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國99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實施後的體育課程-以桃園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民國99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實施後的體育課程-以桃園為例"

Copied!
1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 實施後的體育課程-以桃園為例. 研 究 生:黃敬堯 指導教授:程瑞福. 中華民國一百年一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II.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實施後之體育課程-以桃園為例 完成年月:2011 年 1 月 研 究 生:黃敬堯 指導教授:程瑞福.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暸解桃園地區各國立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包含教 材類別、教學評量與體育相關活動等,並探討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 學體育課程綱要實施後,對於各校體育課程之影響。本研究於 99 學 年度第一學期,以桃園地區 6 所國立高級中學為研究對象,與各校體 育組長或受推薦之資深教師,進行深度訪談,輔以蒐集、分析相關文 件資料,獲致本研究發現與討論如下: 一、桃園地區體育課程內容中,教材項目多樣豐富,惟仍多以競技運 動之球類項目為主,較缺乏其他類別之課程。 二、學校的課程內容與教學進度之方式各校不同,多為教師自主安排 或統一排定進度,由教師自主安排者,衍生教學進度重複的問題。 三、教學評量比例符合 99 年體育課程綱要之規定,評量項目與給分 標準則因學校或教師而有所不同。多數學校較注重情意與學習態 度;認知評量則多以紙筆測驗為主。 四、目前桃園地區各校體育相關活動多元豐富,班際競賽主要配合體 育教材項目,提升學習動機與體育課外的運動參與機會。 五、各校目前對於 99 體育課程綱要的實施所做的課程調整並不顯 見,尚待各校課程規劃小組與課程發展委員會具體規劃與落實。. 關鍵詞:體育課程、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

(3) III.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aoyuan Date: 2010, Junuary Student: Huang, Jing-Yao Adviser: Chen, Jui-Fu.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t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region, including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ports-related activities, and explore the impact 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6 schools in this research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2010 Physical Educ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Guideline. This research invites 6 N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oyuan region, as well as incorporate in-depth interview with the school PE chief and some other recommended senior teachers. The following are some discoveries and discussions of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 collected. First, teaching materials was various and diverse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aoyuan, but mostly dominated by sport of ball games and lack of other types of courses. Second,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ogress are different from school to school, which are mostly arranged by individual teachers or groups. Those arranged by groups of teachers will derived problems of teaching progress duplication. Third, the propor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mee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Guideline, assessment items and grading are different from school to school or teachers. Most schools focus more on affective and learning attitude; cognitive assessment is more written test-based. Fourth, the current sports-related activities in schools in Taoyuan diverse and rich, the main inter-class competition often come along with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can enhanc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participation. Fifth, the adjus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Guideline isn’t made obviously, yet schools await that the school curriculum planning group and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mmittee make the specific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Guideline.

(4) IV. 謝. 誌. 「當老師之後,才了解當學生的幸福」 ,兩年半學生兼教師身分, 很珍惜回師大上課的時光,在研究所課程中所學的理論,運用於實際 教學現場,讓我獲益良多。感謝指導教授瑞福老師在這些日子中,課 業的指導與生活上的關心,我會努力為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作準備的。 謝謝靜萍老師與敏華老師兩位口試委員的指導與建議,讓敬堯在研究 計劃中能夠聚焦,論文的撰寫與修改也有更明確的方向。也感謝七位 資深的體育前輩,不藏私的接受訪談,讓我能順利蒐集資料,也對體 育課有了許多新的想法與目標。 爸、媽、奶奶、兩位哥哥與可愛的小姪女,謝謝你們讓我無後顧 之憂的忙碌於工作及課業。更要感謝馥滋無數次的討論及陪伴,讓我 更積極也更努力,沒有妳的支持,勢必是三年才能畢業了… 謝謝福家門的怡帆、怡伶與婷伊,幫了我好多的忙!淘氣體 95 的大家,有你們這群同學,一起忙一起笑,與你們相聚總能忘卻煩憂。 老趙、康康、大海、甄玲,你們也要加油喔,未來的畢業與工作都要 順利!感謝所有曾經給予我協助與鼓勵的每位朋友! 畢業,只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努力,讓自己的人生不斷進階!. 敬堯. 謹誌. 2011.1 月.

(5) V.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五節. 名詞釋義…………………………………………………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體育課程的意涵. 第二節. 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 ………………………………15. 第三節. 民國 84 年體育課程標準、民國 95 年體育暫行綱要. ………………………………………7. 與民國 99 年體育課程綱要之比較……………………22 第四節. 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相關研究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38. 第二節. 資料蒐集方法與研究實施步驟 ………………………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角色 ………………………………4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9. 第肆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體育課程教材實施情形 ………………………………52. 第二節. 體育教學評量實施情形 ………………………………66. 第三節. 體育相關活動實施情形 ………………………………73. 第四節.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實施的影響…79. 第五節. 本章總結 ………………………………………………88.

(6) VI.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0. 第二節. 建議 ……………………………………………………93. 第陸章 研究者反思……………………………………………….97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02 外文部分 ………………………………………………………107.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08. 附錄二. 訪談綱要 …………………………………………………109.

(7) VII. 表. 次. 表 2-1-1. 五種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比較…………………….………12. 表 2-2-1.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課程目標內涵..17. 表 2-2-2.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核心能力內涵..18. 表 2-2-3.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時間分配內涵..19. 表 2-2-4.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教材綱要內涵..19. 表 2-2-5.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實施方法內涵..21. 表 2-3-1. 課程目標之比較…………………………………………….22. 表 2-3-2. 核心能力之比較…………………………………………….23. 表 2-3-3. 教材內容之比較…………………………………………….25. 表 2-3-4. 實施方法之比較…………………………………………….26. 表 2-4-1. 綜合高中體育課實施情形………………………………….29. 表 2-4-2. 高中體育課程滿意度相關研究…………………………….31. 表 2-4-3. 國外教師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相關研究…………………….33. 表 2-4-4. 國內教師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相關研究…………………….34. 表 3-2-1. 桃園地區公立高中體育課程決定與實施情形訪談問題構面表 42. 表 3-3-1. 研究對象背景說明..………………..……….………………46. 表 3-3-2. 訪談對象背景說明..………………...………………………47. 表 3-4-1. 訪談逐字稿編碼範例說明..………...………………………49.

(8) VIII. 表 3-4-2. 訪談逐字稿主題、子題分類表..…………..………….……50. 表 4-1-1. 各校教材內容 …………………………...…………………54. 表 4-1-2. E 校體育教學輔助教材項目 …………..………………… 55. 表 4-1-3. F 校體育教學項目與進度 ……………..………………… 56. 表 4-1-4. 各校教學時數排定方式 ……..………..…….…………… 57. 表 4-1-5. 各校教學進度規劃 ……..……………..…….…………… 58. 表 4-1-6. 各校室內場館 .……..…………….….…………………… 61. 表 4-1-7. 各校游泳課程實施情形 ……..……..………….………… 62. 表 4-2-1. 各校評量比例..…..…………..……..………..….………… 67. 表 4-2-2. 各校技能學習評量項目表…..…...…….………..….…...…68. 表 4-3-1. 班際競賽項目表...…..……….…..……..….…….….……...74. 表 4-3-2. 各校運動會活動表…..………...…………..….…….………76. 表 4-3-3. 各校體育相關特色活動 …….……..….…………..….……77. 表 4-4-1. E 校體育課程教材項目表…....……..……..……..….…..…82. 表 4-4-2. E 校體育課程教材項目實施情形..…....……..……..…...…83. 表 4-4-3. E 校體育課程教學評量項目表…....……………...….…..…84. 表 4-4-4. 運動與休閒類課程綱要及教材項目表....………....….……85. 表 4-4-4. 各校健康與休閒類選修課程開設表...………....…. ………85.

(9) IX. 圖 次 圖 2-1-1. 課程概念圖 …………………………………………………9. 圖 2-1-2. Jewett 的體育課程理論架構 ………………………………14. 圖 3-1-1. 研究流程圖...…...……………………...……………………41.

(10) 1. 第壹章. 緒論.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體育科課程綱要自民國 99 年起實施,一改過 往標準化之課程規定,課程綱要之教材內容、授課時數與評量方式等 都賦予學校自主權,強調以學校本位特色,發展多元、彈性的課程。 爰此,本研究欲了解高中學校體育課程之實施情形,及其如何影響體 育課程的實施。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 與問題;第三節研究範圍;第四節研究限制;第五節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研究者本身服務於高中,擔任體育教師三年多的經驗以來,每學 年所接觸的一年級新生中,總存在著學習經驗落差甚鉅的問題。而各 年級間的教學進度也難以銜接連貫,教學評量方面亦有重疊的情形。 若體育課程未能有整體的規劃,體育教學的實施必受到許多的阻礙。 蔡欣延(2006)提到,高中體育教師在考量體育課程時,主要考慮學 生、教材與社會等三要素。學生的身心狀況與運動技能水準、教材的 目標與適切性等,都是課程規劃時的重要考量。近年來,由於大臺北 地區人口密集、房價偏高等因素,加上桃園地區位處臺灣的交通樞 紐,桃園國際機場拓展臺灣的國際化視野,三條高速公路交織連結, 鐵路、高速鐵路與未來捷運共構,顯示桃園地區具備國際城市之未來 性,使得緊鄰大臺北地區的桃園,逐漸成為臺北人口外移的選擇之 一。在面臨少子化問題的臺灣,桃園地區人口數卻日漸攀升,現已突 破兩百萬人口,僅次於台北市與新北市(桃園縣政府入口網,2010), 並即將升格為全國第六都。研究者本身服務於此地區,對於所處環境 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且多數學校設有重點發展運動項目,藉由體育運.

(11) 2. 動的發展,凸顯其學校本位特色。因此,研究者希望能夠深入了解桃 園地區各國立高中體育課程之實施情形,做為研究者未來規劃課程之 參考借鏡,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於 99 學年度起實施, 接續民國 95 年暫行綱要精神,銜接九年一貫體育領域,發展全人教 育,為進入大學教育做準備,並賦予學校特色發展的空間並強化教師 專業自主。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中提及,普通高級中學教育除 延續國民教育階段之目的外,並以提升普通教育素質,增進身心健 康,養成術德兼修之現代公民為目的(教育部,2004)。相較之下, 民國 84 年高中體育課程標準,則仍對各類教材必授及選授節數、授 課時間比例與教材內容等有標準化的規定。民國 99 年新課綱的實 施,依據其綱要的目標,發展五大核心能力,各類教材內容、授課時 間比例與教學評量等,皆可由學校、教師依據學校特色、學生特性等 彈性實施。由此觀之,過去統一教材標準、並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 授,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作為課程設計的出發點。面對民國 99 年新課程綱要的實施,課程的規劃與決定權移轉至各校及體育教師自 主,讓體育課程更具彈性空間並能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因此,研究者 希望進一步了解各校體育課程對於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 綱要的實施有何因應策略與調整,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在資訊爆炸與少子化衝擊的時代,加上家長望子成龍與望女成鳳 的社會氛圍下,每個孩子背負著競爭與升學壓力,雖教育政策期望能 讓學生們能夠學習到的是「帶的走的能力」 ,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 , 但從學生運動參與調查中發現,隨著年齡增加,升學壓力漸重,國小、.

(12) 3. 國中到高中階段學生的運動參與時間卻有下降的趨勢(教育部, 2009) 。因此,近年來的課程改革,紛紛以學生做為課程修訂的主體, 讓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並學習應用的能力。普通高級中學 體育課程綱要的修訂,即以學生為主體,生活經驗為核心,透過人性 化、樂趣化、生活化、基礎化、個別化與創造性的理念進行規劃(謝 應裕,2006),期盼學生能在高中階段發展個人的運動專長,積極參 與運動,以創造一個幸福、健康、美滿的生活環境。本研究試以深度 訪談,以桃園地區六所國立高中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深入了解各校之 體育課實施的情形,並探討 99 課綱之實施,對於高中體育課程的影 響與實施成效,以及體育課程實施上所面臨的問題,以提供政策擬定 者或各高級中學日後之參考。.

(13)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透過訪談法與相關文件蒐集,旨在暸解桃園地區國立高 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並探討各校在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 程綱要實施後,對於各校體育課程之影響。 本研究目的與問題如下: 一、瞭解各校體育課程的實施情形,包含教材類別、教學評量與體育 相關活動實施情形等。 二、探討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實施後,對各校體育 課程的影響?.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了解體育課程綱要實施後,桃園地區國立高中體育課 程實施情形,於 99 學年度第一學期,以桃園地區 6 所國立高級中學 為研究對象,採訪談法與各校體育組長、曾任體育組長或受推薦之資 深教師,進行深入訪談,並輔以蒐集、分析相關文件資料,作為主要 的資料蒐集方式,以了解各校體育課程之實施情形,並探究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之實施,對各校體育課程的影響。.

(14)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擬以訪談法深入了解桃園地區國立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 形,並以熟稔學校體育事務之各校體育組長或受推薦之資深體育教師 為訪談對象,僅能假定其皆為真實回答。而本研究僅能呈現桃園地區 各國立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縣市。.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桃園地區國立高中 係指桃園地區 99 學年度第一學期國立高級中學,計有內壢、中 壢、武陵、桃園、陽明與楊梅等 6 所高中。. 二、體育課程實施情形 葉憲清(1998)指出,體育課程包括體育課、校內外體育活動、 運動會及課間操等。體育課程之內容則包含教材類別及內容、授課時 間分配、教學評量與實施方法等(教育部,2009)。本研究中之體育 課程實施情形,係指 99 學年度第一學期,桃園地區國立高級中學各 校在教材類別、教學評量與體育相關活動實施情形等各方面,進行深 入探討。.

(15) 6. 三、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 本研究中所指「民國 95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暫行綱要」,簡稱 95 暫綱,係於民國 95 年所實施之暫行綱要。另「民國 99 年普通高 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簡稱 99 課綱,係指 99 學年度起實施於普通 高級中學之體育課程綱要,內容包含課程目標、核心能力、時間分配、 教材綱要與實施方法等。.

(16)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與體育課程決定相關文 獻,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體育課程的意涵;第二節普通高級中學體 育課程綱要;第三節民國 84 年體育課程標準、民國 95 年體育暫行綱 要與民國 99 年體育課程綱要之比較;第四節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 相關文獻;第五節為本章總結。. 第一節 體育課程的意涵 本節主要探討課程的意涵、體育課程的意義與體育課程理論,茲 分述如下: 一、課程的意涵 (一) 課程的概念 王文科(2004)指出,課程(curriculum)一詞源自拉丁字 currere, 指的是奔跑、跑馬場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演變,引申為「學習的進程」 。 黃政傑(1991)則將課程引申為「學習經驗」。課程的概念可依廣義 及狹義分類,廣義的概念是指個人由未成熟到成人生活過程中,所需 循序歷經的活動歷程。狹義則是指學生在學校內循著一定程序而進行 的活動(王文科,2004)。 (二) 課程的定義 課程的定義與分類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有不同的闡述與說明,亦有 不同的意涵,而國內外多將課程定義為以下五類(王文科,2004): 課程即學科、課程即經驗、課程即目標與結果、課程即計畫及其他,.

(17) 8. 分述如下: 1. 課程即學科 此類為最普遍的定義方式。強調傳統學科知識內容的重要 性,主張課程的核心為人類文化遺產和知識精華的累積,課程多 被認為是教材或科目的統稱,意即學科內容就是課程內容。 2. 課程即經驗 為四類中最廣的定義方式,為學生在校所有學習經驗的總 稱。包含了校內外經驗、課內外經驗、有無指導的經驗以及有關 與無關教學目的之一切經驗(黃政傑,1991)。為學習者、教材 與受教環境三者之間彼此交互作用的歷程與結果。 3. 課程即目標與結果 此類課程強調目標的明確達成。課程的設計重點以明確而詳 細的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的指引方針,追求目標與結果之達成,將 教學是為達成目標的手段或過程。此類課程的結果多為可預期 的,與創造性的課程學習理念衝突。 4. 課程即計畫 將課程視為計畫者,則是認為計畫乃包含了教材、經驗與目 標三者。強調計畫的完整性卻忽略的教學現場的複雜與多變,將 教學與課程明顯的區分,忽略了教學與課程實為一體的兩面。 5. 其他類別之定義 除上述四種定義外,亦有學者認為, 「課程是文化再生產」、 「社會重建的議程」與「課程經驗」等。 李子建與黃顯華(1996)則將各種課程的概念視一個系統,以課 程為計畫、目標、學科內容視為一種「輸入」 ,教學則是一種「過程」,.

(18) 9. 而學習者的經驗則視為「輸出」,將課程概念以圖 2-1-1 表示: 計畫(課程). Input 計畫、目標、學科. Process 過程. Output 經驗. 不能計畫的學習因素. 圖 2-1-1 課程概念圖 資料來源:引自“課程:範式、取向與設計”(頁 11), 李子建、黃顯華,1996。台北市:五南。. 總結論之,課程即為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學習歷程,包含了 學校內的學科知識、各項活動等,以及學校外各種學習經驗,而這些 課程都是有目標、有意義的讓個體學習多面向的知識並發展成熟的身 心,創造出個體的學習經驗,以達教育的目的。 二、體育課程的意義 體育課程是指使用教育部所頒訂的教材為內容,以學生為對象, 由教師設計並佈置合理的教學場地、設備器材,採取適當的教學方 法,使學生運用心智機能,從事有效的體育活動,以達到培養良好人 際關係及吸收有關體育運動知識的師生活動(吳萬福,1982)。江良 規(2003)認為,體育主要透過身體活動方式,以運動場為教學環境 教導學生各種運動項目,以達成鍛鍊體魄、陶冶品德、發展心智、培 養學生群性之體育教育意義。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環,目的在於充實 生活經驗,促進個體的適應能力並以各種身體活動為手段以達成教育.

(19) 10. 目標之動態教育(蔡貞雄,1997;陳春蓮,2004)。 李文田(1997)也提出,體育課程應是學生在學校安排及教師教 學設計下,所從事一切體育活動的經驗,涉及的層面涵蓋學生、教材、 教師、場地設備及教學目標等,是一個教育範圍內有計畫、有系統的 學習經驗和活動內容。葉憲清(1998)則將體育課程延伸至學校所有 的體育活動,包含了體育課、校內外體育活動、運動會及課間操等。 王春堎(1999)進一步將學校體育課程定義為:學生在學校所學習到 的一切有計畫的、有系統的體育活動、經驗或內容,且必須透過學校 安排及教師指導,同時它不僅限於體育正課,更包含校內外各項體育 活動。 綜合以上學者對於體育課程的概念,研究者認為,學校體育課程 應被視為在學校中,為達教育目的之ㄧ切身體活動經驗,包含了正式 的體育課程,與校內、外各項體育相關活動等,而這些經驗必須是由 學校或體育教師有計畫性的、有系統的設計與安排,學習體育運動相 關知能,並培養良好人際互動。 三、體育課程理論 體育課程理論主要是由美國體育課程學者 Jewett 與 Bain 於 1985 年所提出,課程的形成是以理論為基礎,建立概念架構後,進一步發 展為課程模式。最具代表性者,則是以「體育課程價值取向」與「體 育課程模式」為主要的體育課程理論(房瑞文,1996)。 (一) 體育課程價值取向 Jewett, Bain 與 Ennis(1995)將體育課程分為五大體育課程價值 取向,作為體育課程理論架構,包括:.

(20) 11. 1.學科精熟取向(Disciplinary Master;簡稱 DM) 學科精熟取向是以運動知識、動作技巧並培養學生良好的體適能 作為體育課程的重點,體育教師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並且是運動的專 家,精通各種運動技能與知識。 2.學習歷程取向(Learning Process;簡稱 LP) 學習歷程取向強調發展個人學習技巧、使學習更有效,指導學生 如何學習是此取向的重點,教師扮演輔導者的角色,營造學習情境並 設計課程內容,教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3.自我實現取向(Self-actualization;簡稱 SA) 自我實現取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個人的成長與自主性、自我 管理的能力與責任感,教師選擇對學生成長有益的教材內容,提供學 生學習並體驗成功喜悅,藉以提升學習動機。 4.社會重建取向(Social Reconstruction;簡稱 SR) 社會重建取向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融入社會體系、提升學生批判能 力,進而促使社會改變。教師佈置運動情境,製造團體互動,促進學 生遵守規定、互助合作和責任感的培養,經過內省而改變自己,以達 社會重建目標。 5.生態整合取向(Ecological integration;簡稱 EI) 生態整合取向整合個體、社會與學科需求,注重個人的自我實 現,也強調個人與其所處環境的互動。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材與團隊 比賽,學習幫助他人及與他人的合作,從中學習尊重自己及他人。 上述五種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並無優劣好壞之分,每一種取向有其 各自主張的發展目標及優先順序(張春秀,2000)。各種體育課程價 值取向各有其強調之教學理念、課程目標等,而教師的教學重點、角.

(21) 12. 色、對學生的期望等也因此有所不同。學科精熟以學科知識內容為首 要重點,屬於學科中心取向;學習過程則兼顧了學科與學習者,「學 什麼」與「如何學」同等重要;自我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個人 的發展,並鼓勵個體自我學習、盡其在我,屬於學習者中心取向;社 會重建以社會需求為第一考量,屬社會中心取向;而生態整合取向則 試圖平衡學科、學習者與社會三大面向。各種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皆有 其注重與強調的目標與發展重點,茲將五種不同價值取向之比較,整 理如表 2-1-1: 表 2-1-1. 五種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比較. 價值取向 分類. 學科精熟. 學習歷程. 自我實現. 社會重建. 生態整合. 社會互動 社會規範. 個人、社會與 自然的平衡. 基本理念. 重視知識 與技能. 教導學生 如何學習. 以學生為主 體,強調個 人成長與 自我導向. 主要概念. 知識技能 知識傳遞. 如何學 應用知識. 自我成長 獨立自主. 社會互動 參與/尊重. 課程目標. 獲得知識 熟練技能. 學習能力 解決問題. 自我導向 瞭解自我. 彼此尊重 互助團結. 教學重點. 練習效率 與動作的 正確性. 指導學生如 何學習與 學習什麼. 獨立自主、 有自信並培 養自我概念. 製造團體互 動,促進學 生合作並學 習內省. 讓學生了解 個人意義與 社會利益. 教師角色. 運動專家並 給予回饋. 輔導學習 鼓勵學習. 選擇教材 提升自信. 協助引領 發展活動. 廣博知識 教材多樣性. 期望學生. 熟練技能 認同運動. 獨立學習 成功經驗. 瞭解自我 積極自信. 尊重他人 參與社會. 自重、助人與 關心社會. 評量方式. 標準技能 測驗. 解決問題 技能精熟. 自我評量 自我了解. 民主素養 互動/配合. 個人與社會 情境互動. 社會性與生 物性生命 共同體 學校、學生與 教材三面向 的整合. 資料來源:整理自 “運動教育學”(頁 125-130),周宏室,2002,台北市:師大書苑.

(22) 13. (二) 體育課程模式 Jewett, Bain 與 Ennis(1995)依據五種體育課程價值取向,進一步 發展出不同的課程設計,即五大體育課程模式: 1. 運動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 運動教育模式以透過遊戲化的運動形式,培養學生成為受過 身體教育的人。教師創造適合技術發展的環境,鼓勵學生增進動 作技能、培養運動欣賞能力,進一步成為愛好運動的參與者。 2. 體適能教育模式(Fitness Education Model) 體適能模式目的在於使參與者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在身體 活動中培養良好的體適能並規劃自己的健身運動。教師必須設計 活潑的課程內容、指導生活健康管理及體適能相關知識。 3. 動作分析模式(Movement Analysis Model) 動作分析模式著重了解運動基本知識和動作的結構,透過有 效的動作技巧與知識,欣賞自己或他人的動作分析,以解決問題。 教師必須了解動作的原理並協助學生應用相關知識。 4. 發展模式(Developmental Model) 發展模式重視個別化適應的成長,課程設計以適應個體發展 為主,使學生能整體發展、自我控制並學習做決定。教師應創造 適宜的學習環境,設計個別課程並發展學生負責任的行為。 5. 人的真諦模式(Personal Meaning Model) 人的真諦模式發展於生態整合價值取向,人的真諦模式著重 個人發展及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注重個人在社會文化中的發展, 亦強調在社會責任中成長。教師應提供廣泛的學習機會、重視學 生自我管理與自我導向,並激勵學生社會改革態度。.

(23) 14. 各種體育課程模式與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概念,互相可做連結、 融合,形成體育課程理論架構,如圖 2-1-2 所示:. 圖 2-1-2. Jewett 的體育課程理論架構. 資料來源:引自“運動教育學”(頁 111),周宏室,2002,台北市:師大書苑. 四、本節小結 學校體育課程乃是具教育意義的身體活動經驗,包含了每週兩節 的正式體育課程,與校內、外各項體育活動之非正式體育課程,透過 學校或教師計畫性的安排,創造學生的體育學習經驗,發展各項運動 技能、知能,並學習與人互動。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 依據 Jewett 的體育課程理論進行修訂,除銜接國小、國中體育課程 外,亦期望高中階段的學生能夠了解自我的身體適應能力(體適能), 並建立規律運動的動態生活習慣,發展出全人健康的教育目標。.

(24) 15. 第二節 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 本節主要探討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修訂理念與 特色,以及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內涵。 一、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修訂理念與特色 教育部於民國 95 年 8 月 1 日起全面實施高級中學課程綱要(95 暫綱),為使課程綱要理念與目標更能實踐於基層,且銜接九年一貫 課程體育領域理念,並賦予學校彈性自主空間,乃於實施後隔年即著 手進行體育科課程綱要之修訂,歷經多次專案會議、小組會議、焦點 座談及公聽會,始完成修訂,並於 99 學年度起實施。此次體育科修 訂之理論基礎源自 Jewett 之體育課程理論架構,以圖發展出全人健康 的教育目標(教育部, 2008a)。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之修訂,主要銜接九年一 貫課程之健康與體育領域理念,強化國小、國中與高中體育課程之連 貫性。國小及國中階段已培養了基礎的運動能力,進入高中階段後, 鼓勵學生發展個人擅長的運動項目,積極、主動參與運動,期以力行 動態生活,廣泛地參與各種運動與休閒活動,豐富生活品質,並進一 步提升身體適應能力。 鼓勵在體育課程中,適時融入各重要議題,以期與社會脈動契 合,各重要議題包含:生涯發展、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 育、人權教育、海洋教育、環保教育、永續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以及 消費者保護教育等,提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相關議題。 99 課綱的修訂,強調發展各校本位特色之體育課程,教材綱要 與教學實施方法皆賦予相當彈性的空間,使各校能依各自的發展需.

(25) 16. 求,發揮學校本位特色的精神。各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規劃至少三種 主要運動種類或項目,作為學校體育發展的核心教材內容,以建立學 校體育發展的特色。另外,各校可依各自所發展的特色與實際需求, 彈性調整教材及評量的百分比。 教學的現場中,體育課可採傳統隨班授課的方式,或採行以學生 為中心的興趣選項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主要讓學生發展較為擅長的 運動項目,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習慣的養成。 二、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內涵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包含課程目標、核心能 力、時間分配、教材綱要與實施方法等,茲分述如下(教育部,2008b) : (一)課程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之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生活、生 計、生命」的人生發展階段為體育課程的核心概念,如表 2-2-1,其 目標重點有: 一、銜接國民教育「生活」階段,充實體育知識,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透過身心成長、動作發展以及運動教育的基礎,來奠定運動技能 的學習以提升運動技術,藉以增進體適能。 二、積極發展高中「生計」階段,培養休閒運動的概念,養成規律運 動的習慣,藉以奠定專項運動項目的學習,進而具備規劃執行終 身運動的能力。 三、落實終身教育的「生命」階段,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重視身體 力行的動態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行為,創造一 個健康、和諧、幸福、美滿的生活環境。.

(26) 17. 表 2-2-1.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課程目標內涵 內涵. 課程目標.     . 充實體育知能,建構完整體育概念。 增進運動技能,發展個人運動專長。 積極參與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培養運動倫理,表現良好社會行為。 體驗運動樂趣,豐富休閒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整理自“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 2008b. 新課程目標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等三方面的學習,同時融入各 項重要十大議題,包括:生涯發展、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 教育、人權教育、海洋教育、環保教育、永續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及 消費者保護教育等,與社會脈動相契合,以期體育與其他概念得以結 合,發展更完整的體育目標,並發揮休閒運動對於人們與社會的價值。 課程綱要銜接國民中學階段,充實體育知能,建構學生對體育的 完整概念,提升學生運動技能並發展個人運動專長,藉以增進體適 能,提高從事休閒運動的樂趣。在運動中培養運動倫理與道德行為, 力行動態生活,進而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以期培養終身運動的目標。 (二)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可視為達成課程綱要目標之具體指標,配合課程綱 要之五大目標,研訂五項基本「核心能力」,作為體育教師檢驗其教 學活動是否達成教學目標之參考。教師在編寫教材或教法時,可依「核 心能力」內容為主軸,設計教材內容。核心能力之各分項指標及其涵 義,可依據學校特色、學生興趣及基本體適能,設計多元或富創意之 教學方法,並可依據「核心能力」的內容來設計與實施教學評量,以 獲得較佳的教學效果,此亦符合學校自主之精神,各校得依學校特 性、學生特質、社區資源與校務發展,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27) 18. 表2-2-2. 民國99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核心能力內涵 內涵. 核 心 能 力.     . 瞭解體育活動的意義、功能及方法,並能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培養個人擅長的運動項目,確立運動嗜好,提升運動技能水準。 做到定期適量運動,執行終身運動計畫,增進體適能。 發揮運動精神,培養良好品德,並表現符合社會規範之行為。 力行動態生活,參與健康休閒活動,享受運動樂趣,促進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整理自“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8b. 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核心,且適合學生體適能情形。課程決 定權可由學校、教師甚至結合社區來決定,符合學校特性、學生特質、 資源運用與校務發展等自主精神,有利於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簡單且 具體的表達出核心能力內容,使教師發揮專業自主,課程更具彈性, 符合新的教學策略,在教學評量方面,授課教師亦有發揮的空間。 (三)時間分配 學校實施體育本位課程,各校可依學校特性及資源特性,安排教 授項目及時間比例,配合彈性、適性、效率及安全原則,發揮學校最 適合之體育課程,教師亦可安排各教材內容課程,使學生在學習時能 獲得統整性的知識及技能,各課程亦可強調其互相關聯性與彼此可應 用之情況,在彈性運用之下,更可以整合與設計出適合之課程,讓學 生學習及獲得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之能力。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明確指出(表 2-2-3),體 育課程實施上課以一節為原則,若有特殊課程需要得連續二節上課, 讓體育教師設計課程時能有更大的彈性空間。運動會、健康操與校 內、外體育競賽與活動之實施,則依照教育部所訂定之「各級學校體 育實施辦法」之規定辦理,不敘述於課綱之中。.

(28) 19. 表 2-2-3.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時間分配內涵 內涵. 時 間 分 配.  體育課每學年每學期二學分,每週授課二節。每次上課以一節為原則, 若因課程實施之需要,得連續上課二節。  運動會、健康操、校內外體育競賽與活動之實施,依教育部所訂定「各 級學校體育實施辨法」之規定辦理。. 資料來源:整理自“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8b. (四)教材綱要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中,以教材類別進行分 類,包括:競技運動類、戶外活動類、健康體適能類、舞蹈類、鄉土 活動類、健康管理類、體育知識類等七大類,各類教材中的教材項目 相當豐富而多元,提供各學校依照需求及發展選擇。教材內容改採實 施比例,取消過去課程標準中,必、選授各教材項目,各校可依照學 校本位特色進行彈性運用,競技運動類比例佔 50~75%,其餘各類別 為 5~20%不等。體育知識類之教材原佔總課程 10%–20%,改以不佔 比例而融入各類教材,以避免純學科靜態教學,凸顯體育的本質及教 學之特色。 表 2-2-4.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教材綱要內涵 內涵. 教 材 綱 要 及 內 容.  將教材劃分為競技運動、戶外活動、健康體適能、舞蹈、鄉土活動、健 康管理及運動知識等七大類。  各校得根據學校特性、學生特質、資源特點及發展特色,自訂教材內容 與百分比評量項目與比例,提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議通過後實施。  教材內容應適時融入生涯發展、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 人權教育、海洋教育、環保教育、永續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及消費者保 護教育等重要議題。. 資料來源:整理自“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8b.

(29) 20. 新課程綱要的教材內容延續九年一貫課程,將各教材項目綜整為 七大類,並增列「健康管理類」,積極的從體育課中培養學生了解自 我及培養健康的概念。教材的配置比例保有彈性,期以學校發展本位 特色課程。教材內容以達成核心能力、分項指標為依據,並以指標內 涵闡述學生所要達到的能力範疇。各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至少應規劃三 種主要運動種類或項目,作為學校體育發展的核心教材內容,以建立 學校體育發展特色。 (五)實施方法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期以延續九年一貫之 精神,發揮學校本位特色課程,並期望學生能夠培養個人所擅長的運 動項目,以落實終身運動的習慣。各校可依其學校特性、學生特色及 相關資源的運用,彈性的編配教材實施比例。因此,教材編選時,各 校應成立體育課程小組,通盤規劃體育課程,並提交學校課程發展委 員會核定始實施。在教學時,不規範教師以何種方法進行授課,提綱 挈領列舉十個原則,作為體育教師編選教材及教學時之參考依據,充 分尊重體育教師的專業自主權。 教學評量方面,將名稱修正為「技能學習」 、 「情意學習」與「認 知學習」等三個項目,評量項目之比例則改為上、下限方式彈性訂定, 賦予各校有更大的自主空間,高中體育課程仍以技能學習為重點,佔 50%至 70%,其次為情意學習佔 20%至 30%,認知學習 10%至 20%, 總分仍為 100 分。課程綱要中,亦提出評量原則,建議教師採取多元 的方式進行評量,並兼顧各別差異與學習成果,進行體育學習評量。 實施方法之內涵整理如表 2-2-5:.

(30) 21. 表 2-2-5.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實施方法內涵 內涵. 實 施 方 法.  教材編選應銜接九年一貫課程,學生興趣、身心發展條件、運動能力 等。  教學方法提供十項原則:系統、類化、多元、彈性、準備、安全、興 趣、效率、適性及實用等原則。  教學評量:技能 50~70%;情意:20~30%;認知:10~20%  教學資源:各校依學校特性與發展特色決定體育教學或發展之項目, 並可參酌教育部頒定之「普通高級中學設備標準」的體育科設備內容 加以設置。  各教材或單元間的聯繫:依據課程目標、配合學生能力並顧及學習完 整性,教材安排的變化性及課內外相結合。. 資料來源:整理自“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8b. 「教學資源」部分可依各校之特性與發展特色加以設置。而「各 教材或單元的聯繫與配合」方面則強調課程的規劃應依據課程目標、 學生能力及學習的完整性,教材的安排也與課內、外相結合。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中,課程目標在於培養 學生對於體育有完整的概念,並鼓勵學生培養運動專長。除了技能的 增進之外,也注重與人互動的運動倫理,更進一步希望學生能夠享受 運動的樂趣、而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運動的習慣。課程綱要中,與過 往的課程標準最大不同在於「核心能力」,透過核心能力的對照,可 使教師了解課程活動是否達成課程目標。教材內容方面,過去課程標 準以各項目作為教材內容,而課程綱要將過去繁雜的項目,綜整為七 大類。而各校也可依學校特色,自訂學校特色課程,賦予學校彈性與 自主,落實學校本位特色。尊重教師專業與自主,僅以十種教學方法 提綱挈領供教師作為教學原則。評量部份亦從過去的標準化評量方 式,改變為可略彈性調整,技能比例為 50~70%、情意為 20~30%, 以及認知部分為 10~20%。.

(31) 22. 第三節 民國 84 年體育課程標準、民國 95 年體育暫行綱要 與民國 99 年體育課程綱要之比較。 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標準歷經多次修訂,至民國 95 年起實施 普通高級中學暫行綱要,而在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課程綱要 正式施行,茲將民國 84 年體育課程標準、95 年暫行綱要與 99 年課 程綱要內容中之課程目標、核心能力、教材內容、與實施方法進行比 較,分述如下(教育部,1995、2006、2009): (一)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中,84 年課程標準著重於體育觀念的建立、提升身體 適應能力與培養運動習慣,95 暫綱則明確提出建構完整的體育概念, 並提升運動能力,發展運動專長(如表 2-3-1)。 表 2-3-1 課程目標之比較. 課程 目標. 84 課程標準. 95 暫行綱要. 99 課程綱要.  認識體育功能、建立 正確體育觀念。  增進運動技能,提升 身體適應能力。  培養運動習慣,樹立 良好運動道德。  欣賞運動美感,充實 休閒生活。.  充實體育知能,建構 完整體育概念。  提升運動能力,發展 個人運動專長。  積極參與運動,養成 規律運動習慣。  培養運動道德,表現 良好社會行為。  體驗運動樂趣,豐富 休閒生活品質.  充實體育知能,建構 完整體育概念。  增進運動技能,發展 個人運動專長。  積極參與運動,養成 規律運動習慣。  培養運動倫理,表現 良好社會行為。  體驗運動樂趣,豐富 休閒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整理自“高級中學體育課程標準”,教育部,1995;“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 科課程綱要 Q&A”,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9。. 為避免「運動能力」被誤解為與生俱有的能力,於 99 課綱中, 清楚定義為提升運動「技能」,目的在於希望學生能在運動項目的技.

(32) 23. 術上有所琢磨,使學生能在各類型運動中,發展對運動的興趣,並進 一步培養屬於自己的運動專長。鑑於「道德」較著重於個人,因此以 涉於群體的「倫理」一詞作為取代,除個人應遵守運動中的道德規範 外,也應關懷其他參與者。 (二) 核心能力 自 95 暫綱起, 「核心能力」的訂定是與過去課程標準最大的不同 處,依據五大課程目標明訂出之五大核心能力,提供教師作為教學活 動的參考,以更貼近課程目標之達成。99 年課程綱要則修正運動能 力的部份,明確指出「培養個人擅長的運動項目,提升運動技能水 準」 。第三點之「定期定量」運動改為「定期適量」運動,如表 2-3-2 所示: 表 2-3-2 核心能力之比較. 核心 能力. 84 課程標準. 95 暫行綱要. 99 課程綱要. 無此項目.  瞭解體育活動的意義、 功能及方法,並能應用 於日常生活中。  具備良好運動能力,表 現運動技能,發展身體 活動。  做到定期定量運動,執 行終身運動計畫,增進 身體適應能力。  發揮運動精神,培養良 好品德,並表現符合社 會規範之行為。  實踐力行體育理念,享 受運動樂趣,促進身心 均衡發展。.  瞭解體育活動的意義、 功能及方法,並能應用 於日常生活中  培養個人擅長的運動項 目,確立運動嗜好,提 升運動技能水準。  做到定期適量運動,執 行終身運動計畫,增進 體適能。  發揮運動精神,培養良 好品德,並表現符合社 會規範之行為。  力行動態生活,參與健 康休閒活動,享受運動 樂趣,促進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整理自“高級中學體育課程標準”,教育部,1995;“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 科課程綱要 Q&A”,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9。.

(33) 24. (三) 教材內容 民國 84 年課程標準中,明定必、選授教材內容各為 30%、70%, 教材共分為 10 大類,包括田徑、體操、球類、舞蹈、自衛運動、體 適能、體育知識、水上運動、民俗運動及其他運動等,規定教授各類 教材中各單元內容。亦明訂各類教材及單元的課程目標、應授基本動 作與應用技術等,對於課程內容、教學實施方法皆有明確的規範。 民國 95 年暫行綱要實施中,將教材分為七大類別,包括競技運 動類、戶外活動類、健康體適能類、舞蹈類、鄉土活動類、健康管理 類及體育知識類等。各校可依學校特性發展特色課程,自訂教材內容 及百分比,比例從 60~80%、0~5%不等,提交校務會議通過後即可實 施。另於課程內容適時融入與社會脈動相契合之議題,包含生命教 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環保教育、永續教育、多 元文化教育及消費者保護教育等八項重大議題。 民國 99 課程綱要延續 95 暫行綱要之精神,鼓勵各校依據學校特 性、學生特質與相關資源,發展學校本位特色課程,自訂教材內容及 百分比,比例略修正為 50~75%、5~20%不等,提交課程發展委員會 通過實施。為落實學校體育特色課程,各校應規劃至少三種運動項目 做為主要核心教材,確立體育運動的發展。除 95 暫行綱要之八大議 題外,另加入生涯發展教育與海洋教育等兩項議題,以期學生能與社 會脈動接軌。教材內容相關比較如下表 2-3-3 所示:.

(34) 25. 表 2-3-3. 教材內容之比較 84 課程標準. 95 暫行綱要. 99 課程綱要. 規定必授教材佔 30% , 選 授 教 材 佔 70%。  規範早操及課 間操 每週以三次為原則。. 各校得根據學校特 性、學生特質、資源特 點、發展特色,自訂教 材內容及百分比,提交 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 各校得根據學校特 性、學生特質、資源特 點及發展特色,自訂教 材內容與百分比、評量 項目與比例,提學校課 程發展委員會議 通過 後實施。. 教材 類別. 教材分為 10 大類,分 別為田徑 、 體操 、 球 類、舞蹈、自衛運動、 體適能、體育知識、水 上運動、民俗運動及其 他運動等。. 教材分為 7 大類,分別 同 95 課綱,僅各類別 為競技運動類、戶外活 中項次略做調整及文 動類、健康體適能類、 字修飾。 舞蹈類、鄉土活動類、 健康管理類及體育知 識類等。. 教材 內容.  明示 10 大類別中各  教 材 內 容 延 續 九 年  同 95 暫綱之延續九 類應授教材要 項及 一貫課程,教材的配 年一貫、教材彈性配 單元。 置比例保有彈性,學 置及學校本位課程 校可發展本位課 等,另明訂:各校課  教材內容之目標、基 程;教材內容以達成 程發展委員會至少 本動作、應用技術及 核心能力、分項指標 應規劃三種主要運 實施方式等,均列表 為依據,並以指標說 動種類或項目,作為 說明。 明具體提示教材內 學校體育發展的核 容的運用。 心教材內容,以建立 為落實課程綱要的 學校體育發展特色。 時代性,教材內容必  除 95 暫綱之八大議 須適時融入生命教 題外,另加入生涯發 育、性別平等教育、 展及海洋教育。 法治教育、人權教 育、環保教育、永續 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及消費者保護教育 等重要議題,以期與 社會脈動相契合。. 教材 配置. 資料來源:整理自“高級中學體育課程標準”,教育部,1995;“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 育」科課程綱要 Q&A”,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 綱要”,教育部,2009。.

(35) 26. (四) 實施方法 民國 84 年課程標準中已提及,教材的編製應顧及學生的身心發 展、興趣與需求,亦須注意與國中階段的銜接。教學評量百分比訂定 為:技能 50%、體育知識與運動精神與態度各 25%。 民國 95 年暫行綱要亦強調與九年一貫體育課程的銜接,並配合 學校特色與學生興趣等,發展運動基本能力。提綱挈領提出十項教學 原則供體育教師設計、執行課程時做為參考,並考量人性化、樂趣化、 基礎化、生活化、個別化與創造性,尊重教師專業自主,讓教師教學 時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教學評量方面,將評量訂為運動技能 60%、運 動精神與態度 25%,及體育知識 15%。實施方式比較如表 2-3-4 所示: 表 2-3-4. 實施方法之比較 84 課程標準. 實施 方法. 95 暫行綱要. 99 課程綱要.  教材編製:應包含體  教材編選:強調與九  教材編選:銜接與學校本 能性及技術性項目。 年一貫課程的銜接及 位特色等與 95 暫綱相 可依學校特色、師資 學校特色、學生興趣 同。另明訂 :教材編選 條件等由簡而繁循序 及身心發展需求與運 時,各校必須成立體育科 漸進。另亦注意與國 動基本能力。 課程小組負責體育課程 中階段之銜接。 規畫。教師在開學前將課  教學方法:主要說明  教學方法:提供十項 程計畫提交體育科課程 教學注意事項。另教 原則供體育教師參 小組討論後,再提學校課 學亦應配合學校大型 考,惟必須在教學考 程發展委員會核定。 活動,如運動會、班 量人性化、樂趣化、  教學方法:文字部分略作 際競賽等。 基礎化、生活化、個 潤飾,其餘與 95 暫綱相 別化與創造性。尊重 同。  教學評量:運動技能 教師專業、自主。  教學評量:調整評量比例 50%、體育知識 25%  教學評量:運動技能 並具彈性,技能學習 及運動精神與態度 60%、運動精神與學 50~70% 、 情 意 學 習 25%。 習態度 25%及體育知 20~30% 及 認 知 學 習 識 15%。 10~20%。. 資料來源:整理自“高級中學體育課程標準”,教育部,1995;“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 科課程綱要 Q&A”,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9。.

(36) 27. 民國 99 年課程綱要中增列,教材編選時,應成立體育科課程小 組,規劃體育課程後提交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核定。教學評量比例方 面, 技 能學 習 修訂 為 50~70%、情 意 學習 20~30%、 及認 知 學習 10~20%,評量方式亦趨多元與彈性,鼓勵學校發展特色、尊重教師 專業自主。 三、本節小結: 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銜接九年一貫課程,期 盼高中階段學生能夠建構完整的體育概念、發展個人運動專長、享受 運動樂趣、培養運動倫理及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並配合此五大課程 目標訂定核心能力作為具體指標。各校可依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彈 性調整教材內容及教材比例,以期發展具學校本位之特色課程。教學 評量之認知、情意與技能學習亦略可彈性調整。整體而言,課程規劃、 教學實施與評量方法皆更加貼近學生,課程的安排與設計亦以學生為 主體,在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亦賦予教師更多自主權,期盼教師能考 量學生的學習需求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構築學生更完整的體育概念。 從民國 84 年課程標準與民國 95 年課程暫行綱要之比較中,可以 了解暫行綱要之課程目標,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環境與學習需求,並具 體將課程所欲發展的課程目標明列為核心能力,作為教師教學、課程 設計時的參考依據。教材方面不再規定各類項目所必授的節數與時間 比例,體育教師可依照學校特色、學生特性,充分發揮專業能力,使 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而評量方面將技能調整為 60%、體育知識調整 為 15%及運動精神與學習態度 25%。.

(37) 28. 民國 99 年課程綱要與民國 95 年課程暫行綱要之課程目標、核心 能力與教材內容等大致相同,僅文字上略做修飾。而在教材的編選、 教學方法及教學評量之比例更具多元與彈性,使教師在教學中有最大 的揮灑空間,給予學生多元的學習,學校的本位特色也可藉此發展。 評量方面明訂技能、情意與認知的學習,比例可略作彈性調整,技能 方面為 50~70%、情意為 20~30%以及認知為 10~20%。賦予教師教學 設計及評量之專業自主權。.

(38) 29. 第四節 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相關研究 本節整理與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之相關研究,研究議題多在探 討綜合高中體育課實施情形、學生對於體育課程的滿意度與教師的體 育課程價值取向等議題。 一、綜合高中體育課實施情形 綜合高中體育課程之實施採取選修方式,與普通高中為三年必修 差異性較大,關於綜合高中之實施情形,研究主題以選修課程之動 機、選修阻礙因素及選修考量因素等,茲將主要研究結果表列如表 2-4-1 所示: 表 2-4-1. 綜合高中體育課實施情形.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陳司衛 (2003). 台東地區綜 合高中選修 體育課程之 調查研究. 選修體育課程時,其考量因素的優先順序 學生 986 人 為:體育目標因素、場地設備及器材因 /問卷調查 素、教師行為因素、課程內容因素. 綜合高中體 育課程實施 現況. 1. 70.5%的學校,三年體育每週 2 節課。 2. 體育修課方式出現 25 種不同的修課方 式,其中以「一年級必修,上下學期各 2 學分;二、三年級隨班選修,上下學 期各 2 學分」為最多。 3. 體育改為選修後對於學校體育的影 響:忽略學生體適能發展、升學主義、 導師、家長影響、體育教師授課時數減 少、各項體育活動推行困難。. 姚慧子 (2005).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129 所綜合 高中 /問卷調查. 主要研究結果. 1. 有兩成學生未選修體育課程;男生選修 綜合高中體 高於女生;以興趣選項選修課程。 育選修阻礙 廖健順 學生 994 人 2. 選修阻礙因素中以課業壓力、運動技能 因素、選修動 (2008) /問卷調查 不佳最高;在選修動機因素則以運動興 機及選修學 趣最高;在選修學習滿意度上則以「同 習滿意度 儕之間」為最滿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9) 30. 綜合高中體育課程為一年級必修,二、三年級為選修課程,因此 相關研究多以選修因素與學習滿意度等為主題,其結果呈現選修動機 主要為運動興趣,阻礙因素則為課業壓力與運動技能不佳等問題。學 習滿意度普遍為滿意,又以同儕之間最為滿意,亦顯示體育課程能帶 給學生良好的社會互動學習。 二、高中體育課程滿意度相關研究 近幾年來針對高中學生,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學生對於高中體育 課程學習滿意度,研究結果豐碩,整體而言,學生對於體育課程學習 滿意度在平均值以上(朱文揚,2003;林鴻治,2008;陳智仁,2004; 許淑莉,2008;黃美蓉,2003;潘冠霖,2008),顯示學生樂於參與 體育課及體育相關活動。僅在潘冠霖(2008)的研究中,談到對於體 育課本的使用及體育課程的授課時數較不滿意,此部分可能因大部分 的體育課程皆為動態的實施,體育課本的使用頻率較低,而對於授課 時數感到不滿意,可能因高中學生對於體育課相當喜愛,又正處於體 力充沛的青少年階段,一週兩節僅 100 分鐘的體育課程時間,對他們 而言顯得不足夠。此外,亦有研究結果顯示,高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 度對學習成效、學習態度具有正向的影響(林鴻治,2008;許淑莉, 2008) 。整理相關研究之對象、方法、主題與研究結果,如表 2-4-2:.

(40) 31. 表 2-4-2 研究者 (年代). 朱文揚 (2003). 黃美蓉 (2003). 陳智仁 (2004). 林鴻治 (2008). 高中體育課程滿意度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結果. 體育教學 滿意度之 調查研究. 台北市公立高 中女生 988 人 /問卷調查. 1. 對體育教學均有較高的滿意度,各項因 素之滿意程度依序為體育專業能力、同 儕關係養成、運動學習成效、場地設施 完備、體育行政配合 2. 兼任行政職務達顯著差異,學生對未兼 任行政職務教師滿意度大於有兼任行 政職務教師;教師性別則未達顯著差 異。 3. 男女分班滿意度大於男女合班;年級則 未達顯著差異。. 體育課學 習滿意度 與學習 成效. 1. 對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大致 良好。 新竹地區高中 2. 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達 職學生 1172 人 顯著正相關。 /問卷調查 3. 班級氣氛、場地器材、教師教學、安 全衛生、學校行政對學生之學習成效影 響是正向的,是可預測的。. 體育課學 習滿意度. 高雄市高中職 學生 1326 人 /問卷調查. 1.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大致良好。滿意度中 以教師教學得分最高,不滿意以場地器 材得分最低。 2. 不同年級、不同屬性學校對於體育課學 習滿意度整體達顯著差異存在。低年 級、私立高中的學生滿意度有較高表 現。. 苗栗縣高中職 學生 781 人 /問卷調查. 1. 對體育課體育態度的程度大致良好,在 學習滿意度中以「情意」較高;其次依 序為「認知」及「行動意向」。 2. 對體育課學習滿意的程度大致良好,在 學習滿意度中以教師教學最為滿意;其 次依序為班級氣氛、學校行政、安全衛 生、場地設備。 3. 體育態度及體育課學習滿意度達顯著 正相關。. 研究主題. 體育態度 與體育課 學習 滿意度. (續下頁).

(41) 32. (續上頁) 1.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大致良 好。 2. 性別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上達顯著差 異。年級、父母是否支持運動及不同 學業成就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上部份 因素達顯著差異。 3. 高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對學習成效 具有正向的影響。. 高中生體 育課學習 滿意度與 學習成效. 高雄市高中學 生 792 人 /問卷調查. 潘冠霖 (2008). 體育課學 習滿意度 及學習 成效. 1. 學習滿意度,介於「有點滿意」與「滿 意」之間 2. 體育課學習感到最不滿意的 2 個項目 屏東地區高中 為對學校所排定的體育課時間(節次) 職學生 1053 人 及對體育課本的選用。 /問卷調查 3. 體育課學習成效的表現大致良好,學習 成效高低依序為:情意的學習、技能的 學習與認知的學習。. 王偉仁 (2009). 體育課程 學習態度 與學習滿 意度研究. 1. 三年級男生的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滿意 台東縣綜合高 度表現較佳。 中學生 1104 人 2. 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態度與體育課程學 /問卷調查 習滿意度呈現正相關。. 許淑莉 (2008).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三、教師的體育課程價值取向 張春秀(2000)表示,教學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 決定提供哪些知識、如何教學,則受到價值信念系統的影響,而這樣 的教學決定又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可說是課程中的主導 者,決定課程的內容、教學的方式,甚至教學的目標等。因此,學生 學習的方向則取決於教師決策(王麗珊,2006)。教師對於體育課程 的概念、興趣與價值觀等,皆影響了體育課程的實施。自 Jewett 與 Bain 提出課程價值取向,近年來國內、外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相關研究 相當豐富,國外研究呈現多樣化的結果,各種價值取向無明顯排序,.

(42) 33. 在 Chen, Liu 與 Ennis (1997)的研究中,比較了美國與中國體育教師 之價值取向情形,在學科精熟與自我實現取向具有共同點,但在社會 重建部份則有明顯差異,顯示兩種文化間之差異,也說明了不同文化 的體育課程實施情形有所不同,茲將相關研究如表 2-4-3: 表 2-4-3 研究者 (年代). 國外教師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國小 46 位. 1. 教師性別與其所持之價值取向沒有明 VOI 量表 顯差異,僅大專教師較少持 DM 與 LP。 高中 57 位 Ennis 與 觀察、訪 2. 主張以社會責任取向取代社會重建取 Chen (1993) 以及大專 談 向。較能符合實際現場教師對社會取向 140 位體 的想法。 國中 55 位. 育教師. Ennis 與 Chen(1995). 1. 所有教師中,持 SR(26.5%)比例最高, 其次為 DM(25%)。 小學、中 2. 市區體育教師持 SR(48%)和 SA(45.7%) 學及高中 比例較高;鄉村體育教師則持 VOI 量表 教師共 DM(47%)較多 495 位 3. DM 與 LP 呈正相關;DM、LP 與 SR、 SA、EI 皆呈負相關;LP 與 SR、EI 呈 正相關。. 1. 美國和中國體育教師持 DM、SA 取向 人數百分比接近。 477 位美 2. 美國教師在 SR 人數百分比明顯高於中 國、359 國;而中國之 LP 與 EI 百分比明顯高於 Chen, Liu 與 位中國之 美國。 VOI 量表 3. 兩個不同文化的國家,在 DM 與 SA 有 Ennis(1997) 國小、國 中、高中 共同點,而 SR 與 EI 則有文化間的差 教師 異。美國體育教師較強調發展人際互動 與合作;而中國體育教師較強調個體在 生態環境中的和諧相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3) 34. 國內部份的研究對象多為國中、小教師,鮮少以高中體育教師為 對象的研究。而其結果多趨向持學科精熟,其餘四種取向則呈現不一 致的排序(表 2-4-4),這樣的結果顯示台灣地區中小學的體育課程實 施,較多以運動技能及運動相關知識的學習為主。 表 2-4-4 研究者 (年代). 藍金香 (1997). 張春秀 (2000). Liu(2001). 國內教師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 台北市 455 位擔 任國小體 育科之教 師. 4 位大專 體育教師. 研究方法. VOI. 研究結果 1. 體育科教師具有一個高價值取向者為 41%,兩個高價值取向者為 8%。 2. 優先順序為:DM、SR、LP、EI 及 SA。 3. 男教師之價值取向優先順序為:DM、 LP、EI、SR 及 SA;女教師之價值取向 優先順序為:DM、SR、LP、EI 及 SA。. 1. 四位教師的教學目標有明顯的差異;教 材內容及教學行為沒有明顯差異。 Q 分類技 2. 四位教師價值取向差異對學生體育學 術、結構 習思考具影響力,但影響程度偏低。主 化觀察、 要的影響途徑為教學目標及教材內容。 訪談 3. 四位教師的價值取向對學生的體育學 習態度具有影響力,尤其以持 EI 取向教 師,對於學生的影響力最為顯著。. 1. 體育教師所持的價值取向是多樣的,其 中以持 LP 的人數最多。 2. 男性多持 LP,女性則多持 SA;男女教 師在 DM、LP 與 SR 有差異。 台灣 353 3. 有 10 年以上任教經驗教師多持 LP,任 位國小、 教經驗少於 10 年者多持 SA。 國中及高 VOI 量表 4. 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多持 SA 與 LP;高 中體育教 中教師多持 LP 與 EI,小學教師與高中 師 教師有差異。 5. 市中心教師多持 SA,鄉村和都市教師 多持 LP,市區教師和鄉村教師在 LP 與 DM 有差異。 (續下頁).

(44) 35. (續上頁). 謝應裕 (2002). 吳信昌、 周宏室 (2004). 林秀琴 (2007). 1. 台北市國中教師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依 台北市 序為 DM、EI、SA、LP、SR。 213 位國 2. 具有一個價值取向者有 31.89%;具有兩 VOI 量表 中健體領 個價值取向者佔 0.8%。 域教師 3. 不同性別、任教科別、服務年資沒有差 異性;而不同職務教師存在差異。 1. 取向依序為 DM、LP、EI、SA、SR。 桃園縣 2. 影響合科因素:對課程綱要的了解程 185 位健 VOI 量表 度、是否參加課發組織、資源運用、獲 體領域教 得支持與否、使用教具、協同教學、循 師 環教學、阻礙因素、有需求項目、評量。 台北市 530 位國 小教師. 1. VOI 量表 2.. 價值取向依序 DM、SR、LP、EI、SA。 181 位教師持一種價值取向、27 位教 師持兩種取向,322 人未持價值取向。.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四、本節小結 本節旨在蒐集、整理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之相關文獻,然此議 題並無大量相關研究,主要文獻多為教育部針對每年度學校體育所做 的相關統計資料,以及學生運動參與情形,做全國性的填報調查,並 出版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與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相關 研究主題則集中於綜合高中體育課程之實施、學生學習滿意度與體育 教師課程價值取向等。由於綜合高中體育課程必、選修學分數有所調 整,因此相關研究多以綜合高中為對象,結果顯示綜合高中學生選修 體育課程以興趣為主要動機,但因學業壓力、運動技術不佳,成為主 要阻礙因素。而以學生為主體作為探討之相關研究,則以高中學生對 體育課程滿意度為主,而多數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於體育課程實施 滿意度為中上程度。另外,以體育教師為主體之相關研究,多以課程 價值取向為主題,結果顯示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多持學科精熟取向, 以運動技能及相關知識作為體育課程的實施內容。.

(45) 36. 第五節 本章總結 本章藉由相關文獻的探討,了解學校體育課程的內容及涵蓋的範 圍,並探究民國 99 年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之內容,並進一 步比較民國 84 年課程標準、95 年暫行綱要與 99 年課程綱要的異同。 另從綜合高中體育課程實施情形、高中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與高中體 育教師的課程價值取向等面向,了解高中體育課程的實施情形。 學校體育課程包含正式排定的體育課,以及校內、外各項體育相 關活動,透過學校及體育教師的安排規劃,使得正值學習能力佳的高 中學生,獲得有意義的身體活動經驗,從中獲得運動樂趣,並發展個 人的運動技能,進而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 普通高級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歷經課程標準時代與暫行綱要階 段,自民國 99 學年度起正式實施,制式化的課程標準走向開放式的 課程綱要,學校及體育教師安排課程時,可依照學校特色進行規劃。 為銜接國民中學體育課程,民國 99 年課程綱要中,配合課程目標訂 定五大核心能力,供體育教師檢視課程目標是否達成。課程中,融入 各重要的議題,期望即將走入社會的高中學生能與社會脈動接軌。 新課程綱要之教材內容、教學評量與實施方法等,皆提供學校自 主發展的空間,學校可依其特性與需求,規劃學校本位課程。教材內 容的編選,可由各校彈性訂定各類教材百分比,惟各校應規劃至少三 種以上的運動項目,作為學校體育主要的核心教材,建立學校體育發 展特色。教學評量方面,將名稱修正為「技能」、「情意」與「認知」 學習等三個項目,評量項目之比例則改為上、下限方式彈性訂定,賦 予各校及體育教師專業自主空間,亦鼓勵運用多元化的評量方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以下簡稱「99 課綱微調」)命題 1 。本考試說明即針對實施 99 課綱微調後,施測之化學 科,說明命題方向與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校本文化 文化 文化及 文化 及 及文學課程 及 文學課程 文學課程整體規畫 文學課程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To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curriculum aims and objectives, schools should feel free to vary the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sequence of learning elements. In practice, most

This glossary aims to provid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ose English term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udies at secondary level