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閉性感官經驗的虛擬實境體驗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自閉性感官經驗的虛擬實境體驗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治. 政 自閉性感官經驗的虛擬實境體驗 大. 立. 學. ‧ 國. Experiencing Sensory Perception of Autism in Virtual Reality.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陳宜秀、姜忠信 博士 研究生:黃勇偉 撰. 中華民國 110 年 1 月 11 日.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 謝辭 三年前離開產品設計事務所的工作後,帶著懵懂、粗糙的想法到處請益, 十分感謝當時與我相談、給我鼓勵、指教的所有人,雖一路波折,但轉眼間, 已完成了碩士論文創作,此篇論文雖然是研究所的終點,但卻是我探尋自我價 值的起點。就讀研究所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悟自己是個被所有幸運包圍的人,一 路上的各種相遇,都像是上天為了支持我實踐理想的精心安排,回想起來,感 謝之情溢於言表,希望感謝、必須感謝的太多,非一篇謝辭所能表達。未來必. 政 治 大. 將繼續充實自我,並帶著這份感謝之情持續投入在自閉症領域的倡議與推廣事 務上。. 立. ‧ 國. 學. 首先,由衷的感謝主指導老師陳宜秀教授,願意在外務與學術工作分身乏 術之餘,仍支持且大力協助我完成這樣一個任性且固執的碩士論文題目。盡力. ‧. 整合資源、人脈給予我所需的一切幫助,並傾力為我引薦姜忠信教授,使我在. sit. y. Nat. 跨專業領域的學習與討論上能夠得到充足的資源與指導;即使是在未正式答應. io. er. 指導前,您仍不厭其煩的與我每週討論,幫助我釐清糾結的想法,設身處地的. al. iv n C hengchi U 有這篇論文的成果。除了在論文上的指導之外,也感謝老師研究所一路上的栽 n. 給予我能夠將想做的事情撰寫成論文的框架與建議,沒有老師耐心的相談,沒. 培和提醒,不論是在專業知識、思考方式、做人處事上都滿載而歸,未來還有 諸多事務需要繼續向老師您學習與請教,再次感謝老師。 很驚喜也很感激在研究所的路上能與副指導教授姜忠信老師相遇,十分珍 惜這段得來不易的緣分,回想進入研究所之前,曾在自學特教與自閉症知識 時,翻閱過老師您的相關著作,當時從來沒有想過能夠接受老師的指導,在得 到宜秀老師的引薦之後,才突然發現這件事情已經成真,當下真的對於命運的 安排感到不可思議。非常感謝姜老師您一直以來對我的包容、照顧與支持,願 意讓我一個門外漢參與實驗室的課程與工作,也相信我能完成論文的創作,雖 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3) 然仍有些領域能力上的落差,但從過程中我學習到學術研究該具備的嚴謹態度 與熱忱,以及研究論述上需要的精準表達,同時加深了我在自閉症領域知識上 的理解。 感謝口試委員峻誠老師,在提案口試時不吝給予諸多建議與反饋,讓我可 以再次反思自己論文中的表達與呈現,使論文結構更加完善,也感謝老師在最 終口試時提出研究設計上可以思考更周全的地方,以及對於本次創作成果的肯 定,使我感到極大的鼓舞,與老師的討論讓我對於作品往下的發展有了更清晰 的方向。 接著感謝碩士班一路上好友們的相伴,沐橙、鎮宇、智豪,有你們,碩班. 政 治 大. 的日子不苦悶也不無聊,從碩一一起修課和參加跨界超越競賽,經歷無數的腦. 立. 力激盪與專案期限的壓力,積累出厚實的革命情感,一起工作十分過癮,在你. ‧ 國. 學. 們身上學習許多,沐橙的無私與熱忱、鎮宇的誠懇與自律、智豪的實際和執行. ‧. 力。特別感謝沐橙,一直以來的專案夥伴,最後也一起完成了碩士論文的展 覽,總是包容我的漫不經心和粗心大意,將工作細節打理的盡善盡美,希望在. y. Nat. er. io. sit. 未來還有一起合作的機會。感謝舒容與紋銨,總是提醒我重要時程與事項,在 口試、展覽前夕需要人手幫忙時,主動詢問並給與協助,沒有你們這樣熱心的. n. al. Ch. i Un. v. 同學支持,恐怕我會因為一些疏漏造成可怕的後果,等告一段落記得我和沐橙 尚欠你們豐盛的一頓。. engchi. 在研究所的修行中雖然充滿感激,也得到滿滿關愛和眷顧,但總不免遇到 低潮、卡關、自我懷疑的時候,這段路上多次感到無力與氣餒,慶幸擁有一群 高中與大學的兄弟們,威棣、欣宇、易霖、孝霖、柏均、正忠、明奕,總是在 身旁不離不棄,能夠理解我所希望的,支持並肯定我所追逐的理想,與我徹夜 對談、交換觀點、相互加油打氣,有你們,真好。 最後感謝一路上支持我的女友與家人,沒有你們的信任我無法完成這段自 我探索的旅程。年近而立,我在專案中總是個負責任的設計師或管理者,但卻 I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4) 從來不是一個貼心、盡責的男友,也不是一個「務正業」的兒子,總要你們為 我的生計和健康擔心。在往前衝的路上,時常忘記回頭關心你們的感受與回應 你們的期待,至此階段性任務告一個段落,我將空出時間,認真經營我所珍視 的親情與關係,重新整頓,取得平衡。最後的最後,感謝莉庭,我的妹妹,是 你讓我擁有另一個閱讀世界的視角,同時學會包容、同理、尊重、諒解,是你 豐富了我的生命。.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I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5) 摘要 創作動機與目的: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以下簡稱 ASD),ASD 是一種早發性的神經發展障礙,即是在台灣常聽到的自閉症,目 前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經大量文獻閱讀,與自身和家人互動的經驗 發現,ASD 的真實樣貌與先前的認知相差甚遠,尤其從 ASD 在感官知覺上的 特殊性切入了解時,能夠使我們有效的拋開過往既定的成見和習慣來理解 ASD ,在判讀 ASD 患者的行為意圖時,能不再武斷地從自身經驗出發,願意多做開. 政 治 大 能夠有效的增進他人對於其他個體的理解,因此萌生以此種新媒介的內容創作 立 放性的思考。虛擬實境的發展已經越趨成熟,在眾多過往研究中發現虛擬實境. ‧ 國. 學. 來呈現自閉性感官知覺經驗的想法,讓一般人可以透過這樣沉浸式的體驗,對 於 ASD 群體有更直接的了解。. ‧. y. Nat. 研究方法:20 名體驗者由一般大眾與諮商心理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組成。在. er. io. sit. 體驗前後,讓其填寫對自閉症刻板印象問卷,並於體驗後對體驗者進行內容理 解評估與深度訪談,透過問卷填答結果與訪談內容分析,來了解本次創作體驗. n. al. Ch. i Un. v. 對於體驗者在自閉症感官知覺上的理解,與在刻板印象上產生的影響。. engchi. 研究結果:從內容理解評估問卷的分數計算,滿分 17 分,20 位體驗者平均得 分為 14.7 分,顯示體驗者對於創作內容有高程度的接收和理解。在六題自閉症 刻板印象的答題分析中顯示,體驗者在一、二、五題的態度意象上皆因體驗而 產生顯著變化,分別是關於自閉症者是否會因外界刺激產生情緒反應?是否在 意他人評價?與複雜花紋是否都會使個體產生愉快感受?而三、四、六題的變 化則不顯著,這樣的結果表明,本次的創作體驗是能夠對於體驗者在對自閉症 的刻板印象上,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IV. DOI:10.6814/NCCU202100355.

(6) 結論:從問卷與訪談等體驗結果反映出,透過自閉性感官經驗的虛擬實境體 驗,能夠有效的讓他人更容易理解,自閉症者在感知覺問題發生時的處境,有 能力推測自閉症者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由以上的結果看來,虛擬實境科技應 用於本次主題中,以呈現感官與精神狀態上是有效的工具,雖然無法真的讓人 成為目標狀態,但以溝通和傳達的目的上來說,已經擁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 在未來繼續探討更多應用的可能。. 關鍵字: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感官知覺、虛擬實境、體驗.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 DOI:10.6814/NCCU202100355.

(7) Abstract Objective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consist of a group of early-onset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self-closure disease” (自閉症) in Taiwan. Through volumes of literatures and my personal experience interacting with a family member suffering from ASD, I realized that the true nature ASD is much different from what this name appears to imply, especially when the particularity of ASD’s connection to sensory perception begins. 政 治 大 stereotypes in the past. When interpreting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ASD patients, we 立 to unfold. This discovery allows us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ASD beyond the. On the other hand, the. ‧ 國. 學. should so with an open mind and refrain from projecting our biases.. technology of Virtual Reality has become mature and we have seen its application in. ‧. enhancing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others. This research is an attempt to create an immersive. sit. y. Nat. experience of sensory perception of autistic individuals so normal people can have a more. io. n. al. er. di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ASD community.. Methods:. Ch. engchi. i Un. v. 20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to experience the VR application, some of them majoring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while others were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fill out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utism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ence, which was followed by an in-depth interview.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interviews, we expect to understand how the subject’s understanding of autistic individuals and ASD were affected after the experience.. V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8) Results: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indicate that participants accepted and understood the content of VR application well,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14.7 out of 17. Regarding the six questions about autism stereotypes, answers to question one (Do autistic people react emotionally to external stimuli?), two (Do autistic people care what others think?) and five (Do complex patterns make autistic people feel happy?) show that participants’ point of views had significantly changed by the experience, while the result of question three, four and six weren’t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ence. Overal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experience has certain impacts o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autism.. 立. Conclusions:. 政 治 大. ‧ 國. 學.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how that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 of sensory. ‧. perception of autistic individuals through virtual reality helps non-autistic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s of autistic people due to their perception issues, and makes it. y. Nat. er. io. sit. possible for non-autistic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behind autistic people’s behavior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tool when it comes to. n. al. Ch. i Un. v. presenting sensory experience of autistic people. Although it’s highly difficult to mimic the. engchi. real perceptional distortion, it’s still highly effective when it comes to communicating the experience, and it’s worth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 sensory perception,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 VI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9)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創作背景動機 .............................................................................. 1. 第二節. 創作方法與評估 ........................................................................... 3. 第三節. 創作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 6. 一、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介紹與診斷 .................................................. 6 二、自閉症的核心特徵與缺損 ............................................................. 8 第二節. 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 12. 一、媒體與文化形塑的自閉症 ........................................................... 12. 政 治 大. 二、大眾對自閉症的誤解 .................................................................. 15. 立. 三、從感官知覺議題認識自閉症........................................................ 16. ‧ 國. 第三節. 學. 四、自閉症的去汙名化與延伸倡議 .................................................... 18 自閉症的非典型感官知覺........................................................... 20. ‧. 一、非典型的感官知覺 ...................................................................... 20 二、神經心理學上對自閉症感官知覺的研究 ...................................... 22 自閉症的心理物理學現象........................................................... 25. sit. y. Nat. 第四節. io. er. 一、雙眼競爭(binocular rivalry) .................................................... 25 二、動態知覺整合(Motion perception) .......................................... 27. n. al. i Un. v. 三、隧道式視野(Tunnel vision) ..................................................... 28. Ch. engchi. 四、視聽刺激時序處理(Audiovisual temporal processing) .............. 30 五、聯覺(Synesthesia) ................................................................... 32 第五節. 經驗 ........................................................................................... 34. 第六節. 虛擬實境.................................................................................... 35. 一、虛擬實境的歷史與應用 ............................................................... 35 二、虛擬實境的技術與媒介特性........................................................ 36 三、人是如何感知虛擬實境 ............................................................... 38 四、虛擬實境中的態度形成 ............................................................... 39 第七節. 總結 ........................................................................................... 42. 第三章 創作計畫與體驗評估方法 ................................................................... 44 第一節. 創作理念與考量 ......................................................................... 44 VII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0) 第二節. 案例分析.................................................................................... 46. 第三節. 體驗內容設計 ............................................................................ 56. 一、創作理論基礎 ............................................................................. 56 二、故事情節 .................................................................................... 60 三、場景與互動設計 ......................................................................... 64 四、體驗腳本設計 ............................................................................. 71 第四節. 實作技術.................................................................................... 82. 一、開發技術與實現效果介紹 ........................................................... 82 二、虛擬物件與場景渲染 .................................................................. 84 三、程式架構 .................................................................................... 84 四、內容執行流程與程式邏輯 ........................................................... 84. 政 治 大. 第五節 體驗展覽 ..................................................................................... 86 一、展場規劃 .................................................................................... 86. 立. 二、展覽視覺設計 ............................................................................. 87 體驗評估方法 ............................................................................ 90. ‧ 國. 學. 第六節. 一、參加者 ........................................................................................ 90. ‧. 二、評估工具 .................................................................................... 91 三、體驗評估流程 ............................................................................. 91. Nat. sit. y. 第四章 體驗結果 ............................................................................................ 93. al. er. io. 第一節 體驗者內容理解程度.................................................................... 93. n. 第二節 意象變化分析 .............................................................................. 94. Ch. i Un. v. 第三節 小結............................................................................................. 99. engchi. 第五章 討論與限制 ...................................................................................... 101 第一節 綜合討論 ................................................................................... 101 一、回顧創作動機與目的 ................................................................ 101 二、創作主題之可行性 .................................................................... 102 三、操作設定與體驗流暢性 ............................................................. 103 四、內容設定與接受程度 ................................................................ 105 五、體驗延伸回饋 ........................................................................... 109 第二節 創作限制 ................................................................................... 111 第六章 結論 ................................................................................................. 113 參考文獻 ...................................................................................................... 115 中文文獻 ................................................................................................ 115 IX.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1) 中文專書 ................................................................................................ 115 外文文獻 ................................................................................................ 115 電影 ....................................................................................................... 122 YouTube 影片 ........................................................................................ 122 附錄.............................................................................................................. 123 附錄 1 體驗邀請問卷 ............................................................................. 123 附錄 2 體驗內容評估問卷 ...................................................................... 125 附錄 3 自閉症刻板印象態度問卷(前後測) ............................................. 127 附錄 4 體驗後訪談大綱.......................................................................... 128 附錄 5 體驗者內容理解評估問卷結果 .................................................... 129 附錄 6 自閉症刻板印象態度問卷前後測結果 ......................................... 13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X.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2) 圖目次 圖 3-1 《地球上的星星》(2007),文字-色彩聯覺 .................... 47 圖 3-2 《地球上的星星》(2007),數字擬人化聯覺與特殊運算規則 ..... 47 圖 3-3 《地球上的星星》(2007),數字與英文字母左右翻轉 ........... 47 圖 3-4 《地球上的星星》(2007),整篇文字整合困難 ................. 48 圖 3-5 《地球上的星星》(2007),對光影變化產生異常興趣 ........... 48 圖 3-6 《地球上的星星》(2007),對色彩刺激產生特殊視覺感受 ....... 48 圖 3-7 《星星的孩子 Temple Grandin》(2010),優異的機械設計天賦 ... 50 圖 3-8 《星星的孩子 Temple Grandin》(2010),特別擅長處理幾何空間 . 50 圖 3-9 《星星的孩子 Temple Grandin》(2010),圖像式思考模式 ....... 50 圖 3-10 《星星的孩子 Temple Grandin》(2010),視覺記憶過度連結 .... 51. 政 治 大. 圖 3-11 《星星的孩子 Temple Grandin》(2010),觸覺上的感官尋求 .... 51. 立. 圖 3-13 《Autism TMI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2017),亮度非恆常的. ‧ 國. 學. 感受 ............................................................. 52 圖 3-14 《Autism TMI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2017),嗅覺與色彩的. ‧. 聯覺 ............................................................. 52 圖 3-15 《Autism TMI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2017),色彩飽和度非. sit. y. Nat. 恆常性 ........................................................... 53. io. er. 圖 3-17 《Autism TMI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2017),反光材質氣球 出現殘影 ......................................................... 53. n. al. i Un. v. 圖 3-18 《Autism TMI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2017),「看見」聲響. Ch. engchi. 的形狀 ........................................................... 54 圖 3-19 《The Party: a virtual experience of autism – 360 film》(2017), 看到人們移動的殘影 ............................................... 54 圖 3-20 《The Party: a virtual experience of autism – 360 film》(2017), 交談時無法看清出他人的表情 ....................................... 55 圖 3-21 《The Party: a virtual experience of autism – 360 film》(2017), 對於社交距離的掌握困難 ........................................... 55 圖 3-22 《The Party: a virtual experience of autism – 360 film》(2017), 感官超載導致的暈眩和肢體僵硬 ..................................... 55 圖 3-23 客廳平面設計圖 ............................................ 65 圖 3-24 客廳體驗內容場景圖 ........................................ 65 X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3) 圖 3-25 小孩房間平面設計圖 ........................................ 66 圖 3-26 小孩房間內容場景圖 ........................................ 66 圖 3-27 體驗流程圖 ................................................ 72 圖 3-28 場景段落發生地點對照圖 .................................... 73 圖 3-29 體驗開始前說明畫面 ........................................ 74 圖 3-31 拿杯子畫面 ................................................ 76 圖 3-32 打破杯子畫面 .............................................. 77 圖 3-33 感官知覺過度激起畫面 ...................................... 77 圖 3-34 對複雜花紋產生特殊感受畫面 ................................ 78 圖 3-35 對複雜花紋產生特殊感受畫面 ................................ 78 圖 3-36 模擬視力問題畫面 .......................................... 79. 政 治 大. 圖 3-37 音樂與形狀和顏色形成的聯覺 1 .............................. 80 圖 3-38 音樂與形狀和顏色形成的聯覺 2 .............................. 81. 立. 圖 3-39 音樂與形狀和顏色形成的聯覺 3 .............................. 81. ‧ 國. 學. 圖 3-40 內容執行流程圖 ............................................ 85 圖 3-41 展覽空間示意圖 ............................................ 87. ‧. 圖 3-42 展覽主視覺 ................................................ 88 圖 3-43 體驗主海報與體驗號碼牌示意圖 .............................. 89. Nat. sit. y. 圖 3-44 臉書粉絲專業宣傳圖 ........................................ 90. n. al. er. io. 圖 3-45 展覽活動邀請卡 ............................................ 90. Ch. engchi. i Un. v. XI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4) 表目次 表 2-1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DSM-V 診斷標準表 ........................... 8 表 3-1 創作主題一理論對照表 ....................................... 57 表 3-2 創作主題二理論對照表 ....................................... 57 表 3-3 創作主題三理論對照表 ....................................... 57 表 3-4 創作主題四理論對照表 ....................................... 58 表 3-5 創作主題五理論對照表 ....................................... 58 表 3-6 創作主題六理論對照表 ....................................... 59 表 3-7 創作主題七理論對照表 ....................................... 59 表 3-8 客廳環境物件列表 ........................................... 64 表 3-9 小孩房間環境物件列表 ....................................... 66. 政 治 大. 表 3-10 主題一互動項目表 .......................................... 67. 立. 表 3-11 主題二互動項目表 .......................................... 68. ‧ 國. 學. 表 3-12 主題三互動項目表 .......................................... 68 表 3-13 主題四互動項目表 .......................................... 69. ‧. 表 3-14 主題五互動項目表 .......................................... 69 表 3-15 主題六互動項目表 .......................................... 70. sit. y. Nat. 表 3-16 主題七互動項目表 .......................................... 70. io. er. 表 3-17 主題互動效果與實作技術對照表 .............................. 83 表 4-1 第一題前後測的 t 檢定摘要表 ................................. 94. n. al. i Un. v. 表 4-2 第二題前後測的 t 檢定摘要表 ................................. 95. Ch. engchi. 表 4-3 第三題前後測的 t 檢定摘要表 ................................. 96 表 4-4 第四題前後測的 t 檢定摘要表 ................................. 96 表 4-5 第五題前後測的 t 檢定摘要表 ................................. 97 表 4-6 第六題前後測的 t 檢定摘要表 ................................. 98. XIII.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背景動機.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 ASD)即是在台灣 常聽到的自閉症,目前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ASD 是一種早發性的神 經發展障礙,筆者因家中成員包含 ASD 患者才開始深入了解此類疾病,並對 ASD 的知識進行廣泛的學習,隨著閱讀大量的文獻與書籍,加上自身與家人互 動的種種經驗,發現 ASD 的真實樣貌與先前的認知相差甚遠,尤其從 ASD 個 體與一般人在感官知覺面向上的差異切入了解時,能夠使我們有效的拋開過往. 政 治 大. 既定的成見和習慣來理解 ASD,在判讀 ASD 患者的行為意圖時,能不再武斷. 立. 地從自身經驗出發,願意多做開放性的思考,從此之後,在對於家人和這項障. ‧ 國. 學. 礙症的看法上產生了不同的見解,能夠試圖對家人所做出的特殊行為進行解 讀,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社交溝通意圖或生活需求,幫助其在某些情況下與其. ‧. 他家人溝通,在相處上也更為對方著想,又本身所學專業背景為設計,因此萌. Nat. sit. y. 生透過新媒材的創作手法來呈現自閉性感官經驗的想法,希望透過對該領域的. n. al. er. io. 主題文獻進行綜合式的回顧,並透過虛擬實境裝置讓一般人從這樣特殊的面向 上對於 ASD 群體有更深刻的認識。. Ch. engchi. i Un. v. 一直以來因為「自閉」一詞在文化和語言脈絡中被頻繁使用,通常用以 描述一種較內向和反社交的人格特質,以及「自閉症」這樣的翻譯名稱、大眾 媒體中形塑出的樣貌,加上其個體在社交活動、溝通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封 閉、內向傾向,以上皆會讓大眾對他們形成「自我封閉」、「極端內向」、 「個性古怪」、「天才」等刻板印象,又一般人對於事情的看法通常會根據文 化背景與個人過往的認知經驗進行判斷,因此大眾對於 ASD 群體常有一種「他 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太需要與他人互動」或是「比起與人們社交往來,他 們更喜歡獨來獨往」的評斷,這些印象其實與醫學上目前的認識有一段差距, 從對患者的質化訪談報告與神經科學實驗上的結果皆顯示出,事實上 ASD 患者. 1.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6) 的外顯行為並不能直接反映出他們的內在意圖,更不是真的天生都具有封閉型 的人格特質,不願意或不喜歡與人往來,他們與一般人一樣都是社會性的,每 位 ASD 患者也都擁有自己的特質和喜好,也可能會有與他人、社群建立關係的 需求,更需要透過社交去學習各式各樣的技能與如何參與這個世界,群體中的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人比較外向而有些人比較內斂,而在行為上會 表現出類似的 ASD 症狀特徵是因為他們在生理上的神經發展問題,也關聯了感 官知覺與高層級認知活動等方面,彼此間形成錯綜複雜的影響,進而表現出明 顯異於常人的行為和嚴重的社交溝通障礙。 大眾對 ASD 群體的不夠了解,時常會對其行為產生錯誤解讀和不諒解的. 政 治 大. 情形,更糟糕的情況可能造成嚴重的誤會,導致惡意相向、排擠、霸凌等等,. 立. ASD 疾病本身帶來的障礙讓他們在與一般人的互動上受到極大的困難與阻礙,. ‧ 國. 學. 這將使 ASD 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克服各種難以預料的感官知覺. ‧. 所帶來的痛苦之外,在人際關係上更是處處碰壁,遭遇挫折,上述讓 ASD 的孩 子更加不能信任與融入這個難以理解的世界,最終可能與整體社會形成嚴重的. y. Nat. er. io. sit. 隔閡,這樣的雙重打擊甚至會讓很多的 ASD 患者在心理和情緒上衍生出更多的 問題,諸如嚴重憂鬱和焦慮等也是在自閉症臨床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想. n. al. Ch. i Un. v. 要解決這些問題,從推廣並加深大眾對於 ASD 的認識和敏感度開始會是其中一. engchi. 種選項,使一般人對於 ASD 有更全面的理解,能用更細膩和包容的視角去解讀 對象的行為,同理對方的處境,創造互動的機會。. 2.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7) 第二節. 創作方法與評估. 通常人們透過對於對象的所知所感、時空情境進行一連串一定真實程度 的想像模擬,來達到所謂的同理,這過程中包括先備知識、情感經驗、創造力 的介入,那如何使一般人能夠真實感受 ASD 患者所身處的世界呢?其實以目前 的科技發展來說,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畢竟一般人與 ASD 患者最 大的差異就在於大腦神經的發展和處理刺激的方式,外界刺激在被感覺受器接 收之後,需要經過大腦的處理才會成為個體真正感知到的知覺和資訊,進而形 成經驗,其中牽涉到即時資訊互動和處理的細節,因此不太可能透過一般的大. 政 治 大 驗衰老,可以透過在身上加裝限制運動與增加負重的器材、眼前配戴模糊視野 立. 腦去感受神經工作方式不同的大腦所呈現出來的世界,這並不像是想要讓人體. ‧ 國. 學. 的鏡片就能夠模擬的。. 雖然無法讓人真實經歷 ASD 患者的感知經驗,但透過沉浸式的虛擬實境. ‧. 裝置(virtual reality,以下簡稱 VR)有機會讓一般人更容易的去想像與了解. sit. y. Nat. ASD 患者可能感受到的世界是什麼模樣,VR 這項傳播媒介不同於過往的任何. io. er. 一種數位載體,它將觀者置身內容和系統的中心,帶來全視角的視覺內容、整. al. iv n C hengchi U 的數據與編程控制,可以讓體驗者體驗與正常知覺經驗不同的刺激互動方式, n. 合多感官刺激與即時環境互動的可能,因此經由互動內容的設計、蒐集感測器. 例如在設定的情況下,觸發條件而產生視知覺注意力的範圍縮小和模糊、雙眼 景物轉換頻率異常、過度銳利的視覺細節等等,這些皆有機會透過可即時渲 染、互動的內容模擬呈現,為了使體驗內容盡可能接近事實,在創作前需要整 理目前 ASD 領域在感官知覺研究上的發現,文獻內容的整理上大致可分為兩大 主軸,一是以認知神經理論框架去解釋 ASD 在感覺與認知上的徵狀,另外則是 多種心理物理現象的實驗觀察結果,綜合這兩大主軸的文獻論述,對照參考 ASD 個體自陳訪談報告的內容與相關電影創作中的情節橋段,形成相互驗證, 擷取其中重疊性最高的部分構成本次創作 VR 體驗內容的理論基礎,在從此基. 3.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8) 礎出發,發展多項互動內容的主題,包括貝葉斯先驗(Bayesian perceptual inference)缺乏、時序性刺激處理(audiovisual temporal processing)異常、感 官超載(hyper-reactivity)、特殊視知覺注意力分布、腦神經激發抑制失衡 (excitation-inhibition imbalance)產生的視力問題與聯覺(synaesthesia),在 內容開發上使用 Unity 遊戲引擎進行開發,VR 設備選擇 HTC Vive Pro,每次 進行體驗人數 1 人,全長約 5 分鐘,由 1 位指導員在旁協助體驗者穿戴設備, 隨後體驗者即跟隨內容中的指示展開一連串的體驗,指導員不在做任何提示與 協助,直到預設體驗腳本完全結束。 創作的預期假設是,雖然在體驗過程中體驗者的大腦仍舊是一般人的大. 政 治 大. 腦,但透過與體驗環境的互動,內容中特殊的多模態感官刺激互動已經足以讓. 立. 體驗者了解 ASD 群體身處的世界與常人有多大的差異,也更容易想像 ASD 患. ‧ 國. 學. 者在處理外界刺激上的異常和在執行各項工作時可能遭受到的阻礙,為了評估. ‧. 預期假設與體驗者實際體會上的差距,在體驗結束後會請體驗者填寫內容評估 問卷,並依據問卷得分篩選,選取 3-5 名對於內容理解度較高的體驗者進行半. y. Nat. er. io. sit. 結構式的訪談,在內容評估上會希望了解對於 ASD 熟悉程度不同的體驗者之間 在體會上的差異,因此受訪者中包含一半特教、心理專業的人員和另一半較少. n. al. Ch. i Un. v. 接觸 ASD 患者的一般大眾,而問卷的編撰方式是由創作內容中提取重要的互動. engchi. 場景編寫而成,主要調查體驗者在每段場景中認知到當下發生了什麼事情、對 事件發生的因果理解,以及經過該事件對本身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悟,填答 後的訪談會針對體驗者的問卷填寫內容進行討論,並請體驗者分享經過這次的 體驗之後對於 ASD 在看法上是否產生改變,透過問卷的資料分析結果與半結構 式質化訪談,了解本次創作在在內容傳達上的接收程度與體驗者對自閉症的理 解程度影響。. 4. DOI:10.6814/NCCU202100355.

(19) 第三節. 創作目的. 就目前對於 ASD 孩童施行的多種自然發展行為介入(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簡稱:NBDI)取向的療癒模式,都強 調在日常情境中,以自然地互動或遊戲的方式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連結,和在 互動中發展出相互主體性與社交互惠概念的重要,提升與他人的互動與社交溝 通能力才能讓 ASD 在能力發展上持續進步,除了透過各種方式盡可能地減輕 ASD 在環境中受到的刺激干擾,讓他能順利的與他人互動之外,如何讓更多人 能夠認識 ASD 的真實樣貌也是關鍵,深度的認識才有機會真正去理解 ASD 的. 政 治 大. 處境,提高對於 ASD 個體行為背後需求的敏感度,進而與之建立雙方互動的橋 梁。. 立. ‧ 國. 學. 期望透過本次創作的體驗與展覽內容讓普羅大眾重新認識 ASD 的真實樣 貌,對於神經多樣性的概念有初步了解,在面對與多數人不同的個體時,可以. ‧. 嘗試跳脫根深蒂固的看法,試著給予其包容和尊重,拿掉有色眼鏡,耐心地戴. sit. y. Nat. 上偵探的眼鏡,看見出對方真正的需要,調整自身的態度,共同推動與創造對. io. n. al. er. 於 ASD 群體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Ch. engchi. 5.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一、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介紹與診斷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發展疾病,通常可能伴隨著智力、 語言溝通、社交能力上的缺損(Geschwind & Levitt, 2007),從流行病學的資 料回顧中發現 ASD 的盛行率在不同研究中出現分歧,但總體上來看平均數是落 在 66/10000 左右,也就是說大約 152 位兒童中就有 1 位患有 ASD(Presmanes Hill, Zuckerman, & Fombonne, 2015)。. 政 治 大. 依據 2013 年 5 月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立. APA)所修訂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對於 ASD 的診. ‧ 國. 學. 斷標準,ASD 為一種早發性的障礙,多發病於嬰幼兒期(36 個月大以前),但. ‧. 也可能直到環境或情境中對於社交能力的要求超出個體能力極限時才表現出 來,其主要特徵為社交、情感、溝通障礙與顯著的固著和重複性行為及興趣,. y. Nat. er. io. sit. 詳見表 2-1,DSM-5 診斷標準中的前兩大類(APA, 2013),ASD 確切的發生 原因到目前為止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釐清,以目前學術研究上的了解知道 ASD. n. al. Ch. i Un. v. 可能是藥物、基因與環境等因子綜合影響所造成的(Volkmar, Paul, Rogers, & Pelphrey, 2014)。. engchi. 歷史上對於 ASD 的看法隨著研究的進程不斷改變,這樣的變化直接反映 在國際的診斷標準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DSM-5 與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從診斷標準中可以看出,光譜的概 念逐漸被多數學者所認同,同時關注 ASD 群體之間存在相當程度的個體差異, 以下簡述診斷標準在歷史上的發展脈絡。. 從診斷歷史看世界研究對 ASD 理解的轉變(Volkmar & McPartland, 2014): 6.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1) . 最早對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描述出現在距今 70 多年前,美國兒童精 神科肯納醫生(1943)率先將這個症狀稱為「早發幼兒自閉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簡稱「兒童自閉症」,其中記錄了 11 位兒童皆不滿兩 歲即發病,出現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對環境擺設或活動流程有著對相 同性的強烈執著、對特定物品展現出極端的偏好、刻板且重複性的行為、 無語言能力或無功能性社交語言但卻出現高讀症傾向等特徵。. . 1952 年 DSM-II 將 ASD 定義為精神疾病,看作是一種兒童的精神分裂症, 曾有學者提出 ASD 是因為母親的冷漠與關愛不足所導致,但隨著研究進 展,越來越多研究報告指出 ASD 是一種生理上的神經發展缺損。. . 政 治 大. 1987 年 DSM-III 開始將 ASD 從精神分裂症中獨立出來並設定診斷標準,. 立. 並且另外新增了 PDD-NOS(“not otherwise specified")的類別,雖然還. ‧ 國. 學. 尚未正式出現光譜的診斷概念,但是從新增 PDD-NOS 的分類可以看出人. 異。. y. Nat. io. sit. 1994 年發布 DSM-IV,於 2000 年修訂,開始出現光譜的診斷概念,將此. er. . ‧. 們對於 ASD 的了解更接近同一類型的疾病特徵中存在程度上的多樣性差. 障礙症分類於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n. al. Ch. i Un. v. PDD) ,其中包含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 AS)與典型自閉症. engchi.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其他未註明之廣泛性發展障礙 (PDD-NOS)、兒童期崩解疾患(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CDD)、雷特氏症(Rett’s syndrome)等五種亞型。 . 2013 年 DSM-5 的修訂將類別名稱 PDD(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改回 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並將過去分類中的亞型 取消,統一包含在 ASD 的光譜之中,而雷特氏症因為病因的不同而從此類 別中移除。. 7.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2) 表 2-1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DSM-5 診斷標準表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A. 在任何情境下,社交溝通及社會互動上的缺損,不考慮一般性的發展遲 緩: (三項必要徵狀)   . 在社交-情緒的互動(reciprocity)功能上有缺損 在社會互動上,非語言溝通行為的缺損 發展及維持人際關係的缺損. B. 局限、重複的行為、興趣和活動: (符合其中二項徵狀)  . 感覺刺激的輸入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對環境中的感覺刺激有異常的 興趣. 學. . 治 政 大 過度堅持常規,儀式化地使用語言或非語言的行為,極度抗拒改變 立 非常局限及固定的興趣,且表現出異常的專注和強度 刻板和重複性的言語、動作及使用物品. ‧. ‧ 國. . C. 症狀必須在童年早期出現(但症狀可能不會完全顯現,直到環境或情境中. sit. y. Nat. 的社交要求超出其有限的能力). io. n. al. er. D. 症狀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缺損. Ch. engchi. i Un. v. 二、自閉症的核心特徵與缺損 社交能力缺損:社交能力上的缺損是 ASD 的一大核心特徵,其中又可分為社交 認知與社交互動上的缺損,社交認知上包括社交注意力、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簡稱:ToM)、社交情緒辨識等;而在社交互動上則討論合作能力、遊 戲能力、關係建立等面向上的困難(Bauminger-Zviely, 2013),社交注意力是 開啟社交互動的關鍵,需要有足夠的敏感度去捕捉他人所傳遞出來的社交訊 息,包括臉部變化、音調、肢體動作等等。ASD 在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JA)上明顯較一般發展兒童來的不足(Kasari, Sigman, Mundy,&. 8.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3) Yirmiya, 1990),也有研究指出 ASD 傾向關注非社交性的刺激多於社交性的 刺激(Au - Sasson & Au - Elison, 2012; Riby & Hancock, 2009),更進一 步有學者發現,比起一般發展個體,ASD 較難專注於較複雜的社交刺激或是動 態的社交刺激(Evers, Steyaert, Noens, & Wagemans, 2015),這樣的注意力 特徵都將使 ASD 在社交學習上形成阻礙;另一項受到較廣泛學術支持,被用以 解釋 ASD 社交問題特徵的假說是心智理論缺乏(姜忠信、宋維村,2001),心 智理論的定義為能夠推論他人心智狀態和理解他人內心想法的後設表徵能力, 心智理論的發展可視為社交互動、溝通的先備能力(Baron-Cohen, Leslie, & Frith, 1985),在錯誤信念(false-belief tasks)的實驗中表明,由於心智理論. 政 治 大. 的缺損讓 ASD 的人難以透過因果推論他人可能了解的事情,也無法推測他人的. 立. 意圖與可能做出的行為,這將使他們在社交互動中無法形成預期和評估,以採. ‧ 國. 學. 取適當的反應,在奇怪故事(strange stories task)的實驗中也發現 ASD 對於. ‧. 理解整體社交情境的脈絡和合理性上也出現困難,而日常生活中卻充滿了許多 更複雜的情境、規範,隱晦與欺騙情緒對 ASD 來說更是難以察覺,像是嘲弄、. y. Nat. er. io. sit. 諷刺、白色謊言等等(Baron-Cohen, 2000; Bauminger & Kasari, 1999; Matthews et al., 2012; Peterson, Wellman, & Slaughter, 2012; White, Hill,. n. al. Happé, & Frith, 2009)。. Ch. engchi. i Un. v. 因為社交注意力上的認知傾向與心智理論缺損,使得 ASD 在接收社交訊 息時,難以將這些線索進行解碼,或容易產生錯誤的解讀,進而在社會認知學 習上造成阻礙,也在人際關係上形成隔閡,ASD 心智理論缺損和社交行為上顯 著的障礙在腦神經造影的研究中也提出解釋,發現 ASD 的社交缺損程度與鏡像 神經元系統的功能失常(mirror neuron system dysfunction)有關,鏡像神經元 是指個體執行某項行動與個體觀看其他個體執行同樣行動時皆會被激活的神經 元系統,在人類大腦的許多皮質中皆可以發現這樣的神經系統存在,許多學者 認為這是支持知覺與行動相互配合的生理學基礎(Dapretto et al., 2006);再 者也有研究指出 ASD 在處理人臉與眼神接觸刺激時的腦區活動情形與典型發展 9.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4) 群體不同,幾個一般人用於進行面部辨識處理的腦區活動明顯較弱,而此同時 在其他的腦區卻出現異常活動的現象,在不同的 ASD 個體之間也存在使用不同 腦區處理面部刺激的情況(Pierce, Müller, Ambrose, Allen, & Courchesne, 2001),由上述研究可知 ASD 在社會認知上的特徵與神經心理存在緊密的關聯 性。. 認知學習能力缺損:在了解 ASD 認知學習能力上的問題時,需提及另外兩個認 知理論,分別是執行功能缺損理論(executive dysfunction, 以下簡稱 EF) (Hill, 2004)和弱中心聚合理論(weak central coherence, 以下簡稱 WCC). 政 治 大. (Happe & Frith, 2006)(姜忠信、宋維村,2001),執行功能是一系列進行. 立. 日常生活任務時所需功能的統稱,其中包括計畫、工作記憶、衝動控制、情緒. ‧ 國. 學. 控制、抑制反應、思維彈性等,這些功能用以開始行動和在行動的過程中監控. ‧. 自身的狀態,並適時做出判斷與調整。在討論 ASD 個體的執行功能缺損時主要 關注三個面向,分別是計畫能力、彈性、抑制(Hill, 2004),從 EF 的角度來. y. Nat. er. io. sit. 看 ASD 的特徵行為,最為明顯的就是刻板且固著的行為模式(restricted, repetitive patterns of behavior, interests, or activities,簡稱:RRBs),這樣的. n. al. Ch. i Un. v. 行為模式將阻礙 ASD 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率的從環境中學習,也對個體發展社. engchi. 交行為產生影響(Richler, Huerta, Bishop, & Lord, 2010),在計畫上來說, 個體需要有能力對於整體目標和工作拆解進行認知處理上的轉換,過程中反覆 評估並調整行動,其中也可能牽涉思維彈性與認知抑制的介入,從多項實驗研 究中可以發現 ASD 比起一般發展的人較難去完成上述的要求(Hill, 2004), 在原因的推測上可以從諸多不同的面向進行探索,但都還需要更多研究的釐清 與支持,感官對局部刺激的過度反應(Robertson & Baron-Cohen, 2017)或是 弱中心聚合的認知風格(Happe & Frith, 2006)都可能對於個體再執行任務時 造成影響,從研究者對 ASD 患者進行訪談的報告中得知,患者在行為偏好和興 趣上,缺乏彈性可能是一種用以適應不穩定的感官知覺所發展出的適應策略 10.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5) (Kirby, Dickie, & Baranek, 2015),在知覺的抑制和選擇上,許多的實驗研 究結果是分歧的,可能的原因在於這些實驗設計上的差異,任務執行的過程是 否存在社交元素、任務規則對於 ASD 的個體來說是否能夠理解(Hill, 2004)、觀看內容中是否有對於個體特別具吸引力或造成嚴重干擾的視覺元素 (Zaidel, Goin-Kochel, & Angelaki, 2015),以上都可能會造成結果上的影 響,另一方面從較低層級的生理機能來解釋的話,ASD 患者大腦的神經迴路中 確實存在神經遞質抑制失衡的問題(excitation/inhibition imbalance)(Heeger, Behrmann, & Dinstein, 2017; Rosenberg, Patterson, & Angelaki, 2015),這 部分將會在後續小節的介紹中詳細的說明目前在神經科學領域對 ASD 的了解。. 政 治 大. 接著要提到的是 WCC 的部分,Frith(1989)最早提出中心聚合(central. 立. coherence)一詞,指的是在典型發展個體的認知處理模式上,通常都是以完形. ‧ 國. 學. 和建構整體意義的方式來處理傳入的訊息,盡可能將已知的知識類化到其他事. ‧. 物與場景之中,這能使人在生活上更輕鬆也更有效率的過濾出真正有意義、有 價值的資訊,但此預設模式的缺點在於,有時會讓我們損失一些對於細節的記. er. io. sit. y. Nat. 憶和關注。. 弱中心聚合理論提出的初期指的是在 ASD 的認知模式上傾向於專注於細. n. al. Ch. i Un. v. 節,而難以從全局資訊中萃取出具代表性的意義或辨認整體的型態,即所謂見. engchi. 樹不見林的認知模式,這正好與典型發展的個體相反,但這樣的認知模式也使 得 ASD 群體中部份個體的身上會發現具有優異的空間處理能力和記憶能力,能 快速地找出環境和集體中非常細微的差異,因此目前弱中心聚合不再被視為是 一種認知上的缺陷,而是一種風格,理論的發展至今也有些觀點上的調整,近 期主要強調對於細節的優越關注而不再將重點放在無法整合全局的缺陷上,因 為發現這樣的問題在 ASD 的群體中呈現程度上的差異,在有明確的工作指示下 某些 ASD 個體依舊可以克服原先認知的偏向,做到對全局的掌握,再者弱中心 聚合理論並不能說是 ASD 在社交互動、溝通障礙的解釋原因,只能看作一種與. 11.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6) 特殊的社交認知同時存在於 ASD 個體身上的另一種認知模式(Happe & Frith, 2006)。 綜合來說,ASD 在各項能力上的缺損和知覺特徵可能與長期以來高層級 認知選擇傾向的結果相關,但同時也發現研究上的結果並無法排除來自低層級 感官接收處理上的問題所造成的干擾變因,因此,這部分討論到的幾種用以解 釋自閉症之心理機制的假說,在學術的討論上也還是未定論,各自擁有其限制 與相互重疊之處(姜忠信、宋維村,2001),上述許多研究都在結論和限制上 同時考慮這兩種面向的交互影響,在後續章節中會繼續針對 ASD 特殊的感官知 覺進行主題式的討論,了解 ASD 在最低層級中的神經運作機制與常發生在 ASD 患者身上的心理物理現象。. 立. ‧ 國. 學. 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 ‧. 第二節. 政 治 大. sit. y. Nat. 一、媒體與文化形塑的自閉症. n. al. er. io. 從最初 1943 年自閉症被發現至今大約 70 年的時間,學術上對於自閉症. i Un. v. 的了解持續的透過各類型的研究不斷更新,對於如何看待這樣一個譜系障礙症. Ch. engchi. 的觀點也隨之調整,但一般的普羅大眾並非學者專家,不太有機會透過文獻對 自閉症進行深入探討,更不用說將研究上的發現整合進自己對於自閉症行為的 觀察與理解之中(Donnellan, Hill, & Leary, 2012),調查研究顯示,知道或 聽說過自閉症的人數其實比例偏高,但大多數人對自閉症的盛行率、特徵成因 等知識並沒有十足掌握(Dillenburger, Jordan, McKerr, Devine, & Keenan, 2013),大眾對於自閉症的資訊接收主要自於電視節目、新聞、電影、雜誌等 傳播媒體,因為這些媒體的內容呈現提升了公眾對於自閉症的認識與關注,但 與此同時,汙名和不全然符合事實的刻板印象也隨之而來(Bie & Tang, 2014; Clarke, 2012; Draaisma, 2009; Holton, Farrell, & Fudge, 2014; Huws &. 12.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7) Jones, 2011),這讓自閉症被封裝進兩種極端的形象當中,一種傾向弱勢且負 面的,通常會伴隨嚴重的智能障礙、情緒問題、怪異行為等等,另一種則相 反,是非常積極正面的,認為患有自閉症的人可能就會擁有特異感知能力、專 家思維,猶如天才一般的形象,這兩種形象的樹立並未對於自閉症社群帶來益 處,反而容易扭曲了自閉症的真實樣貌,讓大眾對於自閉症產生一知半解的恐 懼、排斥或是不切實際的想像(Draaisma, 2009)。 在媒體的報導中,有些問題形塑了大眾對於自閉症過於簡化且不準確的 印象,首先,自閉症的報導中通常缺乏患者親身的陳述,從自閉症者第一人稱 視角出發的觀點非常少見,在自閉症形象的建構中當事人鮮少參與,因此大眾. 政 治 大. 所接收到的資訊都是以旁觀者的觀點和角度切入,能呈現的內容便不完全是針. 立. 對自閉症的核心討論,而是其他相關的主題或利益關係人的生活經驗分享(Bie. ‧ 國. 學. & Tang, 2014; Clarke, 2012; Holton et al., 2014; Huws & Jones, 2011;. ‧. McKeever, 2012; Wilkinson & McGill, 2009),當然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可 能是因為要找到表達能力較佳的當事人並不十分容易,再者多數人認識或有印. y. Nat. er. io. sit. 象的自閉症者通常集中在小孩或嬰幼兒階段,成人自閉症者相對的容易被忽略 (Dillenburger et al., 2013),所以媒體中的報導主要還是由與自閉症者密切. n. al. Ch. i Un. v. 接觸的旁人接受訪問居多,在中國的研究中提到,多數的報導偏向自閉症家人. engchi. 的訪談,尤其是以母親為主,內容取向通常偏向戲劇性的描寫弱勢家庭的處境 和相處關係、家庭因自閉兒產生的劇烈變故、宣揚母愛的偉大與如何克服萬難 等(Bie & Tang, 2014; Clarke, 2012),而在西方世界中的報導中則經常是 以醫生或自閉症專家的發言為主,提及的內容涵蓋自閉症在社交生活上常見的 問題以及治療和介入的方式,在以上研究裡提到的多數報導中,都較少著墨於 討論自閉症的多樣性,以及自閉症應該視為一種問題還是認知風格差異的辯證 (Clarke, 2012),而個案之間的特殊差異和自閉症認知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就 更少被仔細地討論(Donnellan et al., 2012),多數的報導固然能快速且有效 的讓大眾對於自閉症的概念形成一個輪廓,也呈現出自閉症在現實生活中的一 13.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8) 種面向,但就真正了解自閉症來說,似乎顯得有些狹隘,對於社會大眾能否更 正確的認識自閉症群體,以及建立一個對自閉症有善的環境幫助實在有限;其 次是標籤化所造成過度簡化認知的問題,因為自閉症本身高度複雜的性質使得 報導中需要大量的依賴標籤來為自閉症定型,讓概念的傳達更加容易,常見的 像是自我的、內向的、封閉型人格的、情緒暴躁的、舉止怪異的、社交障礙 的、執著的、固執的等等,先不論標籤是否只是針對外顯行為進行描述,還是 確實考慮過對象實際的內在意象,因為方便且醒目,這些標籤經常直接被用來 解釋自閉症者的行為模式,在這樣的狀況下,可能使族群之間的刻板印象不斷 加深,最後再以文化建構的角度來作討論,自閉症的形象可以說是被社會規. 政 治 大. 範、主流文化的標準所凸顯出來的,它偏離了一般人認為是常態的社交模式和. 立. 行為範型(沈雅婷,2010),大眾容易以自我熟悉的認知思考去建立一套判斷. ‧ 國. 學. 準則,並直接的套用於理解自閉症的所作所為,隨後給予一個定見,形成對於. ‧. 自閉症對象的某種想法,但問題在於這時常無法反應完整的事實(Donnellan et al., 2012),也有其他學者的報告提到相類似的觀察,並強調了目前針對與自. y. Nat. er. io. sit. 閉症相關社會問題的研究極為不足,例如缺乏社會對於自閉症患者的不正確觀 念的研究(Pellicano, Dinsmore, & Charman, 2014)。. n. al. Ch. i Un. v. 另一個受大眾喜愛的資訊接收渠道就是電影,最常被提及的像是《雨. engchi. 人》(1988)、《莫札特與鯨魚》(2005)、《地球上的星星》(2007)、 《星星的孩子 Temple Grandin》(2010)等,電影中自閉症的角色時常讓觀者 印象深刻,因為電影中的殘疾人士形象與希望帶給觀者的意義時常以戲劇化的 手法傳達(Holton et al., 2014),導演和演員在製作電影時,即使會進行深 入的考究和徵詢專家意見,也希望呈現自閉症最真實的一面,但最終他們仍會 為了劇情張力和娛樂性的需要,傾向選擇一位行為有些怪異且具有特殊能力或 專家技能的自閉症角色來擔綱演出,這樣的角色所呈現出來的形象其實與多數 自閉症患者是不同的(Draaisma, 2009),經過研究顯示擁有專家技能且能夠 表現出來的人數占群體的百分之三十(Howlin, Goode, Hutton, & Rutter, 14. DOI:10.6814/NCCU202100355.

(29) 2009),也有其他學者提供更低的估計,可能只占群體的百分之十(Dodd, 2005),因此電影所演出的內容會讓自閉症者或其家人產生額外的期待,當發 現這樣的事情未能發生在自身或孩子身上時,不免感到沮喪和失落,也讓容易 讓社會大眾被這鮮明的形象影響,對自閉症者投以特別的眼光和想像。. 二、大眾對自閉症的誤解 綜合以上傳播媒體對於自閉症的呈現來看,可以發現雖然在現今自閉症 已不再為社會大眾所陌生,但是距離更準確的認識自閉症還有一段距離,從對. 政 治 大 種極端印象,愛爾蘭民眾在被要求以詞彙描述自閉症的正面特質時最常出現的 立 愛爾蘭民眾和美國大學生進行的自閉症了解程度研究中即可看到上述提到的兩. ‧ 國. 學. 詞彙是特殊才能、非常聰明、聰明、數學的、音樂的、藝術的(Dillenburger et al., 2013),而在對美國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中,受試者提到關於 ASD 的印象. ‧. 中,前十名主要都是以帶有負面評價的詞彙為主,值得一提的是,智能不足與. sit. y. Nat. 天才同時包括在前十名以內,另外與自閉症者接觸較少的學生則表示認為自閉. io. al. er. 症者的社交能力較差、性格內向退縮、難以溝通、不友善、具有很難應付的個. iv n C hengchi U 以上這些印象其實不全然無法反映出自閉症的特質,有許多自閉症的人 n. 性和行為(Dillenburger et al., 2013)。. 的確就像是所描述的樣子,或是看起來如此,但是這樣粗淺的認識還不足以讓 一般人用正確的態度和視角去面對生活中的自閉症患者,更不太可能開啟良好 的互動關係,在 2014 年間就曾有一則台灣新聞,報導了捷運上的一名自閉症患 者引起全車騷動的消息,報導的當事人為一位 22 歲的自閉症患者,非常喜歡打 計算機,因為打計算機的動作較大,不小心觸碰到身旁的他人,而在被對方斥 責後又因溝通上的障礙和害怕使然,表現出不停發抖的特殊反應,此一反應舉 動引起了他人的恐慌,以為當事人要對其不利,最後造成整節車廂中的乘客倉 皇逃離,除了是當事人的反應讓他人產生嚴重的誤會之外,也可能是當時台灣. 15. DOI:10.6814/NCCU202100355.

(30) 社會還受到捷運殺人事件的陰霾壟罩,對於一點的風吹草動顯得人心惶惶,在 該事件後自閉症也被放大檢視,甚至出現輿論希望對自閉症進行提防和特殊管 理,在美國也有自閉症的家人因為不了解自閉症的認知行為模式,與自閉症者 發生嚴重衝突最終釀成悲劇的新聞,從這些事件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即使自閉 症已經廣為人知,但社會大眾對於如何辨識出自閉症,以及如何與自閉症相處 上還有非常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三、從感官知覺議題認識自閉症. 政 治 大 多的關注與重視,因為陸續有許多的研究報告指出,自閉症群體在各類型感官 立 在對自閉症的認識和理解上,近幾年感官知覺面向上的差異逐漸得到更. ‧ 國. 學. 的整合接收上與一般人存在很大的差別(Robertson & Baron-Cohen, 2017; Simmons et al., 2009),也有多篇自閉症患者的訪談報告指出,這些感官上. ‧. 的差異如何對於當事人在其行為與認知模式中所造成影響,以及其他相關脈絡. sit. y. Nat. (Ashburner, Bennett, Rodger, & Ziviani, 2013; Kirby et al.,. io. er. 2015;Robertson & Simmons, 2015),再者有越來越多像是天寶葛蘭汀. al. iv n C hengchi U 身說法讓一般人能對自閉症能有更多元、細膩的了解,整體而言,從這個面向 n. (Temple Grandin)這樣的高功自閉症倡議者也持續透過各種管道發聲,以現. 上去切入,有相當的潛力可以讓一般人用更開放和跳脫常規的視角去看待自閉 症的行為模式與特徵,對於解讀自閉症者的意圖與需要可能會有所助益,一般 人通常太過專注於熟悉的社會常規與快速的生活節奏,透過捷思法和過往經驗 直觀的解釋情境中的各種意義,這時就容易錯過自閉症者可能正在以不同方式 體驗這個世界的可能性,而其行為所代表的意義可能並非只是表面看起來的如 此(Donnellan et al., 2012; Robledo, Donnellan, & Strandt-Conroy, 2012)。. 16. DOI:10.6814/NCCU202100355.

(31) 自閉症患者時常做出各類舉動讓旁人感到不知所措,可能持續搖晃和旋 轉身體、反覆觸摸物體的表面、盯著同樣的位置看得出神,又或是突然在電梯 門前停滯不前,並伴隨歇斯底里的哭鬧,大多數人時常都將這種行為表現解釋 為個體自願自發的、無意義的,並一概都以智能障礙來做解釋,但事實並非完 全如此,其實患有自閉症的人常會受到外人無法識別的感覺和運動差異所困 擾,這些外顯的行為並非與其內在狀態一致(Donnellan et al., 2012),看似 無意義的行為背後可能帶有某些特殊含意和微妙社交訊號,可能他正在經歷超 載的環境刺激,需要他人協助,怪異行為本身也可能是患者自行發展用以克服 感官問題的調節策略,又或者患者正試圖努力向他人表達(Ashburner et al.,. 政 治 大. 2013),這樣或許還有些抽象,舉例而言,當一位自閉症者不斷重複出現仿說. 立. (echolalia)時,可能是他正在以有限的語言能力嘗試溝通(Kanner, 1943),. ‧ 國. 學. 也有可能單純是因為這個發音讓他感到非常的有趣和愉悅(Robertson &. ‧. Simmons, 2015),當你看到一位孩子正在不停地奔跑和旋轉身體時,她也許 只是為了能夠正確的感知到自己四肢的位置,此時她的內在其實與常人無異. y. Nat. er. io. sit. (Grandin & Panek,2017),但外在表現出來的樣子卻讓她看起來十分怪異, 當有人認為她是故意這麼做的時候,她也會感到委屈且自尊心受到打擊,她也. n. al. Ch. i Un. v. 希望能夠與常人一樣隨時保持肢體的穩定(Barron & Barron, 2002),在天寶. engchi. 格蘭汀的書中也提到,同樣在感官超載的情況之下,個體可能展現出有兩種截 然不同的外顯反應,一種是表現出極端的不適與痛苦,另一種則是顯的木訥呆 滯(Grandin & Panek,2017),第二種狀況一般人較難理解,反而容易誤解成 個體的感官失能而沒有接收到任何刺激,需要以更強烈的刺激喚醒個體,在訪 談報告中也有個案親身說明類似的經歷,當她受到突然的聲響入侵時,她感覺 全身就像是變成了雕像一般,周遭的事物也都突然停止運作了(Robertson & Simmons, 2015),此外,天寶葛蘭汀也曾分享,當她全神貫注的看著旋轉中 的硬幣時,她將會聽不到其他外界的聲音,這是她用於阻絕那些令她感到痛苦 的聲音的方式(Donnellan et al., 2012),相同的後設認知策略也在其他自閉 17. DOI:10.6814/NCCU202100355.

(32) 症患者訪談中多次出現,並被稱為單一渠道的感官接收模式(Ashburner et al., 2013; Kirby et al., 2015; Robertson & Simmons, 2015),總結來說, 自閉症經常展現出來的異常行為,可能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怪異,那可能 只是與常人不同的知覺刺激所引發出來的反應或調節策略,在訪談中也提到, 自閉症的內在與外在常出現不同步的狀態(Grandin & Panek,2017),他們的 內心可以發覺自己的外在與他人有異,也會渴望社交參與,與常人建立關係, 但是外在不一定可以受到良好控制(Kirby et al., 2015),許多自閉症的人皆 努力的在克服生理上的困難,此時旁人如果能有足夠的耐心和知識,加上敏銳 的觀察力去推敲洞察自閉症者目前處在什麼狀況底下?有哪些需要協助的地. 政 治 大. 方?這將可以對他們產生莫大的幫助與鼓勵,由以上的觀點切入來看待自閉症. 立. 時,一般大眾即便還無法立刻熟悉對象的特殊習性和徵狀,也將可以使在情境. ‧ 國. 學. 中的判斷不再單一武斷,用更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去面對自閉症,會是讓社會開. ‧. 啟與自閉症者良性互動的開始。. er. io. sit. y. Nat. 四、自閉症的去汙名化與延伸倡議. al. iv n C hengchi U 的名稱其實都與 ASD 真實的樣貌有些差距,同時也可能給予大眾帶來錯誤的第 n. ASD 在台灣俗稱「自閉症」,而在中國則被稱作「孤獨症」,這些翻譯. 一印象,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即致力於推動正名運動,希望加強社會大眾對 肯納症者之認識與接納,除了正名的倡議以外,感官問題與行為的關聯性也在 近期電影和書籍的內容中較頻繁的被討論,如《地球上的星星》(2007)、 《星星的孩子 Temple Grandin》(2010)、《光》(2019)等,雖然還是因為 娛樂性的需要加入些許特別的劇情,但其中也針對知覺異常而受到的誤會加以 描述,盡可能讓觀者明白原來看似怪異無理的行為背後還有許多待人理解和同 理的部分,在書籍上,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的三本著作和貝瑞普瑞 桑(Barry M. Prizant)的《我懂,你的獨舞世界 Uniquely human: a different. 18. DOI:10.6814/NCCU202100355.

(33) way of seeing autism》也都非常詳細的以親身或與患者互動的經驗分享了這類 的內容,並添加許多科普的說明解釋讓人有機會舉一反三,對於解讀自閉症的 行為上能以更敏銳和細膩的視角發現問題所在,除了一般人較熟悉的電影、書 籍之外,新世代的媒介也加入了這個主題的傳達,由 The National Autistic Society 製作的《Autism TMI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網址: https://www.autism.org.uk/)和由 The Guardian 製作的《The Party: a virtual experience of autism – 360 film》(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wOz1GVkDg)都是透過 360 度視野的虛 擬實境影片去讓觀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體驗自閉症者獨特的所見所感,希望藉. 政 治 大. 此加深觀者的體會,在生活中更容易將這樣的體會整合進對自閉症者的理解和. 立. 態度上,以上兩部作品都會在第三章節的創作案例分析中介紹,另外國際自閉. ‧ 國. 學. 症組織 Autism Speak 同樣借助 VR 讓美國的警員了解當遇到自閉症者時,應該. ‧. 如何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和環境刺激,讓自閉症者的症狀不會加劇,可以順利 地配合警方的需要。. y. Nat. er. io. sit. 從以上脈絡中了解,盡可能地讓常人去理解自閉症感官知覺問題的細節 和特殊性,將有機會使一般人能夠對於自閉症的狀態有多一層的思考,以更正. n. al. Ch. i Un. v. 確的態度去看待每一位自閉症的人,對於自閉症的特質與行為擁有更完整的解. engchi. 釋力,仔細洞察背後可能的原因,從中也會認識到這種譜系障礙症中存在巨大 的個體差異,如何實現以上的想法,在本文進行實作之前採取兩個面向上的資 料搜索,這個部分將在本章節後續的內容中詳盡的介紹,一是為了更客觀的了 解自閉症的感官知覺經驗,並將其轉化為體驗內容,本文大量且廣泛地回顧該 主題中各類型的研究文獻,以較近期整合過後的研究結果和各方學者的推論作 為本次創作的理論基礎,二是發現要傳達這樣的內容給觀者單純透過書籍和電 影的效果實在有限,隨著科技的發展,也看到 VR 影片的應用,延續先前的案 例,本文將更深入了解 VR 設備與其他過往媒介在技術上、敘事上的差異,並. 19. DOI:10.6814/NCCU202100355.

(34) 釐清 VR 能夠帶給體驗者真實感的體驗要素,以將此主題用 VR 更有效的傳達 給體驗者。. 第三節. 自閉症的非典型感官知覺. 一、非典型的感官知覺 在開始了解自閉症的非典型感官知覺方面的內容之前,首先對於感覺與. 政 治 大 界刺激經由周邊神經系統傳至大腦識別後所得到的感受,是一種較為直接的感 立. 知覺做基礎的介紹, 感覺(sensation)是指由身體的感覺接受器將接收到的外. ‧ 國. 學. 受,感覺歷程的基本特徵有絕對閾值、感覺適應、差異閾等,而感覺與知覺 (perception)的差異在於,知覺是綜合這些被處理的刺激進行統整和解釋,並. ‧. 賦予意義後所得到的感受,因此相對於感覺,知覺經過較複雜的處理,這個覺. sit. y. Nat. 知的過程牽涉到心智狀態、先備知識和經驗等部分。感覺與知覺之間會相互影. io. er. 響,不一定是由上到下指揮或由下到上傳導,感覺提供的刺激會形成知覺判. al. iv n C hengchi U 感覺與知覺使我們可以對於環境的刺激做出相對應的反應,也是人類認識世界 n. 斷,而在知覺過程中,事先的預期心理也會影響到感覺的正常運作或敏銳度,. 最直接的一種方式(Schiffman, 1990),當感官知覺上發生問題或與常人有異 時,很可能對於外界的理解也出現重大改變,即便身處在相同的物理環境之 下,ASD 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事物都可能與一般人不同,嘗試去探索這之間 的差異,可能是走進 ASD 世界的鑰匙。 最早 Leo Kanner(1943)在報告中就有提及 ASD 孩童的感官問題與相 應的衍生行為,但是在國際的診斷標準中,正式將感官問題列入是從 DSM-5 的修訂開始,在 DSM-5 的診斷標準中,將 DSM-IV 中的三大特徵類別整合成 兩大類,原先 DSM-IV 中的前兩大類別,社交溝通與社會互動整合為 A 項. 20. DOI:10.6814/NCCU202100355.

(35) (persistent deficits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另外原先 DSM-IV 的第三項固著、重複性行為與興趣特徵則維持為 DSM-5 的 B 項 (restricted, repetitive patterns of behaviors, RRBs),而 B 項的第四點描述是 第一次在診斷標準中出現,"對感官輸入反應異常過高、過低或在感官方面對 環境具有不尋常的興趣"(完整原文內容: Hyper- or hypo- reactivity to sensory input or unusual interest in sensory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的特 徵描述(APA, 2013; Volkmar & McPartland, 2014)。 感官問題在 ASD 的群體中,不論任何年齡層皆可以發現,根據針對學齡 前與學齡的 ASD 孩童的研究報告指出感官問題的盛行率大約落 40%到 90%之間. 政 治 大. (Baranek, David, Poe, Stone, & Watson, 2006; Kern et al., 2006; Kern. 立. et al., 2016),感官知覺問題可能嚴重影響高級認知功能、社交溝通、生活自. ‧ 國. 學. 理等能力的發展,但也有 ASD 個體因為特殊感官特徵而在某方面擁有超乎一般. ‧. 人的認知能力,在數理、幾何、複雜系統的掌握上擁有優秀的表現(Howlin et al., 2009),因此在 ASD 的研究領域中尊重神經多樣性的概念逐漸被提倡. y. Nat. er. io. sit. (Happé, 1999),不在片面的將 ASD 感官知覺與認知上的特殊性看成一種症 狀(symptoms),而是一種特徵(features),以中性詞彙來描述的趨勢也可以. n. al. Ch. i Un. v. 在眾多學者的論文發表中看到,常以 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ASC)這樣的. engchi. 用詞來代稱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在 ASD 的感官知覺處理研究上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一個面向是從感官問 題的模式進行探討,可以分成過度反應(hyper-reactivity)、反應不足(hyporeactivity)、感覺迴避(sensory avoidances)、感覺尋求(sensory seeking)、 知覺增強(enhanced perception)(Ausderau et al., 2014; Baranek et al., 2006),常見的行為反應像是對於環境光線、色彩的變化過度敏感、無法忍受 非常細小的噪音、對疼痛的感受延遲甚至無法察覺、沉迷於某類觸覺(例如玩 弄黏稠的口水)和視覺回饋(例如不停的在眼前擺動手指)、能快速的從複雜 模式(pattern)中辨認規律等等,從個案訪談的報告中可以發現,上述這幾種 21. DOI:10.6814/NCCU202100355.

(36) 感官問題的模式都可能同時並存,個體也可能對於同樣一種刺激,因為自身的 補償適應而表現出不同反應模式,因此在交互作用下衍生出更複雜的行為現象 (Ashburner et al., 2013; Kirby et al., 2015;. Robertson & Simmons,. 2015);另外一個面向則是依接收刺激的受器類別分類,包括聽覺、視覺、嗅 覺、味覺、身體動覺、前庭系統,並針對獨立感官刺激與跨感官刺激探討處理 上的異常現象和特徵(Kern et al., 2006; Kern et al., 2007; Baum, Stevenson, & Wallace, 2015),而在更細微的心理物理現象上,目前主要的研 究主題有雙眼競爭、動態視知覺、過度關注細節的視覺搜索、隧道式視覺、視 聽覺時序整合處理問題、視覺與本體覺協調反應、聯覺等,各類題目的研究方. 政 治 大. 法主要都是以實驗現象觀察與腦神經造影的腦區活化位置分析為主,這些內容. 立. 都將在後續的文獻回顧中介紹,也是構成本次創作理論基礎的重要材料,下一. ‧ 國. 學. 段落將從神經活動到認知模式等各種影響外在行為表現與知覺感受的層次中去. ‧. 理解自閉症的非典型感官知覺,這類文獻能夠幫助整合不同面向的交集,從這 些觀點中反思自閉症的行為特徵與能力發展障礙。. n. Ch. engchi. er. io. sit. y. Nat. al 二、神經心理學上對自閉症感官知覺的研究. i Un. v. Robertson 與 Baron-Cohen(2017)針對感官知覺研究文獻進行了綜合性 的回顧,從回顧整理的內容中可以得到較多元的觀點解釋,因為低層級的感官 處理問題與較高層級的社會、學習認知缺損是同時存在的 ASD 身上的,使得在 各方面研究上常常出現對於行為成因的推論分歧的狀況,會需要有更多種面向 加入一起考慮,文中提到幾種解釋 ASD 行為與感官知覺、認知之間關係的模 型,分別為神經計算的觀點(computational accounts)、感官優先的觀點 (sensory-first accounts)、由上而下的觀點(top-down accounts)與目前為不 同層級的 ASD 特徵提出一致性說明的範型微神經迴路觀點(canonical microcircuitry view)。. 22. DOI:10.6814/NCCU20210035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行為評估:收集護理病歷、身 體檢查、糞便性、實驗室檢查 (大便標本收集)、診斷性檢查 等資料.

注意事項 十一、 營養的需要..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Whatsapp、Youtube、虛擬實境等)。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是可

虛擬線上投籃比賽 MVPA60 VIRTUAL SHOOT 替代學界比賽..

2.注重實地演練,角色扮演、跟隨經驗、實地參訪及邀請業界主管演講方 式,使學生能從「經驗中學習」

Immersive display: Head Mounted Display, BOOM, Stereo shutter glasses.. Force Feedback Devices (Joystick, PHANToM

第一級 從相片辨識情緒 簡單視角角度 感官肌能性 第二級 從圖像辨識情緒 複雜視角角度 功能性初期 第三級 辨認處境有關感受 所看構成所知 功能性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