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婉真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 ‧. 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吳佳恬 中華民國 100 年 6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 辭. 回顧碩士班這三年的時光,可說是我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段歲月,感謝一路 走來的勇氣與努力。首先,感謝論文指導教授陳婉真老師,從大學階段即受到老 師許多指教與照顧,直到現在,不論是學術上論文的指導、或是實務上專業的督 導,老師對我的提攜與照料使我畢生難忘。另外,也感謝口委教授王鍾和老師與 石雅惠老師不吝於指教,使我的論文更趨完整。. 政 治 大. 感謝 chi4bar 好朋友們,宇慧、麗文、孟婷、朱妤、玫茵、陳浩、憶婷,. 立. 你們總是那麼可愛、無厘頭,從大學時期開始就有你們一路上一起努力的感覺真. ‧ 國. 學. 好,謝謝你們陪伴我度過每一個辛苦的時刻,帶給我好多歡笑,即使我們散居在 世界各地,心的感覺依然那麼靠近,我好愛你們。謝謝小智、銘家、阿寬這三位. ‧. 義氣好友,總是能夠理解我的每一個心情,與你們同聚總是那麼好笑、瘋狂,使. y. Nat. n. al. er. io. sit. 我有勇氣再繼續挑戰。. i n U. v. 謝謝筱婷、育萱、喬安、逸涵、昱純等老師們,在政大實習的生活中,你. Ch. engchi. 們給我許多了解、力量、溫暖與支持,使我的諮商生涯有了美好的開端。謝謝玲 慧、禎慧、星勻、瑞嵐、韋翔這五位陪伴我成長的實習夥伴,實習期間給我許多 想法上的激盪、業務上的協助,使我的實習生活充滿力量,這一年是屬於我們六 個人的共同回憶,因為你們而使我的實習生活更加燦爛。. 也非常感謝嘉嶸,你總是耐心、溫暖地陪著我熬夜,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 折與難關,我總是知道你會在旁支持我、讓我心安;謝謝你總是要聽我抱怨、在 我煩躁的時候安撫我,還要擔任小幫手的職務,協助檢查論文格式與錯字,有你 真的很好、很安心。.

(4) 最重要的、也最難說盡感謝的,就是一路上鼓勵與支持從不間斷的爸爸、 媽媽、大姐佩玲、二姐欣慧、妹妹宜萱,我好愛你們,你們是我心目中最溫暖的 依靠,一個眼神、一通電話常常使我感覺到你們的愛與關心,尤其實習的時候, 很少回家、很少與你們聯繫,總是由你們主動打電話給我、約我,謝謝你們包容 我的任性與忙碌,使我能夠認真投入追求目標。. 最後,我想感謝自己對學業與生活認真付出,這一路上的顛簸都是華麗的 冒險、每一種收穫都是生命中珍貴的禮物,認真體驗每一個時刻就是最棒的!. 立. 政 治 大. 佳恬 謹致 2011 仲夏.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瞭解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現況、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 向與其情緒智力之間的關係、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間的關係、 情緒智力是否為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中介變項、以及修訂大學 生情緒智力量表。以 98 學年度就讀於臺灣地區各公私立大學的大學生為研究母 群,採用便利取樣之方式抽取 1000 位大學生施測,回收後刪除明顯亂答或過多 漏答者,共餘有效問卷 844 份。使用完美主義量表、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大學. 政 治 大 爾森積差相關法、因果步驟法、係數乘法瞭解本研究之假設。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立 生人際關係量表等三個量表做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蒐集後,採用敘述性統計、皮. ‧ 國. 學. 如下:. 壹、大學生具備中等之完美主義傾向。. ‧. 貳、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之關係. sit. y. Nat. 一、「不同適應功能」觀點下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 n. al. er. io. 1.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P)與情緒了解、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v. 2.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P)與情緒了解存有負相關、與情緒管理. Ch. 存有低度正相關。. engchi. i n U. 二、「不同要求完美對象」觀點下的三向度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 力 1.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 關。 2.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PP)與情緒了解、情緒管理存 有低度正相關。 3.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OOP)與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 相關。. i.

(6) 三、「不同要求完美對象」觀點下的三向度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 智力 1.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與情緒了解存有負相 關、與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2.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情緒管理存有正相 關。 3.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OOP)與情緒了解存有負相 關、與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政 治 大 一、「不同適應功能」觀點下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 立. 參、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 1.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P)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低度正相關。. ‧ 國. 學. 2.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P)與親密友誼存有低度負相關。. y. Nat. 係. ‧. 二、「不同要求完美對象」觀點下的三向度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 er. io. 度正相關。. sit. 1.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 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低. al. n. v i n 2.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傾向(ASPP) 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低度正相 Ch engchi U 關。. 3.要求他人型完美主義傾向(AOOP)與同儕關係存有低度正相關。 三、「不同要求完美對象」觀點下的三向度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 關係 1.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 低度負相關。 2.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親密友誼存有低度負相 關。 3.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OOP)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 ii.

(7) 低度負相關。 肆、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關係 一、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情緒智力之情緒管理能力對於 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 友誼)具有完全中介的效果;而情緒智力之情緒了解能力未具有中介效 果。 二、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PP):情緒智力(包含情緒了解、情 緒管理)對於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P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 政 治 大 三、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OOP):情緒智力(包含情緒了解、情 立 儕關係、親密友誼)具有部分中介的效果。. 儕關係、親密友誼)未具中介的效果。. 學. ‧ 國. 緒管理)對於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OO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 ‧. 四、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情緒了解對於自我要求型. y. Nat.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與同儕關係未具中介效果、與親密友誼具. er. io. sit. 部分中介的效果;情緒管理對於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 (MSO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未具中介的效果。. al. n. v i n 五、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情緒智力(包含情緒了解、 Ch engchi U. 情緒管理)對於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人際關係(包 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未具中介效果。. 六、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情緒了解對於要求他人型適 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同儕關係未具中介效果、與親密友誼具部 分中介的效果;情緒管理對於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 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未具中介的效果。 伍、修訂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 本研究正式施測後,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第四部分信度為 0.66,第五 部分信度為 0.66,第六部分信度為 0.60。第四部分與第六部分信度獲得改. iii.

(8) 善,然而,第五部分之信度值卻下降。.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針對輔導、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 供參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9)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完美主義傾向………………………………………………… 情緒智力……………………………………………………… 人際關係……………………………………………………… 完美主義傾向、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 立 研究方法. ‧ 國. 學.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程序……………………………………………………… 資料處理與分析………………………………………………. ‧. 第一節. sit. io. al. n. 研究結果. y. Nat. 第四章. 40 42 48 49. er. 第三章. 政 治 大. 15 22 29 33.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節 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之現況………………………………… 51 第二節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之關係……………… 53 第三節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 56 第四節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關係…… 59 第五節 修訂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 65.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之現況…………………………………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之關係………………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關係……. 66 67 70 73. 第五節 修訂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 77. v.

(1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8 第二節 建議…………………………………………………………… 8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84 二、外文部份…………………………………………………………… 86. 附錄 一、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預試)……………………………………… 89 二、正式施測量表……………………………………………………… 9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11) 表次 表 1. 「自我要求型」、「社會要求型」、「要求他人型」三向度完美主義之 定義比較……………………………………………………………………… 六類型完美主義……………………………………………………………… 國內外學者所提出之完美主義……………………………………………… 情緒智力理論之比較………………………………………………………… 基本人際關係取向……………………………………………………………. 18 19 20 27 31. 表 6 有效樣本人數分配情形……………………………………………………… 表 7 完美主義量表之架構………………………………………………………… 表 8 完美主義量表各分量表之信度值…………………………………………… 表 9 完美主義量表各分量表間相關係數………………………………………… 表 10 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之架構………………………………………………… 表 11 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與 MEIS 之試題比較………………………………… 表 12 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預試與刪題後之試題比較…………………………… 表 13 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之信度比較…………………………………………… 表 14 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各量表間相關係數……………………………………. 40 42 43 43 44 45 45 46 47. 表 表 表 表. 2 3 4 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大學生人際關係量表之架構………………………………………………… 47 大學生完美主義量表得分概況……………………………………………… 51 大學生之不同「適應功能方向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之相關…… 53 大學生之不同「要求完美之行為對象」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 54 大學生之不同「適應功能方向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 56 大學生之不同「要求完美之行為對象」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 57 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P)與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P)之中介模式…… 59 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中介模式…………………………………………… 60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中介模式………………………………………… 61 修訂後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之題數………………………………………… 65. 表. 25. 正式施測後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之信度比較……………………………… 65. ‧.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12) 圖次 情緒智力概念圖………………………………………………………………… Mayer 與 Salovey(1997)所修正之情緒智力…………………………………… Heider 的平衡理論……………………………………………………………… 本研究之架構圖………………………………………………………………… 本研究之實施程序圖…………………………………………………………… 中介效果檢驗流程圖……………………………………………………………. 立. 政 治 大. 學 ‧. io. sit. y. Nat. n. al. er. 1 2 3 4 5 6. ‧ 國.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Ch. engchi. viii. i n U. v. 23 25 31 39 48 50.

(13)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研究者求學階段中遇過幾位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同學,這些同學學業表現 名列前茅,似乎出色的表現尌代表了他的個人價值,但這些人在人際關係層面卻 未有同等的表現,甚至是班上其他同學眼中的「怪咖」,這樣的行為表現並不代. 政 治 大 (2005)說在華人社會中講求「自我」需要時常表現得較具有「社會性」 , 「自我」 立. 表他們不喜歡人群,有時候卻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經營人際關係。楊美華. ‧ 國. 學. 與「社會」是相結合的,因此人際關係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環;加上在大學求學階 段中,每個個體需要學習安排自己的課業與生活,大學階段可說是社會的縮影,. ‧. 因此研究者認為大學生的完美主義傾向對人際社會的影響是有必要加以探究的. sit. y. Nat. 部分。. al. er. io. 完美主義傾向的個體會面臨以下幾種困擾:第一,這些人認定凡事都必需. v. n. 做到完美,因此容易因未達目標而感覺遭受打擊與挫折,產生心理或行為上的困. Ch. engchi. i n U. 擾;第二,完美主義傾向以高標準來要求身邊的重要他人,如果重要他人沒有達 到標準,將會受到完美主義者的鄙視或批評,因此完美主義傾向容易引發許多人 際關係的問題;第三,完美主義傾向認為唯有達到完美的境界,才能夠被他人接 納,因此,為了讓別人接納自己,完美主義傾向將焦點放在維持自我形象的一面, 而忽略了人際關係層面的問題,時常導致對人際關係的不滿意;第四,完美主義 傾向在人際關係中有較多的自我關注,而阻礙在人際關係中有利行為的出現,因 此人際關係較差(Alden & Beiling, 1993)。 然而,完美主義傾向的個體雖然不少見,但關於其完美主義傾向的信念對 於個體的影響卻較多聚焦於病理層面的理解,再者,雖然早尌有國外學者(Burns,. 1.

(14) 1980;Pacht, 1984)提出完美主義傾向的人通常伴隨人際關係的問題(引自 Alden & Beiling, 1993) ,但卻少有實徵研究對此提出解釋,尤其在國內完美主義傾向的人 際關係層面更少被提出來討論;國內學者對完美主義傾向的研究也多著重於探討 其所帶來的情緒困擾,唯有少部分的文獻提及完美主義傾向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楊美華(2005)的研究將「適應功能方向性」與「要求完美之行為對象」作 為區分完美主義類型之經緯,將完美主義區分為將完美主義區分為自我要求型適 應性完美主義(ASOP)、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ASPP)、要求他人型適應性 完美主義(AOOP)、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 MSOP)、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 政 治 大 從「適應性功能方向性」來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在人際 立. 完美主義(MSPP)、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MOOP)六個向度;研究發現,. 困擾上有不同的結果,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較容易採取不利因應,因此較適應. ‧ 國. 學. 性完美主義傾向更容易有人際困擾;而從「要求完美之行為對象」來看,自我要. ‧. 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因其固著因應而導致較多人際困擾,社會要求型適應. y. Nat. 不良完美主義傾向因其使用較多的逃避因應而導致較多的人際困擾,要求他人型. er. io. sit.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因使用較多固著因應而有較多的人際困擾,而不同要求完 美對象中的三向度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則不受這些因應傾向而影響人際困擾(楊. n. al. 美華,2005)。.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者認為因應傾向並未能全然解釋各種完美主義傾向在人際困擾上的差 異,根據 Mayer 與 Salovey(1997)的情緒智力內涵,高情緒智力者具備良好的情 緒界定、情緒使用、情緒了解、情緒管理等四個面向的能力,能有效解釋情緒所 傳達的意義,甚至利用情緒引導自己的思考角度且發展多元的思考方向、更重要 的是善於管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而 Shapiro(1997)指出,情緒智力乃源於人格特 質(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或個性(character),因此研究者推論不同完美主義傾 向人格特質的情緒智力高低可能是影響其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實則有需要了解 不同類型完美主義傾向之情緒智力。此乃研究動機之一。 Alden 與 Beiling(1993)的研究採用實驗室實驗法,90 位女性大學生進入實. 2.

(15) 驗室前先行填答多元向度完美主義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貝 克 憂 鬱 量 表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以 及 社 會 逃 避 與 苦 惱 量 表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等測驗;進入實驗室情境之後,受詴者必頇與實驗 室裡受過訓練並假裝成為另一位學生的男性實驗人員互動並熟識,實驗過程結束 後受詴者必頇填答一份量表,另外,受詴者還需回答在實驗過程中他們自我監控 與評價的頻率。此研究結果發現,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傾向在人際情境中會有大 量 的 自 我 監 控 (self-monitoring) 、 自 我 關 注 (self-focused attention) 與 自 我 評 價 (self-appraisal),他們不斷地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因此,當社會要求型完美. 政 治 大 會導致情緒障礙(emotional distress)與問題 人際 行為(problematic interpersonal 立. 主義傾向的人又伴隨負向自我效能感以及對自己的社交能力較不具信心的話,尌. behavior)。自我要求型完美主義傾向特點在於傾向為自己訂定超乎自己能力的標. ‧ 國. 學. 準,因此較多適應不良的問題出現在成尌任務(achievement tasks)或伴隨的失敗經. ‧. 驗(the following failure experiences)中。研究者認為現以上論述有幾點不足之處,. y. Nat. 第一,此研究情境為實驗室情境,其中受詴者被要求與不認識的異性共處一室,. er. io. sit. 這樣的社交情境不符合一般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情境,一般社交情境多數是與熟識 的朋友或家人互動,其氛圍不同於實驗室,因此外在效度有待確認;第二,此研. al. n. v i n 究只著重探討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傾向與自我要求型完美主義傾向,缺少探討要 Ch engchi U 求他人型完美主義傾向的人際關係;基於上述幾點,研究者認為需要再進一步探 討各種完美主義傾向在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此乃研究動機之二。 Alden 與 Beiling(1993)著重探討完美主義傾向個體的認知模式對其人際之 影響,研究者認為認知模式固然影響個體人際行為表現,但是情緒智力對個體之 社交相關行為模式的影響亦不容小覷(Mayer, Salovey, & Caruso, 2008),而情緒智 力是一源於人格特質之特性(Shapiro, 1997),因此研究者推論情緒智力可能為影 響完美主義傾向個體人際關係之中介因素,而此推論有待更進一步研究確定。此 乃研究動機之三。 由於情緒智力被視為一種智能(intelligence),必定滿足能當作實作能力. 3.

(16) (operationalized as a set of abilities)的標準,因此測量情緒智力時頇採用能力測驗 (ability measures)為測量工具(Cobb & Mayer, 2000)。然而,綜觀國內各研究發展 之情緒智力量表多為自陳量表,根據研究指出,自陳量表不但無法測量得真實且 可信的情緒智力,其所測得的能力與真正的情緒智力之間的相關是微不足道的 (negligible)(Mayer, Salovey, & Caruso, 2000)。王佳玲(2004)之「大學生情緒智 力量表」乃為一能力測驗,主要是依據 Mayer 與 Salovey 等人所建立情緒智力商 業版為架構,量表涵蓋各種理論之情緒界定、情緒使用、情緒了解及情緒管理等 四個基礎外,內容也依據臺灣文化之差異因素而加以修訂,為一適用於臺灣大學. 政 治 大 不佳未能達到一份有效測驗的標準,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此進一步做修改。此乃研 立. 生之情緒智力量表,然而,此量表中之兩個分量表信度分別為 0.48、0.42,信度. 究動機之四。. ‧ 國. 學. 綜上所述,完美主義傾向的個體並不少見,他們時常將焦點放在未達標準. ‧. 的地方而對自己或他人產生不滿,甚至鄙視他人,或是為了維護自我形象而忽略. y. Nat. 了人際層面的問題,因此完美主義傾向的個體伴隨許多人際關係不佳的問題,這. er. io. sit. 樣的個體在講求群體的華人世界可能較不適應。Shapiro(1997)指出情緒智力乃源 自於人格特質之特性,且情緒智力高的個體有較佳的情緒辨識能力,能夠針對情. al. n. v i n 緒做出適當的反應與管理,因此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在人際關係經營較成功。故本 Ch engchi U 研究探討情緒智力是否為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影響人際關係的中介因素。. 貳、研究目的 一、瞭解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現況。 二、瞭解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之間的關係。 三、瞭解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間的關係。 四、瞭解情緒智力是否為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中介變項。 五、修訂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 4.

(17)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壹、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一、瞭解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現況為何? 二、瞭解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情緒智力之間的關係為何? 三、瞭解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人際關係之間的關係為何?. 政 治 大. 四、瞭解情緒智力是否為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中介變項?. 立. ‧ 國. 學. 貳、研究假設. ‧.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文獻探討結果及研究架構,提出以下假設:. y. al. 大學生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了解有顯著正相關。. v i n Ch 大學生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管理有顯著正相關。 engchi U n. 1-1-2. io. 1-1-1. 1-2. sit. 大學生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正相關。. er. 1-1. Nat. 假設一: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相關。.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正相關。 1-2-1.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了解有顯著 正相關。. 1-2-2.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管理有顯著 正相關。. 1-3.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正相關。 1-3-1.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了解有顯著 正相關。. 1-3-2.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管理有顯著. 5.

(18) 正相關。 1-4.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正相關。 1-4-1.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了解有顯著 正相關。. 1-4-2.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管理有顯著 正相關。. 1-5. 1-6. 大學生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負相關。 1-5-1. 大學生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了解有顯著負相關。. 1-5-2. 大學生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管理有顯著負相關。. 政 治 大.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負相. 立. 關。. ‧ 國. 學. 1-6-1.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了解有顯 著負相關。. ‧. 1-6-2.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管理有顯. y. sit.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負相. io. 關。. er. 1-7. Nat. 著負相關。. al. 1-7-2.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管理有顯. n. 1-7-1. v i n Ch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了解有顯 engchi U 著負相關。 著負相關。. 1-8.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有顯著負相 關。 1-8-1.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了解有顯 著負相關。. 1-8-2.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管理有顯 著負相關。. 6.

(19) 假設二: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相關。 2-1. 2-2. 大學生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關。 2-1-1. 大學生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同儕關係有顯著正相關。. 2-1-2. 大學生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親密友誼有顯著正相關。.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關。 2-2-1.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同儕關係有顯著 正相關。. 2-2-2.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親密友誼有顯著 正相關。. 學. ‧ 國. 2-3. 治 政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關 。 大 立 2-3-1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同儕關係有顯著 正相關。.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親密友誼有顯著. ‧. 2-3-2. 正相關。. y. Nat.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同儕關係有顯著. io. 2-4-1. sit.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關。. n. al. er. 2-4. 正相關。 2-4-2. Ch. engchi. i n U. v.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親密友誼有顯著 正相關。. 2-5. 2-6. 大學生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負相關。 2-5-1. 大學生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同儕關係有顯著負相關。. 2-5-2. 大學生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親密友誼有顯著負相關。.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負相 關。 2-6-1.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同儕關係有顯 著負相關。. 7.

(20) 大學生之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親密友誼有顯. 2-6-2. 著負相關。 2-7.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負相 關。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同儕關係有顯. 2-7-1. 著負相關。 大學生之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親密友誼有顯. 2-7-2. 著負相關。 2-8.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有顯著負相. 政 治 大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同儕關係有顯 立. 關。 2-8-1. 著負相關。. ‧ 國. 學. 2-8-2. 大學生之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親密友誼有顯. ‧. 著負相關。. 假設三:不同型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因其情緒智力不同而對人際關係產生影. y. sit er. io. 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智力對人際關係產生影響。. al. 3-1-1. v i n Ch 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同儕關係產生影 engchi U 響。. 3-1-2. 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親密友誼產生影. n. 3-1. Nat. 響。. 響。 3-1-3. 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同儕關係產生影 響。. 3-1-4. 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親密友誼產生影 響。. 3-2. 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智力對人際關係產生 影響。. 8.

(21) 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同儕關. 3-2-1. 係產生影響。 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親密友. 3-2-2. 誼產生影響。 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同儕關. 3-2-3. 係產生影響。 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親密友. 3-2-4. 誼產生影響。 3-3. 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智力對人際關係產生 影響。 3-3-1. 政 治 大 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同儕關 立 係產生影響。. ‧ 國. 學. 3-3-2. 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親密友. 3-3-3. ‧. 誼產生影響。. 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同儕關. y. Nat. n. al. er. 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親密友. io. 3-3-4. sit. 係產生影響。. 誼產生影響。 3-4. Ch. engchi. i n U. v. 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智力對人際關係產生 影響。 3-4-1. 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同儕關 係產生影響。. 3-4-2. 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親密友 誼產生影響。. 3-4-3. 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同儕關 係產生影響。. 3-4-4. 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親密友 誼產生影響。. 9.

(22) 3-5.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智力對人際關係產生影響。 3-5-1.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同儕關係產生影 響。. 3-5-2.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親密友誼產生影 響。. 3-5-3.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同儕關係產生影 響。. 3-5-4.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親密友誼產生影 響。. 3-6. 政 治 大. 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智力對人際關係產. 立. 生影響。. 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同儕. ‧ 國. 學. 3-6-1. 關係產生影響。. 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親密. ‧. 3-6-2. 友誼產生影響。. y. Nat. 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同儕. sit. 3-6-3. n. al. er. io. 關係產生影響。 3-6-4. Ch. 友誼產生影響。 3-7. i n U. v. 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親密. engchi. 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智力對人際關係產 生影響。 3-7-1. 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同儕 關係產生影響。. 3-7-2. 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親密 友誼產生影響。. 3-7-3. 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同儕 關係產生影響。. 3-7-4. 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親密. 10.

(23) 友誼產生影響。 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智力對人際關係產 生影響。 3-8-1. 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同儕 關係產生影響。. 3-8-2. 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了解對親密 友誼產生影響。. 3-8-3. 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同儕 關係產生影響。. 政 治 大 友誼產生影響。 立. 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之大學生其情緒管理對親密. 學 ‧. io. sit. y. Nat. n. al. er. 3-8-4. ‧ 國. 3-8. Ch. engchi. 11. i n U. v.

(2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完美主義傾向(Perfectionism). 完美主義傾向指一種不考慮現實狀況、過度追求完美與理想的思考模式。完 美主義又可以依「適應與否」以及「信念源自於誰與針對誰」分為自我要求型適 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daptive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ASOP)、社會要求型適應性 完美主義傾向(adaptive socially-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ASPP)、要求他人型適應. 政 治 大 良完美主義傾向(maladaptive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MSOP)、社會要求型適應 立 性完美主義傾向(adaptive 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 AOOP)、自我要求型適應不. 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aladaptive socially-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MSPP)以及要求. ‧ 國. 學. 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aladaptive 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 MOOP)。. ‧. 本研究之完美主義傾向操作型定義,乃採用楊美華(2005)所編之「完美主義量表」. sit. y. Nat. 為指標,各分量表總分越高代表受詴者具備該類型完美主義之傾向越強。. io. er. 一、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以合理態度要求自己達到自己所. al. 設定的完美標準,達到完美標準的動機是為了獲得他人的正向回饋與追求成. n. v i n Ch 尌,對行動有合理的確信與從容的態度,能夠以帄衡的態度看待成功與失 engchi U 敗,不因成敗影響對個人的評價。. 二、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PP):以合理態度要求自己達到別人所設 定的完美標準,達到完美標準的動機是為了獲得他人的正向回饋與追求成 尌,對行動有合理的確信與從容的態度,能夠以帄衡的態度看待成功與失 敗,不因成敗影響對個人的評價。 三、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OOP):以合理態度要求別人達到自己所 設定的完美標準,達到完美標準的動機是為了獲得成功與追求成尌,對行動 有合理的確信與從容的態度,能夠以帄衡的態度看待成功與失敗,不因成敗. 12.

(25) 影響對他人的評價。 四、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以不切實際的態度要求自己達 到自己所設定的完美標準,達到完美標準的動機是避免失敗,且害怕失敗, 往往對行動抱持懷疑不確定的態度,因此常有焦慮與緊張之負面情緒,傾向 選擇性的注意失敗結果與負面表現,將這些部分的失敗當做全部的失敗,因 失敗而對自己抱有負面之評價。 五、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以不切實際的態度要求自己達 到別人所設定的完美標準,達到完美標準的動機是避免失敗,且害怕失敗,. 政 治 大 選擇性的注意失敗結果與負面表現,將這些部分的失敗當做全部的失敗,因 立 往往對行動抱持懷疑不確定的態度,因此常有焦慮與緊張之負面情緒,傾向. ‧ 國. 學. 失敗而對自己抱有負面之評價。. 六、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OOP):以不切實際的態度要求他人達. ‧. 到自己所設定的完美標準,達到完美標準的動機是避免失敗,且害怕失敗,. Nat. sit. y. 往往對行動抱持懷疑不確定的態度,因此常有焦慮與緊張之負面情緒,傾向. n. al. er. io. 選擇性的注意失敗結果與負面表現,將這些部分的失敗當做全部的失敗,因 失敗而對他人抱有負面之評價。. Ch. engchi. i n U. v. 貳、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緒智力是個體所具備的一組能力,包含正確覺察與表達情緒、將情緒融 入思考、了解與控制情緒以及管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等能力;情緒智力越高的個 體,在情緒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能力越好。 本研究之情緒智力包含情緒了解與情緒管理。情緒了解指個體了解與分析 情緒、並運用情緒知識的能力,包含為情緒命名、辨識情緒名稱與情緒本質之間 關係的能力、解釋情緒所傳遞之相關意義的能力、了解複雜情緒的能力、辨認情 緒轉變的能力。情緒管理指個體調節情緒以提升情緒與智力成長之能力,包含對. 13.

(26) 於愉快或不愉快情緒皆能保持開放態度的能力、根據情緒狀態的價值與效用決定 是否投入或分析情緒的能力、沉思地監控有關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調節負向 情緒、提升正向情緒以管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的能力。 本研究之情緒智力操作型定義,是以研究者所改編王佳玲(2004) 「大學生 情緒智力量表」之四、五、六部分(情緒了解、情緒管理)分量表為得分指標, 得分越高,表示情緒智力越高。. 參、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政 治 大. 人際關係指兩人或兩人以上彼此之間互相依賴和影響,在這過程中對他人的. 立. 感覺、看法與對待的方式。. ‧ 國. 學. 本研究之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與親密友誼。同儕關係指個體是否與同儕之 間有良性互動,良性互動越多表示同儕關係越好;親密友誼指個體是否有親密的. ‧. 朋友、與摯友間的親密關係滿意度,越能有親密朋友、與摯友關係滿意度越高,. sit. y. Nat. 則親密友誼越好。. io. al. er. 本研究所指之人際關係操作型定義,是以研究者依據蘇逸珊(2002)所改編. n. 之「大學生人際關係量表」為得分指標,分數越高,則表示人際關係越好。. Ch. engchi. 14. i n U. v.

(27)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完美主義傾向. 壹、完美主義傾向的理論與測驗. 一、單面向 Burns(1980)認為,完美主義者傾向將目標訂得很高,並且認為自己「必頇」. 政 治 大. 達成目標才是好的表現;具有完美主義傾向個體的認知歷程,傾向選擇性注意到. 立. 哪裡做錯了、未達目標的事務有哪些,而往往忽略自己已達成了哪些好的表現;. ‧ 國. 學. 當未達成事先設定的標準時,尌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評價,且很少對於自己好的 表現給予肯定。Burns 所發展的量表包含 10 題測驗題,是用來測量完美主義的.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雙面向. ‧. 負向特性。. v. Hamachek(1978)提出,完美主義傾向也具有適應性的功能,依據個體適應與. Ch. engchi. i n U. 否,可以分為正常的完美主義傾向(normal perfectionism)與神經性的完美主義傾 向(neurotic perfectionism)兩種,而 Hamachek 又進一步指出,正常的完美主義傾 向與神經性完美主義傾向之間有四個主要不同特性:(一)前者能欣賞自己的表現 結果,後者只注意到自己表現不好的部分;(二)前者依自己的能力設定標準,後 者則為自己設定不切實際的高標準;(三)前者表現的較為輕鬆自在,而後者謹 慎、緊繃;(四)前者的行動動機是因為自己想要表現的更好,而後者的動機則為 害怕失敗。 董力華(2003)之「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及其相關因素研究」編製了適合我 國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量表,將完美主義分為正、負兩種面向,其中正向完美. 15.

(28) 主義包含「高標準」 、 「高秩序性」 、 「自我欣賞」三個向度,負向完美主義包含「過 度在意」、「拖延」、「不滿意」三個向度。 林柏廷(2006)「國中學生依附關係、自尊、完美主義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 究」,以 819 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用來測量完美主義傾向的研究工具為自 編之多面向完美主義量表,將完美主義分為正、負兩種面向,其中正向完美主義 包含「自我要求」與「對他人要求」,負向完美主義包含「過度在意錯誤」、「父 母標準」。. 三、多面向. 政 治 大. Frost、Marten、Lahart 與 Rosenblate(1990),發展了多元向度完美主義量表(the. 立.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MPS-F)。其中,此測驗包含了六個向度,這些. ‧ 國. 學. 向度是將完美主義文獻中所有的完美主義特質予以統整後,加以因素分析而得, 分別為(一)在意錯誤(concern over mistake, CM):完美主義最主要的概念,傾向將. ‧. 錯誤解讀為失敗,認為失敗的人將不受人尊重。是與心理疾病最為相關的一個向. y. Nat. sit. 度;(二)個人標準(personal standards, PS):為自己設定不合乎現實的高標準,如. n. al. er. io. 果沒有達到標準的話將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三)父母的期望(parental pressure,. i n U. v. PP):為個人知覺父母對自己本身的高度期望;(四)父母的批評(parental criticism,. Ch. engchi. PC):個人知覺父母對其表現批評的態度;(五)懷疑所為(doubting of acting, DA): 完美主義者質疑自己的所作所為;(六)組織性(organization, O):指完美主義者做 事有條有理、有秩序。 Hewitt 與 Flett(1991)除了針對以往單一向度完美主義構念的「自我導向認 知(self-directed cognition)」做探討外,將完美主義構念加上了人際關係向度的考 量,發展出「多元向度完美主義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MPS-H)。也尌是說,依據完美主義者的完美信念源自於誰、針對誰分為三個向 度:(一)自我要求型完美主義(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SOP);(二)要求他人型 完美主義(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 OOP);(三)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 16.

(29) (socially-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SPP)。其中,自我要求型完美主義者為自己設 定高標準,並且努力達成這個完美目標、對自己持有批判性、責備自己的不完美 行為。要求他人型完美主義者則為他人設定高標準,要求他人必頇達到完美的地 步,如果沒有達到目標,則會鄙視他人。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者相信重要他人對 自己懷有很高的期望,認為任何事情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尌會遭到批評、失去讚 許與接納,害怕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Johnson 與 Slaney(1996)依照適應與不適應的觀點,編製幾近完美主義量表 (APS),將完美主義分為以下四個向度:(一)標準和次序(standard and order);(二). 政 治 大 陳玫伶(1996)在「國小資優學生完美主義傾向與自我觀念及學業成尌相關 立. 焦慮(anxiety);(三)拖延(procrastination);(四)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 之研究」當中,以高雄市 894 名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 357 名資優小學生、537. ‧ 國. 學. 名普通學生,以普通學生為對照組,探討國小資優學童之完美主義傾向對家庭互. ‧. 動、人際關係、學業成尌、自我觀念等方面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出教育輔導上的. y. Nat. 建議。此研究用來測量完美主義之研究工具乃使用自編「完美主義傾向量表」,. er. io. 義」 。. sit. 將完美主義分為「自我取向完美主義」 、 「人際取向完美主義」 、 「焦慮取向完美主. al. n. v i n 鍾孟玲(2001)在「完美主義,成尌目標取向,與自覺能力對舞者舞蹈表演 Ch engchi U. 焦慮預測之研究」當中,以 243 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舞者之完美主義、成. 尌目標和自覺能力對舞者之舞蹈表演焦慮的相關以及預測,其中所使用中文版之 多層面完美主義量表測量舞者之完美主義傾向,將完美主義分為「過度在意錯 誤」 、 「個人標準」 、 「父母的期望」 、 「父母的責難」 、 「懷疑行動」以及「組織」等 六個向度。 蘇曉憶(2005)之「青少年親子關係、完美主義、自尊與其憂鬱傾向之相關 研究」中,以 686 位國中生以及位 612 高中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青少年之親子關 係、完美主義、自尊、以憂鬱傾向之相關;其中測量完美主義之研究工具乃參考 陳玫伶(1996) 、葉雅婷(2000)以及董力華(2003)之完美主義量表編製而成,. 17.

(30) 將完美主義分為以下三種向度:個人標準、人際期待、過度焦慮。 楊美華(2005)在「完美主義性格與主觀壓力困擾、因應傾向及身心適應的 關係」中主張,不論依「適應功能方向性」或依「要求完美之行為對象」來區別 完美主義的向度,兩者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完美主義,這兩種分法之間並沒有 衝突;因此將「適應功能方向性」與「要求完美之行為對象」當作區分完美主義 的經緯,將完美主義區分為(一)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adaptive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ASOP);(二)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adaptive socially-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ASPP);(三)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adaptive other-oriented. 政 治 大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MSOP);(五)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 立 perfectionism, AOOP);(四)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maladaptive. (maladaptive socially-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MSPP);(六)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 ‧ 國. 學. 美主義(maladaptive 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 MOOP)六個向度。. ‧. 完美之標準針對誰 定義. 要求他人型完美 主義(OOP). sit. er. al. 自己. 重要他人(別人) 自己. n. 完美之標準源於誰. io. 自我要求型完美主 社會要求型完美 義(SOP) 主義(SPP). y. Nat. 表 1 「自我要求型」 、 「社會要求型」 、 「要求他人型」三向度完美主義之定義比 較. 自己. Ch. 自己. engchi. i n U. v. 要求自己達到自己 要求自己達到重 的完美標準 要他人(別人) 的完美標準. 重要他人(別人) 要求重要他人 (別人)達到自 己的完美標準. 資料來源:楊美華(2005),完美主義性格與主觀壓力困擾、因應傾向及身心適 應關係(頁 21),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18.

(31) 表2. 六類型完美主義. 適應性完美主義 (AP). 自我要求型完美 主義(SOP). 社會要求型完美 主義(SPP). 要求他人型完美 主義(OOP). 自我要求型適應 性完美主義. 社會要求型適應 完美主義(ASPP). 要求他人型適應 性完美主義. (ASOP) 適應不良完美主 義(MP). (AOOP). 自我要求型適應 不良完美主義. 社會要求型適應 不良完美主義. 要求他人型適應 不良完美主義. (MSOP) (MSPP) (MOOP) 資料來源:楊美華(2005)。完美主義性格與主觀壓力困擾、因應傾向及身心適 應關係(頁 28),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政 治 大 關研究」以 1351 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並使用自編之完美主義傾向量表做為研 立. 吳永清(2007)在「國中學生考詴焦慮、完美主義傾向與自我設限行為之相. ‧ 國. 學. 究工具,其中將完美主義分為「個人要求」、「他人期待」、「極度在意錯誤」。 王怡澄(2009)「大學生的完美主義、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中,以. ‧. 臺灣北部 505 位臺灣公私立大專院校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學生的完美主. sit. y. Nat. 義、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的現況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且進一步探討大學生完. n. al. er. io. 美主義與自我效能對生活適應之預測及交互作用。其中,用來測量完美主義之研. v. 究工具為研究者參考 Frost、Marten、Lahart 與 Rosenblate(1990)、Hewitt 和. Ch. engchi. i n U. Flett(1991)、陳玫伶(1996)、董力華(2003)、蘇曉憶(2005)、林柏廷(2006)以 及吳永清(2007)之完美主義量表所編製而成,將完美主義分為「自我要求」 、 「符 合他人期待」、「過度在意」三個向度。. 19.

(32) 國內外學者所提出之完美主義 研究者. 研究工具. Burns(1980). 完美主義量表(BPS). 雙向度. Hamachek(1978) 董力華(2003). 自自編完美主義傾向量表. 測量完美主義適應不良的特徵 1. 2.. 正常完美主義 神經性完美主義. 1.. 正向完美主義: 「高標準」 、 「高秩序 性」、「自我欣賞」 負向完美主義:「過度在意」、「拖 延」、「不滿意」. 2. 林柏廷(2006). 自編之多面向完美主義 量表. 1. 2.. 政 治 大 多元向度完美主義量表 1. 在意錯誤 立 2. 個人標準 (MPS-F). Frost、Marten、Lahart 與 Rosenblate(1990). 幾近完美主義量表. io. (APS). al. n. 陳玫伶(1996). Nat. Johnson 與 Slaney (1996). (MPS-H). Ch. engchi. 自編完美主義傾向量表. 父母的期望 父母的批評 懷疑所為組織性. 1. 2. 3.. 自我要求型完美主義 要求他人型完美主義 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 1. 2. 3. 4.. 標準和次序 焦慮 拖延 人際關係. ‧. Hewitt 與 Flett(1991) 多元向度完美主義量表. 3. 4. 5.. 學. ‧ 國. 多向度. 正向完美主義: 「自我要求」與「對 他人要求」 負向完美主義:「過度在意錯誤」、 「父母標準」. y. 單向度. 分構念. sit. 向度. er. 表3. i n U. v. 1. 2.. 自我取向完美主義 人際取向完美主義. 3.. 焦慮取向完美主義. 蘇曉憶(2005). 自編生活態度量表. 1. 2. 3.. 個人標準 人際期待 過度焦慮. 楊美華(2005). 自編完美主義量表. 1. 2. 3. 4. 5.. 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 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 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 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 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 6.. 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 20.

(33) 表3. 國內外學者所提出之完美主義(續). 向度 多向度. 研究者. 研究工具. 分構念. 吳永清(2007). 自編完美主義傾向量表. 1. 2. 3.. 個人要求 他人期待 極度在意錯誤. 王怡澄(2009). 自編完美主義量表. 1. 2. 3.. 自我要求 符合他人期待 過度在意.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小結. 立. 政 治 大.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完美主義傾向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大多數的學者都. ‧ 國. 學. 採用「正、負向」 、 「適應與否」 、 「要求完美行為之對象」以及「完美主義傾向之. ‧. 特徵」做為理論與測驗之架構,且發展出各種測量完美主義傾向之量表。楊美華. sit. y. Nat. (2005)發現,不論依「適應功能方向性」或依「要求完美之行為對象」來區別. io. er. 完美主義傾向的向度,兩者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完美主義傾向,這兩種分法之 間並沒有衝突,因此融合這兩種分法,以「適應功能方向性」與「要求完美之行. al. n. v i n Ch 為對象」為經緯,將完美主義傾向區分為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社會 engchi U. 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自我要求型適應 不良完美主義傾向、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 美主義傾向六個向度。研究者認為此種方式乃是將各種理論加以整合之良好分類 方式,不但各種完美主義傾向之特徵都包含在量表題目之中,且相較於「正、負 向」之分類方式,「適應功能方向性」探討的是個體適應生活的程度,而非以一 種絕對的價值思考來評斷個體之價值,因此本研究將依照楊美華(2005)的完美 主義傾向理論進行探討。. 21.

(34) 第二節. 情緒智力. 壹、情緒智力理論. Salovey 與 Mayer(1990)主張情緒智力為覺察並辨識自己與別人的情緒,並 且加以處理與運用情緒訊息指引自己的思考與行動。情緒智力主要分為:(一) 評估與表達(appraising and expressing emotions):正確的評估與表達情緒建立在個 體對自身內在感受的覺察,其中包含認知自身與他人情緒。情緒智力高的人能夠. 政 治 大 分,且擁有較高管理情緒的能力,並對他人的情緒表達較適當。認知他人情緒建 立. 以貼切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其中表達情緒的方式包含語言與非語言兩個部. 立在對他人非語言的覺察以及對他人的同理心,如此才能設身處地、感人所感,. ‧ 國. 學. 達到適當的情緒處理; (二)調整情緒(regulating emotion):包含調整自己的情緒. ‧. 與調整他人的情緒,調整自己的情緒指運用後設經驗(meta-experience)調整並掌. y. Nat. 控自己的情緒,情緒智力高的個體會設法維持良好的情緒與逃離不好的情緒,例. er. io. sit. 如個體會運用聽音樂的方式將負向情緒釋放,以維持正向的情緒。調整他人的情 緒指個體能夠有效的影響與引導他人的情緒,例如,情緒智力高的指揮能夠有效. al. n. v i n 引導團員對音樂的熱情;(三)情緒的運用(using emotion in adaptive ways):指有效 Ch engchi U. 的運用情緒激發建設性的行為,其中包含彈性計畫(flexible planning)指個體處於. 正向情緒狀態時對事情的計畫較有多樣的變化,有更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思 考(creative thinking)指個體在情緒好的狀態下運用情緒來影響自己對訊息的組織 與使用,產生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式、轉移注意力(redirecting attention)指強烈的 情緒使個體發現問題的重要性而將注意力轉移到重要的問題上,促成依輕重緩急 將問題圓滿解決的局面、激發動機(motivation)指個體能夠運用環境所帶來的情緒 激發自己完成任務的正向動機。如圖 1 所示:. 22.

(35) 語言 情緒的評估與表達. 自己 非語言 非語言覺察. 他人. 同理心 調整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調整. 情緒智力. 調整他人的情緒. 彈性計畫 情緒的運用. 創造思考. 政 治 大. 轉移注意力. 立. 激發動機. (頁 29),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 ‧. ‧ 國. 學. 圖 1 情緒智力概念圖 資料來源:蘇逸珊(2002)。大學生依附風格、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sit. y. Nat. Mayer 與 Salovey (1997)對他們在 1990 年所提出的理論加入了「思考感受」. al. er. io. (thinking of feeling)這個部分,主張情緒智力理論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第一個層. v. n. 面:覺察、評估與表達情緒(perception, appraisal and expression of emotion),指覺. Ch. engchi. i n U. 察身體狀態、感受與思考情緒的能力;能夠透過辨識語言、聲音、外表與行為辨 識他人或作品所傳達之情緒;正確地表達情緒與情緒所產生之相關需求的能力; 區分情緒之正確性與真實性的能力。第二個層面:激發與產生情緒以促進思考能 力(emotional facilitation of thinking),指情緒會促使調整思考的先後順序,以引導 注意重要的訊息;充沛的情緒有助於情感的判斷和記憶;情緒的變動轉變個人樂 觀或悲觀的思考,並且鼓勵多元的思考方向;不同的情緒狀態有益於特定問題的 思考,例如:正向的情緒促進創造力思考。第三個層面:了解和分析情緒,並運 用情緒知識的能力(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emotions;employing emotional knowledge),指情緒命名及描述情緒名稱與本質之間關係的能力;解釋情緒所傳. 23.

(36) 達之相關意義的能力;了解複雜之情緒的能力;辨識情緒間轉換的能力。第四個 層面:調整情緒以提升情緒及智力的成長(reflective regulation of emotion to promote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growth),指對愉快與不愉快的情緒皆能保持情 感開放的態度去感受;判斷情緒所伴隨的訊息與效用,決定是否投入或分析的能 力;反省地監控或管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調節負向情緒以維持正向的情緒 狀態,並且不壓抑或誇張情緒所傳達的訊息。.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4. i n U. v.

(37) 調節情緒以提升情緒與智力的成長(情緒管理). 對於愉快與不愉快的情緒皆能 保持開放的能力. 根據情緒狀態的價值與效用, 決定是否投入或分析的能力. 管理他人或自己的能力。例如: 了解情緒的清晰度、典型、重 要性與適合性. 政 治 大. 調節負向情緒、提升正向情緒 以管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 力,且不誇張或壓抑情緒的訊 息. 瞭解與分析情緒,並運用情緒知識的能力(情緒了解). 立. 解釋情緒所傳遞的相關意義之 能力。例如:難過通常伴隨著失 落. 瞭解複雜情緒的能力。例如:愛 恨交織、畏怯是夾雜著害怕與 驚訝的情緒. 運用情緒以促進思考(情緒使用). 充分清晰之情緒的產生有助於 判斷和感覺記憶. ‧. 藉由情緒的訊息將思考引導致 重要的訊息上,用以調整思考 的優先順序。. 情緒的轉換能將個體的思考角 度從樂觀引導至悲觀,有助於 多元的思考方向. 不同之情緒狀態有助於特定問 題的解決與 思考。例如:快樂 的情緒有助於歸納推理或創造 力. sit. y. Nat. io. n. al. er. 覺察、評估與表達情緒(情緒界定). 從生理狀態、感覺和思考辨識 情緒的能力. 辨認情緒轉變的能力。例如:從 生氣到滿足的情緒,或是從生 氣到羞愧的情緒. 學. 情 緒 智 力. ‧ 國. 為情緒命名或辨識情緒名稱與 本值之間的關係。例如:辨認喜 歡和愛之間的關係. 透過語言、聲音、外表與行為 辨識他人作品、藝術品等情緒 的能力. Ch. engchi. i n U. v. 正確表達情緒和表達有關感覺 需求的能力. 能區分正確或不正確、真實或 虛假之情緒表達的能力. 圖 2 Mayer 與 Salovey(1997)所修正之情緒智力 資料來源:修改自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 11), by J. D. Mayer and P. Salovey, 1997, NY: Basic Books;王佳玲 (2004) ,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創造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頁 32)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碩士論文。. 25.

(38) Goleman(1995)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種混合的技巧(mix of skills),指的是個 體能夠了解自己的感覺、利用自己的感覺做決定、有效管理痛苦心情與控制 衝動的能力,情緒智力不僅使個體在面臨挫折時還能保有樂觀的態度與希望 感,同時也是同理心的表現,用以了解週遭他人的情緒感受,甚至情緒智力 是一種能夠與他人相處、管理在人際關係中的情緒以及能夠說服與領導的社 交技巧(O’Neil, 1996)。情緒智力可以分為以下五個層面,第一個層面:認識 自身的情緒,主張自覺(self awareness)表示個體持續對情緒等內心狀態關注, 且自覺的能力非常重要,有自覺的人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第二個層面:. 政 治 大 慮或憤怒,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緒有助於問題解決。第三個層面:自我激勵, 立 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緒,意指各種情緒都應該適當,包括自我安慰,悲傷、憂. 擅長自我激勵的人,能夠克制衝動與延緩滿足、善於利用焦慮來提升自己的. ‧ 國. 學. 表現能力,且能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任務,並能在樂趣當中達到最大的工. ‧. 作效率。第四個層面:認知他人的情緒,個體需以自覺的能力為基礎,方能. y. Nat. 有效地覺察他人情緒,通常對非語言理解能力越高的人,越能有效認知他人. er. io. sit. 的情緒。第五個層面:人際關係的管理,具備良好知覺與因應他人情緒能力 的人通常擁有品質較好的親密關係,且較具說服力與影響力,使人感到安全. n. al. 與自在(Goleman, 1995)。. Ch. engchi. i n U. v. Goleman(1998)延伸了情緒智力的架構,主要包含個人能力與社交能力兩 種能力,其中個人能力有以下三種: (一)自我覺察,包含情緒的覺察、正確 自我評量、自信; (二)自我規範和自律,包含自我控制、值得信賴、良知、 適應力、創新; (三)動機,包含成尌驅力、承諾、主動、樂觀;社交能力有 以下兩種: (一)同理心,包含了解別人、服務取向、幫助別人發展、善用多 元化、政治意識; (二)社交技巧,包含影響力、溝通、團隊領導、改變催化、 處理衝突、建立連結、分工合作、團隊能力;共計有五種層面二十五項的的 情緒能力。. 26.

(39) 表4. 情緒智力理論之比較. 理論提出學者 Salovey 與. 理論內涵 情緒的評估與表達 情緒的調整 情緒的運用. Mayer(1990) Salovey 與. 覺察、評估與表達情緒(情緒界定) 運用情緒以促進思考能力(情緒使用) 瞭解與分析情緒,並運用情緒知識的能力(情緒了解) 調整情緒以提升情緒及智力的成長(情緒管理). Mayer(1997). Goleman(1995). 政 治 大 個人能力: 立 自我覺察:情緒的覺察、正確自我評量、自信. 學. ‧ 國. Goleman(1998). 層面一:認識自身情緒 層面二:妥善管理自身情緒 層面三:自我激勵 層面四:認知他人情緒 層面五:人際關係的管理. 自我規範、自律:自我控制、值得信賴、良知、適應 力、創新. ‧. 動機:成尌驅力、承諾、主動、樂觀 社交能力: 同理心:了解別人、服務取向、幫助他人發展、善用 多元化、政治意識 社交技巧:影響力、溝通、團隊領導、改變催化、處 理衝突、建立連結、分工合作、團隊能力.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engchi. i n U. v. 貳、小結. Mayer 與 Salovey 從認知觀點出發而發展出情緒智力理論,將情緒智力定 義為一系列的心理能力(a series of mental abilities),並且可以有效預測與社交 相關的結果(Mayer, Salovey, & Caruso, 2008),而 Goleman 則是主張情緒智力 乃屬於是一種性格,可以經由後天學習而發展成熟(O’Neil, 1996)。 然而,基於以下幾點,本研究採用 Mayer 與 Salovey 對情緒智力的理論 為研究基礎:第一,情緒智力理論先驅 Mayer、Salovey 與 Caruso 針對 Goleman. 27.

(40) 的理論提出質疑,認為 Goleman 的情緒智力理論將許多不相干的特質(trait) 採納進理論中,成了「荒謬地全包(preposterously all-encompassing)」(Mayer, Salovey, & Caruso, 2008);第二,Mayer 等人主張「特質(trait)」是「偏愛 (preference)」而非「能力(ability)」,不能視為情緒智力(Mayer & Salovey, 1993);第三,情緒智力應是涉及情緒與心理能力而非聚焦於激勵的特質 (motivational characteristics),例如:激勵(zeal)、維持(persistence)(Mayer & Salovey, 1997);第四,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內之大學生,研究者認為大學 生乃身心發展成熟,且具備發展成熟之認知能力的族群,因此他們面臨人際. 政 治 大 Goleman 的情緒智力理論主張孩童可經由後天學習而塑造出好的情緒智力, 立 關係問題時必定涉及對自己與他人情緒所產生後設認知與思考;第五,. 此理論基礎較適用於強調可塑性的兒童研究;第六,本研究旨在探討完美主. ‧ 國. 學. 義傾向的人在人際關係方面的表現,而 Mayer 與 Salovey 的理論主張情緒智. ‧. 力可以有效預測與社交相關的結果。. y. Nat. 因此,本研究所指之情緒智力乃採用 Mayer 與 Salovey 對情緒智力的理. er. io. sit. 論為研究基礎;此情緒智力理論所包含之情緒界定、情緒使用、情緒了解、 情緒管理四個因素中,情緒了解與情緒管理兩種能力是較高階的兩種情緒智. al. n. v i n 力因素,研究者考量大學生乃身心發展成熟,以及具備發展成熟之認知能力 Ch engchi U. 的族群,因此採用情緒了解與情緒管理兩個的分量表作為測量情緒智力之量 表;另外,研究者考量本研究所採用王佳玲(2004)之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 內容題數過多,為避免受詴者亂答,因此選擇採用較高階的兩個情緒智力因 素做為測量因素。. 28.

(41) 第三節. 人際關係. 壹、人際關係的定義與功能.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方式,由於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無法 脫離團體而生活,故人際關係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且人際關係的範圍相 當廣泛,包含了親人、同學、朋友、師生等各種關係。在人際關係當中個體 之間彼此交互作用、依賴以及影響而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一般來說,人際. 政 治 大 Derlega 與 Janda(1981)主張人際關係滿足個體以下幾種需求:(一)人類 立. 關係的互動模式會依不同對象而造成不同的互動型態。. 的生存需求(needs for survival):人際關係是提供保護、增加生存機會的方式,. ‧ 國. 學. 例如個體從出生之時開始即需要父母與重要他人的撫慰與養育方能生存、藉. ‧. 由組成團體以尋求保護與降低外在威脅;(二)免於寂寞的需求(needs for. y. Nat. avoiding loneliness):由於每個個體都有渴求同伴與需要友誼滋潤以免除寂寞. er. io. sit. 的需求,故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是重要的;(三)尋求認可的需求(needs for approval):當有他人主動與我們親近時,我們會因此感到被重視、被認可而. al. n. v i n 感到自尊提升,因此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滿足尋求認可的需求; Ch engchi U (四)社會比較與尋求確定的需求(needs for social comparison and certainty):. 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可透過他人的回饋或是社會比較的方式增加個體的自 我認知與減少對自己的不確定感,同時透過社會模仿的方式個體可以學習如 何提升人際關係並提升自我價值;(五)個人成長的需求(needs for personal growth) :當個體在團體中感覺被認可與接受的時候,個體的社會適應與人格 發展將得到較好的發展機會,因此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增進個人成長與自我 實現。 Hamachek(1982)主張人際關係具有以下兩點功能: (一)提供社會比較的 基礎(a basis for social comparison):個體透過社會比較的方式,檢視自己的行. 29.

(42) 為是否符合社會期待,藉由此方式不但能獲得別人的回饋,又能增加對自我 行為了解的程度;(二)減少孤獨帶來的身心傷害(short-circuits the hazards of loneliness):人際關係較差的人較容易感到寂寞與孤單,也較容易導致心理困 擾,而心理困擾可能進一步引發生理疾病,由此可見,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品質有利於身心健康。. 貳、人際關係理論. Schutz(1958)提出人際關係三向度理論(Three-dimensional Theory),主張. 政 治 大. 每個個體都有發展人際關係的需求,此需求的滿足影響個體的自我概念。並. 立. 提出人際關係是指個體與他人間的心理互動,人際關係的需求可以分為以下. ‧ 國. 學. 三種:(一)接納(inclusion),指感覺自己被他人或團體所接納、關懷與重視 的感受。較不被團體或他人接納的人可能變得退縮或是極度希望被注意,這. ‧. 樣的個體通常人際關係較差;(二)控制(control):指個體在人際關係中希望. y. Nat. sit. 能夠支配、擁有權力或影響力並維持良好人際關係。控制需求的強弱,決定. n. al. er. io. 了個體在人際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控制需求低的人扮演服從權威的角色,. i n U. v. 控制需求高的人則競爭性強,這兩種人在團體中都較無法負擔責任; (三)情. Ch. engchi. 感(affection):指情緒上的需求與感受程度,情感需求低的人對自己的情緒感 到不確定,傾向躲避人群,情感需求高的人則希望自己被所有人所喜愛。以 上這三種需求將各自形成不同的人際反應特質,唯有適度的需求才能擁有較 健康的人際關係。依照行為的主動與否將行為表現區分為自己主動表現者 (expressed)與被動期待他人行為者(wanted)兩種,這兩種行為表現與上述之三 種需求結合後,發展出「基本人際關係取向」(fundament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 orientation, FIRO),如表 5 所示:. 30.

數據

表 1  「自我要求型」 、 「社會要求型」 、 「要求他人型」三向度完美主義之定義比 較  自我要求型完美主 義(SOP)  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SPP)  要求他人型完美主義(OOP)  完美之標準源於誰  自己  重要他人(別人)  自己  完美之標準針對誰  自己  自己  重要他人(別人)  定義  要求自己達到自己 的完美標準  要求自己達到重要他人(別人) 的完美標準  要求重要他人 (別人)達到自己的完美標準  資料來源:楊美華(2005),完美主義性格與主觀壓力困擾、因應傾向及身心適 應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所樹立起的旗幟。許多被歸類 為存在主義的學者,根本反對 這個稱呼。存在主義以外的學

學習動機與態度 完全 符合 大部分 符合 大部分 不符合 不符合 完全. 1.我覺得上課是一件有趣的事

• 最早敘事理論: 1920 年代卜羅普 (Vladimir Propp, 蘇聯 民俗學者 ) 、蘇俄的形式主義批評學者。..

即使是輾轉來自西域,其義理也一定與佛經不相違背。而所謂疑偽經,乃後人假託佛之名義 而偽造,或「抄造經典」,或據部分佛教義理而攙雜進虛構的成分,或完全出自編造者的胸

滿分答案 逆旅主人拒絕耿妻留宿,可見他們寡情薄義、冷漠無情。(1 分)而李疑認為人命關天,即使會惹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3.8.2 學校自評多以教師和學生的觀感作為成效 指標,流於主觀,學校及科組仍未能完全掌握運

問題及困難,亦懂得適當地為自己訂定清晰的目標。 學者 Grotberg 曾指 出,擁有抗逆力之小朋友 (9 至 11 歲) 能認識自己的情緒、用語言及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