應無爭議,有疑義者,為董事會之其他成員、獨立董 事、監察人是否參與每一季的財務報告編製。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5 於 2019 年 4 月 17 號修正,規定年度財 務報告及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第 2 季財務報告應經過審計委員會 全體成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並提董事會決議,因此未來第 2 季財務 報告之編製,符合第 2 季財務報告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規定之公司,. 治 政 大 其公司董事會之其他成員、獨立董事應有參與 立. 。在原法規定中並未. 106. ‧ 國. 學. 明訂董事會之其他成員、獨立董事、監察人應參與季財務報告編製, 實務見解如下:. ‧. 一、 非董事長之董事. sit. y. Nat. 肯定說認為,依照公司法第 228 條規定,公司之財務報表係由董. er. io. 事會編造後,交由監察人查核,再提出股東會承認,且董事應有參與. n. al 公司經營決策過程,對於相關事項與交易有一定程度了解,故應負擔 iv. n U engchi 民事責任107。另有實務見解認為,依照公司法第 202 條規定,公司財. Ch. 務報告之編造係董事會之職務,董事為公司法第 8 條第 1 項之負責 人,自屬於證券交易法第 20 條之 1 規定之公司負責人,且編造財務 報告係屬其職務,自應負責108,並盡到實質監督義務109,縱使下放業. 如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之年度財務報告、第 2 季財務報告應經會計師查核。見民國 101 年 5 月 18 日金管銀法字第 10110002230 號、金融控股公司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第 11 條。 107 臺灣高等法院 103 年度金上字第 4 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105 年度金上字第 6 號民事判 決。 108 臺灣高等法院 101 年度金上字第 7 號民事判決。 109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4 年度金字第 22 號民事判決。 106. 33. DOI:10.6814/NCCU2019008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七)

1.本次評鑑工作報告,受評學校倘認為評鑑報告初稿所載之「待改進事

(六)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七)

(六)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七)

這些年我國金管會、會計界一直相當熱鬧,努力與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接軌。我國 106 年起對 IFRSs 採逐號公報認可制,而去年(105 年)因應 IFRS 修正,我國也修正了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

(五)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六)

(五)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六)

(五)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